好氧颗粒污泥好氧发酵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怎么检索

上传用户:huracewfad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所属分类:机构: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042007)分类号:X703.3文献出处: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将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接种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经过驯化后用于处理避孕药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处理过程分为去除有机物和脱氮两个阶段,考察了不同运行参数对两个阶段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中,当曝气量≥0.3 m3/h时,对COD的去除率在2 h内即可达到90%以上,而且能够保证水体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在第二阶段,对氨氮的去除率随运行周期的延长而增大,当运行周期为22 h时,对NH3-N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亚硝态氮积累率为92%以上。在最佳运行参数下,系统出水COD、NH3-N和NO-2-N分别为(150~200)、(2~9)、(90~110)mg/L,对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6%和50%以上,而亚硝态氮的积累率为97%左右,短程硝化效果明显。Abstract: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with glucose as carbon source was inoculated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hich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waste water from birth control pills after domestication,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treatment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remov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stage, when the aeration amount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0.3 m3 / h, the COD removal rate in 2 hours can reach above 90%, and can ensure that there are adequate dissolved oxygen in water.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operating cycle, when the operating cycle was 22 h, the removal rate of NH3-N was above 98%, and 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 was more than 92%. Under the optimum operation parameters, effluent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150 to 200), (2-9), (90-110) mg / L respectively, of COD, NH3-N and TN removal rate were stable in more than 90%, 96% and 50%,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itrite nitrogen rate was 97%, the short cut nitration effect is obvious.正文快照:避孕药生产废水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难生物降解、COD和NH3-N浓度高、pH值高、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废水,采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很难达标排放[1]。近年来,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由于具有污泥浓度高、耐冲击负荷、净化效果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受到广泛的关注。W ang等[2]利用啤分享到:相关文献|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摘要】:污泥颗粒化(granulation)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体质条件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按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电子受体的不同,颗粒污泥可分为好氧颗粒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两类.目前对污泥颗粒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颗粒化的形成模式,优化运行参数以达到更好的颗粒化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微观层面去研究颗粒化的机理、微生物菌群及其他化学成分在颗粒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好氧颗粒污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好氧颗粒污泥的性质(形态及粒径、沉降性能、密度与强度、生物活性、细胞表面疏水性、胞外多聚物等)及结构,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有机负荷、基质成分、剪切力、沉淀时间、运行周期、进水模式、微生物饥饿期、反应器结构、溶解氧、温度等),以及颗粒污泥的应用(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有毒污染物降解、脱氮除磷、重金属及放射性核素的去除等).此外,还介绍了全自养颗粒污泥,如硝化颗粒污泥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随着对好氧颗粒污泥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特性、颗粒污泥的长期运行稳定性及其工业化应用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703.3【正文快照】:
1引言(Introduction)污泥颗粒化(granulation)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一种密度较大、体积较大、体质条件较好的微生物聚集体(王建龙,2002).微生物自身具有凝聚或附着于固体表面的特性,只要条件适当,这种现象便会自然发生.按照微生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骁;李军;韦甦;;[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1期
李志华;付进芳;李胜;刘志凯;姬晓琴;王晓昌;;[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5期
饶彤彤;王立;李军;倪永炯;董志勇;周延年;;[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5期
王震;何青;赵晴;于鲁冀;;[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5期
蓝丽红;蓝平;谢涛;廖安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周延年;韦甦;姚新卫;黄国贤;沈俊贇;贾利明;李军;;[J];工业水处理;2010年05期
王惠卿;徐颖;岳瑞校;;[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马春;李玲;俞津津;阳广凤;金仁村;;[J];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吴蕾;彭永臻;王淑莹;马勇;;[J];化工学报;2010年11期
于鲁冀;何青;王震;;[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黄宇;[D];天津大学;2010年
杨新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倪丙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刘杰;[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苏彩丽;[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玉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吴蕾;[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向娟;[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罗小勇;[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宋瑞红;[D];山东大学;2011年
罗应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蔡静娴;[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刘清华;[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李平;[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魏芳;[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王敏慧;[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周延年;[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煜铭;俞汉青;;[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1期
李媛;沈耀良;孙立柱;;[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5期
杨国靖;李小明;曾光明;;[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09期
李浩;袁林江;;[J];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13期
王建龙,吴立波,钱易;[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2期
吴立波,王建龙,黄霞,刘恒,钱易;[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5期
杨学耀;李进;李久义;李强;;[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年01期
吴立波,王建龙,刘恒,黄霞,钱易;[J];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J];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王强,陈坚,堵国成;[J];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海;徐先锋;;[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李冰璟;刘绍根;倪丙杰;王育来;徐得潜;;[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杨百忍;梁彗星;;[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王蕾;曹德菊;张娟;;[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李超敏;韩梅;张良;陈锡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朱灵峰;王哲;李新宝;吴波;明海涛;张玉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杜青珍;王海超;仲艳;孟祥勋;李蒙英;;[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吴志斌;李媚;廖安平;;[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薛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余海晨;郑先强;王松;张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红军;陆晓峰;沈飞;余江林;;[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卢璟莉;鞠泽青;;[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徐乐瑾;王建龙;;[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匡卫;付丽红;李文文;;[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郑伟;周林成;徐艳艳;叶正芳;李彦锋;;[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常静;黎蓓;张振海;;[A];2010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陈秉娟;周倩;严莲荷;;[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进;张振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刘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绍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黄兵;[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赵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赵明星;[D];江南大学;2010年
蒋波;[D];山东大学;2010年
汪美贞;[D];浙江大学;2010年
耿炤宇;[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岳莉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肖晶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孙雪菲;[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菲;[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马岩岩;[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马江雁;[D];郑州大学;2010年
岳瑞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高宝钗;[D];湘潭大学;2010年
于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巩元娇;[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胡文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凤娟;[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詹婧;孙庆业;石先阳;;[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王正刚;;[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阮文权,陈坚;[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5期
高景峰;彭永臻;王淑莹;;[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6期
浜本洋一;赵玉龙;;[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7年03期
张道方,史雪霏,魏宇;[J];北方环境;2005年01期
凡广生;李多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唐礼庆;何成达;罗亚红;李悦;吴彩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樊庆锌;敖红光;孟超;;[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梁洋;宋志伟;;[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飞;[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王芳;[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龙北生;[D];吉林大学;2005年
任芝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王志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王景峰;[D];天津大学;2006年
王暄;[D];天津大学;2005年
周军;[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杨麒;[D];湖南大学;2008年
任婷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岳瑞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袁向娟;[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潘月军;[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汪皓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李方文;[D];湖南大学;2002年
范彩安;[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鄢恒珍;[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谢珊;[D];湖南大学;2004年
安红莹;[D];四川大学;2004年
杨百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志华;吴杰;张婷;王晓昌;;[J];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21期
赵霞;赵阳丽;陈忠林;姜峰;雒和明;冯辉霞;;[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03期
姜彬慧;付丽丽;黄娅琼;胡筱敏;;[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蓝丽红;蓝平;廖安平;;[J];大众科技;2012年11期
王畅;苏馈足;邓绣坤;方晖;徐得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邓绣坤;苏馈足;方晖;王畅;;[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年02期
李焕;汪群慧;孙晓红;王旭明;仇天雷;;[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李志华;张玉蓉;王晓昌;;[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李志华;孙玮;姬晓琴;王晓昌;;[J];环境科学;2012年02期
李志华;曾金锋;李胜;姬晓琴;王晓昌;;[J];环境科学;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崇俭;[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婷;[D];南京大学;2011年
袁向娟;[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甘福宁;[D];重庆大学;2011年
王然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于英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王艳;[D];燕山大学;2011年
魏芳;[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宋加欢;[D];南昌大学;2011年
王敏慧;[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吴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麒,李小明,曾光明,谢珊,刘精今;[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1期
涂勇,张洪玲;[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6期
方亮;张丽丽;蔡伟民;;[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刘有才,钟宏,刘洪萍;[J];广东化工;2005年04期
白晓慧;[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2期
王芳,杨凤林,张兴文,刘毅慧;[J];中国给水排水;2004年11期
崔成武,纪树兰,任海燕,吴之丽;[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陈雪松;夏四清;刘贵春;;[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09期
唐艳葵;童张法;张寒冰;王孝英;;[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7期
张树国,顾国维,吴志超;[J];工业水处理;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平;宋龙娟;陈金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吴大付;徐化;王新云;;[J];土壤;2008年02期
艾石基;解庆林;马丽丽;游少鸿;纪宏达;容小清;;[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刘效梅,辛宝平,徐文国;[J];工业水处理;2005年08期
刘凯;刘敏;陈滢;何秋阳;陈琛;;[J];工业水处理;2010年11期
陈坚,王强,堵国成;[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年03期
刘绍根;梅子鲲;谢文明;倪丙杰;李文卫;俞汉青;;[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07期
张蓉蓉;任洪强;张志;魏翔;;[J];中国沼气;2006年03期
王强,陈坚,堵国成;[J];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张蓉蓉;任洪强;张志;魏翔;;[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渊;夏本立;丛继信;王力;;[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滕秀清;王玉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钱瑛;;[A];2004年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许宗浩;常品茹;;[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耀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邓阿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王武雄;代金焕;张国标;;[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玉显恒;;[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滕济林;李若征;张萌;袁金萍;;[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覃祥敏;马少健;阮久行;;[A];第十二届全国粉体工程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宗华;[N];中国石化报;2001年
本报记者;[N];淮南日报;2006年
张成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2年
耿标 朱辉煌 冯新建;[N];中国企业报;2011年
顾定槐;[N];中国化工报;2008年
王孝弟;[N];中国化工报;2000年
柳尧杰;[N];莱芜日报;2007年
;[N];民营经济报;2006年
汪焕心;[N];中国包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玉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玉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王电站;[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黄宇;[D];天津大学;2010年
顾宁;[D];中北大学;2012年
苏彩丽;[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高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李中坚;[D];浙江大学;2012年
NGUYEN DINH TRUNG;[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汪美贞;[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子鲲;[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刘琳;[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何丹;[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戚韩英;[D];浙江大学;2012年
李艳艳;[D];山东大学;2012年
童龙燕;[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年
袁向娟;[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王惠卿;[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俞言文;[D];浙江大学;2012年
高阳;[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为何快速扩张的Nereda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独自绕开中国本土
荷兰Delft大学的Mark Van Loosdrecht,世界公认的污水处理顶级权威好氧颗粒污泥NEREDA工艺的应用进展
核心提示:为何快速扩张的Nereda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独自绕开中国本土
荷兰Delft大学的Mark Van Loosdrecht,世界公认的污水处理顶级权威
好氧颗粒污泥NEREDA工艺的应用进展
http://www.日10:01&来源:IWA国际水协会T|T
&&&&慧聪水工业网&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中污泥膨胀导致沉降性能下降这一难题,荷兰TUDelft大学的MarkvanLoosdrecht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研究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目前,已经有诸多的应用案例证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好氧颗粒污泥优异的沉降性能有益于保持更多的微生物量、更高的微生物浓度、更合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小的占地面积。荷兰公司DHV(RoyalHaskoningDHV)正在以Nereda作为技术品牌,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
&&&&Nereda技术的第一个应用是在荷兰的一家奶酪厂,将牛奶储罐改造为污水池,日处理规模250立方米。在2008年,世界上第一个应用Nereda&工艺的市政污水厂是在南非的Gansbaai。随着该技术的日渐成熟,目前DHV公司在全球拥有20多个在市政污水中应用Nereda工艺的合同。DHV公司已经正在巴西获得了多个合同,其中包括在Limeira设计规模为517,000PE(57,024m3/day)和在里约热内卢设计规模为480,000PE(86,400m3/day)的两座污水厂。
&&&&1、南非Gansbaai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为5000立方米/天,出水经过消毒后,作为灌溉用水回用。出水水质见下表。
南非Gansbaai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2、荷兰Epe污水处理厂
&&&&设计规模为1500立方米/小时,在2011年投产。设计运行温度范围为8-25&C。该厂满足荷兰关于出水水质、污泥处理、化学药剂使用以及能耗等方面的所有标准。包括砂滤和污泥处理系统在内,该厂已经成为荷兰全国能耗最低的市政污水厂,并完全满足荷兰总氮小于5mg/L,总磷小于0.3mg/L的出水浓度限值。该厂证明Nereda工艺能降低25%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在pH达到10的条件下(短期工业污水混入),也能稳定运行。该厂的水质见下表。
荷兰Epe污水处理厂水质
& & 下面图表中的数据表明,即使在平均水温为10&C的冬季,Nereda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也能正常平稳地启动。
NEREDA好氧颗粒污泥工艺在平均水温为10&C的冬季也能正常平稳地启动
&&&&下面图表显示了冬季期间启动Nereda系统时出水中氮和磷的变化。经过近4个月的启动达到平稳后,出水中的氨氮和总磷均小于0.5mg/L。
冬季期间启动Nereda系统时出水中氮和磷的变化
&&&&污水厂的运行数据表明Nereda工艺能显著降低能耗。Epe污水厂基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原工艺能耗可达每天3500kWh,而使用Nereda工艺后,每日的能耗已经降低到kWh。
&&&&3、葡萄牙Frielas污水厂
&&&&设计处理规模为70000立方米/天。自1997年运行以来,一直为大里斯本地区的25万人口提供服务。为了提高运行能力,在后期的改造升级中,将6个平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的一个改造为好氧颗粒污泥Nereda工艺,池容1000立方。
葡萄牙Frielas污水厂
& & 由于系统在冬季开始启动,并且来水中有机物相对较低(COD小于300mg/L),启动时间相对较长,达到稳定较慢。在成功启动并稳定运行后,Nereda工艺的SVI30约40mL/g,SVI5小于60mL/g。颗粒污泥占比80%以上,污泥浓度可达6-8g/L。相比原传统活动污泥系统,改造后的Nereda系统能显著减低能耗。图表四(Figure4)中对比了在相同曝气系统设备的工况下,Nereda和传统活性污泥法(AS)平行两套工艺对鼓风机风量的需求。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Nereda工艺能耗约为0.35kWh/kgCOD,比传统工艺降低约30%。
在相同曝气系统设备下,Nereda和传统活性污泥法(AS)平行两套工艺对鼓风机风量的需求
&&&&4、荷兰Garmerwolde污水厂
&&&&Garmerwolde污水厂服务周边37.5万人口。自2005年,由于出厂水中营养盐浓度无法达到当地的排放标准,污水厂不得不进行扩建升级。Garmerwolde污水厂额外新增了处理能力为9500立方(15万人口当量)的Nereda系统,使该厂日处理能力提高到30,000立方米,高峰时流量为4200立方米/小时。扩建工程自2013年开始运行投产。出水水质完全满足排放标准要求(TN小于7mg/L;TP小于1mg/L)。该污水厂Nereda系统比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能耗降低了50-60%。
荷兰Garmerwolde污水厂
为何快速扩张的Nereda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独自绕开中国本土
&&来源:水进展微信&&&& &
前几天文章,介绍了Nereda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巴西Rio de Janeiro - Deodoro WWTP的应用。实际上,对于Nereda而言,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大概30座不同规模的好氧颗粒污泥厂在运行或建设中。
大家目前无法想象也尚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几年,这幅标志性的Nereda少女头像会继续飞舞在多少个国家。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早些年风风火火将卡鲁塞尔氧化沟做遍全中国的拥有Nereda&技术的荷兰DHV公司,面对中国这样庞大的水务市场,为何不选择中国?据接触DHV的国内行业专家透露,DHV坚决不会将Nereda技术推广到中国大陆。
这里面有怎样的故事和思考?令人费解?是因为专利壁垒还是因为DHV担心此技术一旦进入中国会很快被复制?
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扼腕叹息,唐唐偌大的中国污水处理市场,我们为何不能自己开发? !但是,我们中国,至少今天为止,很遗憾,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尚没有真正的成功建设一座国际公认的、稳定运行的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污水厂。
实践证明,在好氧颗粒污泥污泥技术的应用上,无可否认的现实,我们已经被国际先进水平远远甩过不知道几条街了。然而,中国污水处理并没有停止自己的步伐,我们在另一条技术路线上飞奔,就是我们在锲而不舍追随主流厌氧氨氧化技术(Mainstream DMainstream partial nitritation and anammox ),这似乎成为了我们国内顶尖级技术团队的梦想。
荷兰Delft大学的Mark Van Loosdrecht,世界公认的污水处理顶级权威,Sharon、Anammox、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上述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及工程化几乎成为了Mark的象征及代名词,更被认为是这个领域最具想象力和天才的科学家。
Mark于2014年在《科学》杂志撰文,&Anticipating the next centur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该文章高屋建瓴,展示了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就是改善污水处理过程的能耗并进行资源回收。论文对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应用前后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文字描述;而对于他的永远一件红色外套的象征符号Anammox技术,仅仅只是一句话提到了厌氧氨氧化 &With the recent advance of Anammox technology,a net energy-producing treatment plant, including effective nutrient removal, is becoming feasible.& 全文对主流厌氧氨氧化只字未提。这是否意味着,Mark对低水温低氨氮浓度市政生活污水的主流厌氧氨氧化心中并没有底儿,至少在此文发表之前,他还不敢断论,以后主流厌氧氨氧化能实现稳定的工程化应用、并能成为未来的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
但是,Mark不知道自己是否意识到,他实际上不知不觉中,同时开启并创造了面向下一个百年的污水处理工艺的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好氧颗粒污泥,另一条是主流厌氧氨氧化。然而,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他自己已经是&打左转向却右拐弯&了,而相当一部分Mark谜们已经被他的红色外衣迷惑了双眼,全然没有意识到Mark已经调整了航向,Mark谜们却还在主流厌氧氨氧化的技术路线上奋勇向前!
为何Anammox在侧流取得成功,在主流尤其是低温、低氨氮浓度下的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为何这样艰难呢?而科技工作者们却为实现这个主流上的应用此乐此不疲呢?
或许就是因为,Mainstream Deammonification是人类目前技术视野内的污水处理领域皇冠上之明珠!璀璨夺目,然而却又看上去那么遥不可及,才那样有魅力!但是,我们不能以艺术家的思维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看看荷兰Delft大学在2016年发布的最新的技术报告《Developing Anammox for mainstrea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里提及&【The main challenge for applying anammox in the main-stream of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is to achieve a high rate process with good biomass retention and low effluen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t low water temperatures. A very large decrease in specific anammox activity has been reported after 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of reactors operated at warm temperatures (&25 &C)】现有的研究结果验证,Anammox适合于相对较高的水温环境,最好要不低于25摄氏度,低于此水温后,其活性会骤降。看看其公布的研究数据:
可以看到水温对Anammox生物活性的显著影响。文章给出的结论【Overall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dynamic variations of the operative temperature on anammox activity cannot be reliably used when exploring the low temperature range (&15&C).】看来,这个15度水温是一个不能再低的极限。显然,这个水温对应中国大多数地区,在冬季是无法满足的,甚至即使在江淮流域,冬季水温有时候甚至不可思议的在10度附近。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上述地域根本不具备实施主流厌氧氨氧化的现实条件,当然技术在快速发展,笔者不排除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可以找出克服低水温对Anammox的影响,但是,至少5年之内,在中国尚看不到工程应用的希望,太多太多的Anammox主流实施涉及到的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问题还都是未知数。
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看到通往未来可持续污水处理的发展之路,Mainstream Deammonification和Aerobic granular sludge,这两条路始于一个出发点,但是却似乎平行延伸至无限远,实际技术发展中,我们已经看到,这两条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现交叉和汇集,这2种技术的交融,不知道未来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福音?
回到文章的开头,有谁知道,这两条路,是Mark在设计的迷宫,还是康庄大道?但是不管怎样,他引领的好氧颗粒污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遍地开花之际,但是唯独避开中国。
&来源:水进展微信
全球污水处理研发焦点之一: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
来源:给水排水
摘要:侧流厌氧氨氧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厂得到了应用。介绍了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分析了主流厌氧氨氧化面临的挑战,着重探讨了主流厌氧氨氧化当前的技术进展,特别是NOB抑制的方法和对策。同时对奥地利Strass 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厌氧氨氧化探索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污水处理生物脱氮工艺从20世纪60年代的硝化反硝化工艺为起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衍生出了多种形式的生物脱氮工艺,这些传统工艺在稳定可靠解决富营养化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碳源)。在强调污水处理资源化、能源化的今天,以厌氧氨氧化为核心的脱氮技术被业界普遍视为未来污水处理发展的一种重要技术,由此围绕着城市污水处理主流工艺的厌氧氨氧化技术正成为当前全球污水处理研发的焦点之一。
1.厌氧氨氧化原理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指在厌氧或者缺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以NO2--N为电子受体,氧化NH3-N为氮气的生物过程。
很多污水处理工艺的进步是在实践中观察到某些现象进而引发后续工艺的研发,如生物除磷工艺。但也有一些技术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而获得突破,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如此。1977年,奥地利化学家Broda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界中遗失的两种自养微生物&的文章,文章通过化学热力学推测自然界可能存在一种微生物能够发生式(1)中的反应:
NH3-N+NO2--N&N2+H2O(1)
之后,Mulder在处理食品废水和Siegrist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厂进行的氮平衡都证实了这种推测。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厌氧氨氧化脱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1998年Strous提出的式(2):
实现厌氧氨氧化脱氮需要完成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部分亚硝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大约55%的氨氮需要转化为亚硝酸盐氮;第二个过程是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氨氮在厌氧条件下,被厌氧氨氧化菌氧化,其中第一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整个过程中,大约89%的无机氮都将被转化产生氮气,另外11%的无机氮被转化为硝酸盐氮,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工艺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其曝气能耗只有传统工艺的55%~60%;该工艺几乎无需碳源,即使为了去除硝酸盐产物需要在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投加碳源,其投加量也比传统工艺中碳源投加量低90%;厌氧氨氧化工艺可以减少45%碱度消耗量。同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污泥产量也远低于传统脱氮工艺,这将显著降低剩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成本。
2002年,世界上第一座厌氧氨氧化工程在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建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止到2014年全世界已有114座厌氧氨氧化工程(包括10座在建的工程和8座正在设计的工程),其中75%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围绕着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各种专利性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得到了蓬勃发展,如DEMON、ANITA Mox、ANAMMOX、DeAmmon、TERRANA、ELAN、Cleargreen等。
2.主流厌氧氨氧化的挑战
在侧流厌氧氨氧化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很多研究者逐渐转向了主流工艺的应用,因为从目前的认知来看,厌氧氨氧化菌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因此并没有限制它在普通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工艺中用来脱氮。但与侧流应用不同,主流厌氧氨氧化实现的前提条件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较低的进水氮浓度。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总氮通常在20~75 mg/L,而其侧流的浓度一般在800~3 000 mg/L。由于进水氮浓度较低会面临以下的巨大挑战:①侧流中抑制NOB(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游离氨条件不再存在;②在较低的出水氨氮浓度时(&2 mg/L),由于生长速率的差异,AOB(氨氧化菌)将难以竞争过NOB。因此,在厌氧氨氧化系统中,如果没有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出水氨氮难以获得很低的浓度。
(2)较低的进水温度。
很多污水处理厂主流工艺的水温在冬天时为10~16℃,夏季时温度升至24~30 ℃,而侧流工艺中温度相对较高,一般都在32~38 ℃。温度对主流厌氧氨氧化的挑战不仅是厌氧氨氧化菌在低温情况下增长速率较慢,AOB的增长速率也较低。
3.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应用的进展
主流工艺的上述特点引起了一系列具体的技术问题,这些具体技术问题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AOB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与截留、OHO(普通异养菌)的控制、NOB的抑制、出水氨氮、泥龄等。下文将围绕这些进行展开论述。
3.1.AOB与Anammox菌的生长与截留
AOB的生长与截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侧流高氨氮、高温利于AOB生长的条件,从侧流向主流工艺中补充微生物。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或通过颗粒污泥的形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依靠Anammox菌附着于填料的最内层,AOB附着在填料的外层。
Anammox菌的生长速率在低温情况下非常慢,其世代时间需要1~2周,而硝化菌需要1 d。强化Anammox菌在主流工艺中的数量一种方法便是通过侧流的生物强化补充。一个创新的技术是采用水力旋流器分离Anammox菌与AOB,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Anammox菌密度较其他絮体微生物高的特点而开发的。图1是DEMON工艺通过水力旋流器截留AOB与Anammox菌的示意图,侧流中的Anammox菌经过旋流器后补充主流工艺,富含AOB的溢流也排入主流,主流工艺中的污泥在经过旋流器后Anammox菌回到主流,溢流中的絮体微生物进入污泥处理单元。
采用DEMON&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均采用旋流器分离Anammox菌,该技术已经在奥地利Strass污水处理厂、瑞士Glanerland污水处理厂、美国Alexandria的污水处理厂等得到了应用(见图2)。
奥地利Strass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经验表明侧流向主流补充Anammox菌和AOB后,并没有降低这些微生物在侧流工艺中的活性,主流工艺中Anammox菌的丰度以及颗粒的尺寸都明显提高。进一步的迹象还表明通过旋流器的循环运行有助于防止微生物附着于Anammox菌的表面,有助于减少基质扩散阻力,维持微生物较高的活性。另外,从侧流补充主流还可以克服Anammox菌对亚硝酸盐氮亲和力比NOB低的问题,使Anammox菌相对容易获得亚硝酸盐氮。
3.2.NOB的抑制
在传统污水处理硝化系统中的NOB通常是Nitrobacter和Nitrospira,在应用现代生物分析工具之前,Nitrobacter通常被认为是优势菌种,因此很多设计和优化污水处理厂的关键参数是基于对纯培养基的Nitrobacter而获得数据,而人们对Nitrospira的特性知之甚少。
通过对Nitrospira纯培养基的研究,Blackburn报道了两种微生物的不同之处,Nitrospira在低浓度时对亚硝酸盐氮有更高的亲和力,它的亚硝酸盐氮半饱和系数更低,游离氨对其的抑制浓度更低(0.04~0.08 mg/L)。其他的一些研究也显示Nitrobacter对基质的亲和力低、在基质浓度高的环境中易于存在;而Nitrospira对基质的亲和力高、在基质浓度低的环境中易于存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氨氮、低亚硝酸盐氮浓度的情况下,Nitrospira更易于控制亚硝酸盐氮的氧化。在主流工艺中,由于Nitrospira较低的半饱和系数,低浓度的环境为其提供了生长的优势,而又能避免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的抑制。美国DC Water(哥伦比亚特区供水与污水管理局)、美国HRSD(汉普顿路卫生管理局)及Strass污水处理厂的数据都倾向于支持这种理论。HRSD的中试结果还显示Nitrospira可能是NOB的优势菌种,这样在主流工艺中抑制其生长就更为困难。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出现了以下几种基于上述理论的抑制NOB策略。
(1)控制出水氨氮。
Chandran的研究结果显示,NOB比AOB对氮基质亲和力更强。AOB与NOB在不同氮浓度时的生长速率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基质浓度较低时,NOB的生长速率要高于AOB的生长速率,因此通过维持出水氨氮在2 mg/L以上有助于使AOB的生长速率超过NOB。
上述结论在奥地利Strass污水处理厂得到了验证,当时在冬季由于进水负荷的升高,出水氨氮有所升高,而此时NOB得到有效的抑制。
(2)SRT控制。
当温度高于17 ℃时,通过严格控制泥龄可以淘汰NOB,但是温度低于17 ℃时,NOB的生长速率开始超过AOB的生长速率,单纯采用SRT的控制方式难以起到效果。此时,严格控制泥龄这种方式与DO控制、瞬时缺氧联合控制时仍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3)DO控制。
在基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Chandran的研究结果显示NOB的生长速率低于AOB,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AOB对氧的半饱和系数高于NOB,如图4所示。这样当DO浓度高于1 mg/L时对抑制NOB非常关键。在DC Water的小试及Strass污水处理厂生产性规模的试验都表明在低DO时NOB无法抑制,而当DO&1.5mg/L时NOB的抑制效应就会出现。
(4)瞬时缺氧。
瞬时缺氧指的是在曝气状态下突然从好氧转为缺氧,瞬时缺氧目前被认为是抑制NOB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方法背后的机理主要有两种解释:①曝气开始后酶的活动会有一个滞后的时间;②间歇曝气可能会扰乱生物代谢过程从而产生一些具有抑制性的中间产物,如一氧化氮。DC Water的研究结果显示,当DO间歇地从高于1.5 mg/L瞬时转为缺氧状态可以成功地抑制NOB。这一结论后来在HRSD及Strass污水处理厂都得到了验证。
(5)进水COD控制。
控制进水COD的负荷也是实现AOB生长速率最大化的一种方法,这种策略是建立在NOB和OHO对DO竞争的基础上。这种控制策略对进水COD类型和数量都有要求,因为它会影响到NOB的淘汰和AOB的活性。当进水COD较高时,OHO不仅会与NOB竞争,而且会与AOB竞争DO和空间。当AOB的活性降低时,氧化氨氮的曝气时间就需要延长,反硝化所需的COD就会减少。实际上,较为理想的进水COD组分是绝大多数都是溶解态的,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到AOB的活性,另外一方面又可供OHO反硝化,抑制NOB。所以,在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中需要优化进水COD的分配。
4.奥地利Strass污水处理厂的先行实践
奥地利的Strass污水处理厂的能量自给与利用在国际上一直以来都处在领先地位。Strass污水处理厂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真正实现了污水处理中的能量自给。该厂总能耗为0.314kW˙h/m3,而厂内的总产能可达0.34kW˙h/m3,所以其能源自给率可达108%。
该厂位于奥地利西部,靠近因斯布鲁克,处理奥彻恩塔尔和齐乐塔尔等地大约31个社区的污水处理,夏季人口当量为60000,冬季为旅游季节,人口当量250000。污水日处理规模根据季节变化为1.7万~3.8万m3,平均日处理量为2.65万m3。
Strass污水处理厂采用AB工艺。A段的SRT和HRT分别设定为0.5 d和0.5 h。有机物在A段会快速被吸附,被吸附的有机物将通过污泥浓缩、消化等环节产生沼气进行热电联产,A段的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55%~65%。B段是耗能最集中的单元,仅电耗就占总能耗的47%。B段的SRT和HRT分别设定为10 d和10 h,池容为10456m3。图5为Strass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示意。
Strass污水处理厂于2004年首先在侧流中采用了DEMON&工艺,侧流的应用使处理厂的总体能耗降低了12%。在侧流的基础上,该厂于2011年开始探索主流厌氧氨氧化的应用,并参与到美国WERF(水环境研究基金)的主流厌氧氨氧化研究项目中,在国际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其具体的措施是在主流工艺上安装了旋流器,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侧流中的Anammox菌补充主流工艺,主流工艺中的旋流器分离Anammox菌并使之不断回流到主流工艺中。在曝气控制方面, B段采用灵活的曝气控制方式,该控制方式可以在满足氧气能耗需求前提下,将所需曝气量控制在最低水平。这种控制方式是通过对过渡区进行间歇曝气得以实现,而曝气量和曝气频率则通过在线氨氮监控仪上的两个设置监测点来控制操作,这两个监控点可以根据实际进水瞬时负荷自动调整,以实现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
图6、图7反映的是Strass污水处理厂出水NO2--N、 NO3--N在近年的周平均值变化。在2011年的年末(圣诞节附近)出水 NO3--N明显升高,而与此同时出水 NO3--N明显低于上一年的同期水平,由此可见NOB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图8反映的是该厂脱氮率的变化。进一步的研究还证实主流工艺中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较高。
主流厌氧氨氧化的进步对未来污水处理脱氮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已是当前国际污水处理发展最为引人注目之处,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来看,主流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主流厌氧氨氧化在脱氮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在生物除磷方面尚缺乏足够的报道。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生物除磷的实现可能会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在A段的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中;另一个途径是在B段工艺,Strass污水处理厂在B段观察到了明显的释磷和吸磷的现象,这必将会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2)对Anammox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这类微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氧化某些有机物,同时去除NO-3-N。这种特性可能会在未来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加以利用控制出水的NO-3-N。
(3)虽然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在认识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依然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但目前该技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但当前的探索阶段已经不再停留于实验室的小试、中试,更多的探索是通过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性规模的探索。目前,全球至少已有5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尝试实践主流厌氧氨氧化。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有更多污水处理厂直接在工程尺度上去试验和应用。
每一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性,我们在为主流厌氧氨氧化工艺巨大优势吸引的同时,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它的适用性,在无碳分离、控制手段一般、出水水质严格的情况下,该技术目前尚难有作为。当其在技术金字塔的顶端闪耀着耀眼光芒的同时,支撑其应用发展的必然是宽广而坚实的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氧颗粒污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