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督有一个意志还是两个意志,一志论是怎么回事

另有一个心志迦勒
基督教讲道 牧师讲道
耶稣基督AVSEQ01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约3:16约一3:16&&&& &&&&&&&&&意志的爱&&&&& &2010年9月24日
爱是我们一生要不断学习的功课,我们不但要学习爱神,也要学习爱人;不但要学习爱家人,也要学习爱众人。这种爱的学习不只在感情里,更是在意志里。爱通常分成三种,最低级的是邪情,象暗嫩对他玛的爱,发泄情欲后就变成了恨;一般的爱是人间感情的爱,如父母对子女的爱,雅各爱拉结,米甲爱大卫;最完全的爱是神圣不改变、意志的爱。第三种就是圣经所说的Agape的爱,有人将它译音为&爱加倍&,实在很有意思。对于爱,中年保罗体认最深、最完全,所以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所启示的爱,绝不是肤浅容易改变、感情的爱,而是神圣不改变、意志的爱。因此保罗宣称那爱,比方言、先知讲道更宝贵、比各样奥秘、各样的知识更永恒,比全备的信、舍身的周济更有益处。因此弟兄姊妹,我们不但要学习操练感情的爱,更要学习操练《意志的爱》。
&&& 一、以意志的爱爱神&&& 约3:16;罗8:32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我们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神就是爱。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 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并且认识 神。8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约一4:7-8;19)
1、爱加倍的爱:我们只信神、侍奉神是不够的,一定要爱神,保罗论到此,以最严肃的语气说:&若有人不爱神,这人可咒可诅&(林前16:22)耶稣论到第一要紧的诫命,他说:&你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可12:30)这爱不只是感情更是意志。耶稣面对满面羞惭的彼得,三次对他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他所问的、所要求的是神圣不改变的爱,但彼得承认说他爱主,那爱是感情的会动摇的爱。千万不要以为信主就够了,也不要以为参加聚会、奉献一点金钱就够了,神要我们以意志的爱,更深的爱爱他。这样的爱不是我们天生就有,也不是努力可以制造来的,当我们愿意时,神就乐意赐我们这种属于他的Agape的爱。
&&& 2、超越环境的爱:哈3:16-19&我听见耶和华的声音,身体战兢,嘴唇发颤,骨中朽烂;我在所立之处战兢。我只可安静等候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 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这种神圣意志的爱,使我们能超越恶劣的环境,并在那环境中仍然爱主。哈巴谷因这种爱,使他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平静、安稳、欢欣、爱主。他说:&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 神喜乐&。(哈3:17-18)注意,他说,我要,不是说我会、我喜欢,这是意志的爱。
我们千万不要象以色列人在旷野,享受着神完全的爱,不断经历神迹奇事中,却动不动就发怨言。玛1:2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当以色列外邦辖制,农作物欠收,环境恶劣时,就开始怀疑神的爱。你是否遇见很多困难、挫折,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灵说:&我要因耶和华欢欣。&
&&& 3、胜过心境的爱:太11:2-6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作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在孤寂的监狱里,施洗约翰的信心、爱心、盼望,不时受考验,他总算还能顶得过去,可是当他听到耶稣侃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他却仍在狱里,他的心境越来越恶劣,找人去问耶稣说:&那要为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耶稣给他的话是:&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这话使他产生超越环境、心境的爱。在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他以意志的爱,不但胜过环境,也胜过心境。保罗与西拉在监狱中也有相同的经验(徒16:25)。
4、超越生死的爱:
神圣的爱不但使我们胜过环境、心境,也使我们胜过生死。约伯在极恶劣的环境中宣告,纵然神杀我,我仍然坚信他、爱他。这是对神的信心与爱心,使他至终胜过一切环境。保罗在《罗》8:35-39&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 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林后11:23-29记载保罗为主受了那么多的患难,然而,他从不怀疑神的爱。求主帮助我们,把这样意志的爱,赐给我们。
二、以意志的爱爱国家爱教会:爱国爱教,也是教会提出的口号。一个国家的公民,爱自己的国家是应当的,《尼》1:1,3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当尼希米在书珊城作王的酒政,听弟兄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祷。而后回耶京建造城墙。他就是一个爱国的人。我们能有今天的和平,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他们,否则就是忘本。
教会是基督宝血重价买来的,是信徒温暖的家。信徒对教会的正确观念与态度直接影响着教会的发展与兴衰。你认为教会是什么,是聚会听道社交的场所?或是神永恒的心意、荣耀的关键所在。你爱教会关心教会吗?你对教会的爱是感情的爱,还是意志的爱?
1、叩门的爱:若一个人以你的名义宴请客人,却把你关在门外,你会爱他吗?老底加教会就是这样,他们奉主的名聚会、爱筵,却把主关在门外。耶稣若以感情的爱爱教会,对这样的教会怎会有感情呢?他是以意志的爱爱我们。所以他在门外仍以神圣不改变的爱来叩门,要进入门内,与他们的同在。《弗》5:25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这是一种意志的爱。你对教会是否有这样的爱,你是否常因教会的一些做法、看法,稍微不满意,就失去爱教会的心,甚至另换聚会点呢?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这爱绝不是感情更是意志的爱,若有弟兄姊妹以这样的爱爱教会,教会必然要大大复兴。
2、格外的爱:林后2:4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保罗爱教会不是只在感情上,更是在神圣的意志上,因此,他不但能爱跟他感情很好的腓立比教会,也爱批评论断他的哥林多教会。弟兄姊妹们,单单来教会聚会是不够的,要爱教会,当有更多的人像基督、像保罗一样,以神圣意志的爱来爱教会时,教会要蒙福,那些爱教会的人也在蒙福。
三、以意志的爱爱弟兄姊妹;
1、不分的爱:弟兄姊妹间的感情基础很重要,但若我们过分重视感情的爱,忽略意志的爱,肢体的爱,不但不能持久,也常常不能扩大。约一3:16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肢体爱的危机,常有这三种情况出现:①爱的破裂:感情的爱易破裂,但意志的爱是不易破裂的。弟兄姊妹的爱若只在感情中,是常会变的。②爱的限制:人的爱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在教会中,有时因小组的重分及团契的升级伤感情,主要原因就是弟兄姊妹们不愿在感情上有割舍,就因太注重感情,因此不愿在意志上先扩大更广的爱,这是非常可惜的。③爱的偏差:过分注重感情的爱,常会导致只爱同样看法、背景的人,这种情况严重时,就产生分派结党。撒但常透过这点攻击人。求主帮助我们,在意志的爱中,彼此相爱。
2、命令的爱:约13:34-3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彼此相爱是主的命令,永远常新的命令,命令不是给我们讨论、分析、参考,而是要我们必需顺服的。
3、意志的爱:&你们也要彼此相爱&,你们也要,表明了这爱不是建立在感情上,而是建基于意志。教会里各人的社会背景、家庭条件、学历、地位、年龄、性格、对事物的看法等各不相同,单靠感情的爱不会长久,今天,看见张三就不舒服,明天看见李四就着急,干脆换个教会,于是,明天跑到X教会,后天又去Y教会&&每一个总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
4、赏赐的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这&有&不是从我们来的,乃是从神来的。当我们愿意顺服神的新命令在意志上要彼此相爱,渐渐我们就有了彼此相爱的心,如此众人就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
四、以意志的爱爱家人:中年是影响美满家庭最重要的关键。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爱,这爱不只是感情,更是意志。
1、爱是一种意志的行为:中年的夫妇,甜蜜的恋爱期早已过去,深深怜爱的老年期却还没有来到,这时要学习的,不只是感情的爱,更是意志上更深的恩爱。有些中年人常常说我们没有什么感情,就是住在一起而已。其实,爱不只是以感情浇灌,更需以意志的爱来栽培。求主帮助我们在意志中相爱,对家人也是如此。婚姻的维系不只是靠易变的感情,而是建基于意志中不变的誓约。
2、爱在意志中:亚伯拉罕与罗得、以扫与雅各、浪子与父亲分道扬镳,都是一件伤感情的事,他们后来能彼此接纳,彼此相爱,不是建立在感情的爱上,而是建立在意志的爱上。其实,保罗为了马可的事与巴拿巴分手,也是很伤感情的,后来他们彼此接纳,也是在意志的爱中。弟兄姊妹,你与家人、亲戚,是否有爱的障碍,是否伤过感情,学习用神圣意志的爱来弥补吧!
五、以意志的爱爱仇敌& 爱你的仇敌是登山宝训的核心,是世界最大的需要,也是基督徒最难学的功课。从人的角度来看,爱仇敌是不可能的事;从神的角度来看,在神却是凡事都能。1、违背感情的爱:耶稣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这样的爱不仅没有感情而且是违背感情的,也只有神圣意志的爱,使我们能去爱那些不可爱的敌人。事实上,神就是爱,当我们还作罪人、还很软弱、还与神为敌时,神就先爱了我们(罗5:6-8)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 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在感情上我们不能爱仇敌,因违背感情,但意志的爱能超越一切。南美洲宣教士被奥卡族的人杀死,但他们的妻子和孩子,继续爱这些族人,向他们传扬福音,这不是感情的爱,而是意志的爱。当奥卡族的人信主后,他们相拥在一起,意志的爱超越一切。求主帮助我们学习这样的爱。
2、得胜的爱;司提反在被石头打时,他为打他的人祷告,这爱不是以感情为基础,乃是神圣意志的爱。弟兄姊妹们,在我们的天性里,缺少这样的爱,但感谢神,神是爱,他不但以永恒、完全的爱爱我们,也以意志无条件的爱爱我们。更宝贵的是他乐意把这样的爱,透过圣灵和他儿子,浇灌我们,使我们也能以这样的爱来爱神、爱教会,进而彼此相爱,甚至爱我们的仇敌。
01-2101-0301-0312-0207-0507-0507-0507-0507-0203-1803-0306-23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前,欧洲的信仰是什么?-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前,欧洲的信仰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23:30:56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有网友碰到天主教和基督教之前,欧洲的信仰是什么?,具体问题为:如题,是像中国那样信奉自然么?我们通过互联网以及本网其他用户共同努力为此问题提供了相关答案,以便碰到此类问题的网友参考学习,请注意,我们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仅供参考,具体如下:(注意:本网只是整理不享有版权及不承担相关可能的其他责任,版权归原作者原网站所有,本网仅为了知识传播.)======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
多神教,比如著名的希腊神话。对于希腊人来说,认同共同的神话体系,是除了血缘以外最重要的一种共同认同,尤其是后期希腊化时代血缘都不重要了。换句话说,因为古希腊从来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国,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希腊人,或者判断一个城邦是不是希腊城邦,除了看是否有共同祖先(实际上这一点在古代是不好确定的),主要就是看语言文化是否相识,以及关键就是是否有相同的神话体系。当时各个希腊化文化(受希腊影响,不一定属于希腊文化)基本上都有自己信仰的神,再加上其他民族比如高卢人,苏维汇人的信仰,中东地区两河文明诸民族带来的两河神话体系内的诸神,欧洲信仰还是很杂的。罗马神话基本上是希腊神话套个马甲,在罗马征服整个地中海文化圈的过程中,宗教上他们采取了吸收政策,具体说就是只要能认可被征服民族是相对文明的,就把他们的神吸收入罗马万神殿中,认可他们的信仰合法。所以后期罗马万神殿就是个大杂烩,多个体系混杂,虽然我们统称它们为“多神教”,或者基督徒称呼其为“异教(pagan)”,但是其实是相当多互不相同的地方宗教,混合了地方神话和地方风俗。启蒙运动后的早期历史学家往往把这种多神教视为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现在很多了解不深的爱好者往往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其实是把多神教抬得过高了。这种包容其实不是宗教本身的包容,而是罗马出于统治需要采用宽容的政策。不被政府认可的宗教(最典型的就是一开始的犹太教和后来的早期基督教)照样是遭到血腥镇压。而这种宽容政策的取消也是因为它已经不适合统治了。当基督徒占据总人口的绝对优势,和多神教的冲突也很尖锐,于是确立基督教为国教,取消多神教的合法地位,迅速瓦解的多神教此后不久就消亡了。
供参考答案2:
题主竟然把天主教(Catholicism)和基督教(Christianity)分裂开谈论,那我暂且认为你所说的基督教特指新教(Protestantism)。我先来说一说在天主教会和新教体系形成前的欧洲基督教历史吧。先说说早期教会,这时候还没有你说的天主教和新教,以下部分摘自wiki。早期基督教可以分成2个不同的阶段:使徒时代,第一代使徒仍然活着,带领教会;后使徒时代,发展出早期的主教制度,并受到周期性的激烈迫害。罗马帝国对基督徒的迫害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下旨认可基督教为止。随后在公元325年召开尼西亚公会议,开启前七次大公会议的时代。初期教会是从耶路撒冷开始的,当时的信徒纵使受苦受难也不动摇,奠定当时教会的根基。初期的教会已经颇具规模(使徒行传6:1-7)。犹太教不能接受耶稣的门徒,而在耶路撒冷发生迫害基督徒的事件,基督徒因着四散逃亡,反而让福音开始传到各地,是教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大转机。 公元四十九年基督徒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议,决定外邦基督徒可以不受犹太教割礼。 随后因着保罗的三次宣教旅程,使基督信仰传至加拉太、马其顿、亚该亚和亚细亚等各省。加拉太、亚细亚在现在的土耳其,不属于题主的欧洲概念,但是亚该亚和马其顿现在属于希腊,已经符合欧洲了。教会一直不是统一的,请记住这句话早期教会面对的异端有:尼哥拉党:启示录提及的尼哥拉党,是当时已存在了一段的期间。传说尼哥拉是创始人,尼哥拉也是被使徒任命为执事。亚历山太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在‘杂记’(Stromata)卷三记载,“尼哥拉有位美丽的妻子。耶稣升天之后,尼哥拉因妒忌被使徒责备。他指使妻子到使徒中间,并允许人娶她。这和他自己所说的一致,每个人都应该虐待肉体。那些接受他异端教训的人,仿效这事,恣意淫乱、不感羞耻。诺斯底主义:诺斯底是希腊文“知识(gnosis)的意思。这群比较强调行为。诺斯底主义强调人要靠某种神秘的“知识”才得救、灵界与物界的永恒。虽旧约的耶和华是造天地万物的,可是物质既然邪恶,耶和华也就是次等的神罢了。阿里乌教派:尼西亚会议三百年来,为圣子基督是否和圣父完全一样,具有神性,争辩得最激烈的两位领袖是亚历山大教会的两位长老,阿利乌和亚他那修。在激烈争辩最高潮时,亚他那修不过是个年轻人,而亚流已是个爱主、敬虔、生活严谨、又有口才的长者─大致确定了耶稣与圣父同质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有不少人反对。当初支持亚流的人做了修正,于是产生半亚流主义(semi-Arianism)。他们认为耶稣与父神有相似但是不相同的本质。半亚流主义在东方教会相当流行,他们受到俄利根从属主义(subordinationism)影响认为圣子在圣父下。东西方教会三一论:西方教会受特土良影响忠于尼西亚会议结果。因而东西方教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三一论模式:一种是以希腊教父为代表的社会三一论,另一种是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心理或实体三一论。奥古斯丁三一神的观点着重阐释神圣三一中的“三”,而反对一位一体论,解释父、子、圣灵间平等关系,宣示父、子、与圣灵的同性同体。采用父、子、圣灵三位之间的关系,以人内在的心里因素解释神圣三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谓“心理学类比”,分别以存有、认识、及意愿(记忆、悟性、行动)来说明父、子、及圣灵三者之间关系的区别。对西方神学、哲学发展影响殊深。聂斯脱里派:聂斯脱里精力过人,口才出众,广受人们欢迎及敬重,出身于安提阿修道院,强调基督的人性。 聂斯脱里在强调基督的二元性的教导上,被控告他主张基督是两个人与“基督一位格”教义违背。聂斯脱里极力反对当时教会敬拜马利亚,认为马利亚只是耶稣的母亲,否认她的神性基督一性说 (Monophysitism):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协调有两派主张:道肉的基督论(Logos-flesh)以亚历山太学派为中心,k的身体本身就是神的形像。道人的基督论(Logos-man Christology)以安提阿学派为中心,强调人性部分。区利罗宣告说基督只有一(That Christ is One),道成肉身只有一性,我们当作一个身体来敬拜。哈纳克(Harnack)说区利罗是基督一性说,他却没说清楚定义,而是反对聂斯脱里的欧迪奇(Eutyches, 378-454)。亚波里拿留派:亚波里拿留派(Apollinarianism)是四世纪老底嘉主教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us, 310-390)创立的异端,否认基督具有人性,而以“道”于耶稣内代替人性。亚波里拿留分别在罗马会议(377)、亚历山太会议(378)、安提阿会议(379),及最后的君士坦丁堡会议(381)被定罪。 今天东方亚述教会 、科普替教会及埃塞俄比亚教会仍然是基督一性说。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基督教,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引发了日后罗马与君士坦丁两地教会对教会领袖地位的争执。公元325年,教会召开尼西亚会议,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教义。使徒们在世的时候所写的福音书、书信被教会保存,到第二世纪末,已经形成《新约圣经》的基本形态,到公元393年的大公会议被正式定型。这时期著名的基督徒,在使徒彼得、保罗、约翰之后,有特土良、坡旅甲等。大公会议(或称公会议、普世公会议、普教会议)是传统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会议,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公会议英文是 英语: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腊文 Οικουμ?νη,意思是“普世性的”。而其中对基督教教义有深远影响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以弗所公会议和造成日后东西分裂的迦克墩公会议。在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自此之后,东正教(即希腊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会议所确立之大公会议信条。虽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会议是在教会大分裂之前举行,却不获东正教承认。故此,今天的东正教只承认七次大公会议,而罗马天主教则认为是八次。而教会大分裂之后的大公会议由罗马天主教单方面举行,所以内容不为东正教承认。先说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 (325年)会议主要是解决亚历山大教会中,耶稣与天父关系理解上的分歧:耶稣是否与天父同质还是类似。亚历山大教会内一方的主教认为耶稣与天父同质,另一方则认为耶稣与天父类似。君士坦丁一世在议期间,曾多次出席会议。最后,何西乌建议以该撒利亚主教、教会历史家优西比乌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尼西亚会议的决议否定了耶稣次于天父的从属论观点(在估计的 250-318 所有参加者中,最后只有两人支持阿里乌教派即是亚流派)。信经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施加压力下通过,定为正统的教义标准,否定教义者被定为异端。会议同时制定了20条教会法规,扩大正统派主教的权力,并对罗马帝国全境教会具强制性约束力。这次会议把阿利乌派打成异端,但是后来的东哥特,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都是信奉阿利乌派的,所以这里可以回答一下欧洲在400-600年间的信仰,大体都是阿利乌派。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381年)于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大公会议。此会议继续讨论圣父(即天父)及圣子(即耶稣)本质的教义。结果,此大公会议修订了《尼西亚信经》的内容,做并获得一致通过。进一步奠下三位一体的神学教义。第三次会议:以弗所公会议(431年)当时教会出现强烈敬拜玛利亚的趋势,故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利与其他人一同反对。此争论涉及玛利亚荣位和耶稣诞生方面的教义,为了维护当时教会的统一,故狄奥多西二世召开此次大公会议。聂斯脱利过分强调耶稣的人性,由此淡化了他的神性,这是基于其“基督分成神人两性”的主张。同时,他不主张将玛利亚称为“天主之母”,只视之为“耶稣之母”,因为玛丽亚赋予耶稣的为人性。会议将聂斯脱利及追随者定为异端并革除职务。确定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不能分割,玛利亚所生为形作耶稣的天主,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天主之母。另外,此会议同时将培拉季教义(主张“无原罪,自由意志”)斥为荒谬主张。最后,会议确认第一次公会议和第二次公会议的决定,认为《尼西亚信经》是完整的,任何更改(不论是添加或删除)是不允许的。此会议的结果没有超过《尼西亚信经》的决议。这里主要是将聂斯托利派打成异教,涅斯托利派就没有在欧洲传播了,而是主攻亚洲,沿着叙利亚,巴格达,丝绸之路,再一路向东,最后抵达中国,就是古代的景教,这个和问题无关,不过作为背景陈述下。第四次会议:迦克墩公会议(公元451年)于公元451年在迦克敦举行的第四次基督教大公会议。与会的有东方教会的500位主教及教皇的数位代表。此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基督论定义,界定了“基督的神人二性”。此会议将基督一性派定为异端。最后,会议制定了今天基督教著名的信经《迦克墩信经》。同时,巩固了罗马主教优越的权威地位。东方正统教会和东方亚述教会从此和帝国教会分道扬镳。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是于公元553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五次基督教大公会议。是次大公会议将“基督一性论”视为异端。教宗拒绝参加此会议,却在其后核准了此次会议的结果。由于第四次大公会议(即迦克墩公会议)的决议激起了“基督一性论”派的强烈反应,后来更引发暴动,公开反对正统教会。到公元543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君士坦丁堡地区会议上更发表了十点反对教父俄利根的非正统见解,引发了与“基督一性论”的争论。查士丁尼一世试图调和矛盾,但却因具体措施上犹豫不决而不成功。“基督一性论”派指出教会没有指责观点与涅斯多留相同的著名教会文章“三章案”。埃及和叙利亚的地方教会因支持“基督一性论”,从大公教会中分离了出去。为了解决分歧和试图挽回分裂,查士丁尼一世决号召举此大公会议。三四五都是和聂斯托利派的爱恨情仇第六次会议:第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公元680年)由于教宗何诺利乌一世提出基督的人性意志和神性意志是“一个意志与行动的伦理一致性”,故被视为趋向“基督一志论”派。在君士坦丁四世和教宗阿加托会谈后,决定安排召开此次大公会议。继上一次之大公会议(即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后,此会议谴责“基督一性论”及讨论其延伸的“基督一志论”,将“基督一志论”视为异端。何诺利乌一世并没有被判为异端。另外,会议通过了有关教士等级及教规。此大公会议得到当时教宗良二世的核准。其后,教宗本笃二世及第三次多雷铎会议(684年)亦曾嘉许这届大公会议的决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公元787年)圣像崇拜开始流行于3世纪。古希腊教父伊皮凡尼乌也曾对图像崇拜提出异议。后来,保罗派出现,并反对外表的圣礼、反对敬拜十字架、圣像和圣徒遗物等等崇拜行为。而犹太人和穆斯林也攻击基督教徒供奉偶像。公元八世纪时,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皇帝里奥三世受到了伊斯兰教和希腊思想的影响支持反对崇拜圣像,于是颁布谕旨禁止尊崇圣像。其目的是借此打击正统教会的权势,没收教会的财产以削弱教会的权力。之后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Iconoclasm),反对崇拜圣像和圣徒遗物。其子君士坦丁五世继续其父之意志反对圣像崇拜。在君士坦丁五世去世后,其妻子伊琳娜女皇摄政。由于圣像破坏运动情绪高涨,伊琳娜女皇与教会妥协,支持圣像派恢复对圣像的敬礼。为讨论圣像崇拜问题,在教皇哈德良一世获准下,于公元787年召开了此大公会议。至此,圣像破坏者强势登场,这是东方帝国教会的一次浩劫,从此加深和西方教会的敌意,之后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分成了东方正统天主教会和大公教会。这里才回到题主给定的时间,但是如果要扯到新教头上,那就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开端的事情了。附一张图,可能会有更好的理解。中国学网
----------------------------------我是分割线--------------------------------------------------------------------我是分割线----------------------------------以下不谈基督教,我们来谈谈更古老时代的欧洲宗教,上面有人提及了犹太教,我觉得不妥,犹太教一直是在巴勒斯坦和埃塞俄比亚地区发展的宗教,不应该归类为欧洲宗教,当然有人钻牛角尖,说也有欧洲国家信仰犹太教,不过那已经是中世纪了,我们就谈论了。那么早期的欧洲人信仰什么呢?我们先来说说凯尔特人。凯尔特神话(Celtic mythology),是不列颠群岛地区(包括爱尔兰、威尔士)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凯尔特神苏克鲁斯。主要来自于铁器时代时候的宗教信仰。如同其他铁器时代的欧洲人,早期的凯尔特人在宗教上同样属于多神崇拜,即德鲁伊教。在凯尔特人与罗马帝国接触之后,他们(其他尚有高卢人、凯尔特伊比利亚人)的多神崇拜信仰不被罗马人所接受,部分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接受并成为了基督徒。未被罗马统治的凯尔特人,也渐改宗基督教但曾一度有独立的教会,到中世纪的后期渐被天主教所同化和吸收。古代的凯尔特神马特瑞斯(Matres、Matrones)三位一体的植物神与地母神。科尔努诺斯(Cernunnos)狩猎神、多产神、万兽之王、国家神及冥神,在古代不列颠地区受人崇拜。苏克鲁斯(Sucellus)酒神、农业之神、森林之神塔拉尼斯(Taranis)雷神爱尔兰的神摩莉甘(The Mórrígan)摩莉甘是古代凯尔特-爱尔兰三位一体的女战神。她的集合体被称为“摩莉甘”。可是她的神性与下列三尊也有关系,妮潘(Nemhain)、马夏(Macha)和芭德布(Badb)。芭德布(Badb)或译作“芭兹芙”,是爱尔兰的女战神,别名“黑乌鸦”、“冠鸦”,外型是只黑鸟,战斗时用尖锐叫声唤起战士们的亢奋状态。爱尔兰人称战场为“芭德布之地”。梅德布(Madb)爱尔兰的大地女神及多产神。鲁格(Lugh)太阳神,达努神族的领袖努亚达(Nuadha)战神,达努神族的领袖威尔士的神里安农(Rhiannon)威尔士的牝马神,也相当于高卢(或罗马)的艾波娜。高卢的神[编辑]尼米多娜(Nemetona)高卢女战神。艾波娜(Epona)高卢的马神、骑士守护神和多产神。如果上面有问题,欢迎指正,中文wiki毕竟谬误之处比较多,英文维基内容太多,我看了下没有太需要了解的,所以没有贴出。西班牙,法兰西和不列颠的凯尔特人都是有文化亲缘属性的,我再贴一张图方便了解他们的神话体系:----------------------------------我是分割线--------------------------------------------------------------------我是分割线----------------------------------日耳曼人的神话体系待有时间就写一写斯拉夫人神话体系希腊罗马神话网上现成的资料也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供参考答案3:
古希腊有自己的宗教,比如宙斯之类的,但是在古希腊末期,“自然”派开始抬头。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他们只是把希腊神换了个名字来供奉。此外还有基督教的鼻祖――犹太教,另外还有古埃及的宗教,野蛮人还有泛灵论。
供参考答案4:
天主教也是基督教的一部分。。。好了先不说这个~最早肯定是无信仰,到后来有了万物有灵的思想,出现了各种神话,甚至于后来还发展出神系。欧洲的信仰也是一直在变化的,以罗马早期帝国为例(从凯撒到五贤帝,1世纪、2世纪这段时间)大致在罗马帝国的范围内,军团里比较流行密特拉(波斯的太阳神)信仰,中近东有伊西斯崇拜,至于罗马自身,他们对于各种宗教信仰基本是来者不拒的,所以也就有了万神殿,每占领一地,就会把当地的神灵迎接至此。其他地区,不列颠、高卢和西班牙部分地区应该还残留着凯尔特人的宗教(比较有名的就是德鲁伊了),德国和北欧就是日耳曼人的多神崇拜,北欧神话可以看做他的残留,至于斯拉夫人的信仰如何,不太清楚,也许类似于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之前,情况大概是,地中海东部沿岸以希腊诸神和中近东的多神崇拜为主,地中海西部沿岸受到迦太基的影响,也会有些中近东的多神崇拜,凯尔特人居住区还是凯尔特多神教,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居住区和罗马时代类似。希腊和罗马的神以及神话其实是类似的,都是古代印欧多神崇拜的发展,比如宙斯、朱庇特以及印度-伊朗的提婆其实都起源于原始印欧人的神,日耳曼、凯尔特和斯拉夫的多神崇拜也是原始印欧宗教的某种发展。中东的多神崇拜说的比较少,其实在欧洲的某些部分也是有一席之地的,简单介绍下好了:在基督教传播之前,欧洲的中东多神教主要来自于迦太基人的影响,迦太基人是腓尼基人移居到北非的后代,信仰的是腓尼基诸神,也就是原始迦南宗教(犹太教兴起之前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信仰的宗教)南宗教崇拜自然神,其主神厄勒神像,通常取坐姿,头戴牛角,脚跨天地之间,象征力量;次神为“天空之主”、“履踏云层”,年轻力壮,是迦南人崇拜的中心神。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后,也崇拜巴力。另外,还有谷物神大衮。繁殖女神阿瑟拉为厄勒之妻,诸神之母。阿瑟拉与巴力一样,非某一神固有的名称,各地各部落崇拜各自的巴力和阿瑟拉。繁殖女神还有安娜特和阿施塔特,它们的形象均为裸体,并带有明显的性特征。较小的神灵还有瑞舍夫、哈隆、阿斯塔及日、月神等。(提一下,其实希腊众神里也有许多来自于中东,古代文明的交流往往比想象中还要深入)
相关信息 [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基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