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还是冬至吃饺子可以立佛堂吧,

【冬至】萧山人的冬至这样过
  <FONT color=#ff日,周一,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从冬至之日开始,我国就进入了数九寒天。过了冬至,每天白昼时间就要逐渐拉长,民谚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应该做什么
  冬至是一个大节,素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冬至日,北方吃水饺,南方吃汤圆,地处南方的萧山是否也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萧山人是如何过冬至的吧。
  冬至日,扫墓祭祖做庚饭
  萧山人总是以东片、中片和南片来进行区域划分。但不管是萧山哪一片的人,冬至这天,都会前往自家亲人坟前,加点坟泥。
  据萧山区民政局殡管所预计,这个周末及下个周末,萧山各大公墓将迎来祭扫高峰。从往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冬至扫墓的人数不如清明,但还是要提醒市民,扫墓最好乘公交出行,采用文明的方式祭奠故人。
  由于冬至大如年,萧山沙地人至今不称冬至日为“日”,而一律呼作“夜”,如同腊月下旬一样。冬至节,首先要孝敬祖先。冬至前夕,家家祭祖,称作“做冬至”或“做冬至羹饭”,这是全年“四季羹饭”的最后一次。冬至日前,还要带上铁耙土箕,去为祖先的坟头添土加泥,称之“上冬坟”。有的说,这是为祖先“盖棉被”、“送寒衣”,能使祖先们温暖过冬。冬至日,合家团聚,一如中秋。出嫁女如果回娘家,必须在这天赶回夫家。晚上入睡前,一些人家要畚“隔夜火小保⒔徐捎诒荒冢凳堑酱稳赵绯刻炕鸩幌ǖ幕埃烧桌茨昙沂滦送
  在传统观念中,冬至也是一个神谴鬼扰、充满凶险的时段,因动辄获咎,所以禁忌特多,如忌打破碗盏,忌动粪土,忌拌嘴,忌说不吉利的话等。一些患有较重的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视冬至为“鬼门关”,认为只要挨过冬至便可无虞,由此可知人们对于冬至的敬畏心理。
  萧山的一些老人会在冬至前一晚,集中在各佛堂、寺庙念经祈福。据说在冬至前一天晚上进行虔诚的祈福相当于祈福了一整年。而在冬至当日,一般都会依照家里老人的意思,回家吃晚饭。
  汤圆、麻团、夹子,萧山人冬至吃这些
  小陈老公家是萧山南片人,南片可谓是萧山过冬至花样精最多的。这不,还没到冬至,小陈家的老人们就已经为了“过冬至”忙活开了。捣馅、揉粉、做“夹子”,绿的、白的,三角的、圆的、饺子型的,煞是好看。小陈太爷说:“做这个‘夹子’就是为了能在吃了之后把嘴巴夹住不吵架、不骂人,老底子时,家里兄弟姐妹多,天天待在一起总容易吵起来,但以前总觉得冬至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就在这一天做‘夹子’,让他们吃了能不吵架,安安旦旦的过年,现在么就是讨个彩头。”
  河上的习俗,冬至最好提前一天过,因此,周阿姨早早通知了在城区上班的儿子,周四这天赶回来过节。南片人冬至要做团子或汤圆,这些自家手工做的糯米点心,平时可难得吃到。浸好了糯米、磨好了粉,昨天一大早,周阿姨就招呼了邻居大妈们一起做团子。
  “准备了15斤糯米,自家吃不完,给邻居都分分。”周阿姨一边说,一边娴熟地裹起了团子。捏好皮子,裹进炒好的馅料,再捏紧搓实,圆圆的团子就成型了。“家里人爱吃咸,因此准备了咸菜肉末馅料,当然也可以裹上豆沙馅、芝麻馅,做成甜食。包好的团子上锅一蒸,热腾腾出炉可好吃了。”说着说着,一旁的米筛上就整齐摆放好了不少团子。
  圆圆的团子寓意团圆,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冬至也是孩子们喜爱的节日。在周阿姨家做团子的时候,附近的孩子都聚拢来,眼巴巴地等着团子出锅。淘气的孩子会扯一点米粉,捏起面人。包好团子备好菜,一家人吃团圆饭前要先祭祀祖先。
  “冬至麻团夏至面”。冬至早晨,萧山西部人家有吃麻团的习俗。麻团用糯米粉做成,外面沾上一层黄豆粉及糖,称“糊口团”。吃过麻团之后,要多说些吉利话,萧山老人们常有“吃过‘冬至’麻团(也称“汤圆”),人就大一岁”的说法。(据钱江晚报)
  冬至,天南地北的吃货们,又都在整些啥?
  冬至养生小常识
  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可选择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
  进补禁忌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相关新闻
作者:  编辑:首席编辑冯紫薇
相关新闻:
萧山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萧山网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1048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浙)字第696号  您的位置: &
佛规十五条,十五条佛规解释 正文
佛规十五条,十五条佛规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
佛规十五条
佛规十五条
一、尊敬仙佛
二、尊前提后
三、斋庄中正
四、循规蹈矩
五、责任负起
六、重圣轻凡
七、谦恭和蔼
八、勿弃圣训
九、莫着形象
十、手续必清
十一、出告反面
十二、不乱系统
十三、爱惜公物
十四、活泼应事
十五、谨言慎行
仙佛慈悲:规戒如良师,可以指示方向;规戒如轨道,可以规范进退、引导行事;规戒如明灯,可以照亮光明前程、看清前途;规戒像璎珞,可以庄严法身。仙佛又云:佛规乃是天戒律,不遵焉能故家归。
守戒规,可以让道场平安、人事有序。皇母明订此十五条佛规,作为修道的规诫,以免不明理路者,误入左道旁门,或贡高自大、自立门户,不但自误前途,
而且误导众生、耽误三曹之伟业,不可不慎。
尊敬仙佛要从“明理”开始做起,你明理了,自能成于中、行于外,自然流露内在的诚敬,无须免而行之。
一、善维护自性佛
◆独处不亏心
莫因仙佛没临坛、或人不在佛堂、没看到庄严的佛像,就放荡身心,为所欲为。举凡吃饭、穿衣、工作、睡觉、看电视,不论行、住、坐、卧都要有道,无亏于良心,便是尊敬仙佛。
◆时忏悔感恩
对身心、言行要时时反省、忏悔,以感恩的心去面对所有的人、事、物,则不易犯过、造恶、染著,如此,才能做到“内不离自性,外不离佛行。”才算是尊重仙佛。
二、速参辞接送驾
◆不忘参辞驾
开法会时,有诸天仙佛护法,平时亦有镇殿元帅、镇殿将军、及报事灵童在,故当我们进入佛堂时,应先参驾后才做其它的事;离开佛堂时,要辞驾后才离开。向仙佛行参辞驾礼时,更应以叩拜的方式行之,切勿因懒惰而以鞠躬代替。◆即时接送驾
当仙佛临坛报佛号时,应即刻起立;仙佛参辞驾时,应当紧接着给仙佛接送驾,动作不可疏缓、怠慢,一则可看出对天的诚敬程度,一则借以带动道气,以身示
三、聆训示须恭敬
◆恭听不串行
仙佛临坛是很殊胜、难得的机缘,应好好把握,战战兢兢;所有在场的人,除了有要事须即时办理外,皆不得任意喧哗或串行,应保持肃静,恭听仙佛慈示。◆有问必答
仙佛问话时,不论是知或不知,均应大声回答
◆即时做笔记
聆听仙佛慈示时,除了谨记在心外,应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以作为修道办道中随时复习与惕励的座右铭。
四、珍惜仙佛慈训
◆致力广宣传
用心体悟并致力宣传仙佛所批示的妙意奥旨,并常说给周遭的人听,切莫拿了圣训往抽屉一摆,任其蒙上灰尘,污蔑及辜负上天的慈意,甚或犯了匿道不现的过。
◆勿污损丢弃
仙佛的圣训,应小心爱护,保持净洁完整,切勿损毁或弄脏,弄湿,甚至将其丢掷垃圾桶,当垃圾回收,若有损毁不堪之训文,可于专门烧圣训文的筒子焚毁。◆勿Z于卧室
训文应Z于清净的佛桌或客厅、书房,切勿放在卧室、夫妻房,更勿压在枕头下,或随便塞在棉被里面。
◆勿躺着读训
读训、研究训文或讲解训文时,应坐正或立正恭读,不宜躺着、趴着读训,或在上厕所时赏读。
◆ 反复读体会
每次体会圣训的意境,会随着办道的历练,用心程度有所不
同,故圣训不能只看过一遍就算了,有空就多读,多看,可增加智慧、领悟力、信心。
五、保持佛堂洁净
◆有形佛堂
佛堂开法会、请坛、办道时,仙佛都会临坛护法,就算没开班时,仙佛也有可能降临佛堂,所以我们要随时保持佛堂清洁,勿令其脏、乱、吵杂。厨房有灶君,不论炉灶、水槽都要保持清洁,也是对仙佛的一种尊敬。
◆无形佛堂
自性佛堂若沾染了贪嗔痴、七情六欲,要随时扫除干净,才是尊敬自性佛的表现。
六、水果先供佛前
◆买新鲜水果
供佛的水果、供品,不一定要贵,但亦不宜买不新鲜、烂掉的水果。◆ 供佛后再吃
若买了水果,第一个念头要先想到“先供佛”,若是贪口欲买了先吃,从来也没想到供佛,或先拿一颗吃、吃一些,其余的才拿来供仙佛,仙佛当然不会怪罪我们,但我们的诚敬心就没有。
七、尊敬启圣师、前贤
启圣师、开荒舍身办道人才都是舍己为众的菩萨化身,是上天传道的工具,尊敬、礼敬、照顾他们,等同礼敬仙佛。
没有前贤,就没有后学,纵然前贤不比自己出色、贤能,也要感恩他们的引进与成全,因此不论启圣师、前贤,我们都要心存感恩,说:“感恩前贤慈悲,都是前贤的苦心”并常提及前贤、启圣师的苦心与牺牲奉献事迹。
关心体谅启圣师、前贤,因为道场人多、事多、问题也多,不比启圣师的宽度,多体谅启圣师的决定,应主动关心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应主动请示,以免误解启圣师的用意与苦心。或有其他道亲误解启圣师,应挺身而出,即时给予解说,做一个圆满道场的桥梁。启圣师的左、右手,所以一定要谨言慎行。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又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言多必失。”都是告诉我们谨言慎行的道理,如果名为“修道人”的我们,在言行上被人批评了,又如何代天宣话、渡人、成全人,又如何做到言行相顾,便是当前的功课。
尊前,乃遵守前贤之领导;提后,乃启未来之秀。活佛恩师说:“我们是苦海与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座桥梁。”可见,不论是新道亲或老道亲,都是上天的工具、众生的导师,我们要互相尊重、提携、照顾。
一、 遵前之注意事项
◆事前请示
前贤有多年的修办经验,身为后学的人,纵然已承担道务要责,也不可因前贤没意见、好商量,就忘记先“请示”,以免造下错误,误了大事;尤其不可以老前贤自居、妄自尊大,以为自己对道务、人事比前贤还清楚,就漠视前贤的存在,先策划好道务再请示前贤!我们要先让前贤决定大方向后,才可进行策划。所谓“无命不敢专,有命不敢违,未命不敢先,既命不敢后。”便是指一个真修行的“尊师重道”精神。
◆事后回报
不论是法会的成果、道务的执行、出国办道回来、成全道亲、联络事务及联络班员开班等的任务完成后,应当亲自面见前贤,呈书面报告并口述说明;若一时无法面见,亦应以电话、传真等回报,好让前贤知道结果。
◆虚心受教
在前贤指导、训诫后学时,一定有他的经验与智慧,甚至前贤决定的事情,也一定有其立场与原因,此时应把握机会,虚心受教,请求指导;前贤找事情让我们了愿,要勤快、耐劳,切勿推拖,若因自大自满而停不下前贤的一句话,那损失的是自己。
◆勿逾本位
想出国舍办或有下情欲上达时,若你的前面尚有前贤在,应先向前贤报告,再由其引领进见的前贤或前人,切勿为经前贤之引见就自行进见前贤,此乃彼此的尊重。
◆学习承担
若遇到不顺利、不愉快的人事,身为后学,能承担的就自己承担,或找同修一起解决,除非是自己无法决定、解决的难题,才要麻烦前贤亲自出马,否则,应尽量不要累及前贤,也尽量报喜不报忧。
◆下情上达
道务、道亲出来问题,若无法解决,应立即上呈前贤处理,切勿拖延、隐瞒实情或盲人摸象,如此不但耽误大事,尚可能因启圣师不知情,而造成道亲的误解。◆补上不足
启圣师要一人面对大众,日理万机,难免有疏忽之处,况且一人难称众人意,再怎么用心,还是会有不满意的人。因此,身为后学的人,更应随时关心启圣师、提醒启圣师,并且多体谅启圣师的辛苦,主动补启圣师的不足。因为启圣师所做的是,既不为己,也不为某人,全是为老天、为众生,圆满启圣师,便是圆满道场、圆满道亲,因此我们要有一片天心,当仁不让、勇于护卫。
◆报告人才
不定期向启圣师报告发心的道亲及人才,好让启圣师了解道亲的情况,以便启圣师可适时成全鼓励,同时也可衬托出启圣师的德行。
◆感恩布德
没有前贤,就没有后学,纵然前贤不比自己出色、贤能,也要感恩前贤的引进与成全;因此,不论前贤、贤佐或启圣师,我们都要心存感恩,说:“感谢前贤慈悲,都是前贤的苦心。”并常提及前贤、启圣师的苦心与牺牲奉献事迹。◆关心体谅
启圣师领导全体道亲修办道,因为人多事多,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多,吾们的立场与观点,不比启圣师的宽广,要多体谅启圣师的决定,甚至应主动关心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应主动请示,以免误解启圣师的用意与苦心;或有其他道亲误解启圣师时,应挺身而出,即时给予解说,做一个圆满道亲(场)的桥梁、启圣师的左右手。
◆不攀人情
我们是对前贤感恩布德,关心体谅,而非以人情攀缘前贤,谄媚阿谀,以取宠于启圣师。
二、提后之注意事项
◆关照解惑
提供后进者现阶段所需要的道学、道场资讯、了愿机会,解其疑惑、困难,甚至道亲病、丧(事)时,都要即时给予关怀、协助。
◆推举人才
活佛恩师说:“道场要好,要老顾小。”因此,平常要主动接近、关心道亲,安排工作让他了愿,以了解道亲的专长、兴趣,激励其发心。譬如:他写字工整,就请他抄写板书;他喜欢唱歌,就请他带唱圣歌;他擅长做菜,就请他于法会时做菜给班员享用;他人缘好,热心肠,就约他一起出去渡人;他能默默勤快工作,就请他帮忙打扫佛堂…等等,都是身为前贤者要细心观察的地方,以免埋没人才。制造道亲的“了愿机会”就是重视每一位道亲,让道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鼓励赞叹
多讲鼓励、赞叹人的话,道亲一受鼓励,信心十足。对后进的发心与成长,要深表喜悦,替他加油,切不可忌才。我们宁可让机会给初发心的人才,自己退居幕后,做一个尽心负责的顾问,默默给后进指导、关心,陪伴他成长,也不要老占着一席之地,事事揽在自己身上!不但自己累了,别人也没学习、了愿的机会。◆褒贬有方
当人才把事情做得很好,要即时给予嘉赏;当事情做坏了,也要给予正确的指正,尤其在进行过程中,更要给予适当的引导、指正,才不致一步错步步错。尽
量以鼓励代替责备,以纠正代替抱怨,道场才不会是怨言与是非。
◆以身作则
初发心的道亲很单纯,他们的学习方式,不是照单全收,便是冷眼旁观、一目了然。因此,不论贤佐引导后学,或讲师、任苑都应以身作则,例如:勿于道亲面前推卸责任、勿批评他人、 勿说道场或某前贤的是非、勿在外面做不会于道的事情等,以免后学有样学样,一盲引众盲。
◆包容耐心
前贤指导后学时,要循循善诱,不可躁进。包容后学的无心之过,勿与之计较,才能以德感化后进,使后学心服口服。
◆一视同仁
居上位之前贤,要站在制高点,以平等心疼惜爱护后学,切勿有偏爱的行为,才不会令后学心生不平,造成后学们彼此的嫉妒,不论后学是智是愚,都要同等看待,用心提携,前后和睦了,才能免遭魔考,使道务顺利、道场平安。
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莫现于隐,莫现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是说明“斋庄”要身心清净,“中正”要不离中道。人无斋,则心不清;人无庄,则身不为;人无中,则行偏倚;人无正,则做事颠倒。能做到斋庄中正的人,就像三变的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一、 忏悔净心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时时忏悔身、口、意,是否有不正之念、不当之言、侵犯人之行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纵已犯过,若能勇于认错、改过,就不会累积错误的身、口、意,身心才能得到明朗清净、光明坦荡,大中至正。
◆摄心一处意守玄关
运用三宝的修持,经常做收心的工作,让心灵得到专注与澄净,心定静则神清,神清则身心中正。
◆恬淡寡欲常清常静
修道要学一个“淡”字、学一个“愚”字。不贪浓味辛辣、不逞强好胜、不辨不争,守得住清净,便得大自在、大解脱。
二、守住五戒
不轻易杀害蚊蚁、蟑螂,不随便喷洒农药于果树上面,以免杀害生灵,更勿食众生肉。
非己之物,就算不值钱的物品,未经同意,都不可私自拿走。例:佛堂法会剩余之饭菜、爱心伞、干粮、纸笔、香…等,若需取用,皆应经过佛堂负责人的同意,才可取用。
不思色情情境、不看色情刊物网站、不欺他人妻女、不到色情场所。◆不妄言
不言一句损人之言、不讲大话、不造谣。
不饮酒、不贪一滴炒菜的酒香、不恋补酒、不品水果酒。
三、举止合宜
下页佛规十五条
◆不边走边吃
不论在外面或佛堂,都不宜边走边吃,或端着碗边走边吃饭、喝汤。◆不边吃边说
吃饭、喝水时,都不宜同时说话,以免饭、菜、水喷出。
◆不勾肩搭背
行走或站立时,不宜搂腰、勾肩、搭背或东张西望,应挺腰、平视前方。若有长者同行,则行于长者之右后方,以为保护;若需带路,则行在长者前面;若上楼梯,则在长者后面,下楼梯,则在长者前面,作为保护。
◆不大声喧哗
佛堂圣地,乃宣讲道德仁义、仙佛护法之处,而非交友、聚会之场所,不宜大声喧哗、放荡身心;吾人既来之,应确认来佛堂之宗旨,以免忘失来时意。◆不翘脚靠墙
与人交谈或聆听启圣师慈悲时,应挺身、双手自然垂放,两眼平视恭听,切勿将身体靠在墙壁,或将双脚交叉成跛倚状、双手交叠于胸前,都是不端正文雅的姿势。
◆不到花场所
卡拉OK、舞厅、酒吧、电动游戏玩具场、赌场、是非场所…等,修道人都应尽量避免去。
四、仪容端庄
◆妆扮适得其所
什么样的年龄、场所,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应恰如其分,一般道亲勿穿启圣师之道服,办事人员以上者勿穿花俏衣服;献供排班时勿穿牛仔裤。新求道之道亲入佛堂,应穿素雅有领有袖服装;办事人员以上者,则穿佛堂制服(白衣、蓝黑裙或裤);排班献供时,则穿办道服(有的道场穿佛堂制服)。
◆勿穿奇装异服
不只在佛堂时不穿奇装异服,纵使在非佛堂场所或到道亲家拜访,亦应留意穿着妆扮,要端庄。新道亲对道的,刚开始时,都是看老道亲的行为,老道亲在外的言行若不好,被新道亲认出来,便会影响新道亲对道的看法。◆仪容切勿邋遢
发勿蓬乱、遮额,脸勿浓妆艳抹,身不多装饰品,以高雅朴素为主,乾道头发不可过长,坤道头发不宜过短,若为长发,则应梳理整齐。
◆切勿板着脸色
要让众生喜欢回来佛堂,就要经常保持笑容可掬的脸色,谦恭诚恳的态度,若过于庄严(阎君脸)或眉头深锁(苦瓜脸),如何让道亲喜欢回来佛堂呢?因此,亲切的笑容是很重要的。
◆礼貌应当适中
多说:“谢谢、对不起、感谢天恩师德、功德无量、辛苦了”少说唯唯诺诺、虚情假意、阿谀奉承的话。过于客气,反而与道亲的距离生疏了;不拘小节,又容易出小差错,进退之间,但看一点“真诚。”
规者,圆融十方;矩者,正正当当。心念要正,待人要圆融,才能随方就圆、事事圆满。人无规矩,则精神萎靡、懈怠,由方便而随便,再由随缘而开缘,如此放荡身心,任你功高无边大,亦难抵前功后过的损失,终至徒劳而返,岂不可惜!
一、 不标新立异
◆遵守规定
每一个团体,都有其长时间因人、事、地、时,而调整、修正出来的团体规则,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入境随俗、遵守规则;若不配合团体而一意孤行,最后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揽权霸世、称师做主。
◆不涉政治
道无关政治,更无人事团体,只论修身养性,若涉及政治,则有利害是非,道场则不得清净,背离道之宗旨。因此,不论讲课、渡人都应避免涉及政治问题,更不宜将佛堂借政治人物当宣传场所、从事政治活动。
◆ 不著奇装
尤其是站在人前的讲师、任苑,更不可以「修道不重形象」为论述,而我行我素。例如:该穿裙子上台讲课的时候,就不要说:「过膝裙看起来很老土,不要穿!」该穿白色衬衫时,就不要说:「我只有灰色衬衫,穿什么颜色都无所谓。」你总是故意与众不同,上行则下效,如何带人?
二、不怪力乱神
◆ 不仰赖神通
神通再广大,亦抵不过业力,唯有修道、行功立德才能抵业力。在你勤于渡人办道行功的同时,若得了重病、重大事故,那时你是要去问神?问通灵者?还是请师父作法解厄消灾?有些长年诚心修办的人就因此对道失去信心,因为「我这么牺牲奉献,为何还……?」这便是心有所住、着相修行的结果。◆不强调显化
仙佛的显化都有其因时制宜的因缘,可遇不可求,渡人、成全人若过于仰赖显化照片或讲述显化事迹,有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不带动练气
修道乃为了超生了死,而非练气强身、长寿百岁,若因此而舍弃修办道,便是本末倒Z。
◆不讲究风水
一命二运三风水,是指宿命的影响力比运气与风水还强,但宿命再难改,亦抵不过道德功德的力量。若一看到房子、床位、大门方位不对,就希望别人改方位,便颠倒了修道的方针,而心理上又会多一层顾虑、执着、障碍。
◆不刻意改名
有些人改名字,是因为父母亲取的名字不好听,或有谐音惹人取笑,所以改名字;而有些人是认为名字与八字不成吉祥数,或因遇倒霉事连连而改名字。无论如何自己私下改名字,尚不至影响他人,但若于道场上到处建议他人改名字,这就有影响人心、偏离修道方向之嫌。
三、不逾越本位
◆素位而行
热心帮助他人固然是美德,但若本分事不做去管他人的事,便是本末倒Z了;尤其以老前贤自居、以才华自恃,去安排前贤、指使道亲做事,便是越礼犯分。例:打毛巾时,就不要插管厨房的事务;讲课的人,就不要过问启圣师所决策的事。若有疑问或建议,应以不碍本分事为原则,而进行请教或谏言。◆恪尽职守
除了要做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外,尚须恪尽职责,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是要务。
四、守二十四条佛规
◆入堂整衣
道佛堂,乾道要穿白色有领有袖衬衫、黑或蓝色长裤、黑或蓝色外套、黑色皮鞋、短发;坤道要穿白色有领有袖衬衫、黑或蓝色过膝裙子、黑色皮鞋或办道鞋(不空前绝后)、发不过于短(长发则须束起,发不遮额头)。
◆来参去辞
进了佛堂净手后第一件事,便是先参驾,参完驾后才做其它的事,切勿先聊天、做事后才参驾;离开佛堂之前,要先辞驾。不论参辞驾,皆应尽量以叩首方式为主,莫以简单之三鞠躬行礼,以示诚敬。
◆先乾后坤
若乾坤都要参(辞)驾,应乾先坤后,除非同时有启圣师也要参(辞)驾,则以启圣师为主,乾道启圣师参(辞)驾时,则乾道道亲跟着一起参(辞)驾,反之亦然。
◆男女分班
不论坐着听课,或站立听启圣师慈悲、叩首、用餐等,都应乾坤分班。◆举步要轻
上课时间若须离位,或上课了才进入佛堂,皆应轻步行走,勿发出拖地的声音;亦勿因下课了,就跑、跳、大声走路,随时都应保持佛堂的肃静,使心不乱、不外放。
◆不准乱窜
上课时间,不宜在课堂上随意走来走去,或在佛堂附近游荡。不宜到处串堂,并非不可以去,而是应先请示本堂启圣师,启圣师会在不与道务时间冲突的情况下,联络了彼处启圣师或负责人之后让我们去,这是一种礼貌与责任,而我们本身亦应斟酌自己道务不冲突的情况下才去请示启圣师,否则造成启圣师的为难,也是我们没有体谅的心。
◆出入肃静
不论进出佛堂,或下课时间,勿因久未谋面太高兴了,就大声喧哗嬉笑;更勿因毕班了就大声喧嚷,或在佛堂外面大声讲话而干扰到左邻右舍之安宁。◆按规勿乱
遵守佛堂所有的规定,勿要特力独行或故意唱反调,只要配合团体运作、入境随俗,或依照操办者之口令行事,就不会乱了团体秩序。
◆敬畏精神
不做亏心事、敬神如神在;不因某人较关心你、多成全你,就对他好,反之则漠视他;更勿因道亲是初学、长相不起眼、能力不及人,就瞧不起他,吾们应平等相待。若经过佛桌前、人前时,亦应低身(微低头)而过,切勿趾高气扬状。◆禁谈俗事
在佛堂不谈私事,更忌谈他人是非,以免干扰自己和他人清净之心,或混淆来佛堂的目的;要把握来佛堂的时间,多请教同修、前贤的修办心得,多谈道论玄,多讲正面的话。若有人问你谈论是非,则应以正面言语引导或化解之,切勿与之附会、谈论。
◆言语要低
在佛堂讲话音量要低、语气要柔、语意要正,不讲非理、绮语、妄语、强辞夺理之话题。
◆接物待人
启圣师讲吾们协助佛事,勿推拖怠慢;待人要诚信,最忌虚情造作;道亲、同修应互助互谅,诚信以待、谦恭和蔼,举动不可骄傲粗暴。
◆招呼道亲
道亲一进佛堂,应立即递上毛巾让他净手,再引进参驾,并引导行至启圣师面前行礼、向大家问好;之后再拿椅子请道亲坐,端上茶水、水果,并成全道意、听课或教导简单的佛规礼节,或为其介绍佛堂环境、认识佛堂道亲;须引见给启圣师时,则先报告启圣师后才引见。道亲回去时,亦须引导辞驾,再行至启圣师面前行礼辞驾;道亲欲离开佛堂时,须送至大门口或车上,并鞠躬挥手说再见,到道亲上车关上门、离开时,我们才可进入佛堂;最忌道亲都还没离开,办事人员就先离开了,让道亲感觉佛堂的人不够真诚。
◆教导礼节
道亲不明白为何要拜这么多礼节?佛桌上为何要摆那些佛像?为何要那种拜法?该如何参拜?参拜后为何要另向启圣师一叩首?这些都是佛堂办事人员以上者要主动教导的。
◆讲解劝化
道亲至佛堂还不认识其他的人,觉得很陌生,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道这个佛堂是在做些什么事?吾们都要主动上前去打招呼,继而成全、开示道义;而讲解时,切勿教条式的讲法,应以互动方式,使对方轻松进入情境。
◆入坐端正
当道亲听课翘脚、斜躺椅背或打盹时,应悄悄示意请其挺腰端坐,或于入坐之前即告之坐姿,以免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佛堂,却精神萎靡,课题也没听进去,下回可能就不想再来佛堂了。
◆低心下气
不论对前贤、启圣师或同修、一般道亲,都应低心下气待之,因为山再高都有更高的山,若轻视后学、漠视学识、口才能力比自己低的前贤或启圣师、对道亲有亲疏之分,都是因为没有低心下气之故,久之,不但造成不良示范,还障碍自己的修行。
◆上立下起
仙佛、前人、启圣师讲话时,吾们要起身恭立倾听,仙佛、前辈示意请坐时方坐下;启圣师未坐,吾们则立,启圣师请吾们坐,吾们不应怠慢扭捏不坐。◆起身立正
启圣师经过吾们身边时,吾们纵然正在做事,亦应暂时起身向启圣师示意问好,待启圣师离开才坐下;若正忙于要事不便起身,则向启圣师示意后,便可坐下。仙佛开沙训时,吾们应立正恭听,不宜走来走去,或交头接耳,立正时应挺腰,不靠墙而立;任何人登台演讲,大众应听口令:(一)起立、(二)鞠躬问好、(三)坐下,以表敬意,演讲者讲完下台时亦同。
◆不准谈笑
於佛堂中乾坤不宜在一起嬉闹,上课仙佛慈示、启圣师慈悲办佛事时,皆不宜谈笑,应收心专注。
◆听讲噤声
不论听讲师讲课,或聆听仙佛、启圣师慈示,皆不宜在一旁大声讲话或交头接耳;纵使仙佛、启圣师不是在对你讲话,只要你在其附近,皆应保持肃静、全心护持。
◆非问勿言
若仙佛、启圣师问其他道亲话,一旁的吾们不可抢答话、代答或与别人聊天。总之,应共同护持仙佛或启圣师,一衬托其慈悲德行,及成全道亲,使其明理与发心。
◆有问必答
若仙佛或启圣师问话,应起身大声回答,切勿话含口中或不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皆须应答。
◆不分贫富
成全、接待道亲,或与同修相处,不可视其贫富、地位、学历、长相、智愚,而予以不同待遇,吾们应一视同仁、诚恳待之。
中庸云:「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VV尔!」是说,所做不好、不圆满的地方,就一定要勉强自己做到圆满;若已做到比说的还圆满了,也不敢自傲、得意忘形。这是一个修行者言行相顾、负责任应有的态度。曾子也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便是修身养德的态度。
一、渡化亲朋为己任
◆勿留遗憾
只要一有机会,就要留意在你身边的人还有谁是可以渡化的?当你一动力要渡化他的念头,就要赶快完成,不要因拖拉、犹豫、畏缩而造成遗憾。曾有位道亲,原本受其大哥之托,要去渡大哥的朋友,但此道亲又怕被别人批评他们兄妹俩是金光党骗人钱财(求道要收功德费),于是找尽借口说等有空才去,没想到才隔两天,那位大哥的朋友竟然因为早上起来吃了一颗汤圆就哽住喉咙---死了!所以才说要即时渡人,是为责任负起。
◆家人早渡
纵然让你渡了一千个朋友求道,而自己的家人一个也渡不起来或没去渡,都会落人口舌!家人若不即早渡化,等到你自己发心了,有一天到晚往佛堂跑,以致家人抱怨你不照顾家只会照顾佛堂,那就张口结舌,没理由辩解了。所以说,家人要愈早渡化愈好,你与家人的因缘能善了,也算了了这辈子的责任。
二、守信守时不含糊
◆如期完成
启圣师、前贤交付的事,若是答应了,就要确实做到,绝不拖延时间,再艰难都要想办法如期完成。
◆绝不含糊
回答启圣师或前贤、道亲的话,切勿模棱两可说:「再看看!再说!」这样回答一次可以,启圣师、前贤会认为你真的有困难而不勉强你,若次数多了,就会让人无法信任,如何交付责任给你呢?因此而失去了愿的机会,岂不可惜! ◆绝不寡信
做不到的事,就千万别轻易答应,或说大话、保证说:「没问题」每次都很爽快回答:「没问题」到后来都有问题。个人事小,但众生的事大啊!不但耽误众生,其九玄七祖亦会因延误大事、沾不到光而怨你,这岂非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有始有终责始成
◆出告反面
承接启圣师指派的任务,应于出发前亲自向启圣师报告出发及回返日期,回返时还要即时面见启圣师,并回报结果、叩谢。
下页佛规十五条
◆确实回报
统筹法会人数者,应向上回报确实可以参加的人数,及无法参加者的原因;而被通知的班员能参加法会与否,应给予确实的答案,切勿模棱两可,或临时不去也不说,导致炊事者多做了很多菜而浪费公款,甚至让交通接送的人久等,及耽误大家抵佛堂的时间。
◆物归原处
负责法会之各项事务的人,于法会结束后,要将自己所负责的物品清洗干净并归还原位后才可回去。例:清洗毛巾并晾干、文具用品归位、收拾班员遗留的纸笔书、整理所有的垃圾、发送剩余的饭菜、归放麦克风椅子及道袍、粉笔……等。
四、大体为重忘私我
◆抛开利害
为己是凡,为人事圣。只要是为道场好、对大体好的,该言则言、该做则做,秉持一片天心、抛开人我利害问题,再苦再累再委屈,都要承担起来,才算责任负起。
◆听师调遣
启圣师要我们去做的事,必然是道场、众生的事,绝无个人的私事,若非情非得已,启圣师是不轻易麻烦人的!因此,身为后学的我们,若接到启圣师所交付的任务,应听师调遣,切勿犹豫怀疑、推托怠慢,启圣师的决定若有误,那是他个人要承担的事与我们无关,但当我们要负起责任而没有去完成时,那便是我们的过错了。
◆每班必到
不论研究班、法会,就算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身为办事人员者,都要主动到班护持,以加强班程道气,并让班员有倍受重视、关心的感觉而愿意回来参班,这便是一种责任。
◆幕后天使
一个成功的法会,幕后天使是不可没的功臣,不论扫厕所、环境清洁、炊事、策划讨论、事务安排、善后整理…等,都应认真、细心完成。
◆忍辱负重
因为关心启圣师、前贤的健康而照顾照顾启圣师,却被误会是谗媚的行为;或因承担道务的责任多而被误会揽权、爱现…等,都要忍辱负重、不办不怨,认定使命、目标,只要是对的、利益众生的,再委屈、再莫须有之名,都要承受。◆牺牲享受
为了渡人及承办道务,都可以牺牲与家人相聚及个人休息的时间,例如:过年过节的家庭团聚、下班时间、半夜紧急有事…等。
◆放下主观
为了道务的大体着想,当需要放下个人的主观想法、经验时,就要配合大体运作,这也是一种责任。
五、各负其责了己愿
◆素位而行
白阳戏生旦净丑各扮各的样,演什么就要像什么。例如:打毛巾时,就不插管别人为何没去厨房帮忙挑菜;执礼当下,就不要跑来跑去管别人的事。管好自己,就是管好全体;若想帮别人做事,就不可顾此失彼,以免制造混乱。◆请求支援
既然承担责任,不论启圣师、前贤所交付之事,或自己主动承担的事,若中途
遇困难,应设法解决,或向上报告。请求支援,让前贤或启圣师想办法即时解决,以免耽误大事。
◆十项全能
办道不可只会单样技能,必须全方位的学习与承担。但众生、启圣师需要你时,你都能像个百货公司予取予求,否则如何应付得了三曹大事?例如:不可只会讲课,不会写表文、执礼;不可只会煮饭做菜,不会打毛巾、排班献供;不可只愿意渡人求道,不愿意承担道务责任…等。不论任何性质之道务,皆应尽心学习、欢喜付出,才能成为上天传道渡众的桥梁。
重圣轻凡,乃重理轻情。理为天理,融于人间,是公义之流行,乃儒家不偏不倚之中庸大道,今谓之重圣;轻情,是舍凡情之私欲,是儒家克己复礼,今谓之轻凡。举凡一心利众、舍凡情私欲,以渡化众生为己志,便是重圣轻凡。
一、念念下化众生
◆先渡最亲家人
世间最亲的众生,莫过于父母、兄弟姊妹、夫妻,若家人不渡,却积极渡化外面的朋友或热忱地帮道亲渡人,就显得舍本逐末;相反地,亦不能因家人渡不上,就不去渡化朋友,要时时关心每天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想尽办法让他们求道、修道。
◆在行善中渡人
要将在社会上所做的善义之举,当成是渡人的桥梁,随时不忘借机渡化,一直达到修道、办道、了道,才算完成。
◆随时配合渡人
当道亲或启圣师请我们一起去渡人或借助道气之时,不论多晚、多累、多忙,都要抽空配合,欢喜参与,给自己锻炼耐力与慈悲心。
◆主动协办道务
道场上的事务,除了配合帮办以外,还要有“主动找事做,主动关心参与”的热忱,及“承担道务责任”的使命感,修办道的心才能保持积极与乐观。◆时时关心道亲
除了渡人与帮办道务外,道亲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疑问,我们也要随时关心询问,不怕麻烦、吃亏、劳累,给予协助,便是重圣轻凡。
二、念念上求佛道
◆舍凡情寡私欲
个人生活事小,只要过的去就好,不贪图口腹、财富、名位、情爱,时时守本真心,念念不离自性,舍凡情,谈私欲,便是重圣轻凡。
◆立愿当要了愿
不论立了何愿,应随时谨记在心,想办法完成,以成就“诚信”的内德,及佛道的基础,才是重圣轻凡。
◆不执著功德相
纵然做了很多圣事、善事,若执著于“渡了多少人,他们都是我的后学,这道场是我苦心成全出来的,我是启圣师、讲师、任苑”这便是妄想执著,我们应过化存神,不留痕迹,不求回报的上求佛道,才是真正的重圣轻凡。
◆牺牲奉献耐苦
你若一天能办两小时的道,还怕不成道吗?前贤、启圣师请你办圣事,你若能不推不拖、不畏劳苦、勇于承担、乐于付出,不因凡事绕身旁而畏难退缩、懈怠、
偷懒、借口推拖,再苦、再忙再累、再委屈都能不厌其烦,此(转载于: 在点 网)心即是圣。
古明训:对长辈谦恭是应该,对平辈谦恭是君子,对晚辈谦恭是高贵,对众生、小人谦恭是安全,可知谦(卑)恭的好处。俗语亦云:谦能受益,满则招损,和气生财,气会折寿。纵有天时与地利,若无人和则万事难成。谦逊得人之教,恭敬可得人之敬,和睦可得人之亲,蔼亲能得人之服,谦恭可得上之教诲、下之尊敬,和蔼可得上之看重、下之敬仰,可见谦恭和蔼的重要性。道场最可怕的是“倚老卖老”,满则溢,溢则招愆。自满的人犹如井底蛙、半桶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殊不知,学然后可以知不足,亦惟有知其不足,深恐身心堕落、造业、轮回不能回天,才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
一、谦逊自己
◆虚心求教
莫因是前贤、是长者,就觉得向后学、晚辈请教问题很没面子,而不愿意请教。圣人无常师,人人是师,欲学无上道,唯放下身段、自尊,不耻下问,虚其心,空其腹,以能问於不能,不执著於固有的经验、习惯,不倚老卖老,才能受益无穷。
◆谦称后学
不论你是否比他人早求道,在道场一律谦称“后学”,而不自称“我”“本人”,以学习谦下的涵养。
◆推功揽过
当你渡到人,事情圆满完成,法会成全不少人,或道亲对你说“功德无量”时,勿回说:“哪里!哪里!”这是承受了他人的歌功颂德,应说:“这都是天恩师德,前贤的切慈悲苦心。”相反的,若事情办得不圆满或做错了,不可以逃避,推卸责任要承担起来,认错后再想办法改进。
二、恭敬他人
不讲虚伪应付的好话,不做迎合讨好的事,不起私我揽权的坏心。举凡承办一切道务上的事,都应向上呈报,向下宣达,绝不隐瞒事实,先斩后奏,心可对天,言无不可说,心无不可告,诚心敬意的对待每一个人,才算做到“恭敬”二字。◆尊为前贤
不论启圣师、前贤、贤佐的才学、外貌如何,都是我们的前贤,都是我们感恩学习的对象,若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如今的我们。就算后学比我们晚求道,晚发心,譬如:自己渡的人已晋升为启圣师、讲师,而自己仍是办事人员,我们绝不能起嫉妒心。
三、和睦人群
◆人和为贵
道场乃大家聚在一起修行了愿的场所,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维护道场的祥和之光。凡事皆应以“和”为贵,切忌对道亲没耐性,嗔言苛责、怒色(气)以对,任你再会办道、讲课、渡人,若无法以人和为贵,都会被你的态度毁于一旦。◆放下我执
新道亲有新道亲的主观想法,老道亲有老道亲的经验模式,道场要和就要彼此调整,不要过于坚持个人的主观意识,多听别人的想法,静观事情的变化,不急躁、不偏袒,才能在合理中不失合群。
四、蔼亲不争
◆提携后进
道场若没有新人才上来,道务就等于停摆。身为前贤的人,要一心一意为后学着想,如何引导、成全、提携,才能让他们明理、发心、上进,而不是看到后学发心大、学习快、付出多、表现突出,就心生嫉妒,这是阻人前程,阻碍道务。人才发心大,身为前贤的要向上禀报,人才有疑难要为其解难,一步步引导、提携,使上下合成一气。
◆大体为重
在研讨道务、提拔人才时,要不计前嫌,不能因人废事,把与某人之间的恩怨,跟道务混为一谈,或延续之前的情绪来办道。既要为道付出、了愿、了业,就要放得下人我对待,以道务为重,以免公私混淆。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圣训即圣人之言。仙佛临坛所批示的慈训,乃因人因时因地,应机启发。因人说法是千载难逢之机缘,我们得受上天教化,更应拳拳服膺,体而行之。
一、珍惜勿污损
◆印制勿过量
负责印刷圣训的人,应依所需之份数,需多少,印多少,勿过量。过量了不但浪费众生的钱财,若搁Z没人看,还辜负仙佛的慈悲训示。
◆不看勿乱丢
圣训勿到处乱放,或弃于垃圾桶,与报章杂志一起回收,应放在书柜、佛桌上或抽屉里,若已毁损,就Z于专门烧圣训文的铁桶里焚毁。
◆不Z夫妻房
圣训、经典,不宜摆在夫妻房,应放在清净的客厅,或佛桌上。
二、体训、遵训行
◆广为宣传
圣训切勿藏在储藏室不研读,以免辜负仙佛苦心,亦勿只体念仙佛的慈意,而不加以讲说、劝化,广为流传。
◆知行合一
领会仙佛的慈意后,应恪遵仙佛之教诲,效法圣贤仙佛的脚步,将仙佛慈意彻底落实,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才是体训遵训行。
三、不执亦不舍
◆不执鸾训
仙佛所批示的圣训,乃初级之门,是要让我们借相明理,我们不可专持鸾训修道。否则一旦仙佛不临坛批训了,就觉得淡然无味,过于依赖仙佛的圣训,可能会惹来有心人在圣训上断章取义,利用圣训来标榜自己,甚至称师作祖。若一味的愚忠,不识真理的人,或成道之心过急,意志不坚,在道场中失意、思想偏激、着相修道、欲见祖师心切者,都会落入魔圈中,到时前功尽弃,不就冤枉修道一辈子吗?我们应认理实修,纵不遇仙佛显相临坛,仍需精进不懈,方不负上天苦心设鸾、临坛批训。
◆不舍一法
虽不执著于仙佛的乩窍,亦勿因噎废食,故意排斥,只要契机心不染着,都是最上乘法,你处处排斥仙佛的乩窍,亦有藐视、自大之意。
四、躺卧不读训
◆斋戒沐浴
古人读经典圣训时,都要先斋戒沐浴点香于书房,坐正、静心后才恭读,我们应该如何恭读圣训呢?至少不可以边吃荤食边看圣训,或边骂人边读,边猜忌人边读圣训。总之,当郑重其事、清净身心后,才研究(读)较适当。◆正襟危坐
读圣训时,亦不宜躺着、趴着研读,应端坐后再读,更不宜在厕所或卧房读训或经典。
形相,乃方便之法,借相可明理,亦可执著,诚如水之可载舟亦可覆舟。相不执人,人心执相,但看其心无碍否。中庸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金刚经亦云:一切有为法入梦幻泡影,入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仙佛亦云:仙佛借窍乃情非得已!相之由心生,亦可有心灭!其生灭之间,不过一念尔,岂不慎乎!
一、不奢求旁门左道
◆勿求术流动静
不要好奇於通灵算命、卜卦、预言,也不要依赖显化、感应、借窍、天机、观音流、放光、印心,你有求于这些外相,就会在意相上变化,好的就喜欢执著,不好的就烦恼、恐惧。何必自找麻烦呢?修道不认理实修,终至飞蛾扑火,自陷囹圄。
◆勿陷运转周天
修道本是平凡平淡之事,该来则来,该去则去,无有挂碍,无须为长寿找秘诀,不必为金丹找口诀,枯心坐禅,认假作真,金丹本在自性上,不污染便是,何须运转周天!
◆勿无诚敲念唱
若成道心重,功德念多,私心作用,烦恼不断,只求念佛能上西天,那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二、不仰赖人情名相
◆勿依人情冷暖
前贤器重我,我不因此才发心;前贤忽视我,亦不因此退道,刚开始时,可从人情着手,但应浅尝辄止,若过于仰赖,而背离修办方针。
◆勿随前贤去留
追随一条线,必须认理实修,才能上行下效,前贤若做错了,身为后学的人不可跟着错,前贤糊涂了,身为后学的人更不可唯唯诺诺,前贤叫你去一起称师作祖,你要有智慧辨别是非,一味的愚诚,是陷前贤于不义,而非忠诚。◆勿著功德名相
若是为了回天、功德、名位、成就道场大、后学多、躲灾难、天职高低,才来修办道的,纵然在道场牺牲奉献、劳苦功高,仍是跳出彼坑入此坑,不得解脱,岂不冤枉修办一生。
仙佛谕h:“於道手续必明详,道亲若交功德费,一分一文记明详,来清去白手续明,步步而升规律章。”又云:“佛规视此一文银,比之须弥山之王,妄用公款罪极大,滥用公金天牢藏,故而失慎亦勿可,日夜思察於明光。”修道功夫,首重人格清廉,对于所经办的公事,或是他人委托之事,须办得清清白白,便是手续必清。活佛恩师云:末后了,名利财色关难过,做人贵在清白,修道人更要人格清廉,才有道气、道格、道范。
下页佛规十五条
一、来清去明
◆账目要逐笔登记
不论道亲的助道费、印善书款、法会开销等费用,皆应细心登帐,若有差错,必核对至现金与帐薄吻合,借贷平衡为止。
◆联络工作要清楚
通知班员来开班时,要明确告之法会的时间、地点、交通之后再将参加的确切人数回报给上面的负责人,切勿大约估计总人数,就往上报告,或未向班员明确告之开班主旨,集合搭车的时间,开班时间或地点,以致班员觉得不是很重要,便不来参加法会了。
◆回报消息要确切
被通知开班会的人,若无法去,要说“不能去”,能去要肯定说“会去”,最忌说“再看看再说”,结果原本不去的突然到了,要去的人又没到,导致负责炊事的人无法备餐,交通接送的人等不到人或超载,这都是回报不确实的原故。◆宣达事项要透明
不管是承办道务、收支佛堂公款,宣达的人与承办者,都应秉持公正清明的心,适时向上禀报,或向大众公开。最忌是道务有事要叫大家帮办、财施,负责人却怕麻烦到人,干脆自己来,自己承包了!这不是慈悲体谅,而是剥夺他人行功了愿的机会,犯了“匿道不现”之过。
二、依愿完成
◆勿转移他用
道亲欲行功的项目,应依其心愿完成,勿未经同意,就自作主张,将其行功之钱财转作其他用途,道务上若急需大笔款项支援,须借其他专款转用暂用时,须应先请示启圣师,启圣师会在询问行功者的意愿后才执行,负责出纳的人不可以随便转为他用。
◆勿存放过久
布施者欲行功的钱,负责人不能将其存放太久,以致耽误其了愿的心或机会,若布施者适巧发生意外无法再行功,就耽误了他的功德。
三、不贪不取
◆不占为己有
负责的人,存心若贪妄,将行功者的财务转为己有,即是悖道逆理、手续不清,将来必要自食恶果。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又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便是廉洁清明的涵养。
◆不借为己用
纵然是暂借会还,也不能借佛家的公款!你私自借去了,就是耽误他人“及时行功”的机会,若刚好道场正需要财务,而你一时又还不起,忘了还,岂不来世要披毛戴角还?
出告返面,乃人伦大道之表现,为人子,出不告於亲,返不告於亲,令父母担心挂虑则失孝,为人晚辈或年幼者,出入不告上则失悌,为人臣出入不告则失忠,无孝、无悌、无忠,怎称得上万物之灵?既於修道,应重礼守钜,进出应相告知,才算得上一个圆满的修道人。
一、请示才出
虽然有人想出国开荒办道,若无启圣师安排,亦不能自己先安排好了,才
去向启圣师报告,这叫“先斩后奏”,但亦毋须因此而畏缩不敢向启圣师表达心愿,而是要先向启圣师表达自己的心愿,再由启圣师安排去处,除非己有因缘成熟的地方,便可以向启圣师说明这样的机会,启圣师便会视情况做计划。请示,是为了获得前贤、启圣师的经验指导,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启圣师有事交办时,才不会找不到人。仙佛临坛亦是领老母的命,才降临的,这是“礼”的表现。
二、游必有方
住坛的舍办人员及讲师等,若欲往较远的地方去办事、办道,或出国开荒办道,都须于出门前,亲自或由前贤、贤佐带领去向启圣师报告去的地方、出返时间、地址、电话,以便随时联络。
三、入则面告
当承办的事完成以后,回来的时间若还早,应当天参见启圣师或与前贤联系,回报结果,若回来的时间较晚,则应于隔天一早就去参见启圣师并回报承办结果。参见启圣师之前,应先致电请示何时可过去?以免打扰启圣师的时间。切勿打了电话却隔了很久不去,或去了马虎回报,禀报时最好呈上书面报告,将需要请启圣师亲自解决的事或道亲的发心、道务的进展等详细报告。启圣师、前贤有他们的办道经验,回报若详实,不论好或坏的情况,都可得到他们的指点,以增进咱们修办的经验和智慧。
四、h光返照
随时将放出的心收回,作静心观照的功课,时时反省,起心动念皆能自觉,亦属出告返面。因所有的办道渡众都是为了完成“自觉觉他”,内修功课若不做,尽行外功,便失去了修办道的意义。
五、愿了返乡
九六佛子领母命下凡,治理世间,我们理应精勤修办道、立愿了愿、了愿还乡、交旨面见老母,才是出告返面的终极意义。
《弥勒救苦真经》云:休听邪人胡说话,牢拴意马念无生。活佛恩师也说:“左道之人来访,闭门谢客。”白杨末后道场层层,七二假祖师,三六假弓长,皆出来考道,各显神通,引人入陷阱,以假乱真,以邪乱正,修道人必须有智慧,不贪不取,守住本心,切勿让有野心的考道者入侵,尤其任苑、人才等,更是自立门户领导人所注目的明显目标,若你稍起贪心邪念、不平怨气,左道旁门的人,便趁机来访,心虚则魔入侵,岂可不慎!
一、不到处乱窜
修道不是凑热闹或到他坛去表现自己的才华,哪里热闹、宏展、邀请,就去哪里!去观摩学习固然是好事,若是持不平心态,嫌弃自己道场不如别人的道场大,人才不比别人的道场多,制度不比别人道场的健全,经典没有他人的道场讲的精彩,而游走各道场,如此滚动的石头如何长得出青苔,到处窜坛谈论是非、听是非,不但自己的心不平静,还可能为道场带来麻烦,让启圣师为难。并非不能到处参访,而是要看自己是否持平常心?若欲参访外道场,尽量配合承上启下的礼节,先请示启圣师,经同意后再成行,较为圆满。
二、不自闭门户
虽说不随便闯堂,但亦勿自闭门户,固步自封,除了自己不与外道场的人往来外,还严格禁止本道场之道亲与他道场之道亲往来,这是自筑高墙,闭门造车的做法。我们本来自同一母,若是将道亲视为自己的财产,限制他们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是碍人道程,是要担过的。不但他们不会成长,连带他们的祖先也会怨
你,我们不要只欢迎外道场的人进来,而不愿自己的道亲到外道场学习,这是跋扈的做法,也失去修办道的意义。
三、不贪心著相
修道没有速成班,只有一个脚步一个印。勿要一味追求显化、神通、卜卦、预言等。尤其末法时期佛魔并降,三六假弓长,七二假弥勒皆出来考道,若不能明是非,辩真假,脚踏实地,守佛堂清规,一旦起了贪念,以为到别人的道场就可很快的当上启圣师,给他们钱就可买天上果位,最后受假祖师的诱惑,入旁门左道,甚至自立门户。称师作祖,这不是痴心妄想,入了魔圈,断送慧命吗?所以要以平实的心,做本分上的事,守住道场清规,以免午时成道巳时堕。
四、不好高骛远,
修道要认理实修,平常心才是道,离此而一味追求玄妙经典、心法境界,不屑一般的常理、方便法门,逞口才、不愿付出、不忏悔反省,以为这样便是“空”的境界,殊不知,此乃“顽空”,反之,则执著于功德名相――这是我的道场、我度的人、我的…等。对凡事都看不顺眼,最后自创风格,以致称师作祖,乱了道场系统。
五、勿倚老卖老
修道最可怕的是以老道自居,自以为是。所谓“求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修道只论德行,不比才华、年资。当长江后浪推前浪时,身为前贤的,若不知随时精进,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此时的老前贤就不可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资历深,就要后学们凡事听从于你,尤其道场大,人才多了,分工就越精细,愈专业,已不像过去人才少,一人独挡一面的情形。当老前贤的工作被新人取代时,老前贤应乐见新秀的发心与表现,而非吃不到葡萄说酸,或不敢放手给新人做事,事事掌权,以致在不知不觉中“以下犯上”或“以上压下”。这是乱了伦理系统。
六、不强制接线
不要以为自己的金线才是“真金”的、唯一的,别人的组线是“K金”该质疑的!道无真假,人心有异。勿要求求道很久而没回佛堂的道亲,一定要在本堂重新接线求道,才可以在本堂参班,以为到本道场“接线”才是“人物”,而规定自己道亲到远地,若忘了三宝时,不能在其他道场求道、参班,才不会“走歪了”。我们应该对求道人的三宝,若无误便可以了,何必非得勉强外道场的道亲一定要再求一次道呢?!
七、协办他坛要先请示
若有他坛或外道场邀请你去帮忙讲课或帮办道务,应告之对方:“请前贤先请示本坛之启圣师,於本坛启圣师同意并接到本坛启圣师的通知后,后学就可以去了。”更勿彼此先讲好了,再让对方来请示本坛的启圣师,这是“先斩后奏”有“藐视前人” 之嫌。
八、护持道场和谐平安
当有人在道场上挑拨道亲与道亲之间、启圣师与道务负责人之间的是非时,应及时做中间桥梁,抉圆补缺,化解其间的误解或是非,以免因此而致上下互相存疑、隔阂,混乱人心。
举凡众生所布施之财务,及舍办之办事人员、启圣师皆是上天之公物,我们都应加以爱惜、关照。爱惜公物,应视如己有,也等于爱惜众生的慧命、众生学道的资源;众生了愿、学道的资源越丰富,成道了道的机会就较高,也等于是替上天照顾人才。
一、物归原处
◆恢复原状
举凡向佛堂借用之物品,应保持其完整,切勿轻易毁损、污秽,使用后应清洗干净,恢复原状。例:毛巾要清洗干净、晾干;餐具要洗干净、擦干,放回橱柜;黑板要擦净、板擦要拍掉白粉;音响要关掉,麦克风要将里面的电池取出。若将佛堂物品损毁、遗弃了,就应买新的补回,才不会一边捕鱼一边漏网,白忙一场。◆归还原位
凡是佛堂任何物品,使用后皆应归还原处,以免后来使用者找不到又要花钱重买,浪费佛家钱财。
二、切勿毁损
◆定期维修
请专人负责定期或临时之维修工作,不要让很多人维修,以免因不了解其性质而提早毁坏,而每次维修后亦当做记录及做清款工作。
◆专人负责
佛堂公物要有专人保管或负责,若有人要使用,应告之注意事项,并作交还点清的手续。
◆使用规则
以简明文字注明“使用方法及规则”并张贴于此物品之附近位Z。◆借用登记
制作借用登记簿,内容:日期、地点、时间、用途、借用人签名,便于作为记录。
三、物尽其用
◆流通道亲布施款
佛堂公物虽需爱护珍惜,但亦勿为了保护而不敢使用,将之收藏起来,久久没发挥作用。例:勿将道亲布施善款放进定期存款或长期存放而不及时用。◆提拔发心之人才
可以提拔的人要及时提拔,切勿因怕他发心、进步的太快而不予提拔,如此便耽误了未来菩萨的成长。
◆提供了愿之机会
需要请道亲协力办道务时,应即时告之、邀请,切勿因怕麻烦别人,就干脆自己来,出钱出力都是自己,那就是挡了别人了愿的机会,我们都有见道成道的义务,撮合如何人了愿的因缘,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善用佛堂之物质
不论佛堂之功德车、冷气、音响、投影、电脑、讲课场所、文具用品、厨房用品、办道用品等,勿因怕用坏,就不敢开放使用。当法会、办道、成全道亲须用到佛堂任何资源时,只要在管理上能完善,都应尽量供应,才叫物尽其用。
四、节约开销
◆随手关水电
养成随手关水电,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例:以省水水龙头洗手,开关次数不要过多,将洗手水流到水桶再使用。
◆使用纸背面
将用过的纸留下来,再度使用背面,勿用了单面就丢掉。
◆节用厨房物
法会炊事用的调料要用完才可丢,勿因剩一点就丢掉或摆着不用,以致坏掉。
挑菜时,除了枯黄烂掉的部分,其余包括小菜 、叶都应保留,勿随便丢弃,需丢弃的菜叶,亦应汇集到馊水桶,或拿去做堆肥,法会之饭菜勿备过量,以免让人过于饱食或强迫赠送,尽量避免使用免洗餐具,以影响环保,吃不完的饭菜要Z冰箱或赠送道亲,勿任其馊坏。
◆圣训要适量
圣训因依实际人数印制,切勿过多,以致堆放库存,亦勿印了不发,只存在图书室,都是没有爱惜公物。
◆供果要善用
供果不要放到烂了才收,应适时作为赠送道亲结缘,成全之用途。洗供果时,应主敬存诚,以免掉在地上,糟蹋了行功者的布施。
五、照顾人才
◆关心开荒者的家人
不管是启圣师、开荒舍办人才、三才等,我们都要关心照顾,照顾他们,也是为老天照顾人才。例:开荒人员出国办道时,留守国内的任苑、讲师等应相约带个礼物一起去拜访,关心开荒人员的家人,尤其舍办者之家有事时,更应义不容辞的相助,以彰显道情。
◆替启圣师分忧解劳
不要随便将芝麻小事劳烦启圣师,更勿将道亲之是非说给启圣师听,让启圣师忧烦,有了弟子服其劳,除非需启圣师亲自处理,否则应代为分忧解劳。◆关怀舍办前贤身心
在佛堂帮办、舍办的前贤,若身体不适或遇考,应当仁不让,率同道亲备慰问金给予关怀协助、鼓励,切勿因他们都是老前辈,都舍办那么久了,就认为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人心的起落,也是一种成长过程,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用同修心关怀,否则一般被冷落的大半是老前贤,没有了老前贤的经验分享,后进新秀的修办过程就会更辛苦了。
活泼应事乃智慧成熟的表现,为的是突破困难,把道办得更好,让道场更祥和,一切以道务、众生为重,而非以个人的喜好、情绪而随时做变化的。佛规礼节之所以名为“暂定佛规”便是因时制宜的权设,我们应以不离宗旨,应机设教,来开阐劝化。
一、活泼而不随便
◆勿轻易以鞠躬代替叩首
在特定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叩首礼”参拜。例:有人坐着时,就以鞠躬代替叩首。但是明明能叩首,却因懒惰而以鞠躬代替叩首。这是以随便当做方便,不符合活泼应事的理应。
◆勿以先顾肚子而忘佛祖
虽然人道要尽才能达天道,有凡才有圣,但若因贪恋凡业,以先顾肚子为由而耽搁圣业,忘了顾佛祖,便是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
◆勿以成全为由而乱乾坤
虽然要随缘渡化,但亦要遵守“三清四正”中的“男女清”,切勿为了要积极成全异性道亲而忘了乾坤道亲之间应保持的距离,言语轻佻、眼神不正,或彼此倾吐内心语,将随便当成活泼,尺度放宽后,便会出问题。
◆勿因彼此熟悉而无礼节
有时启圣师为了成全我们,经常找机会接近我们。身为后学的我们是否因与启
下页佛规十五条
圣师很熟了,就讲话态度也变得随便了?在道亲面前便不经意的现出“以下指挥上”,甚至没大没小的态度。这不代表身为后学的活泼玲珑,而是给后学们错误的示范。
二、随缘还要不变
◆虽方便法门,但需保持原则
在新开荒地区或国家,由于人才资源不足,时间有限,为了节省人力、开销,偶会发生“把道贱卖”的情形。例:为了成全当地的翻译人才,而以付费用的方式邀请人才来佛堂翻译,最后导致要看他的脸色,为了不让新开荒地区的人认为来传道的人在骗他们的钱,就不要他们缴求道的功德费,甚至每餐都煮饭请当地人(不一定有求道)回来佛堂吃饭,导致去开荒办道的人,每天只忙于做饭,没时间渡人,或让当地人以为来开荒的人很有钱,煮饭给他们吃是应该的。方便法门虽可通行,但亦不能过之,以免远离原本的宗旨而徒劳无功。
◆虽应机说教,但要不离真理
我们渡化成全人时,不能只为了要把他渡来求道,就歪理、强词夺理、随声付会、什么话都说得出口,纵然他被你渡来求道,你可知他心里对你是什么想法?对道是怎样的评语?因为,人代表道嘛!你的活泼太偏离真理了。
◆虽人人都好,但要不离天心
我们固然要圆融众生,做众生的桥梁,但亦不能因此而应付人情,虚情造作,远离天心本性。
三、不变还要随缘
◆虽然契理,但莫忘契机
无论开道务会议、渡化成全人、办道,虽然要有一定的原则、理论基础,但不代表一成不变的绝对性。例:渡人时,不一定非得把道讲得天花乱坠不可,或非得有法会的时候,才请他来佛堂,你平时就要去关心他、帮助他、请他喝茶、聊天、为他排难解疑…等,也是渡人、成全人的方法,可避免初次来佛堂时无趣、严肃感。
◆虽然有理,但莫忘圆融
为了要成全不同程度的众生,理直不一定要气壮!我们要先放下身段、主观、经验模式,再因材施教,才是一个真正懂得活泼应事的智者。例:开道务会议时,勿为了坚持主观意见、旧的模式,而使会议气氛僵窒或充满火药味,不妨听听他人的想法,就算一时派不上用场,也可作为往后执行道务的参考。
◆既不适用,则勇于改变
既然接纳了谏言,合理、适用的就应采取自我改变,勇于认错,即使改善,勿为了面子、身份而固步自封、畏难退缩,让道务处于停滞的状态。
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又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言多必失。都是告诉我们谨言慎行的道理。如果连名为“修道人”的我们在言行上都被人批评了,又如何代天宣化,渡人成全人?故如何做到言行相顾,便是当前的功课。
一、是秘密就不说
既是秘密就绝口不提,就算最好的朋友,也不与之讨论。你说出来虽然舒服,却给好友带来麻烦,你岂知好友的心没有挂碍?他听了这些是非,当时是没有问题,往后若心情起伏时,不难保证他不会想起以前你所提起的是非而扰乱修办道的心志!若每个人都向他的好友说:“我跟你讲,你不要和别人讲。”
那这个是非,就会成为公开的秘密,道场的平安就会受到威胁,这样的罪过是承担不起的。
二、在人后不说人
要论人之前,先论自己,他人的长短自有上天论断,说的人承担。我们切勿於背后说:“我现在是依理来讲,我是对人不对事。”借理来说人,是最要不得的事,若真看不过去,忍不住一句话,就找个适当的机会,去找当事人说个明白。
三、绝口不论是非
六祖坛经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在;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就算对方已是大众所公认的罪人,我们也不必加入讨论、评论的行列,个人过错个人担,你若讨论了,那是因为你的心也充满了是非,才会在意别人的是非,你无端的又造下口过,何必?哪个人没佛性,又哪个人没犯错?我们既会原谅自己的错,当然更要衷心期许别人有重新做人、成佛解脱的机会,所以要“绝口”不论人是非。
四、化解耳边私语
是非到你耳朵里,就要化掉。你的耳朵必须是个焚化炉,是非到了你耳里,立即烟消云散,不但听的当时不会动心,还要衷心婉劝讲是非的人,停止讨论,并当个和事佬,化解纷争于无形。
五、不揣测是非
与其化心思去揣测别人的是非,莫若用点时间关照自己的心的起伏,你心若是虚空,怎会担心别人是否在谈论你的是非?心正、行正自无暗鬼疑云,别人的言谈对你来说,只是过眼云烟。
六、天机语不好谈
尤其对于天时、预言、天机、国家机密的话题,修道人更不需要追问,你既要扫三心去四相,又何必去谈那些未发生的事呢?除非是对自己没信心,烦恼妄想、脾气毛病忧苦身心,所以才冀望透过探讨天机、预言、通灵等感应,来填补自己不安的心,你若对天机好奇,不免也引人著想,心生恐惧,真是一盲引众盲啊!
七、不谤道、不谤佛
不论你丧气,遇挫折时,都要为大体着想,绝对不讲任何一句有损于道场的话,更不可开口批评仙佛借窍的真或假,尤其是老道亲更不可谤道、谤佛,因为你的一句话,不但影响一个发心菩萨的进退,还累其祖先无法沾光,尤其当我们起了谤道、谤佛的真气时,亦容易招惹外魔的加持,影响的层面更宽更远,岂不可慎!
八、义当正、辞当婉
谨言并非指畏畏缩缩的不敢言,而是该言而言,言的时候,要义正辞婉、理直气和,既不耽误时效,将要表达的话即时讲出来,还要能顾及对方的心情、接受度,运用恰到的方法讲得圆满,才不失言,而不该言则止,到不适合开口的时候,要吞德下一句话,就算是知音、好友,也闭口不谈才不失人,这都是修行的功课。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讲话时要委婉而有重点,和气而能真言,最忌偏执一边,不是讲好太冲,就是隔靴瘙痒,光做表面功夫,便不是谨言慎行的真义。
九、慎独处勿亏心
修道人在社会大众的眼光中,是被高度期许的,若稍有差错,即被指点,尤其在道场修办的人很多,你不认识道亲,有可能道亲认识你,你在外的言行如果不检点,被道亲看到了,他批评的不只是你个人,还批评到道场,甚至还影响
到他个人不愿意修得了,这便是你的过错,所以才说慎独的功夫是不分场合(所)与时间的。例:不应在道场以外的场所就穿著奇装异服、大放厥词、男女勾肩搭背、去不正当场所、看色情影片、购物斤斤计较、一个人叩首时随便叩叩…等等。
十、停听看谨慎做
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讲话,做事或作出决定,你若是个无法掌控情绪的人,就应该学习“吸一口气、停一下”,然后多听多想多看,才不会常因冲动而起懊恼。例:须细细思考的时候,就要逛角度的思考,多为别人设想,多讲对众生有益、放诸四海皆准的话,不讲对人不利、不实在、无理、不吉利、粗语、恶口、绮语、政治话题、有碍道场和谐的负面话。慎,是指真心,也就是行事都要守住真心、道心。举凡常出问题、常惹是非、有危险的地方都不去。例:酒吧、赌场、舞厅等。慎行并非指拘谨、顾虑、不敢做,而是秉持良心、慈心、悲愿,该做则做,当仁不让于师,一言一行都是般若行、菩萨行。
十一、避免声东击西
最好不要在台上将人事问题,借比喻、讲道理的方式声东击西,纵然你希望借此以制止某事、警戒某人言行。但有可能因此而引起更大的反弹。若真有必要处理此事,最好以诚恳的态度亲自找当事人谈论,否则就绝口不提,以免节外生枝。
【f韧獾--佛群
f韧獾--佛群 / 尊
佛Ym是束`,s也是雕塑、造就每一人的上乘佛法,一定要遵守,所^,\於中,形於外,⒅憩F得宜,才是道的@露c`。
各事各物,皆有一定t,行海航空,亦各有一定的航,倘o路,y以_到目的地,道乃f乘主宰,至草至F,皇中早定佛l,以使修道者,有此胤A之t,免混v左道致道累劫之,又因浩劫溺世,欲行大道扶危В叵榷聪て涿髀罚苑鹨橹兀鹨裕械廊菀祝t末R佛媪x,致生t怠,失之毫,差之千里,上下相,前後破裂,⒌⒄`三曹之I,自前途,不可不慎也。以下Dd十五l佛媪x。
(一)尊敬仙佛
(1)W道性理,必明魇冢o真明,怎能授真鳎煞鸨砭褪钦驹位的先X者,修@必仙佛助o佑,怎能不虔\尊敬仙佛呢?故尊敬仙佛之事列樾薜赖谝徊剑切薜朗啃叛龅闹行乃枷肱c力量
(2)尊敬仙佛,是尊其圩o采生的大宏,是敬服其σ磺猩`的o限慈悲心,仙佛之慈悲,由衷尊敬。E履仙佛後m,仙佛⑹救ス
(3)尊敬仙佛,就如仙佛常在四周,不可`背天理良心,r存戒郑桓疑云鹨磺胁徽澳睿弥匀惶炖砑全,心正身修。仙佛受敬心o喜,受o怨,乃取泉生一c真\之心而己,待以r日采生真\之心,必可M至「至\o妄」,此樽鹁聪煞鹫嬲饬xcY果。
(4)故炔浑x自性,外不x佛行,道一切天理而行,才合平真正的尊敬仙。
(二)遵前提後
(1)遵守前YIВ⑽碇阋玻薜o此,生道^,道o以^,故此者列榈玫肋M修,成仙成佛,必A必融之第二步E。
(2)做後W要有t的B度,平和的心情,不可自高自大,┣笄百t指В\敬受教,殷勤行持,不可放,晕蛑恋乐睿恩大德。
(3)做榍拜者,必容t恭,指пW,先知先X者q如羲пW,W正理,循循善T,以身作t,上下一,大德化。
(4)居上位榍百Y,ёo後W,不可欺凌p,居下位獒W,要\心W修持,勿以人情攀援前t,~媚阿,以取信s。前Y後W,同心同德,w天行道,人人提y,前後和睦,同心,免遭V考,}事易k。
(三)Sf中正
(1)以S戒自己,持S戒庠煲蚬Q身心,朗∑湫校o欲o邪,不偏不倚,o背理之事。
(2)修道者需刃凝S而戒之,不y不患,外形f蓝姓\於中形於外,J清真理,孕亩ㄖ荆地做去,不可受世俗之迷惑,迷真逐妄,p易的u心志。人oS而不清,人of而身不椋o中而行偏倚,人o正而做事倒,故Sf中正,亦可槭廊诵奚碇尽
(3)做轭Iд撸槿表前t者,慎,心存正理,己立立人,引пW,能有正_的行持。
(4)做榍百t者,是獒W者的表率,如自己不能心正身修,怎能指пW,如有偏差,後W追S效法,一人下f人落,Mo罪^p身旁。故凡修道者一切之心c行,必不x此Sf中正,方能步入}道之基,基A怨蹋t修道有方矣。
(1)遵循兀地而行,事事皆可完善,乇热缑髀贰⑻炻伞⒎伞⒓乙玻o兀鍪码y以完整。
(2)天生蒸民,有一定的法t,生秉受天理的本性沓錾秃刑炖硪拥拿篮玫滦裕恃朔tc德行,是其本份之事。
(3)在@末劫年,人己湮]正猓チ俗鋈说幕驹t,行此大道,明白的X悟,要循妇兀仁刈∽鋈酥t,不能x_法t,今在,立定_天大志,而後行道,方能建自性功德,否ty免被邪迷所染,而致前功M。
(4)大道化世,若o氐募s束,日久自然就有精神萎s懈惰的情形l生,`背了此兀咽┤a河沙担o功德可言,故在十五l佛龋ll皆不可疏漏,方能AM成道。
(1)真理天道,失饕丫茫S在苦海的生,到那Y去ふ遥渴赖廊诵娘L俗,也己j〉Oc,挽救迷昧生的任,就在立志行大道赖男薜勒呱砩稀
(2)自I袖c鳎魅瞬诺礁鞯烙H,各人都有各人的任,瓿筛魅说娜眨⒐Φ拢哉刺於鳌
(3)修道者必J明目耍粤⑿闹w行天心,宣理度采,引迷人悟,使登岸,挽DjL,拯救娑婆,成就佛拇笕巍U癜l百挫不系木瘢拍鼙M到修行的任,以身作t,正己化人,方能妙玄中成就真道
(4)吾人降世人g,魅酥任,o任不成人,故做之事,必做得AMo缺,方是任之起,白三期,仙佛倒b下凡槿耍淠康脑陟镀斩杀生,是生於有象之凡界,形形色色,而被境之所D,tx了仙怫倒b之任也。儆X悟任起。
(六)重}p凡
(1)重暂p凡者重理p情之x,理樘炖恚陟度碎g,是公x之流行,乃儒家不偏不倚之中庸大道,今言之^重},p情是畏睬橹接侨寮抑思Y,今言之^p凡,家之缡亲。缡墙捣湫模嗤肆x,故重暂p凡是修A本性之基本要件。
(2)允禄蚍彩驴烧f一心之分,不吃诤危恍氖抢砑粗芈}p凡,一心槔粗凡p}。
(3)}凡K行之r,修道在人c人之g行於道,士r工商之g行於道,社抑g行於道,家庭父子兄弟、伯叔之行於道,夫D之g戚友之g行於道,此之^重}p凡。
(4)形m},而心不正,重於功果,不妄想之欲,m形重於},即非}也,所形所作,m非k道,而是益群利索之事,一心是理,所形是德,m平庸,而是天理之流行,此非重}而何?
(5)若有}事待作,勿因凡事@身旁,}事大我故宜重,凡事宜p乃小我,埔磺坷p障:水作道中大楝牛艘嘀芈}p凡也。
(七)t恭和@
(1)t恭者td自己,恭敬他人,和@者和睦人群,@H而不td可得人之教,恭敬可得人之服,此立身乐疽病
(2)t恭可得上之教d,亦可得下之尊敬,和@可得上之看重,亦可得下之敬仰。
(3)k道要使索生明x,自l虔\,若以暴燥,_怒ΥW,後W易生念,行道一旦失去人和,慰恳荒荆y以握拼^。
余下全文佛规十五条
(4)喜庥耍虾拖伦阅溃哉l,一道同L。t分枝e派,道炔缓偷牡,⑾o形之中。
(1)勿}者,不要}神之\也,真正法,m不在文字裕浯笠馊o文字灾鳎{口鳎t大道y以普鳎}t之牛M而悟行`,而後可靠口授心印大法而_道。
(2)此洌诼}言之流鳎湟饬x有二,其一是只知保惜}裕桓椅p,不敢S便放置,此m名勿杂,但π薜o益也。其二是除保惜杂酝猓堵}t先佛之示,能拳拳服膺,敬而道之,步}t仙佛之後m,P古道之岳恚\於天理,\於人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能容中道。此勿}。
(3)另[有正_的JR,始能得其益,[是初C之T,不可J邀[修道,否t一朝x[,t道味即淡乏o味,w平r不知回心道,但向心外形色^察而さ酪玻坏┫蛲o有@可,o有仙佛可近,t迷茫而o路可行也。
(4)故凡善用[者,必教人回w自性以约蚁煞穑诵挠烧谝酝[自家神境,一旦[不有,生亦可{自力皈依自性而修道也。
(5)扶[],天才心`之正邪,主持人之正邪,有Q定之作用,正t感召正道仙佛,邪者感召邪道仙佛,阿修_考道,亦托生人g,所k邪道,亦可][,然感召同,假oO或仙佛之名著][其文,不言真理,不典之意,一味找人拜祖。天道之中只知\心,不R真理之;或成道之心^急,意志不灾;或道中失意,思想偏激之,或著相修道,欲祖之心^切之,yy人此V校肮ΡM,自阿鼻也。
(6)天才能粜撵o],主持人能\心榈溃]出之文,在Ul五教典,大道真理,引Р缮倪^向善,t是正文,故^文,以智慧分析,是理tM,非理t退,不可一律\,以免遭受文字考。
(7)故不可完全以[修道也,自[,㈤_你多少智慧,w硕嗌僬胬恚芊癫怀蛀[,不遇仙佛,仍能自修不懈,精M不已,若不能,t知此病在[,而心神外放也,必要收心而回,K悟之:「道在`台,不在[台!」庶不人於迷昧之途,不上天苦心O[之意。
(九)莫著形相
(1)「上天之d,oo臭至矣!」即是o臭,又是o,有何形相可著,人生自幼,生於形相界龋者非形t相,故以此相作真,不知此形相是假,故著於此界,生生死死,不能超此凡界,D不息,J假作真,故修道者,队行o形之JR,悟之咧
(2)凡夫只知物不知理,t人只知理不_理,}人知理_理,物t有形,理to形。
(3)何^著相修道,v心坐U,J假作真,o\念唱,物S,成道念重,功德念多,自私心大,此皆^著形修道。
(4)}t倒b迷於形著於相,同S榉玻环卜蛴鼍巢恢鱿嗖蹋槐痪乘裕c天地合其德,c日月合其明,c四r合其序,c鬼神合其凶吉,t是}t。
(5)修道者,知此世g名利相,既破之,s又著了修道之功果及人我之相,是破彼相,著此相。
(6)故形c相,是人g之迷境,著於此t人g,不天洞t天堂,既不著相又不B空,f象如如,oo臭,上天之d也。
(十)手m必清
(1)修道之士先清廉自己的人格,方能~M修道旅程。
(2)何^手m必清,乃指一人端k的公事,或是他人之事,或ψ约核鲋拢k得清清白白,^之手m必清。
(3)修道子必是超世人之修椋兴鳎天性所出,如此者定能清清白白,清正公道。如不天心所l,心存妄崦了檎撸词倾5赖览恚鞘掷m不清,N下淼汗
(4)修道者,凉o私,切莫取不x之,得者可得,不者莫染。如手m不清,皆是修道浩然正獠蛔悖又缎模荒榈溃拭献尤眨骸父毁F不能淫,v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修道不能榇笳煞颍魃凇C献尤眨骸缚梢匀。梢o取,取豢梢耘c,可以od,c荩豢梢运溃梢o死,死乱弧
(5)佛I日:「於道手m必明,道H若交功德M,一分一文明章,砬迦グ资掷m明,步步而升砷L」「佛家此一文y,比之山之王,妄用公款罪O大,E用公金天牢藏,故而失慎亦勿可,日夜思察放明光。」
(十一)出告反面
(1)天有天律,人有兀o以兀荒艹煞A。春去夏恚谋M秋到,秋^冬R,冬至春回,一定桑嗜素M可一去不反面,故出T必告於L,回必A於上,才有AM之交代,乃是人生之桑嵌Y之部份也,故出告反面,乃人大道上不可缺少之一部份。
(2)出告反面有如「孝」字,槿俗映霾桓骒队H,反不告於H,被父母]t失孝,「悌」者槿酸幔鋈瞬桓t失悌,忠者槿顺汲鋈瞬桓t失忠,槿讼鲁鋈瞬桓骈Lt失信,t失e,t失x,t失廉,t失u何^也,人生之事,失信,怎能言x,ox怎可廉,廉不能,tou也。故修道囟Y守矩,出TM入喔妫侥塬@得AM交代。
(3)天造宇寰必有其意,天生人w必有所任,人生下世,佛子乘下凡,龇鹗拢
渡M九六,返回原l,此出有告,反必有面,方是佛子至大之出告反面。
(4)孔夫子日:「父母在不h[,[必有方」。此於修道而吉,t云吾人既知有皇中t不可h[,h[是x道之x,因榈琅c中同在,不h[tc道同在之x,如是h[,t必有方,此乃下凡之「h[」,「有方」是V度之方也。
(十二)不y系y
(1)真理一o二,不可好高\h,心著相,以致人旁T,混y了系y,嗔尊母所髦鹁大道。
(2)守住清矫馐ё悖热舨坏狼逡S意修道,涓吡㈨招L,登得高跌得愈重,若能照真理步步M,t朝夕可保安然。
(3)七二假祖,三六假弓L,出砜嫉溃黠@各人神通本I,引人人ぃ约y真,以邪y正,修道者防洌鹱邪V侵人,尤以魅瞬牛樾V所注目的最明@目耍四悴簧鞫粒粢左道之人碓L,]Tx客,勿槠溲哉Z所感樱tS便其言Z,一一依,自然惑y了大道正yw系,自^於金,性命y以保全,自Uf八I,落地z。
(4)考道在x}t,信心未定便人牢,若是J道真_,心志远ǎ湍苋杖站M,_到功游果就的境界。
(十三)巯Ч
(1)人g以物|而^,故日物|世界,物|以稀橘F,以多,形成世g之h陋c高尚,一切之Y物|而起。老子日:「不y得之,使民不楸I,不可欲,使民心不y。」固有F於,而起惜私公之心,此皆非人之本硖煨囊玻省巯Ч铩梗诵薜喇中不可p之l目。
(2)槿瞬豢勺运饺狈轮模r修道者。豆镏巯В如己有,保B其美才是巯Ч铩H羰倾绻滦模S意破墓铮荒艿靡酝暾湎ёo郏文苓_到真修行之,如此者是自私自利之作椋M可及修道。
(3)巯Ч镏溃灸颂煨灾赖拢豆铮患诱湎В公重私,S意h其模te小^成大^,自深Y也。
(转 载 于: 在 点 网)
(1)活履耸翘旅艚荩涣翎徇z缺c也,此皆以智慧而出之精益k事也,k道之事,皆以此才能AM而不缺也。
(2)修道者,提足精神,精益求精,吨T事敏捷,^o敷衍了事,如修道之^程中,若遇挫折或考V之事,集精神,L雨o阻,活活叮^不u分心,做即做,各其,做得M善M美,若是遇事困y即意志消沈,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克服困y,不能活做到AM,即o方,不能^之活乱病
(3)F白修道,修道者在家修行,事粘┣叶啵o活墩撸薜兰床荒A融_到目的也。
(4)活轮溃灸俗孕运l之智慧,不造作而能合於此道者,才是真正活隆
(5)道SC而f,k道亦SC而n法,方合天理之流行。
(十五)言慎行
(1)言者口Z小心,吉M天下o口^;慎行者品德注意,行S天下o怨阂玻薜乐浚诓窦o]行,成何修道。
(2)修道皆知,口出,言多必失,故宜口心清Q,o由之言^勿p易f出,不吉利之言亦不p易出口,惹厄闹Γ辔疠p易f出,妨害他人之言^勿f出,不之言,粗Z嚎冢`法`o,污言,非人之言^勿f出,天C不,C密不f,出口成章,言出是理,t是言也。
(3)rr刻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不做非理事,不起非理念,不去非理地,奉公守法t是值行也。
(4)子行,子曰:「言忠信,行V敬,mU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V敬,m州里行乎哉?」故行必V敬,方能取信於人,故日言行,行言,^勿p於此,t道立矣。
(5)修道之事,言善利人,合於口德;言不善害人,t失於口德。行於道利人合於德;行不善害人,t失身德。^不可r道,或品行不慎,Ъ按蟮烂u,故修道者言慎行,切勿疏忽。
佛规十五条,十五条佛规解释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至和立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