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东城未来五年规划就业最好的专业有哪些

北京的未来五年发展的前景是个什么样的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北京的未来五年发展的前景是个什么样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当然是很好了,如果北京都不行,还有哪里可以呢?放心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未来五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你绝对想不到!未来五年,北京16个区竟然都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北京彻底大变样!
我的图书馆
你绝对想不到!未来五年,北京16个区竟然都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北京彻底大变样!
轻触箭头指向订阅话茬子80%的北京人,都在关注真不敢想象未来五年,北京会变成什么样子......北京16个区“十三五”期间每个区都有各自的使命每个区未来五年都在干着一件大事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干嘛?石景山区石景山区未来五年将“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把建设经济高端集约、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彰显、城市宜居和谐、人民幸福安康的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作为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将如何实现?即全力打造“四有一宜居”:“有山、有水、有城、有业、宜居”。有山聚焦西山文化带,推进“西绿东引”石景山将紧抓北京打造“三山、五园、八大处”西山文化带契机,聚焦西山八大处文化旅游发展带,着力推进“西绿东引”。新增7处大型公共绿地。通过“西绿东引”工程,构建“一山一河一轴、两心六廊、多点成网、生态社区”绿化空间格局。“长安绿轴”、“城市绿心”、“生态绿廊”呼之欲出。新建社区公园11座和“口袋公园”15处,到2020年,力争完成30处生态社区改造,创建5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有水建设永定河生态画廊石景山区是永定河北京城区段的主要流经区域,保障防洪安全是石景山区的首要任务。石景山要借助国家永定河生态主轴治理契机,着力加固两侧防护堤坝,增加水源补给,恢复水生态平衡,形成水天一色的永定河生态画廊。有业疏解攻坚、转型升级石景山未来的五年,一方面要进行疏解攻坚,另一方面要转型升级。在“疏解攻坚”方面,未来五年,石景山将实现一般性制造业和低端服务市场有序退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全部清理完毕,砂石搅拌站全部退出,北重、北锅等企业制造环节逐步外迁和58家商品交易市场分类整治。2017年将完成全区528个低端产业聚集人群大院整治任务。在“转型升级”方面,石景山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集中力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力促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至2020年占GDP比重达到72%。另外,石景山区还将打造长安金轴、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京保险产业园“一轴三园”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实现2018年北京保险产业园基本建成、保险创新产业加快集聚、国家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的目标。有城率先在四个首都功能拓展区中实现城市化未来五年,石景山区将推进棚户区改造,实施西井等1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着力推进衙门口、北辛安、西部五里坨建设区等区域的更新改造工作,加大环境脏乱整治力度,配套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力争全面完成“农转居”地区城市化。宜居打造绿色、宜居、幸福的首都高品质城区未来五年,石景山将按照高端产业的典范、规划建筑的典范、智能管理的典范、高端文化的典范、生态文明的典范“五个典范”的标准,建设绿色、宜居、幸福的首都高品质城区。在交通方面,石景山将建成高标准的苹果园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6号线西沿线、S1线。完成长安街西延、永引渠南路等东西向主干路和北辛安路、古城南街等南北向主干路建设,建成长安街西延等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提高通勤高峰期公交出行效率。在民生方面,石景山区以“建设离百姓最近的养老家园”为目标,将通过建立“三级、五维、双网”的工作格局,把服务送到老人周边、身边、床边,开展幸福养老“三边”工程,建立“三级六维双网”养老服务网络体系。门头沟区未来五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通过转型、升级绘制的美好蓝图,也是门头沟区建设“和谐宜居滨水山城”的未来愿景。强化京西生态屏障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门头沟区有四个“最”,北京最长的河—永定河、最高的山—灵山、最古老的寺庙—潭柘寺,保存着最完整的古村古道。截至2015年底,门头沟区林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18%,林木绿化率达到64.27%。园林绿地面积1486.45公顷,门头沟区已逐渐成为功能较为完备的“山区绿屏”。通过构建生态园林景观城市,推进生态林地保护建设,开展废弃矿山腾退复绿,预计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也将大幅提升山区绿色景观质量、森林覆盖率和水源涵养能力。另外,门头沟区还将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打造潭柘寺禅修文化古镇、斋堂旅游文化名镇、军庄创新创业小镇,推进其他城镇融入大旅游景区组团。顺义区作为紧邻首都核心区和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重点发展区域,未来五年,顺义将承接好疏解出来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并服务好行政副中心的建设。这将给顺义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公共服务:教育、医院正一个个落子顺义作为远郊区,承接了部分高校与教育向郊区转移的功能。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杨镇校区成为首都高校中疏解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项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顺义分校也将落户顺义后沙峪地区,项目预计2016年开工,2017年竣工。此外,友谊医院顺义院区也选址在后沙峪地区,该项目预计2016年开工,2018年竣工。交通:规划建设三条有轨电车今年起,将实施通怀路建设和通顺路、右堤路提级改造,提升与行政副中心的通行能力。加快中干渠路建设和四纬路东延,推进京承铁路既有线路提级改造。规划实施与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地铁15号东延和S6城际铁路联络线。此外,顺义区将规划建设三条有轨电车线路,分别是T1线、T2线、T3线,全长65.2公里。其中,T1线南起T3航站楼,北至牛栏山组团;T2线南起李桥,北至后沙峪;T3线西起顺义西站,东至顺义区河东。KAICHUANG开创新发展格局顺义区将依托中关村顺义园和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区,全力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顺义区将坚持创新驱动、融合跨越、高端集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针,聚焦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电子与环保、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诊疗、生产性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构建有顺义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朝阳区未来五年朝阳区将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将治理“大城市病”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重点是提升CBD国际商务中心影响力。疏解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重中之重到2020年,区内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一般性制造业疏解比例不低于70%,具有分拣功能的大型回收场站全部退出。今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53家,一般性制造业85家,回收场站15个,出租大院75个,提升CBD核心区将完成北区建设未来五年,朝阳区将充分发挥国际化发展优势,推动双向深度国际化发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商务中心。加快CBD功能区重点项目建设,国贸中心三期B阶段、以太广场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CBD核心区力争全面完成北区建设,南区部分楼宇实现入驻,文化设施项目实现竣工,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光华金融城”。布局构建“一廊两带三区”功能布局未来五年,朝阳区将加快构建“一廊两带三区”的功能布局,促进全区发展提质增效升级。“一廊”指高品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行政副中心的“现代都市景观与产业融合发展廊道”。“两带”指生态环境带和高精尖经济发展带。“三区”指建成区、集中建设区和疏解提升区。环境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园”未来五年,朝阳将治理“大城市病”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朝阳区将完善首都功能核心区与行政副中心之间的生态屏障建设,以森林公园、绿色家园为抓手,建设温榆河国家级森林公园、黑庄户国家级农业公园、郊野公园和社区微型公园,提升城乡整体绿化水平,努力实现开窗见绿、出门见园。民生六条城市放射线路环境集中整治未来五年,朝阳区将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实施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①新建及改扩建百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②建设提升百条环境优美大街,③新建改造百个大中小微型公园,④新升级百个“高精尖”功能性产业项目,⑤打造百个绿色智慧平安社区,⑥创建百个基层文化品牌。怀柔区未来五年,以生态涵养建设为核心的怀柔区,将依托科技研发、影视文化、休闲会展三大产业板块,打造“1+3”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宜居宜业新典范。树立生态宜居新典范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怀柔区打造并提升了长城国际文化村、夜渤海、白河湾、天河川等12条特色沟域。未来五年,怀柔区还将加大生态功能区差异化建设力度,构筑高品质、网格化的生态保护格局,全面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打造怀柔科学城纳米科技颠覆材料革命日8时12分,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悟空”成功抵达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迈出重要一步,同时意味着位于怀柔雁栖经济开发区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正式开始执行科研使命。建设影视产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2015年,怀柔区新增文化创意企业1332家,累计5932家。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总量、增速等主要指标均排名生态涵养区首位。未来五年,怀柔也将全力推进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打造以影视和“文化+”为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也将为北京市建设影视之都和会展之都、实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国际会都”之名打造高端会展活动聚集地“十三五”时期,怀柔将继续增强国际会都实力。不断完善雁栖湖国际会都配套设施,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品牌。西城区在“十三五”期间,西城将显著增强核心功能,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经济发展更加优质,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疏解通过疏解将人口控制在110.7万人西城将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在2020年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7万人以内。西城区不是简单地让人走,而是通过功能疏解、棚户区改造、产业疏解来减少人口。棚改2020年全面完成简易楼腾退“十三五”期间,为了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西城采取方式包括征收、拆迁、腾退、翻建、加固等方式,并向登记式疏解逐渐倾斜。到2020年,全面完成简易楼腾退。公共服务2020年绿化率达31%&人均预期寿命达84.5岁就环境问题,西城到2020年将实现绿化覆盖率达到31%,新增城市绿地17.5万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未来五年,西城区将打造20个环境综合提升区域,会同300余条胡同、3000余个环境脏乱点治理,推进“三金海”示范区建设,以及80余条市区达标大街。加强北护城河旧鼓楼大街断面、陶然亭湖、广安门北滨河路等重点水体治理工作力度。就交通问题,规划建设城市道路37条,共计22.76公里,城市规划道路通行率达到100%。就养老问题,西城到2020年养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餐桌覆盖率达到100%,机构养老床位数将达到4500张。就生活服务问题,“十三五”时期,西城区建成30个以上百姓生活服务中心,256个社区实现商业便民服务基本功能全覆盖,完成“十五分钟”生活圈的打造。平谷区“十三五”期间,平谷实施“大生态”战略,打造环城水系,建设四个生态公园。同时,携手津冀县市,建设轨道交通、保护治理生态、发展京东休闲旅游,走出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着力打造生态休闲之都。建设环城水系实施坡面“彩色系”美化泃河、洳河,还有一条小辛寨石河,河流首尾相接围绕平谷城区形成绕城水系景观。沿河处将每隔5米栽种一颗树,河道坡面上也将实施“彩色系”绿化,这个区域种紫色的花,那个区域种红色的花,春夏季节形成美丽的河道景观。除已有的琴湖公园外,平谷区年内还将在小辛寨石河的中游、泃河城区起点以及洳河建设三个湿地生态公园,打造滨水休闲空间。举办2020世界休闲大会引进品牌项目进驻北京地区唯一的政府主导的通航产业园区2012年落户平谷,今年将围绕平谷区的主题休闲活动开设6条旅游航线,丰富市民旅游休闲新方式。平谷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生态农业资源,打造休闲旅游的品牌。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将在平谷举办,对于好客的平谷人民来说,将迎来崭新的机遇。十三五”期间,平谷不仅要建设世界休闲大会场馆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同时要引进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休闲项目进驻。服务京津冀建设便捷现代物流基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是平谷区“十三五”期间明确的发展方向。2015年,平谷与蓟县、三河、兴隆等地签署的40项框架合作协议,打通四地断头路、瓶颈路,加强河国际陆港商贸流通基地等建设,利用地理优势,依托三地协同发展的相关战略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房山区提起京西南门户房山区,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依靠资源开采的“灰姑娘”。而如今,随着多年来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房山逐渐变成了“俏佳人”。“十三五”期间,房山将建成一座“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现代化宜居新城。经济国内最大基金产业生态圈雏形初现目前,万余眼泉水围绕的北京基金小镇已经出具规模,到2020年,房山将引进较大规模的基金机构超过500家,管理的资金规模超过1万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产业生态圈。生态PM2.5浓度五年降1/4随着北京全面实施产业升级改造,一些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产业被逐渐淘汰。北京首个丘陵森林公园青龙湖森林公园正依山傍水而建。未来五年,房山区还将以“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和“琉璃河湿地公园”两个项目为重点,重点构建“一屏两带三圈”的生态空间格局,打造西部屏障水源涵养区、中部森林湿地绿化美化带、东部城市景观生态休闲区三个区域。力争在2020年实现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60.5%,森林覆盖率达到32%,确保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5%。创新打造中关村南部创新城随着2013年中关村房山园的建设,房山区产业转型发展步入加速期,按照“一城双核五基地”的空间布局,房山区构建了一批创新孵化平台,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先后落地,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此外,房山还将眼光瞄准了日益火红的互联网金融。市金融局授牌的“北京互联网金融安全示范产业园”,正在房山区阎村镇建设。转型经济结构向“高精尖”转变未来五年,房山将继续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一方面,全力抓好低端产业疏解退出。坚决完成13种无证无照非法类、9种禁止类和11种限制类低端产业清退任务,确保按时限要求有序退出。另一方面,加快构建符合首都要求的高精尖经济结构。通州区十三五”期间,环保信息化系统,将为通州建设生态之城提供更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依据。“互联网+环保”实现精细化管理通州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环境监测,五大系统包括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河流水质自动监测、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环境应急和污染源自动化系统。通州是全市第一家建成此环保系统的区县,已于今年年初投入使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PM2.5实时监控,还能第一时间发现企业油烟排放是否超标,高效开展执法。能源、产业结构大换血通州还将在今年年底前“减煤换煤”9万吨以上,完成全区农村“煤改电”4万户,确保“十三五”末实现全区平房住户无煤化取暖。年底前关停全区所有燃煤小锅炉,区属公交车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公交车。今年还将投放4000辆公租自行车,达到1.4万辆,绿色出行已经成为通州居民新的时尚。今年年内再调整退出500家以上低端企业。2017年年底,全区相关产业将实现全部调整退出。“九河下梢”还原清澈的北方水城通州正大力推进全国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智慧水务先行区建设,年,通州安排了69项水系治理工程,正在推进的达21项。预计2017年底,区内北运河、凉水河城区段及萧太后河等重点河道基本还清,地表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重点水域达到三类标准。到2020年,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开门见绿&出门有景”立体园林景观通州区正在大力推进行政办公区生态园林建设,构建沿潮白河、北运河、通燕高速、武兴路的环行政办公区的森林景观带,打造风景林荫路全覆盖体系,提高道路绿地率和绿视率,确保行政办公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45%,将行政办公区建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办公区。“十三五”期间,通州将打造百米宽的环城生态景观带、千米宽的环区生态过渡带。加快实施11个大型城市公园建设和4个公园景观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小微型公园。确保到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林木绿化率达到3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生态治理合作联通京津冀通州的永乐开发区与天津的武清高村开发区、河北廊坊开发区接壤区域,还将共建京津冀产业合作先行示范区,并以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带动,整合北京科技优势和河北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延庆区聚焦交通2019年年底完成冬奥会建设工作北京延庆作为2022年冬奥会赛区之一,与张家口共同推进相关的建设工作。京张高铁、兴延路、110国道二期等重大交通设施及区域内部“四纵四横五次干”的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据了解,京张铁路在2019年基本建成,同时延庆支线将在2018年年底通车。在冬奥会筹备工作方面,延庆将全力配合冬奥组委做好延庆赛区场馆规划顶层设计,高水平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奥运村、山地媒体中心等场馆设施、高质量建设赛区配套基础设施,力争在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冬奥会有关建设任务,保障冬奥会测试赛顺利进行。聚焦生态2020年实现全区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任务为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延庆区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8万人以上,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河湖水质基本达到Ⅲ类以上,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全区能源消耗比重达到40%。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在生态经济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9.5%左右,超额完成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任务,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居民收入平均增速,低收入人群大幅减少。聚焦旅游示范带动精品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借着世园会和冬奥会的春风,延庆着力打造八大旅游新业态,同时示范带动精品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确保每年以不低于现有村庄的15%的比例,逐步扩大建设面,最终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延庆整个区的范围内计划打造50个主题村庄。海淀区“减员”“添秤”“服务”,是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开展重点工作的三个关键词,海淀区将通过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排头兵作用”。另外,海淀区还将在中关村大街完善绿色与漫行交通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发展高精尖 抢先布局未来战略性先导产业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海淀,十三五”期间,海淀将做强做优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聚焦价值链高端环节,重点打造大健康、大生态、大数据、大制造和大服务等五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的引领和跨越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3-5所“世界实验室”十三五期间,围绕提升海淀科技原创能力、打造世界级科研高地的战略需求,海淀将依托区内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与全球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到2020年推动建立3-5个“世界实验室”,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引领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疏解非首都功能 打造中关村大街绿色与漫行交通系统十三五期间,中关村大街将面临升级改造,疏解非首都功能,高效利用腾退空间,优化片区功能,探索出城市治理的新路子。另外,在交通方面,中关村大街将强调交通与创新集聚区的双重作用,实现大街建设的民生改善效应。通过构建动静相宜的立体交通,完善绿色与慢行交通体系,优化静态设施。同时,努力满足多元需求,推进科技创新服务节点与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优化整体环境。昌平区“十三五”期间,北京昌平区将通过“减量集约”、“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协调平衡”、“共建共享”等五方面建设,彻底扭转人口倒挂局面,将昌平打造成一座产业高精尖、环境质量优、基础设施全、百姓得实惠的国际创新中心。人口疏解彻底解决人口倒挂难题“十三五”期间昌平将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在人口总量小幅增长的同时甩掉人口倒挂的帽子。在北四村等人口倒挂严重区域,昌平将继续加强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水电总量控制、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房屋租赁税收征缴等政策措施,强化经济杠杆、市场手段对人口流动的引导作用。并研究落实居住证、积分落户及配套的各项配套服务政策措施,加强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产业升级15家央企“扎堆”未来科技城随着高耗能产业的退出,昌平将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着重推进“三城一区一基地”等重要产业空间载体建设,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初具城市形象,已吸引中国铝业、中国商飞等12家央企入驻。今年年底前,入驻央企数量将达到15家。此外,2015年11月,国内首个“双创社区”在回龙观成立,整个社区50万平方米的空间整理升级将在2019年全部完成,将成为昌平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建设大型居住区交通有望缓解为了便利市民出行,昌平将保障地铁17号线、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5号线北延至北七家、小汤山地区。打通回昌东路、定泗路——顺于路等大动脉及北苑东路、何营东路等一批断头路,推进太平庄北街、北环路等瓶颈路段建设。全面提速十三条重点道路建设,确保主干路网实现率达80%以上。惠及民生“名医名校”争相落户昌平未来几年,昌平区将继续开展“名医名校”引进工程,到2020年,昌平区将建成普惠性幼儿园33所,引进培育名园名校达到25所以上,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人民医院北院区等医疗项目将陆续落户昌平,至2020年,昌平全区三级以上医院将达13家以上。东城区文化:天坛坛墙修成文化步道&&打造“两轴一带两园区”格局今年内,天坛长期以来被私搭乱建所遮蔽的1100米南坛墙将全部修缮。在亮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全部坛墙的同时,年内天坛南坛墙边还将修起一条可供市民徜徉小憩的文化步道。对于东城区确定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和生态宜居五个方面,打造“两轴一带两园区”的整体空间格局。疏解:区域专业市场全面外迁&&实现净疏解13.7万人今后东城区的常住人口将每年降低2%至3%,争取到2020年下降15%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77.4万人,实现净疏解13.7万人。东城区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7家,2015年已经关停4家,“十三五”期间,剩余的33家将通过转型升级、疏解外迁等方式调整提升。民生:风貌保护区改造率达80%&&基本消除四类危房目前,全区共有平房近20万间、330万平方米。共9.8万户约30万居民居住在平房区,其中三、四类危旧房约占平房总量的70%。“十三五”时期,东城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率达到80%,四类危房将基本被消除,直管公房也都要解危排险。东城将开展文化魅力走廊建设,开展朝阜大街沿线的隆福寺地区更新改造,优化沿街环境及业态,建设有老北京特色的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走廊。实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行动计划,完成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保护修缮,全面完成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保护修缮工作;恢复鲜鱼口街区历史风貌,打造古都市井民俗展示窗口。集中恢复一批胡同、四合院传统风貌,原汁原味体现老北京衣食住行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环境整治:5.5万平地下群租房明年清理完毕现阶段,东城区共有地下室群租房312处、35.6万平方米,2015年已经清理249处30.1万平方米,其余63处5.5万平方米,将于2017年底全部清理完毕。每年拆除存量违建4万平米,加强对百荣商场、新世界、北京站、王府井、故宫、东直门交通枢纽等6个秩序乱点的综合治理。公共服务:小学初中就近入学超95%到2020年,东城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养老照料中心和老年餐桌覆盖率达到100%。东城将通过“学区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不低于95%,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此外,东城还将升级改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推进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大兴区拆除腾退十余个村的落后产能“十三五”期间,西红门镇、旧宫镇和黄村镇等十余个村落内的工业大院、物流大院、小散乱市场等落后产能都将完成拆除腾退工作。其中,旧宫镇将拆除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完成旧宫三村工业区拆除腾退工作。黄村镇将重点抓狼垡组团和西片区8个村城乡结合部改造拆除腾退工作。西红门镇则将继续推进现有4个地块拆除腾退工作。升级改造建设26万平方米金融谷在西红门镇工业大院原址上,正在建设一座建筑规模26万平方米的创新金融基地——金融谷。“大兴区城乡结合部产业升级改造后,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中的新机场快轨紧邻金融谷,届时金融谷将与金融街、丽泽商务区一起构建起首都金融产业长廊。增绿添蓝城乡结合部形成万亩以上生态林大兴将对西红门、旧宫等城乡结合部地区部分腾退土地进行绿化,打造城乡结合部独特的生态景观。仅西红门地区,“十三五”时期还绿面积约2000亩,整个城乡结合部地区绿化面积可达万亩以上。此外,大兴还将建设新区绿道体系。新凤河绿道工程,全长38公里,去年已经启动,计划今年完工;永定河、凉水河等绿道也将陆续启动。“十三五”时期,还将有京台、京霸等多条绿色廊道建设工程。在“添蓝”方面,大兴整治落后产能企业的同时,“十三五”时期将基本实现辖区无供暖燃煤锅炉,加快推进老旧机动车更新淘汰工作,严格查处超标车辆上路行驶的行为。科学规划新机场安置房2018年陆续入驻大兴新机场安置房项目于日正式动工,由礼贤和榆垡两个组团组成,共136栋安置楼将安置13个拆迁村村民,总建筑面积约220多万平米。新机场安置房项目有望于2018年下半年迎来回迁居民。丰台区2017年底低端市场疏解完成“ 十三五”末人口控制在195.5万到2017年底,该区将完成216家市场和69家工业污染企业的调整疏解。丰台区将人口调控作为疏解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优化人口结构,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从现在的232.4万缩减至195.5万人以内。建成微循环道路 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200个到2020年,丰台将建成丽泽路、马家堡东路等快速路,同时启动对京良路、六圈路、康辛路的建设,全区规划主干路实现率达到70%以上。为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丰台区将完成T1、T2线、地铁14号线、16号线、8号线三期建设。在改善地面交通、轨道交通、轨道与地面交通公交换乘方面,将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200个,投入公共自行车6000辆。“双轮驱动”发展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特色产业随着国家发展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丰台区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其中“一轮”就是以科技和金融创新为主导,激发区域发展动力。丰台区将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发挥科技园区的产业基础优势,打造中国高铁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应急救援产业示范基地。&密云区“十三五”期间,密云将围绕“保水、富民、强区”的工作主题,坚持“保护环境是前提、绿色发展是核心、促进富民是根本”的理念,以“生态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全市生态涵养区前列、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市郊区前列、党的建设努力走在全市前列”为奋斗目标,确立“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树立“红色密云、绿色密云、金色密云”的密云形象,营造“发展同向、干群同心、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END -「话茬子」微信号:huachazi北京同城影响最大的百科类公众号之一,本公众号全面覆盖新闻、政商、文化精英,健康秘闻。关注 话茬子,每日免费读到千金难买的好文章!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五年 加快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