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谈慧净法师师: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

通灵佛教网&||||||
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 慧净法师
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 慧净法师 我们有多少时间,尽量念多少佛。二十四小时,扣掉睡觉的时间、上班的时间、三餐的时间,还有大小便的时间,还剩下什么呢?看电视、看报纸、看杂志,把这些时间扣下来,剩下的时间,就是我们专门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呢,你看电视也可以,走路也可以念佛,工作不动脑筋也可以念佛,是这样。我们都是凡夫,每天不看看电视、不做一些娱乐很难过日子,那没有禁止这一些,也都了解我们,同时,做这一些也没有障碍念佛、也没有障碍往生。我们如果念佛久了,熏习久了,就会觉得:哎呀,电视有什么意思呢?这些连续剧都是虚构的嘛,人生是一场大梦,还看这一些梦中之梦!电视报道、社会新闻,天天都是这样,也会觉得没有意思。慢慢,其他的杂志、报纸,也会只是看看大标题,大概了解。所以,念佛久了,学习久了,气质就会转变,就会觉得:还是念佛最有味道!其他都没有味道。 我们可以早上起来──早上起来有三净:心很宁静,环境很安静,空气很。早上的时间很珍贵,那时的心境可以说是很难得,为什么呢?经过了一夜的睡眠,也不会昏沉,有精神了,心很宁静,比较不会散乱,那个时候来念佛,一句就是一句,两句就是两句,可以说“一念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很寂静,很能够体会出念佛的法味。我们早晨的心跟佛性很接近,所以,早晨宁静的心,我们要爱护它,不要一醒过来就计划一天的事情,在那里打妄想,同时,也不要立刻就到外面去运动,先在家里静坐念佛,能坐半个,就念半个,能坐一个钟头,就念一个钟头,即使再没有时间,坐个十分钟、五分钟也好,因为早晨的宁静很难得、很珍贵,要珍惜。再没有时间,你可以提早起来,晚上早一点睡。去上班的时候,走路或坐车,比方说有半个钟头,那么就来念佛吧。其他的时间,也可以这样来利用。 总之,念佛,没有规定一定要念多少、要念到什么样的水平,都没有,因为十方众生根机各不一样,有的比较有时间,有的时间比较少,有的一念佛心就很清净,有的一念佛就杂念纷飞,但是,都随十方众生的根机去念佛,所以,阿弥陀佛只讲“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是唯有十念,不是!是“乃至十念”,那我们都不是只是十念而已呀,我们还有乃至一日、乃至二日、乃至七日、乃至七年、乃至七十年,所以,我们就乃至一辈子,来念佛。所以,第十八愿叫做“念佛往生愿”,而不是“十念往生愿”。 这样了解吗?就是说随各人的根性、随各人的身份、随各人的时间、随各人的心境去调配。 在时间上,早晨可以念,中午、晚上都可以念。 在地点上,大雄宝殿、念佛堂、客厅都可以念,那么,卫生间、洗澡间、厨房,或者是病房,也可以念。 在工作上,士农工商任何工作都可以念,一句弥陀名号是最清净的,能使不净为清净,是无有障碍的,能给周围带来吉祥。 在数目上,能念多少就尽量念多少。 在方法上,念佛有四种:是大声念,是小声念,一种是金刚念,一种是心中默念。大声念跟小声念大家都听得到,金刚念就是只动嘴巴,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默念是也没有声音、也不动嘴巴,心中暗念,别人不知道(动嘴巴人家还晓得)。这四种念佛当中,随自己调配,其中以金刚念最能细水长流、持续不断,最轻松,最恒久,因为大声念不可能长久,默念,有时候都念妄想了,唯有金刚念最能维持长久。但是法无定法,若觉得分散,那就大声念,觉得累,那就默念。慧净法师2004年9月开示于石家庄查看原文
编辑:迷中觉念佛感应录四(慧净法师 编作&&&&&&者:慧净法师 编出 版 社:不详出版时间:不详印刷时间:印&&&&&&数:装&&&&&&订:平装版&&&&&&次:开&&&&&&本:页&&&&&&数:字&&&&&&数:I&&S&&B&&N:品&&&&&&相:十品售&&&&&&价:6.00(已售)出售日期:装订:平装开本:版次:4.13九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慧净法师:娑婆众生无不是业
&&&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贪_痴的众生聚到哪里,聚到娑婆世界。《悲华经》就说,贪_痴强盛,业障深重的众生都聚集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一千四佛所摈弃、放舍的。一千四佛代表诸佛,也就是说,娑婆众生难以救度,诸佛都感叹,摇头而去。
&&& 《地藏经》就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举止就是动静的意思,一动一静之间所起的念头非常的多,所谓「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十生灭」,念头非常的多,这些念头都是业,业就是行为,不只是身体动作行为,嘴巴所讲的话是行为,起心动念也是行为。身体、言语等有形的行为都是出自无形的起心动念,身业、口业的行为叫做有表业,一般人看得到的;起心动念的意业叫做无表业,也是业。一般人看不到无表业,但鬼神看得到,诸佛菩萨都看得到,而且每一念、每一念都能够形成一个果报。
南阎浮提众生具足贪_痴,追寻五欲,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业,都是罪,《地藏经》讲的很露骨、很彻底、很不客气,可是我们众生的本质就是这样。
&&& 一般没有学佛的人因为没有想要修行,所以也就没去严格检讨自己,不晓得自己的身口意到底是善还是恶?是善多恶少?还是恶多善少?以世间而言,用镜子照自己的容貌,才晓得自己的容貌是美丽还是丑陋,是乾净还是污秽,如果不照镜子,就不晓得。而我们内心是善是恶,必须要用佛法这面镜子来对照,一照之下,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的面貌非常的丑恶,都是业、都是罪。
&&& 一个学佛人,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一个罪业之身,像善导大师所讲的是「罪恶生死凡夫」的话,就表示他还不是真正在学佛,好像还没照镜子一样。否则,既然照了镜子,为什么没有看出自己面貌的美丑净秽呢?自己既然学佛了,用佛法镜子照自己了,怎么不晓得自己内心是善是恶?是会修行、不会修行呢?也就是说,学佛然後经过实践之後,严格检讨自己,那你本身是善是恶,会修行不会修行,自然就当下一目了然了。
&&&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智慧,而且精进修行,严格检讨的话,就不敢说自己是善人。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而死殁,故于生死全无定。”《亲友书》说:父亲转为儿子,母亲转为妻子,仇敌转为亲人,以及与此相反,即儿子变成父亲,妻子变成母亲,亲人变成敌人。所以,生死当中根本没有固定不变的关系。下面以二则公案说明。《法句喻经》中说:当年,舍卫国有一婆罗门很富裕,但性格悭贪,每次吃饭时,都要关紧大门。有一天,他家煮鸡吃,夫妻俩关着门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
我们平时用寂天菩萨的《入行论》里的发心仪轨,来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学修愿、行菩提心的学处。
首先,通过七支供的方法积累资粮。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粮很难生起菩提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具德的上师善知识面前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若是没有条件,自己可以端正身心,以观想的方式发菩提心、受
佛堂讲话(第二辑)
—在八堵正道山海会寺讲—净土宗道源上人讲述
比丘尼弟子仁光记录
总题:念佛与十大愿王
一、念佛与礼敬诸佛
诸上善人慈悲!道源讲几句话,打打闲岔:
时光快得很,自从创建海会寺以来,每年冬季举行念佛七,今年已是第八次了。往年的佛七,都是从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起七,至弥陀圣诞日圆满。可是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我对福报和命运打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
《宝如来经》和《菩萨十住经》译者略考
释继彦 法光学坛 Dharma Light Lyceum 第一期(1997年)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页 61-72
-------------------------------------------------------------------------------- .
本文要探讨只多蜜是否
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净法师念佛mp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