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个视频,这缅甸掸邦第三特区和中国有差别吗

|||||||||||
人民网曼谷12月4日电(记者于景浩)据法新社3日报道,缅甸与主要的武装反对派掸邦军达成停火协议。缅甸总统吴登盛3日还签署了允许公众举行和平示威的法令。
缅甸政府此举被看作是当局开启与反对派接触的第一步。掸邦是缅甸少数民族,近几十年来一直争取从缅甸独立。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刚结束了对缅甸的历史性访问,并对缅甸近来的改革给予了肯定。
希拉里访问期间先后与吴登盛及缅甸民主运动领袖昂山素季会谈。受美国总统奥巴马委托近距离观察缅甸文职政府“改革诚意”的希拉里承诺,如果缅甸继续推进民主进程,将加强与缅甸的合作。
统治缅甸接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在去年11月大选后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政府。此次选举被反对派批“不公正”,并指前军政府支持的人士在议会中占多数。不过,新议会和新的文职政府上任以来实施了一系列令观察家“惊讶”的改革,希拉里此访也被认为是西方对缅甸民主进程的“肯定”。从清迈到总部参加南掸邦军的康屏(中)和战友。本报记者孙广勇摄
“我们欢迎中国记者来采访,以前有人指责南掸邦军是恐怖分子,或者称我们是世界贩毒集团,你们可以来看看。我们愿意与各界交流,我们需要展示自己,表明是在为掸族平等权利斗争。以前曾有记者来过,后来泰国收紧了关卡,记者很难进来,这次南掸邦军对你们完全开放”,南掸邦军一号人物、掸邦复兴委员会主席召耀世对本报记者说。
掸邦位于缅甸东面,约占全缅总面积的1/4,在掸邦东、北部的中缅边界,多支民族武装控制着大约80%的中缅边界,南掸邦军就是其中重要一支。随着缅甸新政府民族和解进程的推进,南掸邦军与缅甸政府军的冲突稍有缓和,本报记者得以来到其位于泰缅边境的总部一探究竟。
艰辛丛林山路抵达总部
与南掸邦军联络人在泰国清迈接上头后,皮卡车一路驶向西北,首先沿着1095号省际公路,经过3个小时泰北著名的700多道急转弯之后,皮卡车在拜县和邦玛帕的三岔路口左转,继续向西北驶去,从边境小镇邦玛帕拐上1226号乡村公路后,路上突然没了其他车辆,偶尔能看到放牛的村民,而几公里就有一个检查站,执勤人员也由警察变成了全副武装的泰国士兵,仔细盘查所有过往车辆和行人。
在一处山脚下,记者被士兵拦下,虽然有通行证,士兵仍然让记者一行下车,站在汽车前照相备案。检查站旁的兵营围着铁丝网内,几辆战车停在里面,一位士兵告诉记者:“这是特战二团17连,属于第三军区,主要任务是保卫边境安全和稽查毒品,泰缅边境的深山丛林是防卫重点。”
记者看到云海中众多山峰连成一片,陡峻的山峰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宁静而又神秘,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山上有零星的村庄,都是傈僳、拉祜等不愿到山下生活的山地民族,山间的道路都是土路。沿着山路又走了很久,1226号乡村公路的路碑已经显示“ 0公里”,却依然看不到总部的影子。
离开泰国境内最后一个村庄邦坎村后,已经没有了路,红色的泥土上是一条条汽车碾压而成的车辙,两旁都是雨季冲刷而成的1米多高的泥墙,中间有几条稍高一点的车辙,皮卡车颤颤悠悠地骑在车辙上行使,颠簸的道路让车里的人剧烈晃动,上下、前后、左右,记者的头几次撞到车厢上。“这是雨季山洪冲刷成的水道,旱季形成硬的路面,而雨季就是泥塘,只有改装过的皮卡车才能上山”,司机告诉记者。而狭窄的山路旁,茂密的草丛下就是陡峭的山崖,随时有掉下山去的危险。
又1个小时提心吊胆的颠簸后,小道上出现一个哨卡,还有沙包堆成的掩体,路上放着锋利的木栅栏,和端着M16步枪的泰国士兵,哨卡上写着“傣亮山边境检查点”,傣亮山,终于出现在记者眼前。
掸邦军民生活极度贫困
掩映在重重群山中的傣亮山,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山脊上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黄色的山路,曲曲折折伸向远方,已是傍晚,但基本没有灯光,周围漆黑而又宁静。“傣亮山,为掸邦傣族带来光明的意思,1999年总部搬到这里后,是主席起的名字”,泽泰自豪地对记者说。
沿着山间道路,记者进入南掸邦军控制区,路障、栏杆、士兵,哨所内架着的长枪,和掸邦的旗帜,显示出这是另一方控制区。几名掸邦军在关卡前检查过往人员。居住几天后,记者发现所有山路绕来绕去都彼此相通,总部的全部区域就是沿着山势修建的几座建筑和散居的棚屋,而无线电台、行政中心、训练营等一些重要设施建在稍高些的山头上。
总部的道路更差,全是土路、及其狭窄,有不少是六七十度的上下坡。“你们住在‘山庄’,是总部最好的住处,只有主席的客人才能住这里,紧挨着主席的家,新年期间,还全天供电”,泽泰把记者带到建有几座木房的“山庄”,庭院四周拉着铁丝网,门口有士兵站岗。
推开“山庄”的门,一股霉味扑鼻而来,铁皮屋顶上挂着昏暗的小灯泡,木板搭成的床占满了几平方米的房间,床上还有几粒老鼠屎,门也没法关严,房间内除了一个黑色的大水桶外没有任何设施,自来水滴滴答答地流着,是用来洗澡和冲厕所的,在上千米的深山里水格外得凉。
蔬菜炒肉丁、摊鸡蛋、大米饭,吃了主席厨师为记者做的简单晚饭后,记者沿着山路走下去,看到一个高脚屋亮着昏暗的灯,几根树枝搭成简易围墙。主人盈赛和记者聊起来,“多亏了山庄,附近几户能接过来电、不用点油灯了。”记者看到高脚屋下层堆放着杂物,土灶上放着两个黑乎乎的锅,楼上隔成3间,杂乱的衣服扔满一地。楼梯旁,一位年轻妈妈在摇着吊床里的婴儿,3个大一点的孩子跑来跑去。原来这是三代同堂,盈赛有4个子女,19岁的大女儿合姆刚生了孩子,“父亲当兵一年多了,每月有400泰铢(1美元约合32泰铢)的军饷,要不是丈夫去泰国打工、还有主席发放大米,真不知道怎么过才好”,合姆对记者说。
几天下来,记者真切感受到南掸邦军总部的困苦生活条件,数千军民生活在上千米的几处山峰周围,住房基本是木屋和茅屋,有少量柴油机发电机供电、部分民众能使用自来水。由于陡峭山地不适于耕种,生活用品必须经40公里的陡峭山路
掸邦军相关信息
掸邦军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北掸邦军_掸邦第三特区_缅甸掸邦、以及掸邦军等相关信息
掸邦第三特区中国医疗队走进缅甸掸邦送光明_国际_外埠新闻_新闻中心_中国铁岭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医疗队走进缅甸掸邦送光明
新华社仰光10月20日电(记者卢树群 庄北宁)中国河南省人民医院医疗队缅甸&光明行&活动19日在缅甸掸邦首府东枝一家医院启动。医疗队将在5天的时间里为掸邦3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
本次活动由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与缅甸雷尊都基金会联合举办,旨在推动中缅公共卫生合作。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在启动仪式上说,相信该项目将为缅甸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增进两国&胞波&情谊。
患者吴萨吞玛对新华社记者说:&用这么先进的设备做手术,我非常高兴,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进一步增进两国友谊。&
据悉,中国医疗队还将前往缅甸首都内比都为2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
近年来,已有十多家中国医疗和慈善机构在缅甸开展数十次&光明行&义诊活动,为缅甸约6000名患者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
责任编辑:王春杰
相关阅读:
更多内容请关注:
手机客户端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和免责申明:
1、凡注有"中国铁岭网"或电头为"中国铁岭网"的稿件,均为中国铁岭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2、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铁岭网",并保留"中国铁岭网"的电头;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本身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甸掸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