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否有挑战性会影响工作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

工作满意度文献研究-
留言内容不能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文/吕 娜1 陈 刚1 郭冬岩2 郭 婧3
工作满意度文献研究
  一、工作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满意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40年的动机理论,他们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得出不同的工作满意理论,在这些不同的理论中,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工作满意度调节变量和结果变量的研究、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工作满意度的测评研究,其中,第二个方面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面。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早期或当代的动机理论,它们是:
  (一)需求层次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首次提出影响至今的需求层次理论,又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后又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更加详细的论述了该理论。根据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动机是由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需求所组成的,它们是:生理需求,包括觅食、饮水、栖身、性和其他身体需求;安全需求,包括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情绪伤害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求,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以及地位、认可和关注;自我实现需求,是在能力范围内的自我完成,包括自我成长、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下一个层次的需求会在上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成为后一段时期的主导需求。基于此,要想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的满意度,就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们目前所处的需求层次,着力满足其当前需求或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双因素理论。美国的行为科学家Frederick Herzberg在1959年首次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又称之为激励保健理论。Herzberg在研究调查中发现,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动机的主要因素,对于工作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不满意的因素大相径庭。与工作满意相关的因素往往是内部因素,如获得进步、受到认可、责任大小、取得成就等,称为满意因素或激励因素;与工作不满意相关的因素则往往是外部因素,往往包含工作环境、薪金水平、地位、安全、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称为不满意因素或保健因素。同时,Herzberg指出,“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消除了不满意的因素,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满意,因为管理质量、工作环境等保健因素的积极方面并非一定会产生工作满意的结果。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重视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或是可以直接带来结果的因素,如晋升机会、个人成长等激励因素。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双因素理论越来越受到研究工作满意度学者的关注。
  郝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是造成员工不满意的因素,一旦员工的保健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就会产生消极怠工、暴力对抗等行为;激励因素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能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三)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公平理论又可以称之为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的来源于员工将自己的收益投入比率和他人的收益投入比率横向和纵向相较的结果。员工将自己的投入(如努力、经历、教育、能力)和产出(如薪资、提升、认可)与其他人的投入一产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若自己的投入一产出比率与他人的投入一产出比率相等,或者比比较对象的比率略高,员工会将其视为公平状态,员工会认为所处的环境是公平、公正的;如果比率不等同,员工就会体验到公平紧张感,并设法修正这种不公平现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内容、监督管理、薪资待遇、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管理者应该重视员工对于公平和平等的知觉,让他们更多的参与报酬、福利制度的制定等组织决策过程,感受到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
  (四)目标设置理论。美国心理学家Edwin Locke于1967年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挑战性的目标是激励的来源;困难的目标被接受时,会比容易的目标获得更佳的绩效;因此激励问题最根本的就是高度重视目标设置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研究证据也有力的支持了目标的价值。
  (五)工作特征理论。工作特征理论又叫五因子特征理论,Hackman&Oldham(1980)是现代工作特征理论的开创者,他们认为员工对工作的反应并非取决于工作的客观特征,而是取决于员工对工作特征的知觉。工作的意义、对工作结果的了解程度、责任感是三种关键心理状态,工作整体性、工作自主性、反馈性、重要性和技能多样性是五个核心工作特征,三种关键心理状态受五个核心工作特征的直接影响,通过树立和激发员工三种关键心理状态,能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产生积极的工作结果。
  此外,Amold&Feldman(1986)指出工作本身、领导、薪酬、工作条件、职务升迁与工作团队等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史密斯(1969)提出工作满意度包括领导、工作内容、薪资待遇、职务升迁、工作伙伴等五个层面。斯蒂芬.P.罗宾斯指出,员工绩效与工作满意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生产效率与员工满意度呈同方向变动,员工满意度与缺勤率和员工的流动率之间都呈现负相关;同时,员工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因素,高满意度的员工会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吸引一批高满意度和高忠诚度的顾客。
  二、工作满意度的定义
  Hoppock(1935)最早在《工作满意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情境的主观感受,是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环境给员工在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感受。继Hoppock之后,有许多学者也不断研究这个课题,但是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因各家采取的理论架构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综合型定义。此种定义将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的性质、内容给员工带来的整体情感反应,它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态度或感受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综合型定义认为员工满意度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不涉及工作满意的各个方面、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如Vroom(1973)认为工作满意度泛称工作本身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观感受。
  (二)期望型定义。此定义认为员工满意的程度取决于个人在付出后所获得的实际回报与心理预期差距,差距越大,则满意度越低;反之,差距越小,员工因感到公平而满意。员工工作满意度是个人总体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特指个体作为职业人的满意程度,是员工比较工作团体、工作本身等方面组合的期望与实际薪金福利、工作条件等方面组合后,对工作满意度做出的综合评价。如Proter & Lawlar(1968)认为员工工作满足的程度是个人自特定工作所实得之报酬与其预期应得报酬之差距而定,差距大,满意度小;反之,差距小,满意度大。
  (三)参考型定义。该种定义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以各自的参考框架为依据,对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整体情感反应。工作条件的客观特征并非是员工态度以及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员工因个体的差异会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评判,所以说,员工对工作条件客观特征的主观感受与解释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个体的主观感受与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我参考框架的影响。如Smith,Kendall & Hulin(1969)认为工作性质、个人的需求、个人能力等是个人参考架构中的主要内容,对工作满意度产生较大影响。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下了定义,如曾珍丽等(1987)说明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工作性质、环境、领导、政策等所产生的心理与社会的一种感觉反应,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情感反应的大小决定于个人对工作预期与实际价值之比较,二者差距越小,满意度越高,差距越大,满意度越低。许士军(1993)指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其工作所具有的感觉或情感性反应。张凡迪(2003)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以参考框架为依据,个人与其对照和解释后所得到的主观感受。
  三、国内外有关员工满意度研究状况
  (一)国外相关研究。1957年的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1967)。该表分为长式量表(21个分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两种。内在满意度表、外在满意度表、一般满意度表是MSQ短式量表的三个子量表,其主要有能力使用、成就、活动、提升、权威、独立性、稳定性、社会服务、社会地位、监督-人际关系、监督-技术、变化性和工作条件等不同的因素:长式量表包括21个分量表,共计100个题目,主要功能是员工满意度的测量,但是这种量表题量比较大,有时候会出现错误,所以应用的很少。阿莫德和菲德曼指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6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工作自身、上司、职位晋升、工作团体、经济报酬和工作环境等。技能种类、自主权、工作价值、任务本身、工作回报是Hackman & Oldman (1976)的五个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在此基础上Vroom归纳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七个重要因素:公司的行政管理、上司、职务晋升、薪金待遇、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伙伴等因素。
  (二)国内相关研究
  1、西南财经大学朱敏教授(2001)在《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积极性实证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在10家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中展开了有关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激励因素的抽样调查。通过对员工满意度与各激励因素进行了非参数相关性比较分析,发现充实感、晋升机制、工作成就感排在影响员工满意度的激励因素前三位;学以致用、工作的挑战性、员工福利、和谐的人际关系、薪金报酬等因素的重要性依次递减。
  2、袁声莉和马士华(2002)研究指出,企业发展前景、企龄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重要企业因素,工作岗位、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发挥程度、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员工培训、自主裁量权的大小、挑战性、上司等的认知,是与员工满意度存在直接关系的工作因素。
  3、马英等(2004)对大连市某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通过组织目标、组织环境、协调沟通、个人发展和院领导等12个层面的具体调研,发现员工最不满意是收入,而且满意度具有很强的岗位特征,不同岗位对满意度的要求不同。
  4、杨佳等(2006)通过对北京市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发现,员工对薪酬待遇的满意度最低,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岗位和收入有关,医技人员和医生的满意度较低,薪酬待遇、群体凝聚力和民主管理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5、杨万洪和姜卫(2007)通过提取医院内部服务质量因子,包括工作与同事、管理支持、工作条件、工作回报、责权匹配,证实了以内部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的路径关系为基础的员工满意度模型的存在,从而提示医院要加强内部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6、郎颖(2010)通过对银川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员工满意度总体情况比较接近满意水平,组织内部不同群体的满意需要各不相同,其中医生的满意水平较低,职称低、学历低群体满意度较低,最不满意的因素中,薪酬待遇居首位,成长空间次之,证明物质及发展性的因素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7、王文星等(2012)通过对新疆某医院员工总体满意度现状及不同群体特征满意度差异性,研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为不同工作类别、不同职称、不同职务和不同学历员工的满意度存在差异性,行政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最高,最不满意的是医生,薪酬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最主要或决定性因素,敬业度与员工满意度显著相关。
  总的说来,满意度是人们意识层面的主观感受,员工满意度代表着员工对工作的一般态度,满意度因个体经历、追求、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基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员工满意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在尚未统一的满意度理论下,具体的维度和指标也呈现出多样性。现阶段,尚无一套完整的满意度理论能够真正解决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等方面关系的实质性问题,所以可以从多角度、采取多途径多方法进行研究。
  (作者单位:1.河北省胸科医院;2.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3.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伯伟.酒店员工满意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
[2]李建编.人力资源管理务实必备手册[A].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
[3]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A].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John M Ivancevich,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A].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沛,陈淑娟.国外教师工作胜任特征理论建构述略[J].2007.10.
[6]马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员工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美)斯蒂芬.P.罗宾斯.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A].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范立国,张凡迪.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重要性调查与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4.16.
[9]朱敏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积极性实证研究[J].工业企业管理,2001.
[10]袁声莉,马士华.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号
您是本站第 1074679 位访客& 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今很多企业都在进行的调查,这是人力资源部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这样的调查可以知道员工对企业是否足够认可,对于公司还存在哪些不满的地方,那么公司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就能够不断改进,给员工提供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让员工更加卖力地为公司工作。现在的企业不像十几年前以压榨员工的方式在生存,而是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所以进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之一。经过这样的调查,企业就知道有什么地方存在不足。
那么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首先第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待遇制度,每个工作的人都需要养家糊口,所以每个人都关心自己的待遇问题,公司能否给员工满意的待遇是直接关系到员工对公司是否满意的主要因素之一。待遇包括薪酬以及奖金还有医社保等等,如果公司能够给员工最合理的待遇,那么就会激发员工的上进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除了待遇之外,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还有公司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足够舒适的环境当中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如果一个公司在某些方面让员工感觉到不舒服,自然是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员工都非常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因为待遇是指公司目前能够给予员工的一种肯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是希望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但可以养家糊口,同时还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一些企业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培训活动,这对于员工是另外一种奖励,许多员工看中的是这一点,它会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公司是否足够满意。
经过以上的总结,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上这些,当然,除了这些主要因素之外还会有一些次要的因素,但是如果要让员工对企业更加满意的话,首先是要在这些主要因素上下功夫。把这些主要因素上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员工对于工作就会更加满意,更加卖力工作,这对于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请输入关键字搜索
[调查学院]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
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公平的报酬
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D.合理的分工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
C.组织因素
D.人际因素
A.家庭消费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
D.产业消费
A.劳动法规
B.劳动法律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A.劳动生产率提高
B.气候的变化
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总需求不足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工作满意度 : 经理人分享百科
> 工作满意度
1.什么是工作满意度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
2.工作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众多学者根据研究意图的不同,对工作满意度下了不同的定义,可归纳成下列三种
1.综合性的定义:对工作满意度作一股性的解释,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是对工作本身及有关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或看法,是对其工作角色的整体情感反应,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面向、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2.差距性的定义:指工作满意的程度视个人实得报酬与其认为应得报酬之差距而定。也就是“他们所得到”与“他们期望得到”之间的差距。差距愈小,满意的程度愈大,因此这种定义又被称为“需求缺陷性定义”。
3.参考架构性的定义:支持此定义的学者认为影响人的态度及行为最重要因素,是人们对于这些客观特征的主观知觉及解释,这种与解释则受个人自我参考架构的影响。因此,此类定义可以说是特殊构面的满意,其特征是工作者对特殊构面的情感反应。
3.工作满意度与人的职业生涯
从组织的角度看,个人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不仅是影响组织业绩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人才是否流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的流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反向联系,而与抓工作、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则较小。
4.工作满意度的意义
在组织之中,管理层了解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信息,对于搞好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监控组织状况
(二)改进
通过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可以看到员工对上级的看法,改善组织中的,这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改进与管理。
(三)调动员工积极性
(四)促进员工的发展
(五)监控组织改革方案
5.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决定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
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是人们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观。
(二)工作五核心因素
理查德·哈克曼、等学者在大量进行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由“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和工作结果反馈五个核心”因素构成的学说。
Herzberg认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等;社会因素是指员工对工作单位管理方面的态度,以及对该单位的认同、归属程度;个人心理因素则包括对本职工作意义的看法、态度以及上司的领导风格等。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8年调查发现,薪资、工作忙碌程度、弹性工时、升迁与发展机会、工作稳定度、工作有趣程度、工作自主性、帮助他人机会、对社会贡献是决定员工对工作满意的重要因素。Bruce和Blackburn,Locke及Vroom认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积极的同事关系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挑战性的工作;公平报酬;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同事关系。
俞文钊对128名合资企业员工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合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领导水平、工作特性、工作条件、待遇、工作报酬和同事关系。同时,的研究还发现员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级别、任职年限等人口和职业变量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舒晓兵等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了组织的结构与倾向、和工作条件及要求是影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的因素。胡蓓在对我国脑力劳动者进行实证研究时,把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归纳为工作本身、工作关系、工作环境三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人际关系成为影响脑力劳动者工作满意度的首要因素且不同性质组织中脑力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
6.工作满意度的维度
工作满意度的维度是指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测量方法把工作满意度的组成成分归结为不同的方面。最早研究工作满意度的Hoppock(1935)认为可能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要素包括疲劳、工作单调、工作条件和等,他更多的是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等物质属性角度定义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维度,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有许多缺陷;后来,Friedlander从社会环境和员工的心理动机出发。认为社会及技术环境因素、自我实现因素、被人承认的因素是工作满意度的组成维度;Vroom和Weiss等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视角研究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组成,不断丰富了工作满意度维度的研究内容。
在我国。许多学者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工作满意度维度的本土化研究。比如,俞文钊通过对128名合资企业的员工进行研究发现影响员工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7个: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工作特性、工作条件、福利待遇、报酬工资、同事关系。邢占军通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主要由物资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自身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变革满意度等五个维度构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卢嘉、时堪认为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包括五个因素:、管理措施、工作回报、工作、工作本身。
7.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对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既包括对整体满意度的测量又包括对构成工作满意度若干关键因素的测量,如、管理水平、提拔、同事与工作本身。有时可将对各个因素的测量合并为对整体工作满意度的综合测量。一些研究使用的测量,既评估了整体满意度,又评估了某些构成工作满意度的特定方面。针对工作满意度某个方面的测量能更好地反映工作条件等因素,而对整体满意度的评估则有利于反映个体对特定项目的反应差异。例如,沃森等使用工作描述指数评估了几个特定方面的满意度,比如工作本身、薪酬、提拔、管理与同事。这项研究使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测量了整体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各纬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存在着最大的,而对薪酬的满意度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则相对来说最弱。泰伯和阿莱格的研究发现,职务分析时的任务水平经验、工作满意度的一方面(工作本身)与整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员工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愉快时光越多,他的整体工作满意度纬度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就越高。这或许是因为员工对工作的知觉模式受他们工作体验影响。霍华德等发现组织遇到变革的时候,意识到潜在职业机会的个体总体来说对他们的工作更满意。尽管同事因素比管理人员因素在保持员工工作动机时更重要,但是在保持的时候,管理人员更关键。
由于问卷测量法最易于施测与衡量,所以衡量工作满意度大多采用问卷测量法进行。国外常用量表主要有以下3种:
(1)工作描述指数(JDI),它是由Smith等心理学家设计的,包括5个部分:工作、升迁、报酬、管理者及同事。每一部分由9个或l8个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都有具体分值,将员工所选择的描述其工作的各个的分值加起来,就可以得到员工对工作各个方面的满意度。
(2)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调查表(MSQ),它是由明尼苏达大学Weiss等人设计的。它分为长式量表(21个量表)和短式量表(3-1分量表)。短式量表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3个分量表。长式量表包括100个题目,可测量工作人员对20个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
(3)彼得需求满意度调查表(NSQ),它典型地适用于管理人员。需求满意度调查的提问集中在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异议上,NSQ每一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应该是”;另一个是“现在是”。抽样中的每项得分是员工对“应该是”所选择的数值减去员工对“现在是”所选择的数值的差,离差越大,说明员工对工作中的这一方面越不满意。
在我国,卢嘉等研制出了我国的工作满意度量表,实践证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它的测量结果与MSQ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测量方法如关键事件测量法与面谈测量法等也运用较多。
学习更多“工作满意度”知识,扫描下载经理人分享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