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人们怎么样庆祝万圣节庆祝圣诞节

中世纪的人们圣诞节吃什么?
圣诞节就要来了,你却没做过蛋糕?不要紧。如果你生活在600年前,你需要准备更多东西。下面是一本中世纪祈祷书中的一页,除了服装不同外,书页下方的人做的事跟现代人差不多——穿得暖暖的吃好吃的。
圣诞节第十二天
不过这张日历显示的是一月份,画中人物庆祝的是一月6日的主显节。虽然圣诞节让现代人手忙脚乱,但跟当时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中世纪的圣诞节要连着庆祝12天,从十二月25日一直庆祝到一月6日的主显节,不过他们也不是每天都在狂欢。有的家庭会在圣诞节当天吃顿大餐,有的地方习俗不同,可能会将大餐时间放在一月1日或6日。
上图并没有详细描绘两人的食物,画家很明显对描绘花边上的草莓和花朵更感兴趣。这是典型的中世纪手抄画,即使描绘皇室宴会的画也很少将食物画出来。穷人吃什么就更难考证了,不过地主一般会在圣诞节的时候宴请他们的佃户。
可以知道的是,对冬季的准备通常从秋天就开始了。人和动物的食物都是一样的:谷物。但穷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让牲口挨过冬天,通常会将它们养肥杀掉。下面是十一月与十二月的日历插图,都描绘了这种场景,每个月份还有相应的星座图。
十一月份养肥牲口,十二月份将它们屠宰掉
当然了,富人就能在冬天继续养牲口,这样整个冬天都有新鲜肉吃。有人说他们用调料让腐肉保持味道鲜美,这并不正确:当时丁香、肉豆蔻、肉桂和胡椒等都是从印度或印尼进口的,如果买得起这些当然也就买得起新鲜的肉了。有钱人也能买得起糖,蜜饯、糖衣杏仁和糖果都是圣诞节很受欢迎的食物。
穷人则会吃香肠、培根、咸鱼、苹果干、豌豆和黄豆,也许也会吃一点蜂蜜,调味料只有洋葱、韭葱和大蒜等。连盐也是很贵的。最饥饿的时期反而不是严冬,而是四、五月份,那时商店的货都卖完了,但田里的果蔬还没长出来。蛋、奶也很少,因为鸡冬天不怎么生蛋,奶牛又要在春季产崽之后才会产奶。
至于富人吃什么,我们可以研究他们的账单和食谱。但要复原当时的主菜几乎是不可能的。火鸡来自美国,因此16世纪的餐桌上是不会出现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浮夸但并没那么美味的禽类:孔雀。由于孔雀价格太恐怖,许多人只能用相对便宜的鹅作为替代。直到近代,鹅都是圣诞大餐中的一道传统菜。另外,与圣诞节密切相关的还有野猪,野猪头通常会随着颂歌被抬进大厅,但不一定是作为食物。
加工肉、糖和蜡会被做成动物、天使或城堡的样子,作为精致的展品以供娱乐,有时候它们甚至会移动或爆炸。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6:47:03 :
16:51:54 :
17:25:04 :中世纪欧洲人怎么过双11
每年的11月11日来临,中国的网络上就成了热闹非凡的购物节,买买买,然后剁手、剁手、剁手。然而11月11日真的只是光棍节或是购物节吗?其实,这一天在欧洲也是重要的节日,它是天主教隆重的节日&&圣玛尔定节(又译&圣马丁节&),也是中世纪时期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
圣玛尔定节怎么来的?
玛尔定(Martin of Tours,约316年-397年)是公元4世纪时期的一名罗马帝国的军人。他在认为当军人与自己的信仰冲突时退伍转而隐修,并在多年后被推选为都尔(图尔)的主教。
关于他最著名的传说是他还在军队服役时,一日暴风雪大作,这位衣着入时鲜艳的年轻人因怜悯一位衣不遮体的乞丐,便用剑割下自己袍子的一半赠与该乞丐,以免他被活活冻死。当天夜里,玛尔定竟梦到基督耶稣穿着自己的半件袍子,并说:&就是这位玛尔定,一位尚未受洗的罗马士兵,他给了我衣服。&于是,这位玛尔定便受到神圣的召唤,成为一名拥有虔诚宗教信仰的人。在他去世之后,因圣德卓越而被天主教会封圣,就以他去世后的第三天11月11日作为他的圣人瞻礼日,这就是圣玛尔定节的由来。
描绘都尔的玛尔定和乞丐的中世纪细密画
都尔的玛尔定因这种怜悯穷人的特质而成为天主教会中非常受欢迎的圣徒,他是穷人和孩子这些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者。虽然天主教圣徒千千万但受欢迎并且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并不是太多,圣玛尔定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的形象遍布无数艺术品&&细密画、湿壁画、教堂的塑像、彩色玻璃窗等等。您只要见到如此形象&&一位骑士,撩起自己的披风,用剑往中间砍断,要砍下分给一位衣不遮体的乞丐,那他毫无疑问就是圣玛尔定。
都尔的玛尔定和乞丐,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中的湿壁画,约1321年
如何庆祝圣玛尔定节?
对于这位同情弱者的圣徒的崇敬从6世纪就开始绵延不绝,从高卢一直扩散到英格兰、德意志、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等地。圣玛尔定节在中世纪非常热闹,当夜的夜晚庆祝会由儿童提着纸灯笼和蜡烛在街上游行,并唱相关应景的宗教歌曲来庆祝,教堂还会举办以圣人割袍赠乞丐的事迹为主题的短剧演出等活动。
二战之后的西德在夜晚举行圣玛尔定节的纸灯笼游行
圣玛尔定节还有一个特色就是要吃烤全鹅,这种特殊的节庆食物被叫做圣玛尔定鹅(Martinsgans),传说是因为圣玛尔定在刚被选为都尔主教的时候,起初他拒绝这一职位躲入鹅舍,但被鹅的尖叫声出卖。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他在布道的时候,被一群乱入教堂的鹅所打断,于是这些鹅就被送上了餐桌,一直至今。
圣玛尔定节的遗产
用苹果和马郁兰烤制的圣玛尔定鹅
有些地方圣玛尔定节还要喝葡萄酒或者吃一些其他有当地特色的食物。例如德国人吃一种名叫&玛尔定的小角&(Martinsh&rnchen)的羊角面包;在葡萄牙,人们会围着&圣玛尔定篝火&吃栗子;在马耳他,孩子们会收到&圣玛尔定的袋子&&&一个放满榛子、杏仁、栗子、核桃和晒干的无花果等美味干果的袋子。
总之,欧洲各地在圣玛尔定节这天大吃大喝是免不了的,因为这是在中世纪的降临期斋期(意为圣诞节来临之前的准备期的斋戒)之前最后一个可以参加饕餮盛宴的日子,虽然现代人已经不需要守斋,但是吃一顿丰盛佳肴过圣玛尔定节的习惯却保留下来了。
而且圣玛尔定节是为数不多不受宗教改革影响到的天主教节日,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后,路德宗的新教徒还会和天主教徒们一起过圣玛尔定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宗教改革创始人之一的马丁&路德就是在1483年的11月11日,也就是在圣玛尔定节受洗,所以他才被取名为马丁(Martin)的。因此信仰路德宗的新教徒们还会继续庆祝圣玛尔定节,并且因为圣玛尔定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圣徒,所以&Martin&这个男名是非常受欢迎的男性名字,在欧洲,无论是法国、德国、英国等国都很常见。
11月11日的圣玛尔定节,因其悠久的历史和隆重的庆祝,在中世纪时代就是一年的大节庆。今日诸位采买的达人在被各大电商诱惑着买买买的时候,也请想一想那位仁慈的罗马士兵圣玛尔定,关心一下在寒冷天气中的穷苦人,不需要很多,只需要衣袍的一角。
相关资讯Related
Punkpost中有各种系列的贺卡,都是由专业艺术家设计制作而成。最近,他们又在Papa Llama工作室推出了搞笑的“坏蛋”系列。
虽说感恩节和圣诞节都是由西方传来的习俗,但一年当中能有这样的时间与亲爱的人团聚、互道感恩总让人倍感幸福,当然收送礼也是其中让人兴奋又惊喜的一环!
分享一组来自插画师Evgeny Lushpin的超逼真的欧洲小镇雪景手绘插画。
《美杜莎之筏》中描绘的难民被遗弃的景象让世人震惊——将近200年前,西奥多·席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留下了一幅旷世杰作,记录了现代欧洲的耻辱瞬间。
鲁昂大教堂大气和丰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确实很大,但是一点都不空旷,细节又很精致,可拍的东西很多,尤其是有阳光洒进来的时候。
在建筑设计领域,你已经很难忽略一家叫做 BIG ( Bjarke Ingels Group)的丹麦事务所。成立公司第 10 个年头,他们的项目数量和涉猎范围的广度是业界翘楚,300 个雇员规模,做出的项目都很惊人。不断实验、开阔眼界、百无禁忌,这些很酷的字眼在这个公司身上都能找到。
瑞典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手之一——小天王达林·赞亚(DarinZanyar),今年调整了工作计划,踏出欧洲,开始闯荡起亚洲和大洋洲乐坛。
为了让各个国家的新兴音乐人享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现场欧洲”设定了一个门槛,即每个场馆最多能有5名来自同一个国家的音乐人获得资助。
美景绝不单只存在于被观光客踏遍的大小城市,如果愿意多花几天的时间到较远地区甚至是山区旅行,或许你也会再次打从内心被自然与人文的美给感动。
Mark Smith是一个火车旅行迷,他做了一个火车旅行的网站,聚集一些火车爱好者,讨论大家火车旅行的线路和沿途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震撼心灵。中世纪的人们怎么庆祝圣诞节
我的图书馆
中世纪的人们怎么庆祝圣诞节
从11月末,欧美国家就算进入“腊月门儿”了。各种小镇和大城市都会在市中心树立起高大的圣诞树,市政厅或宗教组织搭建的圣诞马槽,并有持续将近一个月的“圣诞集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圣诞节也是西方人阖家团聚的温馨时刻。人们也许会感慨现在的圣诞节越发商业化,失去了原来的宗教和家庭团聚的意义。那么在古代全民信教的时代里,人们怎样庆祝圣诞节?有哪些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圣诞节的起源与异教传统在早期教会中并没有专门的圣诞节。圣诞节的出现,一方面是教会神学的发展,尤其是对耶稣“天主子-救世主”身份的确认,另一方面也深受欧洲原始宗教传统的影响。公元325年的尼西亚大公会议颁布了《尼西亚信经》,将耶稣基督视为“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并且与圣父同性同体,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降生成人”。随着对于耶稣神性的确认和推崇,耶稣的降生也逐渐受到重视,最终在336年正式设立了专门的瞻礼日(nativitas)。然而,《圣经》中并没有耶稣诞生日的确切记载。按照罗马帝国的习惯,皇帝可以自由地选择某一天作为他的生日来进行庆祝。于是,尤里乌斯一世教宗决定将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生日。选择这个日期的第一个因素是神学上的。古代晚期的神学家们根据《圣经·新约》中的相关记载,认为玛利亚是在公元元年的3月25日因圣神受孕。加之当时普遍认为孩子的出生需要怀胎9月,于是12月25日成了耶稣的生日。 教会依据《圣经》文本推算耶稣生日为12月25日。第二个原因似乎影响更为深远。罗马人在每年的12月25日前后庆祝萨图尔努斯(Saturnus)节日。这位萨图尔努斯神既是土星之神,又是农业和丰收之神。那天又往往是罗马历法中的冬至日,人们在这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向萨图尔努斯神祈求春天早日来到,来年风调雨顺。这个神祇的名字也来源于拉丁文的“播种”(sero, satum)。根据罗马人的习俗,这一天禁止一切的战争或争斗,而且长上要来服务自己的属下,甚至连奴隶们也被允许加入到庆典活动当中。这一习俗也流传了下来,迄今英国军队中的圣诞晚宴都是长官为士兵们上菜。 罗马的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501-前498年。在古罗马文化中,树木因为能够在春季重新萌发,往往代表着一种重生的力量。因此,在基督教文化中常被用来预示耶稣基督的再来和永恒的生命。除了罗马人的风俗之外,北欧诸民族对圣诞节的形成也深有影响。由于欧洲北部纬度较高,在冬至日前后常常出现极夜的现象,往往选择通过焚烧树木来祈求光明。比如流传已久的德鲁伊教特别崇拜橡树,会在每年冬至日的时候点燃一根巨大的原木,有时会保持持续燃烧20天。人们通常会用槲寄生、冬青等常绿植物来装扮杉树,以期盼早日春回大地。时至今日,威尔士地区仍旧有焚烧原木、搭筑篝火堆的风俗,而这也是以蜡烛、彩灯装扮圣诞树的起源。 穿法袍的德鲁伊教士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迎来了新一轮的传教运动,主要针对欧洲北部的部落。格里高利一世就曾在给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的信中强调,尽可能地利用原先异教的习俗,使其基督教化而非将其彻底铲除。逐渐地,许多异教的习俗也就被赋予了基督教的含义。对于太阳的期待,成为对基督降生所带来的救恩的期待;常绿植物,也就被视为基督教中永恒生命的象征。在中世纪时期,放置在教堂外的圣诞树也会以苹果装饰。不过,这个苹果并非“平安夜吃平安果”的意思,而是象征着“亚当与夏娃之果”。因为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被逐出伊甸园,只有通过耶稣的降生才能使人们得以解脱,故而以苹果来提醒人们救恩的来临。 17世纪的油画中描绘夏娃将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给亚当吃。现在英文中使用的Christmas最早见于1038年的一份撒克逊-英格兰手稿中,写作“Cristes Maesse”(为基督的弥撒或为基督的节日)。事实上,中世纪最重要的节日是复活节——从神学上来说只有救世主战胜死亡后的复活,才能满全天主对世界的许诺。虽然早在公元400年,在伯利恒的中东基督徒就开始举行午夜弥撒庆祝耶稣的降生,但直到11世纪前后,圣诞节才成为西欧教会普世同庆的节日。12世纪以后,圣诞庆典就越发普遍了。阿拉伯学者伊本·泰米亚(Ibn Taymiyya,)甚至批评穆斯林效法基督徒给默罕默德过生日的习俗,由此可见当时圣诞节影响之大。圣诞马槽和耶稣降生情景根据现有的记载,我们发现在432年和440年的时候罗马就出现了圣诞马槽。不过,当时的马槽相对简单,仅有一个婴儿耶稣的塑像。虽然福音书中关于耶稣降生的记录比较简单、零散,但时日漫长,许多故事被进一步拓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王来朝”。按照《玛窦福音》的记载,在犹太地东方的几位贤士通过观察星象,发现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异星,并由此认为犹太人的君王诞生了。于是,他们带着黄金、乳香、没药(一种香料)来朝拜这位君王。希腊教父奥利振(Origen)最先指出这些贤士共有三位(因为他们呈上了三份礼物),并认为他们是周边小邦的君王。他们到来的日期被西方教会定为“主显节”。(这一天也是东正教会历法中的圣诞节,同时也是古埃及历法中的冬至日。到了8世纪,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甚至将其中的一个贤士描绘为黑人,以体现教会救恩的普世性。被认为是三王遗骨的圣髑从1167年就被供奉在雄伟的科隆大教堂,至今仍供人参观。) 拉文纳教堂中描绘三王来朝的马赛克壁画 还有一个关于圣诞马槽的传说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有关。据说在1223年,圣方济各曾亲自搭建马槽,向不识字的人解释圣诞节的意义。最为特别的是,虽然《圣经》的记载中没有明确说明,方济各却将牛羊等动物也表现出来了。而且,当他念出伯利恒的名字时,声音听起来就像是羊在咩咩叫。 圣方济各在格雷乔重现基督降生。 耶稣降生的艺术展现在1388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高潮。根据瑞典的布里吉特(St. Bridget of Sweden)描述的神视经历,她看到了圣母玛利亚脱掉了鞋子、斗篷和头巾,来到襁褓中的耶稣面前,顶礼自己的孩子为救世主。与此同时,站在她身后的圣若瑟也凝望着耶稣。耶稣身上发出金黄色的光,使若瑟手中的烛光都被“湮灭”了。这些细节在15世纪以后关于耶稣诞生的绘画中多有展现。 托马索的尼古拉所绘布里吉特神视中的耶稣诞生,右下角跪着的修女就是布里吉特,她在1373年从伯利恒朝圣归来后向别人描述了她的神视,这幅作品应当作于1373年后不久。狂欢与忌讳时常有人批评说现在什么节日都变成了购物、狂欢和XX的借口,但是中世纪的状况未必更好。梅茨大主教圣博尼法斯在742年圣诞节到访罗马时,就抱怨“人们在大街上如异教徒般又唱又跳,高唱着异教徒和猥亵的歌曲,日以继夜地肆意饮宴”。扎卡里教宗回信说,他和历任教宗在数个世纪里一直谴责这种行为,但没有效果。他还向博尼法斯许诺,自己会再次对这种没有节制的狂欢加以谴责。然而,一千年后的1788年,德国文豪歌德在圣诞节造访罗马,永远热情似火的罗马人还是以这种疯狂的方式来欢度节日。 中世纪手稿中的载歌载舞,约13世纪末。 圣诞颂歌直到中世纪末期才逐渐流行起来,因为当时教会禁止人们在教堂内演唱自己编写的圣诞歌。一方面是这种围着火堆边唱边跳的风格具有浓厚的“异教”嫌疑,另一方面有些过于“诙谐”的歌手经常在演唱中自造歌词。一般来说,当时的游吟诗人和乐团往往会采用A-A-B的形式演唱,即前两句为地方语言,最后一句为拉丁语。而且,在颂歌中不仅歌颂救主的降生,也越来越多地颂歌歌颂玛利亚的纯洁。比如有一首颂歌写道:在这玫瑰园中(指圣母的子宫),天堂与大地相通,何等奇迹之功(Res miranda)。不过,另一些A-A-B模式的歌词就不是那么虔诚了。比如下面这首歌颂野猪头的颂歌:我明白这个野猪头,是这里所有厨子的珍馐,Servitur cum sinapio (一定要就着芥末吃这口)中世纪的许多国王都会选择在圣诞节加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查理曼。不过,圣诞节加冕有时候也会发生意外。征服者威廉是在1066年圣诞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的。不幸的是,当他正式戴上王冠的时候,贵族的呼声过于喧嚣,以至于门外的守卫以为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发生了不测。这些尽忠职守的卫士在昏暗的烛光中冲击了教堂,不仅造成了一些观礼贵族的死伤,还使西敏寺周围的房屋毁于一炬。附带说一下,人们往往将12月28日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日子。根据《圣经》记载,当时统治犹太的黑落德王听说犹太人的君王诞生了,下令杀死了伯利恒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儿。教会从5世纪开始将12月28日定为纪念这些无罪婴儿的瞻礼。南威尔士的一些地方会在这天夜幕降临时,把孩子锁在碗橱里睡一夜,以避免孩子的灵魂被恶灵所侵扰。一般来说,这一天不适宜婚丧嫁娶、动土建屋,甚至英王爱德华四世都拒绝在这一天接受加冕。此外,在丹麦和英格兰一些地方,还有在这一天庆祝“儿童主教”的娱乐活动。一般会从居民中选出一个6-8岁左右的小男孩,给他穿上法衣、法帽,让他拿着主教权杖在教堂里做一篇讲道。1344年的一份记录里写着,一位“儿童主教”希望他所“牧养的子民”能帮他把自己讨厌的老师吊死。圣诞大餐圣诞节大餐的风俗也是随着圣诞节在西方社会普及而出现的。比如亚瑟王传奇中流传最广的《高文爵士和绿骑士》,故事背景就是圣诞夜前夕亚瑟王同圆桌骑士们的饮宴。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手稿插图此外,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的四个星期,西方教会还会专门守斋一个月(不食用热血动物的肉和蛋奶等,鱼虾等海鲜不包括在内)。按照教会的训导,这一时期被称为“将临期”(Advent),既是教会新礼仪年的开始,也被视为一段在流放中渴慕期待救赎降临的时期。到了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人们对于守斋的规定就不那么严格了,不过还是有些痕迹留存下来。比如意大利人经常在圣诞前夕的聚餐中只吃海鲜,而在圣诞当天的晚餐时才食用其他肉类。 当时的王室贵族在庆典饮食方面也是非常奢侈。1213年英格兰国王约翰的圣诞晚宴耗费了二十四大桶红酒、二百头猪、一千只鸡,用了五十磅蜡烛、两磅藏红花(香料在中古欧洲非常珍贵)、一百磅杏仁,并还专门发送订单要坎特伯雷的市政官再提供一万条腌鳗鱼。1289年赫里福德主教的圣诞账本中,四十一位客人一共吃了三头牛、四头猪、六十只禽类、八只鹈鹕和两只鹅,还不算面包和奶酪。除了啤酒没有记录外,客人们共享用了四十加仑的红酒和三加仑白葡萄酒。在中世纪的英格兰,人们对于在圣诞节吃火鸡这件事没有那么执着。早期的风俗更多地是吃野猪头,如同我们在前面的圣诞颂歌中所提到的。虽然圣诞吃火鸡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534年,英国人确实有圣诞节吃禽类的传统。至少在13世纪的时候,比较富裕的家庭会吃烧鹅。如果得到国王允许的话,甚至还可以吃天鹅。(直到现在,野生的鸽子和天鹅都属于王室财产。)贫苦之人就只好想办法弄点鹌鹑之类的小鸟来烤着吃。为了体现平等的原则,英格兰教会甚至在13世纪末要求圣诞期间的烧鹅只能卖7便士。这相当于当时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资。 一份绘制于1400年左右的图画描绘了吃孔雀的场景。此外,鹿肉派也是圣诞期间的大菜。(在这里安利一下切斯特的The Brewery Tap,就在罗马城墙区的后面,鹿肉派绝对美味。)贵族往往会将自己吃剩下的鹿肉(主要是鹿的心肝肺等下水,umble)做成派分发给自己的佃户。所以英文里面“eat humble pie”就有不得不吃嗟来之食的意味。此外,在圣诞节的次日,也就是boxing day的时候,贵族往往还会给自己的佃户和仆人一些礼物(主要以货币的形式)。不过,也不能把这种行为误以为贵族们大发善心。因为一般来说,佃户们需要在平安夜前把这一年的地租交上,否则这个圣诞就要过得和杨白劳一样了。到了14世纪的时候,民间甚至有对着圣诞派许愿的习俗。和中国人在过年饺子里包铜钱、硬币一样,中世纪的人们也会在面包中藏一个豆子。在分完面包之后,这个豆子在谁那里谁就是“宴会之王”,当天宴会的一切都得听他指挥。现在则演变成在圣诞布丁中放一便士,吃到的人来年财源滚滚。
馆藏&1384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圣诞节习俗-圣诞节习俗礼仪-圣诞节礼仪
圣诞节习俗礼仪,礼仪常识
圣诞节习俗礼仪
  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实,从到圣诞节,直到元旦,人都处在过年的气氛之中,过完元旦,美国的新年才算真正过完了。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阅读!
  圣诞节来源
  圣诞节(Christmas)一词,源于古英文的Cristes maesse,意思是基督弥撒。拉丁基督徒于AD
336年,开始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记念耶稣的诞生;东正教则以一月六日为圣诞。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定于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同时也是普遍庆祝的世俗节日。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期与时值仲冬的农节和太阳节这两个非基督教节日巧合,因此庆祝习俗来源不一。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12月17日农神节是寻欢取乐、互相馈赠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人所崇奉的正义之神密特拉的生日。
  古罗马人在元旦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族渗入高卢、不列颠和中欧等地,又带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宗教仪式。于是,有了团聚欢宴、燃烧大块柴木、品尝大木形糕饼,张挂树枝、陈放枞树、访亲问友、来往馈赠等庆祝活动。象征温暖和长寿的火与灯光,一向是冬季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内容,在基督教和非基督教习俗都是如此。常青树象征奋斗生存,自从中世纪以来就与耶稣圣诞节庆祝活动发生联系。由于历法不同,东正教及其他东欧教会的圣诞节日期相当于公历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特色
  1、圣诞老人
  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
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2、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来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礼物、佳肴、团圆圣诞节。
  3、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
  4、圣诞歌
  脍炙人口的圣诞歌曲《圣诞歌》至今已有65年历史。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在北半球寒冬里给人们带来融融暖意的歌曲却创作于一个炎热的夏季。作者创作这首歌的目的是消暑。歌曲作者是美国音乐人梅尔&托尔梅和鲍勃&韦尔斯。()歌曲版权经理戴尔&希茨说,托尔梅1944年7月去韦尔斯位于洛杉矶的家拜访。他走进起居室,看见一个本子上涂写着一句话&火上烘烤着栗子&。
托尔梅问韦尔斯:&你写这么一句话?&韦尔斯回答道:&我正在想些和冬天有关的事。今天热死了。我游泳,冲凉,用各种方法消暑。&托尔梅于是说:&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句话开始写首歌。&
  两人随即行动起来,仅用40分钟就谱写出《圣诞歌》的词曲。
  5、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祝愿的话。
  6、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7、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圣诞节7大传统习俗
  圣诞节一直是个美好的节日。这是上帝之子诞生的日子,因此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来说,这一天是非常神圣的。圣诞季节自然少不了各种圣诞传统。下面这些传统,可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直热闹欢庆的习俗。
  1、烘烤圣诞蛋糕
  这项英式传统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流传开了,以前人们在平安夜喝梅花粥。随着慢慢推移,人们还会享用果脯、蜂蜜及香料食物等,随后圣诞蛋糕便代替梅花粥出现了。圣诞蛋糕由鸡蛋、黄油、甜点、水果等烘制而成。现如今,圣诞蛋糕已成为圣诞菜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给亲友送礼物
  这个传统源自一个传说:三位智者在圣诞节给婴儿耶稣送出了礼物。每年圣诞节,亲朋好友尤其是孩子们都会互赠礼物,圣诞老人的故事也源自这个传统。
  3、装扮圣诞树
  这个传统指的是用彩灯、金箔、花环、饰品、糖果条等装扮松树。现如今,圣诞树也是欢庆节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点燃圣诞蜡烛
  这个传统指的是人们会在圣诞期间在屋子外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即便在最黑暗的屋子,蜡烛也能带来光明,寓意希望。早些年代,也就是基督徒深受迫害的时候,他们被禁止布道祷告。因此,基督徒们在屋外放一支蜡烛,暗示他们仍在心里默默祷告。
  5、唱圣诞颂歌
  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圣诞期间总是回荡着一首又一首圣诞传统歌曲。歌曲给人们带来欢乐,也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每年欢度圣诞之际,《第一个圣诞节》、《铃儿响叮当》、《普世欢腾》等各种圣诞圣歌或颂歌都会奏响旋律。
  6、制作圣诞马槽
  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圣诞习俗。人们用小雕像和马槽营造耶稣诞生的场景。第一个马槽建在圣法兰西斯一所教堂外面,意在向孩子们展示耶稣诞生的场景。从那以后这个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7、分发圣诞糖果
  这是所有传统中最有趣的一个。圣诞季人们向邻居们分发圣诞糖果;圣诞节那天,所有误会与仇恨统统化解,邻里之间团结一致共同庆祝耶稣的诞生。这些传统沿袭已有几十年,一年比一年热闹,盛况可谓有增无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热情只会越来越高。
  圣诞节怎么送礼物
  1、亲朋、好友之间
  美国人过年尤其是圣诞节也讲究送礼物,亲朋好友之间,走动一下,送点礼物,也是人之常情。送礼物当然也要看是什么人,比较亲密的朋友,尤其是亲人之间送的礼物要重些。美国人送礼物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不大送钱,即使是亲人之间也不送钱,而是送一些对方喜欢并且实用的东西,比如首饰、衣服等,当然或者也有送电脑、钓鱼竿等对方特别爱好的东西。这些礼物稍微贵点,一般在百把美元上下,多少视自己的收入状况而定。亲人之间送礼物,也不一定非要上门,离得远的也有快递上门的。
  2、同事之间
  而同事之间送礼物则一般在10-20美元上下的礼物,最多也就30美元左右,不会太多。当然也不是送钱,但是也有送购物卡的,让你自己喜欢什么去买什么,一般也是在20美元上下。但比较多的是送东西,比如买些酒呀,巧克力呀等吃的东西,或是圣诞树上可以挂的小东西。
  3、家长送老师
  圣诞节一般家长也都会给老师送礼物,不管是给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的老师,都会送礼物。送的礼物大致和同事之间的差不多,表示个意思而己。
  4、公司之间
  而公司与公司之间,圣诞节就寄张圣诞卡问候一下致意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也有的公司会对自己客户表示一下,比如租用房东公司的房子办公,房东有时也会在圣诞节前后感谢租用房子的公司,请来咖啡馆在公司的办公地点提供咖啡和点心之类的餐饮,所有员工可以去要一份10-20美元左右的免费咖啡和点心。还有的公司和来往较多的客户之间,也有送购物卡的,不过购物卡也是在30-50美元左右,也不是很多,多了就有行贿之嫌。公司之间的这种送礼物,只有在感恩节和圣诞节时才送,决不会和中国一样,一些企业逢年过节,哪怕是、也必须孝敬那些主管部门。
  总之,美国人送礼重在加强联络和沟通,士曾强亲友之间的情感,不大在乎钱多钱少,但也会视友情的亲密程度不同,而礼物的轻重不同,出国留学网提醒您,其中最忌讳的是送钱,所以美国人新年送礼物决不会送钱。
  欧洲圣诞节特色习俗
  No.1.加泰罗尼亚&&圣诞木头人
  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每年12月8日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圣诞小木头人,戴着小红帽。每家主人在用餐时都会给小木头人留下点吃的,还要给木头人裹上毯子,不让他挨饿受冻。然后,趁孩子们不注意的时候,把圣诞礼物藏在毯子下面,反正木头人是空心的,孩子们会以为,礼物真的是木头人的便便。
  No.2. &&蜘蛛网求好运
  在乌克兰,圣诞节时在圣诞树上挂蜘蛛网是当地的习俗,虽然听起来新奇古怪,听听下面这个当地传说,你或许就会了解这个习俗:从前,一个贫穷的单身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住在阴冷的小木屋里。孩子们发现了一棵四季常青的树,想把它当作圣诞树,却又没有装饰品。是夜,做母亲的以泪洗面,好心的蜘蛛不忍让母亲悲恸,便一齐在树上结出了精致的网。第二天早上,蜘蛛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那日起,这位单身母亲再无他求。
  No.3. &&平安夜藏扫把
  挪威人每年平安夜都不厌其烦地把所有扫把藏起来,许多大老爷们儿还要拿出猎枪朝空中放几枪以示警戒,算是异教徒的习俗。这其中也是有典故的:当地传说中,巫婆和其他各种魔鬼会在平安夜出没,而巫婆行走江湖必备的就是扫把。
  No. 4. 英国威尔士&&扮死马唱圣歌
  扮死马唱圣歌是时威尔士的古老习俗,是在圣诞节出现之前,异教节日的变相延续。人们围着一个戴上死马头盖骨扮成死马的人,然后一行人等挨家挨户唱圣歌,希望得到一些饮食作为馈赠,祈求为大家带来好运。这可不是什么海外奇谈,而是有所记载的典故,来源于广为传唱的圣歌&&我们唱起圣诞祝酒歌。
  No. 5. 、德国、&&扮怪兽
  对于好孩子来说,圣诞节有圣诞老人发礼物,对于坏孩子嘛,就有怪兽圣诞老人坎卜斯来惩罚他们啦。其实,只要看坎卜斯一眼,就足以浑身发抖!是的!他长得太吓人了!坎卜斯起源于德国童话。如今,年轻人纷纷打扮成坎卜斯怪兽的模样,游走在奥地利、、巴伐利亚以及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的街道上,只为吓唬小朋友。
  推荐阅读:
潮阳婚俗:在广东潮阳,女子出嫁时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风俗,如:吊猪月劳! 夫家前来迎娶的花轿,轿前必须吊挂一块肥猪肉。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潮阳婚俗礼仪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在以前,粤东的人嫁娶,一般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在这种粤东传统婚姻习俗的繁文缛节中,却也包含着追求幸福、悦亲睦邻、繁衍嗣续等美好的祝愿。待嫁少女都企望能配上称心如意的丈夫。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粤东婚俗礼仪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陕南婚俗,迎新郎与摆礼,所谓迎新郎就是招女婿。迎新郎时必须由新娘领着七个未婚姑娘去迎,当地人称之为七巧搭桥渡双星,这个风俗在秦岭巴山地区颇为流行。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陕西的婚礼礼仪俗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苗族婚礼习俗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在台湾,现在年轻人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结婚的。在台湾,现在年轻人的婚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台湾的年轻人是怎么变着花样结婚的。
中国古代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因此时时处处都有讲究礼仪的规范。例如,古代夫妻子敦伦时,男子必须征得女子的同意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古代新婚之礼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礼仪常识栏目编辑推荐
圣诞节习俗
礼仪常识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们怎么庆祝新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