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方元兴个人的个人档案资料料

方功惠_百度百科
方功惠()清著名藏书家。字庆龄,号柳桥,清湖南巴陵(今岳阳)人。以父荫任广东监道知事,官至潮州知府。在任上,方功惠统辖粤、闽、赣、湘四省监谭,曾在广东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筹集军饷,以理财有方而受历届两广总督的欣赏。光绪中,官广东道员,但未赴。历任番禺、南海、顺德知县,广东潮州知府等,在广东任职30余年。藏书达20余万卷。在广州建“碧琳琅馆”、“十文选斋”、“玉笥山房”、“传经堂”以藏书,先收有潘仕成、伍崇曜等人藏书,又派人远至日本购书,比杨守敬至日本访书还早数年。又得吴荣光“清筠馆”、“赐书楼”藏书,谭标称他藏书“为粤城之冠”,张之洞督两广时,曾到他的藏书楼中读所未见之书。所藏珍秘本极多,如收藏有宋本达40余种,元本60余种,以明人诗文集为特色。
方功惠人物简介
方功惠自幼嗜书,家有碧琳琅馆,藏书十万卷,富甲粤东。最难
碧琳琅馆藏书
得的是,方功惠甚至在之前就已经注意收集从日本散出的我国古籍珍本。当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汉籍视若土苴,杨守敬访书日本,搜得许多国内已经失传的珍本秘籍,书林传为美谈。而方功惠在光绪初年即购得诸如日本曼殊院、尾张菊地氏、知止堂乃至佐伯文库之旧藏。佐伯文库为日本著名私家藏书,其历史甚至早於我国的天一阁,故不乏国内罕见之秘册。碧琳琅馆盛於一时,连当时号称博学的两广总督张之洞也常去碧琳琅馆借阅书籍。
父方宗徽,字慎夫,官广东巡检,“巴陵方与归安陆,一样书林厄运过,雁影斋空题跋在,流传精椠已无多。”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王仪通题日人《皕宋楼藏书源流考》时咏广州方功惠的藏书纪事诗。方功惠碧琳琅馆收藏之富,当时几乎可与陆氏皕宋楼和丁氏相匹。方氏之藏虽没有象那样魂漂东瀛,然却如昙花一现,瞬间烟消云散,同样令人扼腕。
方氏饶於资财,故他和许多家境富裕的藏书家一样,也喜欢刻书。所刊《碧琳琅馆业书》,收书四十四各种,中多海内罕见孤本;又刻有《》、《古小学汇函》、《》等,实为书林有功之臣。
方功惠藏书简介
方功惠的藏书有《碧琳琅馆书目》四卷,著录其藏书约三千种;《碧琳琅馆珍藏书目》四卷,著录各种类珍本约六八零种;《碧琳琅馆集部书目》不分卷,著录所藏集部总集之书约五百种。方功惠又有藏书题跋《碧琳琅馆藏书记》,收录方氏藏书题识七十五篇。
方功惠卒后,其孙方
碧琳琅馆藏书
湘宾将碧琳琅全部藏书运至北京,请其同科举人为之鉴定,李氏因此遍读碧琳琅馆之藏而成《雁影斋题跋》和《雁影斋读书记》。庚子之变后,方湘宾把藏书大部分卖给了书肆,《藏书纪事诗》云:&庚子春,太守已捐馆,其家捆载遗书,至求售。过厂肆,见样本,一睹其装潢图记,即知为粤中装订,碧琳琅馆旧藏也。每册有东丹笺副叶,可以辟蠹,书根宋字,斋如刀切。顾绌於资,,仅购得吴中乡先哲书五、六部,《皇甫司动集》其一也。尚有钱叔宝《续吴都文萃》一百卷钞本,索高价,正往来商榷,而拳祸作,仓皇避地,遂不复可问津矣。&又有部分捐赠京师大学堂,今存。
编撰有《碧琳琅馆珍藏书目》4卷,著录3 000余种,其中宋、元本、明、清抄本、稿本约680余种。又有《碧琳琅馆集部书目》,著录文集约500余种。自撰有《碧琳琅馆藏书记》1册,收录他的读书题跋75篇。李希圣作有《雁影斋题跋》和《雁影斋读书记》,实际是藏书题识。又出其所藏,辑刊有《碧琳琅馆丛书》收书44种,多海内孤本秘籍。在光绪初年曾购得曼殊院、知止堂等日本藏书楼的旧藏,“碧琳琅馆”总藏量先后达50万卷,且精品往往不见于各家书目记载,名震仕林。他的藏书于1900年开始散出,其孙方湘宾将馆藏运至北京,部分售于北京琉璃厂书肆,另一部分散于湖北、湖南、四川、两广等省藏书家、书贾收去,盛宣怀、叶昌炽、傅增湘、伦明、叶德辉等人都有购藏,部分捐赠京师大学堂。藏书印有“方家书库”、“巴陵方氏收得古刻善本”、“柳桥”、“芙蓉馆藏书印”、“芸声室珍藏善本之章”、“书癖”、“方氏碧琳琅馆珍藏古刻善本之印”、“好书到手不论钱”、“碧琳琅馆藏书印”、“碧琳琅馆主人”、“巴陵方氏玉笥山房”等数十方。刊刻有《古经解汇函》、《全唐文纪事》、《草堂诗笺》、《北盟汇编》等和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版心上方题有“碧琳琅馆藏书”字样。[1]
李玉安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档案的构成要素之二:档案载体
发布日期: ,
来源:科技教育处 ,
  档案载体是档案的物质形体,是档案内容的承载物。广义的档案的载体是指记载档案信息的一切物质材料,也包括记录材料,它是档案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进行档案实体管理的对象。在档案构成要素中,载体是最活跃的,它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古到今,曾出现过泥版、纸草、简牍、金石、缣帛、羊皮纸、纸张、胶片、磁盘等等,并还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每一种载体都会与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应,从而使档案烙上深深的历史烙印。
  一、档案载体的主要类型
  (一)泥版。泥版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档案载体形式。从已经出土的100多万块泥版档案来看,主要形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地,在埃及、赫梯、波斯以及希腊的克里特岛也有发现,最早的使用于公元前30世纪,最后一件泥版档案是在公元前75年&&公元前60年制成的,延续了约2000年。当时已有司书制作泥版:先用粘土制作成一定尺寸和一定厚度的泥版,用削尖的棍棒把文字刻印在半干的泥版上,然后经过焙烧或晒干,使之耐久。目前,存放于各国博物馆比较著名的泥版档案主要有拉伽什泥版(约有5万块)、西帕尔泥版(约有6万块)、哈图萨什泥版(约有2万块)、埃勃拉泥版(约有16000多块)。
  (二)纸草。纸莎草是生长在埃及尼罗河河畔的一种植物,古埃及人将纸草经过简单加工,制作成一种新的档案载体&&纸草纸,从而替代泥版。其加工方法是,首先剥去纸莎草茎杆的外皮,然后把白色瓤子剖成片状用水浸泡,捞出后捶打、加压,干燥后即可成为用于书写的纸草纸。纸草纸吸水性强,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易于书写,既可展开存放,也可卷成卷轴保存,最长的纸草卷甚至可达30米。与泥版相比,纸草纸有着更多的优点。纸草纸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一直到公元前11世纪才停止使用。起初只有埃及人使用纸草纸,以后传到腓尼基,腓尼基商人又把纸草纸传到希腊、罗马等地。目前可见的比较著名的有哈里斯大纸草和伊味浦陈辞。
  (三)简牍。把竹简木牍作为档案载体出现于中国古代,始于何时,现在还难以确定。在商代青铜器上,常见&册父乙&&册父丁&的铭文,《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金文&册&很像竹简的编缀形式,&典&字则像置&册&于几上,可见商周之际已有简册,但所见出土简册,最早是战国时期,还没有发现春秋时代的竹木简。东汉王充《论衡&量知》篇记载了简牍的制作方法:&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策,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版。&竹简在书写之前,还得将竹片上的青皮刮去,把竹片里的水分烘干,才能写字,亦可防止虫蠹,这就叫&杀青&,也称&汗青&、&汗简&。古人把把的狭长竹片,称作&简&,把木版称作&牍&,也称作&方&;编联诸简称为&策&。建国以来,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西、甘肃、新疆等志发现竹木简共30000余枚。
  (四)缣帛。在我国古代,缣帛与简牍曾经同时被作为档案的载体,&著于竹帛谓之书&。在一些古代遗址曾同时出土有简牍和帛书,只是帛书的使用还略长一些。由于缣帛比较珍贵,价格较高,使用者只局限于社会的上层人物,也多用来书写重要的文书,或制图。由于丝织品不易保存,能遗留下来的帛书十分少见,两次重要的考古发现,才使我们有幸看到帛书的真实面目,一次是1942年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帛书,一次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从文献记载来看,三国时期帛书仍与纸张并行使用,隋唐以后,缣帛才退位为画家、书法家的使用材料。
  (五)羊皮纸。羊皮纸是在经过加工的兽皮而形成的一种档案载体。相传在公元前3世纪,由帕加马王国最先发明,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用频繁,但直到公元4世纪才取代纸草纸成为主要的档案载体。羊皮纸具有坚固耐用、轻薄洁白、美观实用的特点,而且,羊皮纸便于书写,用钢笔书写十分流利,且吸水性强,能很好的保持字迹。在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常用它书写重要文件。羊皮纸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世纪欧洲各国长期使用的一种主要书写材料,直到中国造纸技术的传入,才逐渐被纸张所取代。但到了18世纪,有些国家仍用羊皮纸来书写重要法典,以示庄重。如美国的第一部宪法、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均书写于羊皮纸上。现存最早的羊皮纸文件是公元100年的时候留下来的。
  (六)纸张。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纸&的记载,但那时的&纸&并不是纸张,而是以丝为原料的缣帛,如《后汉书&蔡伦传》所述:&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真正意义的纸张是以多种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的,最早的应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成功,专供书写所用的&蔡侯纸&。中国的造纸术,结束了档案载体直接使用自然物的历史,也逐渐改变了档案载体多元的格局,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在我国,东晋元兴三年(404)实现了档案载体的统一。公元8世纪造纸术开始西传,中国造纸术先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入撒马尔汗、大马士革、巴格达、埃及,公元1100年传到了摩洛哥,公元1150年后,西班牙出现了欧洲最早的造纸作坊,纸张在欧洲大陆迅速普及使用。在17世纪末传到了美洲,至此,纸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统一。纸张的出现,使档案载体发生了一次革命,推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纸质档案是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6份唐代文书。
  (七)现代纸。尽管都称为&纸&,但现代纸与古代纸张有着质的变化。在19世纪前,造纸术还是一种物理方法,现代纸则大量使用化学方法,而且以机械制造代替了手工制作,工艺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造纸方法是,先将原料打浆,再放入大汽锅内用高压蒸煮,再添加硫酸氢钙或苛性碱和硫化物的一种混合物,用以清除纤维材料中的杂质,有效地除掉或破坏木质素,使纤维素不易受到侵害,从而提高纸的耐久性。并要经过漂白,防止纸张褪色。并针对纸张的不同要求和用途,增添填充物,以制作不同类型的产品。现代纸具有产量高、用途广,形式多样和美观价廉的特点,是档案的主要载体形式。现在,各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绝大部分是以现代纸为载体。
  (八)胶片。凡见光能发生变化,经曝光和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加工处理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材料,称为感光材料,胶片是感光材料的总称,胶片的构造主要有片基和感光层两个部分。胶片是照相机和摄影机成为社会记录的新手段之后成为档案载体的,它在复制、重现、传递等方面,比起以纸为载体采用雕版印刷、铅字印刷要快速得多、方便得多、准确得多,而且能使档案内容能更直观地表现出来。特别是缩微摄影所产生的胶片,不仅利用方便,而且能便于携带、交流,实现档案的高密度存储。是目前将档案内容从原始载体上转移出来的最可靠的方式。
  (九)磁带。凡涂有磁性材料的带子,称为磁带。通常在塑料材料的薄带上,涂敷一层粉状磁性材料制成。在磁性录音、磁性录像或数字记录中,磁带可以记录声音、图像、数据或其它电信号,免去文字印刷和书写,是记录和储存档案内容的最新载体。但以磁带为载体的档案内容不能直接识读,必须借助于相应的设备才能重现。
  (十)数字存储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子文件大量出现,数字存储设备不断翻新,使档案载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如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服务器等。这些新型载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存储量大、体积小,处理和交流方便快捷,但却丧失了原始性特征,依赖于硬软件环境才能利用,具有较大的风险。
  二、档案载体的作用
  在几千年的档案发展史中,尽管档案载体因不断发展演变而丰富多彩,但载体在传统档案中的地位却难以动摇。这是因为档案载体并非简单的物质存在,而在档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档案载体是档案原始性的物证
  档案内容在形成时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识别,而档案内容形成时所选用的载体有历史的局限性,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们只能选用稍加整饬的自然物品,如泥版、纸草、简牍、缣帛,当生产力有所发展时,则会有别于自然物的人造品,如金属、纸张,在今天,人们又创造出了胶片、磁盘、光盘等高密度的档案载体,每一种载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由于载体发展的这一特征,档案载体一定会与档案内容同步,并成为档案内容原始性的重要物证。我们如需对档案原始性和真实性进行鉴别,特别在对档案内容的鉴别存在困难时,则必须通过对档案载体的原始性特征进行鉴别后,才能作出判断。因为档案内容虽有可能作伪,而对档案载体的作伪的难度则较大,难免露出作伪的痕迹。
  (二)档案载体是档案内容存在的保证
  档案内容必须依赖于载体而存在,档案内容与档案载体构成了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作为档案内容的承载物,档案载体是档案内容的生命保证,档案载体的生命的终结,也是档案内容生命的终结。在人类社会的档案工作史上,曾产生过难以计数的档案资料,可真正能留存至今的却十分稀少,正是因为档案载体的难以长久保存的必然结果。
  (三)档案载体是考证档案的依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时期会使用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地域也会使用不同的载体,而且同一种载体也会因为所处地域、时间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制作工艺,不同的原材料成分,这为我们判断档案内容的形成时间或真伪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三、信息时代档案载体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人们的信息记录与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档案内容与档案载体的结合不再像传统档案那么样牢不可分,载体失去了原始性物证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档案是档案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知道,电子文件归档有两种方式,一是物理归档,二是逻辑归档案,不论那种归档案方式都必须有载体承载。物理归档自不必说,保证归档的物质载体的原始性,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即使要转录也必须以母本为根据。逻辑归档的服务器也必须是指定的,并严格地保证其安全。档案载体仍然是档案内容存在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说到底是物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或信息管理都必须有档案载体作前提。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版权所有:甘肃省档案局(馆)&&&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技术维护:甘肃省档案局&&&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号&&& 建议使用 1024 x 768 分辨率 IE7.0以上版本浏览器> 正文   
毕业大学生不知档案在何处 人社局详解查询方法
临近登记结婚,可档案却找不到了,无法开具单身证明导致登记受影响。昨日,历尽千辛万苦后,毕业4年的小宁终于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自己的档案。记者调查发现,找不到档案的马大哈还真不少,每年都有数百人到处打电话或跑腿找档案,他们有的丢失报到证,有的则彻底忘记了档案被寄送到何处,而寻找的方法不当则让他们干着急。记者昨日采访市人社局了解到,档案只要正规管理就丢不了,寻找起来也有既定的方法可用。
即将结婚却找不到档案
结婚是大喜事,可在青岛工作4年的小宁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没法和女朋友登记,问题卡在了单身证明的开具上,缺了这份证明,户籍不在青岛的小宁无法正常办理手续。原来小宁毕业后,一直没关注自己的档案去向,可单身证明必须由档案保管单位来开具。毕业后他一直在青岛工作,单位换了好几个,但一直不太如意,劳动合同也没签,说起档案在哪里,他一头雾水。“我都不知道该去哪里问,同学们挂靠档案的地方都不一样。”小宁这才明白档案的重要,可明明知道档案不会丢失,但却不知道到底放在了什么地方,这让小宁和女朋友十分焦急。
几乎找遍区市人才中心
从8月底开始,小宁就不停寻找自己的档案,但因为方法不当,转了一个大圈子也没有找到。小宁以为自己的档案被转回了河北老家,于是让父母到老家的人才中心去查,奔波了好几天,电话打了十几个,得到的答复是没有他的档案,建议继续在青岛寻找。
小宁在网上搜索各区市人才中心等部门的咨询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甚至几个人事代理公司他也询问过,可每次查询都是“找不到”,找遍了几个区的人才中心,他又把电话打到郊区,却得到一样的结果。记者发现,小宁虽然电话打得不少,却没联系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
“按图索骥”找到档案
当小宁打电话到早报寻求记者帮助时,记者第一时间就将他的详细信息转给了市人社局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工作人员认为档案不可能丢失,一定是查询方式有问题。“我首先在数据库里查他的信息,一下子就查出他毕业时和一家公司做了网上签约,所以先联系这家公司。”工作人员李老师告诉记者,可这家单位查了一下后说没有这个人的档案,考虑到网签信息显示的是他的第一个单位,档案可能早已转至小宁后来的工作单位,而且小宁的报到证已经丢失,也无法根据报到证来确定档案所在地,只能到各区市的档案保管部门查询。
为此李老师接连与各区市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络,但依旧找不到小宁的档案。“中间一定出了问题,应该再去那家网签的单位查一查。”小宁听从李老师的建议,打电话到这家公司,果然查到了档案。
“丢档案”的马大哈不少
每个人的人事档案,重要性和身份证几乎相当,档案记录着一个人的经历、学历、职称等,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就业后要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要用到档案。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档案管理部门都有一批沉寂数年的档案,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两三年不理会档案,也不来办任何手续,“往年这种情况很多,但近年来劳动合同签订的要求提高,签合同必须有档案跟随,所以反而促进了档案的流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但找不到档案的马大哈依然不少,毕业后忙于工作,等到用档案的时候却总也找不到,尤其是一些毕业生丢失了报到证,增加了寻找档案的难度。此外,网上签约信息也能提供方向指引,但某些公司手续不全导致信息有遗漏,有时候也帮不上忙。另外,一些高校为了方便毕业生,按照毕业生提供的单位、城市信息寄送档案,可毕业生突然又换了工作,将寄送档案的事情抛在脑后,等寻找的时候增加了难度。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稳定,为图方便将档案留在自己手中,最终成了“死档”。也有人误以为档案会自动跟人走,对其漠不关心,最终使自己的档案成了“弃档”。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落实档案,如果在民营企业或是合资企业工作,无论本地籍或是外地籍最好将档案放到正规单位管理,在外地工作的学生也应将档案转移至工作地档案管理中心,以免造成弃档。
毕业生可上网查档案
应届毕业生毕业时派回生源地的普通高校非师范类青岛生源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档案去向从毕业当年的10月8日后开始查询,毕业生可登录“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点击首页左侧“档案流向查询”窗口查询。
派遣期内毕业生查询档案,可登录“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查询;向报到证派遣单位查询;向毕业学校查询;四市五区毕业生可向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查询。
2006年至2011年毕业生可登录 “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页查询;联系用人单位或人事代理单位查询;2003年以前和2005年至2008年毕业生可拨打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电话查询;2004年毕业生可拨打市南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电话查询;2009年至2011年市内三区户籍毕业生可拨打所在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电话查询;四市五区户籍毕业生可拨打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电话查询。普通中专毕业生查询档案,应届、往届非师范类普通中专毕业生的档案均由毕业学校直接转往户籍所在地的区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记者 陈珂 摄影报道)
08-17·
08-16·
08-12·
08-12·
07-25·
07-22·
07-19·
06-30·
06-24·
06-10·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翔个人资料档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