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师:什么是真正阿三的生存之道道

宗性法师: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杨强  
2004年在日喀则。
  1998年在兰州与“黄河母亲”雕像合影。
  华西都市报:宗性并不止于研习佛法和参禅悟道,他将视线放至3000年前,努力打捞那些被快速前行的中国人遗失的优良传统,并试图重建。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起源,他也极为通透,他一直在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最好的医生是治国的,中医是治人的(把人引导好,教育好),下医才是治病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宗性法师
  初冬的文殊院已有了几许寒意,寺院里银杏叶大片地落下,在地面上铺上一层金黄。宗性法师的方丈室坐落在寺院深处的一个小院里,幽静而雅致,院子的中央养着几棵绿植和数尾金鱼,更添几分惬意。
  偌大的方丈室里,只简易地摆着一方长桌,几张沙发。宗性在对窗的沙发上盘腿坐下,开始畅谈自己多年来对中医、茶道、唯识学等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的思考,堪称一位智者。讲到兴之所至,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虽置身寺院,但宗性并不止于研习佛法和参禅悟道,他将视线放至3000年,努力打捞那些被快速前行的中国人遗失的优良传统,并试图重建。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起源,他也极为通透,并孜孜以求地寻找科学与宗教二者可能的关联。
  研究唯识学近20年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的时候,宗性刚从北京回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倡设的《松竹讲坛》上做了一场名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的讲座,主要探讨自然科学与唯识学的关系。当天的讲座,宗性法师也应邀参加并做总结发言。
  唯识学是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之一,唯识学所谈就是人的心识(也称心灵),它把人的感灵分成八个不同的结构,这八个结构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大心识。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传到中国,是由唐代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回国后正式创立的佛教学派,但到唐代以后逐渐衰落,到了清末与民国时期又突然兴盛起来,从而掀起了一个研究唯识学的高潮。宗性介绍,近代的章太炎、梁启超、蒙文通等国学大师在“民国”初年都曾从事过唯识学研究。
  据了解,宗性研究唯识学近20年,著作颇丰,目前已出版《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发名门论诠释》《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等多本著述系统的阐述唯识学经论。之所以钟爱唯识学,宗性坦言自己是受到诸位近代佛学大师的影响,他的师承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在南京建立金陵刻经处的近现代佛教复兴的先驱杨仁山。
  “上世纪20年代,杨仁山在日本考察时有心将散落在日本的中国佛经重新传回来,于是他回国后便在南京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宗性对佛教复兴的那段历史相当熟稔。
  “我在重庆佛学院上学遇到的惟贤法师,就是&民国&著名唯识学研究者、武昌佛学院创办人太虚大师的门生。”宗性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四川当时著名的学者蒙文通、王恩洋,均是从支那内学院求学归来的。宗性法师后来到宝光寺学习,跟随盲人法师唐仲容学习,唐仲容则是王恩洋的学生,师承一脉。1994年,宗性法师考入中国佛学院,又跟随著名唯识学大师韩镜清,韩镜清大学期间师从韩清净,韩清净则是北京著名法相研究会“三时学会”创始人。
  不光是师学渊源,研究唯识学还因宗性自己浓厚的兴趣。“读初中的时候,我有一门课特别感兴趣——生理卫生课。我们老师刚重庆大学毕业来教书,很有热情。那时候讲神经、组织、关节、系统,他上街去买猪骨头,给我们做解剖。那时候刚接触唯识学,忽然感觉这两个是相通的。”二者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宗性对唯识学的兴趣。
  方丈对科学很痴迷
  唯识学之外,宗性法师对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很自然地,宗性聊到了朱清时的那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讲座。讲座主题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实验和逻辑推理,它让我们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宗性说:“科学正在认识、正在接近佛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的第八识。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
  宗性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站出来讲科学的局限性,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不少人觉得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科学家告诉你,科学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它也有局限性。第二,从理论物理的角度来看,唯识学和物理学已经接轨了。哲学也是要思考宇宙、人生的起源,科学也是探究宇宙的起源,其实宗教也有这个任务。”
  “有一次,朱清时跟我聊天,他说他一辈子写了几百篇学术论文,但引用最广泛的就是2009年《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流传最广,引用最多。这篇文章就从理论物理、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佛教里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宗性说,佛教里有本《金刚经》,最后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些都是梦幻泡影,虚幻不真实的。理论物理学中有个“弦论”,就像一团光一样,你去抓它,抓不到,但是它又在那里存在,叫“波粒二重说”,就感觉像光波一样在蠕动。
  痴迷于自然科学的宗性法师多次重申,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两回事。科学技术就是造铁路、火车等应用科学,而真正的科学则是探讨人生、生命、宇宙的起源。宗性法师还将德国一位科学家做的实验运用到自己对自然科学和唯识学的研究中。
  他称,该科学家将两个粒子放在一条直线上,从中间向反方向运动。理论上,两个粒子距离越远,关系就越小,干扰一个基本粒子,对另外一个不会造成影响。但科学家发现,哪怕两个基本粒子再远,只要干扰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有反应。德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这两个基本粒子后面还有一个“藤”。
  “其实就像中国的老话&一个藤上的两个瓜&,其实两个基本粒子都是表象,真正的是两个基本粒子后的藤。”宗性笑着说,这就是哲学上讲的本体论。
  改良中国式功夫茶
  茶道,则是宗性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在接受采访时,他还现场讲解起了茶道。“我说的茶道不是我们每天喝的功夫茶,功夫茶观赏性质的比较多,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类的花活。真正的茶道,这些其实是次要的,喝茶主要是传播一种精神、思想和理念。”
  茶道中,最令宗性感兴趣的是禅茶。他说:“禅茶最早的概念起源于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禅茶,顾名思义,种植推广源于寺庙。早期僧人打坐的时候,打坐容易瞌睡,茶有提神的作用。寺庙就大面积种,喝不完的就送,形成茶礼、待客。慢慢上升到用茶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做修行的辅助工具,于是便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宗性介绍,禅茶一味的人是宋代成都僧人圆悟克勤,他曾给别人写过一张字,叫“认可状”。后来传到日本,传给了千利休(日本茶道的开创者)。“日本现在有很多茶道的流派,但每个流派的掌门人上任前,都要到庙里参禅三年,最后给一个法号,代表他真正有资格继承位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有个愿望,茶道是中国老祖宗创造的智慧,现在日本人还在传承,可在中国失传了。因此他希望将茶道从日本再反传回来。随后,中国佛学院开设茶道课。日本茶道里千家驻北京办事处在佛学院开课传授,宗性法师就是首批学员中的一位。宗性表示,要真正理解日本茶道,就要理解整个中国文化。他把儒释道的理念都涵盖进去了,特别以禅宗的思想为主。茶道,主要是让每个人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接收到一些对人生有益处的理念和精神。
  日本茶道里有很多元素。包括要插花、挂字画、点香。茶道其实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修养,不仅仅局限在喝茶。“日本茶道延续了我们古代茶道的风范,叫末茶。就是把茶叶打成粉,粉末状。打茶很辛苦的,把茶倒在杯子里后,用茶筅打茶,泡沫起得越多,你打得越成功。”
  据宗性考证,日本茶道其实延续了我国唐宋以来的风范,不过现在这种泡茶的形式是后期形成的。早期还有煮茶等很多形式,现在都失传了。茶道里的每一道程序都极有讲究,都会试图传达一种理念。比如,新年茶会挂“白圭尚可磨”,白圭,上等的钻石,尚可以打磨。就是要表达,人再好都不可能完美,永远不能自大、自满,永远要保持谦虚的状态。
  今年,他还将在文殊院挑一个地方专门传授茶道,借此对中国式的功夫茶进行改良。宗性说,“怎么改,我思考了很多年。以功夫茶的形式,程序变一下,内涵要加,这样才能通过这种东西提高人生修养。”
  好的中医应兼济天下
  很少有人知道,宗性在不满20岁时,就跟双目失明的唐仲容先生学习中医。“我懂得经络和穴道,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宗性法师也懂得开药方,但他几乎不开,他坦言自己很忙,“而且我还怕别人说我抢医生的饭碗。”宗性开玩笑道。
  热爱中医的宗性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医存在误解。他尤其看不惯不少的中医药铺里,后面摆着中医药材,前面的小柜台则整整齐齐码着西药。“现在的好多中医给人看病,连望、闻、切都省略掉了,还叫中医吗?”
  “今天中医有点悲哀。不少学中医的人在用西医的办法来搞中医,把整个魂丢掉了。比如,现在到中医药房看病,医生不号脉,反而告诉你,先照个片,打个CT。”宗性无奈地苦笑,《黄帝内经》都没读过,怎么学中医?
  相对从治病救人看待中医,宗性更倾向于从中国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医。他也很认同传颂多年的“扁鹊三兄弟”故事中传达的理念。
  战国时,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小弟扁鹊名气最大,二哥次之,大哥最差。一日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医术最高?”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何以见得?”扁鹊淡然:“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时,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大哥总能在一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事先铲除病因。所以,名气不大却医术最高。”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宗性认为,最好的医生是治国的,中医是治人的(把人引导好,教育好),下医才是治病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宗性称,中医同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息息相关。“未病,就是要活用《周易》里的阴阳理论,调理人的内脏实现良性运行。”宗性说,中医讲究“固本才能强基”,效果慢。比如头疼,要先搞清楚为什么头疼,从外围开始清理,慢慢才接触到内核,所以就慢。养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固本强基。
  “过去的医生是,你千万别生病,生病找我太麻烦了。这非常有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同时又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宗性说,不懂中国的周易、阴阳、五行,就不可能理解中医,因为中医是个庞大的综合学问。
  宗性还认为,不光是中医,每个行业都要有综合学问。“哪怕学厨艺都是如此,一个好厨师必须要精通美学、哲学、营养学、几何学。”他还有个大胆而睿智的观点是,做学问在于“玩”,茶道、佛学都是玩出来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帆(编辑:彭凤平)[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宗教文化
推荐宗教文化
最新宗教文化新闻宗性法师:想要富饶 请做到以下三点
想要富饶 心须善良(资料图)文:宗性法师我们接着来看不偷盗,离偷盗,进而施舍,得富饶果。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偷盗,在前面讲五戒的时候说过,所谓不偷盗,包括一切有主人的东西我们都不能乱动,不能占便宜,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否则即是偷盗。比如你进别人房间,门是关着的,不管这人是你什么人,哪怕是妻子儿女,你也要敲敲门,同意了才能进去,别以为这人是你的自己人就可以破门而入,告诉你,这也是偷盗的行为,别人不在就算偷盗行为,别人要在的话就是抢劫了,抢劫别人休闲的空间。以前我有一次监考,在考场上我跟学生们讲:“这是考试,大家不要犯盗戒哈”。你偷看也算盗窃,因为考察的是大家的智慧。所谓偷看,就是盗窃别人学习的成果。所以我们经常要反省自己,有时候一个念头自私自利,就不免犯了盗窃,比如看见家人的钱或东西放在那儿,心里认为自己人,无所谓,顺手拿来放在自己包里,这也是盗窃。这种心理,究其根源,还是放不下自我,不想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所以六祖大师有偈言:“有我罪则深,无功复无彼。”一切贪嗔的烦恼都因为这个“我”而生,如果我们真正放下了这个自我,能够随时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在心里不但不会产生这些恶的自私的念头,同时慈悲心也能够升起。 进而施舍呢,就是说,比如刚才的考场,你不能说他不偷看我的答案,我主动告诉他,这就叫施舍。不!这叫助纣为虐,帮别人懒惰,助长歪风邪气。施舍是你在保证个人生活条件的前提下,适当的帮助别人的行为。当然,帮助别人要有正确的方式。比如施舍别人钱物等,不能说:喂!拿去,给你的。这样别人也不会生起欢喜心,为什么?因为你的态度不好,众生都是有自尊心的,所谓“不受嗟来之食”嘛。所以《地藏经》上讲怎样布施呢,说“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然后怎么样,“软言慰谕”。不但要脸带微笑,而且言语要柔软。你想人家都要靠乞讨过日子了,你还不能软言安慰安慰人家吗?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walterg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宗性法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怎样把握自己的生命?--学佛网
&宗性法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怎样把握自己的生命?
发布:慧芝&[ &]&& 日期: 11:36:00&&
  我们要探讨的是佛教的生命观,有人说宗教很大程度上是终极关怀,其实不然。事实上,佛教除了终极关怀之外,还有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关怀。我以前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学佛法归根结底就两个问题:一个生一个死。因此佛教是两极关怀,现实人生关怀和终极关怀。今天我们重点来探讨终极关怀。  今天这个时代,讲终极关怀仍是个时髦的话题。怎么样对待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很难把握,因为当死亡降临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处在恐惧和慌乱中。就像我以前常讲的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叫了一辆三轮车去火葬场参加葬礼,到了火葬场之后,载他的三轮车夫想,如果等着他一块儿回去,就好顺便赚个来回钱。于是车夫就问他待会儿回不回去,这个人一听就火了:“你才不回去呢!”说完愤然离去。这个故事充分反映出人对自己未来必须经历的死亡时刻充满了恐慌和无奈。  佛法讲的终极关怀就是生命的归宿,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把握自己的生命,进而做到生死自如。而我们要弄清楚生命何去何从,就必须对生命本身有所认识。  生命的最初结构  ――羯罗蓝和业力  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医学上讲人的生命体的形成是由一个精细胞和一个卵细胞结合开始的。如果仅仅是这么简单,为什么“一母生九子,九子不同样”?即使是在相同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孕育的双胞胎或多胞胎,他们的天赋、秉性、气质也都大相径庭。  《佛说入胎经》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体是由羯罗蓝和业力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和一个卵细胞结合起来叫“羯罗蓝”,用今天生物学的名称讲叫“受精卵”,其实是同一个概念。《佛说入胎经》细致描述了人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过程,每七天一个变化,非常详尽,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但是生命的形成若只有物质的“受精卵”是说不通的,这就好像一个人,只有物质的躯体没有精神这一能量支撑,那就只能算个植物人,甚至植物人还有微细的精神能量支撑。所以,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除了物质的“羯罗蓝”,还有能量的“业力”来支撑。  “业力”参与组成生命体这一学说,是佛学最为精辟和深邃的见解。简单地说,“业”(karma)就是能量体,里面包罗人们在世间所有的语言、行为和念头所留下来的痕迹。生命轮回的真正驱动力就叫业力。依据语言、行为和念头的善恶,业有善业、恶业之分,要靠这个前生的能量体所承载的一切信息,与精细胞卵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生命。  这个信息能量体是很容易理解的。关于业力,打个比方:你所有的语言、行为和念头,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这里我们暂时把它称为大家都熟悉的“潜意识”。何以见得我们所有的语言、行为和念头都会在潜意识里面留下痕迹和能量呢?很容易验证,如果不能留下信息,我们都成了傻瓜和白痴,用成都话来讲都是“瓜娃子”!为什么?你学的都不会,如果照这样下去,我们就不会有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什么家都没有,有的只是笨蛋!我们可以琢磨琢磨,就像电脑里的那个硬盘,可以放《四库全书》等很多东西一样,我们每个生命体也有自己的硬盘,每个人的硬盘大小还不一样呢,这个硬盘就是拿来记忆这些东西的。  刚才讲经历过的东西都会在潜意识里留下能量和信息。打个比方,中国人说“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信息量的缘故。 又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什么?因为你去接近别人,他的言行举止对你的影响已经保存在你的潜意识里面,并且开始发挥作用影响你。传递并且保存的信息是良善的,即是“朱”,那么你就表现得良善,即是“赤”;反之,传递并保存的信息是恶的,即是“墨”,那么你就表现得恶劣,即是“黑”。人为什么能够学得会?为什么能掌握技术?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原理:知识是靠能量和信息量保存起来的,用的时候提取出来就行,所以才能模仿。  电脑硬盘大小可以用G来描述,我们生命体的能量有多重,算得出来吗?能用秤来称吗?我卖点信息给你吧,五百块一克怎么样?呵呵呵……玩笑归玩笑,能量是无法用工具和仪器来测定的,但是有善与恶的评判标准。好的语言、行为、念头就成了善业,决定将来生命的去处往上到三善道乃至四圣;不好的语言、行为、念头,就是不好的信息量,决定生命的去处往下到三恶道。有句老话,“跟好人学好人,跟端公跳大神”,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所有能量要靠自己创造,这就是所谓的“自作自受”,没有转让权,没有继承权。佛法所讲的业力,其实就是那个东西。  摘自宗性法师《人生四大要务》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宗性法师:解读“生命第一课” 生命的真相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宗性法师:解读“生命第一课” 生命的真相
上传于||文档简介
&&宗​性​法​师​:​解​读​“​生​命​第​一​课​”​ ​生​命​的​真​相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宗性法师:文殊院史上最年轻的“高才僧”
来源:大公佛教综合|
  跨界:方丈对科学很痴迷
  唯识学之外,宗性法师法师对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很自然地,宗性法师聊到了朱清时的那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讲座。讲座主题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实验和逻辑推理,它让我们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宗性法师说:&科学正在认识、正在接近佛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的第八识。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
  宗性法师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站出来讲科学的局限性,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不少人觉得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科学家告诉你,科学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它也有局限性。第二,从理论物理的角度来看,唯识学和物理学已经接轨了。哲学也是要思考宇宙、人生的起源,科学也是探究宇宙的起源,其实宗教也有这个任务。&
  &有一次,朱清时跟我聊天,他说他一辈子写了几百篇学术论文,但引用最广泛的就是2009年《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流传最广,引用最多。这篇文章就从理论物理、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佛教里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宗性法师说,佛教里有本《金刚经》,最后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些都是梦幻泡影,虚幻不真实的。理论物理学中有个&弦论&,就像一团光一样,你去抓它,抓不到,但是它又在那里存在,叫&波粒二重说&,就感觉像光波一样在蠕动。
  痴迷于自然科学的宗性法师法师多次重申,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两回事。科学技术就是造铁路、火车等应用科学,而真正的科学则是探讨人生、生命、宇宙的起源。宗性法师法师还将德国一位科学家做的实验运用到自己对自然科学和唯识学的研究中。
  他称,该科学家将两个粒子放在一条直线上,从中间向反方向运动。理论上,两个粒子距离越远,关系就越小,干扰一个基本粒子,对另外一个不会造成影响。但科学家发现,哪怕两个基本粒子再远,只要干扰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有反应。德国科学家得出结论,这两个基本粒子后面还有一个&藤&。
  &其实就像的老话&一个藤上的两个瓜&,其实两个基本粒子都是表象,真正的是两个基本粒子后的藤。&宗性法师笑着说,这就是哲学上讲的本体论。
  说茶:改良中国式功夫茶
  茶道,则是宗性法师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在接受采访时,他还现场讲解起了茶道。&我说的茶道不是我们每天喝的功夫茶,功夫茶观赏性质的比较多,什么&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类的花活。真正的茶道,这些其实是次要的,喝茶主要是传播一种精神、思想和理念。&
  茶道中,最令宗性法师感兴趣的是禅茶。他说:&禅茶最早的概念起源于成都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禅茶,顾名思义,种植推广源于寺庙。早期僧人打坐的时候,打坐容易瞌睡,茶有提神的作用。寺庙就大面积种,喝不完的就送,形成茶礼、待客。慢慢上升到用茶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做修行的辅助工具,于是便有了茶禅一味的说法。&
  宗性法师介绍,禅茶一味的人是宋代成都僧人圆悟克勤,他曾给别人写过一张字,叫&认可状&。后来传到日本,传给了千利休(日本茶道的开创者)。&日本现在有很多茶道的流派,但每个流派的掌门人上任前,都要到庙里参禅三年,最后给一个法号,代表他真正有资格继承位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有个愿望,茶道是中国老祖宗创造的智慧,现在日本人还在传承,可在中国失传了。因此他希望将茶道从日本再反传回来。随后,中国佛学院开设茶道课。日本茶道里千家驻北京办事处在佛学院开课传授,宗性法师法师就是首批学员中的一位。宗性法师表示,要真正理解日本茶道,就要理解整个中国文化。他把儒释道的理念都涵盖进去了,特别以禅宗的思想为主。茶道,主要是让每个人通过这个过程,能够接收到一些对人生有益处的理念和精神。
  日本茶道里有很多元素。包括要插花、挂字画、点香。茶道其实是一种综合的文化修养,不仅仅局限在喝茶。&日本茶道延续了我们古代茶道的风范,叫末茶。就是把茶叶打成粉,粉末状。打茶很辛苦的,把茶倒在杯子里后,用茶筅打茶,泡沫起得越多,你打得越成功。&
  据宗性法师考证,日本茶道其实延续了我国唐宋以来的风范,不过现在这种泡茶的形式是后期形成的。早期还有煮茶等很多形式,现在都失传了。茶道里的每一道程序都极有讲究,都会试图传达一种理念。比如,新年茶会挂&白圭尚可磨&,白圭,上等的钻石,尚可以打磨。就是要表达,人再好都不可能完美,永远不能自大、自满,永远要保持谦虚的状态。
  今年,他还将在文殊院挑一个地方专门传授茶道,借此对中国式的功夫茶进行改良。宗性法师说,&怎么改,我思考了很多年。以功夫茶的形式,程序变一下,内涵要加,这样才能通过这种东西提高人生修养。&
  论医:好的中医应兼济天下
  很少有人知道,宗性法师在不满20岁时,就跟双目失明的唐仲容先生学习中医。&我懂得经络和穴道,中医讲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宗性法师法师也懂得开药方,但他几乎不开,他坦言自己很忙,&而且我还怕别人说我抢医生的饭碗。&宗性法师开玩笑道。
  热爱中医的宗性法师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医存在误解。他尤其看不惯不少的中医药铺里,后面摆着中医药材,前面的小柜台则整整齐齐码着西药。&现在的好多中医给人看病,连望、闻、切都省略掉了,还叫中医吗?&
  &今天中医有点悲哀。不少学中医的人在用西医的办法来搞中医,把整个魂丢掉了。比如,现在到中医药房看病,医生不号脉,反而告诉你,先照个片,打个CT。&宗性法师无奈地苦笑,《黄帝内经》都没读过,怎么学中医?
  相对从治病救人看待中医,宗性法师更倾向于从中国文化的角度阐述中医。他也很认同传颂多年的&扁鹊三兄弟&故事中传达的理念。
  战国时,扁鹊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小弟扁鹊名气最大,二哥次之,大哥最差。一日魏文王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医术最高?&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何以见得?&扁鹊淡然:&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时,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大哥总能在一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事先铲除病因。所以,名气不大却医术最高。&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宗性法师认为,最好的医生是治国的,中医是治人的(把人引导好,教育好),下医才是治病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宗性法师称,中医同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息息相关。&未病,就是要活用《周易》里的阴阳理论,调理人的内脏实现良性运行。&宗性法师说,中医讲究&固本才能强基&,效果慢。比如头疼,要先搞清楚为什么头疼,从外围开始清理,慢慢才接触到内核,所以就慢。养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固本强基。
  &过去的医生是,你千万别生病,生病找我太麻烦了。这非常有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同时又有兼济天下的思想。&宗性法师说,不懂中国的周易、阴阳、五行,就不可能理解中医,因为中医是个庞大的综合学问。
  宗性法师还认为,不光是中医,每个行业都要有综合学问。&哪怕学厨艺都是如此,一个好厨师必须要精通美学、哲学、营养学、几何学。&他还有个大胆而睿智的观点是,做学问在于&玩&,茶道、佛学都是玩出来的。
  宗性法师简历
  宗性法师,男,汉族,1973年生,重庆潼南人。世居玉溪,生于米心。1990年9月于成都昭觉寺礼都监智益法师披剃;1991年于成都昭觉寺依方丈清定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在此期间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佛教念诵、梵呗、仪规等佛事活动,为做一名合格的出家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四川省佛学院学习,期间随唐仲容先生研习唯识学,从此开始对唯识学产生浓厚兴趣;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研习禅宗史,期间接受规范化的学术训练。现为成都文殊院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常驻副会长等。
责任编辑:王冠
相关阅读:
日一二三四五六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生存之道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