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视频》真的可以用来教孩子吗

为什么给孩子读《弟子规》 - 早期教育 - 育儿论坛 - 育儿网
您的位置:
24小时人气好帖排行榜
一周人气好帖排行榜
网站推荐专题
发帖小提示
为什么给孩子读《弟子规》
状态:宝宝2岁2个月
来自:安徽省宿州
02-21 10:02|
和谐教育 和谐家庭 和谐社区&&&&&&&&&&&&&&&&&&& 《弟子规》&家校(园)共育的最好的教材
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是家庭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教育的失败。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但如何让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许多父母都感到迷惘与无奈。&&& &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研究了古今中外的&神童&&才子&,也总结了&0岁方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数千例早慧儿童,发现三个现象:一、他们都是家庭有意无意带出来的,没有一例是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特意培养出来的;二、他们都具有优良健全的性格;三、他们都是早识字早阅读。这告诉我们神童是教育出来的,而非天生的。也启示我们儿童教育的切入点及方法:早识字、早阅读。怎样把儿童识字阅读,性格养成,家庭建设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全家读经,特别是全家一起读诵《弟子规》,并加以落实,就是被历史事实所证实的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经典是人类德行智慧德源泉,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是人安身立命的终极之地玉为人处世的价值依据,《弟子规》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行融为一体。通过&口而宋、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来完成个人道德文化的积累和提升。儿童诵读《弟子规》,可达到以下三个具体目的:&&&& 一、亲子互动。&&&&&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受到激励唤醒并得到积极地体验。幼儿阅读是家长、孩子、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孩子与父母共同体味亲子间深深的爱意,共浴浓浓亲情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爱远远超过吸取知识的价值,获得知识往往是孩子在游戏玩乐之余得到的&副产品&。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会背能做,父子之间一辈子的共同语言就建立了,父子之间有话可说,父子亲情的基石就奠定了。从孩子心灵出发,教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二、识字阅读。&&&&&&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是一项受益终生的学习技能,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和世界,净化灵魂、提升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0&6岁是大脑迅速发展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是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品位、自主学习形成的关键期。在读书中识字,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只要会背书就会识字。大道无术,合乎人性的东西就是这样简单、有效。只要孩子把《弟子规》1080字,400多个单字背下识下,他的慧命就起动了,一辈子就喜欢读书学习了。
&&& 三、修定养正。&&& 《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具体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稳固以后便成了性格。&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 人生就是自作自受,教育子女就是现世报。&小朋友,跟我读&这是王财贵教授对儿童读经方法的总结,也是我们建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庭的方法。把握&小朋友&这人生最佳教育年龄,父母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环境濡染,榜样诱导;积极暗示,注重鼓励;培养习惯,形成定势。&&父亲如山,母亲如水,山清水秀出秀人。&教育首先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自己能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出孩子的自我教育。&&& & 其实每个家长都曾是成功的教育者,你教会了孩子说话、走路。你也用教小孩说话、走路时的心态、方法来教孩子读书做人,自己充满信心热情,不断鼓励,反复再反复,不用解释,积极示范,一定会成功的。
&&&& &不仅要&小朋友,跟我读&,也要&小朋友,跟我做&。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的成就过程,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点点滴滴的话语和行动中,看似随意却传递着丰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行动中。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穷人除造反以外唯一翻身的途径,也是富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每一个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养育的就是我们的民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哪来社会的和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愿天下的父母负起责任来,愿所有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成人成才的规律,永远不能违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如果你按这个规律去做,孩子一定会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教育是春风化雨、日积月累的过程,千万别急,一急,一切前功尽弃!从头再来就晚了,难于挽救的。咬定一两句书终身财宝;栽成五七竿竹满目子孙。
育儿网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号净空法师开示:《弟子规》是做给孩子看的,是身教不是言教 - 如是我闻佛教网
《弟子规》是做给孩子看的,是身教不是言教
净空法师开示& -& 《弟子规》是做给孩子看的,是身教不是言教
中国古时候教学,私塾的老师教学生,教句读,只是教他背诵,教他认字,不讲解的。小孩六、七岁上学,一般都是从《三字经》念起,诸位要晓得,《规》不是学校的课程,私塾是学校,不是学校课程,《弟子规》是在家里面父母做给儿女看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根在家庭。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从小孩出生眼睛张开,耳朵会听、眼睛会看,他就在学习。大概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想应该是三、四天,小孩生下来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么?大人说些什么?那个印象都印在他阿赖耶识里,所以到三岁就相当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让他有负面的、不好的影响。
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一切都要合乎礼节,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规》的原则。做给小孩看的,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这样做,到三、四岁他真的就学会了,他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们在书籍里头念到,孔融四岁让梨,他懂得尊重兄长,懂得孝顺父母。他看到了他的父母怎样孝顺他的父母,他的父亲怎样尊重他的哥哥,这他学会了。
六、七岁上学,开始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这个时候再言教。有很多事情小孩学会了,不懂得道理,知道是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晓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时候父母说不出来,谁说?老师说。老师教学生孝悌忠信,这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就在小学,非常重视。老师要做学生的模范、榜样。所以老师虽然是一个穷秀才,他在社会上非常受人尊敬,为什么?他是社会大众的榜样,真正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是学生的榜样。所以着重在身教,着重在生活教育,特别着重在人与人关系的教育,所以他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睦、国家和睦、天下和睦,是教出来的,不教怎么行?
儿童的记忆力最好,人一生当中都是有阶段的,这个阶段记忆力最强,就利用他这种特性,凡是要记的东西统统在这个时候教你背诵。学生智慧不一样,老师怎么教?一试就出来了。从前古时候的书籍是木刻版本,通常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都是用这个方法来刻的,你说不科学也挺科学的,不管哪一家出的书都一样,第几页、第几行字都相同。我们中国古时候有这种方式,不像现在每一家出版的东西,同样一本书页数不相同,很不方便。
学习的内容虽然不讲解,大概意思慢慢都能明了,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落实。小学阶段着重于品德,在学校里面要事奉老师,经上讲得很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为老师服务。所以洒扫应对,替老师服务,这时就是学习生活教育。你在学校里会奉事老师,你回到家里面就会奉事父母;你在学校不能奉事老师,你回家就不会奉事父母,这是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世法,也不例外。
------ 文摘--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四四七集)
责任编辑:&& 文章修订1.1作者:杨平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时间: 10:48:03
选择字号:小 中
中大教授批评要求新生读《弟子规》:真是大笑话
上周,中山大学2013级新生报到。今年校方首次要求,新生在暑假期间阅读《弟子规》并写读后感。但前天,中大哲学系知名教授袁伟时在腾讯网发表评论《中山大学的新&笑剧&》,提出尖锐批评,引发网友争论。
8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新生到中山大学报到,一纸&悦读感&(即阅读《弟子规》的感想)自然少不了。&中大学生处负责人说,在传统经典中独独相中《弟子规》,是因为它可操作性强,明确指出为人处世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据《新快报》)
&经典&?一本17世纪的蒙学教材,一下子上升为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力度太大了。不过,需要考证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研究的学者会承认它是经典吗?这不过是儒学传播中的又一小笑话吧。
所谓&可操作性强&,那就更好玩了。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还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这是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专制时代,当然要事事请示尊长。不过,现代社会,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平等相处,是不可逾越的原则;即使是未成年人也要逐步学会自主选择,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个事事仰人鼻息、谨小慎微之辈,能推进社会各领域的事业吗?
在宗法专制社会,为人子弟拥有私有财产,不但&亲心伤&,而且是犯法的!《唐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之一:&不孝&的重要内容。&别籍&是另立户口,独立过日子;所谓&异财&,就是私藏&&拥有私有财产。此后历代律例都保留了这类罪名。这样的社会貌似秩序井然,尊长一呼百诺,但个性被压制,社会发展被阻滞。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私有物,连小孩都会有自己的私藏;个人财产是个人自由的基础,一切归公的苦头我们吃得够多了!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药你得尝一口!亲长逝世,三年不准吃肉!能这样操作吗?
最吓人的是这本粗浅的小娃课本,被称为传授了&为人处世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一个合理的疑问是:为人处世的礼仪与规范要不要发展变迁呢?21世纪的现代公民为人处世与17世纪康熙皇帝治下的臣民总有点区别吧?它谆谆教导:&人有短,切莫揭&&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做个什么人都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儒家先贤尚且所不齿,能把21世纪的大学生纳入这个&规范&吗?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立志要办一流大学的中山大学,给新生上的第一课竟然是要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不知道主事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学用一致会带来什么后果?光说不练,又会在学子的心灵中刻下什么?&&
把300多年前五六岁小孩念的课本吹捧为经典,要今日大学生诚惶诚恐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这个笑话出在著名学府,令人心痛。
就在中大新生报到的前三天,上海纽约大学举行了新生开学典礼。曾任康奈尔大学的美方校长杰弗里&雷蒙的讲话掷地有声:&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按这位教育家的观点,《弟子规》正是应抛弃的为人处世与治学的&旧答案&。
8000份《弟子规》&悦读感&已交到中山大学有关人士手中。不问可知,每一位新生都会正正经经写下自己的深刻体会和丰富收获。经办人有足够的材料炮制漂亮的总结上交了。公开的秘密是历经12年的应试教育,中国的孩子们早已练就一身对付这类试卷的本领!是麻木,还是玩世不恭?没有理由责怪他们,应该拷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不能有话直说,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齐声颂扬腐朽?
这是笑剧还是悲剧,让历史去做结论吧。
我深信,&左耳入,右耳出&是一切文化垃圾的命运。
陈寅恪仍然淡定地坐在中山大学校园里!&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才是大学之魂,是任何人登入学术殿堂不可忘记的箴言!(摘自腾讯《大家》,有删节)
网友热议:明年新生难道要读《女诫》?
共鸣 最缺公民意识
距离:国人现在欠缺的是现代文明素质和公民意识,而不是欠缺封建礼仪。现代文明素质的基石是自由平等,它与《弟子规》的儒家礼仪是两个概念,前者以平等为基础,后者以等级为基础。
Tang:尽管当代人可能存在信仰缺失的问题,但也不应该拿《弟子规》之类旧经来培养新生代!
晴朗的天空:《弟子规》本质是奴化教育,知名大学将其作为新生必读,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是为一蠢。
联想 &三从四德&复活?
蔡远:明年中大女生大概要读《女诫》了吧?&男银&们!性福日子就要来了!中国传统可是三什么四什么的!
愤怒的小鸟:袁先生这篇文章应该也是这8000新生的入学必读&&
传统 为何爱&往后看&
陈云裳:我们这个民族最喜欢向后看了,千百年前的东西因其古旧就被奉为圭臬的比比皆是,不论好坏一股脑地接受,乞灵于古人是我们常干的事。
qp_1_v-l1_j-yg-w_e-:一个总喜欢向后看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反驳 这就扼杀创意?
江南雨:一篇《弟子规》,有糟粕有精华,单挑糟粕来批判,未免有失公正。
老夫子:《弟子规》也有值得传承发扬的东西,现在不是做得过了,而是做得很不够,不尊老,不爱幼,没有礼数,缺少亲情。
王小娟:中国人有自己的特色,不好吗?谁说读《弟子规》的孩子就没创意呢?
孙鉴:是有那么一代人凡古籍就批判,我想问,你们都为国人塑造了什么样的精神文化?我们的信仰到哪里去了?破而不能立,实在可笑!你还是离不开传统的!
理解 新生并非傻子
草薰风暖:不要拿中大同学当傻子,看个《弟子规》,就开始歌颂、开始全套照搬?就变成了呆板的古人?我们不是三岁的孩子,我们也有辨别能力的好吗!尊重古典只能说明中大底蕴深厚,只要价值观上没有大的偏差,我们愿意接纳一切的文化流派,至少心态上是开放的,这才是自由的氛围!
校方:应批判吸收
据报道,中大学生处人士介绍,要求写《弟子规》读后感,是希望新生利用假期读经典,把心静下来,不要沉溺于电游等。&之所以选《弟子规》,是因为它篇幅短,只有1000多字,希望新生能够由浅入深研读。书中的观点不一定都正确,学生应学会批判地吸收&。
此前,中大人文高等研究院一位老师向媒体披露,在课堂上惊讶地发现,有些大学生连基本礼节都不懂,比如收发邮件没有称呼也没有落款,这折射出德行教育的缺失,重读儒家经典日显重要。
有学生写3000字
据报道,新生们提交的读后感,少则几百字,多则两三千字。&入则孝&让不少新生感触颇深,离家求学更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也有不少新生在作业中指出,《弟子规》有不少值得商榷的观点。喻同学写道:&亲所好,立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提倡子女对父母要&绝对服从&,但&孝&不应是尊上卑下的&听令服从&,它应该来源于内心深处的爱。
本专题整理杨平(感谢腾讯网友)(原标题《中大教授批评:这真是大笑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3-8-24 21:47:24
有些人真可笑,袁先生谈的是教育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他们却以读了《弟子规》也仍有创意、里面有好有坏等一些东西来反驳,却无视《弟子规》中蕴含的那些毒素。意识形态宣传中最恶毒的就是在正常价值中“挟私货”。《弟子规》将一些奴化教育夹杂在所谓一些“礼仪”中,有些人还要为此辩护。还有些说人总是自己能够分辨,还有些说人不一定中毒——但这都都不能证明读《弟子规》具有某种正当性。
<span style="color:#13-8-23 11:02:22
请问,你中学学过原子,电子,二元一次方程。现在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人用得上吗?是不是也得取消数学,化学,物理了呢?这是一种思维的培养,这些只是教育的媒介。想必从事教育行业的同行都理解这个观点!
<span style="color:#13-8-23 6:24:01
唐律真的影响深远,很多落后地区的人不太懂现代法制,保留很多唐律的东西,视为传统
<span style="color:#13-8-22 17:03:22
读书要与时俱进,建议读读台湾蔡礼旭先生讲的弟子规,会有不错的收获,也许你会转变思想和理念!
<span style="color:#13-8-22 8:01:06
还是读读中山大学打假名师郭颐顿的博客吧!
http://gydfls./
目前已有15条评论【子女教育】《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蔡老师细讲《弟子规》
学习除了立志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学贵力行」。我们学习一句经教,一定要做一句,所谓解行相应,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在唐朝时候,有位高僧叫鸟窠禅师,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晚年好佛学,他希望能够去亲近这样的大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问。当他遇到鸟窠禅师,他就开始请教他,他说怎么学佛?「佛」是印度话,它本来的意思,本来的话叫「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直接翻成一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这个在中国造字叫形声字,形是人,声是这个弗。「佛」这个字以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再讲白一点,叫明白的人,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学佛就是要去学当一个明白人。
鸟窠禅师就对白居易说,学佛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白居易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诸位朋友,你三岁的时候知不知道?以前教导善恶、教导做人,在哪里教?不是到学校,在家里,家教就教了。所以确实白居易说的没错,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他,八十老翁都做不得,都没做到。所以道德学问的枢纽、关键,不在你念了多少,而在你做到多少。这个态度,我们自己学跟引导孩子学圣学贤,一定要确立这个正确的态度。
我是去年三月十五到了深圳,跟当地的老师跟家长上了一堂课。隔天,当地的老师请我去跟他们幼儿园的孩子上一堂课,我就跟他们上《弟子规》。结果我一进去,我说诸位同学,我们今天来上《弟子规》。这些孩子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都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诸位朋友,学《弟子规》给了这些孩子什么?给了这些孩子觉得「那个我早就会背了,我都学会了」,给了他傲慢,而不是谦卑。所以老师一开始的引导,对孩子很重要。
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德的「道」,我也没有直接去跟他们反驳,我就先写一个「道」字。我说诸位小朋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在文字当中,把人生哲学、人生智能流露出来的文字,只有中国字。接着我就解释,这个字叫会意字,当你看到这个字,你就能够体会其中的道理。左边一个「辵」部,右边一个首先的「首」,这个字就告诉我们,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够实践﹙这个「辵」就是实践﹚,首先能做到、能做出来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所以我们学《弟子规》就是要做有道德的人,诸位同学,《弟子规》哪一句话你做到了?他们本来头抬的很高,听完之后,突然在那边想,「父母呼,应勿缓」,昨天才跟妈妈顶嘴,所以马上开始反省。
我接下来就《弟子规》的经句,一句一句告诉他们如何落实在家庭生活之中。其中有一个孩子回去,当天写日记第一句话就说,「今天蔡老师来帮我们上课,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诸位朋友,这个孩子会写在日记上,代表这个态度他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印象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所以,教育有三字真言,要「慎于始」,当他一开始学习学问就重视力行,那他功夫的得力一定跟其它的人不一样。另外有个孩子学完了,回去也很认真,隔天就站在他父母的门前,等着父母出来。父母一出来,他就跟父母鞠个恭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他爸爸、妈妈忽然觉得吓了一跳,赶快给幼儿园打电话,他说:昨天发生什么事了?我的孩子怎么今天会给我们问好、问安?老师才说昨天因为上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其实孩子好不好教?很好教,只是我们没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教孩子背弟子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