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联网武警水电部队十五包昌都段

川藏联网让145万人告别用电难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川藏联网让145万人告别用电难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历经八个月艰苦建设,日前正式投运。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藏区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川藏两地145万藏汉群众从此能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电网电力。
  记者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目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运行状态良好。
  造福145万藏区百姓的绿色工程
  据了解,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总投资66.3亿元。线路东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昌都-巴塘-乡城双回500千伏、昌都-玉龙双回、昌都-邦达双回220千伏线路,全长1521千米。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刘振亚介绍说,该工程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作出批示,肯定工程意义,要求保障安全质量,造福藏区群众。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南部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网架薄弱,电力供应紧缺和无电人口问题十分严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川藏145万农牧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维护藏区安全稳定、服务川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一条助力当地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以甘孜州为例,其水电资源占四川全省水电资源的34.4%,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41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而目前开发量仅为550万千瓦。当前,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多个梯级电站正在开发,随着后续电站的投产,昌都电网“丰余枯缺”的特点将更加凸显。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今后昌都地区丰富水电资源开发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增强西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工程”、“环保工程”。
  世界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川藏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技术难度极大。
  数据显示,该工程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18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施工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为悬崖峭壁,沿线高寒缺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冻土广布,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工程开工以来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0余次,最强达6.1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技术难度极大。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系统和惠及更多农牧民用电,工程先后五次跨越金沙江。
  “相比青藏联网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抒祥告诉记者:“约有40万吨设备物资,包括铁塔、高压电抗器、主变压器等大件设备需超长距离运抵现场,平均运距近1000公里。沿途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物料运送异常艰难。”
  此外,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索道架设规模也是前所未有。工程90%的塔位建在高海拔、无人区、远离公路或无运输道路之地,需大规模采用轻型货运索道运输工程物资,整个工程共架设1.5吨级货运索道900余条,长度达1100余公里,运输物资40万吨。与此同时,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治疗及应急救援十分困难。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40多家参建单位、两万余名建设者弘扬“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崇山峻岭、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艰难险阻,提前半年建成了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
  全球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工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丁燕生告诉记者,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坚持“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安全建设、保障有力、平安环保、拼搏奉献”的建设方针,确立了高标准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各类保障体系,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和谐推进。
  据介绍,在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建设者们首先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风险,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进行易发性分区和重点监测预报。动态绘制全线施工驻地分布图,对营地等200余个场所进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监理覆盖整个运输线,确保人车匹配、车路匹配、路速匹配。
  针对施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他们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环保、水保监理监测工作,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据统计,该工程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达1.88亿元,确保植被恢复率100%,切实保护了藏区的生态环境。
  针对恶劣道路条件,他们建立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数据显示,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物资运输里程累计达45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110多圈,40万吨工程物资全部安全、及时运抵现场,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建设。
  针对高原地带生命保障难题,建设者在施工沿线建立了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建成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158名医护人员、30多辆救护车穿梭工程一线,确保参建员工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
  此外,针对工程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特殊难题,国家电网建设者开展了“施工难点突破、地质灾害预防、管理效率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方便”等五大类16项研究专题,深入推进技术及管理创新,攻克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设备运输、冻土基础施工、医疗健康保障等各种难题,创立了送变电行业高原新标准,提升了我国电网工程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水平。
(责编:闫璐、王静)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川藏联网湖南援建】“湘电铁军”高原铸写新名片
(无心美景,赶超工期。湖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重视环保水保工作,采取的草皮移植、余土防护及外运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施工对高原环境的破坏。喻军 摄)
(湖南送变电公司标段现场,建设者在忙碌,柴油机可以给索道提供动力。条件艰苦,后面的帐篷就是吃住休息的地方。喻军 摄)
(在高原张力场的建设者。喻军 摄)
  编者按:    四川甘孜地区和西藏昌都地区拥有中国最丰富的水利资源,却是全国最缺电的地方。为解决藏区人民的用电问题,今年3月,被称为中国甚至世界送变电建设史上最艰难的电力工程——川藏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将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接,不仅前期能解决昌都电网的用电缺口,后续还可满足藏区水电开发外送。    在川藏联网工程建设中,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下属的湖南电力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湖南送变电建设公司“吃得苦,霸得蛮,有创新”,充分发挥“湘电铁军”的做事风格,在青藏高原上独树一帜。    9月中下旬,红网记者奔赴川藏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四川甘孜州及西藏昌都地区,管中窥豹亲身感受了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难度,以及电力湘军敢想敢干的湖湘特质。10月13日起,红网推出“川藏联网湖南援建”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相关报道:            &&& 红网特派记者 彭双林 四川甘孜州、西藏昌都报道    电力行业正在烙上专属湖南人的标识。    继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以及演艺湘军等“湖南现象”后,湖南电力在青藏高原上又打响了电力湘军的新名号。    川藏联网工程,这个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富有挑战力的线路工程中,湖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发挥“吃得苦,霸得蛮,会创新”的湖湘特质,攻克了工程最险峻的部分之一,创新了高原施工工艺,重新铸写了“湘电铁军”的新名片。    挑战高原 吃得苦霸得蛮    川藏联网工程中的一部分是四川甘孜州巴塘县至西藏昌都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湖南电力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包10标段,即西藏境内的竹巴龙至加色顶段,线路长度共计70公里,平均海拔为4100米,是全线中地形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标段之一。    川藏联网工程线路包10段项目部工程部主任朱培能说,上高原,所有人都先需经受高原反应的考验。因为空气稀薄,很多人刚进入高原时感觉到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全身乏力。到晚上,失眠是常事,反应严重时还会鼻子出血,脸色发紫,呕吐不止。    “长期在高原上生活和工作,会导致人体机能下降,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病”,朱培能说,如果抢救不及时,一两个小时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高原静坐已是辛苦事,而工程建设者们需在不断接受严酷的生存环境考验的同时,埋头苦干,追赶工期。往往这时,如果碰到“难题”,更能激发湖南人的斗志。    6月份的一场大雨过后,公路塌方,运输塔材的索道牵引机所需的汽油没法上山。山高坡陡路滑,骡马也上不去,包10段项目部总工程师陈小元望着近30吨的材料犯了难。    盘算着捉襟见肘的工期,陈小元提出用肩抬背扛的方法。身边的施工人员面面相觑,没吭声了:单是空手上山都累得气喘吁吁,背这么重的东西怎么能行?    陈小元没说话,扛起一包砂石就向海拔3760米的山顶爬去。众人见状,纷纷起身一齐劳动。30吨材料,20余人两班轮送,最终保证了塔基的如期浇筑。    现场采访 碎石飞过记者头顶    由于海拔高,湖南送变电公司施工的线路桩位所在之处大多是无人区,无路可达。为了节省时间,以及减少体力损耗,工人们吃住都在山上。    9月16日中午,在朱培能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26号铁塔施工现场采访。此前,朱培能就告诉记者,选26号铁塔是“因为这里不太难攀登”。    318国道没走多远,越野车爬上了因为川藏联网工程临时修建的马路。盘山路坑洼颠簸,车上,朱培能一边紧拉住车上的把手,一边介绍,“这条路共有48个肘子弯”。    从车窗看出去,先前越野车跑过的路都移到了车下方,呈之字形罗列。    颠簸一个小时后,队伍到达距离26号铁塔最近的登山点,这里也是工人们帐篷的驻扎地,每天登山前的出发点。由于低温缺氧,记者一边裹紧了衣服,一边大口呼吸。朱培能望了眼矗立在山顶的铁塔叮嘱,“一定要慢慢走,不能着急。”    干冷的狂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身后,满山金黄的青稞麦浪随风波动,天边盘旋着几只秃鹫。    攀爬中,旁边有索道不时搭载着装满物资的铁皮桶经过。山坳里传来柴油机的轰鸣。    队伍缓慢移动,只听得到大口的喘息声。    “小心!”突然,朱培能一声大喊。记者抬头,几颗碎石从头顶飞过。    朱培能倒吸一口凉气,催促队伍前进:“这里地质脆弱,老有石头往下掉。危险区域,必须迅速通过。”    路边有摔死的骡子尸体。近黄昏时,队伍终于到达山顶。26号铁塔上作业的身影依旧忙碌,工人们忙着消缺等工作。    “人们一旦面临困境,容易气馁、沮丧。必须有乐观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才能攻坚克难。”湖南送变电公司总经理曾新跃说,川藏联网工程的建设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高昂的斗志在人员、设备降效严重的情况下更是不可或缺。公司领导班子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从医疗、生活、通信、交通等9个方面提供完善的保障,不断激发参建人员的斗志。    “缺氧不缺斗志湘电铁军战高原”的大字标语,醒目地挂在熙熙攘攘的四川巴塘县城马路边,那里是包10项目部的驻地。    多项创新 高原上缺氧不缺智慧    地质破碎,地势险峻,且工程部分桩位位于高寒动土区,这是包10项目部施工面对的最大难题。    包10项目部针对高原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的输变电工程建设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研究,创新工艺标准和规范,为今后高海拔地区电力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最为陈小元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同事们提出的“塔上外拉线悬浮抱杆分解组塔方法”,现在已经在川藏联网工程中广泛应用。    包10标段地形极其复杂,材料运输多采用索道进行运输。全线共架设索道91副,在以往工程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张力放线选场也经受了考验。施工标段共8个放线区段,其中有7个区段的张力场均需转向设置,最大的张力场转向角度达到160°,为整个川藏联网工程中转角度数最大的张力场。    包10项目部重视环保、水保工作,在工程施工中的很多环保举措,受到了芒康县环保局的肯定。在进行基础施工的同时,严格按照“先防护、后施工”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草皮移植、余土防护、余土外运、堡坎砌筑等环保、水保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施工对高原地区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318国道沿线砌筑垃圾池,将施工中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投放到垃圾池中,再由芒康县环保局统一清理,有效较低了对施工沿线的环境污染。    318国道人来车往,大多是进藏的驴友,湖南送变电公司在国道旁设置了“驴友补给站”,提供简易医药、压缩饼干、矿泉水等东西,赢得众多驴友点赞。他们在补给站的帐篷外纷纷留言,赞道,“谢谢铁军!”    国家电网川藏联网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王成评价说,“湖南送变电公司就是名副其实的‘湘电铁军’!”
( 11:20:46) ( 16:43:47) ( 15:31:31) ( 14:42:56)川藏联网让145万人告别用电难
|来源:|字号: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历经八个月艰苦建设,日前正式投运。这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表示,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藏区电网孤网运行历史,川藏两地145万藏汉群众从此能用上安全稳定的大电网电力。
记者从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获悉,目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运行状态良好。
造福145万藏区百姓的绿色工程
据了解,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连接西藏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总投资66.3亿元。线路东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途经巴塘县,西至西藏昌都,新建巴塘、昌都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昌都-巴塘-乡城双回500千伏、昌都-玉龙双回、昌都-邦达双回220千伏线路,全长1521千米。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西藏战略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川藏两地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工程。”刘振亚介绍说,该工程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作出批示,肯定工程意义,要求保障安全质量,造福藏区群众。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原因,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南部电力发展严重滞后,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网架薄弱,电力供应紧缺和无电人口问题十分严重。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川藏145万农牧民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维护藏区安全稳定、服务川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一条助力当地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以甘孜州为例,其水电资源占四川全省水电资源的34.4%,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41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而目前开发量仅为550万千瓦。当前,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多个梯级电站正在开发,随着后续电站的投产,昌都电网“丰余枯缺”的特点将更加凸显。工程对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今后昌都地区丰富水电资源开发外送需要,加快昌都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增强西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工程”、“环保工程”。
世界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
记者采访了解到,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地处川藏高原腹地,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技术难度极大。
数据显示,该工程穿越高海拔、低气温无人区,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18米,高山峻岭地段约占65%,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施工地形陡峭,线路起伏落差大,部分区域为悬崖峭壁,沿线高寒缺氧,施工环境极其恶劣。工程位于世界上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地质灾害分布最广的“三江”断裂带,冻土广布,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工程开工以来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0余次,最强达6.1级。大型机具功能作用难以发挥,人工、机械降效严重,技术难度极大。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系统和惠及更多农牧民用电,工程先后五次跨越金沙江。
“相比青藏联网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设备材料用量更大,沿线运输无铁路、高速公路可利用。”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抒祥告诉记者:“约有40万吨设备物资,包括铁塔、高压电抗器、主变压器等大件设备需超长距离运抵现场,平均运距近1000公里。沿途翻越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雪山及原始森林、冰川峡谷,物料运送异常艰难。”
此外,川藏电力联网工程的索道架设规模也是前所未有。工程90%的塔位建在高海拔、无人区、远离公路或无运输道路之地,需大规模采用轻型货运索道运输工程物资,整个工程共架设1.5吨级货运索道900余条,长度达1100余公里,运输物资40万吨。与此同时,沿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等区域,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极易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高原疾病,治疗及应急救援十分困难。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40多家参建单位、两万余名建设者弘扬“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崇山峻岭、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艰难险阻,提前半年建成了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
全球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工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丁燕生告诉记者,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坚持“严密组织、精心设计、安全建设、保障有力、平安环保、拼搏奉献”的建设方针,确立了高标准的工程建设目标和各类保障体系,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和谐推进。
据介绍,在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建设者们首先针对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风险,在国内电网建设中首次开展了地质灾害和交通安全专项监理工作。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进行易发性分区和重点监测预报。动态绘制全线施工驻地分布图,对营地等200余个场所进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交通安全监理覆盖整个运输线,确保人车匹配、车路匹配、路速匹配。
针对施工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他们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环保、水保监理监测工作,确保藏区江河水源不受污染,动植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据统计,该工程在环保方面的投资达1.88亿元,确保植被恢复率100%,切实保护了藏区的生态环境。
针对恶劣道路条件,他们建立了“兵站式”物资运输和工班制道路保通相结合的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数据显示,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物资运输里程累计达450余万公里,可绕地球110多圈,40万吨工程物资全部安全、及时运抵现场,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建设。
针对高原地带生命保障难题,建设者在施工沿线建立了26个医疗站点,配置了符合高原特点的救护车辆和医疗设施,安装四个固定式高压氧舱,建成覆盖全线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158名医护人员、30多辆救护车穿梭工程一线,确保参建员工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
此外,针对工程建设和运营方面的特殊难题,国家电网建设者开展了“施工难点突破、地质灾害预防、管理效率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方便”等五大类16项研究专题,深入推进技术及管理创新,攻克了高寒高海拔地区设备运输、冻土基础施工、医疗健康保障等各种难题,创立了送变电行业高原新标准,提升了我国电网工程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水平。
联网工程,孤网,藏区经济,高寒高海拔,藏高原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智能电网最新资讯和精彩活动,信息触手可得!&|&&&|&
北极星站群
行业排名第一专业媒体 |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川藏联网工程投运后 电网覆盖区域冬季不再限电
&&来源:&&作者:张会莉&& 10:14:46&&我要投稿&&
:昨日(11月20日),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将彻底解决昌都地区近50万人用电难的问题。据国家电网昌都供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侧在土建过程中,实行随工验收制度。在全线架通后的启动调试阶段,验收工作更是不能马虎。&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投运前的整体启动调试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启动调试大约从10月25日左右开始。&该负责人说。第一次启动调试先对西藏侧500千伏昌都澜沧江进行首次带电启动。&启动过程中,系统电压平稳,一切正常。&该负责人说,10月27日,澜沧江变电站还首次接收到来自四川巴塘的电,并带电启动。该负责人介绍,第一次启动调试结束后,工作人员对整个电网进行了消缺处理,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11月3日,投运前的第二次启动调试开始,西藏侧新建的3座变电站全部带电运行。其中,在11月10日,西藏侧220千伏玉龙变电站实现首次成功带电启动。第三次启动调试即电网运行系统调试。记者了解到,整个启动调试工作包括三站六线(三站:500千伏昌都澜沧江变电站、220千伏玉龙变电站、220千伏邦达变电站;六线:500千伏巴塘至澜沧江双回线、220千伏澜沧江至玉龙双回线、220千伏澜沧江至邦达双回线)的启动、与四川电网解并网和投切主变以及人工短路试验等内容,运检调试工作人员先后累计完成了176大项的启动调试任务,为川藏联网投产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川藏联网工程从开工到投运,历时八个多月,较原计划提前半年完工。&该负责人介绍,今年起,昌都地区电网覆盖区域冬季将不再。据悉,西藏侧电网将至少覆盖江达县、贡觉县、芒康县、左贡县、八宿县、邦达镇、类乌齐县等地。记者得知,川藏联网以前,昌都电网一直都是&孤网&运行,主要靠当地的水能发电,每年冬季有约四五万千瓦的电力缺口。&夏天还好,冬天枯水季到来时就一定要实行限电措施,有时还要开燃机发电。&该负责人说,不仅是工厂企业要限电,老百姓家中也要限电,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原标题:川藏联网工程投运后 电网覆盖区域冬季不再限电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新闻投稿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一、配网投资终将提速2015年8月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21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101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中压公用配变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404万公里,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3倍规划投资2万亿,多渠道保障资金来源201
新闻排行榜
版权所有 && 北极星智能电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西藏 新闻联播 ]川藏联网工程西藏昌都侧进入启动调试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西藏 新闻联播 ]川藏联网工程西藏昌都侧进入启动调试
播放量数据:
2,051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藏联网工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