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旅和港中旅重组并入港中旅后能跟携程们对抗吗

旅游业整合并购不断 同业竞合关系微妙
大型国企之间的合并,多样化引入资本等一直是这几年国企改革的热点。
今年7月,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旅”)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下称“港中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两大旅游集团的合并,诞生了巨无霸式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第一财经记者获悉,港中旅和国旅实施战略重组后,首次以“中国旅游集团公司”的名义亮相今年举行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重组后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涉及旅行社、酒店、景区、免税店、地产和邮轮等诸多业务。
在中国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当下,两者的合并无疑会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龙头。但它可能不会代替去哪儿、携程这种在线旅游OTA服务商的发展,也不能代替像万达这样的民营企业对旅游的渗透,但却会出现多元化的创新格局。
巨无霸诞生
战略整合后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有1000多个经营网点,遍布中国30多个省市和海外20多个地区,汇聚国旅总社、中旅总社、香港中旅社、中国免税、维景等品牌。
中国旅游集团总经理姜岩表示,该集团共有5万名员工,该集团的资产总额已近1500亿元,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利润总额近60亿元。
“港中旅与国旅二者合并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五大旅游企业。它们的合并相当于新一代中国旅游企业巨无霸诞生。”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指出。
但能否成为1+1大于2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型企业之间的合并必然会遇到整合阶段,国旅和港中旅都是超大型的旅游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已经细分诸多业务板块,这些板块在两家大型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如何“合并同类项”并且规避合并后的内部竞争会是国旅系与港中旅系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且,国旅系与港中旅系麾下也有一部分是非旅游业务,这部分的资产今后究竟是剥离还是保留,目前还不明确。
“两者的业务都有类似之处,合并后如何为这些旅行社品牌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可能是个问题。”劲旅咨询首席分析师魏长仁分析,国旅系在全国范围有很多子公司,其中有全资子公司也有与当地合作伙伴或个人合作的合资子公司,后者在合并时会比较麻烦。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境人数达1.2亿,境外消费,包括旅费、住宿费、购物费达1.5万亿元,其中至少有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
在此背景下,国旅旗下的子公司中免集团顺势扩张。
“我们的三亚国际免税城的业务不错,但该项目有其特殊性,离岛的免税购物模式在全国难以简单地100%复制,但三亚免税城的复合业态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希望未来在全国合适的旅游项目中借鉴一部分三亚免税店模式,形成复合休闲业态,把文创作为延伸。”中国旅游集团副总经理李刚表示。
如今,旅游业已经进入了资本运作时代。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不仅仅是港中旅和中国国旅,这几年,大型旅游企业之间的资本动作大多非常频繁,比如一向保守的锦江系投资了驴妈妈,之后控股了铂涛酒店集团,一举超越如家成为规模最大的本土酒店集团。然后锦江系又对维也纳酒店实施了并购。
与此同时,如家也不甘示弱,其从美国私有化退市,近期并入首旅酒店;华住选择与法国雅高交叉持股;携程更是并购入股了艺龙、去哪儿等竞争对手。一时间,大型国有企业、本土民营企业、外资与国有资本之间的并购、合作层出不穷。
觊觎旅游产业已久的万达系也加入了旅游业并购大战,其一口气收购了10多家区域旅行社后,入股同程旅游。近期,同程旅游旗下的同程国旅合并重组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旅业,同程旅游管理层已完成新一轮对公司的10亿元增资,继续保持投票权第一的比例。此前,同程旅游宣布同程国旅和同程网络作为两大板块独立运营,此举被业界认为是同程为今后独立上市铺路。
一时间,大型国有企业、本土民营企业、外资与国有资本之间的并购、合作层出不穷。
“旅游行业目前正处于升温阶段,诸多资本在近几年都涌入旅游业,但是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中国国旅与港中旅如果完成两者合并,相当于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合并后规模相对来说非常大,也更容易吸引各类民间资本。”魏长仁分析。
在上述这些并购、私有化、再上市等资本运作下,这几年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本是竞争对手的公司变成了合作者甚至“一家人”,比如港中旅和国旅系、携程和艺龙、锦江系和铂涛等。
然而,同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比如携程为了去对手化而投资了途牛等业者,但携程并非途牛的大股东,因此双方之间的同业竞争依旧存在。”魏长仁指出,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各大旅游企业经历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后形成的新趋势,未来同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也会越加微妙。
中国旅游集团看到了各大在线旅游企业的竞合关系以及资本运作趋势,因此,其计划未来会加大对外合作发展的力度,利用各种金融资本,比如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进行发展,同时积极开发线上业务,探究创新的“互联网+”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神游”方案获批国旅并入港中旅_凤凰财经
“中国神游”方案获批国旅并入港中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京报讯 (记者赵毅波 王真真 屈靖)国资委官网7月11日下午披露,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旅”)实施战略重组,国旅整体并入港中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国旅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
新京报讯 (记者赵毅波 王真真 屈靖)国资委官网7月11日下午披露,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旅”)实施战略重组,国旅整体并入港中旅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国旅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重组后将成最大央企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底,港中旅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利润总额23.7亿元,拥有员工3万多人,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位居中国旅游集团20强首位。国旅方面,截至2013年资产总额近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近200亿元。营收指标、利润指标连续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24%、35%,超央企平均增长水平。按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施“合并同类项”改革,简单说就是两家或多家合并以压缩央企数量、并实现强强联合。从2014年以来,已有南北、国家核电与中电投,中远与中海等央企先后合并,成为新的“中国神车”、“中国神运”。具体到国旅并入港中旅一事,重组后的港中旅将成为国内头号旅游集团,该交易也将创下国内旅游业的并购纪录。这一重组也被外界戏称为将诞生新的“中国神游”。中银国际证券认为,随着港中旅和国旅的合并,中国最大旅游央企随之诞生,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有望提升。未来新的港中旅有望凭借这一定位和优势,在海外旅游资产并购以及国内景区资产整合等领域加快布局。旅行社业务整合将成难题而在成为国内最大旅游集团之后,新的港中旅也将面临整合原有两大央企庞大旅游业务的重任。目前,双方旅行社业务方面还未出台明确的合并方案。在易观智库分析师朱正煜看来,国旅和港中旅的主要竞争点在旅行社,旅行社业务在港中旅和国旅的营业收入中都占有30%以上的水平,其他业务更多的是互补。如国旅的优势业务主要是免税店业务;港中旅的涉及业务则较为多样化,包括旅游、酒店、景区、地产、、、物流等方面。劲旅网,首席分析师魏长仁认为,与其他旅游企业相比,国旅集团在免税店业务方面虽然优势明显,但港中旅的业务非常复杂,板块也较多,优势也不明显。因此,合并后的前景还要看两家如何整合自己的业务,怎样调整企业的战略方向。艾瑞集团研究咨询中心高级总监齐旭认为,国旅和港中旅合并后,首要的整合将在集团资源方面进行,包括旗下的酒店、地产、餐饮等资产。这符合国有资产整合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型旅游企业对抗携程、众信、凯撒的必然选择。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国旅集团旗下的旅行社业务、免税业务均在A股上市公司中国国旅股份,2015年,国旅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12.92亿元,净利润15.06亿元。不过,今年2月,中国国旅股份曾发布公告称,截至当时,国旅与港中旅的重组事宜尚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6560
播放数:593712
播放数:1839151
播放数:5808920国旅并入港中旅
后续整合是难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国旅并入港中旅
后续整合是难点
  本报记者 吴琼报道
 &#x日,据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  可以说,“二者的合并是旅游市场多元化竞争和创新的结果,合并之后二者优势互补、业务板块将会更加完善,实力也将大大增强。”知名旅游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合并缘由  二者的合并,实际上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主任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在的并购以及去年的一些大型的企业并购来看,国企的集中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作为国有三大旅游企业的国旅、港中旅以及,未来很有可能会合并成一家。”  此外,“由于旅游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属于轻资产行业,资本相对较少。这种合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探索。”李国庆分析指出。  根据去年国旅的财务报表显示,公司总资产为160亿元,营业总收入为212亿元,净利润为16.08亿元。而港中旅去年的财务报表则显示,该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营业收入为335亿元,利润总额为23.7亿元。该数据相对于其他国企而言,体量相对较小,两者的合并重组的确是符合做大做强的思路。  其实,无论是国旅还是港中旅,都是我国国内体量较大的旅行社。其中,国旅作为以旅游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其集团主要以旅行服务、免税品经销等业务为主。而港中旅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企业,则涵盖了旅行社、酒店、景区、地产、金融、物流、资产等七个板块,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他们两者的合并,在李国庆看来,更是其自身的需要。以港中旅为例,其可借助于国旅的免税领域,也可借助于国旅这一最老的品牌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打造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旅游产业是我国发展非常迅速的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李国庆指出,尤其是同城、携程、途牛等大规模的资本入驻后,便以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快速扩张,以占领市场。而作为国旅和港中旅,尽管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可能出于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不能以“烧钱”的方式来获得市场。  因此,“从竞争的角度看,他们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以应对该行业的激励竞争。”李国庆说道。  对此,刘思敏表示,作为国资背景的行政手段而进行的战略重组或合并。由于国有企业的行政化色彩和官本位色彩都比较浓,他们在合并的过程中,理论上是强强联合,但真的要有机整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刘思敏解释道:“虽然他们的出资方都是国资委,为他们的这种合并提供了一种便捷。但还是应站在市场的角度,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配置资源,适应市场需求。行政的确可以推动重组,但重组后的企业能否真正地做到强强联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还是应避免简单的行政捆绑,因为市场才是检验它的唯一标准。”  合并后的挑战  针对于两家企业合并后所面临的问题,中研普华研究员闫素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企业之前在业务方面有许多重合竞争,因此整合后,便会面临相同业务如何优化发展的问题。同时,管理层面的合理配位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合并后的港中旅堪称中国的‘神旅’,有着很大的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但面对两家企业的重叠,管理者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智、客观地配置优势资源,发挥两家企业的最强项。同时避免内部竞争,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两家企业合并初期,更是要平稳过渡,加强细分领域的整合。”闫素飞对记者说道。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港中旅和国旅有很多企业,但是他们之间的内部资产关系至今还未理清。正如李国庆所说,“现在挂中旅牌子的旅行社有很多,同样,挂国旅牌子的旅行社也有很多。但他们与中旅总社、国旅总社却基本没有关系,这实际上是历史遗留问题。”  作为现在的企业而言,要想发展壮大,品牌是其要保护的第一要素。李国庆指出,“面对全国各地散落的众多中旅、国旅旅行社,如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便无法对其品牌进行有效的保护。”  他还分析道,由于国旅和中旅涉及到很多板块,接下来是否会将一些优势产业进行整合,而将一些盈利能力较差或僵尸型的板块抛弃。不仅如此,其内部涉及到的人员也较多,合并后对于内部负责人的整合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无论整合后会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在业界人士看来,整合后的港中旅相较之前,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更好的资源、更智慧的团队。  闫素飞告诉记者,“两家企业的整合之时,正值我国‘入境游和出境游’此消彼长之时。因此,两家的合并,在提高我国企业国际旅游竞争力方面发挥了更大的效用。”  李国庆也分析道,未来,合并后的港中旅也不排除会引进民营资本的介入。由于社会资本的活跃程度比国有资本的活跃程度更强烈些,且社会资本闲置的也比较多,他们也在寻求一个比较好的投资项目。  同时,作为这样的大型企业,也会更好地将企业改造成现代化的企业,能够充分面对竞争、适应网络化需要的企业。  李国庆举例说道:“如港中旅旗下有芒果网,而国旅有国旅在线,但是他们的线上销售渠道与携程、同城相比,活跃程度却差很多。接下来合并后的港中旅该如何满足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如何与网络化的趋势结合起来,也是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即便国旅并入了港中旅,但国旅和港中旅这两个牌子还是会继续使用,不会被消灭。”李国庆补充道。  刘思敏还指出,中国国旅集团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直接的结果便是以中国头号旅游集团的身份来引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和龙头。当然,它可能不会代替去哪儿、携程这种在线旅游OTA服务商大块头的发展,也不能代替像万达这样的民营企业对旅游的渗透,但却会出现多元化的创新格局。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我国刚迈入工业化中后期,生产活动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刚刚超过第二产业,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服务业比重偏低,导致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报酬偏低。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比重偏低,也影响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
在不确定性的时期,全球投资者会转向那些能够略微实现经济增长,同时社会稳定和尊重法律的国家。尽管有选举周期伴随的政治噪音,美国再次被证明其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力地为其未来保驾护航。这可以从安邦保险高价收购美国资产看出来。
凡是那种毛利率超越同行一大截,F10里面没几个机构的牛逼公司,小心他们都是来坑爹的,千万别抓住下一只死亡股票。谁会成为下一只死亡股呢?
万科与黑石的交易,购买黑石地产资产不会是终点。看目前的万科宫斗发展,黑石套现之后买入关键股权非常有可能。这,也许就是王石及管理层的后发制人。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热门关键字:
>>证券资讯
中国国旅并入港中旅 合并后能跟携程们对抗吗?
  记者:郑萃颖 
  两家传统旅游集团资源庞大,但也面临新势力的挑战。合并之后,港中旅的优势业务是景区和酒店,与国旅免税业务之间的合作,带来较大想象空间。
  7月11日国资委公布中国国旅并入港中旅的整合方案后,中国的头号旅游集团、最大的旅游央企诞生。一位在业内工作多年、对国旅与港中旅情况比较熟悉的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国旅并入港中旅之后,新的集团将有一个统一的新名字,然后逐步整合资源。
  这名知情人士表示,新的集团可能被命名为“中国旅游集团”,目前尚未确定,新集团高层将分别由国旅和港中旅的管理层构成。新集团旗下或将保留中国国旅、港中旅、中旅和招商国旅等子品牌。
  截至2015年底,港中旅集团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而中国国旅2015年总资产为157亿元,合并后两家总资产规模将稳稳占据旅游央企第一的位置。
  港中旅和国旅都是老牌的国字头企业,观其发展历程,具有时代烙印。
  港中旅集团创立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后来和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光大集团,并称四大驻港中资企业。1985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港中旅集团”,随后在2005年和2007年,由于中国招商旅游总公司、中国中旅集团的先后并入,规模已经是中国旅游央企中最大。目前港中旅的业务涵盖旅游、地产、金融、物流等。
  在1980年代末,港中旅和华侨城共同投资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引领了中国旅游业的主题公园时代,此后的港中旅在旅游业实体资源上的投资不断拓展开去。
  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旅当时直属于国务院外办,负责接待和管理外国人来华。中国内地旅游业开放之初,正是从入境游开始的。直到今天,国旅的入境游业务仍在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占据优势。根据2015年国旅财报,其入境游业务的毛利率是旅游业务中最高的。
  2004年中国免税品集团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重组,集团更名为中国国旅集团,任命当时中免集团总经理盖志新为合并后的新国旅集团总经理。中免是唯一经国务院授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公司,其业务在中国免税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总的来说,两家合并的目的,可以剥离一些不良资产,比如之前港中旅的钢铁业务,然后将优势资源组合。”上述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2015年11月,港中旅和国旅合并重组的消息就有传出,随后去年12月港中旅剥离其钢铁资产,将其持有的两家钢铁公司股权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委,被视作企业重组的前奏,当时国内钢铁行业明显陷入产能过剩,拖累央企盈利能力。
  剩下的业务中,港中旅和国旅基本能达到互补。易观智库分析师朱正煜对媒体指出,有所重合的旅行社业务基本在两家的营收中占据30%以上比重,其余业务差异化明显。
  对于这部分有所重合的旅行社业务,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港中旅和国旅合并之后也能带来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结果,比如整合旅行社门店资源,共享产品销售渠道。
  在其业务上,两家的合并能带来互补,或者加强。根据上述信源、公开资料,以及旅游业内人士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以下几方面:
  (1)港中旅的出境游业务相对具有优势,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彦锋博士告诉界面新闻,港中旅在港澳台回乡证办理业务上有一定的垄断性。而中国国旅在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基本占据垄断地位。近年来中国入境游市场增长不及出境游,但规模相当,2015年全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1.33亿人次,出境游1.2亿人次。
  (2)港中旅拥有较多旅游资源,和中国国旅的免税业务优势明显。
  港中旅拥有较多的国内外酒店资源、景区资源。酒店资源包括旗下的港中旅维景酒店,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拥有的独资、合资、委托管理以及第三方管理和租赁的酒店近140家。去年8月港中旅还在英国收购了肯?布莱酒店集团。
  港中旅的景区资源包括初期投入的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等景区和公园,以及宁夏沙坡头、包括少林寺在内的河南嵩山景区这类景点名胜。另外还有珠海、咸阳、青岛等地的海泉湾度假区,以及聚豪高尔夫球会等旅游资源。
  今年以来一直被政府倡导的自驾车、房车露营地领域,港中旅较早入局,比如港中旅密云南山房车小镇、湖北龙佑温泉度假区房车花园、重庆玉峰山房车露营地等。国内多个省份甚至在十三五规划中计划增建房车营地。21世纪房车网联合创始人王续东告诉界面新闻,港中旅关注露营地较早,投资了四川318集团和云南奥特多房车露营公司,业内关注营地较多的还有首旅集团。
  相比而言,中国国旅最为突出的是其免税店业务。2004年11月,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免税品集团重组,成立为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中国国旅免税品销售业务实现营收80.57亿元,毛利率45%,占到其公司年度总营收的38%。同时国家政策正在推动离岛免税购物。
  2010年中国国旅投资50亿在三亚国际免税城,2015年完成了19家机场、边境口岸、客运站等各类渠道免税店的拓展和新设工作,并在年底上线了电商平台中免商城。
  (3)在线业务方面,港中旅和国旅的表现都不理想。港中旅旗下的芒果网如今的市场份额排名比刚成立时下滑不少,被携程、去哪儿、途牛、同程等OTA甩在身后,并且连年亏损,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7%。去年6月港中旅宣布将旗下的中旅总社与芒果网合并整合。而中国国旅的线上平台国旅在线更是鲜为人知。两家合并,或许能共同发力线上。国旅在2015年年报中提到,要加强线上推广,提高国旅在线品牌的关注度,提升平台流量。
  (4)在扩大国际影响力、“走出去”方面,两家存在合作空间。去年12月,国旅与众信旅游、竹园国际旅行社等4家出境游旅行社在香港投资设立“中国海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在中国公民出境游目的地投资和管理海外旅游零售商店,拓展海外旅游零售市场。目前国旅已经在柬埔寨建有吴哥免税店、西哈努克港免税店,第三家免税店金边免税店预计于今年8月开业。
  两家都有与外企合资经营旅行社。港中旅旗下中国旅总社与德国易途旅游成立了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而国旅总社与美国运通集团组建了国旅运通旅行社有限公司。
  (5)另外在国旅计划培育的旅游金融业务上,两家也有合作空间。国旅2015年年报中提到,计划搭建运营旅游金融平台。港中旅则在2012年就成立了香港中旅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两家的合并,是政府做大做强央企、强强联合的思路。由于港中旅和国旅都属于旅游业中的资源型企业,两家的整合能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并应对新的时代挑战――因为央企的势头正在被旅游业的一些民营企业、在线旅游企业盖过。
  在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排名中,携程、去哪儿分列第一、第二名,港中旅排名第三,中国国旅排名第九,20强中排位上升的基本为民营企业,在线旅游企业营业额占比明显扩大。
  从地产业转作旅游的万达正在铺建度假区、万达主题公园,作为民营企业万达来势凶猛,同时又有雄厚资金。与港中旅早年建设的主题公园和度假区直接竞争。民营企业海航投资布局了不少旅游资源,尤其在海外的资产并购步伐加快。
  线上的携程、去哪儿、途牛及同程等企业的营收规模迅速成长,搬上互联网的机票、酒店、门票等各类产品,使得旅游花费变得透明,并且使不跟团的旅行方式成为可能,一定程度影响了国旅、港中旅的传统跟团业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杨彦锋博士认为,港中旅和国旅的业务板块差异性比较强,都是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和线上企业相比属性不同,但合并之后,会提升与线上的议价能力。
  “央企整合,只要国资委确定合并,那双方的人员和业务交接都会比普通案例容易。而且有些竞争性的业务会消除,优势业务叠加,看起来对双方都是利好。”杨彦锋说。
  上述了解合并情况的业内人士表示,合并调整和之后的发展方向估计已经基本确定,目前两家还需要商讨人事和资源等问题,对一些竞争性的业务进行协商,比如一些大的会奖旅游客户,两家将从竞争成为合作关系。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旅曾在2014年为完美公司组织了一次7000人的赴美旅行。
  杨彦锋博士说,“港中旅和国旅的业务板块差异性较强,除了旅行社板块的横向整合之外,港中旅的优势业务景区、酒店以及国旅集团的优势业务免税的合并,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资讯由计算机自动采集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其它媒体,如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立即删除。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港中旅国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