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目标

  信息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五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我省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连续两年达到95%以上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希望浙江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11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了我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参阅材料&&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关于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评价的说明》中的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年,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分别为89.6%、91.7%、93.5%、95.2%、96.9%,2011年初步测算数比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详见本文附表),自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四年达到9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制定的全国统一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10年,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1.0%,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年达到了90%的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比2006年提高8.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0.1%)10.9个百分点,列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之后居第六位,省区第三位,预计2011年实现度继续提高。另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度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我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由2006年的68.1%提高到2010年的87.3%,提高19.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4.8个百分点,实现度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18项评价指标中,已有13项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全面小康目标。我省的全面小康评价指数连续两年达到95%以上,国家的全面小康评价指数连续两年达到90%以上,预计2011年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也将提高到90%左右,表明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基本建成。
  二、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协调均衡
  2011年,我省全面小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五个方面的测算结果均达到90%以上的实现度,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提高幅度最大的是人民生活方面,2011年比2006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其次是生态环境方面,提高12.4个百分点;社会事业方面实现度的提高幅度也在两位数,为10.7个百分点;社会和谐方面实现度比2006年提高9.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方面,由于2006年实现度的基数水平较高(95%),因此,提高空间相对有限,2011年比2006年提高4.3个百分点。24项指标中已有16项指标100%达到或超过全面小康目标,有5项指标全面小康实现度在90-99.9%之间,达到90%以上的基本实现度指标共计21项,比2006年增加10项,占总指标总数的87.5%。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在90%以下的指标分别是平均受教育年限(87.2%)、社会保险覆盖率(85.1%)、每万人律师数(77.6%)等3项指标(详见本文附表)。
  (一)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9.3%
  2011年,经济发展方面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9.3%。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均已100%以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五年来,全省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571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6年增长67.7%,年均增长10.9%。期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GDP增速最低回落至2009年一季度的3.4%。省委省政府及时研究并全面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增速恢复到11.9%,2011年再度回落到9%。人均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3998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9083美元(58665元),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227%,五年年均增长9.1%。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5.9∶54.1∶40转变为2011年的4.9∶51.3∶43.8,从业人员比重由22.6∶45.8∶31.6转变为14.4∶51∶34.6[2],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分别为97.3%和107%。新型城市化扎实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和7个省域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得到提升,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推进,城市化水平已从2006年的56.5%提高至2011年的62.3%,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103.8%。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6.4%
  2011年,社会事业方面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6.4%。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使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千人医生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已100%以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04.4%、114%和128%。2011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十五年教育普及率分别达到99.2%和97.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104.4%。居民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6年的7.9年提高到2011年的8.72年,实现度为87.2%,离当初制定的10年目标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每千人拥有执业医生数由2006年的1.9人增加到2011年的2.28人,增长20%,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114%。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由2006年的76.4岁提高到2010年的79.2岁(&六普&数据),基本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积极制定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2011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92%,比2006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达128%。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分布于农业、能源、主要原材料、重大装备、新兴技术、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并得到较好应用。文化事业积极推进,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覆盖城乡。文化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以上,比2005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5%。
  (三)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4.5%
  2011年,人民生活方面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4.5%。城乡居民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指标已100%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居全国前列,且较快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1年列上海、北京后,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三位,省区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元增加到2011年的3元,分别增长69.6%和78.2%,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6%和8.4%,全面小康实现度分别为154.9%和145.2%。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大幅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社会保险覆盖率(包括城乡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76.6%,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5.1%,企业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80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858、784、、59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12.5万人,参保率超过90%,585万人领取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06万人。职工医保、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全面实施,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65%。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为97.5%,比2006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全面小康实现度为114.7%;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84.6元,比2006年提高5.3倍。全省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为63.4%,比2006年提高31.7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低保家庭收入核定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规范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五保、&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7.3%和99.6%,分别比2006年提高5.3和1.6个百分点。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五年均控制在4%的目标范围内,从2006年的3.51%下降到2011年的3.12%,是五年来的最低值,全面小康实现度为100%以上。
  (四)城乡区域更加和谐,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3.1%
  2011年,社会和谐方面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3.1%。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社会更加和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6年的2.49∶1降至2011年的 2.37∶1,是五年中最小的一年,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2.8%。制定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2011年,城镇居民20%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74元,比2006年增长67%,年均增长10.8%。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统计监测调查显示,2011年,我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298元,比上年增长2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4%,分别高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和8.9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由2009年的1︰2.76、2010年的1︰2.67,下降到2011年的1︰2.47,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04,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99%。深入实施&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等工程,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预计2011年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人均GDP最高10个县和最低10个县)为4.16倍,略低于上年的4.17倍,比2006年降低0.2倍,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6.2%。法治浙江稳步推进,民主更加健全。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逐年提高,基本达到小康目标值。每万人拥有律师数逐年增加,2011年为1.94人,比2006增加0.77人,但由于当时全面小康目标定得较高,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仅为77.6%,是24个指标中实现度最低的一个指标。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8.8%
  2011年,生态环境方面实现小康程度为98.8%,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万元GDP综合能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100%以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如期完成国家阶段性目标。年,以年均增长6.1%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0.9%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从2006年的0.87吨标准煤降至2011年的0.7吨标准煤(2005年价计算),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102.9%,能耗水平列北京、广东、上海之后,居各省区市第四位(从低到高排序),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五年降低19.7%,年均降低4.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8%和21.07%。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明显。2011年,八大水系、运河和湖库地表水171个省控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到71.3%,比2006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101.9%。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综合污染指数为1.6,比2006年降低14%,但还未达到1.5的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93.8%。11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均保持在80%以上。69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92.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119.1%。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82.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3%,比2006年分别提高21.2和10个百分点。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2011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26亿元,228个乡镇开展了整乡整镇整治建设,完成环境整治村3100个,累计80%以上行政村得到整治。已有527个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占全省建制镇总数的72.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54%,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90%。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4.4%,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度为134.8%。
  附表浙江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结果
  目标值
2006年指标值
2006年实现度
2006年指数
2011年指标值
2011年实现度
2011年指数
人均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平均受教育年限
每千人医生数
R&D经费占GDP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社会保险覆盖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
地区人均GDP差距倍数
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每万人拥有律师数
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
万元GDP综合能耗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注:五年来指标体系中个别指标的内涵口径略有调整。实现度在100%及以上的按满分计算。2011年指标值标为斜体的均为预计数或初步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年中,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个别指标内涵口径略有调整。文章中涉及2006年和2011年实现度对比均为各自当年测算结果,涉及具体指标的数据对比时,各指标数据按照最新口径统一。
  [2] 2011年从业人员比重为预计数。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练习题(带答案和解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练习题(带答案和解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练习题(带答案和解释)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第1框&&一、1.总体上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不正确的做法是(  )A.坚持科学发展观B.高度重视“三农”问题C.加快中国的发展,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D.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答案] C[解析] 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故C中的“迅速”说法错误,注意本题为逆向。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指出,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①错误,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3.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缩小地区、城乡和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为此我们必须要(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④加快城镇化建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角度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4.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要(  )A.适当放慢发展速度,拿出更多的力量支持相对落后地区 B.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C.率先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D.以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答案] B[解析]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故B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不妥。5.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不能降低能耗,减少废气排放,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能源缺口,而环境的恶化将使得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威胁。在我国,实施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科技等措施,直接有利于(  )A.改善人民生活  &B.促进经济快速增长C.建设生态文明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答案] C[解析] 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科技与生态文明有直接联系,C项正确。A、B、D与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科技无直接联系。6.下面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体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除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强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工农、城乡、地区的差距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都是针对全国而言的,故④错误。7.下面漫画《补》说明我们现在的小康(  )&A.最低水平的小康  &B.是不全面的小康C.是不平衡的小康   &D.实现了现代化[答案] B [解析] 漫画表明我国目前的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相比是落后的,这是不全面的表现,故选B。8.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答案] A[解析]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9.某镇政府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口号的引导下,提出建设全市“第一个别墅式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所有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积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多农民对这种“形象工程”抱怨说:“盖了楼房,穷得叮当,扛着锄头进洋房,小康让我们遭殃”。上述材料中某镇政府的做法(  )&①曲解了小康社会的本质②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③没有认识到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④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A.②③&B.③④  C.①② &D.①③ [答案] D[解析] 材料中搞形象工程的做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故排除②④。二、非选择题10.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由“建设”到“建成”,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答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选择题《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生活。据此回答1~2题。1.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小康,并正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奋斗。下列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 B.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答案] B[解析]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A、C、D都不是正确地理解,故选B。2.下列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 B[解析] 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平衡是在所难免的,故B说法错误,注意本题为逆向题。我国中西部省市包括重庆、云南、湖南、四川、x藏等13个省市自治区。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带虽占全国近七成土地,但GDP却不足全国三分之一。凭借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倾斜,近十年来,西部各省GDP驶入高速路。据此回答3~4题。3.上述材料说明(  )A.我国当前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目标C.东部发达地区已实现了全面小康D.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答案] A [解析] 东部与中部西部存在着巨大差距,反映了我国当前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故选A。4.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措施是(  )A.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作用B.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C.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有机统一D.主要靠国家的财政支持[答案] C[解析] 解决收入差距需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故选C。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据此回答5~6题。5.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A.全面小康是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B.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渡期C.总体小康偏重生存资料消费D.全面小康偏重精神消费[答案] B[解析] 只有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B正确。A错误,C、D不是二者的联系。6.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正确理解。①错误,解决温饱问题已于20世纪末实现;②③④都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准确把握。7.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由商品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B.由买方市场走向卖方市场C.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D.我国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答案] C[解析] 总体小康的宏观表现是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此C符合题意;A是指经济体制,B是指市场供求关系,均不符合题意;D错误,我国还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  ) ①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收入差距基本消除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④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 ①是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提法,应选。全面小康建设过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收入分配差距是缩小而不是消除,②不选,③④说法正确,应选。9.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以下可以选择的对策有(  )①统筹城乡发展②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解析] 全面小康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①②③所述措施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优化。④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虽然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之一,但与收入分配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排除。二、非选择题1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资料来源:新华网)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试憧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景。 (2)我们该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答案] (1)到2020年,我们将建设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那时我们国家: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2)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习近平: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习近平: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新华社重庆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冬日的山城,寒气中和着丝丝暖意。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和市长黄奇帆陪同下,深入港口、企业考察调研,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指导。
  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两江新区果园港。果园港是正在建设的第三代现代化内河港口、国家级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习近平听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现代化港口群布局、铁路公路水路联运、渝新欧国际铁路开行等情况介绍,了解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内陆地区开放开发以及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重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得知渝新欧班列运营情况良好,习近平很高兴,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随后,习近平步行前往码头前沿平台,视察长江航运和港口装卸作业。得知总书记来了,现场作业人员、货船船主、港口规划建设人员纷纷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他们握手,祝他们新年好,叮嘱他们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离开果园港,习近平来到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考察。他观看企业产品展示,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世代分类介绍,了解企业文化和8.5代液晶面板生产工艺流程,并视察了产品生产线。在研发中心,几位年轻研发人员向总书记自豪地介绍他们的技术创新历程和成果,习近平点头赞赏,肯定他们以多项自主创新形成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习近平指出,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创新人才犹如优秀种子,很是难得,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要有历史机遇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创新上脱颖而出。习近平希望科技型企业及时跟踪世界前沿动态,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形成能随时掌握主动权的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多为行业争光、为国家争光。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对重庆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重庆发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再创新的辉煌。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同时,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习近平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习近平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习近平强调,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面对公共安全事故,不能止于追责,还必须梳理背后的共性问题,做到一方出事故、多方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
  习近平指出,今年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年,要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务牢牢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精准发力。地方抓改革、推改革,一方面要落实好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一方面要搞好探索创新。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同时完善落实机制,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
  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必须在“三严三实”上发挥表率作用。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严格纪律规矩必须架起高压线,依法办事才能正确用权,求真务实要经得起历史检验。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标杆。严格纪律规矩,不仅要有内容完善、针对性强的法规制度,而且要有坚持原则、不打折扣的执纪过程。领导干部要把依法办事作为重要准绳,思想上时刻绷紧这根弦,行动上时刻对准这个表,任何时候都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实干苦干,求真知、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
  王沪宁、栗战书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