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典籍的总汇是什么的主要典籍有哪些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道家】所有典籍名字,道家典籍,道家名字,道家的名字,所有奥特曼的名字,lol所有英雄名字,所有水果名字,lol所有战区名字,中国所有城市名字,所有国家的英文名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道家】所有典籍名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道教典籍《太平经》
来源:未知&&&&&作者:弄玉公子&&&&&时间:&&&&&
&《太平经》,又名《太平青领书》。传说东汉于吉所传。早期太平道奉为主要经典。从道教的出现来看,《太平经》是道教第一部经。
这部书一直流传到宋元时代,还是完整不缺的,《宋史&艺文志&和元马端临《文南通考》中都曾有著录,而且还都是完整的170卷。《太平经》开始残缺,大概是在&至元毁藏之后,明代已然不全,虽然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著录仍为170卷,但是《正1到第10卷已非太平经》原文,而为《太平经钞》。清代贺龙骧刊印《钦定道藏全书总目》时,《太平经》仍存119卷宗,他在《国朝坊道书目录》之中还著录了《道藏》以外的坊刻本,太平经》百余卷宗,可异今已不见。
☉推荐使用第三方专业下载工具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热点推荐
道教之音湖南讯 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在常德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表演。 苍生...[]
道教之音湖南讯 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在常德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表演。 拂尘...[]
道教之音湖南讯 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在常德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表演。 皈命...[]
道教之音湖南讯 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在常德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表演。 道教...[]
道教之音湖南讯 日(农历丙申年九月廿八),湖南省第四届道文化节在常德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表演。 拂尘...[]中国道教 - 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典籍的整理(续)
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典籍的整理(续)
2.建国后至文革前
这一时期,为1949年至1966年间。这段时间,对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承接了建国之前学者们的治学之路,吸收了前人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其得以延续下来。只是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对于道教典籍的研究未能有组织地进行。此时有关方面的著述虽然寥若晨星,但是出现了一些较有价值的成果。
这一时期,整理与研究道教典籍方面的书籍主要有:
《道藏源流考》(上下册),陈国符着。中华书局1949年初版印行,1963年12月增订再版。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分别对上清经、灵宝经、三皇经、太玄经、太平经、太清经、正一经之渊源、成书、著录、类集、真伪、传授等作了深入的剖析考证,并且考察了三洞四辅经之孳乳及《道藏》分部法。第二部分《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详细考证了自汉至明道教经书的编目、成藏、亡佚与重修等状况。末有附录七种为《引用传记提要》、《道藏札记》、《道乐考略稿》、《南北朝天师道考长编》、《中国外丹黄白术考论略稿》、《说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外丹》和《道学传辑佚》。此书除深研道经全藏外,还旁涉道教名山志、宫观志、佛藏传记、正史、类书、各省方志与唐以来各家文集,凡与《道藏》有关者均着力搜求。该书资料翔实,考证绵密,对《道藏》之形成与演变,均能溯本穷源,条分缕析,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很大。
《太平经合校》,王明编。中华书局1960年2月第1版,后多次再版或重印。《太平经》系东汉道教的重要经典,原书170卷,现残存于明《道藏》的本子仅57卷。编者根据《太平经钞》及其他27种引书,运用校、补、附、存四种体例重新整理《太平经》,大体恢复了原书170卷的本来面目。为研究道教史和道教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凭据,为海内外学术界所推崇。
这一时期,研究道教典籍的论文方面主要有:
研究《太平经》的:杨宽《论〈太平经〉--记我国第一部农民革命的理论著作》,学术月刊,1959年9月号;戌笙《试论〈太平经〉》,历史研究,1959年11期;中华书局哲学组《史学界讨论〈太平经〉的性质及其与太平道与黄巾起义的关系》,人民日报,日;王明《从墨子到〈太平经〉的思想演变》,光明日报,日,喻松青《老子道家思想与〈太平经〉》,光明日报,日;熊德基《〈太平经〉的作者和思想及其与黄巾与天师道的关系》,历史研究,1962年4期;熊德基《关于〈太平经〉及其同黄巾等关系的研究》,人民日报,日;陈撄宁《〈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道协会刊,1期,1962年8月;喻松青《〈太平经〉和黄巾的关系》,新建设,1963年2月号;王明《敦煌古写本〈太平经〉文字残页》,文物,1964年第8期;王明《〈太平经〉目录考》,《文史》第4辑,1965年出版。
研究《周易参同契》与炼丹的:袁翰青《从〈道藏〉里的几种书看我国的炼丹术》,化学通报,1954年7月号;彭翰青《〈周易参同契〉--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著作》,化学通报,1954年8月号;孟乃昌《〈周易参同契〉及其中的化学知识》,化学通报,1958年7月号;王占元《〈周易参同契〉的哲学思想》,光明日报,日;李俊甫《论中国古代炼丹书〈参同契〉》,新乡师院学报,1963年1期。
研究其他道经的:汤用彤《从〈一切道经〉说到武则天》,光明日报,日;王明《试论〈阴符经〉及其唯物主义思想》,哲学研究,1962年第5期;陈撄宁《〈老子〉第50章研究》,道协会刊,4期,1964年10月、《〈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道协会刊,4期,1964年10月;汤用彤《读〈道藏〉札记》,历史研究,1964年第3期。
1966年之后发生的"十年浩劫",使得道教研究工作基本中断。这一时期,关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出现空白。
3.改革开放至今
第三时期,是从1978年至今。这时的道教研究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79年和1980年,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设立了道教研究室,在四川大学设立了以道教研究为主的宗教学研究所,在一些大学建立了研究道教或与研究道教有关的宗教研究机构,并且招收研究道教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了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有些地方建立了许多关于道教理论研究会之类的学术组织,创办了关于道教研究或与道教研究相关的学术刊物,出版了有关道教研究的学术专着、论文集、工具书和通俗读物等书籍,这就大大推动了道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国外对于道教方面的研究逐步升温,相对促进了国内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此时有前人积累的道教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因而关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如同雨后春笋,亦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硕果累累。
这一时期,有关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之书籍如下:
《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着。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版,1985年3月第二版为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校释》作者以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十数家版本,加以校刊、标点和注释。书末附录严可均辑《抱朴子内篇佚文》、《抱朴子外篇自叙》、《晋书?葛洪传》、《葛洪撰述书目表》等。
《〈周易参同契〉新探》,周士一、潘启明合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卷首有作者《前言》。本书是用现代科学观点研究《周易参同契》的学术专着。本书论证了《周易参同契》体系与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兴趣的生物场能量的研究、人工智能的模拟设计及中医脉学、针灸、气功、五运六气学说等科学学科的直接联系。本书还对电子计算机的运算方法来源于《周易参同契》这一问题提供了大量论据。
《无能子校注》,王明撰。中华书局1981年12月出版。样注者采取明正统《道藏》所收《无能子》为底本,采用数种文本参校而成。《校注》取《道藏》本目录及分篇,置于卷首。所有阙篇次第,悉依《道藏》本之旧编。对于《无能子》原文,除作标点、校勘外,并详加诠解。书前有校注者自撰长篇论文《无能子的哲学思想》作为该书代序,详尽介绍了《无能子》一书的时代背景并深入探讨了无能子的哲学思想。
《道藏源流续考》,陈国符着。台湾明文书局1983年3月出版。全书收入论文八篇。第一篇《中国外丹黄白法词谊考录》,收集外丹黄白术经诀之文集中的名词术语六百余条,还据丹诀之记载画成丹诀附图若干幅。第二篇《中国外丹黄白法经诀出世朝代考》,共考定《太清金液神丹经》等五十余篇丹经丹诀的撰写时代。第三篇《石药尔雅补与注序》,所补多为已列或未列之药名或隐名,所注涉及诸药名之出处、书题解释、造药物法之出处等,以备检索。第四篇《中国外丹黄白术所用草木药录》,共收药90余味,录自《道藏》中现存外丹黄白术经诀,以不见于《本草纲目》者为限。第五篇《草木药隐名录》,系第四篇之第二部分。草木药隐名分为二类:一与《石药尔雅》隐名相似,二名末附"龙芽"二字。第六篇《草木药异名录》,系第四篇之第三部分。该篇收录草木药19味,取自现存外丹黄白法,并注明其异名和出处。第七篇《续希用药物录》,该篇系取自现存外丹黄白术经诀中《本草纲目》未见记载之金石、水、火、土部药,计140余味,按本草分部次序排列。第八篇《太清经考略》,提出《太清经》亡佚于元代;外丹黄白术经诀大多应入太清部(亦有属于上清经者),然正统《道藏》分部混淆,几乎全部误入洞真部众术类。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王卡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8月出版,该点校参照多种文本,并参考唐宋典籍中摘录或引述有关"河上公章句"资料。书中《前言》概述了章句作者河上公的思想及其对魏晋神仙道教的影响。
《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王明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上下编。该书为著者半个世纪以来研究道教经典和道家思想成果汇集。全书收入论文17篇,其中有关道教经典的论文就有12篇。本书作者甚为重视早期道教经典的考证与研究,认为其为后世道派理论之渊薮。并且对于一些撰人和年代不明的道书,作了可贵的考证与补苴辑佚的工作。
《〈道德经〉释义》,任法融撰,三秦出版社1988年出版。卷首有《总论》四篇,正文为《道德经》八十一章之注解,卷末附以《释"道"的十大特征》。作者自言乃用道家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对《道德经》作以基于本来意义的阐释。
重印《道藏》。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缩小影印明版《道藏》,编为16开本36册。末附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以《涵芬楼本〈道藏〉》为底本,并据原上海白云观藏本补足,共计补缺1700余行,纠正错简17处,描补缺损500余字。
《〈周易参同契〉考证》,潘雨廷、孟乃昌合着,中国道教协会1989年内部印行。潘着《〈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考证认为《参同契》一书,实为徐从事、魏伯阳、淳于翼三人之言,主要作者为魏伯阳。考证《参同契》成书之年代,约当顺帝(126-144)末成于燕间。孟着《〈周易参同契〉的著录和版本》,认为《周易参同契》的注本约有四十余种,但影响较大的只十种左右,坊刻本极多,原文本有内外丹内容,容字号无名氏注本为外丹注,其他大多为内丹注本,注本与原文不尽一致。
《天仙金丹心法》,松飞破译,中华书局1990年8月出版。卷首有作者《前言》,讲述此书乃系《天仙金丹心法》秘文之破译。根据重刊《道藏辑要》本对原书加予点校,并将破译文字用简体字附于各段秘文之后。
《〈悟真篇〉浅解》,王沐着,中华书局1990年10月出版。此书以清董德宁撰《悟真篇正义》原文为底本,参稽《悟真篇》各家注本,文字异岐之处,择要详校。注释方面多宗清修之道,阴阳诸说,概所摒弃。又附录著者所撰《悟真篇丹法要旨》、《悟真篇丹法源流》二文,介绍张伯端南宗学说。
《道藏提要》,任继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今存明代编纂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其中许多道书的编撰者和成书年代不明,分类编排也不甚理想,致使研习者颇感不便。该书编撰者仿照《四库全书提要》的体例,介绍《道藏》中每种书的时代、作者、内容,并附有目录索引、道书撰人编者的简介。
《道经总论》,朱越利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全书为道经之源、道经的产生、道藏编纂史、道经分类、道经目录、敦煌道经、藏外道经举例、道经评介等8章内容。书末附有"综合索引"。书中肯定了前人整理道经的重要成就,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拓展。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册,杨明照撰,中华书局1991年12月出版。《抱朴子外篇》50篇,本书乃系对于前25篇之校释。作者在《前言》中述: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内容丰富,"词旨辨博",尤其是对社会和文学,颇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本书参校各种《抱朴子外篇》文本凡11种,过录多种名人批注本,并参考前贤及近人著作而成。
《长生不死的探求:道经〈真诰〉之谜》,钟来因着,文汇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卷首有作者《献辞》,认为《真诰》的核心,是上清派道士对长生术的探求。影响人们长生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房事。阴阳不交及阴阳乱交,都违背天道。上清派道士似乎在寻找一条中间路线。于是,他们借用玄学成份极重的五言诗,借用充满隐晦的比喻,说出了中古时代道士们的心里话。本书即是对《真诰》中的神谕的解释与探索。
《道教要籍概论》,朱越利着,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道教文化丛书》之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卷首有作者自序,内言不少渴望以较经济的时间了解道教的读者,希望能指出哪些是道经要籍,并大略地论述他们的主要内容及演进过程,本书即为满足读者这一需要而作。全书搜罗从两汉至清代道教要籍159种,从卷数、版本考证、成书年代、作者简述、内容辑要、要旨评介等方面予以论述。
《〈道德经〉注解》,曹震阳着,大连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正文逐次注释《道德经》81章之内容。每章大致分为字解、章解、演说、总结、诗曰等。本文作者认为古圣先贤对于《道德经》之注解,虽精微深奥,但文言义深。幸阅江希张民国八年所著《道德经白话解说》,其文易知易懂,又奉读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教人修身成真,故师此二家之注,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继承黄老道祖优良传统,乃成此注。
《藏外道书》36册,新编大型增续《道藏》丛书。胡道静、陈耀庭、段文桂、林万清等主编,巴蜀书社出版。1992年8月出版前20册,1994年12月出版后16册。此部丛书,系明代正续《道藏》之后的大型道经总集,共收道教典籍1016种。其中编收书目之来源,大致为以下三类:一为明代《道藏》之前(含明)的道书,未入明版《道藏》者。二为明《道藏》已收的道书,因系不同传本,可藉此校勘《道藏》。三为明代以后所出道书,包括明代之后的刊刻本道书及手写本道书等。本丛书打破了道教传统上编纂《道藏》常用的"三洞四辅"分类法,将所有书目分为十大类:古佚道书类、老庄注释类、经典类、教义教理类、摄养类、戒律善书类、仪范类、传记神仙类、宫观地志类、文艺类等。《藏外道书》编收书目,门类众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教学术"包罗万象,贯彻九流"(陈撄宁语)的特点,是一部具有百科性质的大型丛书。《藏外道书》所收文本,大多采取影印方式编入,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书原貌。《藏外道书》之中,收有一些希世孤本和海内珍本,使得若干濒临失传的道教典籍保存下来。由于这是首次对于道教典籍的大规模结集,客观上存在相对不足,但是《藏外道书》以其收书之宽泛,已为再续或重编《道藏》做出了可贵的资料性准备工作,成为与明正编《道藏》、清《重刊道藏辑要》并列的三大道教丛书之。
《道经知识宝典》,田诚阳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道经溯源》,从道教最根本的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四个方面,分别论述道经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第二章《道经小史》,讲述道教正式形成之后,道教经籍陆续出现的简明历史,包括历代《道藏》的编纂史。第三章《道经精华》,重点讲述了道教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六十四部主要经典,并附道经原文或节要。第四章《道经真言》,集录道经之中的名言警句,分为明道、立德、修真、处世四个部分。第五章《斋醮》,讲述道教的宣教形式斋醮科仪之中的隐秘内涵,进一步说明道经宝藏的真义。本书是第一部道教人士对于道教典籍的全面性介绍。
《道藏目录分类解题》,朱越利着,华夏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本书作者原系《道藏提要》的编撰人之一,此书则系所有《道藏》书目的分类与解题。作者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设计分类系统,对于《道藏》书目重新分类,以方便所有现代人特别是不熟悉道教学和中国古籍的人使用。解题即提要,重点放在考证作者的年代方面,并在同一类中,依年代顺序排列子目。作者在每一子目下,均一一标明其在明《道藏》及五种影印本中的类别、函目、册码和页码。并编制了一些索引和表,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翻检《道藏》和本《解题》。此书所用新的图书馆目录的分类法,是对传统《道藏》分类法的一大突破。
其他书籍还有:马学良着《彝文〈劝善经〉译注》,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朱森溥着《〈玄珠录〉校释》,巴蜀书社1989年3月出版等。
这一时期,研究道教典籍的论文也出现甚多,兹不一一列举。
(二)港台地区对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
由于香港和台湾两地的道教近半个世纪中较少受到大的冲击,这两个地区亦出现整理与研究道教典籍方面的书籍与论文,在书籍方面较著名者有:
《老子想尔注校笺》,饶宗颐着。香港TKNGNAM出版社1956年4月刊行。敦煌莫高窟清代所出古写本典籍中有《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残卷,著者考定其当为张道陵所作。全书正文分为十部分:1.解题,叙述《想尔注》的源流并考证其作者与撰写概况。2.录注,将敦煌原卷的经文与注文依《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分章次第,分别录出,加以标点。3.校仪,将《想尔注》写卷经文与其他各本互校,以定其异同。4.笺证,对其中的重要名词术语,分别加以解说。5.《想尔注》之异解,标出其故意改动经文之处,并说明其因改字以致不成文义和成其特殊见解者。6.《想尔注》与《河上公注》二者,考定《想尔注》应出《河上公注》之后。7.《想尔注》本与索洞玄本比较,将二本文义之异,分为九类,详为此勘。8.《想尔注》与《太平经》,探明《想尔注》大部分即以《太平经》解《老子》。9.《想尔注》佚文补。10.张道陵著述考。1991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增订本时易名为《老子想尔注校证》。书中新增《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天师道杂考》四篇论文及《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书末随著者撰上海版校记。
《无求备斋列子集成》,严灵峰编辑,台湾艺文印书馆1971年10月初版。本书是作者所辑老、庄、列系列丛书之中的一种。编者认为,《列子》其书当为其门人和私淑弟子所记述,并非全为后人"伪托"。本书收辑《列子》著述88种,235卷,论文34篇,精装分印12册印行。书中以白文、注释、评点、简节、札记、校释、释文音韵、考订分类,不以年代编次,各类中以著作出现之先后为序。集成尤重辨伪文字,凡搜罗殆遍,意在澄清历代加诸"伪托"之辞。该书是历代《列子》文献最为完整的汇集,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台湾影印《道藏》。1977年,台湾艺文印书馆缩小影印《道藏》。编为36开本60册,另有总目和索引1册。同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缩小影印《道藏》。编为16开本60册,另有总目录1册。新文丰本还增辑了补遗道书15种。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着,中华书局1983年5月出版。本书对于《庄子》内篇7、外篇15和杂篇11均加以注释,并且考证校勘之。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乃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集释本(世界书局影印本)。其注译除参考古今校注外,还参考英、日文和大陆学者有关《庄子》的专述。
《〈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着,中华书局1984处5月出版。正文为《注释今译与引述》,译述《老子》八十一章的内容。卷末有《〈历代老子注书评介》,附录为《帛书老子甲乙本释文》、《老子校定文》及《参考书目》。本书作者全面而仔细地对《老子》作了新注和今译,并且对于老子的思想及其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道藏丹药异名索引》,黄兆汉编纂。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出版。本书收录之丹药名称,乃依据《道藏》中的《石药尔雅》、《太清石壁记》、《纯阳吕真人药石制》、《丹方鉴源》、《图经衍义本草》等19种有关典籍。其排列方法以丹药之汉语拼音字母次序为准。正文分为"丹药名"、"异名"、"出处"三栏,顺次排列。"丹药名"一栏,顺次列出丹药名、汉语拼音、原植(动、矿)物学名(拉丁文)、英文名及最后两者之出处。
《道藏精华》,萧天石编辑,于1956年台湾自由出版社开始出第1集,至1992年已出版17集共计75册。1974年版第1册卷前有萧天石写于1973年之序曰:"特广搜海内外秘藏珍藉,以及散存名山之孤版钞本等,穷数十年之力,严为审订鉴别考证删节,取精撷华,造刊书凡六百七十五种,列为道藏精华。陆续分集出版,以广流通,而续圣脉。"1973年后,《道藏精华》仍陆续出版新集,旧集再版时有的还增加新书。故实收道书超过675种,达800余种。《道藏精华》收书以丹经和道教哲学著作为主,广录各种丛书,而且多收善本、秘本。其中书目以明《道藏》外道书为多,藏外道经又以明《道藏》后新出道经为多,同时包括近现代人及萧天石本人的著作。所收的珍本或孤本道书,甚有价值。
其他书籍还有:杨联升《〈老君音诵戒经〉校释》;郑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斡理》,台北中华书局1971年出版;李际春着《〈阴符经〉补注》,台北道教文化杂志社,1978年出版;峨嵋居士注解《道门诵课》,香港常道出版社,1985年2月出版;林雨雪着《〈抱朴子内外篇〉思想析论》,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8月出版等。
二、二十世纪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综述
从以上情况来看,二十世纪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有着以下特点:1.侧重于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道教典籍的研究,比如《老子》、《庄子》、《太平经》等。这些典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对于或者仍将对于中国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如《老子》、《庄子》对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宗教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老子》对于中国政治亦有一定影响。《太平经》是中国古代农民的宣言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起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等等。这类典籍,虽然属于道教典籍的范畴,然其影响远远超乎道教之外,容易引起学者们的重视。2.侧重于道教外丹对于中国科技史影响的研究,如关于《周易参同契》的研究以及道教从事的外丹黄白术的研究之类。3.侧重于在中国历史上对于道教本身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道家和道教典籍的研究,如《老子》、《庄子》、《抱朴子》、《太平经》、《道藏》等等。
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道教千百年来深受"道不轻传"之陈规影响,比较重视"口传心受"和实修实证,不重讲经说法,因而造成道教许多典籍存在着较大程度的隐秘性,令人如窥天书,难测真义。道教人士多不从事道教学术研究,在自身文化的整理方面留下许多遗憾。很多研究道教的学者们,自身缺乏道教法脉的传授和对于道教修持的实际体验,往往从历史和文字的外部角度去研究道教的经义,因而有可能和实际的道教内涵存在一定出入。道教人士之中,如陈撄宁先生撰写的仙学著述,皆以自己的真实体验进行道教学术的梳理,显得弥足珍贵。许多道教典籍的撰作者,他们自己都有道教修炼的实际体验,而且其学说本身,就来源于自我修持境界的领悟。因此,如果研究道教典籍的学者们,能够具备道教修持的实际体验,相信对于道教典籍的研究,必定能够探索其中更深层次的底蕴。由此也可看出在研究道教典籍中的修炼方面,学术界存在较大程序的空白。另外,对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目前还停留在一些较为主要的有限的若干典籍方面,对于道教典籍的广泛领域的细致考察和全面把握,现在未能达到。综之,本世纪对于道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已经取得了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展望下一世纪,在研究道教典籍的横广和纵深方面尚须进一步深入。
2006年第2期
&选择前期杂志
&&&&&请选择你所需要的期数:
--请选择期数--
<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2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1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6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5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4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3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2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1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6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5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4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3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2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1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6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5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4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3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2期<option value = "index.php?cate_id=年第1期2002年第6期2002年第5期2002年第4期2002年第3期2002年第2期2002年第1期2001年第6期2001年第5期2001年第4期2001年第3期2001年第2期2001年第1期2000年第6期2000年第5期2000年第4期2000年第3期2000年第2期2000年第1期1999年第6期1999年第5期1999年第4期1999年第3期1999年第2期1999年第1期1998年第4期1998年第3期1998年第1期
Copyright & 2006 China Taois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典籍总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