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报告包括哪些方面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药物残留的食品能使易感的个体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及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3)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经常食用含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一方面可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耐药性的病原菌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带有药物抗性的耐药因子可传递给人类病原菌,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就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耐药菌株感染往往会延误正常的治疗过程。
(4)菌群失调:在正常条件下,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由于在多年共同进化过程中与人体能相互适应,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的作用。但是,过多应用药物会使这种平衡发生紊乱,造成一些非致病菌的死亡,使菌群的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长期的腹泻或引起维生素的缺乏等反应,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5)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6)激素的副作用:激素类物质虽有很强的作用效果,但也会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人们长期食用含低剂量激素的动物性食品,由于积累效应,有可能干扰人体的激素分泌体系和身体正常机能,特别是类固醇类和ρ-兴奋剂类在体内不易代谢破坏,其残留对食品安全威胁很大。
五、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其按照安全性评价是如何分类的?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按安全性评价来划分,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CCFAC)曾在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 3类,每类再细分为2类。即A(A1,A2);B(B1,B2);C(C1,C2)。
A类 指JECFA已经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暂定ADI值的食品添加剂,其中:A1类:经JECFA评价,认为毒理学资料清楚,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不需规定ADI值者。A2类:JECFA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时许可使用于食品者。
B类 指JECFA曾进行过安全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安全性评价者,其中:B1类:JECFA曾进行过评价,由于毒理学资料不足未制定ADI值。B2类:JECFA未进行过评价者。
C类 JECFA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或应该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其中:C1类:JECFA
根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使用不安全者。C2类:JECFA认为应严格控制在某些食品中作特殊应用者。 六、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什么原则?
1.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
2.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3.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4.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5.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假、伪造为目的。
6.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7.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
七、食品添加剂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使用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禁用的添加剂品种 (2)添加剂使用超出规定用量 (3)添加剂的使用超过规定范围
(4)使用工业级添加剂代替食品级添加剂
八、举出防腐剂、甜味剂、发色剂、着色剂、漂白剂、抗氧化剂各两例。说明发色剂的发色机理。
防腐剂:①苯甲酸(钠)②山梨酸(钾)③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甜味剂:①糖精和糖精钠②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或甜蜜素)③乙酰磺胺酸钾(或安赛蜜、AK糖)
发色剂:①NaNO2 ②NaNO3。
着色剂:又称色素,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诱惑红、玫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牢固绿等。食用天然色素有:越橘红、萝卜红、红米红、黑豆红、高粱红、玫瑰茄红、甜菜红、辣椒红、辣椒橙、红花黄、栀子黄、菊花黄、玉米黄、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盐、可可色素、焦糖色、紫胶红、红曲米等。
漂白剂:①硫磺;②其他亚硫酸盐(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次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
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 没食子酸丙酯(PG)等。
发色剂的发色机理:亚硝酸盐在肌肉中的乳酸作用
下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可分解产生一氧化氮,并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肌红蛋白和亚硝基血红蛋白,从而使肉制品具有稳定的鲜艳红色,并使肉品具有独特风味。 九、指出重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一)高本底的自然环境
(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1、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主要渠道) 2、农业上施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和化肥等 3、原料、添加剂、加工机械、容器、包装、
贮存和运输等环节可能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食品生产环节)
十、最引人关注的污染食品的重金属是哪些?举例说明汞和镉的危害。砷和汞的存在形式分别有哪几种?其毒性大小的规律如何?
最引人关注的污染食品的重金属有铅、镉、汞、砷等元素。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发生的典型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含汞工业废水严重污染水俣湾,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该水域捕获的鱼类而引起的甲基汞中毒,1964年日本新泻县阿贺野川流域也出现了相似疾病;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发生的另一典型公害病――痛痛病”,日本神通川流域由于锌矿造成的镉污染引起的。
元素砷和砷的硫化物几乎无毒;砷的氢化物(AsH3)毒性很大,但在自然界极少见;通常As3+
的毒性强,砒霜(As5+2O3)是无机砷化物中毒性最强的;As及有机砷的毒性弱,As5+
的毒性仅为As3+
的1/5。As3+
毒性较As5+
强的原因,其一是认为As3+
与-SH基有很强的亲和性,可阻断大多数的含-SH基酶,而As5+
只有在体内还原成As3+
后才起阻断作用。二是As5+
更易从体内排泄。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小规律为:AsH3+
3&As&As&R- As -X。
汞化合物又分为无机汞和有机汞。汞与烷基化合物及卤素可以形成挥发性的有机汞化合物,如甲基汞、乙基汞、丙基汞、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等,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
十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措施。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来源:
(1)用作食品添加剂: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允许用于肉及肉制品生产加工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
(2)环境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在植物体中的富集: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水、土壤和植物)中。由于矿物燃料和化肥等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得大气中富含氮氧化物NOX。微生物的根瘤菌及植物的固氮作用,构成了植物体硝酸盐的
重要来源。
(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体内转化与合成:研究表明,植物体中的硝酸盐和摄入人体的硝酸盐都可以在各自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可以由机体内源性形成。
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控制措施: (1)控制土壤污染
(2)制定严格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标准 (3)合理的食品储藏、加工方式 (4)其他控制方法(合理饮食)
十二、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化学污染物有哪些?其污染来源如何?
主要有多环芳烃、杂环胺类、丙烯酰胺、二恶英、N-亚硝基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
多环芳烃的污染(1)环境污染:由于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PAH并排放到环境中,再通过空气、接触等途径污染食品。(2)加工过程中形成:如油炸食品,油脂在高温下发生裂解与热聚可产生苯并(a)芘。(3)加工过程受污染:食品机械所用的润滑油含有PAH;石油产品如沥青含有PAH,若在沥青铺成的柏油马路上晾晒粮食,可造成粮食的PAH污染。(4)水产品的污染:水体受PAH污染后,水产品可以通过生物放大作用富集PAH。(5)植物及微生物合成:某些植物及微生物可合成微量的PAH。
杂环胺类污染物来源:食品在高温(100~300℃)条件下形成杂环胺的主要前体物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肌酸或肌酸酐。杂环胺的合成主要受前体物含量、加工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丙烯酰胺污染来源:高温烹饪的淀粉类食品中,如马铃薯片、法式油炸马铃薯片、谷物、面包等,丙烯酰胺的含量较高。研究显示,热加工处理的时间和温度为丙烯酰胺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土豆片油炸后所含丙烯酰胺会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丙烯酰胺的形成量在120℃以下时很低。
二f英类主要来源有:①对含氯的有机物进行焚烧所形成,如焚烧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工业燃烧(冶炼)、家庭煤柴的燃烧及机动车燃料的燃烧,特别是不完全燃烧或在较低温度下燃烧更易产生二f英;②有机化学制造,含氯酚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中二f英作为其副产品生成,如木材防腐剂、除草剂、无氯酚杀虫剂等的生产过程;③纸张生产的漂白,用氯气漂白纸浆过程中会产生二f英。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来源:其前体物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其他氮氧化物;胺类。其主要来源:1.亚硝酸
盐和硝酸盐主要来源于:①用作食品添加剂②环境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在植物体中的富集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体内转化与合成。2.前体胺和其他可亚硝化的含氮化合物及来源:人类食物中广泛存在可以亚硝化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涉及伯胺、仲胺、芳胺、氨基酸、多肽、脲、脲烷、呱啶、酰胺、脒、肼、酰肼、腈酰胺、腙、羟胺等。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生物性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
生物性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二、食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哪些?霉变甘蔗、腐烂水果及制品中分别存在哪种?
食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伏马菌素、3-硝基丙酸、杂色曲霉素等。
腐烂水果中含展青霉素,霉变甘蔗中含3-硝基丙酸。
三、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食品有哪些?简述毒性、危害及预防措施。
主要污染的品种: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棉籽;胡桃和杏仁等干果;动物性食品(奶及奶制品、干咸鱼等)及家庭自制发酵食品。
毒性与危害(肝脏毒):黄曲霉毒素有较多的种类,主要有B1、B2、G1、G2、M1和M2。它们的结构式不同,其毒性及危害也有很大差异。黄曲霉毒素的衍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及致癌性最强,在食品中的污染最广泛,对食品的安全性影响最大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急性中毒时动物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小管增生等。人也能引起急性中毒。
防止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措施:
①防止发霉变质。谷物收获后,尽快脱水干燥,并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②拣除霉变颗粒。除去发霉、变质的花生、玉米粒,是防止黄曲霉毒素中毒、保证食品安全性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③反复搓洗、水冲。对污染的谷物、豆类等粮食,用清水反复搓洗4~6次,随水倾去悬浮物,可去除50%~88%的毒素。
④加碱、高压去毒。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素被破坏后可溶于水中。反复水洗或加高压,去除85.7%的毒素。
四、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有哪些? 简述细菌的来源和途径。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杆菌、致病性链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等。
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1)食品原料污染 食品原料在采集、加工前已被细菌污染。
(2)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 这是细菌污染概率最高的一些环节,不卫生的操作和管理可使食品被环境、设备、器具中的细菌污染。
(3)食品从业人员的污染 不认真执行卫生操作规程或本身带菌的食品从业人员,可通过手、上呼吸道等途径造成食品污染。
(4)烹调加工过程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彻底将食品烧熟煮透,生熟不分等不良操作,能使食品中已经存在或污染的细菌大量繁殖生长,从而降低食品安全性。
五、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病毒有哪些? 列举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病毒:肝炎病毒、Norwalk病毒、猪水疱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疯牛病病原等。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炭疽病、结核病、吸血虫病、乙型脑炎
六、简述寄生虫对机体损害的机理。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有哪些?
寄生虫对机体损害的机理是:在寄主或宿主体内生存,通过争夺营养、机械损伤、栓塞脉管及分泌毒素给寄主造成危害。
食品中常见的寄生虫:猪囊尾蚴(畜肉);旋毛虫(畜肉);肝片吸虫(畜肉、鱼贝类);弓形体(畜肉);华枝睾吸虫(鱼贝类);姜片吸虫(茭白、荸荠);肺吸虫(畜肉);蛔虫(蔬菜、瓜果)
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哪些种类?其主要污染物分别是什么?
(一)包装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纸、金属、搪瓷、陶瓷、木质容器、麻袋、布袋、草、竹等材料。
(二)各种包装材料的主要污染物: 1、塑料包装材料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塑料包装表面污染物:由于塑料易于带电,造成包装表面微尘杂质污染食品
(2)塑料包装材料本身的有毒残留物迁移:包括:有毒单体残留,有毒添加剂残留(增塑剂、稳定剂、其它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着色剂等),聚合物中的低聚物残留,老化产生的有毒物
(3)包装材料回收或处理不当:包装材料由于回收和处理不当,带入污染物,不符合卫生要求,再利用时引起食品的污染。
2、天然橡胶因不受消化酶分解而不被人体吸收,一般认为无毒;但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的各种助剂可能带入毒性物质。合成橡胶主要因单体和添加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增塑剂等)残留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3、纸制食品包装主要存在的安全卫生问题:(1)使用荧光增白剂;(2)废品纸的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3)浸蜡包装纸中多环芳烃;(4)彩色或印刷图案油墨的污染;(5)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
4、金属:马口铁罐头罐身为镀锡的薄钢板,锡会溶出而污染罐内食品;在马口铁罐头内壁上涂上涂料,有助于减少锡铅等溶入罐中内,但由于表面涂料而使罐中的迁移物质变得更为复杂。铝制品主要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在于铸铝中和回收铝中的杂质。
5、玻璃主要二氧化硅(SiO2),以及玻璃着色剂金属离子的迁移。
6、陶瓷和搪瓷卫生问题主要由釉彩而引起,釉料中含有铅(Pb)、锌(Zn)、镉(Cd)、锑(Sb)、钡(Ba)、钛(Ti)等多种金属氧化物硅酸盐和金属盐类,它们多为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性的评价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性评价?其评价内容如何?
安全性评价首先是对化合物质进行毒性鉴定,通过一系列的毒理学试验测试该化合物对实验动物的毒作用和其他特殊毒性作用,从而评价和预测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是通过动物实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对该物质能否投放市场做出取舍的决定,或提出人类安全的接触条件,即对人类使用这种物质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的研究过程称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主要是:阐明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食品中有关危害成分或物质的毒性及其风
险大小,利用足够的毒理学资料确认物质的安全剂量,通过风险评估进行风险控制。
二、简述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目的和内容。
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了解受试化合物的急性毒作用强度、性质和可能的靶器官,为急性毒性定级、进一步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毒性判定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该阶段主要包括: (1)急性毒性试验。测定经口、经皮、经呼吸道的急性毒性参数,即LD50。 (2)动物皮肤、黏膜试验。包括皮肤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化妆品毒性评价还应增加皮肤光毒和光变态反应试验。凡是有可能与皮肤或眼接触的化合物质应进行这些项目的实验。(3)吸入刺激阈浓度试验。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的外来化合物应进行本实验。
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了解多次重复接触化合物对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并提供靶器官和蓄积毒性等资料,为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并且初步评价受试化合物是否存在致突变性或潜在的致癌性。该阶段主要包括:(1)遗传毒性试验;(2)传统致畸试验;(3)短期喂养试验:又称30天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和代谢试验:了解较长期反复接触受试化合物后对动物的毒作用性质和靶器官,评估对人体健康可能引起的潜在危害,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的估计值,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该阶段包括:(1)亚慢性毒性试验。(2)代谢试验(毒物动力学实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本阶段试验目的是预测长期接触可能出现的毒作用,尤其是进行性或不可逆性毒性作用及致癌作用,同时为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和判断化合物能否应用于实际提供依据。
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性与质量控制
一、简述HACCP、GMP、SSOP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
三个概念:
SSOP是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的简称。SSOP指企业为了达到GMP所规定的要求,保证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如何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
GMP是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GMP是政府强制性的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的规范性的要求。GMP您的位置: &
蔬菜安全知多少
优质期刊推荐米易蔬菜基地土壤及蔬菜镉污染安全性评价--《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04期
米易蔬菜基地土壤及蔬菜镉污染安全性评价
【摘要】:系统研究了米易主要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中镉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攀莲蔬菜基地土壤镉含量在0.012~0.87mg/kg之间;撒莲蔬菜基地土壤镉含量在0.019~0.47mg/攀莲蔬菜基地和撒莲蔬菜基地分别有15%和19%的土壤镉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攀莲蔬菜基地和撒莲蔬菜基地的蔬菜镉含量范围分别在0.087mg/kg和0.074mg/kg,超标率都为0%。各蔬菜对镉的累集规律为:叶菜类〉茄果类〉豆类〉根菜类〉瓜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X825【正文快照】:
镉,为生物的非必需元素,人体若摄入大量的镉会引起肝肾疾病[1]。此外,关于镉能引起致突变,致癌与致畸形等方面亦曾有过较多报道[2]。自从1968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因镉污染造成震惊世界的“骨痛病”以来,镉对健康的影响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镉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同斌,郑袁明,陈煌,郑国砥;[J];环境科学;2004年01期
白红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晓秀;陆安祥;王纪华;马智宏;赵春江;;[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巫常林;黄冠华;刘洪禄;吴文勇;许翠平;;[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7期
花象柏,刘鑫,邵莹;[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李大堃;袁玲君;;[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余志森;程瑜;黄莺;;[J];华北电力技术;2008年04期
白图雅;周梅;魏江生;;[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年04期
刘鑫,花象柏,邵莹,戴清文,胡国良,王薇,尹位和,吴英荣,刘先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李莲芳;曾希柏;李国学;梅旭荣;;[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李金香;虞统;赵越;李海军;李令军;刘文清;;[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王良春,郭永灿;[J];环境科学;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巫常林;黄冠华;;[A];国际农业论谈——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赵玉杰;师荣光;刘凤枝;白志鹏;李野;万晓红;姚秀荣;王跃华;郑向群;;[A];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曾竞成;沈联劳;鲁天保;吴成泰;;[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张建清;沈铭辉;;[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巫常林;黄冠华;;[A];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05年
朱晓琼;刘杰;钱昆;王文俊;胡念苏;;[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周茂荣;苗迎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施龄;;[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潘家军;徐远杰;;[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严鹏;陈祥荣;单治钢;周永;;[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荣思远;[N];中国黄金报;2007年
李广涛;[N];中国黄金报;2007年
钱虎;[N];中国黄金报;2007年
俞家骅;[N];中国黄金报;2007年
马华;[N];中国黄金报;2007年
步秀英;[N];中国黄金报;2007年
蔡立军;[N];中国黄金报;2007年
高茹琨;[N];中国黄金报;2007年
宋晓霞;[N];中国黄金报;2007年
陈锦生;[N];中国黄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继敏;[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王光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徐明新;[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高阳;[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晁乐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王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张善辉;[D];山东大学;2008年
徐德敏;[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奚胜田;[D];天津大学;2007年
梁慧瑜;[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彬;[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徐云志;[D];江苏大学;2009年
王林松;[D];西南大学;2009年
邢赜;[D];西南大学;2009年
周婷;[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李琳;[D];东华大学;2009年
姜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李莉;[D];昆明医学院;2009年
冯祝苗;[D];苏州大学;2009年
薛静;[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复盛,陈静生,吴燕玉,郑春江;[J];环境科学;1991年04期
黄忆芝;;[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1年01期
李健,曾北危,姚岳云,张立成,丘昌强,钱杏珍;[J];环境科学;1986年04期
白云;[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年05期
谢南英,谢琢玺,韩耀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林祖良,肖崇彬,李光霞,胡玉清,黄玉宾;[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王新;[J];环境科学;1992年03期
陈振金,陈春秀,刘用清,吴瑜端,杨孙楷,卢昌义;[J];环境科学;1992年04期
马芸,孟昭福,高坤瑞,张增强,王海强;[J];农业环境保护;2000年02期
余国忠,姚继承;[J];污染防治技术;199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03期
;[J];健康大视野;1997年01期
郑永红;张治国;崔龙鹏;;[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刘志强;[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5年06期
刘淑梅,张来振,张明敬,尚庆伟,梁玲;[J];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阿海;;[J];中国.城乡桥;2006年02期
沈彤,盛穗,马赛平;[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崔凤山;[J];群众;2001年04期
张乃英;[J];干旱环境监测;2005年02期
郑秀琴,何新桃,王文美;[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李学军 见习记者卢中火;[N];黄山日报;2009年
记者 肖敏;[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胡越 孙自豪;[N];洛阳日报;2009年
市农业局 供稿;[N];六盘水日报;2009年
朱勋勇 记者 龙先华;[N];六盘水日报;2009年
张先胜;[N];巢湖日报;2009年
记者安淼;[N];秦皇岛日报;2008年
吴建勋;[N];六盘水日报;2009年
陈惠强 沈晓三;[N];闽南日报;2009年
杨登贵;[N];宁夏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叶恒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廖国礼;[D];中南大学;2005年
林英华;[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李静;[D];浙江大学;2006年
林德喜;[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严雪;[D];武汉大学;2003年
李莲芳;[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郑宇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亢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巧玲;[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段爱斌;[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葛晓霞;[D];湖南大学;2004年
王燕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俊;[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柯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史生文;[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朴春香;[D];延边大学;2006年
赵素丽;[D];武汉大学;2004年
许明;[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南昌市农业信息网_新建区完成蔬菜危害因子调查与安全性评价工作
当前位置:
【浏览字号选择:
】【】【】
新建区完成蔬菜危害因子调查与安全性评价工作
日期: 16:06:00文章点击数:稿源:新建区农业局作者:刘一新根据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16年江西省蔬菜危害因子调查与安全性评价实施方案》精神,新建区重点对叶菜类、瓜类、茄果类、豆类及水生蔬菜等主要蔬菜进行风险预警,评价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的风险危害,摸清其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投入品品种和类别及其使用情况,找出生产过程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保障蔬菜生产的质量安全。新建区共抽取叶菜、茄果类蔬菜样品10批次、莲藕样品12批次、马蹄样品12批次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市农业信息网版权所有
南昌市农业局主办 电话:2 传真:2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