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金公司减持的成本多少?感觉它在减持

证金少量减持 汇金持股未动
作者:股市动态分析周刊
 & 2015年6月A股市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动荡,出于维稳金融市场的目的,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及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携数万亿资金入场救市,而如今时隔半年,市场及投资者情绪已基本企稳,尤其是2015年四季度,昂首向上,大部分股价更是出现大幅上扬。面对向好的市场和浮盈的标的,国家队是否已有所减持?
  在公布前,弄清楚国家队动向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考虑到完成定增的个股会公布最新前十大股东持股信息。基于此,我们以2015年三季度末证金公司及汇金公司所持有的全部标的作为第一筛选条件,同时,选择了四季度A股市场完成定增的个股作为匹配条件,共筛选出符合上述条件个股135只,其中汇金公司持有77只,证金公司持有58只,以此对国家队最近的动向进行判断。可以发现,证金公司对所持有的个股进行了少量减持,相比而言,持股范围更广泛的汇金公司则未出现减持现象。
  本刊根据已披露的前十大股东信息来推算,难免会有不全面之处,因此,所统计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和错漏,望投资者知晓。
  证金少量减持 汇金持股未动
  根据最新公开的持股信息,按照“最新持股已知”和“最新持股未知”进行划分,我们将国家队减持情况分为“确定减持”、“未减持”和“无法确定”三大类。其中,“确定减持”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最新持股已知的背景下,增减持情况一目了然,可以立马下定结论;另外一种则是在最新持股未知的背景下,国家队三季度末在前十大股东中,而最新显示已退出,且最新公布的第十大股东比原来国家队的持股数还低,说明已经减持。“无法确定”同样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最新公布的第十大股东持股数比国家队高,有可能是相关个股定增或者其他股东增持后导致国家队被挤出前十名,对此我们无法做出判断,因此定义为无法确定;再者,三季度末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了国家队的持股,但持股比例未进入前十名,而最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也未有其持股信息,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增减持数量,也归入无法确定一类。
  整体而言,截止日,汇金公司持有A股市场标的数量为1117只,证金公司持有A股市场标的数量为742只,其中四季度实施完成定增的个股数量分别有77只和58只,根据采集的数据可知,证金公司已少量减持部分公司股份,而汇金公司则持股未动。
  具体来看,证金公司所持有的这58家公司中,已确定减持的个股共有24只(详见表一),其中可以根据最新的持股数量,直接算出证减持股份数量的个股共有8只,它们分别是(,)、(,)、(,)、(,)、(,)、(,)、(,)和(,),这当中,盐湖股份的减持力度最大,四季度以来累计减持数量达到2988.4万股。而剩余的16只个股由于符合确定减持的第二种条件(即三季度末证金公司出现在这16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的名单中,但最新数据显示其未进入前十大股东,且原持股数量比当前第十大股东持股数量高)也被纳入确定减持的个股范围内。如(,),三季度末证金公司持有其1409万股,持股比例2.04%,但从12月16日公布的最东名单看,第十大股东全国社保基金四零三组合持有819.9万股,低于证金公司此前持股数量,减持迹象明显。 而由于缺乏确切的数值,我们无法判断其增减持情况,包括(,)、(,)等优质个股在内的19只被纳入“无法确定”栏目中(详见表三),
  可喜的是,有15只标的获得证金公司的认可,过去一个季度没有发生任何减持现象。另外,持股范围更广,持股数量更庞大的汇金公司表现也颇为平静,由其持有股份的77家四季度实施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均未见有减持迹象(详见表四)。
  表一:已知证金公司确定减持的个股名单
三季度末证金持股数量(万股)
持股比例(%)
最新持股数量(万股)
最新持股比例(%)
  表二:已知证金公司未减持的个股名单
三季度末证金持股数量(万股)
持股比例(%)
最新持股数量(万股)
最新持股比例(%)
  表三:无法确定证金公司增减持情况的个股名单
三季度末证金持股数量(万股)
持股比例(%)
  表四:汇金公司持有股份且四季度完成定增方案的个股名单
三季度持股数量(万股)
总股本(万股)
三季度持股比例(%)
  证金减持或意在调控
  从已确定减持的标的看,既有行业前景趋于负面的新湖中宝、香江控股、(,)等公司,也有表现稳定的(,)、(,)等优质个股,市值大小不一,行业分布散乱,似乎证金公司的减持并无规律可循。且数据显示,7月8日救市以来,截止至9月30日,24家已确定被减持的公司股价跌多涨少,平均下跌7.12%,证金公司选择在四季度减持究竟为何?我们有以下两种猜疑。
  猜疑一:为了兑现收益还本付息?有市场人士指出,证金公司的钱并非是无利之本,其动用的资金除了自身1000亿元的资本金加上21家筹集1200亿元的救市金,总共两千余亿元资金外,大部分来自于多家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以及央行的放水,期限大多在一年左右。如此来看,证金公司的资金确实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兑现收益还债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猜疑二:为了调控?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最可能发生的一种假设,判断依据如下:1)证金公司对24家公司的减持集中发生在四季度,时点刚好是A股市场回暖、冬季开启之时。与此同时,IPO宣布重启,科创板上市,战略新兴板及注册制加速推进,这些政策也刚好在四季度陆续宣布,无不彰显出政府高层抑制股市过快上涨的决心。2)细心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证金公司本次减持均是持股比例不超过5%的个股,换言之,证金公司可以悄无声息地进行减持,避免市场因获知国家队的退出而出现剧烈波动,倘若减持持股5%以上的个股则需要发布,届时市场恐慌情绪作祟,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也是大概率事件,因此维稳意图颇为明显;3)减持范围及力度较小。证金公司持有个股742只,而本次确定减持的个股数量仅有24只,占比仅有3.23%,且从8家可获知最新持股信息的公司看,证金公司减持力度并不大,若以24只已确定减持的个股全部减持完毕作价,减持总市值也仅为86.7亿元,相比其上万亿元的持股市值,对市场形成的负面效应基本可忽略不计,其维稳的效应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证金公司虽然减持部分个股,但无论范围还是力度都较小,其意图或在于调控市场,类似2015年上半年的疯牛行情并不是政府高层所愿意看到的,通过减持微调市场,不仅可以减轻自身成本的负担,同时也为下次市场剧烈下滑做资金方面的准备,为股市长期健康向上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
01/13 13:4601/13 10:1101/13 09:2701/13 04:2501/13 04:1301/13 02:4801/13 02:4801/13 02:48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当前位置: & 正文
证金公司一季度密集减持 救市资金要撤了吗?(2)
12:05:16 & &证券市场红周刊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第03页]&[]&[]&[]&&&
  揭秘证金、大牛散为何精准持股4.9% 还有持股假象
  相较于"随性"的中小投资者,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者,其所作的每一项决定、每一笔投资都有着严谨和缜密的思维考量。
  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披露工作落下帷幕,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在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隐藏"着大量的"4.9%股东":他们将持股比例精准控制在举牌线以下,既达成了自身投资目的,又保持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低调形象。
  那么,究竟是哪些投资者偏爱"4.9%"的投资策略?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运作考量?而当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4.9%股东"时,除了将其简单认定为潜在的举牌方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证金公司:"4.9%"策略突出配置属性
  如果说在2015年A股市场非理性波动期间,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投资购股更多是从维护股市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职能考虑,那么证金公司如今的投资风格则愈发体现出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和资产配置的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证金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将"4.9%"投资策略运用到了极致,尤其是对券商股。通过二季度的低调增持,截至今年6月末,证金公司对、、、、、等公司的持股比例均提升至了4.99%,同时其对的持股(4.97%)也逼近了举牌线。
  "不同于一般投资机构或大户,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证金公司,其A股投资布局要长远、大气得多,相较单体个股,其更注重板块的配置,大举增持券商股也印证了这一点。"有市场人士对此分析称。
  而在"重板块、轻个股"的投资思路下,证金公司对券商股的持股比例控制在举牌线以下也便在情理之中了。在上述市场人士看来,将持有的大多券商股的股权比例控制在4.99%,既满足了证金公司的板块配置需求,也保证了其日后交易的自由灵活(如举牌半年内不能反向交易)。
  事实上,在二级市场投资中,证金公司极少举牌某家上市公司。即便在今年6月份举牌时,证金公司当时也强调是个"意外",主要是由于红股到账时间晚于市场除权除息变动时间才被动导致了此次举牌。
  除券商股外,证金公司二季度还特别青睐绩优股或高分红个股。其二季度末对、、、、、、等多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也精确控制到了4.99%。
  换一角度而言,除了看好某个板块和个股而大举增持外,证金公司将投资持股比例控制在4.99%,也可看作其在不同时期定下的"数字密码"。此前,证金公司在2015年三季度末,还将其对、华侨城A、等30余只个股的持股比例均精确控制在了2.99%。
  大户牛散:止步"4.9%"意在操作自由
  相较于证金公司等大型投资机构,资金规模相对小的大户、牛散们则更加专注于对个股的研究和投资,但若从单纯投资角度来看,该类投资者即便非常看好相关个股,一般也不会轻易越过5%的举牌红线。
  在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中,有一个细节颇值得玩味。在其列示的十大股东名单中,相关持股比例一栏中,其他股东的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唯独自然人徐东显示的持股比例为4.998%,对应持股规模为1999.46万股。
  "虽然持股比例已非常接近5%,但没有触及举牌线,因此并不需要对外披露徐东的相关信息。"证券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徐东也没有主动跟公司联系过,对他的情况并不清楚,"但能动用大量资金购入公司股份,应该是传说中的牛散。"
  持股比例达到4.998%而不举牌,徐东显然是有意为之。记者注意到,徐东持有股权已有数年之久,并非短线投资,那么其为何不越过举牌线呢?
  对此,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从过往案例看,自然人若旗下没有产业而单纯出于炒股的目的考虑,一般极少会举牌上市公司。因为一旦举牌就大大限制了其交易的自由性和灵活性,投资过程中将不能进行波段操作而变得被动。记者也注意到,徐东对的投资过程中并非一味增持,其间也有过减持操作。
  的确,作为市场中的另一知名牛散,周信钢此前曾举牌过和等多家公司。但据周信钢事后介绍,包括对、等公司,其本身是不想举牌的,只是由于操控账户多、买入数量控制不好而触及了举牌线。
  而除徐东外,另一牛散万忠波对的投资也行将触及举牌线。明细来看,万忠波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建仓,当季即买入9398万股,此后又不断加仓,至今年6月末所持股份规模已达到11915.44万股,占总股本的4.92%。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万忠波建仓完毕后,7月份以来涨势凌厉,区间涨幅超过了60%。而由于万忠波持股并未超过举牌线,其可以较为自由的设定减持时点。
  "市场中的大户牛散都十分看重交易的自由灵活性,且大多十分低调不想暴露自己身份,有的为不触及举牌甚至动用马甲账户实施买卖,徐东、万忠波持股比例逼近举牌线,只能说他们非常看好相关个股,但应该没有所谓争夺控股权等其他想法。"上述私募人士称。
  持股假象:"4.9%"或为假增持真减持
  当某位投资者持股逼近举牌线时,其给外界的第一感觉即是其看好这家公司并随时可能举牌。但细究相关个案可以发现,上述想象可能只是假象,而相关"4.9%股东"的真实意图也不排除是要减持。
  打开行情交易软件可能会发现,最新披露的十大流通股东榜单(截至6月末)中出现了华毓创投的身影,持股比例为4.96%,而在一季报流通股东名单中还没有华毓创投的身影,显然,华毓创投持股是在二季度增持而来。 
  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事实上,华毓创投是在今年5月份从天津泰达科技投资处受让的4.96%股权。其中,华毓创投是天津泰达科技投资的孙公司。或是为了方便日后减持的考虑,双方将股权转让比例恰好定在了5%以下,以令华毓创投不触及举牌线。反观华毓创投则在受让股权的同时宣布,拟在此后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96%的股份。
  可见,华毓创投二季度看似大举增持了,但其真实意图则是要减持套现。
  类似4.9%的"持股假象"还有案例。该公司半年报显示,中科汇通截至6月末持有公司4.99%股权,似将触及举牌线。
  事实上,中科汇通原持有5.01%股权,而在今年1月份,中科汇通宣布在此后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上述股份。然而在六个月过后,中科汇通最终仅减持了100股,但持股比例则降至4.99%(主因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稀释)。不过,随着其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这意味着未来待时机合适时,中科汇通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减持相关股份而无需再披露。(中.国.证.券.网)
[]&[]&[第03页]&[]&[]&[]&&&证金公司在减持_中储股份(60078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日本手机网友
证金公司在减持
证金公司在减持
浙江丽水网友
也有可能,证金在成本都是在9元一线,现在都涨30%了。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
证金减持中储可能不太大,证金持有成本在10元以上,中储涨幅很小,连续下跌已经释放了风险,下周中储有望企稳回升,突破12.59应该概率很大,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最近散户割肉的较多,应该物及必反
明显减持,下周涨不涨不好说,各自取舍吧
不知道你们唱空的居心,这个价减持不是坏事,不然会给股价上涨带来风险,证金早晚要走的,持股那么多,没有大利好,股价难以有很好的表现,这个价减不是坏事,持也不一定是好事,个人认为属中性,中储不涨,与诚通有关系,等待二批试点就行了,有与没有,只是涨幅多少的问题,这个价,不是急用钱,割肉没有多大意思,套也套不了多久,挣钱走比割肉走强
湖北鄂州网友
日本人说的话能信么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五大行前三季日赚28.7亿 为何遭证金减持?_网易新闻
五大行前三季日赚28.7亿 为何遭证金减持?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五大行前三季日赚28.7亿 为何遭证金减持?)
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前三季度,五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7581亿,同比增幅1.07%,每日净利润28.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尽管业绩增幅仅有0.46%,但净利润依然维持在行业第一,为2227.92亿元,蝉联最赚钱银行。
尽管五大行业绩微幅增长,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及持续降息的背景下,多家银行利息收入下降,并无一例外的遭到证金公司的微幅减持。
三季报业绩增幅放缓 银行板块会否拖累大盘指数?
作为第一大权重板块,银行股也被称为股市的定海神针。随着此次五大行三季报的披露,将会对银行股以及大盘产生怎样的影响?上海新时代证券策略分析师付少琪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银行股业绩的增速明显回落,前五大行三季报的业绩增速只有1%,这种业绩增速是历年来最低的。由于银行股是一个后周期的行业,所以近两三年经济的回落,是银行股业绩增速前景不乐观的主要原因。银行股的业绩增速出现回落的可能是比较大的,这种业绩增速对于银行股的股价来说有一个明显的制约的作用。由于权重股对大盘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大盘未来想看高一线,空间也是非常有限。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密集发布,投资者该如何操作,抓住新一波市场行情?申万宏源石磊分析:
银行股业绩增速放缓,这是市场早就知晓的。市场当前还在修复期,在防止资金脱实向虚的大背景下,市场形成牛市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一个良性的市场应该是涨跌有度,有进有退,活跃但不疯狂,冷静而不平静。因此,只要这样的市场氛围没有变,我们就可以紧盯业绩增速与估值合理的程度,在股价波动中等机会,跟随市场找对节奏,直到节奏发生新的改变,再来修订操作。
证金公司减持五大行 意欲何为?
截至10月29号,沪深两市已有2170只个股公布三季报。其中证金、汇金现身其中1041只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之列,占比48%。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国家队”在二级市场活动频繁,但证金公司却在第三季度一致性微幅减持了五大行股份。其中对中行股份减持最大,由半年末的2.7%下降至三季度末的2.53%。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适当减持银行类权重股,有利于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实现再融资。
董登新:中金公司通过自身的资金与融资买入了大量的权重股,尤其像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股灾”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在市场目前基本走稳的情况下,中金公司适当减持它在“股灾”时期过度增持的权重股,这对于中金公司开展再融资与在融券业务会带来账面上的平衡。
“息差”收窄、“非息”抢眼 银行发力“中间业务”
整体来看,与几年前动辄10%的增幅相比,上市银行的高利润时代已经渐行渐远,随着银行普遍放贷收益下降、负债成本提升,找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摆在各家大行面前的一大课题。
从目前公布的三季报经营数据来看,银行息差收入出现占比下降和增速放缓的趋势,非息收入与中间业务增速则较为“抢眼”。其中,中国银行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6.69%,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高达26.04%,达到1392.65亿元。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中间业务收入逐渐会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
吴庆:我们也在鼓励银行要开辟息差以外的营业收入,我们支持以银行为主导的、以借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在我们金融体系中的占比适当的降低,通过金融市场完成融资的规模占比提升,从银行导向型的金融体系向市场导向型的金融体系转变。
(原标题:五大行前三季日赚28.7亿 为何遭证金减持?)
本文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减持后成本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