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禅有关禅语感悟人生的诗句句

佛诗禅词一百首--学佛网
&佛诗禅词一百首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10:16:00&&
佛诗禅词一百首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去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宅也空,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朝走西,暮朝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为己谋.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盖间茅屋牵萝补,开个柴门对水流.
得隙闲眠真可乐,吃些淡饭自忘忧.眼前多少英雄辈,为甚来由不转头.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玉兔金乌西坠,江河绿水东流.人生那得几千秋,万里山川依旧.
寿夭穷通是命,荣华富贵自修.看看白了少年头,生死谁知先后.
日日杯深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名利场中底事忙,何如消散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卷,酒千殇。大开白眼看侯王。玉楼金阕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经书千万篇。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罗天。
半山顶上一茅庵,老僧半间云半间。云到三更去行雨,回头却羡老僧闲。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白马红缨衫色新,不是亲家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梦中光景醒时因,醒若真时梦亦真。莫怪痴人频做梦,怪它说梦亦痴人。
些小言辞莫若休,不须经县与经州。衙头府邸陪杯酒,赢了猫儿卖了牛。
21.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22.万事无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空。
23.是非不到钓鱼处,荣辱常随骑马人。
24.人生未许全无事,事态何须定认真。
25.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26.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
27.黄金不是千年乐,红日难消两鬓霜。
28.任君盖下千间舍,一身难卧两张床。
29.与其十事九如愿,不若三平两满休.
30.有人问我修行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31.无益诺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当头.
32.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
33.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34.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35.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36.从来硬弩弦先断,自古钢刀口易伤。
37.吃些亏处原无害,让几分时也不妨.
38.石崇难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
39.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40.人间平地远如许,头上青天高不多。
41.文章不疗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
4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43.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到茅庵。
4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5.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46.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
47.眼里有沙三界浅,胸中无事一床宽。
48.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49.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50.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51.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
52.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53.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54.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
55.生下都从忙里老,死前谁会把心宽!
56.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57.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58.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梦里玄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
闲中演偈谈禅,言言酷似,说时虽是用时非。
60.车争险道,马骋先鞭,到败处未免噬脐;粟喜堆山,金夸过斗,临行时还是空手。
61.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62.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
63.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一条竹杖挑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
64.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
65.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仕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66.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67.钓鱼,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兴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如无能之全真。
68.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驱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69.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70.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71.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72.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宽者斗室广于两间。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74.山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白水变酒卖,还嫌猪无糟!
75.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76.乞儿口干舌燥,终日不得一钱;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77.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78.逢擒则奔,虮虱尤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
79.为人若要学好,羞甚担柴卖草;为人若不学好,夸甚尚书阁老。
80.十分伶俐用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若使十分都用尽,远在儿孙近在身。
81.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82.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83.不遇天灾人祸,施舍能费几文。
84.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新凉。
85.菩萨对联: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倘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86.财神对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让我为难!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梦幻;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90.戏院对联:
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不妨坐坐;
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如是云云;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从宋后羞名烩,
我到坟前愧姓秦。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但求世间人无恙,
哪怕架上药生虫。
96.陈圆圆:
尘劫中不昧本来,郎月生性海;
迷阵里能开觉路,青莲净孽根。
97.婚介中心:
白玉尤有瑕,求人十全十美哪里遇;
青春岂无限,择偶千挑万选几时休。
成败一知己;
生死两妇人。
鼠因断粮绝迹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100.天津大悲院(老衲平生唯一到过的庙)
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柢园精舍;
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114网址导航新闻动态News当前位置:& > 杂文
作者:袁行霈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和诗人酬唱、吟诗,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这桩公案真可谓久远而又复杂了。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楞严经》曰:“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表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
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句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静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黄庭坚还把它改写成长短句以倚声歌唱,也说明他对此诗的喜爱。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现在就分开来加以阐述。
以禅参诗,较早的资料是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其中有这样两句:“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李之仪字端叔,有《姑溪集》,其《赠祥瑛上人》诗曰:“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与李去言书》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所以他写诗富有禅意。苏轼以参禅的态度读他的诗,是欲寻找字句之外的理趣。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诗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范温《潜溪诗眼》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人。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这是说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他们认为“真如”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五灯会元》里记载的禅师们的语录大都属于这一类。而参禅的人则要靠自己去领悟那言外的意蕴,一旦悟有所得,就成正果了。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有限的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也就是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这确实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
以禅衡诗的代表人物是严羽,他的《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诗辨》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他对此十分自负,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吾言矣。”这段话标举了以禅喻诗的旗帜,指出了自己理论的针对性,是理解其《沧浪诗话》的一把钥匙。严羽把诗划分为汉魏晋盛唐、大历以还、晚唐三个等级,以比附禅家的大乘、小乘、声闻辟支果三个等级。他说:
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声闻、辟支均属小乘,不能与大乘、小乘并列。清人冯班《钝吟杂录》已指出严氏之谬。)
看诗须着金刚眼睛,庶不眩于旁门小法。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这些话既衡量了历代诗歌的高下,也指出了学习诗歌创作取法的标准。他认为江西诗派、永嘉四灵以及江湖诗派的弊病,就在于取法不高,未得大乘正法眼。严羽以禅为喻,旨在强调盛唐以前和大历以后诗歌的差别。禅,只是一种比喻,没有更深的含义。至于他对诗歌高下的看法是否公允,那是需要专门讨论的,本文就不涉及了。
以禅论诗的资料最丰富。北宋末年的吴可有《学诗诗》三首,在当时就已引起了诗人们的注意。诗曰:
(一)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二)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传灯录》:“元安示众曰:‘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头上安头”指重复因袭。)
(三)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予,惊天动地至今传。
吴可少时以诗为苏轼所赏识,他所著《藏海诗话》往往阐述苏轼的诗论。苏轼以禅喻诗偏重在欣赏上,吴可则偏重在创作上。他这三首《学诗诗》就是论诗歌创作的。其一是说学习写诗有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下了足够的功夫,就有可能一旦飞跃,达到超然的境地,此即所谓“了悟”。到那时已无须雕章琢句,信手拈来即成妙趣。所谓“超然”,是指超越了雕琢字句的阶段,而达到自如的地步。龚相在和他的《学诗诗》中说:“会意即超声律界,不须炼石补青天。”可以做它的注脚。吴可的这首诗是融合了北宗所讲的“渐修”和南宗所讲的“顿悟”,揭橥了学习诗歌创作的过程。宋人韩驹在《赠赵伯鱼》中有这样四句也可以参看:“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吴可的第二首诗是强调诗人自身的参悟,反对因袭前人。即使是诗圣杜甫,也不可因袭模仿,使他成为束缚自己创造力的模式。禅宗的主旨是指示人人自身本来具有的心性,能彻见心性即可成佛。它不需要繁琐的经典,更反对生吞活剥、句剽字窃,甚至敢于呵佛骂祖。吴可的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精神。赵蕃在和吴可的《学诗诗》中说:“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论句与联。”曾几在《读吕居仁旧诗有怀》中说:“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葛天民在《寄杨诚斋》中说:“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意思相近,可以互相参照。吴可的第三首诗标举“圆成”,《楞严经》曰:“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圆成”就是成就圆满的意思。吴可将“圆成”看作一种极高的诗歌境界,自古以来能达到的寥寥无几。所以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才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所谓圆,含有自然、完整、流转、贯通等多方面的意义。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说圆”一节,旁征博引,所论甚详。吴可以禅论诗,而以圆成为极致,的确是独具慧眼的。
严羽以禅论诗的见解也富有启发性。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所谓“妙悟”指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涅般木无名论》曰:“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严羽那两句话就是从这里来的。妙悟可以表现为对禅的识见力,也可以表现为艺术感受力。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以“学力”与“妙悟”对举,有这样一段话:“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他并不否认学的重要性,但认为更重要的是悟。妙悟是第一位的,学力是第二位的。“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严羽这样说,与他对诗歌特点的认识有关:“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诗歌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必须有审美判断。然而,即使是长于形象思维和审美判断的人,也要多读书、多穷理,借助前人的知识和自己的理性判断,才能达到诗的极致。妙悟可以使人悟得诗道,能悟而又肯学,学而又能取法乎上,才有希望登上诗之顶巅。妙悟之诗,其好处就在于“透澈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要求诗歌扩大其语言的容量,通过有限的字句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取得多义的效果。因为是多义的,所以不停止在一种解释上,这就叫“不可凑泊”。因为是多义的,所以单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不能完全把握它,这就叫“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这几句话因为和禅宗搭上了界,所以总让人觉得有点神秘的色彩。其实并不神秘,严羽不过是指出了诗歌语言的弹性和诗歌意象的多义性而已。
 & 以禅喻诗曾引起一些人的批评。刘克庄说:“诗家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死不休。’禅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夫至言妙义固不在于言语文字,然舍真实而求虚幻,厌切近而慕阔远,久而忘返,愚恐君之禅进而诗退矣。”(《题何秀才诗禅方丈》)这是从诗、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立论。潘德舆说:“以妙悟言诗犹之可也,以禅言诗则不可。诗乃人生日用中事,禅何为者?”(《养一斋诗话》)这是从诗、禅与人生的关系上立论。李重华说:“严沧浪以禅悟论诗,王阮亭因而选《唐贤三昧集》。试思诗教自尼父论定,何缘堕入佛事?”(《贞一斋诗说》)这是以儒家诗教排斥以禅喻诗。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禅喻诗的确不是科学的说法,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然而任何比喻都是跛脚的,以禅喻诗当然也不能丝丝人扣。不管怎么说,强调自身妙悟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标举兴趣而排斥理路;以圆成和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诗歌艺术的高标准,这几个方面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如果不纠缠于诗禅异同之辨,就能透过那些迷离惝恍的禅语,“妙悟”到其中关于诗歌艺术的真知灼见。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尚且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不能运用心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以建立创作论和欣赏论的科学体系,何况古人呢?借用禅学唯心主义来喻诗,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也远没有解决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问题。但在古代仍不失为聪明人想出来的聪明办法。如以宽容的态度视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都会有启发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茶经典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