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制造原子弹跟什么朝鲜战争中美关系有直接关系

当前位置: &
揭秘:金日成时代朝鲜发展核武器全过程
扫描到手机
14:25:13 & & &
日,中国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国防科学部门在朝鲜北部距离中国边境不远的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这一消息震惊世界,朝鲜秘密开展的核战略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疑问,朝鲜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执意拥有核武器?其实拥有核武是自朝鲜建国以来一以贯之的国家战略。金日成的核梦想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想法由来已久,从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起就已经埋下了核基因。上世纪40年代,美军投下两颗原子弹就迫使准备负隅顽抗的凶悍日军乖乖投降,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和军事效能对于苦苦抗日的金日成来说无疑是印象深刻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本想一举统一朝鲜的金日成无奈遭到美国出兵干预,虽然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全力支援以及前苏联的帮助,但最终还是止步于三八线。在战场上没占到便宜的麦克阿瑟不止一次恐吓称,要使用核武器攻击朝鲜或中国大陆。据史料记载,当时金日成得知这一消息后,因为没有对等的反制手段而极为焦虑不安。朝鲜是一个缺乏能源的国家,境内不产石油,煤炭的储量有限,相反却有丰富的天然铀矿,石墨储藏也名列世界前茅。国际局势加上国内需求,坚定了朝鲜进行核研究的决心。1953年,战争刚刚结束,朝鲜国内建设百废待兴之时,金日成便对朝鲜高层表示,一定要拥有核武器,由此开始了核开发的探索。后来叛逃的朝鲜劳动党前书记黄长烨曾对记者说过:“我们(朝鲜)很早就开始了核武器的开发。金日成1958年视察地下兵工厂时,反复强调要做好核战争的准备,从那时起就制定了(拥核)计划。一旦有了核武器,首先可以镇住韩国,更是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时防止美国干预的手段。”朝鲜“核武器之父”徐相国在研制核武的目标下,朝鲜开始对核研究投注了更多资源。1955年,朝鲜在平壤建立了第一个核物理研究所。1956年金日成出访苏联时,特意访问了莫斯科郊外的核能发电厂。从当年拍摄的纪录片看,金日成身穿浅色西装,意气风发,向夹道欢迎他的苏联群众挥手致意。在核电厂内,他在一群苏联专家的簇拥下,详细了解这家工厂的运营情况。画面上的金日成在专家讲解模型时,神情专注,不时地点头,显得很有兴趣。这一年,朝鲜成功地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接受苏联援助,和平利用核能,两国在核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展开合作。1959年9月,朝鲜又和苏联缔结了《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协议规定的双方合作范围包括地质调查、协助朝鲜建设研究用核反应堆及对朝方人员进行培训等。合作协议签订后,超过300名朝鲜留学生被派往苏联学习核物理,仅在莫斯科以北110公里杜布纳市苏联最大的核试验室&&“苏联联合核研究所”,就先后为超过250名朝鲜核研究人员提供了培训。在这个研究所虽然也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此培训的技术人员,但朝鲜无疑是派员规模和学习热情相当高的成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的这些学员成为朝鲜核开发活动的骨干力量,包括朝鲜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原子能工业部部长崔学根,研究与核武器直接相关的核反应堆物理学的丁根,以及日后的朝鲜“核武器之父”&&徐相国。徐相国被称为“科学天才”,是主导朝鲜核武研发计划的灵魂人物,也是朝鲜“大浦洞&1”型导弹的主要研发人员。1966年,徐相国从金日成综合大学毕业后就留学苏联,28岁时在苏联获得博士学位。苏联曾劝他加入苏联国籍,但徐相国婉言拒绝,回归朝鲜。徐相国的正式头衔为金日成综合大学物理学部讲座长(系主任),但他还有一个秘密职位&&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防委员会“极秘委员”。徐相国年轻时曾只身周游俄罗斯,利用留学苏联时的人际关系,将与核相关的设备和零部件运回朝鲜,以建立朝鲜的核研发设施。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咸镜北道的核研究设施内从事研究,享有特别待遇,有贴身侍卫,一旦身体不适,就会被送到法国医治。朝鲜还在金日成综合大学、金策工业大学、平城物理大学等高校设立核人才培养基地,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学习与核相关的专业。徐相国等第一流的朝鲜核科学家在科研同时,都会亲自在这些学校教学。根据韩国和美国情报部门分析,在这批顶级专家的带领下,迄今朝鲜自己培养的核研究人员己超过3000人,高级人员200多名。代号“家具工厂”的援建计划1962年苏联专家克多洛夫等人应邀来到朝鲜北部的山区,建造和平利用核能的设施&&宁边核能研究中心,在这里聚集了100多名核技术研究人员,其中大多数都是曾在苏联进修过核物理学的青年人。克多洛夫在冷战结束后接受采访时称,在这里他和其他苏联专家将核技术传授给朝鲜,同时他也为朝鲜青年研究人员的核研究水平之高感到非常吃惊。苏联专家秘密建造了一个型号为IRT-2000 研究型的轻水反应堆,在朝鲜的强烈要求下,在往来文件上,这个援建计划被代号为“家具工厂”。这个项目在朝鲜也被列为顶级机密,严禁消息对外泄露。1965年核反应堆建成,苏联专家离开宁边归国。这个轻水反应堆建造前,朝鲜从未如此深入地接触核技术,克多洛夫们并不知道,这里将成为日后朝鲜开发核武器的重要基地。朝鲜建设轻水反应堆的目的是为制造核武器做准备,但是轻水反应堆中难以提取出制造核武器必须的原料&&钚,因此,对于朝鲜来说,轻水堆只是庞大核计划的一个开端。轻水反应堆的完工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重点监视宁边核能中心,克多洛夫们建造的轻水反应堆在1965年当年就被美国侦察卫星拍到,此后1967年、1970年、1975年宁边新的核设施不断增多,但这些情报并未引起美国的足够重视。监视朝鲜核武40年之久的美中央情报局亚洲事务负责人唐纳德科莱克曾坦言美国当时针对朝鲜的情报活动很不顺利,中情局对于朝鲜核开发的能力和意图都无知到了几乎危险的地步。据后来披露的一份长达350页的中情局朝鲜核武开发秘密报告显示,美国直到1984年才真正开始担心朝鲜的核武情况。因为他们发现朝鲜正在建造可以提炼制造核武器原料钚的黑铅型反应堆。但美国认为这距离核武器还有很远的距离,朝鲜尚无开发核武能力。美国只是对此保持警惕,敦促苏联将朝鲜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之下,要求朝鲜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朝鲜劳动党前书记黄长烨当时是负责国际关系的书记,苏联大使来访时,向朝鲜提出了终止制造核武的建议。当时核武器开发的管理权已经由金日成移交给了他的长子金正日。黄长烨向金正日汇报后,金正日回答:“不用去理睬”。1985年朝鲜虽然勉强加入了防止核扩散条约,但却拒绝履行接受核设施检查的义务。这一年,金日成再次访问莫斯科,拿出的求购清单里包括了可以携带核弹的图-22M3轰炸机,但这一要求被苏联婉拒,替代品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米格-29歼击机,这种飞机也拥有投掷核弹的功能。1987年末,第一批14架米格-29歼击机降落在朝鲜,到1988年春,朝鲜空军共迎来3支米格-29大队,组成近卫歼击航空兵团。苏韩建交的刺激1990年9月,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专程来到平壤,解释苏联即将与韩国建交的决定,阐明了苏联支持朝鲜同韩国接触,让韩国与朝鲜同时加入联合国的意向。朝鲜历来反对“交叉承认”,认为韩国是朝鲜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鲜外相异常不满,当场说:“如果苏联同南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就意味着承认了朝鲜分裂的事实本身以及国际舞台上两个朝鲜的合法性存在。”自朝鲜建国以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一直是朝鲜的生命线,朝鲜的X光射线机和婴儿恒温箱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建筑师来自民主德国,金日成乘坐的豪华防弹轿车也是斯大林送的。苏联甚至在自己粮食产量都不富足的情况下还慷慨援助朝鲜,苏联也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石油等能源的提供者,苏联的外交转向深深地刺激了朝鲜,失去核保护伞和战略后方的朝鲜生出了强烈的背叛感,苏朝关系急转直下。朝鲜外长的发言中甚至蹦出语惊四座的话,“我们的核武开发进展神速,无论如何都将完成到底。既然苏联要和韩国建交,那我们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曾回忆说,朝鲜的话并没有被苏联重视,只是被视为对苏改变外交路线的一种不满情绪,仅此而已。但朝鲜是认真的,失去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怀抱,朝鲜遭受到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困局。在朝鲜半岛外部,安全形势急剧恶化。苏联与朝鲜曾于1961年签署了军事同盟性质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为期30年,当条约在1991年到期时,新生的俄罗斯并未选择自动续约,并于1994年正式宣布废止该条约。朝鲜只能接受这一切。随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放或转型,朝鲜的盟友屈指可数,而美国的军事威胁无时不在。一旦战事再起,装备落后的朝鲜一无后援,二无抗敌之力。在朝鲜半岛内部,政局民心也不稳定。自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以后,朝鲜和韩国便处于争夺国家法统合法继承权的激烈竞争中。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后南北竞争转入发展竞赛。1973年前在国家综合实力方面朝鲜占上风,而此后韩国大幅逆转,南北差距迅速拉开,这使朝鲜产生强烈的危机感。此时,民众需要获得一种新的鼓舞力量,以振奋人心,恢复信心和凝聚力,巩固对领袖的忠诚和崇拜。为此朝鲜提出建设“强盛大国”的政治口号,而拥有原子弹无疑是“强盛大国”最便捷的显示。加速核武开发朝鲜在宁边轻水堆与黑铅堆的南面,多处核设施建成,其中最大的要属核再处理中心,黑铅堆使用后燃料棒在此处提炼钚,为核武做准备。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核研究人员大量失业。朝鲜充分利用这一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将数十名前苏联核科学家聘请到本国工作。1992年12月,俄罗斯安全部长维克托巴拉尼科夫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声称他的手下阻止了64名俄导弹专家前往“第三国”,虽未明言“第三国”到底是哪国,最后俄记者调查出这个国家就是朝鲜。苏联解体后,国际核黑市活动猖獗,朝鲜抓住了这个机会,四处搜集、购买核技术,同时还伪装成合法的贸易公司化零为整购买所需零件。朝鲜被查获的一名“核采购员”尹浩镇就曾因向德国采购内径168毫米的高品质铝管,谎称用途是航空公司的新型飞机油罐,事实上是用来制造浓缩铀的器材。这些管材后来被发现,德国公司高管受罚。朝鲜还与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建立了联系。此人被捕后亲口供认,他曾于1990年之后卖给朝鲜P-1、P-2两种型号20多个用于浓缩铀的离心分离机,他还访问过朝鲜,参观过朝鲜的核设施。朝鲜核研究人员也曾秘密访问过巴基斯坦。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曾指出,宁边核反应堆的钚提炼技术处处都有“巴基斯坦制造”的印记。为了迫使朝鲜接受核检查,1991年9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美国撤除配置在全世界的全部战术核武器,其中包括布置在韩国的核武器。急于与西方加强关系的俄罗斯向西方国家承诺,如果朝鲜南北发生军事冲突,俄罗斯绝不会向朝鲜方面提供军事武器援助。俄罗斯还敦促朝鲜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平壤对此非常失望,在朝鲜人眼中,俄罗斯是“踏着美帝国主义的节奏跳舞向朝鲜施加旨在消灭朝鲜的压力和制裁”。第一次朝核危机1992年,朝鲜中央电视台播出朝鲜宁边核工业基地的新闻,第一次公开了核研究中心内部的画面,特别强调是和平利用核能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同年5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EEA的核视察,国际专家在黑铅堆确认了能提炼钚的燃料棒曾经被取出过。朝鲜的解释是过去只有一次试验性地提炼过微量的钚,但原子能机构专家对此根本不信,要求强制检查核废弃物贮藏地。这一举动使得朝鲜有些措手不及。朝鲜人拼命掩饰核废料被提炼过的痕迹,甚至试图掩埋废弃物,并种上植物,但是植物居然全枯萎了,为躲过美国卫星侦察,朝鲜人还在废弃物上面建了一个体育场大小的房子,但这个怪异的大房子还是被卫星拍到了。1993年3月,美韩举行了代号“团队精神”的军事演习,被核检查逼到墙角的朝鲜顺势退出防止核扩散条约,拒绝一切检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者做出决议,威胁朝鲜如不重新考虑退约一事,将予以制裁。但朝鲜态度更强硬,声称是美国在背后操纵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朝韩双方的核问题会议上,朝鲜代表赤裸裸地威胁道:“我们已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你们应该三思而行,首尔与分界线相距不远,一旦发生战争,就将成为火海,你也别想活(指着对面的韩国代表),总之要三思而后行。”韩国代表气得叫道:“想要开战吗?”朝鲜代表说:“当然”。朝鲜一边加紧提炼钚,一边在三八线附近集结部队,炮兵被要求随身携带拉炮闩的炮绳。金日成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态度依然强硬,坚拒强制核检查,并声明:“我们没有隐藏什么,当然是有军事机密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自己的军事机密公开。”1994年4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姆贝利陆续将美军最先进的武器配置到韩国,美军的两艘航母和33艘军舰做好了随时攻击朝鲜的准备。美军还准备对朝鲜宁边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只要打击成功,朝鲜核武开发就会倒退若干年。战争似乎一触即发,韩国预估开战后会发生大规模平民伤亡,国内乱相频生,总统金泳三反对开战,美方内部也有不愿再与朝鲜发生战争的声音。为化解危机,美前总统卡特于日以民间人士身份进入平壤,同金日成深谈,希望能改变紧张局面。而此时美国总统克林顿面前也已经摆上了国防部的战争方案和大规模增兵计划,战争已经准备好,只等克林顿拍板决定。就在克林顿犹豫徘徊的时候,卡特从平壤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金日成同意冻结核武开发”,克林顿政府团队顿时松了一口气。金日成表示只要重新开始美朝协议,核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克林顿最终接受了。美朝于同年7月8日在日内瓦开始第三轮会谈,就在这一天,金日成突然逝世,他的儿子金正日正式接管了国家大权。朝鲜全国大丧。据朝鲜前高官黄长烨称,金正日曾亲口告诉他,此时朝鲜核武器其实已经制造完成。不过美朝会谈仍在继续,10月21日,美朝双方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在10年内向朝提供两座轻水核电站,电站运转前每年供应50万吨重油,朝鲜冻结其核计划,此外还有美朝关系正常化、朝鲜复约和受查等议题。至此,第一次朝核危机化解。金日成开启的朝鲜核事业为今日朝鲜的核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朝鲜通过外交博弈从美国手中白得了两座核电站,第一次从危机外交中尝到了甜头,为日后朝鲜外交上的强硬与冒险埋下了伏笔。&&(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海潮 CM01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原子弹出世前后
为抢在德国之前造出,美国建了一个有12.5万人的研究工厂;仅为制造分离铀所用的电磁线圈,就用了白银和银币1.4万吨
主页 & 环球时报 & 第七版 史海回眸
原子弹出世前后为抢在德国之前造出,美国建了一个有12.5万人的研究工厂;仅为制造分离铀所用的电磁线圈,就用了白银和银币1.4万吨为抢在德国之前造出,美国建了一个有12.5万人的研究工厂;仅为制造分离铀所用的电磁线圈,就用了白银和银币
  实施“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工厂
  ●张伟  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E=MC2,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你现在所寻求的是保证纳粹不把我们炸飞”  20世纪30年代,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德国物理学家哈恩、施特劳斯等人先后在原子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费米等人的研究显示:用1克的铀,裂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其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炸药。就在原子能的秘密刚刚开始被人们所认识的同时,已有人策划将其用于战争。  1939年4月,纳粹德国将6名原子物理学家召到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开始制造能控制利用铀的装置。同年9月26日,德国军备规划局制订了“U计划”,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  纳粹核计划的上马使得丹麦著名核物理学家玻尔万分担忧。他知道,德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1939年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哈恩就是德国人,还有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和爱因斯坦同样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能力,德国人就一定能制成原子弹。早在1939年初,玻尔就从两位刚从德国逃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获悉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他立即前往美国,将这一消息告诉正流亡在美国的费米等科学家。这些深知核能巨大威力的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阻止这一灾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然而,制造原子弹需要雄厚的经济后盾、齐全的研究设备、大量的科学人才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环顾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国家,只有美国有此条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当时在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费米、西拉德和泰勒等人从3月17日起在美国积极奔走,呼吁美国尽快开始研制原子弹,但是美国军方领导人难以理解这一新生事物,将这些科学家视为“怪人”,对他们的建议嗤之以鼻。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总统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德高望重的爱因斯坦作为代表。7月下旬,西拉德和泰勒拜访了定居纽约的爱因斯坦。在听明来意后,这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科学巨匠,欣然接受科学家们的委托,在费米等人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亲笔给罗斯福写了一长一短两封信。  为说服罗斯福接受建议,同样受科学家们委托的罗斯福的好友和科学顾问阿列克谢·萨克斯给罗斯福讲了拿破仑没有理睬富尔顿的建议,拒绝制造蒸汽轮船,从而丧失了进攻英国的大好机会的故事,又让他看了物理学家弗兰西斯·阿斯顿1936年写的一篇论文。在展望原子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时,阿斯顿不无疑虑地写道:“我个人认为,毫无疑问,亚原子能就在我们的周围,而且总有一天有人能够释放并控制它那巨大的能量。我们不可能阻止他这样做,只能是希望不要把隔壁邻居炸飞。”  聪颖过人的罗斯福总统看到这里,抬起头对萨克斯说:“我明白了,阿列克谢,你现在所寻求的是保证纳粹不把我们炸飞。”  1939年10月,罗斯福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并下令成立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几乎与此同时,在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技术研究院”院长安田藤下中将的率领下,日本也启动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  曼哈顿工程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罗斯福正式批准了原子武器的研制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加快了原子弹的研究步伐。日,美国国会拨款20亿美元作为原子弹研究经费。8月11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任计划总负责人。格罗夫斯的管区设在田纳西州诺夫斯维尔附近的橡树岭。同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座荒山上,建立起了有12.5万人的巨大的原子武器研究工厂。当时,为“曼哈顿工程”制定了两条原则:一是要保证原子弹在战争结束之前提供给美国军队使用;二是要赶在德国人前面制造出原子弹。  由于担心爱因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言论,“曼哈顿工程”没有让爱因斯坦参与工作,而是由另一位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1943年12月,按照英美两国领导人在魁北克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以查德威克为首的28位英国科学家开始参与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在原子弹的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令人难以想象。仅为制造分离同位素铀的所用装置的电磁线圈,所动用的美国国库的白银和银币就达1.4万吨!  日晚12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举行。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就在会议开幕的前一天——7月16日清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之时,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将军及费米等人都等候在离试验区16公里以外的掩体里。在爆炸的瞬间,奥本海默紧抱着掩体里的柱子。最初的闪光好像没有固定形状,约半秒钟后,出现一个平底朝下的半球体火团,呈鲜艳的黄色,宛若升起一半的太阳,但有太阳的两倍大。顷刻间,这个光亮的火团开始膨胀升起,从火焰的大旋涡中冒出一根较细的光柱,在不到一秒钟内就升到2500多米的高空。紧接着,细光柱的顶端好像蘑菇似的向外翻成厚厚的伞状,颜色光亮,伴以幽灵般的淡蓝色,随后,那灰烟变成一根升腾的旋转圆柱。5时30分的瞬间,发射场的温度高达1亿华氏度,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1万倍。30秒钟后,一阵飓风,伴以震耳欲聋的吼声,从沙漠袭来。当科学家们可以安全进入现场时,他们发现发射区1.6公里内的所有生物全都荡然无存。离发射场800米的一座32吨重的钢塔成了一堆扭曲的废物。发射场周围  800米的沙粒被融化成玻璃体,绿色透明似翡翠。事后的测算表明,这次爆炸试验为1.86万吨梯恩梯当量,是预期的4倍。  第二天,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专程飞抵波茨坦,向总统杜鲁门面陈爆炸试验的全部详情。7月24日,在全体会议后三国首脑等候汽车时,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已经试验成功一种威力很大的炸弹。”斯大林听后,并未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只是淡淡地一笑说:“希望好好用它来对付日本。”其实,苏联从战前便已开始了自己的核计划。后来虽因纳粹入侵而暂时中断,但在1942年6月就已在著名科学家库尔恰托夫的领导下恢复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谍报工作的配合下,苏联人对美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了如指掌。  “阿尔索斯”的使命  就在科学家们在洛斯阿拉莫斯的荒漠中勤奋工作的同时,为了弄清德国人到底有没有原子弹,格罗夫斯将军向军方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工作队负责对德国核计划的侦察工作。1943年底,一个代号为“阿尔索斯”的特殊谍报队成立了。这支部队的徽章上的图案有一个白色的希腊字母“α”,一道红色的闪电穿过其中——这是原子能的标志。  “阿尔索斯”最初由20多人组成,都是来自陆军和海军的优秀情报人员,队长是鲍利斯·帕希上校。由于“阿尔索斯”的特殊性质,需要有一名科学家参加工作。他必须是原子物理学家,但又没有参加“曼哈顿工程”的工作,一旦被德国人俘虏,不会说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秘密。经过仔细选择,最后看中了丹麦实验物理学家高德斯密特。他不但具备上述条件,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德语。他曾经长期在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工作,认识许多德国科学家,与海森堡尤其熟识。他1927年来到美国,虽然是丹麦人,但大家都称他“山姆大叔”。  1943年秋天,盟军首先在意大利半岛登陆,日,美国第五军攻陷罗马。“阿尔索斯”也随之到达。在查阅了德、意科学家之间大量私人信件和档案之后,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战争结束以前,德国人的原子弹不会扔到美国人头上。  据德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海森堡1967年同德国《明镜》周刊的谈话透露,虽然他本人和铀研究小组在1941年秋已在理论上达到“可以真正制造原子弹的水平”,但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匮乏等原因,研制工作进展缓慢。眼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纳粹当局早在1942年6月就已放弃把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纳入优先考虑之列。但是,海森堡不知道,当时德国核计划放弃的真正原因是希特勒对任何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武器都不感兴趣。他太狂妄了,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征服全世界,没有耐心等待原子弹问世。  “小男孩”和“胖子”日,安装在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的铀—235弹体,由美国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大批飞机和潜艇的护送下运抵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随后,其它放射性器件也由美国空军运输部3架C—54运输机运抵提尼安。由于天气不佳,用于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组一直无法在提尼安进行飞行训练。8月5日晨,在焦急地等待了4天之后,终于传来了天气即将好转的报告。同日,第二十飞行大队指挥官李梅少将发布命令:“试验”将在8月6日进行。  8月6日凌晨,在无数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强光下,负责投掷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机组成员由迪贝茨上校率领,鱼贯进入机舱。凌晨2时45分,携带原子弹“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号起飞离开提尼安,飞向日本。8时15分,原子弹降临广岛。一朵高达万米的蘑菇云将广岛市中心3公里范围内笼罩在黑灰色的云雾之中。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凌晨,苏军对长期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8月9日11时2分,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胖子”。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我们毕竟是人类!”  据广岛、长崎两市1977年《致联合国的报告》称,在原子弹袭击中的死者和失踪者,广岛约有15万,长崎约8万。迄今为止,因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广岛已达22万多,长崎超过12万。  由于原子弹这一毁灭性武器对人类的灭绝性危害,爱因斯坦对自己曾写信给罗斯福说服他研制原子弹后悔不已,原子弹的制造者奥本海默等人在战后极力反对使用核武器。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惟一的心愿是:“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日,曾负责运送“小男孩”部件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伊在获悉当年自己运输的竟是葬送10余万生灵的原子弹后,愧疚不已,饮弹自尽。  今天,核武器仅仅是作为政治对抗中的威慑力量,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一旦首先使用核武器,也就意味着自身的灭亡。政治家其实对核战争毁灭性的破坏认识得比军人更清楚。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拒绝向自己的将军们提供任何有关美国拥有多少核弹头的情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当他1953年9月第一次获悉核武器的毁灭性破坏力后,夜不能寐,他写道:“当我明白,我们永远不可能使用这种武器时,我又重新睡着了。”肯尼迪在他接掌美国总统职权之后不久的1961年夏,也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所震惊。当时,他曾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毕竟是人类!”▲
  奥本海默是研究原子弹的主要科学家之一。
  “小男孩”(前)和“胖子”
&&&&《环球时报》 (日第七版)
写信谈感想
主页 & 环球时报 & 第七版 史海回眸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