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中华人民中华人名共和国宪法法》颁布于哪一年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年?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哪年?
08-12-24 &
1954年! 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54年,有一幅图片就是毛主席投票的,很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如果有了满意的回答请及时采纳,不要辜负了回答者 
回答:级别:特级教员 16:53:49来自:天星教育网
本题答案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总回答数1,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提问者请及时处理问题
您需要注册后才能参与话题讨论,并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可输入个汉字
上传图片:
参考文献资料:
可输入个汉字
- 如果您的回答内容参照了其他文献资料,就请标明其出处;- 如有知识产权等纠纷,由回答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同类疑难问题
最新热点问题第一部制定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1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5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安徽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伯里克利的演讲材料二: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材料三: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1)材料一中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其“法律上的平等”有什么局限性?(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4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与前两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材料中的“一切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来源是什么?(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旧中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1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1分)&&& 材料二: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以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材料三: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3分)&&&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爷、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体现的共同民主原则。(1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广东省2010届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文综试题
题型:综合题
(2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材料五: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6分)(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10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网友投票结果(总票数:109,277票)
1954年:砧板上的资本主义
杨海鹏 知名媒体人
前几年一直惴惴不安的私人资本,终于被放置在砧板上。元旦后,中央政府出了文件: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
《共同纲领》的“新民主主义”被抛弃。执政党为新中国量体裁衣:社会主义――写入“五四宪法”。
是年前后,开始统购统销,棉花、粮食、油、肉、蔬菜和其他工业原料,都为国家统一收购;与此相应的是“配售”――中国城市票证的时代开始。定价权被国家控制。为了给工业化积聚资金,局部农村经济开始疲敝,部分地区征粮过多,出现饥荒,但此时“逃荒”――人口的流动已不可能。
战争在以另一个形式继续,美国和台湾宣布共同防御计划。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时距离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个念头。在此期间,历任政府对宪政有所尝试,但均在内外交困中告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立宪逐渐成为可能。“54宪法”由毛泽东亲自参与起草,历时两年,集中了国内各界专家,参与讨论者多达1.5
亿人,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国人首次行使了制宪权,也首次分享了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
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宪法者,国家之构成法,亦即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可以说,宪法公民权利的在法律上的最高体现。清末以降,中国逐步走上了宪政之路。尽管这条道路坎坷崎岖,也曾经被人为扭曲,然而,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的宪政的追求却始终未曾终止。
1905年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君主立宪制的蕞尔小国日本战胜了 农奴制的庞然大国俄罗斯。在朝野上下一致要求立宪的形势下,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了史 无前例的宪政改革。但关键时刻,慈禧太后去世。预备立宪最终失败
由于外国列强入侵加上国内军阀混战,旧中国虽然有过八部宪法,但有宪法无宪政、有人治无法治,立宪活动不是“流产”就是“夭折”,根本就没有条件实施,入主北京的军阀们上演了一幕幕“立宪”骗局,国民党蒋介石也没有给国民带来真正的民主。
日,毛泽东带着起草小组的几个成员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乘专列离开北京,于27日夜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开始做一项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千秋基业的大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早在1949年6月,为取得斯大林和苏联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各项工作的支持,刘少奇秘密访苏。在会谈中,斯大林就谈到了宪法问题,建议中国现在可用《共同纲领》,但应准备宪法。刘少奇问:“您所说的宪法是否指社会主义性质的?”斯大林摇摇头说:“不是,我说的是现阶段的宪法。”
截至1952年,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也顺利实现。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领导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此之前,《共同纲领》仍然担任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在我国基本上进入社会主义后,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势在必行。
在宪法起草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说:“宪法的起草,前后差不多七个月。最初第一个稿子是在去年11、12月间,第二稿是在西湖,花了两个月时间。第三稿是在北京,就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宪法草案初稿,到现在又修改了许多。每一次稿本身都有许多修改,在西湖那一次稿,就有七八次稿子。前后总算起来,恐怕有一二十个稿子了。”“总之,是反复研究,不厌其详。”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会议代表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54宪法”诞生!
刘庄,位于杭州西湖西面的杨公堤上,因为最早是清朝进士刘学询建造的私人庄园而得名。解放后,这里被改造成西湖国宾馆,成为杭州接待国内外政要的地方。1953年12月,毛泽东率领刚成立的宪法起草小组成员胡乔木、田家英等来到杭州,住进了西湖国宾馆一号楼。
毛泽东在研究1918年苏俄宪法时,看到该部宪法把列宁写的《被剥削劳动人民宣言》放在前面,作为第一篇。他受到了启发,决定在宪法总纲的前面,像《共同纲领》一样,写一段序言。“序言”这个形式,是我国宪法的一个特点,一直保持到现在。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而字斟句酌地推敲,更比比皆是。比如,草案第54条第2款写道:“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由宪法第二章第五节规定。”
  讨论会上,张奚若提出,这里的“由”字是否要改为“按照”?因为“由”字有点未确定的意思,既然在前文已规定得很清楚,还是用“按照”好一些。
随着“左”的政治理念不断变得激烈,新中国法治建设不断遭到破坏。毛泽东自己就曾说过 “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的一套。”“民法、刑法那样多的条文谁记得住?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 1957年到1965年这段时间里,全国人大的地位摇摇欲坠。而1954年宪法,先是降低了威信,最后遭到不宣而废的厄运。
毛泽东在讨论宪法草案时说:“这个宪法草案是完全可以实行的,是必须实行的。” 然而 “从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起,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了,从此不适当地强调阶级斗争和大搞群众运动,“人治”的思想抬头,有时甚至置宪法和法律于不顾。。
其实宪法最应是政府和执政者的行动指南。在“民以吏为师”的传统根深蒂固的这个国度,领导人与政府对宪法的态度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宪法的命运。世所公认的宪法应是“限权(力)之法”,是“众法之法”,也是“根本大法”。宪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尊严,然而这种尊严来自于宪法的科学设计和宪法的切实施行,无法制约权力的宪法只能是一部“闲法”。
&&&&1954年宪法无疑是“美丽”的。它不仅曾凝聚了共和国伟人们的智慧,也曾寄托了新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虽然仅仅八个月后,就发生了“胡风事件”,大规模违宪自此开始。然而它却为我国现行宪法提供了正统性的根基,也确立了迄今我们仍在追求的一些规范模本。
日,北京、莫斯科之间的直达旅客列车正式通车。北京铁路管理局的一批优秀乘务人员,在从北京到满洲
里的一段路上协助苏联乘务人员工作。这趟列车所经过的北京、天津、锦州、哈尔滨等铁路管理局的调度、机务、乘务、工务等部门的职工,也都做了具体的准备工作,保证这趟列车安全、准确地运行。
日,官厅水库建成。官厅水库位于北京延庆县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的盆地内,占地23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
可达22亿立方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将
永定河拦腰截断,不仅在汛期减少了上游下泻的洪峰,而且拦截了大量泥沙,使永定河得到了彻底根治。水库建成后,在防洪、发电、灌溉、洪水等方面
5月24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为此,5月29
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央宣传部《关于高
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此后,许多城镇高小、初中毕业生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形成知识分子青年上山下乡第一高潮
根据朝鲜停战协议,1954年1月在柏林召开了苏、美、英、法四国外长会议。会议于2月19日发表公报,建议1954
年4月26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并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性会议,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
日,《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公布。《决定》在6月
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通过。
决定指出:国家计划经济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减少组织层次,增加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
日开始,周恩来总理对印度和缅甸进行了访问。访问印度期间,他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两国总
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两国签订的《关
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所规定的两国之间关系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在会
上,刘少奇受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托,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他说:宪法草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以后,将成为我国的国家根本法,全体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20日下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表决。出席当天会议的代表1197人,表决结果:投票数1197张,同意1197张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决议指出,中央政治局认为,必须同过去一
样,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一个
党的军事委员会,担负对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决议决定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彭德怀主持中共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监制:李玉霄 策划:赵国臣 奥迪 实习生:李乃舒 丁阳 陈晨 赵玉明监制:李玉霄 策划:赵国臣 奥迪 实习生:李乃舒 丁阳 陈晨 赵玉明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