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泉州晚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 &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9月15日讯(泉州晚报记者许雅玲 实习生金雪君)昨日,泉州市召开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今年以来泉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
& &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12亿元,比增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74元,比增7.8%。
& & &&会议要求,下半年,泉州市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盯紧全年目标任务,推动泉州市农业转型升级。
& & &&一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泉州市特色现代农业,在发展品牌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上下功夫;
& & &&二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紧紧抓住扶贫工作重点,发挥好扶贫资金效益,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查追责问责;
& & &&三要疏堵结合做好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一手抓养猪场(户)关闭拆除,一手抓规模养猪场(户)升级改造;
& & &&四要抓紧抓好农村改革,重点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持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 &&五要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加快林分改造力度,加快枯死松树清理进度,早准备早谋划,以更加有力作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主办单位:泉州市农业局 闽ICP备号-2 
运行维护:泉州市农业局办公室 联系电话:邮箱:
访客数总量:&nbsp“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助推山地旅游扶贫”专题研讨会举行
当前位置:
第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系列活动——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助推山地旅游扶贫”专题研讨会举行
&&& 本报讯 近日,第四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山地旅游扶贫”专题研讨会在兴义举行。
&&&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副主席、黔西南试验区联合推动组组长何丕洁作讲话;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边旭光主持研讨会;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黔西南试验区联合推动组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北碚区副区长(挂职)张长宏,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副会长、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勤邦集团董事长何方洋,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基金会项目总监吴秀和,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处长李增杰,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产业处干部程国,全国畜牧总站博士徐杨,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扶贫开发处副处长吴玉,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支边扶贫处副处长、坝盘村第一书记(挂职)郑滨成,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副调研员杨威,民革贵州省委秘书长邓文淼出席开幕式。
&&& 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在开幕式上致辞。州政协主席汤向前,州委副书记穆嵘坤,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州政协副主席、民进州委主委黄健勇,州政协副主席、民盟州委主委廖星,州政协副主席、民革州工委主委黄榜泉出席开幕式。
&&& 何丕洁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联合推动组,对活动如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26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方针,以发挥智力优势,推广科技成果、开展示范带动为手段,在黔西南州连续实施优质烤烟、金银花种植、种草养畜等一系列科技扶贫项目,成功探索出“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等既可适应当地喀斯特地貌环境、治理石漠化,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模式,使黔西南拥有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化品牌。当前,山地旅游与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协同推进、共同发展,是打响黔西南特色产业品牌的必由之路。此次召开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山地旅游扶贫”研讨会,就是邀请各方面专家、企业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探讨产业扶贫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突破,研究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策略、方法和路径,并结合黔西南农业产业和山地旅游发展的实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特色农业产业,提出管用的办法和对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 张政代表黔西南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向莅临黔西南州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嘉宾及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黔西南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富饶的金州大地,处处皆山,气候立体,日照充足,雨量丰沛,非常适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美丽的金州大地,万峰林立,丛矗起伏,峡谷飞瀑,磅礴千里,是发展山地旅游的典范区域。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给黔西南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定位,即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奋力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今天召开的研讨会,旨在立足黔西南山地资源优势,借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帮助试验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产业,助推山地经济创新示范。黔西南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努力在山地旅游产业、山地高效农业、山地新型工业、山地特色城镇、山地生态文明、山区脱贫攻坚等系统和领域,推出更多好政策,明确更多实举措,实施更多好项目,全力以赴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 开幕式结束后,李增杰、徐杨等18位专家学者,分别结合黔西南州特色农业和旅游扶贫实际,作了题为《农产品加工与农村产业融合》《畜禽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扶贫开发》《后发展地区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我国蛋鸡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安全与农旅扶贫》《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等精彩的专题演讲,为黔西南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推山地旅游扶贫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宽阔的视野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 民盟中央,民革河南省委,重庆市北碚区扶贫办、柳荫镇、金刀峡镇、三圣镇,以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的相关负责同志;北京、河南、江西、内蒙古等地涉农企业家及部分中央、省级媒体记者等出席开幕式。
&&& 州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分管农业、旅游的副县(市)长,义龙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工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农业、旅游的副主任以及兴义师院、黔西南职院统战部部长,州内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您的位置: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关于支持盐边北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建议(第114号)
www.&&&发布时间:&&&来源:
&&&选择阅读字体:[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盐边北部地区14万多人,占盐边县农村人口的70%,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盐边北部现有贫困人口1.29万,占全市贫困人口的50%以上,是盐边县和全市三农工作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重点关注的地区。
  一、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优越
  盐边县北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海拔差异悬殊,山地面积比重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条件。
  盐边北部地区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民族风情浓郁,拥有&苗族绷鼓仪式&、&苗族斗釜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择木龙杜鹃花海等自然景观风光秀美,而且该地区处于二滩水库的上游地区,具有发展特色旅游和康养产业的优越条件。
  2、产业基础较好
  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盐边县为县政府花大力气抓北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蚕桑、芒果、核桃等特色农业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尤其是果桑产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种植和改造果桑达到1.2万亩以上,已经挂果的面积达到了5000亩左右,成为了全国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果桑基地,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3、已有龙头企业进入发展加工产业
  为了更好地做强做大北部地区的果桑产业,盐边县引进了四喜农业开发公司,在惠民乡建设桑椹加工产业园,而且已经被列为市长重点项目。目前第一期工程已顺利推进,今年三月就将形成2000多吨桑椹的加工能力,可生产1000吨桑椹干红酒,成为全国最大的桑椹干红生产基地。
  二、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面临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瓶颈制约明显。
  一是交通条件差。不仅对外交通主干道(仅有S216线)建设标准低,路面窄,弯多坡陡,缺乏快速通道连接,而且通乡通村道路路窄弯多,无法通行大货车,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高已经成为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缺水问题十分突出,靠天吃饭的局面未能根本改变。缺水已经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要素。
  2、农产品加工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除了桑椹加工已经引进龙头企业以外,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还没有加工企业,特色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二是农业科技服务不足,不能覆盖村社。由于远离城市,群众观念较为落后,现代农业科技普及不足,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3、贫困面大,脱贫任务艰巨。
  盐边北部地区共有贫困人口1.29万人,既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又有少数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持续性、传递性特点突出,北部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三、支持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纳入全市脱贫攻坚计划的建议
  1、建议市政府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重点扶贫地区的发展,是中央和省市政府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议以特色产业发展区为导向整合项目和资金与之配套。一是整合农村道路建设资金,改善盐边北部特色产业发展区的交通条件。二是整合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尤其要整合&五小水利&项目(小水窖、小水池、小坝塘、小水渠、小泵站),重点解决盐边北部特色产业发展区的水利配套。三是整合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在盐边北部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提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四是加快攀盐高速公路建设,实现盐边北部地区与城市的快速交通。
  2、建议市政府以优惠政策引进和支持龙头企业,提高盐边北部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落实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的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提供50&200万元的无偿项目启动资金和不超过1000万元额度、为期1&3年的财政贴息贷款支持&,激励领军型创业人才进入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二是给予建设用地优惠和特色产业专项资金补贴,引进和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帮助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三是对在盐边北部发展特色产业的企业,在申评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给予重点支持。四是将在盐边北部发展特色产业的企业,纳入市上重点推广的品牌,给予重点支持。五是制定支持盐边北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对在盐边北部发展规模化康养旅游产业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3、建议市政府帮助盐边县及其企业争取省和中央的项目支持,促进盐边北部特色产业发展。
  一是帮助盐边县争取省和中央的项目支持,比如四川省蚕桑重点县扶持项目等。二是支持在盐边北部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申报省和中央的项目支持,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比如经信委、科技厅、农发办等部门的支持项目,以求利用省和中央的项目支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4、建议市政府促成市级机关和企业将盐边北部乡镇作为重点扶贫联系点,指导和支持盐边北部特色产业的发展。
  盐边北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我市精准扶贫的需要,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市级机关将盐边北部乡镇作为重点扶贫联系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支持盐边北部特色产业的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议市政府十几个市级机关,各联系一个乡镇和重点村;选择10-20个企业,各联系1个重点村,实施精准扶贫,坚持两年,力求出实招,见实效。
免责申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或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或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
中共攀枝花市委办公室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攀枝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承办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号
技术支持: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投稿邮箱: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