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到2030经济能突破10万亿李懂不懂经济吗

参加统战部培训学习笔记---关于学习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参加统战部培训学习笔记---关于学习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
关于学习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体会
&&&&&&&&&&&&&&&&&&&&&&&&&&&&&市委研究室经济处&
一.对这次会议的评价
这次党代会开得非常成功,报告得到高度认同,选举工作非常圆满,实现了让中央放心、让全市党员、群众满意的目标,开成了团结和谐的大会。中央、市委以及全市上下都高度重视这次会议:
1.重要历史时段的重要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最后一个省级党代会。中央高度关注,全国高度关注,世界高度关注。
2.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北京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十字路口,北京在完成两件大事之后,迫切需要对前一段的工作作出科学的评估,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
3.确定了重大发展主题。这次会议第一次以党代会的形式确定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任务,在首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按照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这次党代会对首都今后五年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回应了各方面对首都发展重大问题的关切。
二.报告起草过程
党代会报告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产物,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是广泛凝聚各方智慧的结晶。起草的最重要依据是十七大以来中央的指示,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工作的指示,这些是起草工作的总基调。
(一)领导高度重视
1.亲自修改报告:刘淇同志系统修改了三次。郭金龙同志亲自修改了多次。王安顺同志对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修改。其他市领导也具体进行了修改。
2.亲自研究重大问题:在大会主题、三个作用、五个发展、精细化管理等重大问题上亲自把关。
3.亲自组织广泛征求意见: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征求意见会。
(二)贯彻中央精神
1、城市性质
2、四个服务
&&&&3、走在前列
4、创新驱动
5、文化引领
6、转型发展
(三)深入调查研究
在市内开展深入调研活动。与16个区县党政班子进行了座谈,到重点功能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赴外省市开展了学习考察。起草小组分赴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O& 汇编了各地党代会报告进行研究学习。
(四)组织开展“三问”
&O& 开展10个群体的问卷调查
&O& 组织10个群体的座谈讨论
&O& 开展重要议题市级部门预先征求意见活动
&O& 开展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征求意见活动
&&&(五)充分发扬民主
市委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区县委书记以及基层党代表的意见建议;
发出书面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各区县委、市委各部委办、市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总公司和高等院校党委、市级老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逐条研究收到的621条修改意见,扣除重复意见,共吸收207条意见建议。
三.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
大家普遍认为过去五年是北京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奥运之后首都发展有质的变化。报告从12个方面总结了五年的工作,提出了6条经验,归纳了4个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各个方面的关切。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上取得丰富成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O& 以人为本理念
&O& 三个北京战略
&O& 北京精神
&O& 两个率先
&O& 双轮驱动
&O& 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取得突出成效
在这方面市委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创新性的东西。比如: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按照区县功能定位来推动发展的思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中提出“四有”新市民的目标,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搭建首都科技创新平台,提出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概念,提出城乡一体化概念,等等。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两率先: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消费拉动型经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服务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7%。
三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6万亿元。年年均增长10.4%,超出市十次党代会制定目标1.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2万美元。2009年超过1万美元,提前两年实现市十次党代会制定目标。地方财力跨越3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3000.6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8.8%,居全国之首。
1、产业结构优化全国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国城市率先突破万亿元,2011年突破1.2万亿元,金融、信息传输、租赁商务服务、科研地质勘查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分别占全市经济的12.8%、9.3%、7.1%和7.1%,均居全国首位。
2、消费需求规模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900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3、科技创新能力全国第一:R&D经费内部支出相当GDP的的比例达5.83%,万人发明专利达到26.8件,居全国之首。
4、文化创新发展全国第一:文化创意产业达增加值19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其中文化产业比重位居全国首位。
5、就业形势稳定全国第一:从业人员突破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比2006年下降0.59个百分点,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6、节能降耗水平全国第一:万元GDP能耗由2006年的0.7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0.44吨标准煤,全国累计下降幅度最大。
&&&(三)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调查研究,抓重大问题。
人大创新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
&O&& 政协组织大规模联合调研。
&O&& 统战系统引智引资引项目。
奥运、六十年大庆等重大政治活动,发挥举国体制的作用。
(四)珍惜过去五年的宝贵经验
六条经验的概括,既与过去有一致的内容,又有新的概括。核心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首都的地位、首都的责任、首都的功能、首都的优势、首都的特点和首都工作的规律。
必须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指示精神;
必须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积极履行“四个服务”职责;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握首都发展规律,充分发挥首都优势;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必须坚持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五)清醒认识首都科学发展面临的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切深刻的变革,涉及的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变革,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在这个问题上市委始终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五年来在转方式上作了积极探索,使首都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也必须看到,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涉及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发展模式、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扎扎实实地推动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功能、与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的要求相协调、相适应。不怕慢,就怕错。回顾五年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信心,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满怀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1.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能源对外依赖度高:全市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60%的成品油需要从外埠调入。随着未来的发展,资源、能源的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外输、外供的比重还会增加,城市运行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
◆水资源短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7.4亿立方米,人均不足25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8。
◆人口增长形势严峻:人口增长每增加10万人:生活用水每年增加260万方;综合能耗每年增加35.8万吨标煤;综合占地增加20平方公里左右;垃圾清运每年增加7万吨。
◆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有待突破,发挥首都科技资源平台作用,加强科技资源整合任重道远;科技投入总量突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科技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高端产业发展具有优势,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文化创新实力有待提升
&&&&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但是有一半来自于软件网络计算机服务业,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纯文化领域的增加值少,文化增值能力需要加快培育。
◆经济规模差距较大
◆结构优化任务艰巨
产业投资低:房地产投资一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50%以上。
2010年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为32.2%,比2008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高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需增强。
企业创新投入低:
2010年,北京市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为36.4%,欧盟国家占60.7%,日本、以色列、韩国均在75%以上,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达到了72.6%、67.5%、61.9%和62.0%。上海超过50%,深圳呈现研发投入90%以上来自企业、研发机构90%以上设在企业、科技人员90%以上落户企业的“三个90%”现象。
◆人口、要素和功能过度集聚于中心城区
在不到全市面积4%的建成区内,集中了全部的中央和市级机关、90%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80%的中央和市属企业,中心城特别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居住、商业、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行政等功能亟待疏解。
◆城乡差距仍然明显
城六区用占全市8.3%的土地和21.3%的平原面积支撑了全市82.8%的GDP、67.7%的二产增加值、89.5%的三产增加值和81%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远郊区县公共设施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近郊区的1/3~1/8。
◆区域差距仍然明显
&&&&郊区与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存在较大差距。十个远郊区县面积占全市的九成,占全市的经济总量三成左右。
(六)首都科学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报告》深入分析了北京可以利用和紧紧抓住的四大机遇。
&O&世界范围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的机遇
&O&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机遇
&O&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实施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机遇
&O&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带来的机遇
国际主要研究机构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
罗马俱乐部研究预测报告《2052:放眼未来40年的一项全球预测》:报告预计美国和欧洲可能陷入长期停滞,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一系列新兴国家将实现快速发展,而今后40年中国的发展将是一段“非常积极”的经历:到2052年,中国将是世界的经济超级大国,人均收入将大幅增长,大部分穷人将摆脱贫困,中国还将在能源、粮食和其他基本资源自给自足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展。中国在2052年的人均消费将至少达到美国水平的2/3,从实际意义上说,中国人和美国人将“同样富裕”。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开始减少,中国将借助其大量有竞争力的制成品来支付本国需要进口的资源。
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世界经济增速会持续下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等收入的新兴市场将会超越发达经济体。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有望占全球增长的2/3,以及全球输出的一半。全球化的趋势将继续深化,跨国生产链也会不断繁荣,跨产业、跨企业贸易得以进一步强化。科技可能在饮用水资源、能源短缺和生物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发展中国家因新型和突破性技术的出现能够在某些领域以“跨越式发展”超越发达国家。报告认为中国将成为多极世界经济中的额外增长极:2030年的中国经济格局将是“市场驱动、知识主导、服务业突出”。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从50%上升到65%以上,这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沿海与内陆、城镇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将不断缩小。2030年人均年收入将在1.6万美元左右,工资的上涨会继续刺激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将提升消费在GDP的比重并提供大量就业。203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率将增长两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按照IMF的基准预测,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该预测主要依据四项理由:年间中国GDP平均同比增速将达到8.6%。以8.6%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甚至不会出现“软着陆”,而将继续突飞猛进。中国经济增长从依靠外需转向依靠内需。
国内主要省市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根据各地党代会报告,今后五年 ,万元俱乐部成员更多、强者更强。
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大陆地区2011年GDP超过万亿元的省份达23个,形成三个梯队:3万亿~5万亿元为第一梯队,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万亿~3万亿元为第二梯队,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四川;1万亿~2万亿元为第三梯队,达到15个,分别是: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
按照各地确立的发展目标,预计五年之后,万亿元以上成员将增加为27个,梯队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将产生5万亿~10万亿元的第一梯队,预计是广东、山东、江苏、浙江;3万亿~5万亿元将变为第二梯队,预计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2万亿~3万亿元为第三梯队,预计分别是: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广西、天津、山西、江西、吉林、重庆;1万亿~2万亿元为第四梯队,预计分别是:云南、贵州、新疆、甘肃。未来5年,目前1万亿~2万亿元为主力的格局将变化为2万亿~5万亿元为主力的格局。从人均GDP看,上海、天津、北京3个城市都将达到2万美元左右。
四.十一次党代会的大会主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把“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为大会的主题。
(一)历次党代会主题回顾: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主题是对历届市委推动首都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O&八次党代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O&九次党代会: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O&十次党代会: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O&十一次党代会:全力推动科学发展,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二)主要省市党代会主题的比较
&O&上海: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
&O&广东:转型升级,幸福广东。
&O&天津: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O&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O&江苏:更高水平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
&O&浙江: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
(三)本次党代会主题的特点
&O&发展性:报告主题既继承了历届市委关于首都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又根据新的阶段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体现了发展的思维,强调了发展的内涵。
&O&人民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报告通篇回应了群众关切,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份反映民心民生的宣言书。
&O&创新性: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大势,着眼13亿人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国首都所处的历史方位,用世界眼光、创新思维谋划首都发展的未来。
(四)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基于形势的判断,基于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基于对首都发展规律的把握,也是基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工作自信,是北京将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去考虑,立足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着眼于快速发展的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首都,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中央对北京工作的要求,也是首都人民的新期盼。
1.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提出的背景
第一.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确定的长远奋斗目标:
&&&&1997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到下世纪中叶,将北京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000年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确定的“新三步走”战略再次提出,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05年修订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必须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建设世界城市符合中央对首都工作的要求:创一流、当首善、走在前列
1980年中央书记处“四项指示”,要求把北京建设成全国和全世界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建设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城市,并且在世界上也是文化最发达城市之一。
199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2005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再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
第三.建设世界城市的目的是要以更高的标准推动首都的工作:
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2011年底,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24万美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了75.7%。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标准,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
2.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
&O提升发展质量
&O完善城市功能
&O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O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O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
这5条是北京进一步强化首都意识,更好地履行大国首都职责的体现,也是将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与创造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紧密结合的体现,集中体现了世界城市建设的中国特色。
3.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基本要求
牢牢把握首都的工作职责:不要忘了搞好“四个服务”。
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在新阶段不要忘记发展,不发展不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首都,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首都,北京肩上的担子很重,得为国家多作贡献。
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不要忘了关键任务,认真抓好主题主线。
&&&&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不要忘了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4.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重点
两个率先: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在2020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持续优化城市功能的同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统筹解决城市发展中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问题,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重点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难点在于提高郊区经济发展水平。要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要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推动投资重点、建设重点、发展重点向郊区转移,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更好地发挥郊区的战略腹地作用
三个作用:支撑、引领、示范
&&&&支撑: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引领: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
示范: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这三大作用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大背景下北京的历史使命所在。
四个服务:北京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必须以更高标准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首都最主要的责任是为国家服务。随着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在首都的各种国际活动日趋频繁,北京的工作必须顺应这个大势,搞好服务发挥好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
&&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
&&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
&&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五个发展: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五个发展,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解决首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使首都的发展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与首都的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向协调。在起草过程中很多专家对当前国家及首都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判断,总的看我们还是发展的趋势,发展的主题。
五.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报告》围绕“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主题,从经济实力、城市功能、社会环境、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市民福祉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五年首都发展的奋斗目标;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六个方面,科学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O&长远目标: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O&中期目标:两个率先。
&O&近期目标:六个提升。
(一)夯实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发展是第一要务。未来五年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实现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左右的目标。把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写进报告,目的就是要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实现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但必须加倍努力来实现。
对于这个目标,也要有科学的认识。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关系首都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增长、物价调控、人口调控、外部经济环境的综合性目标。
实现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左右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是核心因素、人口规模是关键因素、物价水平是复杂因素、汇率是外部因素,能否实现,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规模、物价水平(GDP缩减指数)以及美元汇率变化情况。
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在国内外发展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即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适度上升)、人民币美元汇率稳步升值、首都调控人口取得重要进展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实现人均GDP20000美元左右的目标具备可能性和可行性。其中,关键就是要通过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同时着抓好
“两控一稳”三项工作,即控制好人口、调控好物价、稳定好增长。其中,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实现人均GDP增长目标的关键。
(二)发挥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为重要的就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建立起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报告》对2020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进行重点部署,提出要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是发挥首都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中央精神、服务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技创新: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创新引擎作用,努力建设好中关村人才特区,努力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努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总体思路:积极实施“科技北京”战略;
狠抓龙头: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建设;
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先行先试改革;
整合资源:搭建首都科技创新平台;
成果转化: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文化创新:围绕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文化领域投融资环境,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深化文化领域对内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总体思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狠抓龙头: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整合资源:搭建首都文化创新平台;
资源转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三)挖掘潜力:优化城乡区域功能布局
《报告》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方面下了很大笔墨,提出了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提出了统筹优化城乡、区域功能布局,加快布局调整,特别是怎么更好地发挥郊区的作用。
郊区是首都科学发展的战略新空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是提高首都发展的整体实力的战略举措,重点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难点在于提高郊区经济发展水平。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要完善区县功能定位实现机制,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进行了明确的、差异化的定位;对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了重点部署,突出了重点新城建设,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建设任务;提高郊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战略安排,提出要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推动投资重点、建设重点、发展重点向郊区转移,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更好地发挥郊区的战略腹地作用。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发展品质的重要途径。着眼于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调整和功能优化配置,《报告》把推动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机制,集中力量做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区域。
优化六高;实化四新;繁荣两带;拓展腹地;疏解功能。
&(四)练好内功:“北京服务”、“北京创造”
《报告》提出,要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方针,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三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二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产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就是要推进首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
(五)优化环境:营造首都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报告》特别强调要促进包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同步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各类发展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报告》将“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作为主题的关键内容,将“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精神内涵,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1、改善民生
在工作思路上,强调群众意识,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首都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在工作方法上,强调人民主体的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群众共享。
在工作着力点上,强调公平均等准入环境的创造。
在工作机制上,强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在长远发展上,强调统筹兼顾,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工作实效上,强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重点要解决就业、收入、社保、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境、安全等问题。
2、凝心聚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搭建资源整合平台。
3、安全有序: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
(六)强化保障: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重点要加强“六大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六、报告通篇贯穿的重要观点
(一)发展的观点
《报告》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明确了要紧紧抓住的四大发展机遇,强调了要认真履行的三个发展作用,提出了必须始终坚持的五个发展原则,提出了人均GDP达到两万美元的发展目标。突出发展的重要性、可能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强调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二)统筹的观点
&《报告》通篇突出了“大统筹”的意识,强调要加大市级统筹的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首都资源的统筹力度。加大产业功能区统筹力度。加大区县发展的统筹力度。加大首都经济圈的统筹力度。加大重点工作统筹力度。
&&&(三)创新的观点
&《报告》把创新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将“创新”作为新时期首都发展的关键抓手。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提出“创新发展”的要求。在目标任务中提出“创新驱动”的要求。在任务部署中处处体现“创新精神”和“创新思路”。
(四)群众的观点
&《报告》把群众的观点贯穿始终,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之一,把推动“包容发展”、“和谐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首都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充分就业、住有所居、保障可靠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环境清新、安全有序 。
(五)实践的观点
报告特别注重可操作性,注重务实。在落实中,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要求力戒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力戒空谈浮躁、庸懒散软,力戒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对全市大力弘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
七.一次全会的主要精神
刘淇同志作为老书记,对新班子提了五条希望:一要保持首都的发展势头,二要搞好班子的建设,搞好团结,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四要抓住关键,破解难题,五要加强学习,增强执政能力,更好的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重任。
&&&&郭金龙书记强调了六个方面的要求:一要牢记使命,二要加强学习,三要团结协作,四要真抓实干,五要服务人民,六要清正廉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投入1.5万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