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福利能名言带给我的启示中国怎样的启示

郑杭生:欧洲福利主义模式可持续性问题的启示
日13:57&&&
E-mail推荐:
  一、欧洲福利主义模式  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逐步形成三大政策体系:一是普遍福利,二是混合经济,三是借机合作。这种模式起源于工业化的英、德、法三国,后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发展得最为突出,其政策调整经历了紧张到相对缓和的过程。福利制度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欧洲福利主义模式的可持续性给我们不少启示。  福利国家这项具有创新性的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当中增加了调和性,使社会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福利国家在控制社会张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保证了生产活力和市场的持续。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结构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经济衰退、贫富分化、社会风险化等趋势,致使福利国家曾经有过的盛景不在。根据这种情况,吉登斯等人提出第三条道路,认为必须超越左派与右派,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二、欧洲福利主义模式可持续性问题  欧洲福利主义模式本身包含了很多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其中一个基本矛盾是所想和所得的矛盾、福利的普遍承诺和国家有限能力的矛盾。尽管欧洲福利制度受到了赞许,被称为全国福利、人民福利,但是现实当中几乎无限式的福利并未真正实现过,即便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支出受到的制约也是刚性的。所想与所得的实际差距难以抹去,这使全民福利、人民福利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期待。相关的研究表明,在任何国家,包括英国和北欧国家,全民福利模式也没有全面实现过。  笔者在英国生活过几年,英国的福利从摇篮一直到坟墓都有,但是一些非交费性给付都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进行的,即使在北欧三国,非交费性补贴也是家居调查式的。福利制度总会伴随着理想特征,期待的所想与现实所得总是有区别,而且即使所得也并非均等化。正如马歇尔指出,权利是有的,但救济却经常跟不上,所想的程度基于形式化的社会权力是不可得的,所得作为一种实质性变现,其有限性也是难以超越的。  欧洲的高福利制度已经难以回头,并造成治理危机。有的学者指出,对于政治家来说政治生命基本上来自选民投票,所以选举年都会迎合选民短期需要,许诺给公民更多福利、更少的税收。这会导致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大家看得很清楚。  比如说希腊55岁可以退休,并且享受很好的退休金,政治家现在不得不提出节约计划,推迟退休年龄,遭到各方面的抵制,法国、英国也是如此。欧洲福利主义模式难以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福利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体系的问题,欧洲福利主义模式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负担转嫁给新经济体发展中国家。  研究欧洲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不能不论及欧洲社会质量运动。欧洲社会质量运动1997年兴起,其背景有两方面,一是针对欧洲福利制度本身缺陷,二是针对美国新自由主义在欧洲的影响。欧洲社会质量运动提出了“社会的欧洲”、“可持续性的福利社会”的口号,提出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四个原则。在笔者看来,欧洲社会质量运动并没有消除欧洲福利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欧洲福利主义模式可持续性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对福利制度一定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福利制度是一柄双刃剑,使用要慎之又慎。福利制度用得好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但是用得不好也会变成引起社会问题的根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的过程当中,我们既要改变补缺型的小福利状态,同时又要吸取福利国家的教训,谨防走福利国家普遍高福利的老路。  第二个启示是对福利制度一定要不断追问是否可以持续,对已经实施的、将要实施的福利制度都要这样看。最近我们到广东佛山南海调查,分红制度使农村比城市富,外嫁女要回来,享受分红的人排斥,双方都上访,地方官员最怕上访,整个地方不得安宁。所以富裕引起的矛盾并不比贫穷引起的矛盾少。  第三个启示是对所得和所想要不断进行平衡,不能把对社会福利的胃口吊得太高。中国是不是要建立福利制度以及建立什么样的福利制度,目前意见很不一致。我国现在正在从补缺型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是现阶段推进我国福利模式的必然选择,从非补穷型的模式到适度的转变体现了该领域现代性、合理性增强的过程。  第四个启示是对福利制度可持续性原则和机理要不断探索。从欧洲的经验中,我们体会到福利制度的原则和机理可以概括为适度的永恒性。适度是永恒,永远要适度,普惠要适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秦华)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社区互动]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当前位置:
>> 文章正文
欧洲福利危机对中国福利改革的启示
发布日期:日&&&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李昕
摘要: 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了基于工业社会结构和传统政治、文化设计的欧洲&福利国家&模式。本文对欧债危机国近十年来福利支出总量及其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经验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福利扩张与经济总量的不协调增长是欧债危机国政府综合债务上涨的主要原因。由结构性失衡导致的福利扩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持续困扰欧洲各国。合理的社会福利制度设计,关键在于维持公平与效率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
关键词: 福利经济; 政府支出; 欧洲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持续近三年来,欧洲各国在债务泥潭中越陷越深,经济社会矛盾全面爆发。数十年来,欧洲以&生活方式上的超级大国&自居,高福利也一直是欧洲社会的显要标志。
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欧洲&福利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竞争力下降、财政赤字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难以为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保罗.赫斯特( 2002) 提出,全球化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
就经济层面而言,全球化进程中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失败,是导致&福利经济&陷入困境的经济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吸取了上世纪30 年代反危机的经验教训,根据凯恩斯学派与庇古福利学派的主张,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和管理,并形成了以混合经济、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福利经济&模式。①&福利经济&的实质是西方20 世纪30 年代反危机措施的长期化和普遍化。( 代恒猛,2010) 其在国家层面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控和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干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相对过剩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为二战以后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德国学者乌?贝克等( 1998) 指出,调节式的国家可以一方面借助刺激增长的措施,另一方面借助社会福利政策,同时促进经济的活力,保障社会一体化。但是,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福利经济&却开始步入困境。主要原因是,二战后初期,各国的国民经济相对封闭,资本逐利空间非常有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资本可跨越国界自由流动,直接导致西欧国家以需求导向为主的经济政策逐渐失去对资本的吸引力和制约力。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被看作是&单纯的成本因素&而导致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失业压力,迫使政府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和进一步提高税率&& &福利经济&越来越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 张世鹏,1998)另外,&福利经济&自身的缺陷也削弱了其生命力。第一,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挤出了可用于追加生产的投资。第二,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引发西欧福利国家长期的&福利病&和经济低效等问题。第三,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导欧洲国家的&无就业增长&,&福利经济&陷于空前的被动。第四,福利的&道德风险&无法避免。
就社会层面而言,福利国家是针对工业化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福利制度模式。经济全球化导致欧洲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福利模式改革的相对滞后是造成福利国家&全球化危机&的社会原因。( 代恒猛,2010) 具体而言,第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跨国资本全球自由流动,使大规模失业和经济波动成为常态。第二,随着跨国就业的增多,欧洲社会福利的&代际契约&问题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第三,随着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退休人员与在职者人数的失衡,严重冲击了欧洲福利国家现行的&现收现付&转移支付政策。等等这些导致了欧洲的利国家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结构的脱节与错位。( 郑戈,2000)除此,高福利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也是欧洲国家福利体系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特别是欧元区的成立,导致某些具有结构&脱节&的高福利欧元区国家,无法通过货币政策维系福利开支,转而依赖外债维持财政。然而,2007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高福利社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质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
我国也即将迎来老龄社会。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增速快、不平衡和&未富先老&等特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老龄化问题将持续困扰我国社会的福利建设: 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负担将日益沉重,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卫生等消费支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支出重城镇轻农村,在城乡二元分割的条件下,福利制度在城镇被进一步分割,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这种制度分割与实施范围的限制,导致了我国福利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郑功成,2011)
本文基于近十年来,欧元区国家福利支出总量及结构变化的特点的实证研究,试图回答: 第一,福利支出的变化是否是欧债危机国政府②综合债务总额( Government Consolidated Gross Debt) 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二,导致欧元区国家福利支出上涨的因素是短期性的还是长期性的? 第三,欧元区福利危机对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的启示是什么?
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经验分析,描述了主要欧债危机国社会福利体系近十年来的总量增长,并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定量讨论各项政府支出与欧债危机国综合债务总额的相关关系,及不同福利支出的相对影响程度。第三部分,欧洲福利危机与对中国福利系统改革的启示。
二、主要欧盟国家福利支出的总量增长与实证研究
( 一) 主要欧盟国家福利支出增长情况
欧洲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公共部门福利支出的比重要高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高收入国家③。发生债务危机的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国,其公共部门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均显著高于经合组织国家( OECD) 的平均水平。虽然爱尔兰公共部门福利支出占比在2007 年约16%,低于19% 的OECD 平均值。但此后,爱尔兰福利支出显著上升,2009 年达到了25. 4%,其在欧盟区国家的排名也从2007 年的24 位升至2010 年的第12 位。
很清楚,发生严重债务危机的国家,其政府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在欧盟区的排名均有显著上升。其中,希腊政府福利支出占比排名从1999 年加入欧元区前的13 名,上升至2001 年加入欧元区后的11 名,2005 年进一步上升至第6 名,2007 年位居榜首,并连续4 年保持欧盟内政府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第一。除此,葡萄牙也从1999 年的23 名上升至欧债危机期间的前十名。爱尔兰近两年内上升显著,从2007 年的最后一位上升至2010 年的第12 位。政府福利支出比重受GDP 及福利支出两个指标变化影响。福利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缺口越大,该国财政的福利负担越重。
2000 - 2010 年间,各国经济增长率与政府福利支出增长率缺口最大的国家是爱尔兰与葡萄牙,两国的GDP 增长率不足福利支出增长率的一半; 其次,西班牙、希腊福利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2 - 4 个百分点; 再次,法国、意大利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福利支出变化约一个百分点。这里,表现最好的是德国,2000 - 2010 年,德国GDP 年均增长2%,而福利支出仅变化1. 4%,小于经济增长。
除了经济与福利支出不同程度的增长缺口外,各主要欧盟国社会福利的承担主体并不相同。总体来看,雇主和政府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贡献者。具体而言,爱尔兰政府福利支出占社会福利总支出的55%以上,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政府支出占比也都达44%。相对于欧债危机的国家,法国、德国政府的福利支出占总福利的比重不算太大,约32% -35%。在法国,雇主是社会福利支付的主体,占法国国内社会福利总支出的约44%。由于政府的福利支出较其他主体更具刚性,且受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改革阻力与困难相对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几点判断: 第一、欧洲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GDP 的比重普遍高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高收入国家,且超过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二,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欧猪五国&在2004 年以后,其社会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在欧盟区内的排名显著上升,其中希腊连续4 年排名第一。第三,发生欧债危机的国家,其社会福利支出的主体主要是各国政府,其中,除希腊外的其他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如匈牙利、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其政府福利开支占社会福利总支出的比重超过44%,相对于以雇主作为福利支付主体的国家,这些危机国社会福利体系改革的阻力与困难较大。由于欧洲的社会福利( Social Benefits) 体系由伤残( disability ) 、失业救济( unemployment ) 、养老( old age) 、住房( housing) 、医疗健康( healthcare) 、家庭与子女( family /Children) 、幸存( survivors) 及一般保障( Social exclusion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等八方面组成。不同组成部分作用于不同国家的情况并不相同。有些国家因受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失业上升而导致失业救济支出短期急剧增加,如西班牙、爱尔兰和意大利; 有些国家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养老金支付的显著上涨,如爱尔兰、葡萄牙和匈牙利; 有些国家是由于选举承诺等政治因素导致的,如住房、医疗健康福利支出增加如匈牙利、希腊。不同类型福利支出的变化,对社会整体系统影响的持续期并不相同。一般而言,如伤残、幸存及一般保障导致的社会福利支出增加,主要受短期因素影响; 而失业、住房等福利支出,虽然影响的持续期较第一类福利长,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与国内经济增长,这部分支出仍有可能控制; 最后一类如医疗卫生、养老及家庭保障支出,其影响的持续期最长,如果发生欧债危机国家的社会福利增加以此类为主,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福利问题仍会继续困扰发生欧债危机的国家。
( 二) 欧债危机国福利支出导致债务上涨的实证检验
本文针对欧债危机国不同福利支出对其综合债务上涨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其中,考察样本包括葡萄牙、爱尔兰、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及匈牙利。考察时期2001 至2009 年。⑤ 因变量为样本国政府综合债务占GDP 比重( 用&GCG&表示) 。自变量为样本国各项政府支出占GDP 的比重,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General Public Services,用&GPS&表示) 、维护公共秩序与安全支出( Public Order andSafety,POS ) 、经济事物支出( Economic Affairs,EAF) 、娱乐、文化及宗教( Recreation,Culture andReligion,RCR) 、健康支出( Health,HEL) 、教育( Education,EDU) 以及社会保障( Social Protection,SPR) 。⑥ 原始数据信息均来自欧洲统计数据库( Eurostat) 。
模型设计如下:GCGit = &it + &1tGPSit + &2tPOSit + &3tEAFit +&4tRCRit + &5tHELit + &6tEDUit + &7tSPRit + &it( 1)
其中,t = 2001,2002,&&,2009; i = 1,2,&&,5
在对Pool 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前,本文对模型的形式进行了设定检验,其中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 F2 = 5. 404 > F ( 40,6) & 1,F1 = 0. 748 < F( 49,6) = 1。即,模型应采用变截距模式。除此,在对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后发现,原组数据存在单位根,需进行一阶差分修正。即模型( 1) 改为如下差分形式:&DGCGit = &it + &1t&DGPSit + &2t&DPOSit + &3t&DEAFit + &4t&DRCRit + &5t&DHELit + &6t&DEDUit + &7t&DSPRit + &it( 2)
由于各国的政府支出结构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 cross - section weight) 对模型( 2) 进行修正并回归。除此,如文章第二部分所述,欧洲的社会福利体系由伤残( SAD) 、养老( OLD) 、幸存( SUR ) 、家庭与子女( FAC ) 、失业救济( UNE) 、住房( HOU) 、其他社会保障( SPN) 及医疗健康( HEL) 八部分构成。本文在模型( 2) 的基础上,细分讨论各项福利性支出对欧债危机国政府综合债务的不同影响程度。此处,由于医疗健康支出中,一部分归于一般政府性支出,一部分属于社会福利项目,本文合并两类支出并单列考察。
结果显示,发生欧债危机的国家,其各项政府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 GPS) 、健康( HEL) 及社会保障( SPR) 较其余支出项目对政府综合债务的影响更加显著。分结构看,除已在模型( 2) 中单列讨论的医疗健康支出( HEL) 外,其余福利性支出中,养老( OLD) 与失业救济( UNE) 的系数最为显著,分别为+ 5. 18、+ 10. 60。因此判断,这两项支出及医疗健康是此次欧债危机国政府综合债务显著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由福利扩张导致的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经验表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福利与一国就业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首先,社会福利以就业为前提条件,社会保障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有就业的劳动者; 其次,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又是建立在一国充分就业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雇主与劳动者,而雇主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障系统的缴费又是建立在经济环境和劳动者充分就业基础上的。当出现经济衰退,企业生产下降,劳动者报酬与政府税收相应受到影响。选举制度决定了政府福利支出缺乏弹性,政府长期入不敷出必然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可见,就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根基;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给社会福利带来的巨大压力必须通过适时的改革进行释放。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德国社会福利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科尔政府在1985年率先开始对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增加税收扩大社会福利基金积累,尽可能减少支出,减轻国家负担,在养老金计算中加入&人口因素&,使养老金对退休前工资的替代率由原来的70%逐步降到65%,以减少月给付额从而延长总给付年限来应对老年危机。德国适时的改革,避免了日后如其他欧元区国家爆发的福利危机,甚至是债务危机,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设计符合本国国情,具有可持续性。
三、欧洲福利危机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由此带来了传统社会的深刻变迁。在这种背景下,基于&民族国家&、工业社会结构和传统政治、文化设计的欧洲&福利国家&模式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制度滞后和政策调整等问题。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导致欧元区部分国家赤字举债,不可持续的高赤字及高债务率提供了蕴育危机的温床。
本文针对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和匈牙利等国,近十年来福利支出总量及结构变化的特点进行了经验分析及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总量上看,欧债危机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高于其他OECD 国家。福利扩张与经济总量的不协调增长是欧债危机国政府综合债务上涨的主要原因。第二,结构分析,相对于其他福利支出,养老、医疗健康及失业救济对债务危机国总体债务水平的拉动作用明显。第三,由于不同类型福利支出导致的系统影响持续期并不相同。一般而言,医疗健康、养老保障等福利项目,其影响持续期最长。随着欧洲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由结构性失衡导致这类支出,在未来仍会持续困扰欧洲各国。
社会福利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宜,才能真正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反思欧洲高福利社会制度数十年发展演变与目前遭遇的困境,这一制度在降低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带来了经济低迷、赤字高涨、税收下降等一系列弊端。过高的、脱离经济发展实际的社会福利制度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当然,2007 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欧洲&福利经济&系统性的结构矛盾。健康的社会福利制度关键在于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维持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现代家庭结构变革等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培养和鼓励优质人力资源创造更多价值。
随着我国市场化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福利也开始走向社会化。社会资源与民间力量逐渐投向福利领域,社会福利组织也在不断发展,所有这些,均为中国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确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方面,我国社会仍未达成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作为各级政府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的共识,虽然各地均对传统福利制定进行了改革试验,但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公共投入,仍然处于城乡分割、官民分割的二元状态。广大农村地区的福利投入几乎空白,实际上放大了城乡差距与阶层差距,容易导致社会不公,进而衍生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在近30 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城乡居民普遍而快速增长的福利需求仍呈现出日益巨大的落差,供给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中国的福利体制改革首先应量力而行,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有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把只惠及一部分人的高福利待遇,向&低水平、广覆盖&转化。其次,明确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角色。政府既要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做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组织者,又要重视宏观管理和监管,做好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的协调者。最后,推动社会合作,培育国家、企业和个人彼此协调负债、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公民社会,根据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关闭窗口】&有关于""的文章列表
猪的福利和福利养猪
核心提示:&&&& 所谓动物福利,不是说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这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在做实验时减少
&&&& 所谓动物福利,不是说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这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如在饲养时给它一定的生存空间,在宰杀时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在做实验时减少它们无谓的牺牲;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 如今,100多个国家已有了动物福利法,动物福利组织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我国在这方面却落后很多,对动物福利的提法,责难很多,比如"农场动物终究要成为人类的腹中餐,赋予它权利有何意义"或者"人的福利尚不能保障,何况动?等等,其实,动物福利和人的福利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动物福利(农场动物)。  对动物福利的重视,不单只是为了一味的让动物生活舒适而已 确保家畜享有动物福利,等于提供家畜良好的生长条件,也就同时增加家畜的生产和养殖场的利润,重视动物福利对家畜的健康和性能表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在缺乏适当的环境和饲养时,无论家畜有如何优秀的基因型,也难有好的表现。当前广为普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负面影响已逐步呈现出来 不利于家畜健康、破坏生态环境而又比较残忍,如果动物的生存状况恶劣,也必然会伤害到人。关注动物福利是降低集约化动物农场的风险和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动物福利"的背后,其潜在的经济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动物福利潜在的贸易壁垒作用不可小视。动物福利说大一点,这关系到社会文明水准;说实际一点,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及时更新观念,跟上国际社会的潮流。这不是赶时髦,而是我们的动物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即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重视动物福利问题。   1 动物福利的概念及发展  动物福利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维持动物生理、心理健康与正常生长所需要的一切事物。18世纪初,欧洲一些学者提出: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们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见解,这可以说是动物福利思想的起源。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动物被分为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六类。  英国农业动物福利协会(FAWC)曾提出了动物应享有的五大自由:  1.1 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  1.2 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  1.3 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1.4 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  1.5 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  18世纪初,欧洲一些学者提出: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们无法用人类的语言表达见解,这可以说是动物福利思想的起源。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是英国,1809年,有人在英国国会提出一项禁止虐待动物的提案。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出台于1822年,由爱尔兰政治家马丁说服英国议院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家畜的"马丁法案"。"马丁法案"虽然只适用于大型家畜,但它是动物保护运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850年,法国通过了反对虐待动物的《格拉蒙法案》。1866年,在享利·贝弗的努力下美国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 1876年,英国通过了《禁止残酷对待动物法》。 1900年,美国通过了禁止在各州之间贩运被非法猎杀的野生鸟类的《勒西法案》。   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民间组织,如第一批动物保护组织最初在英美成立。1824年,马丁和其他人道主义者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禁止残害动物协会。1845年,法国也成立了动物保护协会。1866年,美国外交家贝佛成立了"禁止残害动物美国协会",并发表了《动物权利宣言》。1892年,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组织"塞拉俱乐部"成立。美国最早的鸟类保护组织"奥杜邦协会"也于19世纪末成立。如今"绿色和平组织"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物保护组织,拥有280多万名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由彼得·辛格出版的《动物解放》一书,将动物拥有权利的概念广植人心,掀起了动物福利运动的新高潮。《动物解放》出版近30年来,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这本开创性著作,唤醒了千百万善良人们对无处不在的残酷虐待动物现象的关注,导致世界范围的动物解放运动的兴起,对西方国家动物福利状况的改善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今年9月《动物解放》新中译本于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本书揭露了现代工业化养殖场的残酷现实,及其对环境恶化的影响,并且提出人道的解决方法。  现在动物福利制度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如今,100多个国家已有了动物福利法。动物福利组织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WTO的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今天,世界各国就对动物的保护和尽一切可能保留生物的多样性已达成共识。   2 家养动物福利政策、法规情况  动物福利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动物福利法涉及到多方面法律条文,并分散在各个法律体系中,不单独以动物福利法冠名;狭义的概念是指一部专门的、独立的《动物福利法》,比如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   动物福利法体现一种新型的法制伦理,即不仅要把人际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还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立法的范畴。动物福利法要求人们取之有道,满足动物在生命的各个阶段的基本需求,防止虐待。但由于立法主体是人,立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   欧美大部分国家在19世纪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动物法的立法。二战以后,这些国家又陆续制定了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比如,瑞典在原有动物保护法律的基础上,于1997年制定了强制执行的《牲畜权利法》。  欧盟不仅有专门保护动物福利的法令法规,欧盟委员会食品安全署还专门设有负责动物福利的部门。早在1974年,欧盟便制定了宰杀动物的法规,要求在宰杀活猪、活羊和活牛之前,先用电棒将其击晕,让动物在无知觉的情况下走?生命终点"。当然在欧洲,动物们所享有的"福利"并不仅限于此。  早在1999年,英国禁止将妊娠单个限定在保定栏内,后来还专门颁发了《猪福利法规》,对养殖户饲养猪的猪圈环境、喂养方式作了细致的规定。日,英国把依据欧盟这项指导条例制定的《农畜动物福利规定》正式付诸实施。且新的规定还配合欧盟条例,增加了给猪"玩具"的条文,以避免猪觉得生活枯燥,并规定对不遵守该法规的养殖户将处以2500英镑的罚款。欧洲正逐步淘汰和废除用铁丝笼子饲养蛋鸡,到2012年,欧洲要求所有的蛋鸡场每只鸡拥有的面积至少为750平方厘米。   在国内法之外,还有一些国际性动物保护公约,这些公约对各缔约国也有相当大的约束作用。比如1976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后者规定"各缔约国应保证屠房的建造设计和设备及其操作符合本公约的规定,使动物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缔约各国的法规必须与国际公约相配。这也对欧洲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有相当大的促进。一般来说,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注重动物福利立法,并能够因时代变化在法律上作相应的调整。  亚洲各国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差别较大,这种情形直接影响到动物福利立法。大体上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都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而在同一时期,中国大陆在这方面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   中国对动物福利的概念引进较晚。1988年出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其他有关动物保护的条文,只散落在《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并没有一部总括性法律。   3 猪的福利化饲养  有关猪饲养的福利条款大部分包含在家畜福利法规的相关内容中,这里介绍2003年英国农用动物福利法规中关于猪饲养的部分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提倡猪的福利饲养,是给猪提供舒适、更符合其自然天性  3.1 妊娠和青年母猪的饲养管理  猪生产中运用的定位栏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1999年英国已经禁止把妊娠单个限制在保定架里,到2012年欧洲也将普遍禁用。  2003年(英国)饲养动物福利法规规定:  -母猪和青年母猪除了预产期的前7天和哺乳期间外,都应群养。  -群养的圈长度不低于2.8米,若少于6头时也不少于2.4米。  -配种后的每头青年母猪和成年母猪分别占有的无障碍面积至少平均为1.64m2 和2.25m2,当群饲少   于6头时,必需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的面积,当个体数为40或更多时面积可以减少10%。  -在上述面积的中,配种后的每头青年母猪和成年母猪占有的面积至少0.95m2和1.3m2为连续的固   体地板。  -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头数少于10头时,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可单头饲养。  -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必需有一定的饲喂体系,以保证在有竞争的条件下也能得到充足的食物。  -所有未泌乳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必需能得到充足的大体积、高纤维和高能量的饲料来满足它们的饥   饿和咀嚼的需要。  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群饲时,先天性的攻击行为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依个体的不同其秉性不同,所以充足的空间是特别重要的,可以逃避进攻;当青年母猪或经产母猪某个身体条件欠缺时就要独立饲养,不然将导致严重的受伤,应及早的把持续进攻的个体移离到不同的圈内饲养。     3.2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哺乳母猪,2003年(英国)动物饲养福利法规有如下规定:  -妊娠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需防止内部和外部寄生虫。  -在进入产仔笼以前,妊娠的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必需彻底清洗干净。  -在母猪产仔前的一周内,要给予充足的垫窝料,除非是技术上不可行。  -在产仔期间,在母猪的后面要有无障碍的平地,以满足母猪的自然生产或便于助产。  -在母猪活动范围比较大的产仔圈内要有保护仔猪的设施。  -在预期产仔的前一周和产仔期,要防止其它的猪看见。  产仔母猪的圈内温度应为18-20℃,太高的温度会降低它的采食量和泌乳能力。要管理好产仔母猪的饲喂,这时要有适合这些母猪的饲养配方以保证泌乳期间它们的身体状况。尽可能要提供垫窝料,特别是在产仔前的24小时内,保证母猪的垫窝需要,使应激减少到最低限度。
  3.3 仔猪的饲养管理  研究表明在分娩笼中的母猪虽然能很容易的就近获得食物,但却丧失了小猪的健康和福利。初生仔猪中最小的一个最易死亡,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较小的猪刚出生时平均体温会下降4℃,而较大的仅下降1℃,温度的下降使仔猪所保存的有限能量损失,将影响仔猪对初乳的摄取并降低了它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为此,2003(英国)动物饲养福利法规对哺乳仔猪的饲养进行了如下规定:  -必要时给仔猪提供热源和干燥、舒适的、远离母猪的、能同时休息的地方。  -饲养仔猪的一部分地板要足够大,能满足同一时间所有的仔猪都能休息,地板要求硬的铺有垫子或稻   草及其它合适的材料。  -产仔笼必需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仔猪吃奶不困难。  -仔猪断奶日龄一般不少于28天,否则仔猪的福利健康将受到负面的影响。   -如果仔猪是移到空的并且彻底清洗、消毒的专门的圈内,并且与其它母隔开,可以提前7天断奶   。(也就是全进全出系统,而且能满足仔猪生活的其它条件)。
  3.4 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首先是每头猪平均占有无障碍地板的面积:
每体重(千克) 占有面积(m2) ≤10 0.15 10~20 0.2 20~30 0.3 30~50 0.4 50~85 0.55 85~110 0.65 >110 1
  上面的数字是最低的要求,圈的形式及管理可能要求更大的空间。总的地板面积要满足休息、饲喂和活动的需要,休息的地板面积要满足所有的猪同时躺下来的要求。  2003年(英国)动物饲养福利法规中有如下规定:   -断奶后的仔猪要尽快群体饲养,尽可能的保持群体稳定、减少混群。  -如果不同的群混养时,越早越好,最好在断奶前或断奶一周内。一旦混合后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满足遭   到其它猪的进攻时能够逃跑和隐藏。  -经过咨询兽医后可给猪注射镇静剂以方便混群,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当严重的进攻发生时,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3.5 公猪的饲养管理  对于公猪的饲养,2003(英国)动物饲养福利法规规定:   -公猪圈应允许公猪在里面自由活动,能听见、看见、闻见其它的猪,要有干净的休息地方。  -公猪躺卧的地方要干燥、舒适。  -每头成年公猪平均占有的平地板面积至少为6平方米,若公猪圈也用来自然交配时,每头成年公猪平   均占有的平地板面积至少为10平方米。  公猪圈周围的墙要足够高以防止猪跳墙,但要能看见其它的猪。公猪通常单圈饲养,有充足的垫草和周密控制的温度,过高的温度将导致公猪不育或影响其配种的欲望和能力。 
  3.6 运输处理  猪在运输前通常会禁食一段时间,这有利于其处于良好的福利状态,减少运输中的死亡率,防止猪在运输途中发生呕吐;有利于食品安全,便于胃内排空,减少胃肠内容物中的细菌对内脏造成污染和传播。但长时间的禁食会侵害猪的福利,还会造成猪体内糖原的过度消耗,会增加DFD肉的发生率。  因此,为了尽量避免对动物福利、胴体及肉品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管理:(1)保证车辆设计的合理,要求运输车清洁,车辆内壁应当没有锋利、突出的物体,地面应该是防滑的。(2)保证适当的运输密度,因为过高的运输密度会造成动物拥挤而导致皮肤擦伤的比率上升;但运输密度过低更易引起打斗现象,并且在车辆加速、急刹车或拐弯时容易使其失去平衡。欧盟要求猪的运输空间是0.425m2/100kg。(3)保证充足的通风,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增加猪的应激,增加运输死亡率和PSE肉的发生。Warriss建议运输过程中的车内温度不要超过30℃,并且应当避免在一天最热的时间段内运输。(4)尽量减小混群程度,在混群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混群应在运输前在农场处理时进行。(5)在长途运输中,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要休息24小时,要适时的提供饮食和饮水,以维持好的福利状态,减少死亡率和体重的减轻。
  有关猪福利饲养的法规已比较完善,2003(英国)动物饲养福利法规中除上述内容外,还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规定:  饲养人员的日常工作,如饲养人员的基本要求、猪群观察、转运等;  猪群健康管理,如生物安全措施、内外寄生虫、拐腿、疫苗注射、病猪处理等;  ,如地板形式、规格,通风、温度,光照、噪音,设备等;饲料、水和其它物品;日常管理,如环境、去势、断尾、剪牙、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在详细介绍,这些措施总的目标是给猪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保证其生产潜力的发挥,保障猪的生产安全。如好的地板设计和维持能力是很必要的,与猪的大小和体重不相称的地板结构和条板及表面对猪的腿和脚都会造成伤害。饲养者对福利饲养的一个担心就是生产水平的改善能否抵消成本的增加,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已有一些结果,将在另外的文章中专门总结。初步结果显示:福利饲养能改善生产水平,而且已在蛋鸡上取得成功。
  4 疾病与动物福利  动物患病通常是由于它们难以适应其生活环境,因此与健康动物的福利相比病畜的福利往往较低。不论疾病是否引起疼痛或其它的不适,兽医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疾病的影响并且明显地改善动物福利。就像Jackson(1988)和Webster(1988)所强调的一样,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治疗的结果大大改善了动物福利。与疾病有关的差的动物福利引起的结果之一是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这种情况已为兽医药界专家所共知;并且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的动物福利也通常是导致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的原因。这种关系可以解释存在于动物中的向下不断加剧的死亡趋势的描述,而这些动物最初受疾病或恶劣的条件影响比较轻微。这种正向的反馈效应可能导致或不导致快速死亡,见表。
  密集的动物生产体系具有高的发病率和潜在的疾病问题,发病率可能与高的遗传潜能有关,产生了反常行为、内部器官的损伤、免疫力的下降、繁殖机制错乱、过高的代谢能力等不利影响。与其他方面相比,家畜的畜舍系统或农场管理会产生更多的动物福利。在不同畜舍系统下,通常可以进行疾病发生率水平的直接比较。每一个有经验的兽医都能给出这样的实例,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生长的动物可能其中有许多有染病的症状,但只有一两个会死亡。这些染病的动物通常是比较弱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生活条件的动物。例如在舍饲的同样条件下,易感性高的动物往往是生活在它们小社群底层,它们被追赶的最多,有可能被其它动物致伤,被从舒适的地方驱赶出来,并且有时其它动物会阻止其采食足够的饲粮。这就是为什么矮小的与它的同胞相比更发生慢性肠炎。
  结语  随着动物福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动物的养殖条件及在生产过程中所受的待遇,提倡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尽量保证那些服务于人类的动物享受到所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最近,美国正准备对在符合动物福利标准条件下生产的牛奶和牛肉等产品贴上"人道养殖"动物产品的认证标签。该标签的作用是向消费者保证,提供这些肉、禽、蛋、奶产品的机构在对待家畜方面符合文雅、公正、人道的标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一方面应该承认动物福利等一系列新问题有助于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方式,调整我们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动物福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涉及到动物保护,又涉及到国际贸易,还与社会自身的发展有关。对动物制品不人道、不健康的需求会导致对动物的滥杀,引起物种危机,而过度限制动物制品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损害;在生产动物制品过程中缺乏人道,会碰到贸易壁垒、引起贸易纠纷,而忽视历史差距,一味迎合发达国家口味,则会大量增加我们的生产成本,加剧竞争的不平等;忽视社会生活中对人的引导和培养,社会成员缺乏爱心,会导致更多、更深远的社会问题,而过分强调动物的感受和情感,又与我们的国情相矛盾。   这么一个复杂问题,需要环保、外经贸以及社会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如果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孤立地进行研究,则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诸多负面影响。应该承认,动物福利问题的浮出水面,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而如何应对这个新问题,则是决定我们社会能否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伟大的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的任务一定要解放我们自己,扩大我们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命和美妙的大自然。" 关爱动物福利就是关爱人类健康。
经典人生感悟哲理短语
经典的人生感悟句哲理子
关于做人之道的人生哲理
善于把握机会的成功人生哲理句子
《少帅》喜顺是好人还是坏人最后怎么死的_少帅喜顺是谁
《少帅》杨宇霆资料真实照曝光死因大揭秘_杨宇霆简介
《少帅》杨宇霆妻子儿女资料照片后人现状揭秘_杨宇霆父亲杨永昌
《少帅》郭松龄的老婆是谁子孙后代今何在_郭松龄妻子韩淑秀
辣妈爱戴拍摄写真诱惑撩人 性感升级大秀美胸
刘萌萌最新杂志大片 气质甜美清爽怡人
韩栋冬日雪地写真曝光 复古西服套装演绎魅力型男
央视春晚发布2016年猴年春晚主会场主持人阵容海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件事带给我的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