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0号,美国挑战者号号,东方红1号,嫦娥2号,长征3号,玉兔号是什么航天器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doc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航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正确率91%左右)
1.在月球表面,航天员能清楚地听到月球车开动的声音。B不是 2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飞行,可以像飞机一样任意改变飞行方向。A是 3.由于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A是 4.氦-3是一种气体,在地球上极为稀有,它随太阳风直达月球,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资源。A是 5. 探空火箭比探空气球飞得高,但比低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飞得低。A是 6. 航天,就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这一领域通常指高于_100__千米高度。B不是 7. 月亮每天在同一时间升起吗??? D月亮每天升起的时间比前一天晚50分钟 8.日全食出现时,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成直线,此时(A月球在地球、太阳之间)。 9.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D中国 10.我国的航天测控船名叫_D远望号。 11.从地球表面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要的最低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B 7.9千米/秒) 12. 1970年以前,世界上已有5个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5个国家排序正确的是以下哪组?(C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 13. 应用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 一是无线电信号中继,二是对地观测平台, 三是什么?(C导航定位基准) 14.不同用途的人造地球卫星需要不同的轨道。低地轨道(LEO)处于地球表面上空200到2000公里之间,中地轨道(MEO)是2000公里以上和地球同步轨道以下的地球周围空间区域。探测地下矿产资源的卫星,一般应当运行在哪种轨道上?A低地轨道 15.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是_ _号宇宙飞船?(A东方1号) 16.迄今为止,我国已发射了6艘神舟号飞船,并将3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请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实施的?? (C? 1992年) 17. 中国未来的空间探索开发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载人升空;第二步是 ___,第三步是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 D月球探测) 18.嫦娥1号飞往月球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用了多长时间()?(C10天左右) 19.日启动的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吸引了全国广大群众,社会各界踊跃参加,仅20多天收到参选作品1026件,下面是入选的8强作品,请指出最终确定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A)。 20.1957年11月发射了人类第一颗生物卫星,上面搭载了(),成为世界上第一只真正在太空绕地球轨道飞行的动物?? A. 苏联小狗莱伊卡 ???????? 1.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主着陆场在内蒙古。(A是) 2.1971年,乘阿波罗15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根羽毛和一把锤子同时扔下,结果发现锤子先落到月面。(B不是) 3. 在神舟6号飞行中,我国航天员首次打开了返回舱的舱门到轨道舱中工作。(A是) 4.“嫦娥一号”是绕月卫星还是载人飞船?(A绕月卫星) 5.“嫦娥一号”的奔月路线分为五个阶段:发射段,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月球捕获轨道段,环月飞行轨道段。(A是) 6.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 ),就科学地指出月亮不会发光,我们所看见的月亮是被太阳照明的部分。(B张衡) 7.埃及人利用哪一颗天体制定365日的历法?(C天狼) 8.逃逸速度是指航天器脱离引力飞离该星体所需的速度。对于地球来说,逃逸速度是( ),也称为第二宇宙速度;对于月球,逃逸速度是2.38千米/秒,比地球小得多。(D11.2千米/秒) 9.日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火箭是(A长征1号) 10.1990年4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承揽的第一颗国际商业卫星——“亚洲1号”卫星,使中国航天由此步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发射这颗卫星的是哪种型号火箭?(C长征3号) 11.在火箭飞行穿过大气层这段过程中,保护卫星免受来自大气层各种干扰的装置是(B整流罩) 12.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通常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应用卫星指的是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各种卫星。下列哪一组卫星全部属于应用卫星?(A通信卫星 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 13. 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在一昼夜中2次经过同一地区上空,了解那里的气象变化;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20-30分钟内可获得近一亿平方千米的云图资料。目前,我国已经研制了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系列,它们分别叫什么?(D风云一号 风云二号) 14.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是王赣骏,他于日搭乘美国___航天飞机登上太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四位美籍华人宇航员进入太空。(C挑战者号 ) 15.2003年2月,美国的哪架航天飞机在着陆前发生意外,飞机解体坠毁?(A哥伦比亚号 ) 1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
神舟10号,挑战者号,东方红1号,嫦娥2号,长征3号,玉兔号是什么航天器
分别是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探月卫星,运载火箭,月球车
神舟10号,挑战者号,东方红1号,嫦娥2号,长征3号,玉兔号是什么航天器 ……
分别是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人造地球卫星,探月卫星,运载火箭,月球车& 电磁波的传播知识点 & “日1时30分,“嫦娥三...”习题详情
15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0%
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汽化&又液化&而形成的雾气.“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是静止&的;探测器在12天的时间内飞行了38万千米,其运动的速度大约是1320&km/h.(2)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探测器在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3)12月14日21时,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软着陆,其中有一段时间着陆器静止悬浮在月面上空约3m的高度,此时发动机的推力等于&月球对着陆器的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采用质轻的六个筛网棘爪轮,这样从而增大了月球车与月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月面的压强,同时使车轮与月面的接触面粗糙,增大&车轮与月壤的摩擦.(图2)(5)为了时时实施对嫦娥的监控,航天测控中心布下了“天罗地网”,做到了测得精、控得准、传得快,这都需要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__又__...”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知道嫦娥三号悬停时,处于平衡状态,能够对嫦娥三号受力分析,知道万有引力与反推力平衡.(4)增大或减小压强、摩擦力的方法.(5)卫星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因为卫星和地球之间存在真空地段,是不能使用声波的.
解:(1)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汽化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液化成小液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相对于着陆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探测器在12天的时间内飞行了38万千米,其运动的速度为:v=St=3.8×105km12×24h≈1320km/h;(2)天宫1号飞行器在近月点时,速度最大,相对于月球的位置最近,因此在近月点时动能最大;从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减小,故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嫦娥三号悬停时,此时发动机的推力等于月球对着陆器的引力.(4)p=FS,增大了月球车与月面的接触面积,压力不变,对月面的压强将减小;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使车轮与月面的接触面粗糙,将增大车轮与月壤的摩擦.(5)对嫦娥的监控,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利用的是电磁波.故答案为:(1)汽化;液化;静止;1320;(2)动;势;(3)等于;(4)减小;增大;(5)电磁波.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参照物、速度公式的应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属于基本内容.在判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时,要注意看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怎么变化.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__又__...”主要考察你对“电磁波的传播”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知识点的认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解题方法点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都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注意对比,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命题方向】在电磁波与信息技术这一知识点中,电磁波的传播是中考命题热点,分值不大,常出现的题型是填空题填写“电磁波”.
与“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__又__...”相似的题目:
[2014o漳州o中考]日,我国在从北京飞往成都的CA4116航班上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个4G地空宽带实验,在飞机上实现无线高速上网.这些信号从地面到空中是通过(  )电磁波传送次声波传送光纤传送超声波传送
[2014o龙岩o中考]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相同的(  )波速波长频率周期
[2014o桂林o中考]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一个无线路由器来实现.无线路由器是通过&&&&波向四周有效范围内的终端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光速.电磁;小于电磁;等于信号;小于信号;等于
“日1时30分,“嫦娥三...”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07o宜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普及到城乡家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电器.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农村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碟形天线,它是用来接收什么传来的信号的?在城市更多的用光缆来传输电视信号,请写出光缆通信的主要优点.(2)在看电视的时候,开、关附近的日光灯时,会在电视机画面上出现短时间的雪花点,其原因是什么?(3)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资料表明:在电子时代,建筑物上普通的避雷针无法使电视机等各种电器免受雷击,请你提出电视机防雷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2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2013o佛山)晓波用雷达测速,用力的传感器测遥控车对小车A的拉力.雷达属于&&&&波;用雷达可测出不同时刻遥控车到雷达站的距离s,传感器示数恒为20N,根据数据记录表算出遥控车在0.5~3.5s内速度为&&&&m/s,拉力F在1.0~2.5s内做功为&&&&J.
t/s&0&0.5&1.0&1.5&2.0&2.5&3.0&3.5&s/m&200&190&180&170&160&150&140&130&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7o宜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普及到城乡家庭,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电器.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农村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碟形天线,它是用来接收什么传来的信号的?在城市更多的用光缆来传输电视信号,请写出光缆通信的主要优点.(2)在看电视的时候,开、关附近的日光灯时,会在电视机画面上出现短时间的雪花点,其原因是什么?(3)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资料表明:在电子时代,建筑物上普通的避雷针无法使电视机等各种电器免受雷击,请你提出电视机防雷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__又____而形成的雾气.“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是____的;探测器在12天的时间内飞行了38万千米,其运动的速度大约是____km/h.(2)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探测器在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的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3)12月14日21时,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软着陆,其中有一段时间着陆器静止悬浮在月面上空约3m的高度,此时发动机的推力____月球对着陆器的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采用质轻的六个筛网棘爪轮,这样从而增大了月球车与月面的接触面积,____对月面的压强,同时使车轮与月面的接触面粗糙,____车轮与月壤的摩擦.(图2)(5)为了时时实施对嫦娥的监控,航天测控中心布下了“天罗地网”,做到了测得精、控得准、传得快,这都需要依靠____来传递信息.”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浸浸的奔月之旅:(1)在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腾起浓浓白气(如图1所示),这是火箭喷出的烈焰使发射架下水池的水先____又____而形成的雾气.“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玉兔号”月球车是____的;探测器在12天的时间内飞行了38万千米,其运动的速度大约是____km/h.(2)12月6日傍晚17时53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在环月轨道运行的过程中,探测器在近月点向远月点运行的过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3)12月14日21时,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软着陆,其中有一段时间着陆器静止悬浮在月面上空约3m的高度,此时发动机的推力____月球对着陆器的引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15日凌晨,嫦娥三号搭载的“玉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玉兔”号月球车采用质轻的六个筛网棘爪轮,这样从而增大了月球车与月面的接触面积,____对月面的压强,同时使车轮与月面的接触面粗糙,____车轮与月壤的摩擦.(图2)(5)为了时时实施对嫦娥的监控,航天测控中心布下了“天罗地网”,做到了测得精、控得准、传得快,这都需要依靠____来传递信息.”相似的习题。中国航天60年:六大领域航天器都能造(图)_网易军事
中国航天60年:六大领域航天器都能造(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航天60年:六大领域航天器都能造)
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成立,我国航天事业迈上历史舞台。历经60年发展,我国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欲与天公试比高■杭添仁60年前的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布正式成立,中国航天事业就此展开。回首中国航天60年,我国已形成了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等6大领域航天器研制业务,取得多方面巨大效益。1火箭阵容整齐装有逃逸塔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日,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几十年来,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现具备发射各种航天器的能力。我国现有长征2号、3号、4号成熟子系列运载火箭。长征2号子系列火箭目前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航天器。其中长征2号F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1吨,是我国首枚载人运载火箭,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和逃逸系统,航天员的安全性达99.7%。长征3号子系列火箭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航天器。长征3号B运载火箭可将5.5吨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目前我国发射国内外地球静止卫星的主力火箭。长征4号子系列火箭目前主要用于发射极轨道航天器。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发射新一代“长征”火箭。日,我国长征6号新一代小型液体火箭把2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日,我国长征11号运载火箭将4颗小卫星送入轨道。它是我国全新研制的4级固体小型运载火箭,作为“长征”家族中第一型和唯一型的固体火箭,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24小时快速发射的跨越,可满足应急情况下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首射成功。它有着运载能力高、绿色环保、价格低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2 卫星闪耀太空东方红1号卫星在轨飞行示意图在人造地球卫星领域,我国现能独自研制、发射和应用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3大类卫星,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试验卫星方面,2012年发射的实践9号A卫星、实践9号B卫星是我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批星。2015年,我国发射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1号和吉林1号技术验证星。在科学卫星方面,我国在2003年、2004年分别发射了探测1号、探测2号卫星,它们分别对地球近赤道区和极区两个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最为重要的区域进行宽能谱粒子、高精度磁场及其波动的探测。2015年12月发射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日,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0号升空。它是单次搭载空间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研究。日,我国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自由空间量子密钥生成和分发、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及非局域性检验等具有重要科学和实用意义的实验。就我国发射的航天器来说,我国发射的应用卫星品种和数量最多,用途最广,效益最高。我国已先后研制、发射和应用了3代固定通信卫星、一代数据中继卫星、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其中用于第二代通信卫星的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是目前我国经过多次飞行考验的中容量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平台。我国第三代固定通信卫星采用东方红4号卫星平台,具有输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和服务寿命长等特点,现已用于10多颗通信卫星。我国已发射了3颗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的第一代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日,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1号的01星升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3 载人航天“三步走”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示意图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目前,我国先后发射10艘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载人3大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日,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采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研制载人飞船,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这已通过神舟5号、6号载人飞船完成。第二步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太空行走、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这是建造空间站的前提。这已通过神舟7号航天员翟志刚进行太空行走拉开序幕,并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通过发射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号无人飞船实现了自控交会对接;通过分别发射神舟9号、神舟10号与天宫1号实现了自控和手控对接。这标志着我国独立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此后,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第二步第二阶段,已经或将在2016年、2017年分别发射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神舟11号载人飞船和天舟1号货运飞船,主要任务是验证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在轨加注技术和未来空间站的部分新技术。第三步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长期载人的大型空间站,将在轨运营10年以上,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2016年10月,我国将发射神舟11号载人飞船。其任务是执行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任务;进一步验证改进型飞船性能;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2017年,我国将用长征7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1号,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天舟”货运飞船货运载荷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较高的运输效率。此后,我国将以空间站建设和应用为基础,以载人月球探测为新突破,以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为目标,研究制订新形势下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战略。4 启动深空探测玉兔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的嫦娥3号着陆器深空探测是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进而考察、勘探和驻留在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第一步。我国于2004年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我国探月工程(又叫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完成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绕月探测,即在年研制、发射绕月探测器。这一阶段突破了地月飞行、远距离测控和通信、绕月飞行等技术,建立了我国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初步系统。第二阶段为落月探测,即在年研制和发射携带月球车的落月探测器。这一阶段突破了月球软着陆、自动巡视勘察、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为建立月球基地提供参数。第三阶段为采样返回探测,即在年研制和发射采样返回器到月球表面特定区域软着陆并采样。这一阶段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和高精细月球样品分析技术等。我国绕月探测通过发射嫦娥1号绕月探测器实现。日,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绕月探测器进入太空,它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化学元素分布、月表矿物含量等科学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我国落月探测通过先后发射嫦娥2号、3号、4号探测器来实现,日成功发射的嫦娥3号落月探测器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落月探测器,它有望实现3大壮举: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造访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地月拉格朗日2点对地月中继通信;为专家提供月球背面空间科学研究平台。我国月球采样返回探测是通过发射嫦娥5号试验器、嫦娥5号、嫦娥6号来实现的,现已发射了嫦娥5号试验器。“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重大专项;推动航天方面的立法工作。2025年前后,将全面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国国防报》日04版)
本文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姚文广_NN168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嫦娥工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三个阶段。日18时05分,“”成功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日18时57分59秒“”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嫦娥工程工程介绍
嫦娥工程工程概况
发射、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建立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卫星由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1]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2]
嫦娥工程工程目标
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1]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
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
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
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壤样品;
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
4) 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月球卫星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化学组成、微量元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等)、、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3)开展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
4)开展He-3 、H 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 和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各阶段示意图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辐射的长久设施。
嫦娥工程工程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13年下半年。即发射,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在在年之间。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1]
嫦娥工程工程计划
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探测系统利用现有,地面应用系统由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后实现,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携带、、、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嫦娥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成功率为100%。[1]
嫦娥工程参与人员
首席工程师;
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
工程总指挥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通信指挥部部长朱民才;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闽慷;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
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副总指挥 ;
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 副总设计师 ;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 有效载荷总设计师 ;
“嫦娥一号”总指挥 ;
巡视器总体主管设计师(女);
测控数传分系统主管设计师(女);
天线分系统主管设计师战榆莉(女);
供陪电分系统主管设计师(女);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等。
嫦娥工程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3A火箭共执行过1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研制中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
中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这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工程有效载荷
为完成上述科学目标,探月一号卫星将安装五种科学探测有效载荷设备。包括和;;;γ/X射线谱仪和空间环境探测系统。为了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有效载荷的科学数据,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
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共同完成第一个科学目标,即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干涉成像光谱仪和γ/X射线谱仪完成第二个科学目标,即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微波探测仪完成第三个科学目标,即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空间环境探测完成第四个科学目标,即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工程设备简介
立体相机和干涉成像光谱仪
立体相机由、支撑光学系统的结构件、CCD平面阵列以及相应的信号处理子系统组成。卫星飞行时,三个平行的CCD线阵可以获取月球表面同一目标星下点、前视、后视三幅二维原始数据图像,经三维重构后,再现月表三维立体影像。
干涉成像光谱仪用以获取月球表面多光谱图像。它包括三个主要的光学子系统:Sagnac干涉计、傅立叶变换透镜和柱形透镜。
激光高度计系统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控制大厅
激光高度计系统用于测量卫星到月表星下点间的距离,激光高度计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及接收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脉冲到月球表面,接收器用于接收被后向散射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给出了卫星到月表的距离信息。
γ/X射线谱仪
γ/X射线谱仪用以测量月球表面元素的种类和丰度。
月球表面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受到宇宙线粒子的轰击而激发,会产生特征的X射线和γ射线;一些可以自己发射核γ射线,不同的元素可释放不同能量的特征γ谱线。通过γ射线谱仪测量这些特征γ谱线的能量和通量,科学家可以推导出月表元素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作为月面成份研究,γ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很好地互相补充。
微波探测仪
微波探测仪是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之一,设计成多频段微波辐射计。微波探测仪的科学目标是利用微波信号对月球表面物质的穿透传播特性,从表征月球物质微波辐射的亮温数据中,获取月球月壤的厚度信息;获得月球黑夜的微波遥感信息和获得月球两极的微波遥感信息。利用微波辐射计对月球探测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月球微波遥感信息的获取和月壤信息的反演将大大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空间环境探测系统
与嫦娥1号保持联系的测控通信系统
空间环境探测系统包括和两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以分析地月空间和绕月空间环境的质子、电子和重离子。高能离子探测器包括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子系统。两台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用以分析地--月和月球空间环境的太阳风中的低能离子。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的传感器由准直器、静电分析器和组成。
载荷数据管理系统(PDMS)
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PDMS)是一个基于1553B总线的,系统由总线控制器(BC)、大容量存储器(SSR)、高速复接器()、远置终端(RT)及载荷配电器()组成。大多数有效载荷通过1553B总线实现与PDMS间的通讯,激光高度计和空间环境监测系统则被连接到了RT上。载荷的科学数据和工程参数可由PDMS通过1553B总线获取并存储到SSR中。当卫星在地面站可接收范围内时,所存储的数据及实时数据将由HRM根据CCSDS 标准组装为编码的虚拟信道(CVCDU)串行序列,然后下行到地面。PDMS是一个灵活、高效的系统,如果任务中某个载荷停止了探测,则其它载荷可分享其存储及传输资源。
嫦娥工程发射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日,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进入了位于中国西南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单一型号火箭发射到多种型号火箭发射,从发射国产卫星到承担国际商业发射,从发射、极轨卫星到将要开展探月卫星发射。经过二十多年“长征”洗礼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如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在这里把“嫦娥一号”卫星送入月球,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耀眼“明星”。
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控制、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在中国的三大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发射场的地理坐标是28°14'42.11"N102°1'45.77"E。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北约60公里处的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之中的不同区域。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外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个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
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
嫦娥工程时间截点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日在由“长征三号甲”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日18时05分(+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日,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举行。
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3]
嫦娥工程主要任务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各国共进行了超过100次探月任务,当中约有一半是成功的,从而取得大量有关月球的科学数据。作为中国首次探月的,工程人员期望“嫦娥一号”不但在中国的远程卫星技术、探测地月间的太空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能填补以往探月任务之不足。“嫦娥一号”探月任务有四大科学目标:
1.绘制全月球的三维立体地图
以往由於技术所限,大部分的月球地图都是平面的。先开始制作立体地图,但月球表面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覆盖,尤其是月球两极地区,因为该处的角度非常低,难以拍摄成像。“嫦娥一号”将利用激光高度计配合立体相机,对月球作全面探测,从而获取覆盖全月面的地形图。了解月面的地形地貌,将有助研究月球地质构造的演化,为登月地点的选择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2.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
探测月球的化学元素和矿物含量与分布,对研究月球的形成和过程起著重要作用。以往由於只使用伽玛射线谱仪,故探测到的元素种类有限。透过配备了伽玛射线谱仪及X射线谱仪,“嫦娥一号”希望能够探测到钛和铁等14种元素,并编制全月面的含量分布图。“嫦娥一号”还会利用成像光谱仪,测定造岩矿物如、、等在月球表面的含量与分布情况。
3.探测月壤特性
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太阳风粒子如、和3等可直接渗入月球土壤中。“嫦娥一号”将首次透过微波辐射,探测月壤的厚度,从而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含量。日后,氦3有可能成为一种既安全又清洁的新型核聚变燃料。
4.探测地球与月球间的太空环境
在太阳、地球与月球之间,由宇宙射线、和等剧烈活动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和突然释出的物质,经常会对地球的、、卫星通讯、月面环境以至人类的健康构成影响。虽然美国等国家以往曾探测过地月间的太空环境,不过这方面的探测工作对中国而言尚属首次。“嫦娥一号”将利用和太阳风探测器,记录原始太阳风资料,及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太空环境的影响。
嫦娥工程完美落幕
北京时间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科技人员
撞月示意图
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这位中国首个“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而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嫦娥工程嫦娥二号
嫦娥工程科学目标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工程数据统计
——重量为2480公斤,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的第131次飞行,2010年中国第10次航天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显示图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嫦娥工程发射情况
嫦娥二号发射
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4]
嫦娥工程实时动态
日11:38“嫦娥二号”卫星490N发动机关机,完成 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日11点03分成功的完成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在近月点只有100公里,远月点183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嫦娥二号绕月球一圈就只需要3.5小时了。
日21时45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现变轨,由100×1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进入100×15公里的虹湾成像轨道。虽然这次控制的原理和三次近月制动类似,但风险更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助理表示,最怕发动机点火时间过长,卫星撞到月球上去。
从日开始,“”卫星上的CCD相机将为进行拍照。照片会陆续传回。之后,“嫦娥二号”将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它会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测任务。另外,在做好“嫦娥二号”后续工作的同时,部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也将转向“嫦娥三号”的研制开发。[5]
嫦娥工程公布图像
温家宝为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揭幕
日上午,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地区的局部影像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出席仪式并为影像图片揭幕。
首次公布的局部影像图是一张黑白照片。据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影像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是卫星距离月面大约18.7公里地方拍摄获取。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已经全部实现。这意味着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日成功升空,到公布图像已过去一个多月,而嫦娥二号的发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对月球虹湾地区进行高清晰度的拍摄。而此次拍摄将为今后发射并实施着陆做好前期准备。
据悉,此次嫦娥二号携带的CCD相机分辨率提高很多,嫦娥一号是120米分辨率,而嫦娥二号在100公里圆轨道运行时分辨率优于10米,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时,其分辨率能达到1米,已超过了原先预定的1.5米的指标。据了解,将来嫦娥三号着陆器上也同样有CCD相机,届时它不光要拍照,还能根据图片自主避开着陆器在软着陆过程中不适于降落的地点,“临机决断”为着陆器选择适宜降落的平坦表面。[6]
嫦娥工程嫦娥三号
嫦娥工程工程准备
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上表示,我国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探测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它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开展着陆器悬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正样研制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抓紧推进。
“稳稳地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是一个难题。”欧阳自远说,“嫦娥一号”是撞月“硬”着陆。“嫦娥三号”是“软”着陆,不能使用降落伞。研究团队已计划在接近月球表面时首先利用反作用力缓冲,然后让“嫦娥三号”自由落体实现降落。
落地后随之而来的难题是抵御巨大的温差。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月,温度最低时达到零下180多摄氏度,白天温度大都在100摄氏度以上。“这对电子元器件是一个巨大考验。”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团队已经有完备的计划,特别是将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原子能电池,抵御严寒、酷暑的考验。
欧阳自远还透露,“嫦娥三号”将采取定位探测与巡视探测相结合的方式。着陆器着陆后就不能移动了。它配备的多台照相机将对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拍摄。月球车将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
“‘嫦娥三号’将创造多个‘第一’。”欧阳自远说,它将第一次在月球安装月基天文望远镜。月球上没有大气,比在地球上观测效率要高得多。月球车上将首次配备360度全景相机、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谱仪。
欧阳自远表示,我国有望在2017年实现月球采样与返回,对登陆地点附近区域的月球表面资料进行更详细的收集,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7]
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无人月球探测。按照“绕、落、回”三步走计划,中国已经圆满完成了卫星绕月飞行任务,2013年将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
嫦娥工程搭载设备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安装了天文望远镜和,这是我们自己的特色。”欧阳自远说,月球上没有大气活动,没有各种污染,望远镜的分辨率很高,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观测天文;极紫外相机将探测地球等离子体层的变化特点,提高中国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能力。此外,在月球车底部安装了一个雷达,可以探测月球车巡视路线上100米深度的月壤层结构,希望获得一些新的探测成果。
在回答何时“载人登月”时,说,尚没有时间表和明确的、精细的路线图。“我们正在积极地做各种准备,力争尽快推进中国载人登月探测计划。”
日,中国对外宣布,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当天召开第十一次会议暨嫦娥三号任务进场动员会,审议批准了任务由研制建设阶段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已于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发射。
嫦娥工程发射成功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经发射场区指挥部决定,“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将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并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日嫦娥三号乘飞机转运,于12日10时抵西昌发射场。嫦娥三号已于12月2日1时30分由从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登月任务获得成功。[8]
嫦娥工程成果总结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自2013年12月成功着陆月球之后,已经在月球停留超过两年半时间,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截至日,“嫦娥三号”获得的大量数据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项都属于世界首次,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一共有8个科学设备
据介绍,“嫦娥三号”上一共有8个科学设备,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来观察月球,主要设备包括全景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测月雷达等;
第二类是用来观测宇宙,主要由月基光学望远镜承担;
还有一类是观察地球周围的等离子层,也就是极紫外相机。
在这其中很多科学设备都是第一次使用。
完成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
为了更好了解月球,“嫦娥三号”首次使用了一台新研制的测月雷达,利用它“嫦娥三号”完成了首幅月球地质剖面图,展现了月球表面以下330米深度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月球从形成到现在的演变历史。
完成首次天体普查
在观测太空方面,“嫦娥三号”上首次使用了一台光学望远镜,它就像是“嫦娥三号”着陆器的一双眼睛。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相当于一个没有云层的“透明”球体,所以在抬头仰望太空的时候,就不会受到云层的干扰。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目光”投向任何一片天空。
此外,由于月球转动周期相对较慢,为观测同一个天体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便利。于是科学家利用月基光学望远镜,给月球北极上方区域的天体做了一次科学普查。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魏建彦表示,这相当于人类的人口普查一样,它是人类历史上在紫外波段的第一次“巡天”。以后,天文学家在历史上可以不断用它做对比研究。
首次证明月球没有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对于这个问题,月基光学望远镜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魏建彦称:“我们测量了月球地表层以上水的含量,得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一个测量值,这个测量值符合预期。”这是首次明确证明月球上没有水。
首次获得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
“嫦娥三号”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观察它的故乡——地球。在地球周围有几道天然屏障,其中第一个就是等离子体层,它可以延伸到地球表面以外四万公里左右。着陆器上安装的全球首个极紫外相机,就是专门用来观测等离子体层变化的设备。
太阳风暴形成的巨大脉冲,会对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比如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等的通信功能造成严重破坏。将等离子体层变化作为监测太阳风暴的风向标,这是“嫦娥三号”独有的本领。目前极紫外相机已获取了1300多幅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数据。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了大量依据,保障了地面通讯,以及地面与航天器之间的通讯安全。[9]
嫦娥工程嫦娥四号
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10]
“”和“”任务,将实现在月球上软着陆和自动巡视机器人勘测。[11]
嫦娥工程嫦娥五号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探月工程三期主要实现采样返回,其主要任务由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承担。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10]
的第一个科学目标是开展着陆点区的形貌探测和地质背景勘察, 获取与月球样品相关的现场分析数据,建立现场探测数据与实验室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 主要包括: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探测:采样点周围形貌与结构构造特征;撞击坑的形貌、大小与分布等。物质成分探测:采样点的物质成分特征;月壤物理特性与结构;月壳浅层的温度梯度探测等。[10]
第二个科学目标是对返回地面的月球样品进行系统、长期的实验室研究,分析月壤与月岩的物理特性与结构构造、矿物与化学组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组成、月球岩石形成与演化过程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宇宙辐射与太阳风离子与月球的相互作用、太空风化过程与环境演化过程等,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10]
为了实现科学目标,嫦娥五号将搭载多种有效载荷,主要包括降落相机、光学相机、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月壤气体分析仪、月球地热资源探测器、月壤结构探测仪、采样剖面测温仪、岩芯钻探机和机械取样器等。[10]
嫦娥工程探月寓意
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是一群自由飞翔的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从关于“月亮人”的讨论和想象,再到关于外星人月球基地的想象,并不是仅仅具有一般科学探索的意义,或只是为公众提供娱乐,还有着某种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将来真的会有“月亮人”。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亮人”其实就是地球人类——因为世界各大国对月球的竞逐早已经开始。
在逐月之路上一马当先,关于竞逐月球的意识也表达得最为露骨。据说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人就有在月球建立军事基地和情报基地的想法,比如在月球建立导弹基地,这样就可以对地球上的其他国家形成“居高临下”的威慑。有些材料表明,美国人甚至起过“宣布”月球为美国领土的念头。从经济上看,比如月球上的氦3同位素,将来有可能成为重要的能源,也非常令人神往。
今天,逐月之路上的国家,不仅有、、这样的大国,也有欧洲诸国、、、等小一些的国家。再想悍然“宣布”月球为某一国的领土,估计很难成功。与有些国家试图抢占尽可能多的“月球领土”不同,中国的嫦娥不是“战神”,而是“和平女神”。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无锡新传媒.[引用日期]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北方网.
.搜狐.日
.搜狐. 日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浪军事.[引用日期]
.新浪科技[引用日期]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挑战者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