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制造业崛起靠什么 诠释“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创造”

中国制造业崛起靠什么-中青在线
中国制造业崛起靠什么发布时间: 10:20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杨亮
【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
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2.0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9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2.04%……这张靓丽的“成绩单”来自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
中车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业内保持领先,秘诀就是从不停歇的创新和转型,也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靠创新,走向价值高端
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厂房”。这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之一,主要生产泵车、搅拌主机等产品。这里的泵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完全通过三一自主研发的装备对系统和核心零部件进行控制。厂房内,物流、装配、质检各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一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正给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佳宾说,当前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我们已经有能力走向价值链高端。
为此,各地频出实招。仅在湖南,长沙提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推动2600多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株洲计划投资逾200亿元启动建设“中国动力谷”;湘潭则提出打造“智能制造谷”。
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如是评价。
靠品质,赢得市场尊重
“中车地铁完全称得上享誉世界的国际运输线!”这句话来自巴西里约地铁公司向中国中车发出的感谢信。里约地铁公司所赞扬的,正是中国中车服务2016奥运专线的地铁列车。
在欧美市场,中车同样依靠过硬的质量、技术,赢得了客户的心。今年3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订单之最的纪录。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车新签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6%。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出口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市场的多个转变。
中国中车赢得全球尊重的成绩,得来不易。今天,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后夹击”之势,前头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在加速“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后面是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劳动生产成本,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为此,《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制造业发展方针之一,正是“质量为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指出,在基础领域,我们的一些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质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长期依赖于进口,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要突出重围,破解发展瓶颈,就必须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而这首先要从质量入手。”
靠匠心,诠释“中国创造”
如果说,吊起“蛟龙号”这艘载人潜水器的是一根直径仅5毫米的绳子,你会不会诧异?然而在山东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黄涛和他的团队,就把这样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9000米长的绳缆,要占据蛟龙号很大的空间,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重。”黄涛说,为了定制这条“生命之绳”,他和他的团队两个月来日夜攻关,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交出一条仅108公斤的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
一条绳子,让这个团队拥有一批“专精特新”的技术积淀,站上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在北京,商用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北汽福田,把“匠心”投入到了新技术研发的同时,也没忘记提高便捷舒适的使用性能。
现在,福田正通过应用辅助驾驶、车货匹配、信息交互等车联网技术,实现货运车辆运营的可交互、可沟通和可监控,解决物流行业车、货、人三者信息匹配问题,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当今中国,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产品品种少、品质低、品牌弱,都需要在创新中求解。“工匠精神”绝不仅意味着一砖一瓦的手艺,而是包含着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时代要求。
环顾全球,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制造者的匠心始终是其中的灵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的:“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打造中国制造质量品牌的关键。”【责任编辑:于璧嘉】
你可能还喜欢看
“人工智能”“机器人”再次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机器人最终会不会战胜人类,来看中科院的行动....
你知道吗?饮食上的口味会“泄露”你性格上的“口味”。这一结论能从生理及心理双方面找到依据!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一起来看看神舟十一号的回家路!
新闻排行榜2015年安徽高考政治: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材料分析题及答案_政治_英语学习网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年安徽高考政治: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
2015年安徽高考政治:材料一&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材料分析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6:05:06
38.(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分)参考答案:(1)①材料“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现了人们的消费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改变了跟风消费模式,注重产品质量坚持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是求实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向导。&(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性力量,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科技、文化生产力等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弘扬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更好的满足群众的需要。(3)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任何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体现了这一道理;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正是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批判。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激活中国制造,正是这一道理的体现。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zfj&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2.0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95亿元,比上半年同期增长2.04%……这张靓丽的“成绩单”来自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
中车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业内保持领先,秘诀就是从不停歇的创新和转型,也是中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靠创新,走向价值高端
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厂房”。这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之一,主要生产泵车、搅拌主机等产品。这里的泵车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完全通过三一自主研发的装备对系统和核心零部件进行控制。厂房内,物流、装配、质检各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一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正给全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徐佳宾说,当前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我们已经有能力走向价值链高端。
为此,各地频出实招。仅在湖南,长沙提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以推动2600多家企业智能化改造;株洲计划投资逾200亿元启动建设“中国动力谷”;湘潭则提出打造“智能制造谷”。
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我国工业领域技术创新经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个阶段,正在由跟随式创新向引领式创新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如是评价。
靠品质,赢得市场尊重
“中车地铁完全称得上享誉世界的国际运输线!”这句话来自巴西里约地铁公司向中国中车发出的感谢信。里约地铁公司所赞扬的,正是中国中车服务2016奥运专线的地铁列车。
在欧美市场,中车同样依靠过硬的质量、技术,赢得了客户的心。今年3月,中国中车获得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订单之最的纪录。今年上半年,中国中车新签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6%。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六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出口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市场的多个转变。
中国中车赢得全球尊重的成绩,得来不易。今天,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后夹击”之势,前头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制造业,在加速“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后面是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劳动生产成本,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为此,《中国制造2025》确立的制造业发展方针之一,正是“质量为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指出,在基础领域,我们的一些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质量和可靠性不是太高,长期依赖于进口,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业要突出重围,破解发展瓶颈,就必须改变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制造业状况,而这首先要从质量入手。”
靠匠心,诠释“中国创造”
如果说,吊起“蛟龙号”这艘载人潜水器的是一根直径仅5毫米的绳子,你会不会诧异?然而在山东青岛海丽雅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黄涛和他的团队,就把这样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9000米长的绳缆,要占据蛟龙号很大的空间,既不能太粗也不能太重。”黄涛说,为了定制这条“生命之绳”,他和他的团队两个月来日夜攻关,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交出一条仅108公斤的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
一条绳子,让这个团队拥有一批“专精特新”的技术积淀,站上了中国特种绳缆的高峰。
在北京,商用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北汽福田,把“匠心”投入到了新技术研发的同时,也没忘记提高便捷舒适的使用性能。
现在,福田正通过应用辅助驾驶、车货匹配、信息交互等车联网技术,实现货运车辆运营的可交互、可沟通和可监控,解决物流行业车、货、人三者信息匹配问题,从而大幅提升效率。
当今中国,制造业面临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产品品种少、品质低、品牌弱,都需要在创新中求解。“工匠精神”绝不仅意味着一砖一瓦的手艺,而是包含着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时代要求。
环顾全球,制造强国的实现路径和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但制造者的匠心始终是其中的灵魂。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的:“匠心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打造中国制造质量品牌的关键。”
[责任编辑:何晶晶]【图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1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孟学诠释史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