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货币供给量上升,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会下降

> 问题详情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
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提高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降低
论文写作技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苹果/安卓/wp
这应该说的是短期。
其实非常好理解。货币量多了,借钱就容易了,利率当然就降低了——只不过长期货币中性,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载入中......
混乱啊,感叹现在大学对经济学的学习质量啊。 鉴于提问的问题,那种“钱多了就不值钱”的简单回答还是比较适合楼主的,其他的半斤八两的居多吧。
song1934 发表于
混乱啊,感叹现在大学对经济学的学习质量啊。 鉴于提问的问题,那种“钱多了就不值钱”的简单回答还是比较适 ...你有更好的解释?
点赞十楼& && && && &
本帖最后由 thomastc 于
09:34 编辑
首先,理论上解决“货币供给量变化对利率影响的问题”。
理论上,利率决定理论,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利率变动的原因有着不同角度的解释。
1.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的供需决定,相当于货币供给为储蓄,货币需求为投资。
2.新古典学派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需决定,相当于货币供给为可贷资金供给,即储蓄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货币需求为可贷资金雪球,即投资和货币需求增加。
3.凯恩斯学派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由货币量的供需决定,这是正统意义上的货币供需,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货币的当局控制,货币需求由三种动机决定,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修正后的理论认为,其中前两种动机由国民收入(产出)和利率决定,后一种动机由利率决定。
4.目前通行的是IS—LM模型,认为利率与国民收入(产出)共同决定了商品市场(IS)和货币市场(LM)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反映了(注意不是“决定了”)平衡的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
这里引出了第一个注意点:以上理论都是在讲利率是由市场水平决定,而非货币当局直接决定。
其次,考虑到实际情况。
以上的理论都没有考虑“世界变平了”,也就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国际资金自由流动而引起的利率水平变化;另外,以上理论也没有考虑到央行对于利率水平的态度问题。
第一,当考虑国际资金流动(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时,由于汇率制度的不同(即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会对本国利率造成不同的影响。
最简单的定性概括就是汇率水平与利率水平会相互影响。
不同汇率制度或同一汇率制度下对于汇率管理的严格程度不同,造成当局对维护汇率水平的责任的不同,进而对于本国货币发行量会有不同的影响。即使采用了冲销式的干预政策,也会由于市场理性预期的因素而对货币和商品价格水平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国内通胀水平和利率水平。
第二,当考虑货币当局即央行对国内利率水平的态度时,要考虑到央行可以通过准备金率、基础利率和基础货币的控制,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甚至在利率没有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管控利率水平。
这是第二个注意点。
因此,对于楼主问题的初步回答是:
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利率降低,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假定或结论,与现实生活的经济状况有所不同,只能定性的考虑,没有严格的数理定律。
此外,还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考虑实证时,要将现实世界中不同国家的特点考虑进去,较为简单的点一下:
1.中国式国家。特点是利率自由化仍在进行之中,对外的金融开放也只是一定程度之上,当局仍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可能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2.美国式国家。世界储备货币的主要发行国,金融市场成熟且高度开放化,当局对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都是根本性或基础性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市场活动的自行调节。
3.欧洲式的区域联盟。政策间有高度关联性。
除了以上的类别外,还包括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的依附型小国以及比较混乱、频繁出错的日本等。
第二,对于利率水平的分析除了要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到不同市场的影响。
正像是楼主考虑到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事实上还包括外币市场,另外公开交易的市场还包括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非公开交易的还有私人企业的并购市场和由ZF管控的公共事业等等。凡是涉及到货币供需和货币价格的地方都有市场的参与。
第三,对于利率水平的考虑还要分为短期影响、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由于市场是不断调整的,因此中长期市场也要不断调整预期。
这也引出了这样问题,究竟利率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6楼和8楼都有提到,但是并不够深入,依旧欠缺理解。
对于利率本质的认识还是需要多了解市场,多看一些著作,才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债券价格由票面利率、面值、发行价格和市场利率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决定;债券价格只能反映利率水平,不能决定利率水平,这里的利率指的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即内部收益率或必要报酬率,而不是市场即期利率或远期利率。
金融工具的价格与市场货币价格有关,定价时参照的也是市场当时的货币价格、风险溢价和发行便利,而无法决定利率,除非发行方是国家主体;二级市场还要参照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
针对19楼的分析,19楼是从抽象出的经济模型进行的分析。
1.现实中很难接受抽象模型;
2.即使是理论分析,假设接受抽象模型的考虑,19楼的模型前提也是有问题的:
其一,货币需求与债券利率的因果关系。
19楼的观点是将货币看做一种被动的投资工具,也就是说债券的需求少了,货币需求才能扩大,进而多发的货币才能被吸收。
但实际上货币是一种繁衍能力极强的主动性工具,其流动性强于债券。从债务人角度讲,债券(尚且接受包括固定收益债券和股票,但显然这一假设难以接受)的利率是其借贷的成本,获得的依旧是货币,利率的高低反映了获得货币的难易程度。因此,并非是债券利率下降引起货币需求增大,而恰恰相反是因为多发货币造成货币的获得成本降低,导致了债券利率的降低。
对于货币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参考一些经典书籍。
其二,货币收益率不为0。
19楼认为货币的收益率为0。这是在静止的角度看待货币的后果,就是说放在那里的货币不再增殖,因而货币好像没有收益率,甚至有时候可能实际收益率在通胀的影响下为负值。
短期内,现实中看待货币还要考虑其流动性和短缺成本等潜在收益。持有货币可以增加投资的效率,因此其收益率仍然为正。况且如果假设债券收益率为正,货币收益率为0,市场上又只存在这两种资产:显然,无法满足套利均衡。
长期内,考虑经济的增长因素,显然货币的收益率也不是0。流通效率的增加会导致货币乘数放大效应的减小,因此单位货币的收益率将会上升。
其三,货币供给增大,未必能够推导出货币需求增大。
19楼认为,在债券利率下降的前提下,多发的货币可以被吸收,因为人们的需求从债券转移到货币,货币需求增大。
这种推断其实是牵强的推理。供给的增大,只能推理至此,无法继续得出需求增大的结论。对于多发的货币,是一种当局行为,显然市场可以不买账;换句话说,货币政策未必有效:其有效性需要取决于市场对于货币当局的信心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总结对19楼观点的评价: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19楼是在古典模型下展开讨论,抽象模型和供需关系的思考都比较落后;只能从宏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道理,无法说明现代市场下的状况,模型欠缺的因素过多。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论坛币 + 70&
学术水平 + 2&
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应该没有这么明显,因为书上解释的是货币政策来分析AD曲线的移动对利率的影响,而现实生活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同时运用,所以其对于利率的影响应该没有这么明显吧?
& &&&前些日子央行说准备金下调,银行信贷成本降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利率降低有利于投资,和经济的发展。也算是货币政策影响了利率和投资。。这个不知道可不可以?
本帖最后由 thomastc 于
08:58 编辑 QueenCi.Shine 发表于
我觉得,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应该没有这么明显,因为书上解释的是货币政策来分析AD曲线的移动对利率的影响,而 ...谢谢你的评价奖励。
前些日子央行降的不是准备金率,而是基准利率,二者是有区别的。
准备金率目前来讲是否会降,要看现在实施的几大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刺激国内投资需求,如果这几大政策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当局会尽量不调整准备金率。
准备金率是央行的”大杀器“,波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过去我国央行总是使用这一策略,堪称世界罕见。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并且总是能够有效地将国内危机和萧条转嫁出去。当然,这与美元是世界货币不无关系,但是两国的金融调控水平和思想水平差距依旧显而易见。相关史实可以参考相关书籍。
另外,毕竟政策是当权者制定,目前很难说可能即将换届的下任央行行长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当前,国内外机构,都预测中国下调准备金率是明天春天。
一个政策如果仅仅能够保障国内的一方面需求,就是一个失败的政策。单纯的完成刺激经济的政策,并不是最优的选择,这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为头疼的事情——需要兼顾多个目标。
我国采取的基准利率下调,一方面是为了刺激经济,一方面是进一步实施利率市场化,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多发货币刺激经济而造成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人民币的坚挺,进而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眼下,我国刺激政策除了降低基准利率外,还包括在国际上建立基础设施基金和投资银行,以及构建大范围的自贸区,但这种政策也有隐忧。可以自行思考一下。
目前,较为贴切的例子“货币多发,利率下降“是日本。日本现在宽松政策,并且日本的利率的确下降了,虽然幅度非常非常小。
但是就日本的情况来看,这一货币政策目前来看危险很大,具体可以参考《经济学人》杂志和《华尔街日报》的分析,简单的说就是其一,刺激不足;其二,日本贬值造成进口能源吃紧,目前由于石油价格走低,因此显现不是十分明显。但俄罗斯危机以及OPEC产量依旧未定,风险依旧存在。
宏观经济学里往往把金融资产简化为两类:货币(可以对应于现实中的通货、活期存款等)和债券(其他非货币金融资产,可以对应于现实的国债、股票等)。这种简化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在这个抽象经济里,货币的收益率为零,而通常所说的利率就是债券的收益率。
当新的货币增加的时候,要想让这些新增的收益率为0的资产被接受,只有让居民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也就是利率减少的话,人们就会对债券的需求减少。
因此货币供给增加,(债券的)利率下降,是使得人们从对债券的需求转移到对货币的需求的一种价格机制,这种机制使得货币供求相等和债券供求相等——也就是货币市场均衡和债券市场均衡。
thomastc 发表于
首先,理论上解决“货币供给量变化对利率影响的问题”。
理论上,利率决定理论,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非常全面,感谢。
另外貌似楼主是想要一方面厘清关于利率的理论,另一方面为理论找到现实依据也就是某个具体的事件。但理论往往是忽略一些变量和要素后的逻辑链条,现实中多变量多要素的环境下,尤其是引入了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实际制定者之后,同一国的不同届央行,对于同样的问题的理解都是南辕北辙的,更遑论找到一个能一法通万法通的经济理论呢?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1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加入我们,立即就学扫码下载「就学」app& Join us!& JoinLearn&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为什么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引...
没有你要的?请搜索……
你现在正在浏览:
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央行卖出债券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将手中的现金支付给央行用于购买债券。超额准备金简单的说就耽触槽吠噩杜茶森偿缉是商行手中的闲钱,闲钱都去买央行债券了那肯定就少了(央行给予超额准备金的利息是很低的)。同时对市场来说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供不应求则价格也就是利息肯定要攀升。
中央银行通过卖出债券等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控制市场利率。具体传导机制为: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商业银行利用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商业银行可自由使耽触槽吠噩杜茶森偿缉用的货币数量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市场流通货币减少,即货币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导致价格上升,即利率(利率为货币的价格)上升。
很简单的一个理解,商业银行的钱都去买了债券了,自然手里的钱就少了,那在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少了,没有现金,只有白条,自然谁手里有钱谁是老大,想要现金,物以稀为贵,就会促使市场利率上升
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买债券,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 39
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会上升?:
商业银行买证券是用超额准备金,所以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了,相当...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采取的下列政策中,错误的有( )。:
E.劝说商业银行限制贷款答案为AC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证券,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
中央银行大量卖出政府债券,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请详细回答:
央行卖出债券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将手中的现金支付给央行用于购买债券。超额准备金简单的说就是商行手中的闲钱...
央行买入证券为什么导致超额准备金增加:
央行买入债券,当然要付钱给债券原来的持有人。要么是商业银行,要么是普通个人或机构投资者。不论总么样,...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是怎么导致准备金增加的??:
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是商业银行存在央行账户上的) 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叫做库存现金(...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大量卖出证券的问题:
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是指直接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而题目中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的证券 则直接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怎么理解: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是用超额存款准备金来支付结算的,所以央行掏的钱形成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即买入...
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20%,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那么若中央银行向公众售卖8000万美元的债券,则银行准:
货币供应量最终减少4亿美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 ...
也许你也感兴趣的内容为什么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量会增加,利率会下降呢?
根据费雪方程,收入增加则意味着货币量增加.其它不变条件不变的时候,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下降.这是传统理论上的分析.当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收入增加,那么边际收入就意味着边际投资,即投资增加,也就是储备增加.储备是什么?实物形态是商品,是交易过程中的商品,金融形态就是货币,广义货币.货币量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就是货币需求量增加了,利率下降.制度经济学上看,就是交易量增加,交易费用率下降,利率下降.货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是印钞机决定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