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建设乡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要先考虑房子,还是考虑路怎么造下就得了,新建乡村

乡村道路现在要扩建,但离我们家房子很近了,想问下扩建道路必须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乡村道路现在要扩建,但离我们家房子很近了,想问下扩建道路必须离房屋多少米
你好,我是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村民,现在我们行政村扩建乡村道路占用我们村多家可耕大田地,应不应该给于村民补偿,
你好,我是周口市郸城县胡集乡村民,现在我们行政村扩建乡村道路占用我们村多家可耕大田地,应不应该给于村民补偿,
现在我们农村不是在搞农田“小改大”而且我们队上就有,好像有这个乡村便道路免费浇灌的政策,我们队上有两千米的,但是我们的村委在别的队,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指标被别人占了,我们应该怎么维权!
你好,我现在想盖房子,我们房子挨着镇政府,现在镇政府不叫盖,说想盖必须把后边的房子产掉,我们不同意,镇政府领导说这是规划要求,我想问下怎么办
我想问问?是乡村道路,我们在公路旁边住一个小房子,可是路政管理不让修?修房子的地点比路面好,还圈着围墙
我是一名高中生,学校现在强制我们住校,想走读必须在附近有房子,而我本身有皮肤病还有别的病,住不了学校,可是我拿病例也办不了走读,请问这样合理吗?
我家旁边有一个墓影响了我们拆旧建新,老房子有一大半现在划为道路了所以要做新房必须拆迁墓,但是他们不迁请问有解决方案吗?
我们结婚时他就拿了七万,现在离婚我必须分他一半吗?房子他是共有人,车是我妈给我买的
以前以前曾有纠纷,现在家里面盖房子,对方恶意用车阻塞道路,导致我们的运输车辆进不去,对工程等都造成极大影响,请问能否通过法律解决?道路是公家路。
以前曾有纠纷,现在家里面盖房子,对方恶意用车阻塞道路,导致我们的运输车辆进不去,对工程等都造成极大影响,请问能否通过法律解决?道路是公家路。CopyRight (C)
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皖ICP备号&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 供应信息
美丽乡村花海建设专用道路景观组合种子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中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美丽乡村花海建设专用道路景观组合种子
发布时间: 08:00:05
信息编码:.shtml
金农网农业百科:
大棚西瓜栽培的品种多为早熟品种,这为西瓜再次结瓜创造了时间条件。据试验,当前茬西瓜采摘后,割掉老蔓7-10后天就可长出新蔓,40-45天就可采收二茬瓜,每亩可产1000公斤左右,效益相当可观。
  西瓜再次结瓜宜采取割蔓再生法,即在头茬瓜采收后,距根部30-35cm处剪去老蔓,利用基部叶腋的潜伏芽萌发后结瓜或在老蔓的基部留1-2个健壮新蔓,其余剪除。采取这种方法,坐瓜位置低,瓜蔓生长迅速、旺盛。西瓜成熟快、瓜型大、产量高,比其他方法每亩产量高500-600公斤。
  (1)保护根系。在前茬瓜的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过程中,要细致、小心地保护好根系,使根系不受损伤,能正常健壮地生长。
  (2)肥水管理。前茬瓜在采收前3天施一次速效氮肥,一般每株15-20g尿素。西瓜采收后及时浇水,促进新蔓的生长,扩大叶面积,为结瓜创造条件。当植株有80%坐瓜时,再施一次肥料,一般施硫酸钾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尿素5公斤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公斤、全元复合肥20公斤。
  (3)清园防病。前茬瓜采收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烂瓜、病株、残叶、和遗留的小瓜,并连续喷2-3次500倍多菌灵或600倍百菌清和0.2%的尿素,以防治病害。对割掉的老瓜蔓要及时运出田外,并对瓜田进行清理。
  (4)新蔓整枝。一般采用一株留一瓜的方法,因植株剪去老蔓,新蔓萌发强、快、结果多。为不影响选留瓜的正常生长,促使二茬瓜的迅速膨大及早成熟,对剪蔓后着生的支蔓、小果一律剪除,使养分集中供应。  (5)其他管理如同常规栽培。
美丽乡村花海建设专用道路景观组合种子&nbsp&nbsp重楼种子、白芨种子&nbsp联系电话:&nbsp&nbsp&nbspQ&nbsp&nbsp&nbspQ&nbsp:&nbsp江苏阿波罗苗木种子公司重楼种子频道提供**优质的重楼种子、白芨种子,了解更多重楼种子、白芨种子供应信息、重楼种子、白芨种子采购信息、绿化园林重楼种子、白芨种子信息以及提供重楼种子、白芨种子技术资料,欢迎新老客户前来选购!&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详情联系:&nbsp&nbsp&nbspQ&nbsp&nbsp&nbspQ&nbsp:美丽乡村花海建设专用道路景观组合种子宿根组合是精选几十余种宿根花卉组合而成,养护成本低,长期展现优美的景观效果。植株高低错落,花色艳丽。气候适应性广。北方地区春季播种,夏季开花;南方地区秋季播种,早春即可开花。花期持续春、夏、秋冬季,是园林景观应用的上乘选择。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金农网”看到的,谢谢!
联系人:葛旭(男)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江苏南京市大厂区凤凰南路
邮政编码:223600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美丽乡村花海建设专用道路景观组合种子
金农网农业百科:
&、培养料配方及配制方法:&&
& & 1、配方:白色金针菇的栽培,其原料及配方主要应考虑碳素和氮素的含量及二者之间的比例。一般来讲,营养丰富的原料可适当少加辅料;含氮素少的原料可适当多加麸皮。因白色金针菇是维生素B1和B2的天然缺陷型,所以在培养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玉米面和麸皮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白色金针菇最常用的配方有如下三个:①棉籽皮85%,麸皮10%,玉米面3%,石膏1%,石灰1%。②木屑68%,麸皮25%,玉米粉5%,石膏和石灰各1%。③玉米芯73%,麸皮20%,玉米面5%,石膏和石灰各1%。&&
& & 2、配制方法:拌料时,先将不溶于水的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再将石膏和石灰溶于水中,随后,将水加入到培养料中并用铁锨翻动一次。料水比应为1:1.2左右。最后用拌料机将料全部搅拌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搅拌后力求快装袋及灭菌,如果长时间堆积发热,培养料会出现酸败。&&
& & 二、 装袋与灭菌:&&
& & 1、装袋:栽培白色金针菇最常用的塑料袋为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规格为:17cm&34cm&0.04cm。装袋时先将一头绑死,再用手工或装袋机进行装料,装料时要做到松紧适度并避免塑料袋破口,每袋装干料量为0.45kg,最后用塑料绳绑好另一端。&&
& & 2、灭菌:灭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常压灭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常压灭菌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土蒸锅;一种是利用常压小锅炉产生蒸汽。用常压小锅炉灭菌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灭菌场所打扫干净,再将已装满袋的塑料筐(聚丙烯)或铁筐一层一层摆好,一般一次可灭菌棒。用一层塑料布(旧塑料布可用二层)盖在上边,再覆盖一层苫布。四周用沙袋压好。这时常压小锅炉可开始生火加温,它产生的水蒸汽通过事先放在菌棒底部的二根塑料管道进入到灭菌垛内。大约经过3~5小时垛内的温度达到100℃以上,此时开始计时灭菌12~15小时。&&
& &三、接种:&&
接种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按无菌操作进行,能否做到无菌操作是接种成败的关键。接种的方法可分为接种箱、接种帐和接种室。接种箱是一家一户最常用的接种方法,特别是新的栽培户宜用此法。接种帐和接种室是有条件的菇场规模化生产常用的方法。用接种箱接种方法如下:&&
& & 1、接种箱及处理:接种箱密闭性一定要好。接种箱的套袖要用不宜透气的二层布料做成,前后要带有二个松紧带。对于旧接种箱在使用前要先用水冲洗干净并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熏蒸消毒一次。接种箱尽量放在干燥、干净、密闭性好的房间内。&&
& & 2、菌种挑选与处理:菌种在使用前一定要有专人进行一次挑选。选好的菌种使用前处理方法如下:先用0.5~1%的甲醛水洗去菌种表面灰尘,再将菌种浸入3%的来苏儿溶液中几秒钟捞出。&&
& & 3、熏蒸:将灭完菌并冷却至26℃以下的菌棒放入接种箱中,同时,也将菌种及接种用具等放入接种箱并点燃烟雾消毒剂进行熏蒸。熏蒸时间为1小时。&&
& & 4、接种:熏蒸完毕后可马上进行接种。接种具体方法为:接种人员对双手要进行冲洗及消毒。点燃接种箱内的酒精灯并在其上方进行接种操作,动作要熟练快捷,每瓶菌种(500ml)可接种菌棒15个(两头接种)。&&
& & 四、发菌管理:&&
将接好种的菌棒及时运到发菌室或塑料大棚进行发菌管理。不管是发菌室还是塑料大棚,最重要的是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适温。我国白色金针菇的栽培, 因南方和北方的出菇方法不同,发菌时菌棒的摆放也不一样,此外,夏季发菌和冬季发菌菌棒的摆放也不尽相同。菌棒的发菌管理主要是人为创造一些适合白色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条件。发菌管理要点如下:温度要控制在20~25℃,温度过低菌丝生长慢,影响出菇时间;温度高菌丝生长较快,但菌丝的质量差,影响产量。发菌的湿度越低越好,在整个发菌过程中不能喷水。白色金针菇的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特别是不能有直射阳光。发菌场所要结合温度进行通风换气,发菌10天后可去掉菌棒两端的塑料绳增氧,也可在菌棒两头用大针扎孔增氧。在发菌过程中尽量不要翻动菌棒,避免菌棒中间形成原基出菇。如发现菌棒少量污染杂菌先不要动, 大多数菌棒菌丝长到一半时,将两头污染或中间污染较重的菌棒挑出,袋内培养料经粉碎晒干后可用于鸡腿菇或草菇栽培。&&
&&五、出菇管理:&&
白色金针菇的出菇管理,对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我国南方出菇方式多采用地上一层或床架多层一头向上出菇,出菇方法也常采用&原基再生法&。我国北方地区出菇方式多采用半地下式塑料大棚立体墙式两头横向出菇。出菇方法多采用直接出菇法。不管是何种出菇方式及方法,其出菇管理要点如下:&&
1、催菇:当菌棒(菌袋)菌丝长满后约一周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首先拉动袋口,使袋膜离开料面,以利增氧催蕾。同时在袋的两端接种处,将明显较大的菌种块去掉,在菌种块上先生长出来少量而大的幼菇也应及时拔掉。否则,一方面使多数小菇得不到营养,另一方面影响菇蕾的全面发生。在此阶段最重要的是湿度,应采取一切措施增加湿度到90~98%。因为该阶段原基形成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产量,而湿度越大原基就形成越多。当通风和湿度发生矛盾时,应把湿度放在第一位。如果发菌和出菇在同一场地,应在催菇之前连续通风2~3天,以完全排除发菌期间产生的废气。一旦拉动袋口,就应少通风,大湿度。笔者曾在石家庄利用水果冷库栽培白色金针菇,产量较低,根本原因就是湿度问题。此外在本阶段,温度应调控在8~13℃。保持适当的散射光,刺激原基的形成。&&
2、子实体生长:当料面出现大量鱼籽般菇蕾时,应及时撑开整个袋口,温度控制在8~10℃。当小菇长到3cm以上时,可适当降低湿度及光照度,促使菌柄生长。根据菇的形态进行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应保持在0.1~0.15%。如果菇棚过于不透气,易形成针尖菇,影响产量及品质。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发慌,马上进行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几天就能改变过来。本阶段的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下,因为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及货架寿命。如果温度超过 13℃,鲜白金针菇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这一点务请大家注意。此外,该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高温烧菌&。因为,在白色金针菇子实体生长阶段会产生大量的生物热,使棚内温度达到13℃以上,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北方地区,因采用立体栽培,单位面积所放出菇袋较多,更易产生高温,这一点也请大家注意。&&
& &六、采收:&&
1、采收标准:当白色金针菇菌柄长至12~14cm,菌盖在1.2cm以内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前要采取两个措施:一个是降温,其目的是延长菇的保鲜时间;一个是通风降湿,使菇体变的外观好看。如果采菇时,同一出菇车间或棚内有些菌棒正在形成原基,就不能通风降湿,可采收后对鲜菇产品进行通风降湿。&&
2、采收方法:在同一菇棚内,因开袋及形成原基的时间不同及上层菌棒与下层菌棒温度不同,采菇时间也不一样。基本原则是采大留小,根据采收标准选择采收。采收后菌棒两头的&毛毛菇&不要采掉,也不要搔菌,这样有利于第二茬菇的形成。&&
&&七、产品加工与包装:&&
就全国来讲,白色金针菇产品的销售以鲜菇为主,而盐渍产品、罐头、干制品的销量较少。鲜菇销售产品加工与包装方法如下:采收鲜菇后要及时进行加工与包装,切误大堆久置,以免发热影响保鲜时间。做到随采收,随加工,随包装。加工主要是剪去菇体基部的老化根及清除菇体表面的杂质。鲜菇销售的包装分大包装和小包装。大包装:外包装是纸箱,每箱8包;内包装是透明度较好的高压聚乙烯塑料袋,厚度为0.06cm,每包鲜菇重2.5kg,这样每箱鲜菇净重20kg。小包装:外包装也是纸箱,内包装为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每小袋鲜菇重0.1kg或0.2kg等。每箱净重可根据客户或市场需要为10kg或20kg等。 &&
&&八、白色金针菇鲜品销售趋势:&&
近十年来,我国的白色金针菇产业有如下发展势头:产品由小包装发展到大包装;由飞机空运发展到冷藏车汽运;由专业公司经销发展到农民自销;由高档酒店消费发展到大中城市的普通市民消费;由季节性供货发展到周年上市;由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发展到我国其它地区市场,特别是东北地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寻求多样化的乡村发展道路
作者:叶文虎&&&&发布时间:&&&信息来源:
寻求多样化的乡村发展道路叶文虎&&& 摘要:在辽阔的中国,乡村文化、自然环境本身都是多样化的,千万不必按照工业文明的模板思维,去追求一个可供复制、推广的最佳乡村建设方案。要追求乡村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的共赢,让农民多赚点钱,农业发展得更好,环境不受破坏,惟有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乡村生态文明道路。&低碳乡村可提可不提,不提为好&&& 问:近几年,低碳经济在全球非常热。中国继低碳城市的试点之后,又开始了对低碳乡村的探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环境、健康发展农业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您怎样理解探索低碳乡村的意义?您认为它会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我的看法是,低碳乡村这个提法可提可不提,以不提为好。如果说是为了做一些乡村建设活动,要用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口号来发动大家参与,提低碳乡村也未尝不可。但是发动大家并不一定要依靠这个口号。前几年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生物经济等等都叫得很响,我们是不是也要来个循环乡村、生态乡村、生物乡村呢?要是这样,我看最后将会是广大的农民莫衷一是。我们不能像鲁迅先生讲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换一个新名词,能叫创新吗?如果把创新都停留在概念、名词、口号上,对社会的发展又有多大益处?真正把循环经济搞好就不错了,而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搞好的。&&& 关注中国乡村的环境保护,我完全赞成。因为尽管城市化进行了好些年,但是中国乡村仍然人口众多??具体有多少也说不准,一会儿一个数字,但不管怎样,七八亿总还有,这就意味着中国大多数人今天仍然生活在乡村。而且中国乡村所占的国土面积,大概是超过80%的。多数人口生存的乡村,所占国土面积这么大,它的环境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却没有被认真关注过,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能有成效吗?长期以来我们搞城市环境保护但进展有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乡村环境。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是不能够划边界的,因为大气、水、土壤等等都是一个整体。&&& 那么要解决乡村环境问题,低碳乡村是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呢?我以为不是。因为乡村环境能不能改善,有一系列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且乡村环境之所以出现问题,责任不都在乡村,更不是因为乡村里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说,城市里大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大量往乡村扩散,这是乡村自己的问题吗?如果我们来计算一下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等等的使用量,恐怕还是城市的多吧?既然二氧化碳的产生更多地在城市和工业,而不在乡村和农业,那么城市如果不在低碳方面下更大的力气的话,做低碳乡村就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也会想,即使农村碳排放量不是很高,但抓总比不抓好嘛。这话也对,但是谁去抓呢?是政府去抓,还是学者去抓?抓什么?你要抓农民生活上的碳排放量,说因为他烧劈柴、烧煤,碳排放量大,所以要换成天然气、电,所有的农民都会愿意,但是谁出钱?没有哪一个农民愿意过脏日子,问题是他没有条件去过干净日子,农民自己没有足够的财力,社会的公共服务也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如果要靠农民自己出这个钱,那就必须使乡村快速地脱贫致富。农民一定得先有钱了,然后才能过低碳的生活;但并不是说因为推行了低碳乡村,所以农民就有钱。两者之间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单向因果。因此,低碳乡村怎么让农民脱贫致富?这恐怕是最关键的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低碳乡村在生活方式上就推不下去。&&& 再说农民的生产方式。农村的环境污染体现在生产上,主要是化肥、农药的使用。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农村是弱势的。农民只能到商店去购买生产资料,你提供给他们什么样的化肥、农药,他们就买什么。你说让农民自己去搞技术创新,别买市场上卖的化肥农药了,这对农民的要求也太高了。那么如果要在农业生产上做到低碳,谁能向农村提供没有污染的肥料和农药呢?而且还得是农民买得起的。这是低碳乡村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吗?不是,这是需要整个社会提供支撑的。而我们现在的整个社会是在工业文明、石油文明下运转。&&& 有人说,农民穷,让他们都进城不就好了?这是从纯理论上说。农民怎么进城?他扛着两把锄头就能到城里就业?现在研究生毕业在城里就业都要费点劲,城里有多少就业空间能够提供给文化、科技水平都不高的农民?现在我们提供给农民的就是打工,所以拼命搞基础建设,只要盖房子,总要有扛水泥、扛砖头的壮工吧,这不用懂计算机,有力气就行。最后,就是城里条件最艰苦、最恶劣的劳动让农民来干,而且给的报酬还很低。凭这么低的收入,农民在城里怎么生活?打工的时候农民住在工头提供的工棚里,当他变成城市居民后,得自己租房子或买房子,像北京的房子几万块钱一平米,农民工买得起吗?这些矛盾都说明,中国的农村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城市化”的口号去解决。&&& 总的来看,我们的农村面临的现状就是:这么多的农民,这么少的耕地,农民想进城一下子进不了,还要让农村发展起来。什么叫发展起来?让农民多赚两个钱,生活得到改善??先得说这句话。农民只能通过农业生产去挣钱,那么农业生产就应该给予农民更多的经济回报;同时,自然环境还别受到破坏(先不说改善,至少别再破坏,维持原状就是最低的赢)。这就是我讲的“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赢”。&&& 如果低碳乡村是要围绕三生共赢来做,就可以提、值得提。低碳乡村怎样让农民多赚点钱,农业生产发展得更好,环境又不受破坏?要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偏离这个宗旨,就环境保护谈环境保护,这样的低碳乡村还是不提为好。否则到最后就会变成上下做一篇文章:各个省、各个市、各个县、各个镇,政府给每一个乡村拨一笔钱,说去发展低碳乡村吧,然后一篇篇文章出来了,一张张照片出来了。问题是,从中央、从省市发出去的钱,是不是可以年年这么发,每个乡村都这么发?如果政府的财力能够做到那也行,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有环境NGO在一些公益机构的资助下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但是解决中国的农村发展问题不可能都去依靠这些偶然的机遇。&城镇化要协调好城乡发展&&& 问:您说中国的农村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城市化”的口号去解决,那么城镇化到底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答:城镇化到底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关键在于如何城镇化。城镇化做好了,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好处;否则,反而会加剧各种矛盾。城镇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协调好城乡发展。&&& 现在城乡协调问题没有解决好的原因,就在于每一个城市都放了很多抽血的管子到周边农村去。城市的新鲜空气、粮食蔬菜、清洁的水等等,都是从农村来的。而城市送给农村的东西呢?除了工业产品外,就是废水、废气、废渣、垃圾,同时城市还要从农民那儿拿利润。现在的拉动内需,不就是要从农村拿回来更多的钱吗?像家电下乡,通过打折把库存给送走,这对农民有好处没有?当然有,比如说有冰箱了菜就可以多放几天了。但是农民辛辛苦苦存的两三千块钱,也就被拿走了。而我们给予了农村什么呢?优质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要素,基本上是不进农村的。&&& 发展经济需要人财物。我们的高素质劳动力,例如大学生,毕业了有几个回农村的?不是他忘本,而是回不去,回去干吗?就那么几分地,他种得还不如不出来念书的人好,在农村根本没法生存,更不用谈改善生活了。而且按照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父母培养孩子念那么多年书不是为了回来种地。技术是靠人用的,能够掌握技术的人不去农村,先进的技术怎么普及?如果一个农民从育种,到作物嫁接,到田间管理等等,这一套先进的方法和技术都会,最后还能进市场,那中国大学不要办了。所以不要说高科技,就是实用科技进农村都很难。除了人,还有资金这块呢?在城里边开个店、搞个项目,可以到银行贷款。农民能贷到什么?小额信贷只能贷给农民几百块钱。然后我们又希望农业产业化,没有资金的投入,怎么产业化?再说信息进农村,城里人用计算机简直跟吃饭一样方便,你让农民用计算机上网,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就是不要钱估计也挺难。因为他们没有那样的知识和文化基础。&&& 先进的生产要素和发展要素被社会运行的机制挡住了,进不了农村,所以不是建了几个城镇,对农民就一定有好处的。如果城乡关系没有协调好,就会加大差距,而不是共同富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城市越大,周围的农村反而越穷。&乡村建设的三生共赢方案应是多样化的&&& 问:您提到的三生共赢,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好方式?您经常在基层做调查研究,有哪些三生共赢的经验是比较成功,可以推广的?&&& 答:三生共赢不是个具体的方法,更不是个方案,而是个准则。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必须依照三生共赢的准则,也就是说乡村建设要使农村的生态、生活、生产同时都得到好处。三生共赢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谈不上经验。经验是从大量的案例中提升、总结出来的,而案例哪怕只有一个,就说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我举一个例子。海南有个白沙县,位于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的西部。这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因为它大部分面积位于松涛水库的保护区内,禁止开发,所以很多农民只能年年靠国家的扶贫经费来生活。几年前,该县的县委书记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得想办法发展经济,于是找了当地的一个企业家来扶贫。他们到处打听有哪些产业适合在白沙县发展,碰过很多钉子,这个没干成、那个没干成,最后终于打听到浙江临安有个白沙村靠种竹子改变了原来贫穷落后的面貌。竹子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且种竹子不需要什么化肥农药,成本比较低,又是在山区种,不占耕地,很符合白沙县的自然条件,于是他们就把白沙村的技术专家请到了白沙县考察。考察了很久,专家觉得可以在松涛水库的保护地里边申请一块地来种竹子。&&& 经过多次的谈判、协商,以及去临安考察,水库管委会同意批出一块地来给他们承包做实验。于是由这个企业家在当地注册了一个公司,出钱承包了这块地,然后和农民定了分包合同。怎么个分包法?企业家出钱买竹子(种什么品种的竹子由专家给他推荐),无偿提供给农户,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农户负责劳动,在自己承包的地里按照要求的技术规格把竹子种出来。竹子是不准砍伐的,农户的收入全来源于卖竹笋。竹笋由企业家全部收购并进行粗加工,然后卖到日本去挣钱。日本人对笋的需求量很大,因为他们觉得笋是天然的营养品。&&& 简单地说,它的资金链条就是:企业家投入资金买竹子给农户种,把竹笋卖到日本,挣的钱再拿回来买农户的竹笋。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有利润,所以它的各个生产环节能够良性运行。而农民原来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块,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是800块。怎么挣来的呢?农民每星期可以到自己承包的竹林里砍一次笋,能卖200块,一个月砍4次就是800块。这样,一年的收入是以前的16倍!那里生活水平很低,开支并不大,每个月800块对于那些农民来讲,就好比是天上掉馅饼。有个农户,过去他的女儿上初中,5块钱的学费交不出来,后来我到那里考察的时候,他问我买什么样的电脑好,生活变化很大。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既解决了老百姓的生计问题,这个企业还给它创造了税收。而种竹子对松涛水库的保护也有好处,因为竹子的水源涵养能力比树高好几倍。&&& 我去考察时也给他们提了建议:竹子要更新,更新的周期要调整好,砍下的竹子可以做成竹编去卖,竹皮也能赚钱。再一个,竹林里边可以附带着散养鸡,不用饲料,也不用怎么看管,鸡吃竹林里边的虫子就能长得很好。卖鸡蛋、卖鸡,不是还可以增加收入吗?&&& 所以,并不是无工不富,一发展就得竖几个烟囱,三生共赢是可能的,关键是找到那个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又适合市场需要的东西。白沙县在水源保护地找到了种竹子、卖竹笋这条路,实现了三生共赢,别的地方就找不到这个“竹”和“笋”吗?&&& 我们现在探索乡村建设老是强调“模板”,有的专家学者一说自己的乡村发展方案,就强调它是可复制的,似乎不可复制就没有意义。其实这都是工业文明的思维。只有工业文明的生产体系,才会大量地复制。比如说做螺丝钉,给你一张图纸、一个模具,一出来就是几万个,全部一模一样。生产钢笔,在北京用这条生产线,拿到任何一个地方,这条生产线照样能用,因为它不受自然环境约束,也不受技术人才的约束。要是技术人员不够,顶多办两个培训班,培养一批就完了。但是乡村建设不是批量生产螺丝钉,不是一个模子放到一万个地方都能用的。&&& 工业文明可以讲模板,而多样化才是未来生态文明的最大特色,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多样化的。如果我们的生态文明要追求一个模式,那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生态文明。&&& 因此,三生共赢只是告诉了我们准则,至于具体怎么做则要因地而宜。白沙县种竹子成功了,你拷贝一下,跑到内蒙、跑到西藏去种竹子,那管什么用?而且我们也无法组织一个工作队,到处寻找三生共赢的普适方案。因为中国的农村类型太多,差异太大,分类都分不清。大城市周边的农村,边远山区的农村,然后北方的、南方的、东部的、西部的等等,文化背景、生活习俗都相差很多,自然条件又复杂多样。像草原生态,到底是放牧好还是围牧好,这么多年吵得天昏地暗也没得出个共识,乡村建设又怎么可能一招走遍天下?&&& 所以,三生共赢的理念可以普及,但是追求所谓的最佳方案并推广是不对的,此路不通。乡村的自然环境是多样化的,乡村的生活也是多样化的,乡村的生产还是多样化的,因此三生共赢的方案也必然是多样化的。我们的广大乡村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树立信心,同时也要做好艰苦探索的思想准备。(责任编辑:齐澧*)&● 叶文虎,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据齐澧访谈录音编辑而成,经作者审订。2009年《绿叶》第12期
责任编辑:huang
0 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
Copyright &
Sociology Perspective,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学视野网】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道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