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看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论文

  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并首访4国,掀开我国睦邻友好合作新篇章,开启“一带一路”建设新航程。
  亚太战略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美中俄日等因素共同推动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
  美欢迎日本将自卫队巡逻区扩大至南海,日迫不及待回应,美日在南海问题上唱的哪出戏?
  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处于上升态势,带来新的威胁与挑战。
  中美军事交流迎来热潮:从美国副总统到普通士官都与中国将领交流,两军在五方面达成共识,中国军方亮明在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海启幕,中国高规格接棒亚信东道主,将加强亚洲意识,“亚洲新安全观”的构建引人瞩目。
1日: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
8日至9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14日:日本政府通过2015财年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连续三年递增,为4.98万亿日元(约合421亿美元),金额创历史新高。
16日: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和第十次研讨交流在海口举行开幕式。
21日至24日: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名政商学界人士参加年会,年会的主题为“全球新局势”。
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俄两国领导人将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二战胜利70周年庆祝和纪念活动。
沙特阿拉伯王宫办公厅发布消息说,国王阿卜杜拉当天去世,享年90岁。王储萨勒曼即位,并宣布第二王位继承人、第二副首相穆克林为王储。
25日至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双方在落实民用核能合作协议问题上获得突破,并就反恐、防务与新能源合作等领域议题达成一致。奥巴马还参加了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庆祝活动。由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23日病逝,27日,奥巴马取消了原定当日参观印度泰姬陵的计划,转道前往沙特,亲自吊唁阿卜杜拉。
27日:多国隆重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暨“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最大集中营,至少有110万人在那里被杀害。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2005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全军外事工作会议和第十六次武官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外交大政方针,进一步开创军事外交新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9日:马来西亚宣布马航MH370航班失事,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已经遇难。日凌晨,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起飞后不久便失去联系。机上共有227名乘客,其中154名乘客是中国人。
30日: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希卡布尔地区的清真寺发生爆炸,至少61人死亡。一个名为“真主旅”的逊尼派激进组织宣称对此事负责。该组织曾在去年宣布支持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31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公布日本人质后藤健二疑似遇害视频。日本政府就视频的真实性进行确认。20日,“伊斯兰国”以日本人质后藤健二和汤川遥菜要挟日方在72小时内支付2亿美元赎金。24日夜,“伊斯兰国”相关网站出现照片及音频,照片显示汤川已经遇害,而根据音频,“伊斯兰国”要求释放关押在约旦的女囚赛义达·里沙维,作为释放后藤的条件。27日,“伊斯兰国”公布了后藤的图像和一段音频。后藤在音频中说,他只剩“24个小时”了。
1日:韩国海军潜艇司令部当天正式成立,将全面指挥潜艇作战、训练和检修。由此,韩国继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印度之后,成为第六个成立潜艇司令部的国家。
2日:中俄印外长第十三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将出席。国家主席习近平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印度外长斯瓦拉杰。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与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罗丝·戈特莫勒2日在北京举行第七轮中美战略安全与多边军控磋商。
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电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祝贺越南共产党成立85周年。
有关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期待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海参加经常性巡逻活动一事,日本防卫相中谷元当地时间3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将探讨相关事宜。
4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青瓦台会见来访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韩方希望通过推进“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增进互信,推动多领域合作,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
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日前一艘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海域冲撞三艘菲律宾渔船,造成菲渔船受损,菲方已向中方提出抗议。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公务船在黄岩岛海域进行值守并依法维护该海域正常秩序。
6日:泰国总理巴育在泰总理府会见了到访的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常万全。多年来,泰中两军关系发展良好,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人员往来和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发展。
9日: “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启动仪式在泰国那空那育府一所军事院校举行,来自美国、泰国、韩国等国家的近两万名官兵参演。
10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表示,在今年的上合组织乌法峰会上,各成员国元首将发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的联合声明。
11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奥巴马邀请习近平今年9月结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接受了邀请。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向国会提交一项新议案,寻求获得全新的正式军事授权、使用武力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1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欢迎并积极评价俄罗斯、德国、法国、乌克兰领导人明斯克会晤达成的共识。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启动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此次演习覆盖俄罗斯从特维尔州到伊尔库茨克州的12个联邦主体,共有30多个导弹团参加。
安理会12日通过关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决议,该决议对于协调国际社会反恐行动、支持有关国家打击恐怖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2日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宣称将全力推进经济重生等“战后以来的大改革”。
1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有关演说的问题时表示,希望日方恪守迄今作出的郑重表态和承诺,在军事安全领域慎重行事。
中国和俄罗斯有关方面在北京宣布,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两国将于今年夏天联合搜寻在解放东北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将士的遗骸。这是两国历史上首次举行类似活动。
16日:缅甸政府新闻委员会晚间发布的新闻公报称,缅甸政府和军队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恢复果敢地区的稳定与安全。2月9日至12日,缅甸政府军与“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在果敢地区发生13起战斗,共造成政府军47人死亡,73人受伤。官方承认出动战机参与战斗。果敢武装有28人死亡,政府军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1日:日本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系首相安倍晋三日参拜以来,首位“拜鬼”的内阁大臣。
泰国反政府示威领导人素贴宣布,将从13日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集会示威运动,以封锁和瘫痪首都曼谷。
2日:中柬政府间协调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北京。
3日:俄罗斯海军副总司令博尔苏克表示,俄海军今年将列装约40艘各级别舰船和潜艇。
7日:日本政府成立国家安全保障局,并任命内阁官房参与(外交顾问)、前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出任局长。
10日:日本冲绳县议会通过一份意见书,要求立即关闭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并放弃在冲绳县迁移该基地的计划。
12日:越南总理阮晋勇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始为期3天的访问。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与其举行会谈,双方表示愿继续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13日:亚太议会论坛第22届年会在墨西哥西南部海滨城市巴亚尔塔港开幕。来自25个亚太议会论坛成员国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16日:朝鲜国防委员会当天向韩方发出“重大提案”,提议双方从1月30日开始采取实际措施,全面停止相互刺激和诽谤中伤,停止针对对方的一切军事敌对行为,采取相互措施防止发生核灾难。
17日:对朝鲜就改善北南关系提出的“重大提案”,韩国统一部发言人金义道回应称,对朝方总是歪曲事实并用“荒诞建议”来混淆视听感到非常遗憾。
东盟外长会议在缅甸蒲甘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包括加速东盟共同体建设、东盟一体化、推进实施东盟共同体重大计划等内容在内的2014年东盟优先发展事项。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拟对美国国家安全局广受争议的秘密情报监控项目作一定程度的调整,包括改革对内电话监听项目、承诺不监听盟友领导人等,但坚称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情报监控现状。
21日:泰国看守内阁宣布从22日起在曼谷及其周边地区实施紧急状态法。反政府示威者对曼谷的“封城”行动继续进行,示威行动还向泰国南部蔓延,南部多府政府办公楼遭示威者包围。
25日:第二届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峰会闭幕。与会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在会议声明中,宣布将与中央政府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以便早日进行政治对话,实现国内持久和平。
菲律宾政府与该国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组织“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摩伊解)达成和平协议,以结束长达40年并造成超过12万人丧生的武装冲突。
28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称,日本政府已决定修改“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要求将日方有关“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竹岛(韩国称独岛)的立场写入教科书。
2日:泰国举行国会下议院选举,当日未宣布结果。街头集会示威仍在继续。
4日:斯里兰卡军方发言人称,斯里兰卡海军逮捕了30名非法进入斯海域捕鱼的印度渔民。最近几年,斯印双方渔民非法进入对方海域捕捞已成为两国间的敏感问题。
6日: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在伊斯兰堡举行初步对话,就停止一切“暴力行为”、推动和平进程达成共识。双方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称,双方同意在宪法框架下继续开展对话,一切危害安全和平的行为应当停止。
驻日美军宣布,将于明年2月在长崎县佐世保基地部署新型“格林贝”号两栖船坞运输舰。
10日:美国太平洋世纪研究所所长、美国前驻韩国大使唐纳德o格雷格一行当天乘机抵达平壤访问。
10~11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7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印方特别代表、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就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12日:日本各界强烈批评日本广播协会(NHK)会长籾井胜人、经营委员百田尚树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错误言论。
13日:韩国统一部表示,韩国与朝鲜12日举行的高层会谈已经结束,朝鲜在会谈中要求韩国将韩美联合军演时间推迟至韩朝家属重聚之后。
13~18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韩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7~2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访问朝鲜。刘振民分别与朝鲜外务相朴义春、副外相金亨俊和李勇浩、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金成男、国家经济开发委员会副委员长李铁石举行了会见会谈,就中朝关系、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
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俄认为俄罗斯与日本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
2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日本在其境内存储大量核材料存在极大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外长会议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召开。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南盟成员国外长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期间,各国外长将讨论维护成员国之间关系、接纳俄罗斯和土耳其为观察员国、实现区域联通以及加强与中国和韩国文化交流等议题。
20~25日:第19次朝韩离散家属团聚活动在朝鲜金刚山景区举行,这是双方时隔3年多首次举行离散家属团聚活动。
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达赖喇嘛进行非正式会见。这是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第三次会见达赖喇嘛。
24日:美韩开始举行代号“秃鹫”为期两个月的年度联合军演。
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称,若阿富汗政府拒绝签署《双边安全协议》,美国将推进“新增应急计划”,美军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撤出阿富汗。
2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承认,日本政府正在就归还美国提供的核材料钚与美方展开最终磋商。
28日:中越边境地区联合扫毒行动启动仪式在越南谅山省举行,标志着为期3个月的两国禁毒部门联合扫毒行动正式开始。
2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停止针对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分子的空袭。
6日:为期两天的第二次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桌面演练在日本东京举行。
俄罗斯西部军区新闻发言人奥列格o科切特科夫对媒体称,俄罗斯西部军区当天开始在俄西南部举行防空演习,这是该军区规模最大的一次防空演习。
8日:马来西亚航空发表声明说,该公司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波音777-200型客机MH370当天凌晨失去联络。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150多名中国乘客。
10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称,安倍政府不会修改承认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事实的“河野谈话”,但将继续推动对“河野谈话”出台经过的调查。
11日:日本政府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审议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草案,以取代“武器出口三原则”。新的“三原则”将大幅放宽日本对外输出武器和军事技术。
1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声明称,历时13年的加拿大在阿富汗军事行动于当日正式结束。
16日:韩国国防部称,朝鲜当天向东部海域发射了25枚火箭。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决,近97%的投票者赞成加入俄罗斯。
18日:菲律宾司法部宣布,将对涉嫌去年5月枪杀中国台湾渔民洪石成的8名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员以故意杀人罪提起诉讼。
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同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
19日:俄罗斯西部军区在俄西北部举行空中演习,演习将持续到3月底。
21日:普京签署经联邦议会批准的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以及规定其地位及边界等细节的宪法条例。
2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发布消息称,朝鲜于当天4时至6时10分之间向东部海域分3次发射了30枚火箭。
24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日本将向美国移交“数百公斤敏感核材料”,包括高浓缩铀与分离钚,由美国销毁和处理。
25日:第15次中国—东盟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在位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进行。双方回顾了各领域务实合作,并探讨下一步合作计划。
27日:俄罗斯国防部空降兵部队发言人梅什科夫称,俄空降兵部队将在2014年到2016年间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防空武器更新。
27~28日:东盟地区论坛海上溢油区域合作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倡导建立区域溢油应急响应专家网络。
30日:菲律宾向中菲南海争端仲裁庭提交诉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强调,不论菲方对其诉状如何包装,中菲之间争议的直接原因,是菲方非法侵占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问题的实质是双方围绕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端。中国拒绝菲方提出的仲裁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的合法权利理应得到尊重。
1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决定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向外输出日本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的条件。此举意味着,日本放弃实施多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它也是日本战后和平国家理念的重大转折。
3日:越南在金兰湾军港为“河内”号和“胡志明市"号潜艇举行了升国旗仪式,这标志着越南首批两艘基洛级潜艇正式服役。
7日:美国、日本和韩国负责朝鲜事务的特别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晤,讨论与朝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始举行。约3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在中国与亚洲各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加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成为本届论坛参与者的重要关切。
日本民众在东京参加大规模示威活动,反对安倍政府修改宪法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企图。来自东京都及周边县市的大约5000名民众、上百个市民团体以及多名在野党国会议员参加了当晚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伊朗和巴基斯坦两国海军在伊朗南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联合军演。
10日:韩国空军作战司令部宣布,韩国和美国空军将从11日起在韩国领空举行大规模空军作战演习,以提高韩美两国联合作战能力。演习代号“超级雷霆”,将持续至25日。韩美双方投入103架飞机和1400余名兵力,为近年来最大规模。
12日:日本内阁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1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到访的印度外秘苏贾塔o辛格在北京钓鱼台举行第六次中印战略对话。
19日:日本冲绳县边野古地区民众举行集会,抗议驻日美军普天间基地搬迁至边野古地区。
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军队在巴基斯坦开始举行代号为“和平天使-2014”的联合卫勤演练。
20日:日本国家公共安全委员会委员长古屋圭司上午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是继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后,今春第二个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内阁阁僚。
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称为“真榊”的祭品。安倍2012年12月上台以来,曾在去年靖国神社春季大祭和秋季大祭期间供奉“真榊”。
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一事,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靖国神社问题是日本自身的负资产,如果日本领导人执意把这笔负资产背下去,那么这笔负资产就会越来越重。
21~22日:第20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以及第七次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在泰国帕塔亚举行,各国高官就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尤其是深化并拓展海上务实合作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
22日: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上午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另有超过140名日本国会议员当天上午参拜靖国神社。
23~25日:美国总统贝拉克o奥巴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但他既没按照惯例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也没偕“第一夫人”米歇尔同行。24日,安倍晋三和奥巴马在东京围绕深化日美同盟等议题举行首脑会谈。但由于日美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上陷入僵局,两国未能在首脑会谈后发表共同声明。
2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西部和南部军区从当日起,在俄靠近与乌克兰边界的地区开始军事演习。
27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伙伴关系,并将致力于加强在各领域的对话机制。
28日:日本行政改革担当大臣稻田朋美下午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成为进入4月以来第三个参拜靖国神社的安倍内阁成员。
美国白宫宣布,由于俄罗斯继续“干预”乌克兰局势,美国对7名俄罗斯官员和17家公司实施制裁。俄方表示单方面制裁“不合法”,并将采取回应措施。
2日:中国石油启动中建南项目两口探井的钻探作业。
3日:第十七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
6日: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和哈萨克斯坦等五个《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缔约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仪式。
10日:第24届东盟峰会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开幕。本届东盟峰会为期两天,重点议题包括如何加强内联外合,缩小发展差距,推动东盟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在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最后阶段所需要做的事,以及2015年后东盟共同体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本届东盟峰会的主题是“团结起来,迈向和平与繁荣的共同体”。缅甸于1997年正式加入东盟,17年来首次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
11日:乌东部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的分离势力分别组织了地方独立公投,次日宣布独立获得高票通过,随后决定在当地建立“主权国家”。
12日:中印尼海上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
13日: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发布消息,中俄两国海军定于5月20日至26日,在中国长江口以东的东海北部海空域举行代号为“海上联合-2014”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私设政策咨询小组“安全保障法制基础再构筑恳谈会”向安倍提交建议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报告书。安倍随后宣布,将根据该报告书着手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此举招致国际社会普遍批评。
20日:印度总统慕克吉正式邀请印度人民党总理候选人莫迪组建新一届联邦政府。印度人民党随后宣布,莫迪将于26日在新德里宣誓就职。
第四次中国-东盟国防部长会晤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
20~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共有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确认应邀与会。峰会上,中方正式接任2014年至2016年亚信主席国。
22日:泰国陆军司令巴育宣布发动军事政变。军方随后接管了泰国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权力。
24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方已经取消与泰国的军演和数项军事交流计划,以敦促泰国军方结束政变,尽快恢复民选政府。
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在美国和北约作战部队按计划于今年底撤出阿富汗后,美国打算在这个国家驻留大约9800名美军执行训练和反恐任务。
印度新任总理莫迪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见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这是印巴两国自1947年各自独立以来,一方政府首脑首次出席对方总理就职仪式。
27日~6月1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访适逢中马建交40周年。
28~29日:2014年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签约方高官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以及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代表等参加会议。
29日:朝日政府间会谈26日至2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表示,鉴于朝鲜承诺重启对日本人遭绑架事件的全面调查,日本将解除对朝鲜的部分制裁。
30日: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开幕。本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为期三天。与会27个国家和地区的防务部门和军方领导人将就区域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议题展开讨论和对话。
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日军“慰安妇”问题亚洲团结会议发表建言声明,要求日本政府在继承和发展“河野谈话”基础上,以更明确的方式就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正式谢罪和赔偿受害者。
3日:美国驻扎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空军基地举行关闭仪式。
9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就越南非法强力干扰中建南项目一事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转去中国的立场文件《“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并要求秘书长将中国的立场文件作为联合国大会文件散发给联合国全体会员国。
11日:日本与澳大利亚外长和防长参加的第五次“2+2”会谈在东京举行。双方签署共同文件,就缔结共同研发“防卫装备”协议问题达成一致。
日本官员承认在日本递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未包括其拥有的640公斤未经辐射的钚材料,并将缘由归结为“特殊情况”。
15日:印度总理莫迪对邻国不丹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出访,声称旨在巩固同不丹“独一无二的特殊关系”。
17日:俄罗斯首艘885型“白蜡树”级多功能核潜艇“北德文斯克”号正式列装俄罗斯海军。
18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河内会见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并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举行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团长会晤。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决定成立对外经济省。
19日:日本防卫省召开会议,决定确立防卫装备发展新战略。新战略将在10年内制定完成。
20日:日本政府向国会提交对“河野谈话”出台过程的调查报告。报告称,日韩两国政府曾私下就谈话的文字表述做过修改,认定“河野谈话”出台过程受到韩国政府影响。
23日:中老缅泰第二十三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关累港正式启动。此次联合巡逻执法为期4天,共出动执法人员140名,总航程512公里。
26日:菲律宾与美国海军开始在南海举行代号为“卡拉特”的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将持续到7月1日。
“环太平洋-2014”联合军事演习(RIMPAC)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展开。中国和文莱首次参与。中国海军派出由171海口号导弹驱逐舰、575岳阳号导弹护卫舰、886千岛湖号补给舰和866和平方舟医院船组成的舰艇编队参加演习。演习将持续至8月1日。“环太军演”始于1971年,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目前每两年举办一次,目的在于保障太平洋沿岸国家海上通道的安全及联合反恐。
26~28日: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9日:韩国国防部称,朝鲜当天凌晨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方向发射了两枚短程导弹。
1日: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这意味着日本战后以专守防卫为主的安保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3~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4日:泰国空军司令、“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维和委员会)副主席巴津表示,在泰国成立过渡政府后维和委员会不会解散,而是将与过渡政府共同管理国家。
9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
10日: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高官会在北京召开。
13日:朝鲜当天凌晨从开城北部地区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两枚疑为短程弹道导弹的发射物。
15日:俄罗斯和印度在俄远东开始代号为“因德拉-2014”的海上联合军演。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会议发表了《福塔莱萨宣言》。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首次中美副外长级反恐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地铁发生脱轨事故,这是莫斯科地铁开通79年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事故。
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俄罗斯重要经济行业实施制裁,以“回应其继续破坏乌克兰主权和稳定的举动”。
17日: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决定,将与英国联合开发机载导弹技术,并向美国出口导弹零部件。这是日本实行“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后,首次与外国进行军事领域合作开发并对外出口武器。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客机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298人全部遇难。
23日:印度尼西亚全国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大选结果,总统候选人、雅加达省长佐科o维多多成为印尼独立以来的第七任总统。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当天发布政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新设多个经济开发区。
24日:印度、日本和美国开始在日本附近太平洋海域举行联合军演。今年1月,日本继2009年之后再度受邀参加美印传统年度双边军演——“马拉巴尔”(Malabar)军演。此次联合军演为期一周,内容包括反海盗和反恐演习;军演将帮助印度、日本和美国为将来三国海军开展战术合作的情况做准备。
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对俄罗斯的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实施进一步制裁;欧盟宣布对俄采取进一步的一揽子制裁措施,涉及金融、军事、石油等领域。
30日:韩联社援引韩军联合参谋本部消息报道称,朝鲜当天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4枚发射物,其中两枚疑发射失败。
1日: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在首都河内会见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会晤后两人共同主持第六次越日合作委员会会议并签署系列协议。日本与越南达成协议,将向越南赠送6艘二手海上巡逻船和海上安保装备,总价值约为5亿日元(约合486万美元)。
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在新德里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双方就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交换意见。
3日:日本防卫省决定在自卫队内创建宇宙监视部队,并计划5年后正式成立。
印度总理莫迪开始对尼泊尔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这是17年来印度总理首访尼泊尔。
5日: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批准了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汇总了安倍晋三上台后通过的一系列安全保障政策和防卫体制调整,确认了日本今后防卫政策和方向的重大转变。
日本内阁正式批准就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追加制裁措施。作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晚些时候决定推迟俄日两国原定本月底举行的副外长级会晤。
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批准俄罗斯政府提交的应对西方制裁的措施。
美军无人机空袭巴基斯坦西北部德达海勒部落地区,造成至少5人死亡、2人受伤。
印度军方人员披露,印度打算追加购买美国AH—64型武装直升机并装备北部山地师。印度现阶段正与美方谈判,购买22架AH—64D型武装直升机和15架“奇努克”式运输直升机,金额预计为14亿美元。
8~10日:第47届东盟外长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开幕。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也在内比都陆续举行。本次会议旨在讨论如何加强合作,努力实现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目标。
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应约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进行了非正式接触。
12日:澳大利亚与美国年度部长级会议在悉尼举行。澳外长毕晓普在会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两国签署了一项军力部署协议,以进一步加强两国防务合作。据悉,美国目前在整个亚太地区驻有200艘舰船和36万名军事人员。
1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率领的美军高级代表团开始对越南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自1971年以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首次访问越南。越南总理阮晋勇14日在河内会见了到访的邓普西。
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通过代理人供奉了祭祀费。
17日: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关于全国停火协议草案的第五轮谈判结束。双方联合新闻公报说,已就全国停火取得多项共识,即将完成协议文本谈判。
18~29日:韩国和美国开始“乙支·自由卫士”年度联合军事演习,以检验和提高双方的联合防御态势。
20日:俄罗斯空天防御部队在俄南部阿斯特拉罕州举行大规模防空演习,俄军S-300、S-400、铠甲-S等防空系统参与当天的实弹演习。
21~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
23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切实遵守有关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减少直至停止对华抵近侦察活动。
24日: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富士山脚下的东富士演习场公开举行国内最大规模的实弹射击训练——富士综合火力演习。
24~2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演习在中国呼和浩特市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
28日:日本防卫省通过新修订的宇宙开发利用基本方针,其中包括创建宇宙监视部队、监测导弹发射等太空军事利用措施。
29日:日本防卫省提出总额超过5万亿日元的2015财年防卫费用预算要求,创下历史新高。
30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o莫迪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他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面,议题重点包括安全防卫和经济合作。这次访问日本是莫迪5月出任印度总理以来首次访问南亚以外国家。
1日:朝鲜当天上午向朝鲜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一枚短程发射体。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宣布,将于本月在俄南部阿尔泰边疆区举行大规模演习。本次演习将有4000多名官兵参与,演习主要内容包括防范高精度武器打击,以及抗干扰作战等。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蒙古国进行工作访问。
4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军队联合参谋本部和驻韩美军近日商定成立执行战时任务的联合师团,以强化联合防卫力量。该师团预计于明年上半年正式组建。
4~5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阿博特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签署开展民用核技术合作的备忘录,澳大利亚原则同意向印度出口发展核反应堆所需的铀燃料和相关技术。
6日:韩联社援引韩国军队联合参谋本部的消息说,朝鲜当天上午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了3枚疑为新型战术导弹的短程发射体。
乌克兰国防部宣布,代号为“海上微风-2014”的乌克兰和美国联合演习将于8日至10日在黑海西北部举行。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四国海军也将参加乌美两军举行的这次演习。
10日: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在首都河内会见古巴外交部长罗德里格斯时表示,越南重视与古巴的传统关系和全面合作关系。
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杜尚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俄蒙元首会晤。
第九次中日韩外交高官磋商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韩国外交部次官补李京秀和日本外务省审议官杉山晋辅出席。
11~12日: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此次峰会宣布继续制订《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并正式开启扩员大门。印度在峰会上正式申请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而此前巴基斯坦已提交申请。
14~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表示,争取在未来5年将双方贸易额提升至1500亿美元,将中国对南亚投资提升到300亿美元。此访是去年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后,首次集中踏访与“一带一路”构想紧密相关的国家。
12日:美国政府以俄罗斯继续破坏乌克兰东部稳定为由,宣布对其国防、金融和能源行业采取进一步制裁措施,包括把俄罗斯最大银行纳入制裁范围。
14~17日:印度总统普拉纳布o慕克吉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幕克吉与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举行了会谈,他强调印度一直将越南视为其向东看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
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共同主办的“汇商聚智、携手圆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知名企业和专业人才交流会在南宁举行。
斯里兰卡外交部长佩里斯表示,斯里兰卡对中方提出的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有着强烈共鸣,愿意积极与中方共同落实这一构想。
16日:第35届东盟议会联盟大会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幕,来自东盟议会联盟各成员国的议长或其代表与会。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称,俄军目前共有16万多人参加本月11日开始的东部军区突击战备检查。
18日:日本市民222人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2月参拜靖国神社侵犯了日本宪法所保障的民众和平生存权为由,向大阪地方法院起诉安倍、日本国和靖国神社,要求安倍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大阪地方法院自今年4月以来第二次收到类似起诉。目前,在大阪起诉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告已增至768人。
24日:东亚次区域禁毒谅解备忘录(MOU)签约方第一届缉毒执法会议在北京召开,柬、中、老、缅、泰、越6国将探索建立包括情报交换、案件侦查、专项行动、调查取证、嫌犯递解、反洗钱调查以及执法培训、设备支援在内的缉毒综合执法机制。
日本政府宣布对俄罗斯追加制裁,包括限制俄罗斯5家主要金融机构在日发行有价证券融资等措施。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视察俄日争议岛屿择捉岛。日本政府对俄方此举表示遗憾。
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17批护航编队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29日: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闭幕,双方发表了《2014年东京共识》,对中日两国发展关系方向提出建议。
菲律宾与美国军队在菲南部巴拉望省的菲海军西部地区总部正式启动2014年度联合两栖登陆演习。演习将持续至10月10日。
29日:阿富汗前财长阿什拉夫o加尼在首都喀布尔宣誓就任阿富汗总统,前外长阿卜杜拉o阿卜杜拉同日宣誓就任新设立的政府长官一职。
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在白宫举行会晤,讨论了经贸、气候变化和安全等诸多问题。
阿富汗和美国代表在阿首都喀布尔签署阿美《双边安全协议》,协议将递交阿富汗国民议会审议。
美国和印度两国的航天机构签署协议,同意在探索火星等领域展开合作。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两国将建立一个火星联合工作组。
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突访阿富汗,表示英国将继续向阿富汗新政府提供财经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4日:日本媒体报道,日美政府将在新修订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扩大日本自卫队对美军的支援范围和力度,强化日美军力的一体化。
5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日前宣布,澳空军将在未来几天内择机对伊拉克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进行空袭。
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印度尼西亚海上安全协调机构在雅加达签署印尼遥感地面站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促进两国海上合作发展。
巴基斯坦军方称,巴印边防士兵当天在边境发生交火,造成至少4名巴基斯坦人死亡、9名巴基斯坦人受伤。
7日:国际海事局称,一艘越南油轮从新加坡驶往越南广治港途中失踪,可能遭海盗劫持。这一机构提醒,东南亚海域的海盗活动可能再度猖獗,亚洲各国应加强合作,联手打击马六甲海峡及附近海域的海盗活动。今年以来,东南亚海域已经发生多起海盗劫持船只事件,大多以油轮为目标。
8日:日美政府公布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中间报告,宣称将在新指针中“适当体现”日本政府有关扩大自卫队活动范围的内阁决议内容。这意味着新指针将反映解禁集体自卫权后自卫队扩大活动范围和任务的内容。
第十二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就推动犯罪资产追回国际合作、加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检察监督等专题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会议纪要。
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领事部对新华社记者证实,一艘中国渔船在遭韩国海警盘查过程中,船长不幸中枪身亡。中国使领馆已就此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
14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适用标准,指定了其适用的55种情况。根据新通过的适用标准,日本行政机构可将防卫、外交等领域的有关内容指定为国家机密而不予公开,其中包括潜艇、战斗机部署情况、武器弹药的性能、卫星收集的信息图像以及由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提供的信息。当天的内阁会议决定,将于12月10日起正式实施《特定秘密保护法》。
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令批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至此,俄白哈三国已完成批准该条约的所有法律程序。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启动。
15日:韩国国防部称,应朝鲜方面要求,韩朝军方相关负责人当天在板门店进行了非公开接触,但由于双方分歧较大,会谈没有取得共识。
16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中国与日本、韩国建立了中日韩网络安全事务磋商机制,旨在增进三国在网络领域的互信与合作。机制首次会议将于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三方将重点交流各自网络政策,探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等国际热点议题。
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领导人会议在米兰举行,这是自2007年双方通过旨在加强伙伴关系的《纽伦堡宣言》以来举行的首次领导人会议。
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品,以配合于当天开始举行的秋季大祭。另有110名国会议员参拜了靖国神社。
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内阁3名女阁僚参拜靖国神社。这是9月安倍内阁改组以来首次有阁僚参拜靖国神社。
21日:日本防卫省宣布,日美将在11月8日至19日举行代号为“利剑”的大型联合军演。此次演习是日美第12次实战联合军演。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表示,俄将再向吉提供3000万美元帮助其发展经济,并在2年内向吉提供2亿美元帮助其实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相关措施。
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政府已经完成政府开发援助大纲修订案,将解禁对其他国家军队的政府援助。
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标志着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
25日:俄罗斯海军负责武器装备的副总司令布尔苏克称,一艘新航母将在2030年后列装俄海军。
26日:英国驻阿富汗部队向阿军队移交位于阿南部的最后一个军事基地,宣告英军在阿长达13年的军事行动正式结束。
27日: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河内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和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共同主持。
以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伊原纯一为团长的日本政府代表团抵达平壤,开始对朝鲜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2004年11月以来,日本政府代表团首次访问朝鲜。
28~29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八次高官会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与泰国外交部次长西哈萨共同主持会议,东盟其他国家高官及东盟秘书长代表与会。
31日: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在北京钓鱼台芳华苑举行。14个地区成员国、16个域外支持国、12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和4个主席国客人的外长或高级代表出席。外交部长王毅将与阿富汗外交部长奥斯马尼共同主持。
缅甸政府、议会、军队、联邦选举委员会和主要政党代表首次举行五方首脑圆桌会晤,旨在推进民族和解、国内和平和民主进程。
3日:中美防扩散联合工作组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中方团长为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李杨,美方团长为国务院国际安全与防扩散局首席助卿帮办范迪朋。
8日: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强调要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深化亚洲国家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共建发展和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会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欢迎亚洲域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8~19日:日本和美国在日本周边海空域和日本自卫队基地、美军基地等处举行代号为“利剑”的大型联合军演。
10~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以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为会议的三大重点议题。
12日:第六届东盟-联合国峰会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就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12~13日: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东盟领导人就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进一步融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与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对话伙伴国领导人进行多场双边和多边对话。本次系列峰会包括东盟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和东亚峰会(10+8)等,会议主题为“团结一致,迈向和平繁荣的共同体”。
14日:正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的阿富汗总统阿什拉夫o加尼表示,阿富汗愿与巴基斯坦加强安全防务领域的合作。
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布里斯班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祖马出席。5国领导人就金砖国家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取得高度共识。
15~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会议主题为经济增长、就业与抗风险。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会议宣布,中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16~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并在斐济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18日:俄罗斯总统网站发布简短消息称,俄总统普京会见了到访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崔龙海,崔龙海带来了金正恩致普京的亲笔信。
19日:拥有20名国会议员的日本大家党决定解散,掀开了日本在野党重新整合的序幕。
1日至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
5日:美国新一代载人飞“猎户座”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绕地球飞行两圈后,平稳落入太平洋预定海域。这标志着人类第一艘以深空探索为目标的飞船首次不载人试飞取得成功。
7日:外交部受权发表中国政府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
13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5日: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一家咖啡馆发生劫持人质事件。澳警方在16日凌晨发起突袭,与劫持者交火,造成包括劫持者在内的3人死亡、多人受伤。澳总理阿博特称劫持事件是澳大利亚与恐怖主义的一次"遭遇战"。
16日:一伙装扮成军人的武装分子袭击了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白沙瓦的一所军人子弟学校,造成150人死亡。巴基斯坦塔利班宣称制造了这一袭击事件。
17日:俄罗斯卢布汇率急剧下跌。卢布对美元汇率12月15日下跌13%,16日再次下跌20%,一度创下1美元兑80卢布的历史新低。
18日:欧盟宣布进一步限制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的经济制裁举措。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签署行政命令,禁止投资克里米亚或对这一地区进出口货物、技术和服务。
23日:乌克兰议会表决通过总统波罗申科提交的关于乌克兰放弃不结盟地位的法案,决定深化与北约的合作,为乌克兰今后加入北约从法律上扫除了障碍。
24日:日本国会众参两院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执政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当选日本第97任首相。
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通过俄新版军事学说。
28日:美国主导的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宣布结束在阿作战任务。
28日:亚航QZ8501航班在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途中坠毁,机上载有162人。截至31日,救援人员已打捞起7具遇难者遗体。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年,中国周边安全总体态势稳定,局部升温、博弈与合作共存。朝鲜半岛问题、阿富汗问题等长期性的热点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中国与美、俄、日、印等国家的关系调整明显;海上安全摩擦与合作并行。中国引领与塑造周边的能力与意愿显著提升,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核心的经济战略、以掌控海上问题为核心的安全战略双轨并行,中国周边大战略呼之欲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海周边安全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