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中国和美国不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许小年:为什么美国电商被实体店完爆,而在中国却完全倒过来?_国内新闻_新闻动态_诸暨市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诸暨市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
许小年:为什么美国电商被实体店完爆,而在中国却完全倒过来?
文章来源:触电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教授
今天让我来讲创新和互联网,我想还是从宏观经济谈起。为什么在这时候提创新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走到了今天,不靠创新,已经走不下去了。虽然统计出来今年一季度、二季度的GDP全是7%,但电力指标、运输货运量的增长率和企业层面等各方面的情况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经济正在滑入衰退。
为什么会衰退?因为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内部所积累下的结构性问题到现在已经捂盖不住了,必须要由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宏观上,增长速度放慢;在微观上,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最大的泡沫在实体经济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衰退的原因是过去透支了今天的经济景气。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的经济有个断崖式的下跌,虽然是外部冲击引起的,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性。如果我们能利用2008年那个时机,在经济下跌的过程中,忍受痛苦,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就不会有今天的困境。但是我们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于是浪费了一次衰退,浪费了一次极好的调整机会。
现在我们看到,今天调整的困难比2008年还要大。2009年&4万亿&执行的结果,使本来已严重的结构失衡更加的恶化,这表现在很多的传统制造业部门那时产能已经过剩,产品技术落后,在市场上找不到销路,急需更新换代。然而政府的巨量投资,又使这些落后的产能、落后的技术和产品得以苟延残喘,甚至继续扩张一直到今天。原来经济中的内在的增长动力减弱了,这个时候需要增强它的体质,我们非但没有消除导致虚弱的内部结构性弊病,反而是给它注射&强心针&,让落后产能继续膨胀。
前两天见了一家民营钢铁厂,他们告诉我现在全国钢铁的生产能力大概在11亿-12亿吨,而全国的消费只有6亿-7亿吨,也就是说钢铁产能过剩30%-40%。这些过剩产能没有消除之前,钢价不会反弹,各家都在产能的压力下,低价在市场上销售钢铁。低价销售的结果是谁都没有利润,一些钢铁公司是靠着政府的救济在活着,其实早就应该倒掉了。
它们不倒的话,那些效益高的钢铁公司也没有办法正常经营,因为价格被压的太低了。钢铁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用新的产能泡沫去掩盖旧的产能泡沫,结果致使泡沫越来越大。资本市场有泡沫,但泡沫主要是在实体经济中,表现为过剩产能。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当出现过剩产能的时候,企业不敢投资了,依赖投资的增长就掉下来了,这是结构性扭曲持续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出路在哪里?去产能化。如果不把过剩的产能消除掉,价格起不来,企业经营会很困难,经济就会长期的在低位运行。
所以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这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的去杠杆化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欧美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是过度借债,杠杆过高,把家庭和金融机构压垮了。要想经济恢复,必须把过高的杠杆率降下去。美国去杠杆化从2008年到去年2014年才基本结束。
欧洲经济为什么现在还不行,因为它的去杠杆化没有认真地展开。我们有数据表明欧洲的杠杆率只是稍稍低于年,而美国的杠杆率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平均水平。这也是欧美两个经济体的表现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所在。
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仅要去杠杆,我们还要去产能。实际上去产能和去杠杆是一回事,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对应的是银行的天量信贷,要不是银行放出那么多的贷款,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的过剩产能。实体经济要去产能,金融行业要去杠杆。
如果说A股场外配资是个问题的话,那么和金融体系与政府体系中的坏账相比,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A股配资总共有两、三万亿吧?我们金融体系的贷款余额是80多万亿,坏账率如果是10%,那么就是七、八万亿,而且有可能还不止。政府融资平台在执行4万亿过程中积累的债务,现在官方估计就有20万亿,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大隐患。
A股市场是政府制造的国家牛市,当风险逐渐显现的时候,又是政府去清理场外配资,把它打下去,暴跌之后,又是政府出来救市。尽管社会反响很大,其实A股市场只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政府负债,银行的坏账,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有多严重?各个行业不一样,据说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是60%以上。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去杠杆的过程和去产能的过程可能会相当长,到底需要多少年?我也不知道,我想3年5年总是要的吧?各位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的首要任务不是说发展多快,要做多大,不是赚钱多少,而是活着,活下去就好办。宏观形势严峻,是不是我们就不干了呢?当然不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价值才能显现。我喜欢熊市,不喜欢牛市,为什么?因为在牛市中,资产的价格都被高估,只有在熊市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出现,就像巴菲特喜欢熊市一样。所以不要害怕熊市,不要害怕经济的下行和经济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机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谈创新,谈创业,谈互联网?原因就在这里。
三大机会:重组、升级、创业
最近我除了上课以外,就在各地看企业。为什么现在企业看得比较多?因为宏观经济没得看了。而且我研究宏观经济,人家也不喜欢听。我去看基层,发现机会起码有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行业重组,行业重组的机会非常之多。我刚才说的钢铁行业,很多中小型的钢铁公司都要倒掉,这个时候是购并的好机会。但是现在购并的障碍在于地方政府的干预,所以我和政府说不要阻碍市场上的购并,不要阻碍企业的倒闭。企业不行了,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税收和就业,他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挽救濒临死亡的企业。
我对他们说,经济就像自然界,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死的时候你要让它死,它不死,那些活着的也活不好。因为这些濒临死亡的企业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现金流,把价格压得非常低,以至于那些好企业也活不下去。政府和经济学家的考虑不一样,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好企业不敢去收购,因为收购的前提条件是不许裁员。
这怎么可能呢?我去购并一个低效的企业,当然要裁剪冗员。地方政府说不许裁员,这就阻碍了行业重组的进行。如果不是地方政府阻碍的话,现在购并有很多机会。优秀的企业通过购并提高它的市场集中度,获得一定的定价的能力来改进它的利润率,实现经营状况的好转。
这些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企业下一个要做的就是研发,推动升级换代。在行业分散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没有做研发的力量。中国各行各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太分散了,分散到了没有几家领军的企业能够做创新式的研发,所以市场集中度一定要提高,世界各国全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在上一世纪,汽车工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美国有200多家汽车公司,中国现在有1000多家,太分散了,分散到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分散到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几十年间美国的200多家汽车公司最后变成了3家。中国工业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道路,不断地集中,只有集中才有规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研究与开发。
我们上千家的汽车公司,要通过购并、通过行业重组来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再比如零售业,中国的全年的零售额是20多万亿,我们最大的零售公司不算京东,一年的销售额是多少?国有零售商1000多亿,但是不赚钱,赚钱的是民营的,最大的也不过500亿。而沃尔玛的年销售额是4800亿美元,和中国的500亿人民币怎么比啊?我们的传统行业过于分散,效率太低。这些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无法解决,为什么?因为在高增长时谁都赚钱,中型的,小型的企业也赚钱,经济一慢下来,问题就暴露了。
以零售业为例,为什么京东这样的电商在几年的时间里就成长为中国的第一大零售商?亚马逊干了这么多年,干不过沃尔玛,只是沃尔玛的五分之一,而京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超越了所有的零售商成为中国第一,因为传统零售商的效率太低。我说的是自营零售,不是淘宝天猫那样的销售平台。就是京东这个全国第一也不过12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和中国20万亿的零售额相比,微不足道。
零售业一定会进行大规模的整合,钢铁行业,水泥行业都会进行大规模的整合,一些企业在衰退的时候倒掉,把市场份额让给那些有竞争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整合的过程中有多少机会?对于做投资的来说,机会是非常多的,我要有钱的话就想搞个购并基金,遗憾的是我没钱。
第二个机会是传统企业的更新换代。我去年看了奔驰和宝马的生产线,车间里面没有几个工人,虽然还没有达到工业4.0的标准,顶多3.0、3.5,也已经相当好了。机器人到处都是,工位和工位之间的搬运全都是自动化,不用人工,车间内部全都连起来了,自动化程度很高。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术去提高效率,不必硬把自己套进互联网思维,而是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我们一个校友是做缝纫机的,缝纫机整个行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大概跌了20%,利润整个行业跌了60%,而他的企业销售额和去年基本持平,利润跌了大概不到10%。我问他为什么可以取得高于行业平均的成绩?
他无非是把电脑装到了缝纫机上,用电控提高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产品的升级,他早就开始做了,他说不做不行了,因为传统的缝纫工越来越难招。设想手工操作的缝纫机,手里捏着布,眼睛盯着针,一天紧紧张张8小时,现在谁愿意干这样的活儿?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迫使他提高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你稍稍提升一点,就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不需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改进产品,一点一点地改进技术,这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又比如钢价的下跌迫使钢铁厂削减成本,回收炼钢的余热,因为相比国外,我们能源的成本还是高的,现在它可以做到能耗的80%来自利用余热、余气的发电。所以经济下行并不可怕,倒逼企业研发,改进产品和技术,提高传统行业的效率。
第三个机会就是创业。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不是大众之事,而是小众之事。互联网在中国之所以轰轰烈烈,以至于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有一半在中国,为什么呢?
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的传统行业效率低,给互联网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间。第二个原因就是政府管制少,进入相对自由。现在是一提创业必谈互联网,其实传统行业一样有创业机会,不一定非做&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也可以啊。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没有一定之规,要做具体分析,哪一个有效我就走哪一条路,并不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案例说明,&+互联网&比&互联网+&更有效。当然,搞互联网的可能不同意我这个观点。
我不否认互联网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但是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互联网无非是一种更为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有助于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交易成本,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的应用因此主要是在交易环节而不是在生产环节。
至于生产环节效率的提高,我们仍然要靠传统的研发,在这个领域中,互联网帮不了你什么忙,能帮忙的是在交易环节上。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用的最多的就是营销,减少交易中介,缩短交易链条,降低交易成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还得走传统的老路子。
所以对互联网,既不要排斥、轻视它,也不要产生恐慌情绪,而是要冷静地沉下心来分析自己行业的业务特征,有哪些是适合互联网上做的,有哪些是互联网没办法做的,我自己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要不要上网,我怎么上网?要独立的思考。
传统企业对互联网刚开始是漠视,当互联网冲击到自己的时候,很快就从冷漠变成了恐慌,又从恐慌变成了盲目的崇拜,以为我不上网就要死,没有那回事。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投降,我觉得太早了,还没有认真抵抗呢,怎么就投降了?
管制是创新的大敌
我们不妨看看沃尔玛,沃尔玛做网上销售做了十几年,投资建自己的网站和电商仓库,沃尔玛在中国收购了仅次于京东的1号店,要发展他自己的网上销售。同时沃尔玛在调整自己的店面结构,下沉,逐渐减少大型的门店,增加中小型的社区店,这些社区店将来就是它电商的提货点和送货点。为什么亚马逊在美国无法撼动沃尔玛的统治地位?为什么电商在日本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日本的电商如果想干的话,可能干不过遍地开花的便利店,便利店过两条街就是一个,电商无法和它们竞争。
中国的电商发展快,一个原因是传统零售业实在太落后。落后也不必紧张,你也去上线,和电商过个招,谁赢谁输还不知道呢。你要分析电商优势,也要分析自己的优势,你要知道电商的劣势,也要知道自己的劣势,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你就可以生存和发展。
所以沃尔玛现在一方面是去做电商,另一方面改造传统业态。他这样搞起来,亚马逊有可能招架不住,将来亚马逊也许就不是电商公司了,把主业转向云计算了。要观察,不要慌,沉下心来仔细研究,决定今后往哪个方向走。创新、创业不光是电商一个行业,其他行业也有机会。
互联网在中国搞得这么热闹,前面讲过,第二个原因是相对而言,互联网行业的管制最少,因此大量的资源和优秀的人才涌进这个行业。管制是创新的大敌。
美国最近有一项了不起的创新,就是大家都知道页岩气开采技术,使液燃气的成本不断下降,带动全球的油价下跌,沙特的好日子结束了。中国页岩气储量巨大,我们为什么干不了啊?因为油气行业是国企垄断的,你进不去。我们互联网搞得这么热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管制相对较少。
这并不意味着,除了互联网以外,其他的行业就没有机会。要看到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政府的改革措施反而是比经济上行的时候更到位。最近的取消审批权,最近上市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都是进步。我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向来评价不高,但给予新三板很高的评价,新三板是第一块没有审批制的。
什么样的企业都可以上,只要有人愿意买。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希望从新三板扩展到创业板,再到中小板和主板,都搞注册制就行了,别再审批了。取消发审委,企业只要满足了信息披露要求,全都可以上,市场交易就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的事,你管那么多干什么?政府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保证足够的信息披露,使得投资者可以判断这家企业的状况。
经济形势不好,倒逼改革,最近政府出台的政策有些我觉得还不错。那种大而化之的战略,你不必去关注,有同学问:&教授,一路一带有什么机会?&我说那是国家的战略,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应该关心的是新三板,取消审批制之后我可以做什么。你可以帮助中小公司提高它的技术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然后拿到新三板去上市,这是很好的投资。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微观层面上政策的变化,监管的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机会。
无相关新闻
评论列表&&
   诸暨市纺织服装信息服务平台
金牌商家展示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不详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供方
主营方向:不详
主营方向:不详
主营方向:供方前段时间刚结束的欧洲杯给全世界球迷带去了一场饕餮盛宴如果把美国电商市场的竞争比作一场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赛,那么酣战激烈的上半场赛程已经结束,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下美国电商在上半场的表现如何,下半场留给中国队的机会又在哪里?比较美中电商市场,其实美国的电商市场体量并没有中国那么大,存在更多的发展空间。据US Census Bureau 2015年度报告和艾瑞咨询的数据,2015年美国电商零售销售额为3418亿美元,而中国电商的同期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5686亿美元。同时,美国电商的激烈程度和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中国:美国的eBay与亚马逊合计占据美国电商市场30%多的市场份额,剩下的近70%则分散在传统零售巨头与中小电商之中。而中国的情况是,B2C市场里的天猫与京东两者占据了超过80%的份额;而在C2C市场上,淘宝(C2C)2015年全年GMV就达到了18090亿人民币,占据中国C2C市场98.9%的规模!
美国商业情报服务商RJMETRICS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说明美国电商对于中小玩家的友好。根据Alexa上的网站排名,排名前一万的大型电商(如亚马逊、沃尔玛、eBay等)占了所有电商数量的1%,占据了收入的34%,而中小电商(即排名在1万到50万之间)占据了所有电商数量的51%,但收入占据了63%。这说明美国消费者比较开放,并不迷信最大的电商品牌,也乐意从中小电商下单,同时这也意味着创业公司进入美国电商市场并不会直接面临着巨头的挤压,反而能从愿意尝鲜的消费者中寻找到机会。 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国电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进入门槛非常高,很大程度已经不适合创业团队进入;而美国电商市场大而分散,对于创业团队而言仍有机会。那么,具体的机会在哪里?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市场的结构和特点。美国电商现状:百花齐放,创意百出先看两家大佬:亚马逊通过自建仓储物流在电商市场建立起不可动摇的地位后,逐步把重心转向了云计算、数字出版、智能硬件等,和阿里集团一样布局很广;而剥离了Paypal的eBay现在正处于转型之中,尽管营收有所下降,但仍是美国电商市场的一大寡头。从GMV来看,亚马逊在美国地区的GMV达到了902亿美元,而eBay有320亿美元,两家合计1222亿美元,占据了35%的市场份额。除去上述两大电商寡头,美国电商市场还有三朵金花格外养眼,尽管由创业公司创立,但却也能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内做得风生水起。第一朵金花——手工艺电商Etsy:这家2015年4月上市的公司为富有创造力的手工艺品卖家提供了销售平台,目前拥有150万卖家和2400万买家,来自150个国家。Etsy坚持“必须是手工定制作品”、“电商社区交流”等特色,聚集了大批艺术家和制造商出售他们的手工制作产品。尽管Etsy很小众,但其2015年的GMV也达到了近24亿美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可以说Etsy开创并占据了手工品电商市场。第二朵金花——:Jet是一个2015年才上线的一家会员制全品类电商,致力于打造线上版的会员制超市 Costco。Jet由原的创始人创立,目前已获5.45亿美元融资,预计第一年就有10亿美金的GMV;最初Jet对所有用户收取49.95美元的会员费,并为用户提供性价比极高的商品,上线几个月之后,为了更快地发展用户,Jet放弃了收取会员费的模式,任何用户都可以在Jet上购物,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同时,Jet推出的“Jet Anywhere”的计划对未能在上找到自己所需商品转而在别家(如阿迪达斯、耐克等)买到商品的顾客提供无使用限制的代金券,以此抓住了大波潜在用户。第三朵金花——Pinterest:这家估值为110亿美金,月活过亿的第四大社交网站目前也在利用其流量优势转型做电商。Pinterest先后尝试了两次变现模式,promoted pins与buyable pins,前者是传统的PPC收费模式,只为Pinterest带去了不到2500万美元的收入;而后者,buyable pins让用户可以通过Pinterest直接采购商品,也正式打上了社交化电商的标签,根据硅谷著名风投Andreessen Horowitz的预测,buyable pins将会为Pinterest带来超过27亿美元的收入。通过笔者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亚马逊与eBay两大寡头牢牢占据着美国电商市场,而以Etsy、、Pinterest为代表的三朵金花则虎视眈眈,代表一众各有特色的中小电商,意欲在美国电商市场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潮流电商的新玩法在日新月异的美国电商市场都有哪些潮流玩法?被称作“互联网女王”的Mary Meeker在最新的互联网趋势报告里列举了四家引领更潮玩法的电商,分别为IPSY、The Honest Company、Dollar Shave Club、Casper,其经营模式异中有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1,IPSY由Youtube美妆视频网红越南裔美国人MichellePhan创立,根据用户反馈和在线问卷结果,制作视频并每月为用户度身定制美妆礼盒 Glam Bag(按月订购美妆礼盒),其中包含5款美妆产品的试用装,售价10美元,产品由众多知名或小众美妆创业品牌向Ipsy提供,以获得消费者的试用体验和反馈。这家新锐电商共获得超过1亿美金的投资。2,The Honest Company则是主营母婴的电商,从妈妈的心理出发,主打健康无毒的产品,由好莱坞女星Jessica Alba联合创办,采用了电商行业目前常见的混合分销方式:以电子销售为基础,配合实体店销售;30%的销售来自实体店(包括 Whole Foods 和 Target 等大型连锁零售商),剩下的来自网上销售,其中网上销售的60%来自多种产品包的月订购销售。3,第三家Dollar Shave Club成立于2011年7月,一开始其按月订购模式非常简单:顾客只需每月支付至少 1 美元 (另付 2 美元的快递费和手续费),每个月就有剃须刀直接送到家门口;此外还有其他两种package,每月支付6美元与9美元,不需额外支付运费手续费等。近几年,DSC一直在扩大产品线,到目前为止,除了剃须刀,还有一系列相关产品(如发胶,卫生湿巾,剃须使用的泡沫等)的按月快递服务,并有望继续推出新的套餐。4,最后一家床垫公司Casper堪称家具业的“小米”,由IDEO设计师于2014年创立,采用互联网思维来生产和销售床垫,只有一款床垫,而且只能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售价 500~950美元,较市场上同类床垫的售价更低($1500左右),并面向美国全国发货。Casper还有100天的试睡期,用户若不满意还可以免费上门办理退货;如今其产品已不局限于床垫,并扩大到与睡眠有关的床上用品(床单、枕头、被子等)。通过对以上四家电商的商业模式概述,总结出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人物的涉足,不难发现IPSY, The Honest Company, Casper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运用了名人或网红的力量;二是订阅式的商业模式,这一点与国内非常火的“逻辑思维”有些类似,通过打包式的订阅,让消费者免去选择的烦恼,实现了方便经济;三是专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重视但潜力巨大的消费品市场(如IPSY的美妆, Dollar Shave Club的剃须刀),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中国团队,前仆后继的开拓美国电商市场因为美国的市场巨大,以及集中度不像中国那么高,在2011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中,不少中国电商公司也把目标放在了美国,其中既有阿里这样的巨头,也有创业公司。BAT中,阿里是电商巨头,也是对海外电商市场最有野心的一家。根据阿里巴巴披露的2016年年报,旗下的速卖通(AliExpress)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全年全球GMV为84亿美元,但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更侧重于俄罗斯、西班牙这些轻工业不发达的市场。在B2C方面,阿里交过学费,2014IPO前,自主经营了一家叫11Main的网站,但在2015年又出售了这家网站。同时,阿里资本又先后在2015年2月和9月参与上文提到的三朵金花之一的天使轮和B轮融资,在笔者看来,阿里在11Main上交的学费让阿里转变了在美国的战略方向,由一线白刃战转变为退居幕后,通过投资的方式与亚马逊抗衡。阿里在美国直接做电商的曲折,并不代表中国团队做不好美国电商,中国制造席卷了全球,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如今,中国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的人才、资本、非制造业的互联网产品、技术等,都将会逐渐席卷全球。而在美国的电商市场,也不乏有这么一些中国创造的身影。相比于BAT,2013年之后崛起的不少创业公司在美国电商业做出了标杆产品,例如做美国C2C电商的5miles、做女装的SheIn、做母婴的PatPat,、做选品工具的爆款易等。这些在细分领域表现不错的案例或还没有BAT、谷歌、Facebook的规模,却发展迅猛。2015年1月进入美国电商市场的5miles意欲颠覆Craigslist,并打造了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仅一年的发展时间就在美国积累了超过900万用户,预计2016年交易总额将超过40亿美元。5miles快速发展的核心一是其拥有深厚的电商背景和丰富的中美生活经验的团队,团队平均有7-8年的电商经验;二是其深谙获客和留客之道,5miles通过社交网络等方式吸引了大量中小商家和美国普通家庭,并在产品内植入了社交属性,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关注自己喜欢的卖家,且当自己的脸书或通讯录好友登录时自己也会收到通知;三是极致本地化,从文案到产品迭代测试,5miles的美国团队都会参与进来,避免中国团队的想当然。5miles也深受资本青睐,IDG、晨星、SIG、蓝湖资本这些顶级VC已经给这家创业公司注资5500万美金供其快速发展。看过了专注二手商品交易的5miles,再看做女装的跨境电商SheIn,这家跨境电商从运营之初主打外贸大热单品婚纱礼服到转变战略方向做潮流女装,品牌定位清晰并善于用低价和网红、社交媒体获客。根据2016年5月的官方数据显示,SheIn拥有1000万客户,年销售额15亿,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SheIn的主要用户为16-30岁的美国女性,在2016年最新B轮融资中拿到3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而做母婴商品的跨境电商PatPat,采取的是移动端闪购模式,价格比亚马逊低,垂直品类比亚马逊更专业;在人群定位上,以欧美中低等收入和年轻家庭作为突破口;推广渠道主要以社交媒体和病毒传播为主;为了达到质优价廉的效果,PatPat剪断出口商、进口商、和美国分销商这几个非价值创造环节。除此之外,为了做好本地化,PatPat团队还聘请了美国设计师免费为供应商产品重新设计包装,并在美国组织专业团队对每家供应商的产品按照欧美习惯与标准在营销和宣传方面下功夫。做大数据选款/调研工具的爆款易的诞生,则是为了满足卖家们打造“爆款”的终极目标,简而言之,爆款易干的就是帮助中小跨境电商找寻套利机会。大数据分析应用是爆款易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切入点,通过对eBay、亚马逊、速卖通、Wish等网站的数据抓取,爆款易可以获得这些商品的销量、进价、售价,这些信息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这款商品。同时,爆款易自动匹配国内批发市场的货源,为客户提供进货渠道以及利润分析。而用户可以分析这些信息以决定自己是否要售卖这件商品。以上的每一个例子都在说明,中国团队也能在美国电商市场找到生存之道并拥有一席之地,那么在看过了美国电商现状,了解了美国新型电商的商业模式,和在美国做得风生水起的中国团队之后,未来中国团队的机会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耕垂直领域,根据上文对美国电商市场的分析,可以发现想要强行与亚马逊等巨头争夺市场是不现实的,阿里也只能退居幕后。因此,中国团队若想进入美国电商市场,一定要找准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然后深耕,上文中提到的PatPat、SheIn等中国团队都是采取这种战略抓一个较大的细分市场。2,抓痛点以及给“甜点”。分类信息巨头Craigslist的没有移动端、界面不友好和缺少信任和安全交易环境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5miles正是抓住了这一痛点,主打附近五英里以内的二手商品交易,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为用户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信任,也降低了交易成本,给用户送去了甜点。3,把握共享经济。在这里又一次要提到二手电商5miles,一项调研显示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拥有8000美元的闲置商品,如Airbnb一样,5miles提供了让万千美国家庭中闲置的物品重新进入流通的平台,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很大。
【关于商道】派代商道定位为中小创业者的决策参考,内容集合电商业界评论、热点解读、高效资讯,聚焦创新创业、经营之道。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电商人必备APP,即刻扫码下载!
 在电商激烈的搏杀下,胜出的肯定是大企业和特色小店。
7月25日 15:20
 你们看看美国就是这样,“排名前一万的大型电商(如亚马逊、沃尔玛、eBay等)占了所有电商数量的1%,占据了收入的34%,而中小电商(即排名在1万到50万之间)占据了所有电商数量的51%,但收入占据了63%”,并不会出现电商小店就没有机会的情况,但一定要有特色!
7月25日 15:26
 严重同意,综合性的大平台不会超过三个,但会有很多个细分专业平台(唯品会之类)。
7月25日 15:34
 未来商机无限啊
7月25日 15:35
 “这说明美国消费者比较开放,并不迷信最大的电商品牌,也乐意从中小电商下单”,我就他么乐了,难道你没听过“即使是中国生产的东西,也要购买从国外进口的”
7月25日 15:39
 工业基础太薄落,想特也难,就如我们这边做男装工作,没办法,想做质量好友特色的,组不出一批货出来。只能爆款爆款再爆款。
7月25日 15:42
 中国的国情和美国的国情差太多,人的思维不一样,当然也就不一样
7月25日 16:41
 支持 有时候就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来看待 是应该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7月25日 17:09
 首先,国内流量获取成本太高,没有资本玩不起自营B2C;其次,监管不到位,淘宝天猫JD都多少产品有问题了,自营B2C能让普通消费者放心吗?
7月25日 17:44
 阿里的数据至少有一半是刷出来的
7月25日 20:54
 自营? 那就没有互联网基因了。 阿里参谋长说的
7月25日 21:01
 有在做鞋子批发的吗?
7月25日 23:27
 大企业成本战略店
差异化特色战略利润小店 能活下来
7月26日 11:18
 你哪里来的数据,自己猜的?
7月26日 22:05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线下加油站】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文化与中国的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