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林在银行工作是什么体验 工作的体验和经历是怎样的

在美林银行 (Merrill Lynch) 工作的体验和经历是怎样的?_DreambigCareer_传送门
在美林银行 (Merrill Lynch) 工作的体验和经历是怎样的?
DreambigCareer
历史遗留问题美林现在叫美银美林了,被BOA收购之后全名变成了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名字虽然比原来土了些,但是对整个bank发展还是大大有益的。为啥要说这个收购呢,BOA是商业银行,土豪且Debt Financing十分牛逼。美林曾经是花街上的顶顶尖投行,虽然08年金融危机跳槽走了许多精英,Equity Financing和M&A; Advisory实力仍是出众。这么一个收购,相当于是整个投行各方面都很强了。所以从09年到现在,各个领域都基本能做到前3-5,偶尔能第一第二也算对得起美林这个名字吧。前面扯了一堆历史,原因是现在整个BofA Merrill Lynch(BAML)的投行部门还是美林的做派,虽然现在逐渐被BOA的名字取代。我所在的硅谷office,全部的高层、客户、办公楼、办公设施都是美林二十多年的遗产,除了大楼外面换了个Bank of America的名字,其他什么都没变。这当然和硅谷office是地域性办公室有关,天高皇帝远(主要业务在纽约OBP),我们就跟客户说我们是Merrill Lynch,BOA是什么可以吃吗?老板都是老美林,但是时代变了,我们底下员工就十分纠结。- email的签名到底是学老板,放Merrill Lynch呢,还是听HR的写BofA Merrill Lynch呢?- 我们给客户的文件到底是写Merrill Lynch呢还是BAML呢还是BofA Merrill Lynch呢还是Bank of America呢?但无论怎么纠结,我们确实所属美林(BOA的子公司)这点是非常令人自豪的。。。(BOA的logo实在太丑了泥们懂的,美林的小牛多可爱。现在我们办公室的名片应高层要求全都是小牛呢)土豪的投行们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投行面试季,我把各大Bulge Bracket Banks拜访了个遍,顺便把高端大气的酒店住了个七七八八,顺便友情提醒各位未来的民工,从面试前的Networking/Pre-interview Events就可以开始累计各家酒店集团积分/航空公司里程了。从各个公司给你定的酒店机票就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的土豪程度,至少十大bulge bracket banks大多都是给luxury级别的(某个bank我实在不敢恭维)。除了这些events,加上面试,到之后pre-internship reception,实习往返飞,绝对让你里程满满的。我平时上学在东部,最后去了西海岸的office,每次往返酒店机票打的吃饭公司都要为我花2000+美金,你们懂的。再说到各个公司办的events,这个我只参加过几家投行的,还是主要说说美林吧。主要的活动还是酒会,定在一个餐厅或者酒吧里,打着networking的名头给大家喝酒。说真的,我所参加过的酒会,只有美林是每逢酒会必买单。在纽约培训的事后,恰好几个投行给interns办的欢迎会在同一家酒吧(不同楼层),别的投行的实习生都跑到我们这层来蹭酒喝有木有。实习期间,偶尔能喝到特别特别特别贵的酒,因为budget没有用完。。。至于其他的,还有体育比赛的球票。这点我就极其羡慕LA办公室,湖人的比赛我也想看啊啊啊。我们这边因为是赞助SF Giants,所以都是看棒球。可。是。我。看。不。懂。只能在包间里吃各种公司买单的好吃的T-T.所谓公司文化你问每一个bank的员工,你觉得你们公司有什么好呀,他们肯定说我喜欢这里的Culture/People。面试前我一直都觉得你们简直瞎扯淡,直到我跟大多数公司都聊/被聊过,我才觉得你真的能感受到文化不一样。比如我面的一家Middle Market Bank,我聊着聊着觉得他们人都挺好的,可是整个给人感觉没激情。再比如某个最好的bank就是各种傲慢,虽然人都是超棒的。【插一句,收到好几个私信问我这些culture是不是都限于硅谷。其实我面的几乎所有BB都是纽约办公室。美林也是先面纽约再有机会去加州的。就是这样。】美林呢,这个就是我的主观意见了,culture总体是很好的。我先面的是纽约办公室(在OBP),除了老美林的员工,还有许多别的投行跳槽过来的。我跟他们聊着都能感觉得出他们对美林有很深的感情。。。我当时面试完就想,矮马,我喜欢这个公司。一周后我又面试了美林的硅谷office,一群工程师背景的bankers简直太nerdy(书呆子),我喜欢死了这群呆萌的人,这是后话了。当然这和我面试M&A;有关,coverage那边还是正常的bankers。总之我当时就有一种 决定就是你了 的感觉。。。身边的可爱的美林员工首先,我所在的学校不是美林的target school,所以历年来没什么人去这家很棒的bank(实在太可惜= =)。终于有一位校友毕业了,读完别的学校的MBA,决定要把我们的本科生也送进美林。于是有了我这么一个存在。这个校友呢,手把手教我如何面试,如何做选择,给我引荐硅谷办公室。我只能感谢我的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校友,感谢美林如此鼓励referral制度。我这大半年都是他用自己在美林的人际关系网为我铺路的。其次,在我的office里,所有的analysts都很认真用心地教我们实习生,完全不藏私。从Modeling到Excel好用的插件,从晚饭怎么点外卖到晚上回家叫什么出租车。因为我在M&A;,对excel要求特别高,我们组的fulltime analysts一空下来就会检查我们做的每一个model(即使还有associate会给我们检查),告诉我们怎么改进,一想到有其他的快捷键我们或许不知道,就会晃到我们桌前或者发封email告诉我们这群实习生。最后,我的senior mentor是个director。(不要问我为什么别人都是分到associate和vp我是director,我大概撞了大运了。)绝对是一级棒的mentor,亲自检查我的model,看我的backup materials,给我指出可以改进和做的好的地方。这对于一个马上要升managing director的高层领导来说简直是奇迹,我隔三差五感到受宠若惊。我们这个director发自内心地关爱员工,一个analyst说,如果你在投行工作后想跳槽去Software的PE(私募),这个director就会让你在投行的两年里尽量接触相关的PE客户,方便以后跳槽。这么多年他的大部分跳槽走的下属都和他保持非常好的关系,经常公司的酒会他们还会回来蹭酒喝。其实也不是每个组,每个office都有那么好的老板。我实习期间被staffed在不同的交易上,还是碰到过全球范围其他office的刻薄老板/员工的。工作强度去年这行业里的大新闻莫过于美林的伦敦办公室猝死了一个实习生。传闻有的说他本来身体就不好,有的说他是熬了三天夜过劳死,我们组的人都认为是一半一半。工作居然还能过劳死,还是实习生,这就是大新闻了。于是2014年1月,美林出台了一个新政策。 实习生猝死后美银规定低级员工每月须休假4天。据我们组的analysts口述,他们刚开始听到公司推行这个休假政策,全体表示不信。做投行的,每个月竟然能有全天休息?还能休息四天?哪四天?那我们手上的活儿怎么办?没想到,等我们这批实习生入职,这个政策竟然妥妥地被全公司推行了。每个组根据工作性质自己定休息时间,比如我们office是每周六强制放假。老板布置任务要不你就周五通宵做,要不你周日再做。除非顶头上司想周六工作+逼你一起工作(但是一般老板也想周六休息),一般情况周六就自由安排(睡觉、出去玩)。你们看看,这种神规定是不是好极了,工资还是一样的,但是都有自由时间了。Bankers现在可以享受生活了有木有。。。其实我想说,这真的是一个妥妥的,关心员工的好公司,实习生猝死神马的是意外。实在忙的时候,我也见过两个directors到vp,associate,analysts一起加班到凌晨的。反正大家都在角落里藏了床垫、睡袋,睡一会儿再工作嘛。每个人回家前都会问同事有没有可以帮忙的,总之不会一个人孤独奋斗至黎明。跟着Mentor混的日子前面提到了我的senior mentor是个director,每个实习生(无论summer analyst或是summer associate)都会有两个mentor,一个fulltime同级别的junior mentor,一个高级的senior mentor。所谓Mentor,就是会给你更多的帮助和指点,给你更多的反馈。我们组比较特别,因为是只做科技相关产业,所以组比较小,每个fulltime analyst感觉都是我们的mentor。关于公司政策呢,美林给每个junior和senior mentor一百美金(相当于对每个实习生有200美金预算),我们可以用来喝咖啡/吃午饭什么的,促进感情。T-T 我觉得真是太贴心了。我的junior mentor是个女生,她就会私下跟我说怎么和办公室里的男性生物相处啦,穿神马高跟鞋啦。正式进组第二天,她就在酒会上偷偷把我拉到一边给我提建议,说我提问要挑人家不忙的时候,不认人家顾不上。之后她定期都会带我出去吃早饭啊吃午饭(用公司给的钱),跟我说组里其他人对我的评价,让我这么一路无惊无险地通过了实习。我的senior mentor,之前已经提到是个多么百年难遇的好老板+好mentor,除了开车带我去吃各种神一般好吃的午饭,还带我去喝珍珠奶茶(他听别人说我喜欢喝奶茶,就开车带我去了,之后因为只能付现金他就自己付钱了,虽然只有十刀不到)。除了我说的对我格外照顾,他对我们所有junior bankers都非常SWEET!举个例子:最后实习结束前的一顿公司买单的M&A; analyst farewell dinner,我们选在了一家米其林一星的餐厅(公司太土豪,我们最后胡吃海喝都只用掉了一半预算)。本来定好的周二去,但是那晚突然所有人都忙成狗,先是不断跟餐厅打电话说问能不能推迟预定时间,然后干脆重新约在了周三晚上。我们当时都没注意到Director频频摇头,表示很惋惜。第二天(周三),我们组又被工作淹没,差点又没能去吃晚饭。当时Director跑到我们analyst的办公桌前,一个个问:"今晚你们能去吃完饭嘛?" 得到肯定答复,再说,"玩得愉快!"那时我就觉得老板今晚感觉挺奇怪的。。。到了餐厅(晚了一个多小时,有的analyst晚了两个多小时),服务生突然拿了一瓶高大上的红酒说,这是你们老板为你们定的酒,已经买单了,祝你们有个愉快的夜晚。全体的反应:"真是好老板!!" (顺便说一句,Banking据说是少见的老板喜欢看员工喝醉的行业,都是心理变态吧)本文作者谢琳,DreambigCareer诚意推荐关于DreambigCareerDreambigCareer专注于留学生一对一线上求职辅导,300+导师均来自北美投行,四大,咨询等国际顶尖知名公司。求职辅导课程包括:短期辅导:简历求职信修改,模拟面试,Networking提升VIP长期辅导归国Offer直通车项目对于辅导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dreambigcareer3” 或者“dreambigcareer4”,并回复“课程咨询”官网: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DreambigCareer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0月25日 15:01
DreambigCareer 最新文章
DreambigCareer 热门文章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美林银行入职记:非名校,非牛人,梦想完胜!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这次申请美林投资银行部成功(美林08年和美洲银行合并,但是投行部基本还是美林的人).其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首先,...
这次申请美林投资银行部成功(美林08年和美洲银行合并,但是投行部基本还是美林的人).其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首先,我对投行起意的时间比较短.我是从去年8月份才正式开始研究投行,慢慢找到兴趣.之前我一直很斩钉截铁的跟爸妈说我以后要跟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相比那些在大一大二就决定去投行的学生来说.总共的准备时间也只有小半年.另外,我的学校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算不上名校.综合排名在70,80的样子.我刚入大学那会儿,这所大学还不是很为中国人所知.中国本科生的少得可怜.大概20-30多个.不过现在已经迅速膨胀起来了.第三,前面没有什么例子能让我模仿和学习.BYU的投行热情完全是一年前两个资深银行家回学校做顾问后炒起来的.之前基本没什么人去.而且就算去年比较成功.也全部是男生.没有一个女生.外国学生的榜样只有一个.是个韩国男生,去年夏天在纽约瑞信做了实习.我做为一个国际学生又是女生.真的非常不确定我的努力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毕竟周围的同学进投行的貌似都是名校的.比如耶鲁,哥大什么的.所以最开始我真的没啥信心.还不敢跟别人说我要申请投行了.怕人笑我不自量力.我现在算是申请成功了.我觉得应该和大家分享下经验.外国学生在海外求学求职,本来就不容易.这里我也不会私藏什么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特别是非名校的同学们.首先我得给大家点破一些真相:第一,我不是牛人,我当年考SAT没上2000,托福没上100,所以当然没去名校.面试最开始也不牛.去年申请四大一个没中.但是相信我,没有多少人是天生的牛人,都是非常多的准备铺垫出来的.第二,去名校的也不见得是牛人.当然这不是绝对.我有个朋友去耶鲁.那是个大牛人.一直很敬佩.但是90%去名校的(这里指常青藤,伯克利,斯坦福等)其实跟我们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要觉得没去名校就比别人差了很大一截了.这完全是莫须有的.我以前也有这种比较自卑的心理.但是有一次我去纽约参加摩根斯坦利为香港投行分部组织的一次information session.在场的基本全是常青藤名校的中国学生.过后我看那些同学问的问题也不见得很有准备.而且大多数人也都比较紧张,不是很有信心的样子.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不是名校就自卑了.人都差不多一样的.有些运气好一点,申请到的学校好一点而已.第三,对非名校的学生来说.一定要非常aggressive的networking.别以为大投行不到学校来招聘,网申就可以了.投行的网申基本就是骗人的.你要是没有任何关系和熟人帮你,或者没有已经在一个大银行投行部实习过的经历.你网上申请了100所银行也不见得会有1个一面机会.我申请的时候中国香港和美国的都申请了.美国的校友我一个个的去找了.所以收到不少一面通知.美林加州,纽约都给了一面.高盛纽约一面,瑞信加州,纽约分别给了一面.巴克莱纽约一面,花旗加州一面,瑞银加州一面.反观之,BYU在中国没啥校友.找不到关系.所以我的香港申请的结果是:0个一面.全部直接被拒.这样比较下,大家已经知道networking是多么重要了吧.特别是对简历上没有特别出彩的实习和学校的申请者.所以,总结我上面的话就两个意思:一,你觉得你不是牛人,完全没关系.一样可以去大银行的投行.二,成绩,学校都是浮云,最重要的是networking,networking, and netwoking.现在就说下我从去年8月到现在的networking准备吧.我在这中间其实走了不少弯路.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在下面说的都是正确的networking版本.经过无数次失败和失意整理出来的.首先,networking第一步: 查校友录(alumni directory).一般学校都会有这个.查询所有职位显示为投行业的校友.我当初查出了100+这样的校友.然后我花了一晚的时间给这些所有的校友发了一封邮件.其实这个写邮件也很有技巧的.我可以把我经常用来network的template给大家写在下面.大家不一定要跟我的一样.但是请记住几点.一,要简洁.最好不要超过3行字.做投行的都超级忙.看到一封密密麻麻写着字的未知邮件.可能还没看就立马删了.二,千万不要直接说我想要实习,工作什么的.要侧重在,我对投行很感兴趣.我想跟你聊聊你在某某公司的经历.三,这种邮件一定要附上简历.你不能在邮件里说太多.附加一个简历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最好途径.当然80%的情况别人不会看.但是附上简历证明你至少是上道的.四,不要把性别搞错.如果你看到一个校友名字,又不太清楚是男是女.不要猜测.去这个网站查性别/names/baby-names.php?name=cody&button=Go五,发出去之间至少看5遍.绝对绝对不能有错别字(typo).把别人名字写错更是不可容忍.投行最看重的一点就是细心(detail-oriented).如果你发个邮件都要有错别字.别人很可能不会再理你.六, 注意,你要是真说了resume attached,请再三确认你真的附加了简历再发出邮件.最坏的可能性是你说了附加简历,结果忘了,然后又追发了第二封邮件过去.这样非常的不professional!邮件template——Dear Mr./Ms. XXX:My name is [名字], an undergraduate [专业] student at [学校]. I found your contact information on the alumni directory.I am very passionate about investing banking. I am wondering whether I ma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talk with you regarding your experience with[某某银行名字]. I know you are busy and have many other responsibilities.But if your schedule permits,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time is the most convenient for you.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and time.My resume is attached for your reference.Sincerely,[名字]发出去之后就要等待了.看多少人能回复.我当时发了100+封,回复率其实还蛮高的.有20-30左右回了我.这里再提一下.因为发这个邮件出去也附带了简历.请一定一定把简历改好了再发.要不然是自讨没趣.关于写和修改简历.可能会在另外一篇日志里提下.这里就先不多说了.这些回复的人呢.一般会说非常高兴来帮助你.然后大部分会给你一个时间,比如说&我下周三5点有空,你可以打这个电话联系我&等等之类的.现在你进入了一个networking比较重要的环节了.你马上要打的电话还专门有个名字,叫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面试,不知道是否翻译准确...).这个不同于一般的面试.一般的面试是别人问你问题.Telephone Informational Interview这个信息面试是你打电话过去问别人问题.问关于他在投行的经历,他为什么选现在这个公司,他对像你这样求职的学生有没有什么建议之类的问题.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对方在电话上对你有兴趣了.很可能会简单的问你几个问题.所以打电话之前,一点要做好几个准备:一,你必须必须有个自我介绍的故事.这个故事得非常的有条理逻辑.时间在3-4分钟之间.太短了你根本没说清楚,太长了.别人在电话对面已经打哈欠了.这个故事就是你过去的一个缩影.包括你的一些背景,以前做过的实习,以及(这个很重要)你为什么想要做投行.你必须在开始问问题之前,给对方说你的故事.这样对方才会觉得电话对面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随便的一个声音.吐血推荐一个网站教你怎么构思你自己的故事.绝对值得一看./how-to-tell-your-story-investment-banking-interviews/二,你不必像准备正式面试一样的准备这个电话.但是有些基本的homework你得准备好.因为对方可能会随时起兴的考验你一下.比如为什么想做投行.投行的analyst一般的日常工作有哪些.投行内部一般是怎么分组的.三,千万不要问别人一些你在网站上能找到的答案.不要问这种白痴问题:what do you do as an investment banker?(我问过这个白痴问题,结果很悲剧).四,你得重视这个电话.要准备好的问题去问.真的,别人从你问的问题上都能看出你准备了多少.对于非名校的同学来说,因为大银行不会来学校来招.这种电话就是你的interview.你打电话问问题的同时,别人也在evaluate you. 强烈建议多看点guide再去找校友, 比如Vault guide, Wall Street Oasis networking guide, Mergers & Inquisition Guide.前面那一个大家都看烂了也比较过时了.后面两个需要用钱去买.但是绝对值得这个钱.都是精华.五,时间严格把握在半个小时以内.千万不要超时.这些人都很忙.能给你半个小时真的很不容易了.请尊重他们的时间.你需要问的问完了.就说谢谢,很感谢你的时间,然后结束.不要拖着时间问无意义的问题.这样只会让别人不想再帮你.六,Referral 在电话的最后,根据你自己对这通电话的感觉,提出想要referral的请求.当然如果对方已经对你很不耐烦了.就不要提了自讨没趣了.referral就是让这个人介绍你认识更多的人.可以是校友也可以是非校友.七, Follow Up打完每个电话.请一定一定写个感谢信过去.而且我建议同学们能早早的用这种电话建立关系.不是一次打完了就好了的.很多banker都说过.真的到他能记住你,你至少得主动联系他2-3次.一般打完第一个电话,发完感谢信之后.以后的每3-4周,最好发封邮件过去问候下,问点小问题.别让别人把你忘了.有很好的问题.也可以再约时间再打一次电话.这里发两个问referral的例子.(大家不需要说成一样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成了):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time. it is really amazing to hear yourexperiene with XXX. I really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bank fromanother person's persepctive, would you recommend me to talk toanyone else in your comapny?或者(这种提referral的方式真的很多,大家请自由发挥):According to our conversation, I think I really enjoy the culture of the retail/consumer group at Goldman Sachs. May I talk to some analysts in your group to know more about their daily responsibilities?这个referral是扩大你的社交网络的最好方法.你从校友录上能找到的信息毕竟有限.但是如果每个和你打电话的banker都能把你推荐给另外一个banker的话,你这个网就可以无限的扩大下去.特别是能找到非校友的联系是最好的.因为通过非校友的推荐,你更能得到重视.美林在加州的办公室从来没有招过我们学校的本科生,也没有任何校友在那里工作.我之所以能进去,也是先经过校友推荐到一个在美林加州工作的非校友那.然后通过那个非校友的,再被推荐到总管本科招聘的人.最后被插入到Super day二面的.以上的交流全是电话上的.等我真正见到他们俩还是在我的Super day上.接下来我要说的是Networking第三步.面对面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信息面试)电话上的信息面试固然好.但是能提供最好印象的.当然是你这个人站到对方面前,面对面的谈.这一步是最难的.但是也是最有效的.过去的半年里.我自费飞了2趟旧金山,和4趟纽约.平均每次待的时间是3天左右.短的也有一天的.长的我待了一周.砸在这上面的钱,旅馆,飞机票一起.绝对是3,4千美元了.(这几千美元内还包含第一次去旧金山,租了个车,结果被拖走了,被罚了485美元....).还因为多次旷课去旅行.导致上学期学期GPA降成3.48.总GPA连降0.05个点到3.85.我列出这个数据的原因,就是让同学们知道这里面的代价.当然如果我事先知道我花这几千美金能弄到一个投行的实习.那我绝对觉得挺赚.但是难就难在,你在投入这个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时候不知道是否会有回报.你一旦决定了要追求投行(特别是非名校的同学).就得有无限的决心.不管代价如何,结果如何,不到最后都不要放弃.如果你能有这个决心.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我最开始是参加了8月份由学校投行社团组织的networking trip to NewYork.行程是学校安排.但是所有费用自己出.这个是一个3天的trip.前两天,每天去不同的大银行听informational session.都是这些大银行里的校友为我们组织的.最后一天晚上在一个大楼的天台上举行了一个鸡尾酒的社交party.我那时候真的挺嫩的.什么都不懂.那晚的鸡尾酒晚会其实是我最难受的一个夜晚.其他学生都围着banker聊.互相交换名片了.我就那么在角落里傻站着.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交流.怕得很.跟其他美国的学生比起来更自卑得很.结果我那晚没搞到一张名片.其实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我本身真的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但是这次很难受的trip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该怎么样network.有句话说得很好,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脑子想.下次就会了.后来投行社团把当时在舞会上的校友联系方式公开了.我又给每个在联系单上的校友都发了邮件.说很感谢他们的帮助.之后我开始打算自己单飞过去一趟.因为跟团过去是比较comfortable,但是我们一群人去了30个.人家根本不会记得任何一个人.真的要留下影响,至少得单独见一次面.后来我准备在10月份自己飞过去一次.在9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给之前那些发过感谢信的人发邮件说我10月几号到几号会单独来一次纽约.希望能单独跟他们见面.约这种单独见面最好在3周之前发.因为投行很忙.很多人过了一两周的才给我回复.10月的那次trip.我去了3天,和10+banker单独见了面.这种一对一见面的信息面试.准备的东西得比电话上的信息面试多得多.因为电话上别人反过来问你问题的时候相对比较少.但是一旦你人都去了,那对方反过来问你问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而且有些直接就跟正式的面试没有区别了.一进去.别人就开始问我问题,一直问到最后.所以在去这些单独约了人的trip之前,make sure you are interview ready.11月,投行社团又分别组织了一次去旧金山和纽约的trip.我两个都参加了.又收集到不少校友联络方式(P.S:BYU的投行社员真的在逐渐壮大,11月的纽约之行,我们本科一共去了100+个人.报名的有200多个.竞争很激烈).12月初.我再自己飞了一次旧金山.最后在12月中旬.刚好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事先跟老师打好了招呼.提前一周完成了所有final,在真正的final week开始的时候,我又坐上飞机单独飞了一次纽约.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等到期末都结束了,也快到圣诞假期了.我怕到时候再去,投行的都放假了见不到许多人.但是提前一周完成所有期末考试的代价就是我直接两晚没睡的复习和做final project.最后放过年.我该做的networking也做全了.然后是等一面消息.寂静的一周过去了.完全没有一点消息.我都快绝望了.然后一月的第二周,一面的通知一个接一个的来.然后我大概就知道.我真的离成功很近了.最后写在这里的总结,在过去的半年里面,我通过电话referral的方式和直接飞过去面谈的方式.和70多个banker单独聊过.可以说我的大多数一面机会都是这么出来的.而不是银行来学校招的.名校的学生都不知道什么是Informational Interview,因为他们不需要这个.名校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让你能不通过什么努力就拿到一面的机会.非名校的我们没这种待遇.但是在这个自己不断出击去寻求校友帮助和关系的过程,也是名校同学得不到的一个锻炼.这里我鼓励非名校的同学们,都能放手为事业搏一搏.就算最后结果不如意.但是这个过程就是成长.这个过程就是成就.来源 | 网络关于DreambigCareerDreambigCareer专注于留学生一对一线上求职辅导,300+导师均来自北美投行,四大,咨询等国际顶尖知名公司。求职辅导课程包括:短期辅导:简历求职信修改,模拟面试,Networking提升VIP长期辅导归国Offer直通车项目对于辅导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dreambigcareer3” 或者“dreambigcareer2”,并回复“课程咨询”官网: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dreambigcareer
DreambigCareer留美求职咨询室是由来自高盛,大摩,麦肯锡,贝恩,德勤,安永,韬睿惠悦,路易斯威登等北美职场精英创办的求职咨询平台.专注于打造北美最专业的一对一求职辅导,提高留学生海外职场竞争力.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柜员工作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