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责任田田荒了村干部有责任吗?

  我们在湖北多地调查发现,土地确权非但无法实现目标,反而加剧地方治理成本,搅动蜇伏多年的土地矛盾,极不利于农村的安定团结。正如鄂中某干部说,&确权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农村是广阔天地,确权前农村还大有可为,确权后农村哪里都有皮扯&。以下说明农地确权问题、经营实质与效率出路。
  一、农地确权目标难实现
  从农民的角度看,农地的四至边界很清晰,二轮延包时又实施过确权。此次确权是要做什么呢?一般认为农地确权后,就能向银行抵押贷款,就能提高土地流转收益,农民就能安心外出务工。事实真是这样么。
  农地农用的特殊性、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决定了银行不会接受农地抵押贷款。目前各地实践的农地抵押模式,并非理论设想的农地单独抵押,多由其他有效抵押物或政府出资担保。而农业的产业弱质性、农地产出效益本就低,决定了资本种地不可能大幅盈利。就我们的调研来看,资本大规模流转土地,若种地大多亏损严重,主要是雇工生产监管难度大,农地产出率不比农户高多少。多地出现被雇者放水没有责任心,胡乱打药将农药带回家的现象。
  实践中出现的资本流转土地收益高的现象,除了农业项目支持和政府补贴外,资本流转土地主要是为了非粮化,如打着设施农用地的幌子兴建工厂。有些企业如鄂东某公司,流转土地主要是配合&四化同步&建设,下属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说,&种大田作物,主要是政府需要,注定是亏损的。公司是为了让利于民,相当于是补贴百姓&。明知亏损还规模流转土地,主要是政府用其他土地补偿。
  之前已实施过土地二轮延包确权,何以此次确权能保证农民安心?1990年代农业负担沉重,不少农民抛荒土地进城打工。村干部为了完成税费任务,分地给那些愿种地的农民。二轮延包时撂地者回来要地,不为抽象权利而是为补贴利益。出于村庄公平的考虑,村干部分少量土地给他们,大部分农民的生产不受影响。此次农地确权,会释放二轮确权矛盾。那些农业税时期的抛荒户,及确权后的新增人口都来要地。基层干部都很矛盾,真确权会出大问题,不确权又违背国家政策。有干部抱怨说:&确权就是瞎折腾&。
  农地确权目标难实现,带来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确权成本高,地方压力大。中央和省财政共补贴15元,其余的由市县财政进行补贴,使本就虚弱的县财政压力不小。二是确权矛盾多,基层难处理。二轮延包时机动地大多分下去,有些村民为了多挣钱开荒种地,无论怎么处置这类土地都会闹纠纷。
  二、农地确权问题的实质
  农地确权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经济学思路,认为确权能提高农地效率,一种是法学思路,认为农民理应享有土地诸权利。在《物权法》已经颁布的条件下,农地确权的内涵值得认真探究。中央推动农地确权,着眼于方便生产、提高效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理念上看不可谓不好,却与农民土地诉求冲突。
  1980年代的分田到户,限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及农民的公平分配诉求,村干部根据肥瘦远近分田,农户分得的田块多且分散。二轮延包时的&生不增死不减&政策,将土地细碎化的格局延续下来。随着轻简便农业机械的推广,及大量青壮年农民的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连片耕种的要求提高。除少数班子团结工作得力的村干部,通过调地实施土地划片承包外,大部分村社集体出于多种考虑不再动地。带来的问题是耕种收割还要靠牛拉犁耕,农民种田不仅要劳累艰辛且收益难以提高,相较起来,打工不仅轻松且收益高得多,一些农民就流转土地进城务工。
  尴尬的事情出现了,那些位置较好、耕种便利、产出不错的地块,不仅流转价格高且想流转者络绎不绝。相反,那些位置偏远、放水不便、产出较低的地,流转的价低需求少甚至被抛荒。在村的农民主要利益来源于土地,他们渴望土地连片以便使用农业机械。鄂州涂镇种粮大户张文,自家田有十几块,打田、下肥、收割等很不方便。但只要邻居同意把地甩给他种,他就会复垦那些撂荒的好田。他说,&如果土地连片,可种100-200亩,差田也流转过来&。现在的问题是,土地30年不变,调田成了火药桶,限制了种田户的流转规模,他只能看着有些田地变荒芜。
  现在一刀切推动农地确权,就会固化土地细碎格局。原有的耕种不便问题,因确权更加难以解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具体说来,无论是农户间自发流转,还是资本下乡规模流转,都要与分散的农户打交道,其高昂的交易成本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土地具有不可移动性,只要少数农户坐地要价,土地规模经营就不可能,农业机械化就不具条件,农业经营效率将难提高。少数农民利益的被保护,以整体利益的损失为代价,这就是我们确权的理由?
  集体土地所有权,自上而下地看是不清晰,从村庄内部看却很清晰。当前农地问题的根源,是土地集体治理能力弱化,难以维护清晰的土地边界。本来物权主体是集体,现在又要确权给农户,一块土地两个物权,会激化土地冲突,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提高农地效率的建议
  从调整不适宜的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我们认为土地规模经营是关键。若政府不强力推动而是由市场调节,资本大规模流转种地的现象将极少。基于人地关系紧张的的国情,及土地细碎化的现实条件,我们以为提高农地效率,可从采取以下两种方案。
  一是实施土地划片承包。
  原来根据土地肥瘦来分地,主要是当时农业生产力低,土地产出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及土地整理政策的实施,土地自然因素的影响大大降低。以村组织为载体实施土地划片承包,既适应生产力发展又兼顾村庄公平。种地户可以家庭为单位尽量多的流转土地种植,打工户不愁土地没人流转,可以很安心地外出务工,我们调查的荆门官镇和曾镇很早就划片承包。
  二是确权确股不确地,即俗称的确虚权。
  相较于确实权,确虚权能确保农民田亩数,但不划定某个具体的地块,实际是以土地确权为载体,实施变相的土地划片承包。若农民还有种地的诉求,就从连片土地划一块,否则就连片流转土地。转出方是连片土地上的村民,土地流转不靠行政而靠市场。因连片的地块面积适中,可使打工者与种地者各得其所,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也有了方向。潜江开创的&华山模式&,以土地整理为基础,实施小田变大田,以40亩为单元流转土地,农民愿意种田责任心高,企业对接农户方便不少。
  划片承包的问题是制度不允许,差异化的农民利益难以协调。土地划片承包作为农地制度创新,能适应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该思路进行确权,与主流设想差异大,值得决策者重视。
138人有用144人有用344人有用247人有用土地所有权的农民享受独立的土地对农民的权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农村土地确权在2018年底将全面完成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泰征安补〔2017〕第12号评论:还有多少农田“荒就荒了”? - 业界 -宿迁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评论:还有多少农田“荒就荒了”?
&&原标题:评论:还有多少农田&荒就荒了&?
&&有村民反映,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望直港村137亩农田,自2008年被政府违规征用后就一直抛荒。征地时非但没有土地征用手续,还找小 孩代部分村民在协议上签字。最近,望直港镇副镇长周成健承认举报属实。针对土地抛荒,该副镇长此前表示,&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 了&(11月4日《现代快报》)。
&&6年,137亩良田,完成了从农地到荒地的&逆袭&。利益纠葛也好,囤地起价也罢,谁也无法改变耕地被撂荒长草的现实。镇领导的话,牛气冲天,当然可能是信口开河,但也可能是基层农地流转乱象中的冰山一角。
&&有些程序上的荒唐,足以令人对地方耕地监管心有余悸。譬如说,征地时,村干部竟然找孩子代村民签字。11岁的当事人说,&当时上幼儿园,他们 (指村干部)让我签的,不知道干什么的,字不会写他们写下来让我照着写。&再譬如,当初政府将良田征用时,并没有出具任何手续,村民说,&我们去要,他们 也从没提供过。&而在该地块西北侧新竖起的项目公示牌中,土地使用批准时间为2014年3月,开工日期则是2015年3月。2008年就开始征地,批准时 间却在2014年&&这个时间差,难怪有人&怀疑政府有囤地等涨价卖钱的意图&。
&&征地程序失守,也就罢了,后续监督环节的失序,更令人愤然。未取得土地管理部门许可就征收征用土地,显然属违法行为。而根据土地管理法和《闲置 土地处置办法》规定:土地撂荒一年以内,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对土地使用权人征收20%左右的闲置费;满两年未利用的,则可以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那么,地方国土管理部门究竟是不知不觉、抑或是等曝光后后知后觉?
&&在搜索引擎检索&耕地撂荒&,类似乱象俯拾即是:河南省固始县沙河铺乡位于固始县东侧,与城区接壤。据村民反映,自2012年3月至今,该乡乡 政府连续3年征用耕地1500多亩。如今,除400多亩用于新城房地产开发外,千余亩耕地被闲置,农田无法灌溉。今年8月,四川省大竹县政协开展&农村耕 地保护&调研发现,目前农村耕地保护存在耕地撂荒现象突出、非农占地改变耕地用途和耕地保护执法力量薄弱三方面的困难。
&&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1996年至2009年,全国减少耕地逾2.03亿亩,大多数是优质耕地,仅东南5省就减少水田1798万亩,相当于减 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积。于此背景下,听听&地荒就荒了,有什么了不起,国家荒的土地太多了&的惊人之语,是危言耸听还是振聋发聩?
&&11月3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大城市周边及交通沿线优质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以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红线固然重要,眼下,同样重要的是彻查各种撂荒土地。
热日 10:00
热日 16:32
热日 18:51
热日 18:49
热日 18:47
热日 10:41
热日 13:47
热日 14:16
热日 12:59
热日 12:54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农村田荒了村干部有责任吗?-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农村田荒了村干部有责任吗?
农村田荒了村干部有责任吗?
农村田荒了村干部有责任吗?
既然是村干部要你种的,当然应该由他们出面来解决...要求他们一是确定清楚现在田地归属,二是要求打人....)
所谓的“小组的荒地”按土地性质属于农村集体土地,是不能进行买卖的,“买”只是获得它的经营收益权,通常...)村干部必须种好“责任田”
“如今县上推行村干部职业化,工资年薪制。村干部有了制度管,必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陕西石泉县喜河镇长阳村的党支部书记高加银说。据了解,2015年以来,石泉县针对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推行“四化四制、五有五能”管理模式,着力打造优人、优责、优酬、优绩“四优”村级党组织。
优人,村官职业化
“过去我也想全心全意当好干部,但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家庭经营和生产上,村务党务管理无意中就成了副业。”池河镇明星社区支部书记刘家满说。现在,刘家满当起了专职干部,开会、坐班、处理事务,慢慢转型,渐渐进入状态。
石泉结合村“两委”换届,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四化”要求,明确提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60周岁,应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参照镇干部的管理模式进行教育培养和职业化管理,建立岗位目标和绩效考核制度。目前,换届后石泉全县161个村(社区)书记平均年龄40多岁,大中专文化程度占六成,全部纳入职业化管理,村支部书记逐步向以村业为主转变。
优责,回归抓主业
一些镇村党组织书记坦言,之前自己对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定位模糊,对党建工作办法不多、组织不力、抓得不紧。
针对这些问题,石泉县制定出台《镇党委书记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村党支部委员绩效考核制》《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制》四项制度规定,实行“清单制”管理,明确了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问责情形,解决了责任不清、任务不明、不知道如何抓的问题。
高加银说:“之前当干部,只想着为村上做事就行了,没想过啥是党建,也不清楚支部书记到底该如何当。现在,应该抓啥,如何带好头,一目了然,我们真正回归到了‘主业’上。”
优酬,工资年薪制
“干不好愧对组织啊!”石泉县两河镇火地沟村党支部书记刘传财说。2015年初村“两委”换届时,刘传财曾考虑辞职。因为一来感觉没奔头,每月工资不到300块;二来得为家人生活谋出路。如今,他的顾虑被打消了。村干部职业化、待遇年薪制后,支部书记干好了年薪能达到三四万元。刘传财说:“工资提高,一家人生活无后顾之忧了。”
近年来,石泉在县财政收入不足亿元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村干部工资支付及村级组织日常运转。全县161个村(社区)“两委”主职干部年薪能拿到3万元左右,是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倍。
石泉县还每年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评选特别优秀者,再奖励1.8万元,并对年满60周岁正常离任的村干部进行生活补贴。
优绩,形成大合力
针对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不实、工作落实不力的问题,石泉县落实31名县级领导、130名科级领导包抓161个村(社区),选派161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常年驻村,确定1900余名干部与1900余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同时,开展“五比五看五好”竞赛活动,每年在全县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职工和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农村普通党员中,分类评选先进典型,予以表彰,从而形成了激励干事创业的合力。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石泉各级党组织书记管党治党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够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目前已形成了全县齐心抓党建、合力大发展的局势。”石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瑞玲说。
[责任编辑:别让农村“会荒”再“荒”下去了_胶东在线评论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 :
别让农村“会荒”再“荒”下去了
  近日,《t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河南郑州、漯河、许昌和开封等4地市发现,“村干部三天两头到乡政府开会”成常态,而在有的地方村民会议却难见踪影,多地村民说不清谁是本村村委会主任。(6月26日《t望》)
  村干部陷“会海”,村民遇“会荒”,如此鲜明的对比,正是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一些地方,村干部三天两头到当地政府开会,颇有几分“会贩子”的意味,而与之相反,村民会议则处于“撂荒”状态,甚至部分村民连本村村委会主任都不认识。村干部的“会海”问题,经媒体报道之后,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加紧治理,出台政策,精简会议,可是农村“会荒”谁来治理呢?又该如何治理呢?
  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传达“三农”政策,亦或是发展村上集体经济,都少不了要召开村民会议。从客观上讲,农村召开村民会议的需求是很强的,可是为何农村还是会遭遇“会荒”呢?
  首先,村干部不想开会。一些村干部认为,现在村民都是各干各的活儿,各挣各的钱,集中开会是多管闲事,各种政策文件,网络上都能查询了解,因而不愿开会;少数村干部干群矛盾尖锐,害怕群众在会议上提意见、当面“发牢骚”“指鼻梁”,因而不敢开会;一些地方外出务工人员多,干部怕麻烦,集中不到一块就懒得去召集,因而不能开会;村干部不是公务员,大多由农民“兼职”,自己也要养家糊口,迫于经济压力,于是能不开会就不开会。
  其次,村民不愿参会。一些村因为经济贫困,外出打工者很多,村里剩下的都是些老人和留守儿童,有点甚者就是“空心村”,试问哪个村民会大老远跑回来参加村民会议呢?这中间的经济账,村民是算得很清楚的;加之,一些村召开村民会议,村干部只会念文件、通知,没有实质内容,村民除了闲聊、打瞌睡,根本没有收获。这样村民会议,哪个村民愿意来浪费时间呢?
  村干部不想开会,村民不愿参会,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可,于是农村“会荒”就这样产生了。也许有人觉得,村民会议开不开无所谓,可是如果村民“会荒”一直这样“荒”下去,迟早是会出大问题的。“基层不牢,地动山摇”,村民不认识村干部,村干部不了解村民,村上经济如何发展?脱贫致富何从谈起?村民“会荒”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农村“会荒”绝对不能再“荒”下去了。
  那么,如何破解农村“会荒”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第一,将村民会议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定点召开会议,将会议主题和村民的利益和关注热点,密切结合起来,激发群众参会热情;第二,在会议的形式上也要注重创新,避免古板的说教,以及读文件,可以结合远程教育、“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形式召开,增加会议的“干货”,让会议更加通俗易懂,更加“接地气”;第三,在会议的时间安排上,尽量安排在农闲的时候,比如下雨天和夏日的夜晚等,确保村民有时间参会。最后,对于一些不能参会的人员,如外出务工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等,可以采用打电话、走访上门的形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村民会议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方法总比困难多,农村“会荒”并非不能解决,而要看村干部是否肯花功夫去干。(作者:沈道远)
  【声明:本文为投稿网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胶东在线立场,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媛
zy@vip.jiaodong.net
按点击量为主的考核标准,同时综合每位作者当月所发原创评论的篇数、本地新闻评论、作品影响力等因素适当增加稿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