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货币需求为l 0.2y现金存款比例rc=0.38,实际准备率r=0.18,求货币创造乘

湖南工业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湖南工业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元=,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1元=,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1-0.8×(1-0.25)
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 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11.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那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朝什么方向变动? 解答: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随经济波动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因为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
12.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解答: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这实际上就是让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增加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会按照货币乘数数倍地增加,这是政府的货币筹资,其结果往往是形成通货膨胀,这是国家征收的通货膨胀税;而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私人机构,不过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转移,不会增加基础货币,不会直接引起通货膨胀,这是政府的债
13.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
i=50(投资)
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t=0.25(税率)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 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答:(1)由模型
可解得均衡收入为
100+0.8t+i+g100+0.8×62.5+50+200
y= 0.2+0.8t0.2+0.8×0.25
(2)当均衡收入y=1 000时,预算盈余为
BS=ty-g-tr=0.25×1 000-200-62.5=-12.5
(3)当i增加到100时,均衡收入为
a+b?tr+i+g100+0.8×62.5+100+200450
y==1 125 0.41-b(1-t)1-0.8(1-0.25)
这时预算盈余BS=0.25×1 125-200-62.5=18.75。预算盈余之所以会从-12.5变为18.75,是因为国民收入增加了,从而税收增加了。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ty*-g-tr=300-200-62.5=37.5
当i=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没有变化,仍等于37.5。
(5)若i=50,g=250,y*=1 200,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BS*=ty*-g-tr=0.25×1 200-250-62.5
=300-312.5=-12.5
(6)从表面看来,预算盈余BS的变化似乎可以成为对经济中财政政策方向的检验指针,即预算盈余增加意味着紧缩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意味着扩张的财政政策。然而,如果这样简单地用BS去检验财政政策的方向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自发支出改变时,收入也会改变,从而使BS也发生变化。在本题中,当投资从50增加到100时,尽
管税率t和政府购买g都没有变化,但预算盈余BS从赤字(-12.5)变成了盈余(18.75),如果单凭预算盈余的这种变化就认为财政政策从扩张转向了紧缩,就是错误的。
而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衡量的是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预算盈余,充分就业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稳定的量,在此收入水平上,预算盈余增加,则是紧缩的财政政策,反之,
*则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在本题(4)中,充分就业收入y=1 200,当i=50时,充分就业预算
盈余BS*为37.5,当i=100时,由于财政收入和支出没有变化,故用y*衡量的BS*也没有变化,仍等于37.5。但在本题(5)中,尽管ty*未变,但g从200增至250,故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减少了,从37.5变为-12.5,因此,表现为财政扩张。所以我们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14. 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解答: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如果用H、Cu、RR、ER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和D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
H=Cu+RR+ER(1)
M=Cu+D(2)
HCu+RR+ER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
HCu/D+RR/D+ER/D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是法定准备率,ER/D是超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C15.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D
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1+r1.38解答:货币乘数为km==2.46。 rc+r0.38+0.18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00×2.46=246(亿美元)。
16. 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 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答:(1)在本题中,没有考虑现金存款比率问题,因此,货币乘数是准备率的倒数。于是,货币供给M=1 000+400/0.12=4 333.33(亿美元)。
(2)若法定准备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 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 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 000+2 000=3 000(亿美元),货币供给减少了1 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ΔM1=83.33(亿美元)。 0.12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 价格水平越高, 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 需求总量越大。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解答: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及调整速度的看法是有分歧的。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能够得以出清,这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有黏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黏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黏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5.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解答:宏观经济学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胀状态的说明,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7―2所示。
图17―2 萧条状态与高涨状态的说明
从图17―2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和新的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现在假定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7―3表示。
在图17―3中,AD是总需求曲线,ASS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AS′S,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78西经课后习题解析等内容。 
 习题六简明西经的课后习... 9页 免费 习题三简明西经的课后习... 5页 免费 习题八简明西经的课后习... 3页 免费 西经(微观)课后习题答案 57页 免费喜欢...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高等教育 经济学西经课后习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西经课后习题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第三部分 习题解答简 要说明一、这里的习题解答,限于《西方经济学》 (第 2 版)按篇列出的习题。随后将出版 《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书》 ,按章列出更多习题并...  西经课后答案汇总1-5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西经课后答案汇总1-5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  西经习题及答案 (无计算... 22页 1下载券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计算题... 3页...(3)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317.5 - 14.4=303.1 P200 二、计算题 1.(...  西经课后习题答案微观部分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二 1. 需求、供给和价格(P46) 思考题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  (4) 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1)中的厂商处于规模不经济阶 段。 其理由在于: (...38西经课后习题答案 38页 1下载券 西经第十三章课后答案 5页 1下载券喜欢...  西经课后答案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说明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  西经(微观)课后习题答案 57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西经课后习题 西经课后习题题答案西...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2:08: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假定货币需求为l kyh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