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菩提老祖台词饰演者

禅解西游:菩提祖师就是达摩祖师
禅解西游:菩提祖师就是达摩祖师
西游记有不同的解读法,很多人认为它是记述佛道相争的作品,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把满天的道教神仙打得落花流水,也和道教的祖师老君不行尊重,和地仙之祖称兄道弟,甚至把三清的塑像推入茅厕,在行文中作者对于道教可谓大为不敬,然而对佛教也是颇有微词,特别是比如金池长老的贪财好宝,阿傩伽叶势利,无不都是贪婪奸伪之人,更有甚者,西行路上的妖精,几乎全部都是佛道两家的私人势力,有人说西游记是三教合一的作品,是揭秘全真金丹道的修炼长生之道书。这说法也只对了一半,无可否认西游记的神佛构成是三教神佛的集合,但它宣扬金丹道的教义即使有也是非常隐晦,我发现西游记百回目录中出现中频繁的一个字:“禅”它分别组成“禅心,禅性,禅主”居然整整出现在十四回题目当中。这让我忽然想到,中国的禅宗,是很推崇三教合一的佛教宗派,而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禅宗虽显微势,但是些时禅净合流其实使禅宗达到了鼎峰,而无意科仕的吴承恩,很可能选择禅宗作为它的向往的目标。那么西游记就是一本“禅书”。
如果说到禅宗,又名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它是汉传佛教的主导宗派,与华严宗,天台宗并称三大中国本土佛教,它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指以菩提达摩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其中达摩祖师,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它与少林寺的深远关系,在民间附会中,它是少林功夫的创始人。对于达摩祖师,暂且放后文再述,现在先看下六祖惠能的故事。
六祖惠能有人也写作慧能,但是南禅宗似乎并没刻意把它分清楚,这六祖有一个与其它高僧不同的特点,他不认识字,不会读经,作为一个和尚不念经,那还叫高僧么?可是人家确实是公认的六祖。他为何不识字?得从《六祖坛经》看起:惠能其父本为官,被贬到岭南,至惠迁至南海时,已为普通百姓,靠卖柴度日,一日卖柴,听到有人读《金刚经》不识字的他就立即开悟,于是他安置了老母,顺着砍柴人的指引来到了湖北黄梅东禅寺,拜见了禅宗五祖弘忍。到这里你会不会忽然想到孙悟空拜师学艺的过程:“猴王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樵夫,闻经,外出学艺,这两个情节何其相似,而且从樵夫口中说出了一句话“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这个樵夫说的身世,是不是跟六祖的身世完全相同?
再下来我们继续看六祖的故事,惠能见到五祖发生了如此一番对话:“五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再看菩提与孙悟空对话:“孙悟空: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这个獦獠和鄙陋,都是形容丑陋的词汇,可是尽管都是嘲笑,然而五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菩提也暗喜道:“这等说,却是天地生成的。可见嘲笑只是表面,但从心底喜欢。但却是一个让六祖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而孙悟空也是“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干了一些粗活,美名也叫劳作双修。
更惊人的第三幕雷同展开了,弘忍集合门人让所有人都写一个偈子,这时惠能托人代笔,把大师兄神秀的偈子改为广为流传的”菩提本无树”名偈,五祖听闻,心中大惊“五祖潜至碓坊。见惠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五祖乃问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最后的结局出现了,五祖在传与心法衣钵之后,五祖知道惠能身份卑贱,必然有人加害,忙命他回到他的老家岭南去,以普通民众的庄稼汉在民间足足隐性埋名了15年。而孙悟空也是在众师兄面前卖弄功夫,变成棵松树,而菩提祖师见到了之后,如下对话发生了“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孙悟空被遂出了师门,后来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
至此,孙悟空的原型应该出来了吧,没错,它就是禅宗六祖惠能,那些孙悟空原型印度神猴哈曼奴或巫支祁专家们,我不否则它的原型就是他们,但是孙悟空的精神,就是六祖惠能,如果觉得理同不充分,请看如下两条证据:六祖惠能一直都是以行者的身份出现在民间,直到十五年后,在广州法性寺,听闻两僧讨论风动还是幡动时,惠能才出来说是心动,到此时值印印宗才帮惠能剃发,又请名僧为它授具足戒,自此惠能在菩提树下,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而孙悟空呢?它从五行山下出来后,唐僧说”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而六祖惠能,一直是以行者行世,再被充一条证据,孙悟空在天宫吃仙丹偷蟠桃,成就了一个金刚不坏之躯,而六祖惠能,它的肉身至今仍在“南华寺”供奉。它可是十大肉身菩萨,这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是什么?
上面一大段说明了六祖惠能跟孙悟空的关系,可以顺便解释一个大问题,种种迹象解释,六耳弥猴是孙悟空的二心,为何是六耳?不多又不少,而六祖惠能其实也是六耳弥猴,但这么说真有大不敬之嫌,既然我们弄清楚了,孙悟空的原型,那么再看下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现在很多解西游不惜引经据典,考证菩提祖师跟太上老君以及如来佛祖的关系,最终结论不一而同,有人说菩提就是太上老君,有的说就是如来佛祖,甚至有的从封神的准提和接引的关师引申出菩提是如来的师弟,回到我们原文的开头,如果说西游记是禅书,那么禅宗的祖师就是达摩,达摩的全名叫菩提达摩,英文叫Bodhidharma,在六祖面前能够称得上祖师的,也就是禅宗前五祖,可为什么不说是弘忍而说是达摩祖师呢?请看达摩的身世,它是南天竺人,刹帝利种姓。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这说明,达摩祖师的籍贯就是在印度,而西游记原文里记得非常明白“须菩提所在的位置是西牛贺洲地界。这分明就是印度。
但这还不足以证明,那就再看另外一条:达摩祖师引为神通的一个典故之一就是“一苇渡江”不同的解读宣示了达摩祖师的神奇,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只是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取个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类,”果独自登筏,尽力撑开,飘飘荡荡,径向大海波中,这跟达摩的“一苇渡江”何其相似。有人在问,为什么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相隔着漫漫大海,为什么唐僧取经过程中没见过什么大海,其实,西行途上,确实无海,可是有大河大江,比如通天河,唐僧是凡人,自然没有菩提达摩和孙悟空的“一苇渡江”的神通了。再有,孙悟空在山上扫地七年,修行三年,而达摩祖师则是“面壁九年”也有十年之说,这是几乎相等的时间了。另外,悟空的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而从“长安”至“西天”距离也是十万八千里。而《六祖坛经》里也说明:除十恶即过十万;除八邪即过八千,这也说明禅宗讲的一个道理,只要顿悟,离佛的距离,也就是在一个斤头云之间。种种迹象表明,悟空之法与达摩之法一脉相承。如果众位还觉得不足以信,请各位自行查阅明朝悟真子所著《达摩宝卷》上卷达摩传授神光戒法时对术、流、动、静的看法,你就会知道,它跟《西游记》第二回菩提所说的四门,几乎完全相同是相互抄袭之作。
到这里,似乎问题都已经一个段落,菩提祖师就是菩提达摩祖师。可是问题还不只,这菩提祖师自第二章之后就再无踪迹,孙悟空的师父就成了唐僧,可是就凭着让它从五行山下出来之外,唐僧这个师父之名其实名不付实,我们得来看一下唐僧这个西游第二主角的前身:在第一百回从如来口中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可见唐僧前世就是金蝉子,这个金蝉迷惑了许多许多人,有人把它当作金知了,取金蝉脱壳之意,有人把它说为金蟾了,说它与玉兔精的关系,其实回到我们书的开头,西游记是一本禅书,西游目录中出现的禅主,禅心,无一都是指的是唐三藏,因此,“金蝉子”的正确读法就应该叫“金禅子”这个蝉跟禅与惠跟慧的道理几乎是相同的。那么二徒又是从何解读,其实回到禅宗的本身来看,如来佛祖正传的为九乘佛教,而禅宗则被喻为第十乘,从某个教度来讲,他源于佛教,又不同于原始佛教,因此,称为二徒,轻谩大教,故要转生东土,而这一直接实施人就是菩提达摩,从这个角度来讲,菩提达摩祖师就是金蝉子,也就是唐僧的前世。这就是为什么唐僧让孙悟空死心塌地追随的原因,
其实禅宗之祖达摩来到中国之前,中国已有大量的佛经流传,但正如第十二回观音显化时与唐僧所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实际上大乘佛教的真正中国本土化,是从菩提达摩的到来才开始,他始创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菩提达摩的到来,这才使得如来的大乘佛法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真正地扎根盛放,而作为达摩的化身金禅子唐三藏,他只是扮演在小说中取大乘佛法真经的表面运输者,实际上把大乘佛法传来中原的,就是达摩,但是换个角度讲,取经的是唐僧,也是金禅子,也是达摩,也是菩提.
最终我得出如下结论,西游记处处都体现出禅宗的味道,特别是南禅宗,它的最大特点的讲究其心性论是明心见性论,所谓一切法尽在自身中。这在菩提祖师传法给悟空时就说了“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请看取经三人组的名字,分别是悟空,悟能,悟净,这个“悟”字,其实是禅的最高解读。菩提祖师最初曰:“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都不是长生之法,”也就是在说,在最后几回,唐僧一行人千辛万苦到灵山取经得却是一部部的无字经书,也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在禅宗之内,念佛读经是没有用的,最后一回佛祖也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有字之经)传之耳。”无字经也是真经,相反,一行人发现之后,用紫金钵作人事换来的有字真经,其实连通天河的老鼋的年寿归着都解释不清,还不如直接拿它丢到河里去泡水。整部西游记中真正有用的经书,其实就是在第十九回时,无缘无故地插入一段乌巢禅师传授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短短的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字。才是唐僧若遇难避害的真正宝典,讲的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可是这心经,却是用口头传授的,而传授而也刚好是一位禅师,这禅师住在哪里,树上的一个草窝,书中说它是香桧树,唐代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何必纠结于树种如何呢?香桧,松叶,菩提本来都不是树,我用一段六祖坛经的名偈加个标题来说明并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金禅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孙悟空都不能挤进前十,西游记实力排名TOP20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孙悟空都不能挤进前十,西游记实力排名TOP20
&&孙悟空都不能挤进前十,西游记实力排名TOP2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孙悟空七打九尾狐(2016年麦田执导的电影)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2016年麦田执导的电影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
《》是由执导,由桑娜、郑拓疆、、等主演,特别出演的古装魔幻电影。该片于日上映。[1]
日(中国大陆)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剧情简介
孙悟空在保师傅西天取经,爱上了自己的师傅唐玄奘,不料却有九尾狐与自己相争。
偏生九尾狐也是个好妖,为了唐玄奘甘愿付出自己的性命,用一条命救回了已死的唐僧,自己却无法再化为人形。[1]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演职员表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演员表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职员表
赵三石(总制片人)、王秋翔、唐欢真
丁洁、王淼
林国安、Magic(后期)
李征宗、张亚
张慧慧、李德平
资料来源:[2-3]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角色介绍
白衣描似画,飞起来时简直被仙到,天真烂漫,呆萌可爱。同时她对唐玄奘的爱也让人心疼,修行千年,只为你,就算是牺牲一切都没关系。在被孙悟空打死后站在唐玄奘为自己搭的坟前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内心的悲伤却是无人能够体会。
以上内容来自[1]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音乐原声
歌名作词作曲演唱者备注芊芊插曲芊芊芊芊插曲芊芊芊芊片尾曲资料来源:[4]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幕后花絮
表示开始收到剧本的时候感到很吃惊,没有想到与自己对戏的大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同时表示现在的社会需要这样多元的角色,这样的元素新颖有趣能够引起年轻观众的兴趣。[2]
桑娜表示将要与老师对戏非常紧张有压力,希望在拍戏过能够得到的指导。[2]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制作发行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早期宣传
4月15日,《》在天漠拍摄基地举行了开机。[2]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制片信息
出品公司发行公司资料来源:[1]
孙悟空七打九尾狐发行信息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中国China日资料来源:[1]
这里空空如也,等待你来评论!
.腾讯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菩提老祖 - 西游记前传
小说讲述自开天辟地以来,神仙传承道法,建立天地体系。天庭、三清、佛门为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苦心安排。西天为此发起取经,各方以不同的态度参与其中。小说以天地初生为开端,以唐三藏从东土出发为截止。以西游记里的故事和谜团为线索,以严谨
合理的逻辑和创意描绘了西游记之前发生的故事,以契合西游记人物故事和前后时间逻辑关系的方式,揭示了西游记里主要人物和故事的来历、未解之谜以及西游记幕后神秘不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在西游记第一回里,出现了菩提老祖,这个人物很神秘,菩提老祖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一直是一个谜。
菩提老祖出场是在西游记开始写到,猴王道:“我才来至林边,只听的你说:‘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黄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黄庭经,道教经典中的“大经”,是修道之人必需修习的经典。是否暗示菩提的来历。
在这里首次提到了菩提老祖,以樵夫之口说出了菩提的一些特征,首先揭示的是祖师曾经传授给人黄庭经:一部道家的经典。
书中对菩提老祖的描写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那么,读到这里看来菩提老祖是道家的了。但是,关于菩提老祖所属的门派,越往后看,越来扑朔迷离,悟空学艺结束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以至于
菩提老祖的来历身份引发了种种猜测,成为西游记里最大的谜之一。
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老祖。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
又看到这里,那祖师的名字出现了:须菩提老祖。须菩提,很熟悉的名字,不是凭空起的名姓,而是确有其人,究竟是谁?我们来看看佛祖门下最有名的十大弟子:
第一为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第七是摩诃迦旃延,论义第一;第八是阿那律,天眼第一;第九是优婆离,持戒第一;第十位是罗T罗,密行第一。
先不说西游记中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我们来看其中迦叶是佛祖座下大弟子,第二为阿傩,这两个人们比较熟悉,在西游记中也曾经出现过,陪伴如来去降伏妖猴的就是只有这两人,在后来给唐三藏传经时也曾经有过故事。
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须菩提,解空第一。没错,就是他,名字和樵夫提到的须菩提老祖一模一样,看来真相大白了,因为他不但名字和樵夫所述一致,而且还给自己最出名的弟子起名:悟空,悟
空、解空,都是空,很符合解空第一的名头,而菩提就是梵文大彻悟的意思,特征如此一致,人证,名证都在,想辩解都不行,原来是如来的得意门生传授了悟空法术。
看来祖师是佛门的。
但是还是不能太着急,若不是先前通过樵夫的口中提到了道家的黄庭经这一线索,单单只看名姓,还真的让人无法摆脱须菩提老祖是如来弟子须菩提的猜测。因为这一切看上去十分通顺,如来弟子的弟子最后归属了如来门下,从结果看,完美。
可是,问题来了,先不说须菩提为何跑到灵台方寸山收徒,作为佛门的得意弟子,为什么教授别人的是道家经典呢?
而实际上,奇特的还不止这两点,那须菩提老祖精通的是三家,有道,有禅,有儒。所谓释道儒三位一体,集大成者。
见后续对祖师讲道的描述:
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再看装扮,不同的教派穿着打扮有很大的区别性特征,如和尚必须是剃发,而道士则是留发。
先看祖师弟子:
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但见他: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貌和身自别,心与相俱空。
由此看,祖师的弟子是留发的,而祖师本人是:慢摇麈尾喷珠玉,手中持有的是道家常用的器具。
那看来祖师是道家的。
是这样吗?还不能下结论,之前的 两次有根有据的推论,互相如此的矛盾,不得不让我们要多找些线索。
再看,祖师给石猴起的名字:
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几个词句和佛家所讲究的内容:大智慧,真如,悟觉,比较一致,也就是说祖师给自己门下弟子起的名字都是按照佛家的规则来的,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功成行满见真如,既指见到如来本人,也指修为到了一定境界。
祖师居住的地方: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在佛家里指的是:心,斜月三星,是个字谜,答案也是:心,“心”字上面的三点为三星。
那么谁最讲究修心呢?是佛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后面有:三圣试禅心,佛家讲究的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依此所述:那祖师还是佛门的吧?。。。。。
至此,彻底混乱了。
其实,这也是西游记让人觉得有趣的诸多地方之一,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扑朔迷离的情节,引人入胜至深。
仅仅是从表面来探究,就已经绕得人头晕,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有关于祖师的身份的的各种推测更是离奇,所能够引发的幕后的故事甚至超越了作品部分本身。
首先,菩提老祖从逻辑上来说可能是某高人的化身,理由:1。菩提法术高强,精通三家,可如来甚至并不知晓,如来说我西牛贺洲无上真,而之后包括玉帝从未有
提到过菩提这个人。2。菩提精通诸子百家,懂释道儒三教,道门和佛门都没有如此本事的人,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不可能独自一家就修得了大圆
通法术,并且还默默无名。3。他的本事很高,但是他教了那么多学生,个个默默无闻,没听说一个出头露脸的。孙悟空如果不出现呢,他是不是有这么大本事就在
人间沉默专门教无名徒弟了?可见菩提是大神变化的可能较高,他能预知到悟空要到来,在那里变身菩提。 
接下来,有关悟空师傅的各种假说登场。
首先:灵宝天尊说
还是先从:黄庭经说起。
来看道门经典之一黄庭经的作者:魏华存“南岳夫人”。宋仁宗赐魏华存“紫虚元君”称号,故又称魏元君。宋哲宗封为“高元宸照紫虚元道真君”。这部经典典籍
刻在黄庭观墙壁上,是其其亲笔所书:《上清黄庭内景经》。《黄庭经》做为道教修内丹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道教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其直接促成了中国道教上
清派的产生。
上清是谁?上清是三清之一,我们看三清的称号: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而上清就是灵宝天尊。
关于道教里三清的由来也有一个过程,开始道教只有创始人道德天尊,是老子的化身,在文学作品里通常以太上老君的名称出现,而太上老君在道教大神里却不是首席神,首席神却是元始天尊,而且还有一个灵宝天尊。
比较奇怪的是,关于灵宝天尊的传说和记载十分之少,而元始天尊被道家作为创造宇宙的化身来供奉。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陶弘景编
定的《真灵位业图》将其列其在第二神位,仅次於第一神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那么灵宝天尊出现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呢?答案是:凑数。
没错,你没看错,作为道家最大的神仙之一,居然是因为凑数而诞生的,这也太奇妙或者荒唐了吧。有时候就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道教为了增加自己教派的影响力,适应社会的结果。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开始是神比较少,仅老子化身一人,而老子的传说已经大致定型,由于老
子来自人间,本身没有什么震撼的传说和事迹。这样对于一个古代这样习惯崇拜神的社会来说,对道教的发展不十分有利,道教需要一个大神,来制造道教的神奇,
并且对于后来道教与其他各类教派的竞争,包括多神教的佛教,道教的神仙显得势单力薄。于是负责开天辟地的元始天尊应运而生。
这样,道教就有了两个大神,一个元始天尊,一个道德天尊,但是还不行,因为道家讲究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三,五,才是道门推崇的数
字,于是灵宝天尊又应运而生,成为道教三尊大神之一,填补了这一空缺。至于后来,人们补充了上清派的各种典籍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部:《黄庭经》,作
为上清派创始以及道家最重要的典籍。
关于道教制造多个神仙与多神教的竞争也体现在道教为抗衡佛教享有盛名的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推出了自己的:太乙救苦天尊。
那么如果悟空的师傅是上清灵宝天尊,怎么会教出一个这样的徒弟呢,有什么逻辑上的根据吗?有。
首先,我们来看道教典籍《洞玄本行经》中的论述: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於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
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很熟悉的,‘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不禁马上就想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就是那菩提老祖教授的,而且还提到灵宝天尊很喜欢收徒弟,这和西游中的
菩提老祖出去的弟子不计其数也相吻合。
再看看关于菩提老祖的洞府的描述。
西游中菩提的洞府叫斜月三星洞,首先,佛教习惯居住庙宇,没有任何大神是住山洞的,而且,来自印度的神佛也似乎没有这个习惯。那住洞府就和三清有关系吗?还是巧合?
再看:道教典籍《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是: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
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
注意看我标注括号的地方,洞真经部、洞玄经部、洞神经部,三清统领三洞,而斜月三星洞也是洞。喜欢住山洞的,是道士,而不是和尚。于是,从这样可以推论,居住洞中的是道家之人。
传统道家记载中,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的关系很少提及,很少露面。封神演义中将其演化为两派之争,原型就是从这个而来,西游记中灵宝道君为什么神秘低调,也
反映了在上古时期的一次争夺,灵宝天尊在这场争夺中失利,而最终获得胜利取得统一天地的是灵宝天尊,元始天尊也让出实际控制权力的首席,以三清之一的身份
只是经常在弥罗宫讲道。而太上老君作为开天之神,在宗教地位上仅仅是:尚在玉清之右。宗教地位高,而实际地位虚,只能说明曾经的权力首席有过一次更替。
这次大的更替,用封神的故事来解说也可以,或者简化为一次建立天庭体系的争夺。最终常出现在天庭的太上老君成为真正的幕后实际权力操控人,以三清代表身份掌控天庭的权力中枢,而天庭的神仙、兵将则都需要时不时地去听他讲课,都成了老君的门生。
正是这次深深隐含在西游记里着重描述在封神里的大争夺,导致了孙悟空学艺等一系列事件的诞生。
由于此次的失利,灵宝天尊成为透明人物,这与原本其身份地位反差巨大,难免心里不平衡,何况上清还曾经辉煌过,无论从本派人数还是影响力上,一下子,从天
上掉到地下,各方面落差不能说不大。如此巨大的落差,会导致什么?那就是报复。灵宝天尊看着老君横行于天庭操控着天庭玉帝,而自己却远离原本曾经可能属于
自己的中心,失落与愤怒很自然而然地便会产生,但是,他不能和天庭直接对抗反目,他已经没有势力,不但没有天庭天兵天将的手下,也没有教徒,教徒都是去听
太上老君讲课的,老君还联手了燃灯古佛。怎么办?自己心中一口闷气不能不抒发,于是灵宝天尊想到了一个办法,借别人之手,来教训一下天庭,哪怕不能给老君
和玉帝掌控的天庭造成实质颠覆,也要让他们不得安宁。于是,灵宝天尊便悄悄下凡,来到如来所在的西牛贺洲,开门收徒,收了徒弟不计其数,但是,这些徒弟看
起来都没有什么建树,为何,因为没有天生的灵性,直到石猴的到来。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石猴学习了武艺和变化,还有逃命用的筋斗云,原本一个好好的本
分青年,被调教成了蔑视一切的捣乱分子,把个天庭搅得一塌糊涂,大闹蟠桃宴,偷了蟠桃,还有老君的仙丹,打翻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将天宫几乎捣毁。灵宝天尊
心中这口恶气才算出来。
回过头来看,这一过程,灵宝天尊受气悄悄下凡,来到西牛贺洲建造三星洞,收徒讲法,广传黄庭经,遇到石猴,看中其天生灵性,给他起一个混淆是非的佛门名
姓,教授其法术,激发其好斗心,然后将其赶走,自己就此回到天宫继续做灵宝天尊,并且告诫石猴不要透露任何有关于他的蛛丝马迹,否则就贬其入九幽深处,天
上一日,地上三百六十五天,这一切并没有多久,再之后灵宝天尊继续回到天宫,继续参加蟠桃宴,继续在暗中看着自己的报复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
只是没曾想,在闹过天宫之后的事情的发展,自己培养的石猴最终被佛门如来利用,成为取经的护佑主力,最终归于佛门。
第二:如来说
这一说法也比较普遍,而且有推理依据,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
要做出此项推论的合理解释,除了之前提到的须菩提的佛门诸多特征以外,还要看看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学艺之后发生的一切。
首先,孙悟空学成之后,回到花果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山大王,四海结交有本事的朋友,之后大家都知道了,闹完龙宫闹地府,闹完地府闹天宫,直到被如来降伏,
压在了五行山下。这最终的结果,对谁最有利,谁获益最大?就是如来。如来本只是掌管地界四大部洲的一个地方领导,虽然有大法力,但是在天庭的地位,仅仅是
五方五老之一,排名和观音等同,经过这一闹,之后的如来独自去安天,如来在天庭的地位大幅度地提高,以至于后来发起的明显是为了扩张的取经得到了天庭玉帝
的大力支持,一路派人暗中保护,遇事一概出手协助,毫无保留。要知道,佛门取经传经必将压缩道门三清的势力影响范围,而天庭本来还是三清以老君作为代表随
时掌控。经过悟空的一番搅闹,天庭玉帝倾向于了佛门一方,这不能不说悟空的出生学艺以及后续的作为让佛门大为获益,影响极其深远。
有利益才有动力,佛门获得了如此大的利益,则推动悟空学艺直至翻天就有了足够大的动力和动机。
回顾一下,故事是这样的:如来欲扩张佛门影响力至南瞻部洲,但三界归玉帝掌管,而自己在天庭的影响力很小,但是法力强大的如来自是心中不甘,于是如来变身
菩提,传艺悟空,并给其取了依据佛门规则的法号名姓,所传授悟空的技艺完全在如来的掌握之中,什么筋斗云如来自己皆有破解之法,在这之后回雷音寺继续主持
佛门,再没以菩提身份出现,待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之后,借机出手,降伏悟空,扬名立万,影响力大增,时机成熟后,发起取经,最终成功将佛经传到了南
瞻部洲,又将石猴收回在自己门下,做了护法。
如来说 很好地解释了以下一些现象:
如来曾经说过: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这里如来说,西牛贺洲没有上等真仙,那么作为法力无边的佛门首圣,还不知道有个万劫明心大法师的菩提存在着并且收徒不计其数吗?不可能,而且连周边的普通人也能够听祖师讲法,很明显,祖师没有隐藏自己,如果不是如来自己,如来不可能不知道。
灵台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就是佛门的心的代表,悟空的名字是依据佛门的规则起的,还特意和后来的悟能,悟净相配合同辈。
还有,最终祖师让孙悟空不能说出他的身份,否则就用最强烈的措施惩罚他,你想,如果让人知道是自己培养了这个闯下滔天罪行的人,那还了得,并且,一开始,如来就已经知道或者安排好了孙悟空的后续行为历程。
另外还有其他佐证:
第十九回,收了八戒,路遇乌巢禅师,唐僧问他西天大雷音寺在哪里,有多远,问了三遍,禅师就是不答,只说远哩!最后道: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禅师为什么要说孙悟空知道西天路?孙悟空本来并没去过啊,说明禅师知道孙悟空曾经在如来那里呆过。
第五十五回,蝎子精道:“孙悟空,你好不识进退!我便认得你,你是不认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来,也还怕我哩,量你这两个毛人,到得那里!都上来,一个个仔细看打!”隐含了在灵山的蝎子精曾经见过孙悟空。
第三十四回,孙悟空变成一个小妖去请九尾狐狸精,走到门口,哭了起来。为何而哭?原文:
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第一回: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从这里,悟空内心表白看,自己拜的师傅是如来。
再看,古文中,雷音寺和灵台方寸山的写法。现代文字经过了演变,已经无法看出其本来面目,我们把 雷音寺和灵台方寸山
这几个从现代文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几个字,用古文写出来,就真相大白了。原来:“寺”字,就是上面一个“山”,下面一个“寸”;
而“灵”字,是上面一个“雷”,下面一个“方”字组成的台子。这哪里是灵台方寸山,明明是雷音寺嘛。
综上所述,无论从行为还是动机以及结果看,孙悟空的师傅有可能是如来,这一假说也支持须菩提就是如来的座下弟子须菩提本人,其承接了如来的使命,安排了这
一切,唯一无法解释的是为何其要讲三教之法,而不是单单只讲佛法,但这一点也可以从其为了隐藏和掩饰自己的身份的角度出发来解说,只是须菩提应该对道法和
其他的法术不是太了解才合乎情理。
第三,老君说
要以原著的思想出发分析菩提老祖的身份,只能在西游记中找答案。 西游中如来曾说西牛贺洲无上真者,而恰好菩提就在西牛贺洲,如来法力广大,他曾自言能识
周天之物,能知周天之事,菩提如何能瞒过如来的法眼呢?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菩提只是暂住西牛贺洲,只为教导孙悟空而来;其二,菩提的法力比如来高超。 
 再看看菩提老祖出场时的介绍,“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
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首诗是作者写的,明显描写的内在气质是一位佛门人物,但悟空后来多次提到弃道从释,可以判断菩提及其弟子当时应是道士装扮,且菩
提教授的东西虽然释道儒都有,但以道术为多。诗中“西方之祖”,“与天同寿”的评价也极高。什么人亦道亦佛,与天同寿,且为西方之祖呢?答案就只能有一个
那就是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
大家看到此处也许会同意也许会感到吃惊,且看老子的特征,老子是道祖,他怎么又是西方之祖呢?老子曾出函谷关,西出化胡为佛。西游记中,当老君和观音观看
二郎与孙悟空打斗时,老君取出金刚琢时对观音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
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注意这句话,老君当时是在对观音菩萨这样的佛门要人说话,他说了“化胡为佛”,观音没有异议。
太上老君确为西方之祖,他本身又是道祖,如此即合菩提的特征,此为太上老君即为菩提老祖的论断依据。
再来看,太上老君和孙悟空的师徒感情。首先,西游记原著曾说“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孙悟空是灵石所化,可
见太上老君知道悟空是灵石的化身,悟空的缘份就此而生。其次,悟空后来和二郎神杨戬不分胜负,当观音对老君说她的瓶子可能将悟空砸死,正要出手时,急忙被
老君拦住,老君用他的镯子打了悟空一下,不如说是救了悟空一命。当时老君的理由也很好笑,是担心观音菩萨的瓶子是瓷器,可能会摔碎,这可能吗?观音菩萨的
随身神器,后来和老君斗法还胜出一筹,怎么会是个易碎品。而后老君又主动要求锻烧悟空,石猴被抓后,即被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而老君
炼他时,放了穿琵琶骨之器,还把金箍棒留给了他。他为什么要去掉呢,连人带勾子一起炼岂不是更安全。老君难道不知道仙人的琵琶骨如果勾了就不能变化,去了
可能会生出事端?老君为何要去,唯一的解释是不想让他死,让他自救活命。可看出老君不但不想杀他炼丹,反而是在秘授他火眼金睛之术。由孙悟空后来的话得知
“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封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纷龌鹧劢鹁Α!笔韵肜暇绻室庖彼幕埃
必如此费力,老君要他死的方法很多,他的紫金葫芦瓶子金刚圈哪个不行?看后来,老君曾经露过一手,金角、银角已经在葫芦和净瓶中化为脓水,老君“揭开葫芦
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举重若轻,只有绝顶高手才有的手段,灭石猴简直是不在话下。
其实在这之前,孙悟空偷吃蟠桃宴酒席时,就跑到兜率宫偷吃五葫芦金丹,使的修行大大提高。来他是如何偷吃到金丹的,原著第五回中说:好大圣,摇摇摆摆,仗
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
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
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
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
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原来是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老君也有意思,把兜率宫的人全部带走了,以至于孙
悟空来到兜率宫进去一看,一个人也没有。这金丹还能叫偷吃吗?就是赠送的。老君难道不知道留个童子看着吗?镇元大仙去听元始天尊讲道,还要留下清风、明月
看门。而且这五葫芦金丹,竟然都是炼好的。老君出门时,就算要带走所有童子,把这“仙家的至宝” 随身带上或者放好藏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再看收金角银角时,老君现身后,原著写到“悟空慌的进身行礼”。试想一个曾对你痛下杀手的人,孙悟空的脾气恨都来不及,会如此客气吗?悟空被困五百年后,
已懂人情,他对唐僧恭敬,出于救命之恩,他对如来尊敬,是由于如来强势,悟空有自知之明,服气,对观音也是如此,观音比悟空法力大,且会念紧箍,就是这个
老君,书中未写他如何厉害,也没明显提到他降伏过悟空,反倒是连炉子被悟空打破,自己还被悟空推了一跤。再有,在乌鸡国时,悟空为救一凡人跑到太上老君那
里求丹药,老君对一个和己毫不相干且为竞争对手佛门办事的人,作为道祖为什么还会给他珍贵的九转还魂丹。悟空已经说了要到别处讨药,老君反倒拉住了他给了
他一粒,理由是怕他来偷,不如做个人情送他一粒。试想老君若是真不给,悟空怎可能偷去。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随便拿个法宝困住他几个时辰,那地上的唐僧饿
也饿死了,八戒也早就把行李分了,因此老君是真心赠药。由此可见老君对孙悟空非同一般的疼爱之情。
再者,大家知道孙悟空的随身武器如意金箍棒,是谁打造的,没错,就是太上老君,曾经借给龙宫用于镇海。但是这个神器在一出场时有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平时
未见的,孙悟空要来时,自己放出光芒,好像要知道主人要来认领它了,二者居然是灵性相通的,好像老君打造这样各个宝物就是要在那里等待孙悟空的到来一样。
而且如意金箍棒只有孙悟空叫它,它才如意,试想,如果随便一个人在孙悟空面前大叫一声:长,金箍棒就听话,原本在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还不马上把孙悟空
脑袋戳个大窟窿。因此,因为孙悟空是老君的徒弟,老君的宝器才听他的话,而不是其他人。
那又为什么太上老君自己培养了一个这样爱闹事的徒弟呢?这其实和如来的想法一致,都是想借着魔鬼显英雄。玉帝在老君的操控下作为傀儡执掌天庭,天长日久,
难免产生了要自己真正掌权的想法,就如同在慈禧阴影下的光绪皇帝,光绪最终被慈禧在死之前两天毒死,可见放权给自己培植的人不是一件很容易接受的事情。眼
见得玉帝越来越不听话,拿他这个天庭创始人不当回事,于是老君化身菩提教授了一个灵石变化的好徒弟,一步一步把他变成了一个暴徒,先让孙悟空闹一阵子,显
示显示威力,然后在玉帝束手无策的情况下,随便一出手,用一只镯子就把悟空拿下,这其实是个警告,告诉玉帝,没有他,你玩不转,连位子都保不住。然后装模
作样地把猴子在炉子里炼了一番,还把猴子炼精神了。唯一让老君没想到的是,猴子刚从炉子里跑出来,心情暴怒,连他这个“救命恩人”都推了一把。悟空出来时
推了老君一个倒栽葱,有很多人据此认为老君的本事其实不咋的。当然老君不是如此不中用。其实,老君对悟空的暗中保护可以看出他情急之下拉悟空是想让他就此
收敛,闹得足够了,但悟空已经进入癫狂状态,“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被烟熏之后暴虐指数猛增,本身失去控制,把天宫闹了个底朝天,其实事态
并没有失控,但是一幕令老君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现了,就是在老君冷眼旁观孙悟空大打出手时,玉帝并没有请他出手救援,而是去求救于如来。这也有合理解释,玉
帝知道老君的意图,功高莫过救驾,如果这次又是老君出手降伏了妖猴,那么将来自己一切更要得听他的,玉帝就彻底变成了傀儡,于是玉帝想到了要找一个有能力
的人来制衡三清和老君,那就是法力强大而地位相对低下的如来。如来一听玉帝有情降妖,乐得心里合不拢嘴,这下表现的机会来了,三下五除二,把猴子就收拾
了,还开了个安天大会,玉帝请坐了首席,接着后来就联合玉帝发起了意在佛门扩张的取经工程,老君不得不苦心安排,一路阻挠,而如来安排孙悟空这位老君的徒
弟作为首席保镖也很有智慧,因为如来知道老君舍不得杀死这位自己的徒弟,换其他人,早就被老君灭了,其中的背景故事详见《西游记前传》。
这样看来,悟空的师傅老祖应该是太上老君。
其他:假说
玉帝说:在石猴出世时,惊扰了天宫,玉帝听说是石猴出世了,说不足为奇,没当回事放过去了。之后又封他弼马温,有封他齐天大圣,然后让他看守蟠桃园,其实
这一切都是玉帝安排好的,当初造的齐天大圣府就选在了蟠桃园旁边。后来安排悟空去看管蟠桃园就是要让他把蟠桃偷光,让神仙知道,蟠桃不是想吃就随时给吃
的,大家要安分守己听从调遣,才能有持续的蟠桃吃。
准提说:这个假说和封神演义有关联。
西游记里的人物是与封神演义中的角色紧密相关。封神演义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经过若干年后,修成了正身,加入了佛教。后来分别成为了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和燃灯上古佛。这些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
&在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体。而在封神演义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的两大顶尖高手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共同点
接引道人 和 如来佛祖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极乐之乡,身高丈六,面皮黄色。西游记中:已经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都掌管西方极乐圣地。
准提道人 菩提老祖
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西游记中第一回菩提老祖: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二者特征描述基本一致。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对东方道教了,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也精通。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亦佛亦道。西方教转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准提道人改名为
菩提老祖,退隐山林了。
燃灯失势,私下教授徒弟孙悟空,最终成为佛门最重要的护法斗战胜佛,自己安排的人担任佛门要职。
证据,悟空偷老君金丹时,拉老君和全部手下讲道的是他,最后传授唐僧师徒几人有字真经达成真正圆满的是他。
金蝉子说:
金蝉子因为修炼道家法术,还教会了一个徒弟孙悟空,引起佛祖不满。如来佛因怒贬金蝉子转世重生,修炼一心向佛,与悟空因续前缘,再世师徒。
元始天尊说:
是顶级天神,符合菩提老祖特征,身为最高身份的神仙在天庭没有势力地位,有给天庭制造些许麻烦的背景。
说了这么多,各个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菩提老祖倒底是谁比较合理呢?
我们先回顾一下,菩提老祖的几大特征:法力高强,精通佛道,教出的徒弟最终配合如来成为取经主力,担任佛门要职。
其实从故事的角度做这样一个假说最为合理:和如来关系密切的一个人,曾经习学过道法,后来与如来共同研习佛法,但是不喜欢抛头露面,并没有创建门派或担任教派要职,再后来为佛门大业,引出了孙悟空跟随自己学艺,经过一番锻炼之后,继而跟随如来安排的取经队伍最终成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