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苗木专业合作社章程经营苗木需要税收吗

[转载]苗木行业涉税梳理和简析
苗木行业涉税梳理和简析
作者:yekf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绿化苗木生产规模扩大非常迅速。从零星苗圃发展成6万多家苗圃企业,从业人员300万人,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为全球最大苗木产业。而且绿化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苗木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提出,绿化进一步深入,苗木将往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苗木行业前景将广阔,而苗木行业旺盛促进行业税收增长很快。
& &&苗木行业从业者成份复杂,有农民个体户、花木经纪人、苗木合作社会、苗木企业等等,对税收政策理解各异,税收意识不强。现在行税收政策对苗木行业有不够明确地方,全国各地征管也不统一。存在着苗木企业自产与经销很难区分,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征免界线存在模糊性
& &&基于这些原因,对苗木行业税收进行梳理和分析就很有必要了。
& &&苗木行业产销过程涉及税收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部分和苗木养护有关还会涉及到营业税,分税种分析如下:
& &&一、增值税
& &&在苗木产销业务增值税处理上,按销售自产苗木、销售收购苗木销售、销售苗木同时提供养护劳务等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方式适应不同的税收政策,也有不同的税务处理办法。
& &&一、销售自产苗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如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明确,条例第十五条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农产品,是指初级农产品,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
& &&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52号)中明确《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所列免税项目的第一项所称的“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是指直接从事植物的种植、收割和动物的饲养、捕捞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注释所列的自产农业产品。这里的重点是“自产”两字。
& &&在实际操作中,苗木企业自产与经销很难区分,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征免界线存在模糊性,例如苗木种植户或企业外购苗木种养一段时间,或者外购盆景养护一段时间再出售,这种既像自产又似贩卖的“特殊”经营现象是属于免税还是应税呢?政策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不但苗木种植户很少就这种经营业务申报缴税,而且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中一般也按免税处理。在苗木行业上市公司中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苗木产销为核心业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其招股说明书中竞争优势分析部分(P98)明确,本公司包括自主繁育特色苗木种苗和外购半成品苗木两种方式,在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部分(P242)中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2001 年12 月,昆明市国家税务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出具《关于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免征增值税的批复》(昆国税经开分函(2001)第09 号),同意公司销售的自产农业初级产品(花卉)免征增值税。
& &&园林行业中其它上市公司根据主营业务的差异,在招股说明书对税收政策详简、侧重表述有所区别,但涉及苗木业务的均表达为免税。如东方园林招股说明书(P1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业,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经北京市朝阳区国家税务局第十税务所审核认定,本公司销售自产苗木免征增值税。
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经常会有税务机关经常对“自产”的定义提出疑问、和另外的理解。让我们从苗木的种植方式来看,苗木生产可以简单区分成二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从种子培育开始到苗木生长后再出售,我们称之为完全自产,一种是购进种苗经培育后再出售,我们称之为种苗培育。就是种苗培育是是否符合《增值税暂行条例》所称的自产农产品,各地税务机关有不同理解。
& &&在增值税法中很难找到对苗木自产的定义,但所得税法中对农、林、牧、渔产品是否可享税收优惠有进行范围厘定,可供参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中第七条规定:企业将购入的农、林、牧、渔产品,在自有或租用的场地进行育肥、育秧等再种植、养殖,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使其生物形态发生变化,且并非由于本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而明显增加了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可视为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项目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农产品的再种植、养殖是否符合上述条件难以确定的,可要求企业提供县级以上农、林、牧、渔业政府主管部门的确认意见。进而探讨,公告提到的“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也一直没有税法对此进行明确说明;什么是生物形态发生变化更是难以界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认为要经过2-3年的生成周期才算是“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可以使“使其生物形态发生变化”。
& & 二、销售收购苗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财税字[1995]第052号)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外购的农业产品,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仍然属于注释所列的农业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当按照规定税率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免税、减税项目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不得免税、减税。这条税法规定就适用于购入种苗没有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也未使其生物形态发生变化的苗木销售行为了。
& & 三、在销售苗木同时提供养护等劳务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木销售和管护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规定,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 &&通知明确,销售林木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征收增值税,但《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免征增值税范围为“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未提及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那么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是否不能免征增值税呢?
& & 在地方税务机关未公开发行文件中可以看到对针对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管护劳务的行为在所得税上的解读,我们可以作增值税上的参考:
& &&部分种植企业对外销售林木等作物时,合同约定需要保证作物在一定年限内存活,为此需要开展一定的养护活动,并视情况增加作物销售价格。而该类作物通常用于城市绿化工程,因此有关养护活动又构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城市绿化管理”内容(不属于林业),对此是否需要区分不同性质经营活动的所得?
如果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养护活动属于销售方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且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本身,可不再区分不同性质的经营活动所得。(淮安市国税局《省局2011年三季度所得税政策解读》)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认为,企业对外销售苗木时,合同约定需要保证苗木在一定年限内存活,为此需要开展一定的养护活动,并视情况增加苗木销售价格,养护活动是苗木销售活动的一部分,是苗木销售价格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销售苗木同时提供养护等劳务,而养护为苗木存活或苗木达到某一质量要求必须的,免征增值税。
& &&二、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等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号)进一步明确了农产品初加工范围,具体包括:企业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远洋捕捞项目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项目的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 & 但是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和花卉的培育和种植范围存在重叠范围,所得税率差12.5%,极易引起税务纷争。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第一条:企业从事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的享受税收优惠的农、林、牧、渔业项目,除另有规定外,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的规定标准执行。至今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已经更新至GB/T版本,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中有0211“林木育种”:指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核心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良活动;0212”林木育苗”:指通过人为活动将种子、穗条或植物其他组织培育成苗木的活动。
& &&另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关注释中还有0143 “花卉种植”、0149 “其他园艺作物种植”科目,与0211“林木育种”、0212”林木育苗”存在部分近似性,其与林木、苗木等仍然存在重叠问题,如树木和竹子也可能盆栽,是花卉还是林木育苗?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关于实施农林牧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第四条中第三点进而提出:观赏性作物的种植,按“花卉、茶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项目处理。
& &&何谓观赏性作物的种植?
& &&文件所称的“观赏性作物”范围与“林木”、“中药材”、“农作物”等范围存在重叠可能,且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关注释中找不到对应概念,仅有“园艺作物”近似,具体应如何确定?如根据作物用途确定,则对于仅从事种植和销售的企业来说,对其销售的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其他价值的作物用途存在难以辨认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实际操作中有企业将树木幼苗作为净化空气用的盆栽植物出售,其按林木、观赏性作物分类似乎都有一定依据,很难分类。如根据作物品种分类确定,则税务机关不具备辨认作物品种的专业知识,难以操作。实地调研中还发现有企业将花卉嫁接于树木枝干上出售,也很难确定其适用政策。
& & 我们仍然来参考部分地方税务机关未公开发行文件:
& & 48号公告第四(三)条规定:观赏性作物的种植,按“花卉、茶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项目处理。对其中的“观赏性作物”的范围如何界定?企业销售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桂花树、梅花树等用于小区美观、绿化的植物是否视作“观赏性作物”?
对企业从事的农林牧渔项目是否属于可以享受优惠的范围存在争议的,可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2008年至2010年间符合“观赏性作物”范围的植物种植所得如何处理?
& &&答详细内容:财税[2011]26号文、国税总局2011年48号公告所规定适用时间之前的发生的事项,仍应按照当时的文件执行。(淮安市国税局《省局2011年三季度所得税政策解读》)
& & 从这些资料来看,税务机关对观赏性作物的范围确定仍然是模糊的,如与税务机会存在争议的,企业只能向主管部门要求出具证明。
& && 三、营业税
& &&上面提到销售林木以及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在绿化工程同时提供苗木养护劳务的适用营业税,但工程施工和养护劳务适用税法项目及税率有所差别。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号)规定,对绿化工程按照“建筑业-其他工程作业”项目征收营业税,税率为3%,提供苗木养护劳务属于服务业范畴,应按照“服务业-其他服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税率为5%,相差2%。
园林绿化工程的绿化养护分为保活养护与保成养护,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叫保活养护;施工完毕,峻工验收后的管理措施叫保成养护,一般从竣工验收之日起算,我们所说的苗木养护劳务指成保成养护期(保修期)。一般养护期有另行计费或呈包含在工程费中两种计价方式。如是另行计费,单独开具发则按“服务业-其他服务业”项目征收营业税。
& &&企业如在施工合同约定工程保修期,且明确保修期内企业有义务进行养护、维护等劳务的,养护、维护等我们可视为该主体工程达到合同要求质量所必须的行为,则该养护、维护和主体工程合并申报纳税,不再区分税目和税率。但对质保期要注意期限,不适用于长期甚至无期限。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保修期限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
& &&(一) 基础设施工程、房屋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 &&(二)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 &&(三) 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 &&(四) 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 &&(五)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
& &&虽然,“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但绿化工程保修期2-5年为合适。
& & 另,国税函〔2008〕212号明确,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这要求企业在与客户签合同时一定要把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业务列示,以取得税收优惠,例如,某企业承接了一项绿化养护工程,为一小区栽种水杉树苗,并在工程完工后1年内提供树苗日常养护。绿化工程价款750万元,养护劳务收入100万元,在合同中明确其中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收入50万元。则应纳营业税=750×3%+(100-50)×5%=25(万元)。
& &&四、其他税种&&
  印花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1号)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这里的农业产品包括苗木,前提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之间。
  土地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号)规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按照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的规定,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房产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具体征税范围解释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9]44号)规定,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不征收房产税。&&
契税:《契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承受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使用权,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免征契税。此处注意前提是土地性质是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来源:云中飞新浪博客——云税务
.cn/feizhongyun
馆藏&549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研究
【摘要】:我国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进行林业合作经营的热情高涨,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3.17万个,其中福建省已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172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林业规模经营,促进林权制度改革,维护林农权益;但因发展时间短,存在内部利益联结松散、难以按惠顾返利等利益分配问题,影响合作社健康发展;找出林业专业合作社难以按惠顾返利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解决利益分配问题,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合作社利益分配规范化,提高社员合作积极性,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推进林业产业化水平,贯彻实施林业政策;对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分析国际合作社利益分配按惠顾返利的发展趋势;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实践调查发现我国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主要存在难以按惠顾返利问题,分析合作社盈余按惠顾返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逻辑斯谛(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合作社按惠顾返利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博弈分析模型,分析合作社利益相关主体按惠顾返利的博弈策略;以案例验证上述实证分析、博弈分析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合作社难以按惠顾返利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利益分配规范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合作经济思想发展过程、国际合作社利益分配原则的演变、国外典型农业和林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的发展状况,分析要素分配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在合作社利益分配中的适用,发现合作社利益分配按惠顾返利的发展趋势。(2)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与国际合作社利益原则、国外典型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益分配的主要问题是合作社难以按惠顾返利,影响合作社健康发展。(3)分析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调查案例的利益分配现状,发现存在按惠顾返利的合作社仅占总数的10.8%。认为林业专业合作社没有按惠顾返利违背合作社基本价值、原则,不利于合作社和林业的发展,合作社按惠顾返利是必要的。合作社可分配盈余不低于60%按惠顾返利已成为我国的法律规范,实施按惠顾返利是可行的。(4)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合作社盈余按惠顾返利的经营类型、利益来源、交易优惠、利益分配权、社员产权、社员管理权六个因素及其指标;整理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利用逻辑斯谛(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按惠顾返利的发生概率与经营类型为服务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理事会出资比例超过50%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服务类合作社有利于实施按惠顾返利,社员之间产权差异大则不利于按惠顾返利。(5)以服务类合作社出资社员与非出资社员为博弈参与人,以是否给予交易优惠和是否选择盈余按惠顾返利作为博弈条件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他们的博弈策略组合及其利益差异,结果表明社员均选择自身惠顾额或出资额比例中较高的比例作为盈余分配标准,以增进自身的分配利益,博弈均衡的条件是社员自身的惠顾比例与出资比例一致。(6)利用典型案例,验证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和利益相关主体按惠顾返利博弈分析的结论,发现合作社难以实施按惠顾返利的制约因素还有财务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不力、会计成本高等等;进而提出促进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利益分配规范化的5个路径: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并规范管理,减少社员自身与社员之间的出资和惠顾差异,坚持社员民主控制,坚持可分配盈余按惠顾返利,完善合作社会计制度。在完善合作社会计制度中进一步提出较为新意的观点和政策建议:将可计量交易优惠计入合作社可分配盈余按惠顾返利账目,将社员出资利息、参与合作事务误工成本计入合作社经营成本。该结论对制定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促进林业专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321.42;F326.2;F302.6【目录】:
摘要12-14ABSTRACT14-171 导言17-30 1.1 研究背景17 1.2 研究意义17-18 1.3 若干概念界定18-20
1.3.1 林业专业合作社18-19
1.3.2 利益分配19
1.3.3 与惠顾有关的概念19-20 1.4 国内外合作社利益分配研究进展20-24
1.4.1 国外合作社利益分配研究进展20-22
1.4.2 国内合作社利益分配研究进展22-24 1.5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4-25
1.5.1 研究目标24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4-25 1.6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25-30
1.6.1 研究方法25
1.6.2 技术路线25-28
1.6.3 研究的创新点28-29
1.6.4 内容框架29-302 国外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与坚持按惠顾返利发展趋势30-42 2.1 合作经济思想发展过程30-32
2.1.1 空想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思想30-31
2.1.2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思想31
2.1.3 西方其他学者的合作经济思想31-32
2.1.4 合作经济思想在我国传播与发展32 2.2 国际合作社利益分配原则的演变32-33 2.3 国外典型农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33-35
2.3.1 美国传统合作社34
2.3.2 美国股份合作社34
2.3.3 美国“新一代”合作社34-35
2.3.4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35 2.4 国外典型林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35-37
2.4.1 日本森林组合36
2.4.2 瑞典林主协会36-37 2.5 国外合作社利益分配发展趋势37-39
2.5.1 公积金提取比例低,产权明晰化37
2.5.2 资本报酬受限制37-38
2.5.3 盈余分配坚持按惠顾返利为主38
2.5.4 利益分配制度法定化38-39 2.6 国际合作社坚持按惠顾返利原则的理论分析39-41
2.6.1 按惠顾返利原则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历史经验39
2.6.2 按惠顾返利原则符合要素分配理论39-40
2.6.3 按惠顾返利原则符合交易费用理论40
2.6.4 按惠顾返利原则符合委托代理理论40-41 2.7 本章小结41-423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与难以按惠顾返利问题42-53 3.1 建国前农民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42-44
3.1.1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下的农民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42-43
3.1.2 民国时期农民合作社利益分配状况43-44 3.2 建国后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4-45
3.2.1 改革开放之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4-45
3.2.2 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5 3.3 我国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5-49
3.3.1 改革开放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5-46
3.3.2 改革开放后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状况46-49 3.4 农业类与林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关系49-50
3.4.1 农业类与林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互有交叉49
3.4.2 农业类与林业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关系差异不大49-50 3.5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难以按惠顾返利等利益分配问题50-52 3.6 本章小结52-534 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现状分析:基于福建省调查53-73 4.1 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53-54 4.2 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调研过程54-56
4.2.1 合作社样本选择54-55
4.2.2 数据收集55-56 4.3 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现状分析56-68
4.3.1 合作社基本情况56-60
4.3.2 社员产权差异情况60-61
4.3.3 合作社管理情况61-65
4.3.4 合作社利益分配情况65-68 4.4 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分配的必要性68-70
4.4.1 合作社难以按惠顾返利的危害性68-69
4.4.2 按惠顾返利是国际合作社原则的不变内容之一69
4.4.3 国外典型合作社利益分配均贯彻按惠顾返利原则69-70
4.4.4 盈余按惠顾返利可防止合作社异化70 4.5 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可行性分析70-71
4.5.1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在理论上逐步形成共识70-71
4.5.2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原则已成为我国的法律规定71
4.5.3 按惠顾返利在合作业务中可行71
4.5.4 加强监督等配套措施可以保障按惠顾返利的实现71 4.6 本章小结71-735 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73-84 5.1 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理论分析73-78
5.1.1 经营类型74-76
5.1.2 利益来源76
5.1.3 交易优惠76-77
5.1.4 利益分配权77
5.1.5 社员产权77
5.1.6 社员管理权77-78 5.2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78-82
5.2.1 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变量的确定78-79
5.2.2 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79-82 5.3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影响因素逻辑斯谛回归模型分析结论的解释82-83 5.4 本章小结83-846 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相关主体按惠顾返利博弈分析84-92 6.1 出资社员与非出资社员按惠顾返利行为分析84-85
6.1.1 出资社员按惠顾返利行为分析84-85
6.1.2 非出资社员按惠顾返利行为分析85 6.2 出资社员与非出资社员按惠顾返利博弈条件假设85-86 6.3 出资社员与非出资社员按惠顾返利博弈分析86-90
6.3.1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各项数据的设定与计算86-88
6.3.2 按惠顾返利博弈分析88-90 6.4 本章小结90-927 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案例分析92-108 7.1 合作社内部存在多个组织机构利益关系案例分析92-98
7.1.1 合作社基本情况92-94
7.1.2 合作利益情况94-96
7.1.3 合作社内部利益关系分析96-97
7.1.4 合作社按惠顾返利状况97-98 7.2 合作社盈余分配案例分析98-106
7.2.1 加工增值类合作社案例99-102
7.2.2 服务类合作社案例102-104
7.2.3 用材林种植类合作社案例104-105
7.2.4 案例合作社的利益分配特点105-106 7.3 案例合作社与示范社利益分配差距及其原因106-107
7.3.1 示范社利益分配标准106
7.3.2 案例合作社与示范社盈余利益分配差距及其原因106-107 7.4 本章小结107-1088 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和利益分配规范化的政策建议108-112 8.1 解决合作社难以按惠顾返利问题的思路108-109 8.2 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按惠顾返利的政策建议109-110
8.2.1 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并规范管理109
8.2.2 减少社员自身与社员之间的出资和惠顾差异109
8.2.3 坚持社员民主控制109-110
8.2.4 坚持可分配盈余按惠顾返利110
8.2.5 完善合作社会计制度110 8.3 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规范化配套制度完善110-111 8.4 本章小结111-1129 研究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12-114 9.1 研究结论112-113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13-114参考文献114-122附录1122-129 资料1 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调研问卷122-127 资料2 林业专业合作社调查地点与对象127-129附录2129-144 表1 种植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与出资情况129-130 表2 服务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与出资情况130-131 表3 加工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与出资情况131 表4 种植类林业专业合作社业务与管理人员情况131-133 表5 服务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业务与管理人员情况133 表6 加工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合作业务与管理人员情况133-134 表7 种植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与运作情况134-135 表8 服务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与运作情况135-136 表9 加工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与运作情况136 表10 种植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与分配情况136-138 表11 服务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与分配情况138 表12 加工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利益与分配情况138-139 表13 种植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变更与利益冲突情况139-140 表14 服务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变更与利益冲突情况140-141 表15 加工类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变更与利益冲突情况141-142 表16 可分配盈余按惠顾分配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数据142-144致谢1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5期
张元宗;[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5期
赵洪;[J];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07期
凡实;[J];中国牧业通讯;2005年10期
苑鹏;[J];农村经营管理;2005年04期
翟俊武;;[J];世界农业;2006年03期
张开华;张清林;;[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05期
余艳锋;邓仁根;罗青平;陈勋洪;刘玉秀;;[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年11期
庄建飞;;[J];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高华;范力军;;[J];中国农村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豆景俊;;[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席晓娟;;[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李桂云;;[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石旭雯;;[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冯兴俊;;[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朱晓娟;;[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郑曙光;;[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马跃进;;[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陈荣文;;[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郭丹;;[A];中国商法年刊(2006)——合伙与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供销;[N];东方城乡报;2007年
刘邦德;[N];东方城乡报;2007年
杨莉 吴春琪
周萱;[N];广元日报;2007年
郭晓茹;[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孟宝林;[N];牡丹江日报;2007年
林学富;[N];台州日报;2007年
市农机局局长
马晓光;[N];驻马店日报;2007年
;[N];东方城乡报;2007年
徐宁;[N];南京日报;2007年
;[N];上饶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仵希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袁丽丽;[D];吉林大学;2011年
陈婉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梁红卫;[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马国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李旭;[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吕晨钟;[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孙永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伊全胜;[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许军涛;[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杨;[D];贵州大学;2008年
赵宇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王元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刘文生;[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岳茂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陈胄;[D];华侨大学;2008年
苏向妮;[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林迪;[D];浙江大学;2010年
季湘铭;[D];浙江大学;2010年
宋芳;[D];山东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业合作社经营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