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加坡新任总统统的产生,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方向吗

经济危机的信号: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
已有 226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英国脱欧 美国总统选举 超级灾害链 经济危机 世界战争
经济危机的信号: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 & & & & & & & & & & & & & & & & & 杨学祥 美国失范,世界失序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这个世界是巨变的时代。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模式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下降。如果特朗普上台,则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政治一侧也已朽化。英国脱欧公投,也许成为美国大选风向球。目前美国共和党由特朗普胜出,民主党方面则是希拉里拔得头筹。最近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桑默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特朗普如果当选美国总统,未来的风险可能比英国脱欧更可怕,他预计特朗普当选的十八个月之内,美国将陷入旷日持久的衰退,而受伤的不止是美国。这次英国公投与美国选民喜欢特朗普,都可以看出反体制的气氛正升高,驱动英国民众考虑跟欧洲的政经联盟分道扬镳。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模式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下降。如果特朗普上台,则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政治一侧也已朽化。美国失范,世界失序。特朗普的崛起建立在平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凭借的是诉求白种人优势,他主张在美墨边界筑高墙,阻止非法移民;严禁穆斯林入境,不惜与整个伊斯兰国家对立,这都是新孤立主义的形势。同时,他也主张对中国课重税。脱欧派诉求大英帝国昔日荣耀,特朗普也直呼,“让美国更伟大”,都能深深打动人心,所以说,这次英国公投很可能也是美国大选风向球。评论认为,希拉里当选的政策方向和罗斯福新政更像,这对当前的经济复苏是积极的,反之若特朗普获胜,那么他所推动的政策就不是美元贬值那么简单了,更可能的结果是重蹈1929年的错误引起美元资产的全线崩盘。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上周末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专访时同样抛出上述观点。谢国忠指出,英国确定脱离欧盟,不会造成全球股市系统性风险,全球股市重挫预估仅是“一日效应”,但却是“去全球化”的第一步。特朗普若当选美国总统,对全球股市来说才是危机的开始。我们从世界超级灾害发生规律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 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三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我们在6月26日将表2中的未知事件改为欧盟解体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6-8年,形成一个约7年的整数周期。我们的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具有11和22年周期,在太阳黑子循环和气候效应之间存在着关联。太阳黑子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平均周期为200年。近20年的研究发现,潮汐极大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全球低温有很好的对应关系。6次时间的一一对应表明其相关性和处于同一激发机制(见表3)。 表1-3给出了经济危机的7年、55年、200年的周期规律。
& & & & 表1 股市崩盘和气象灾害年份经济事件气象灾害1973石油危机/股市崩盘年超级厄尔尼诺1980美国经济衰退年弱厄尔尼诺1987股市崩盘年厄尔尼诺1994债市危机年厄尔尼诺(1997亚洲金融风暴年超级厄尔尼诺)20019.11事件/股市崩盘年超级拉尼娜2002年厄尔尼诺2008次贷危机/股市崩盘2007年强拉尼娜,2009年厄尔尼诺 &2015金融危机/股市崩盘?年超级厄尔尼诺注:黑体字是笔者后加的,表明3-4年、7年周期同时存在。 表2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时 & 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暖位相冷位相暖位相冷位相暖位相时 & 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第三下降期第四上升期第四下降期第五上升期第五下降期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年苏联解体 欧盟解体?关键时间191330年代大萧条 70年代石油危机201320年代超级灾害链注: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10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2013年与1913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 表3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时间(年)坏天时代潮汐极大年时间火山活跃时间全球气温欧特1062??低温沃尔夫1264小冰期史玻勒
1425 小冰期 蒙德1629小冰期道尔顿1770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1980-??次小冰期 我们在2016年6月17日得出的结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50-60年、55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1)。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 所谓希特勒对付经济危机竟比罗斯福更高明,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战争是经济危机的必然结局,经济动荡决定了人们的政治取向。目前,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选举汇聚了世界问题的焦点和目光,在民族利己主义的狂潮之下,我们必须警惕下一个希特勒的出现。我们在2016年6月26日指出,英国脱欧的决定表明,在民族利己主义的狂潮之下,英国不愿为欧洲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买单,世界共同应对危机的幻想已经破灭,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首先使全球化趋势戛然而止,欧盟的分崩离析就在眼前。英国退欧将引爆金融危机,敲响超级灾害链的警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历史再一次一步一步重演。 美国金融家、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则在英国退出欧盟后表示,欧盟解体将几乎不可逆转。索罗斯认为,英国短期内将蒙受经济损失。“现在很多人担心的灾难情形正在具体化,使欧盟的解体几乎不可逆转。”丢掉幻想,迎接未来: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超级灾害联的到来不可避免,历史再一次一步一步重演。 超级灾害链无药可救:美国经济危机在劫难逃 我们在2016年5月29日指出,2019年前后进入2008年以来的再一次金融危机。新的证据在不断涌现。美联储信用危机正在到来。 世界经济危机与自然周期的关系 经济景气循环的波动或循环,根据其周期的长短,现在公认的有下面四种类型:1.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2.朱格拉循环(JuglarCycle,中期循环,主循环)10至11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11年周期对应);3.库茨涅兹循环(KuznetsCycle,长期循环)20至22年周期(与太阳黑子和潮汐22年周期对应);4.康德拉切夫循环(KondratieffCycle,长期波动)50至60年周期和吉村循环55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和潮汐50-70年周期对应)[18]。全球金融危机“七年之痒”显然是基钦循环(KitchinCycle,短期循环)3至4年周期(与地球自转3-4年周期对应)的公倍周期,两个周期为6-8年,形成一个约7年的整数周期。气候是如何影响经济景气的?岛中雄二对此可归纳了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农林水产品收成说。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也就会下降或增加。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或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或增加。二是人类心理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三是能源需求说。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拉马德雷(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的“冷位相”为年、年,“暖位相”为年、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至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至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7年周期、50-60年和200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年,可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世界金融危机将从美国开始 我们再一次重申:实时的政策可能缓解或加剧金融危机的强度,也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但无法避免经融危机的存在和发展。根据客观规律,2020年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即将结束,2019年前后爆发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全球经济总危机是无法避免的。目前,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选举汇聚了世界问题的焦点和目光,在民族利己主义的狂潮之下,我们必须警惕下一个希特勒的出现。关注经济危机客观周期。关注大国的以邻为壑嫁祸于人。我在2016年6月18日指出,当前,美国重返亚洲,围堵正在崛起的中国,故伎重演的危险值得警惕。严重经济危机之后是政治风险和战争威胁,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生存竞争,弱肉强食。历史记录表明,在天灾之后是人祸,战争成为解决危机的有效手段。美国就是利用战争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的最重要职能是捍卫本国人民的利益不被侵犯。如果国家间经济利益发生根本性冲突,世界战争就不可避免。令人关注的是,中美是世界上举足轻重排名前二的超级大国,中美对抗恰逢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前夜,处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同样的周期之中,根据历史规律,战争可能是最后的解决方案,避免战争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岛中雄二著.周维宏 译.《太阳景气经济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杨冬红,等。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 .杨学祥。2014年经济危机的警钟:俄罗斯经济危机加剧卢布暴跌。5:56科学网。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2008,(5):1-3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相关报道重磅 | 第三只“黑天鹅”一旦飞出,经济危机就确定开始了……摘自公众号:金融五道口发布时间: 4:11:44 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当上美国总统,这个世界是巨变的时代。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模式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下降。如果特朗普上台,则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政治一侧也已朽化。 美国失范,世界失序。 英国脱欧公投,也许成为美国大选风向球。目前美国共和党由特朗普胜出,民主党方面则是希拉里拔得头筹。最近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桑默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特朗普如果当选美国总统,未来的风险可能比英国脱欧更可怕,他预计特朗普当选的十八个月之内,美国将陷入旷日持久的衰退,而受伤的不止是美国。这次英国公投与美国选民喜欢特朗普,都可以看出反体制的气氛正升高,驱动英国民众考虑跟欧洲的政经联盟分道扬镳。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模式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下降。如果特朗普上台,则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政治一侧也已朽化。美国失范,世界失序。特朗普的崛起建立在平民主义与民族主义,凭借的是诉求白种人优势,他主张在美墨边界筑高墙,阻止非法移民;严禁穆斯林入境,不惜与整个伊斯兰国家对立,这都是新孤立主义的形势。同时,他也主张对中国课重税。脱欧派诉求大英帝国昔日荣耀,特朗普也直呼,“让美国更伟大”,都能深深打动人心,所以说,这次英国公投很可能也是美国大选风向球。评论认为,希拉里当选的政策方向和罗斯福新政更像,这对当前的经济复苏是积极的,反之若特朗普获胜,那么他所推动的政策就不是美元贬值那么简单了,更可能的结果是重蹈1929年的错误引起美元资产的全线崩盘。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上周末接受香港凤凰卫视专访时同样抛出上述观点。谢国忠指出,英国确定脱离欧盟,不会造成全球股市系统性风险,全球股市重挫预估仅是“一日效应”,但却是“去全球化”的第一步。特朗普若当选美国总统,对全球股市来说才是危机的开始。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问:如何解读英国确定脱离欧盟的决定?答:从24日全球股市表现来看,似乎对英国脱欧结果非常悲观,但说穿了,这只是大家对赌英国会留在欧盟、累积套利买盘后的“风险宣泄(RISK-OFF)”结果,情况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不会是系统性风险,更不会是1998与2008年金融危机再现。英国脱欧后若能让英镑与房地产价格降下来、经济成长加速,对英国人民反倒是好事一件。问:如何看英国脱欧后潜在的骨牌效应?答:我认为,英国脱欧会是“去全球化”第一步,接下来就看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是否会跟进,最早造成欧盟土崩瓦解的结果,但整体冲击有限。但说实在,我并不担心英国脱欧结果,我比较在意的是接下来美国总统选举,也就是“去全球化”的第二指标,保守主义派、且行事不案牌理出牌的特朗普若当选,可能会出现包括:美中关系陷入紧张、通货膨胀与利率攀升、资产泡沫等问题,对全球金融资产来说,就会是影响相当深远的潜在危机。问:很多人都这么说,统一的欧盟对于中国跟美国之间的势均力敌是有好处的,而现在如果欧盟开始出现分裂,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呢?答:伦敦还会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一定要在欧盟体系里面,新加坡也是金融中心,纽约也是世界金融中心,我觉得跟关系不是很大。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我觉得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这人民币国际化是刚刚开始,在海外的人民币,两万多亿人民币,而且主要可能是在中国,中资公司或者是华人手里的。货币的国际化最终取决于国内的体制,国内的体制是法制,对私有财产有足够的保护,海外持有你货币的人,知道这个货币是有价值的,因为随时可以换成你国内的一个资产。所以人民币的全球化,国际化,最终的是需要国内的改革,对国外的这情况怎么样,关系不大的。国内有些人的思维方式是觉得,中国现在是泡沫很多等等之类,没关系,我们人民币国际化,以后让全世界的人来接我们的盘子,我觉得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危险的,这是个天方夜谭,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是来忽悠自己的老百姓而已,要靠人民币的国际化来消化国内的泡沫问题是不可能的。问:英国的脱欧结果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美国的大选结果有没有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呢?答:所有的民意调查说特朗普的话远远落后于希拉里大概四五个百分点,这跟原来脱欧的留欧的距离的话差不多,所以因为搞民意调查的人的话都是上层的人物,上层的人物的话都是在全球化当中受益的人,就是他们都是不劳而获的人,所以这个世界上来看劳动者的话,生活的话越来越困难,这是炒的人话有权的人在拿钱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一个不良的后果,所以如果是就是特朗普要上台的话,是会比那个脱欧的话要严重的多。问:我们是不是开始面临更多的动荡和不确定性?答:是,我觉得2008年之后的话世界就进入动荡时期,但2008年之后因为央行又搞了一个泡沫,把这个问题掩盖了一段时间,但是整个泡沫破掉,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更严重,跟一百年前的全球化后来出现的动荡很类似。美国出现罗斯福,用定法律来挡住投机,不让投机来搞乱经济。在欧洲也出现了非常危险的事情,就是大家走向希特勒这样的人,在人民生活越来越苦的情况下,他们盼望找到一个人的话,能够帮他们走出困境,所以在德国和美国做了不同选择,所以结局也非常不一样。问:央行们要不要继续有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出来,让经济不要那么快的出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争取时间来改革?答:你看为什么德国跟美国有这样不同的一个选择,德国就出现了央行当时的话,大量的印钞票,结果引起了高速通膨,希特勒上台的就是根本的原因就是高速通膨。美国没有印钞票,所以引起了很多破产破产,他没有跑出像希特勒这样的人,大家还是通过民主的过程选出了像罗斯福这样的人,最后把经济引向了健康的道路,所以我觉得是这种依赖于印钞票,印钞票到底解决什么问题,它是一个机器的话就印出钞票来,它能创造奇迹吗,核心的问题是经济的实体经济的问题,实体经济的问题的话是不可能靠什么央行增加流通的话来解决的,而央行的话就是老是宣传他们能够解决问题,这是个非常严重的误导,我们这一代主持央行的人,要对今天的世界经济的这个状态,负巨大的责任。问:我们如何面对老百姓的失去耐心或者是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如果没有刺激怎么办? & &答:你要看一看财富的不平等是市场经济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我们看到的就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金融过度放大,公司CEO或者高层自己给自己随便发钱,公司的话就是并没有做。好像美国,美国的叫收入不平等主要就是这些原因引起来的,金融过大就是这一届的公司的管理层给自己印钞票,给自己发钞票,然后老百姓手里拿的钱越来越少,就这么引起来的,所以这个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引起来的,这是一个权利不平等引起来的,所以这个为什么要通过民主的政治的手段来限制这些权利的有权的人,乱给自己发奖金,这个发奖金这个文化一定要给它断绝。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学祥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曹远征:2017年“黑天鹅”会变成“黑天鹅”湖吗?
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大势下,
传统行业如何逆势升级,
新兴行业如何创新发展,
成为一个时代共同面对的考验。
日,宜信财富 “2017产业转型与金融创新(海南)高峰论坛”在三亚召开。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发表演讲时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显现,而世界经济仍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
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
演 讲 全 文
2017年,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任,他是否代表去全球化的思潮的胜利?瑞士冰天雪地的达沃斯论坛正在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时阐述中国的主张,要让中国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这个对比和变化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转折时刻,很有可能我们将面临新的冬天。2016年是“黑天鹅”频出的一年,但我们更担心2017年“黑天鹅”会变成“黑天鹅”湖。
世界经济长期停滞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现在贸易增长速度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尚不及全球增长的一半。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新常态”是美国一个保险公司总经理提出的,用以描述经济波动中间的某一个阶段:复苏阶段与过去不一样,变得比较长。
但是金融危机过去9年了,我们仍处于经济复苏的艰难时期,复苏阶段如此之长超出预期,很可能预示了世界经济周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长周期,而这种长周期很可能是以“去全球化”开启的。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间,全球的价格是在急剧波动的,无论商品价格还是原材料,当然也包括金融市场。我们看到人民币汇率也是在急剧动荡。这一急剧波动背后的实质是全球全要素生产力都在下降,这意味着本轮经济发展周期进入末尾阶段,即上一轮科技进步的动力已经行至末尾,而新一轮科技进步的动力在什么地方我们还不清楚。
大家讲的互联网确实是一个革命,它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所有历史上的工业革命都跟物体物理的移动速度相关,有了蒸汽机就有了火车,从而有了机器大工业,有了内燃机就有了飞机,从而有了精密制造。
自那以后,提高速度的制造业还未大规模出现,工业化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难以指望的。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会出现低迷,这一低迷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为黎明前的黑暗可能是最黑暗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世界经济是进入了新的周期,这个周期如果用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的话描述就是“世界经济长期停滞”。
过去世界经济也有停滞的时期,但是那种停滞并不像这一次一样伴随着高杠杆,为什么这次危机定位为金融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金融危机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它被称之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有4张资产负债表,第一张是政府的,第二张是金融机构的;第三张是企业的;第四张是家庭资产负债表。由于某种原因资产负债表衰退叫“去杠杆”,快速的去杠杆就叫金融危机。
金融的资产负债表杠杆最高、衰退最快,所以定义为金融危机,但并不意味着其他的资产负债表不衰退。这一轮金融危机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就是家庭负债表出现了衰退,导致金融经济出现衰退。欧债危机是国家资产负债表衰退导致的金融资产负债表衰退。
现在全世界都还在高杠杆中间。以日本为例,国债占GDP的比重超过250%,美国超过100%,即使“最健康”的德国也是90%。如此高的杠杆有衰退的风险,衰退的风险伴随着金融危机的风险,全球劳动生产率不是很高,投资回报率不是很高,但全球杠杆“很高”,金融就如惊弓之鸟,稍微一波动,资本就开始在全球流动,并且流动的方向不定,导致金融风险加大。
“去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
全球经济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周期,如果过去是全球化的话,现在就是“去全球化”的周期。这一周期有三个特点:
第一,总需求的宏观管理政策开始失效。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总需求管理政策。金融危机9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用到极致,很多国家已经都是负利率了,但经济增长并没有有效的提振,如果有什么效果的话,仅仅是避免了更大的经济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局限性明显地表露出来,全球都开始朝着另外的一个方向张望,这就是供给端,称之为结构性改革。只不过中国政府更强调这件事发生在供给端,所以加了三个字叫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其实全球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美国“再工业化”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美国过去消费过多投资过少,现在加大投资。经济结构的调整的阵痛就是经济低迷并金融风险加大。
第二,全球经济低迷意味着总需求不足,再加上宏观政策的失效,出口是在下降,贸易保护是在抬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特色越来越多,民粹主义不断上升。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说要对中国征收45%的关税,这是保护主义倾向的表现。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国际治理的重要性。面对去全球化的形势,各国政策确实需要协调,但是客观事实是不协调频频出现。2016年,由于美元加息引起全国货币流向发生变化,在 2016年3月份召开的G20央行行长财政部长会议提出反对竞争性贬值,反对货币战。目前形势来看,美国政府强调美国至上不顾全球情况,美元持续加息并大幅升值。美元加息意味着资金向美国流,各国货币会大幅贬值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排除在新兴经济体会出现类似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危机。
曹远征为现场嘉宾分享
所以我们非常担心“黑天鹅”事件在2017年连成片或者成为“黑天鹅”湖。今年许多国家大选,各国政策上是否能够重新寻求协调一致是大家值得关注的高风险问题。因此在这次达沃斯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受到世界的关注,这是延续了2016年9月G20峰会上的精神,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这个方向就是构建创新或者包容的世界经济。
把发展作为世界经济的主题,同时打造贸易投资的两大引擎,坚持开放,与联合国2030年的发展议程有机的连在一起,尊重各国的特色,实现包容性的增长。中国在这个议程上做出积极努力,这就是“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上升,2014年国际收支改变了过去30年的状态,变成了净输出国,中国由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中国国际收支的状态变化,一方面表现中国正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按照达沃斯会议习主席的讲话世界经济搭中国经济的顺风车,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任务和挑战。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显现
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下行超预期。我想说,下行超预期不是指下行的速度多快、幅度多大,而是下行的时间如此长,这是超预期的。我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30多年,坦率地说,我也没有见过。
超过预期不是中国经济本身问题,而是我们现有的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同时因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不再服从传统的周期。
首先,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现在都有衰减。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是世界经济的繁荣,中国成为出口导向的经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但是现在全球经济已经陷入了低迷,这一引擎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是人口红利 ,尤其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中国因此把低成本劳动力纳入全球化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廉价制造竞争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现在成本不再便宜,尤其劳动力成本不再便宜,低成本制造竞争优势不再持续。
第三,中国过去的人口年轻,这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供应的增加,同时人口年轻意味着储蓄增长,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投资的驱动性经济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特点。如果人口老龄化,则意味着储蓄下降,那么投资经济难以持续。
第四,中国经济过去增长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廉价为代价的,这种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
我曾经见过温州的一个企业家,他说了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说:“我们温州人什么没见过,我们不怕冬天,我们就是冬天熬过来,怎么过冬呢?不就是多穿一点衣服。为了维持生产,咱们借一个高利贷把生产维持住,实在不行抱团取暖,就是互相担保。冬天总是要过去的,春天总是要来的,春暖花开一马平川。但他说这次不一样,这次冬天不太冷,但是太长了,八年了没有熬住,没有等到春天我先倒了。”眼下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多都与此相关。
中国经济转型,有出口导向还有内需变化。互联网电商为什么这几年如此火热,中国企业过去都是来料加工,一旦没有定单就要借助电商,于是电商乘势而上,马云就是这么成功的。通过网络帮助企业销售,这样就有了新的机会。这也说明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与坚定性,我们对这个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
2017年开年,中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变化,除了宏观经济表现平稳以外,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微观基础上,具体是两个指标的变化。
第一,PPI经过54个月负增长之后在去年下半年转入正增长,PPI上升意味着企业销售状况转好,企业销售增加、现金流增加,这意味着企业的付息能力提高。
第二,工业企业的利润经过12个月之后,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出现正增长。企业的利润增长意味着还本的能力也在提高,这意味着企业的杠杆已经开始稳定并在此基础上有可能稳步的去杠杆。2016年我们的担心问题是去产能去杠杆交织,去产能意味着衰退,去杠杆意味着暴露,这两个混在一起就很麻烦,但现在问题得到了缓解。
此外,2013年服务业第一次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
我们所说的服务业不是吃喝玩乐这种低端的服务业,中国服务业应该是高端服务业。去年增长最快的是医疗产业、旅游、教育、互联网、物流、金融等行业。贵阳过去是落后地区,但现在中国的云计算基本集中在贵阳;我们说起中国的纺织业,就是在新疆,西部经济的发展奠定“一带一路”的基础,因此西部企业可能也是未来的投资热点。
上述的行业,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长出的一些嫩芽,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显现。什么叫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就是改良土壤改良灌溉让嫩芽快快长大,如果嫩芽快快长大中国经济可持续,这是中国经济的希望。
由此看来,“十三五”期间,未来4年中国经济最关键的是能不能坚持转型,“十二五”期间嫩芽已经开始露头,下一步是如何让“嫩芽”长成参天大树。
转载请注明“宜信财富官微”
编辑 / 财富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任总统哈莉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