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来源:银行家&
作者:李莹
    国际形势
  经济继续温和复苏。2015年,美国经济增速约为2.1%,全年表现比过去几年表现更为稳健平滑。2016年,消费将继续支撑美国经济复苏,就业市场增长保持稳定,美联储渐进可能性较大,全年可能有2~4次加息,每次0.25个百分点。预计美国经济将继续复苏态势,增速或升至2.6%左右,并呈现“中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中两低”特点。预计美元在2016年上半年将呈较强走势,而下半年会则在波动中逐渐趋稳。
  欧洲经济渐露复苏迹象。2015年欧元区增速可能达1.6%,经济增速为2.5%左右,欧盟整体增速为1.8%。2016年,欧洲制造业和服务业将同时稳步向好,消费呈现逐步改善势头,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和南欧国家市场回暖将助推经济增长,而宽松货币和汇率相对贬值也为温和复苏提供了较好环境。2016年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短期内仍难以解决,通缩风险、金融危机遗留的债务螺旋等压力依然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欧俄相互经济制裁也拖累了经济增长。难民潮和英国脱欧公投对欧盟和英国经济冲击较为有限。预计2016年欧元区增速将提升至1.9%,英国经济至2.7%左右,欧盟至2.2%。
  经济难言复苏。2015年日本经济增速预计为1.2%左右。结构性问题和地缘政治问题将继续困扰日本经济增长前景,“三驾马车”同显疲弱继续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复苏的直接因素。日本在亚洲高新技术出口领先地位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日元贬值空间较为有限,通缩风险恐有进一步加剧态势。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1.4%,增长动能并不强劲。
  经济体内部将延续分化。2016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资本外流风险和价格持续下行将左右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走势。中国、等资源进口型制造业经济体将保持较快增长;、等资源出口型经济体至少在上半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总体来看,2016年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外流的规模不会显著超过2015年,但上半年的压力有可能高于下半年。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且社会动荡不安的国家、实行硬钉住汇率制度但外汇储备规模较低的国家、外债比较高或发生过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国家,2016年较容易出现本币大幅贬值,甚至货币和金融危机。
  总体判断,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0%,2016年有望提升至3.4%左右。其中,发达国家2015年经济增长2.0%,2016年增长2.2%;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2015年经济增长4.0%,2016年增速为4.5%。
  “三驾马车”探底企稳
  投资增速企稳。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下降压力,预计增长9.5%。去产能为2016年五大任务之首,受此影响最大的是制造业投资。在加大去产能力度、制造企业不良贷款率上升、工业通缩延续的三重压力下,自主扩大投资的意愿走弱,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降至5.5%。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很大,年初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继续下探。随着销售回暖逐渐消化库存,下半年有可能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企稳回升至3%,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稳增长仍是2016年重要工作,“十三五”开局之年可供启动的基建投资项目较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可能实现18%左右的快速增长。投资增长存在积极因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增速在2015年下半年持续回升;二是2015年二季度以来新开工项目数大量增长;三是固定资产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和新开工总投资额增速持续回升。在各方面政策逐步见效的支撑下,投资增速可能逐渐探底企稳。
  出口增长空间有限。2016年有利于出口增长的因素增加,包括美欧经济复苏带动外需环境缓慢改善,对外经贸合作加深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高,国内及国家级新区改革创新开启对外贸易发展新时期,促进外贸增长政策继续出台并加快落实。但新环境下出口潜在增长空间有限,TPP等新的国际经贸关系协定的形成对中国出口将带来影响。虽然中国出口占全球的比重继续上升,但局部优势减弱。预计出口形势有望好转但只能实现低速增长,进口跌幅收窄。
  潜力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休闲需求的日益增长,居民消费的能力和意愿提升,消费增长的潜力巨大,消费市场多元化、规范化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将引领消费结构转型,生活性服务业消费增长有加快之势。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稳健增长,增速10.8%左右,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将逐渐提升,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
  2016年将全面开展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一是去产能、去库存;二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扩大有效供给,激发潜在需求;四是化解存量债务,防范金融风险;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2016年经济运行存在四方面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前景并不明朗;美联储加息和大宗商品低位震荡;去产能与工业通缩双重压力;房地产投资能否企稳。
  短期内稳增长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16年政策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加以平衡。需求侧的稳增长政策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更多地作用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加大供给端的结构性改革不意味着放弃需求管理,未来需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体制改革相配合,实现供需两端齐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融资成本降低。
  根据对投资、出口、消费的分析,运用模型逻辑分析并做相应修正,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可能达6.7%。上半年,由于前期投资资金来源增长缓慢,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继续下行,经济增速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二季度之后前期大量稳增长政策逐渐释放效力,当期政策力度逐渐加大,经济运行趋稳转好。预计2016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6%、6.7%、6.8%、6.7%,全年经济运行呈前低后稳特征(表1)。
  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新的内外发展战略的落实,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释放。经济结构转型与去产能持续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将持续提升。工业产业内部调整,新的工业增长点正在形成。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具有更强的就业创造能力。
  物价走势平稳
  2016年CPI运行将趋平稳,不会出现大幅波动。流动性的持续充裕将推动CPI小幅上升。猪粮价比已远高于盈亏平衡点,猪肉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国际粮价低于国内价格,粮食价格将有所下降;食品价格随鲜菜、鲜果等季节性波动。非食品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原油相关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服务类价格将有所上行,房地产相关消费价格稳定增长。2016年CPI翘尾因素可能呈波浪形,月平均值比2015年略高0.25%左右,但显著低于2012年和2013年。预计2016年CPI同比涨幅上升至1.8%左右,全年走势受蔬菜、鲜果、水产品等季节性食品价格影响而有所波动。
  全球原料和初级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美联储加息进一步压低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购进价格可能持续下跌,输入性通缩压力难以减轻。经济结构转型期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工业增长存在下行压力,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价格仍将下跌。加大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和基建投资项目加快落地,有助于提振需求并带动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趋势得到缓解。在输入性通缩和去产能压力延续的情况下,PPI跌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2016年下半年PPI负值可能逐步收缩,全年PPI同比降幅可能缩小至-3.9%左右。
  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为企业进口节省成本开支,2015年获得进口价格福利约1900亿美元,占贸易顺差的32%,但同时带来输入性通缩压力的加大。自2013年9月以来,PPIRM跌幅一直大于PPI跌幅,二者之差逐渐扩大至接近1个百分点。工业领域承受的通缩压力并不像PPI表现得那么明显。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没有完全传导至消费品价格,当前存在工业领域的结构性通缩,并未出现全面的通缩局面。
  房地产去库存进一步深化
  宽松的货币环境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撑。融资成本下行加上多元融资渠道的放开,房企有了主动优化债务结构的机会;居民购房成本也有效降低,月供下降能对冲一定幅度的房价上涨。预计2016年在高频率、微刺激的政策支持下,商品房销售仍能维持较好形势,然而成交对政策的弹性将降低,高基数和需求井喷后的平稳释放将造就销量增速小年。房价也将稳中略升,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均价同环比都将逐步改善,但高库存和看跌预期限制了全国范围内房价上涨的动力。
  与销售稳步提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投资的持续低迷,这一次“销售启动―资金改善―投资企稳”的传导链条似乎并不敏感,反映出开发企业对资金运用于建设活动的谨慎。预计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低迷,但后端销售向前端投资的传导只是失敏,并非失效。加之低基数,触底回升终将到来,但回升拉力可能较弱,新开工与拿地的拖累是直接原因。行业整体下行必然伴随着土地总体需求的下降,即便一线城市升温也很难撬动全国整体土地市场的成交热情,新开工规模也难以有较大提升。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库存压力依然很大。据估算,包括“在建”和“竣工”部分在内的商品房真实库存已超过50亿平方米;若再加上“待建”部分,或达上百亿平方米。
  未来各项政策措施将沿着增需求、促投资的方向,从需求与供给两侧发力。在需求侧,继续解除不必要的限制,减轻购房者负担,促进合理购房需求顺利释放。一是降成本,即宽松货币环境和商贷利率优惠。二是加杠杆,即降低按揭贷款首付比例。三是轻税负,即降低二手房交易税费和购房退税。四是调公积,即下调首付和利率,上调贷款额度上限。五是增人口,即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户籍改革、解决配套等扩大购房人群。在供给侧,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和住房库存的配置和管理。一是土地供应疏堵结合。加大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优化住房用地结构,控制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二是住房供应增减有度。地方政府增加商品房的收购,取代直接建设保障房,并进行货币化安置。
  国际收支更趋平衡
  2016年,美欧经济缓慢复苏有望带动外需回暖,加之2015年各月基数相对不高,货物贸易出口形势逐渐回暖,出口增速预计可能将小幅反弹至2%;进口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冲击改善有限,负增长概率依然较大,但跌幅可能将收窄至-2%;而贸易顺差则保持增长,扩大至6500亿美元,略高于2015年的6000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加速扩大,或将达到2500亿美元。其中,居民收入增长、个人购汇额度放宽、全球资产配置动机等引发的出国热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因素,逆差有可能升至2200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高于服务贸易逆差,经常项目顺差总体仍为正增长。剔除其他因素后,顺差可能保持在3200亿美元的规模。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约为5.5%,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约为2.8%。
  在资本项目方面,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1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未来几年总体保持平稳;另一方面,受“走出去”步伐加快、“”战略落地,以及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综合效应影响,我国非金融类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1400亿美元,直投投资逆差态势逐渐确立。受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资本和金融账户进一步开放等因素影响,2016年外汇储备规模还将经历一个适度下降的过程。2016年,我国仍将面临较大的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上半年的流出压力可能较大,全年规模整体可控,流出类型仍以非直接投资为主,预计全年非直接投资净流出约为4000亿~5000亿美元,外汇占款将减少2.7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仍具备较好的经济基本面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且投资领域越来越开放,沪港通、深港通、开放境外各类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外汇和债券市场等改革红利将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流入中国,未来资本长期单边流出的可能性不大。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将更趋平衡合理。资本项目开放是大方向,但近期在开放的节奏上或将保持适度审慎。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尽管不存在持续大幅贬值的基础,双向波动、弹性加大将成为趋势;但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加息预期及资本流出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短期的、阶段性适度贬值在所难免。同时,离、在岸即期汇率或将存在一定偏离度。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货币将基本保持稳定,但兑欧元、日元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可能仍将保持强势。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
  受国内外复杂动荡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运行压力依然较大。营造稳健融资环境,保持货币供给平稳运行以及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预计2016年全年银行信贷供给较为稳健,非信贷资产配置将更为灵活,各类直接融资占比也将有所提升。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可能达到16.5万亿元左右,其中新增信贷约12.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企业短期贷款占比可达18%,较2015年提高约2.3个百分点。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基建投资带动下占比将提高约2个百分点,达到32%。而票据融资占比则可能较2015年降低1.5个百分点,约为15%。受房地产销售逐渐回暖影响,2016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提高至29%,较2015年提高约2.5个百分点。全年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偏松格局,广义货币M2增速在13%左右。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在2%以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望下降50~100bp。
  2016年,在经济运行仍有下行压力、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等复杂国内外形势下,货币政策将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总体保持稳健偏松格局,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基准利率已达历史最低、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PPI持续负增长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降息的刺激效果递减但负面效应开始积累等因素,将制约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空间,降息会较为谨慎。目前法定水平仍属高位,为对冲外汇占款减少、提高货币乘数、促进信贷适度增长,预计2016年存款率仍将适度下调,预计全年可能下调2~4次,每次50个基点。为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为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做准备,SLF、MLF、PSL、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创新型、定向型工具使用频率提高。央行还将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来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适度、平稳地进行贷款投放及非信贷资产配置。汇率政策以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稳定为主。市场将逐渐关注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汇率。
  政策建议
  2016年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适度和更为精准的政策应对。一是实施更有力度、重点突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增长中新增部分应主要投向“促转型”、“调结构”重点支持的领域。二是货币政策应兼顾好三方面平衡。助力稳增长需要将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降融资成本需兼顾控制资产泡沫和防通胀的需要,兼顾资本流动和汇率水平基本稳定的需要。三是房地产政策调整应双管齐下。继续解除不必要的限制,减轻购房者负担。加大重点城市的土地供应,优化住房用地结构。四是政府作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去过剩产能”。积极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产能过剩重点行业的处置应有顶层设计;还应鼓励过剩产能企业相互间开展市场化的兼并收购。五是激发各方投资活力。包括继续加大各级财政对公共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力度,有效发挥下调部分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用,等等。六是多措并举,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充分运用重组手段,加快化解潜在业务风险。积极拓展不良资产处置思路。适当放宽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七是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加快构建多种所有制和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八是高度警惕并严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并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继续采取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谨防不良率上升带来的违约风险激增。
  (作者单位:(,)发展研究部)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经济要打硬仗|中国| 经济_凤凰卫视
专家解读:2016年中国经济要打硬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可以说2016年的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也担负着2020年全面小康的重任,所以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
核心提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可以说2016年的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也担负着2020年全面小康的重任,所以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2016年怎么走,十三五这五年怎么干,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这个报告给出的路线图。凤凰卫视3月8日《新闻今日谈》,以下为文字实录: 艾楚怡: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可以说2016年的两会承载着十三五开好局的使命,也担负着2020年全面小康的重任,所以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2016年怎么走,十三五这五年怎么干,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这个报告给出的路线图,今天围绕这个话题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嘉宾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光远先生,马先生我们看到这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写到GDP的增速是设在了6.5到7这样的一个区间,也是第一次的,您怎么来解读这背后的声音?李克强谈2016年经济形势讲三句话 马光远(著名经济学家):我觉得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一个是对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有一个比较充分的困难层面的考虑,李克强总理这两年的报告里边,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经济形势的时候说,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但是今年谈到2016年形势的时候他讲了三句话,一个讲我们今年整体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更大,形势更为严峻,说我们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因为无论是国际也好,国内也好,2016年的整体形势来讲的话,比2015年还要错综复杂,大宗商品价格究竟会怎么走,全球的货币政策如何协调,没有复苏的全球经济是否还会继续往下走,不确定性非常大,所以在这个环境下,再加上我们中国经济真的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期,李克强总理说,各种过去多年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都很有可能爆发,所以一方面我们把困难一定要降得住,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 另一方面我们2016年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确定了五大任务,这五大任务作为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工作,应该说包括我们的去产能,包括我们叫消灭僵尸企业等等,都会影响经济的下行,所以把经济增长指标区间化,我认为一方面体现了政策对整个经济下行的一个包容,另一方面也给大家一个政策层面的方向性的一个指导价值,就是事实上高层对于整个经济,比如说这个指标,GDP增长的指标,它有很强的包容度。 去年我们是6.9,今年很多人包括我去跟一些企业家交流,大家还是期待比较大,说我们经济下行已经六年了,2016年会不会有所反弹,所以有些人讲说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一个微型反弹,当然我们的高层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一直不断在释放信号,就说我们不可能到了今天为止,我们还通过像过去一样大规模的刺激,让经济的数字一下子变得好看起来,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大量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个问题躲不过,今年1月4号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解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用的话特别重,就说我们今天就要做得罪人的事,这些问题不解决,过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如果说我们把这个问题往后推的话,将来天下的老百姓会骂我们,所以今年的这个决心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倒是觉得6.5到7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说6.5很容易,实际上6.5相当不容易。 艾楚怡:难度在哪?马光远:GDP增长指标达到6.5非常不容易 马光远:一方面是过去我们讲增长动力,李克强总理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边,用了两个新字,一个叫新动能,一个叫新经济,新动能对应的是过去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过去我们传统的低端制造业,大规模的投资,我们的房地产,我们的进出口都已经走到了一个天花板,也就是说依靠这些过去的动能,再拉动中国经济往前走,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现在动能你没有塑造起来,我们新的经济模式还处在一个塑造的过程中,所以这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经济往下走,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整个下行的过程中,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不要出现大的风险,顺利的完成这种转换,而不是我们过于把眼睛盯着这个数字层面,所以尽管高层讲了很多年,整个增长的趋势怎么样,未来整个发展的态势会如何,但是我们可能有很多人仍然抱有幻想,比如说对6.5这个数字,我们过去讲7%,我7%一直很好,现在我们降6.5,6.5也不错。 艾楚怡:6.5是个底线吗? 马光远:当然这个底线你可以定,比如说我们说到2020年我们必须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完成翻一番,但是我觉得还应该做好准备,万一比如说国际环境出现严重恶化的态势,影响中国经济的话,那么我们要做好完不成6.5的思想准备,6.5是一个平均值,我个人的理解它不叫底线,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平均的增速达到6.5,那么我们就能够完成翻一番的目标,但是在有些年份可能会低一点,比如说有些年份形势非常严峻,调整的任务很重的情况下,那么也可能低于6.5,今年因为整体来讲的话,要给大家确定一个信心,也就是说现在每个人似乎都在讲冬天,冬天有多严峻,很多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信心危机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年定个6.5,6.5到7。 而且我们把6.5作为一个底线来对待的话,是相对于今年而言的,今年全球整个经济来讲的话,我觉得现在大家逐渐的对全球经济未来大的走势,看法逐渐的比较清晰起来,就说全球经济也好,中国经济也好,可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边,要走一个L型的这么一个阶段,大家都在找增长动力,全球经济事实上也失去了增长动力,经过30多年的这种繁荣周期以后,现在再找下一个增长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中国在找,欧洲在找,其他国家都在找增长动力问题,我觉得这个寻找的过程会非常长,所以千万不要以为6.5很低,千万不要就说我们6.5很容易的能够完成,2016年其实并不容易,所以这种区间一方面事实上是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容忍经济的这种比较大的波动,另一方面我们把主要的任务还放到中国经济过去多年来没有完成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发展模式的转变上来,而不是说为这个数字焦虑。 过去你看每一个月发布数字,每一个季度发布数字的时候,媒体也好,专家也好,大家都为那个0.1争的面红耳赤,而稍微比如说6.9到7%差0.1个百分点,但是给人的心里感觉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你当年定的目标是7.0左右,尽管讲的是左右,但是很多人并不能接受你低于7.0,所以有很多人认为,6.9你其实没有完成任务,现在我们搞一个区间的话,这个余地就有了,所以我认为相对于过去我们定一个很硬的指标,其实硬的指标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有很多东西你根本预料不到,到我们搞区间,到最后我个人认为可能到某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我们连区间也不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这个指标,而是其他的,所以今年我们有一个指标没有定,我认为是科学的,就是进出口,我们过去每年进出口指标是很重要的宏观指标,比如说去年我们定的目标是要增长6%,后来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不仅仅没有增长6%,而是掉了7%,差距是13个百分点,这是很大的。全球经济局势复杂 进出口指标不好确定 今年考虑到全球经济这种复杂的局面,我们对进出口没有确定指标,这是很好的,所以以后中国经济逐渐完成这种宏观调控的这种思路的转变的话,我们可能不再定目标,所以这个区间应该来讲的话,相对今年来讲,一方面完成6.5以上的增长就很不容易,不要把这个数字千万的跟过去比,我们现在因为有一些说法,有时候很容易形成误导,比如说去年6.9的时候,很多媒体都在讲说,创下25年以来最差的增长记录,6.9也不差,6.9放在去年那个环境下,其实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们逐渐的淡化这个数字,区间它的功能之一就是淡化,出现一些波动,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艾楚怡:但是有些老百姓就觉得设立这个区间是不是表明今年的经济形势,或者市场更让人琢磨不透了,所以才是一个区间,不敢定一个具体的数字。 马光远:说的也很清楚,就是因为总理对这一点没有任何避讳,所以我每一年,我跟很多民营企业交流的时候,因为我们很多民营企业家就是过去30多年他习惯了中国经济的狂飙猛进,他们的企业的扩张也建立在那种模式的基础上,所以经济往下掉的时候他们不适应,他们认为掉不正常,所以他们的正常标准是什么?就是像过去的8%以上的那种增长,所以每一年你总会听到他们讲,问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反弹?他们认为这个数字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如果说回到政府工作报告,回到我们高层关于中国经济未来形势的一系列判断的话,我们从来没有隐瞒中国经济要减速,而且我们也从来没有隐瞒过说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究竟怎么样,今年就讲困难更大,更多,形势更严峻,要打硬仗,李克强总理在后边讲了一个话我觉得很好,就是大家如果看中国经济30多年的话,几乎每一年我们都是在困难中度过的,中国经济他讲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但是也告诉你,就说不要过于乐观,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甚至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些分析,如果是2016年在某个领域我们防控不住的话,有可能触犯我们的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底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也应该对国家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把控,两句话都应该记住,一方面要打硬仗,另一方面我们也有政策空间,我认为现在的中国经济千万不能过于乐观。 我过去很多年我讲冬天,但是到今天,到了2016年我觉得讲冬天没有任何意思,也是到了今天为止,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在目前这种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过,我觉得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精彩,我们在现有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目前这种态势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去做,比如说我们的消费,其实空间非常大,比如说我们现在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边,确定了一些重大的投资项目,都是中国经济所必须的,所以放到全球来讲,放到大周期来讲,中国经济我认为仍然是潜力非常巨大,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会一帆风顺,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在受了,我觉得可能是受了经济学家的一些误导,因为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叫书本上的经济学,他在研究的时候,他总是建立一个很完美的模型,似乎全球经济叫一个均衡的,均衡那是一个非常完美了,但事实上全球经济最正常的表现它是不均衡的,也就是说它总是失衡,总是这个地方出问题,那个地方出问题,在不均衡的动态的调整过程中,然后往上走,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把那个经济完美化,好像说中国经济有很多困难,其他国家好像没有什么困难,好像发展很完美。 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中国经济这种表现,已经相当不容易,所以困难想得足一点并不代表说我们要否定中国经济,我们要唱空中国经济,我们要看到整个政策的空间,还是能够起到一个作用,所以我觉得能够都也就是说如果出现大的情况的话,那么我们还有些政策能够稳住,所以2016年的话大家不要过于担心,特别对区间的这种解读,我觉得不要担心,我特别反对太乐观,因为过去几年我认为一些企业出的问题,一些行业出的问题,就是太乐观,包括我们的产能过剩行业,为什么一下子到了今天这个状况?乐观造成的,我们用不了那么多的钢铁,我们用不了那么多的水泥,为什么?我们还剩那么多,不就是认为经济还能反弹到那个超高速增长的那个阶段去嘛,所以我觉得乐观在某种程度上,比悲观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更要大。政府拟安排财政赤字应对经济下滑 解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16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赤字率提高到3%,这也是多年来中国的财政赤字率首次过3,财政部长在记者会上就此回应称,这样的安排主要为了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同时配合供给侧结构改革。 楼继伟:我们支撑是防止它经济出现一个大的下滑,同时着力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这是一个总得调子,那么支撑加了0.6,0.6%的赤字率,那么要做些什么事情?首先要保证一些重点的支出。 解说:从预算报告来看,今年的财政支出主要将用于推进供给侧改革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比如中央财政就安排了五千亿支持基建项目,另外已经安排一千亿元支持去产能过程中的下岗员工安置工作,在财政支出过大的同时,楼继伟也坦言,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随着PPI的下降,财政收入空间受到挤压,因此仍然有扩大赤字的必要,而如何应对赤字率提升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楼继伟也指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债务的使用情况。 记者:在债务风险的问题上,楼继伟还强调,最重要的问题是债务是否规范,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有债务和变相发债的问题,而在这些方面楼继伟也透露,将会会同各级财政加强监管。 艾楚怡:财政赤字首次提到3%一个国际性警戒线的水平,就像刚刚新闻当中说到的,扩大财政赤字会不会有增加债务的风险? 马光远:肯定会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你借的钱多了嘛,借的钱多的话肯定就像楼继伟讲的,肯定有很多不规范的出现,但是大家不要把3%去看成一个这种很僵化的一个指标,因为有很多国家,它的债务也是动态在发展,包括美国在内,他的赤字率可能一度曾经达到可能快接近10%,欧洲一些国家在危机非常严重的时候,都超过10%以上,所以目前整个3%来讲的话,我觉得主要取决于这个比重究竟高不高?取决于中国经济未来怎么发展?如果说大家不看好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可能会吃药,要出问题,不要说3%,现在的2.4也是很高的,因为在2.4的背后我们有很多的地方,可能还债能力非常低。 但是如果说我们认为我们通过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能够规范这种债务行为的话,那么3%以上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刚刚到了3%,就这个指标而言的话,我不认为对每一个国家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还要根据他这个情况,那么今年增加一些债务负担,如果能够风险可控的话,问题不大,因为中国很多人可能对政府借钱有一个天然的警惕,就是政府借的钱多了以后,我们过去很多年,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算中国政府负债究竟有多大,算来算去我们发现,如果放到全球群看的话,事实上我们的政府债务本身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严重,在跟很多国家,比如说跟意大利,日本,甚至跟美国比,我们的债务负担本身算这个比率的话,还是比较轻的,我们担心的是什么问题?就是很多地方政府变相,你不给他通过正规渠道发债的话,那么他通过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渠道把债务隐藏起来,隐藏在水下,那么隐藏的债务其实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觉得把这个大门打开,把这个大门打开以后把暗门给堵住,这样的话风险会降低,所以今年整个债务赤字率达到3%左右,我认为不是一个大的问题。营改增保证税务整体只减不增 今年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整个财政收入,我们确定的增收指标是3%,这是应该讲近20年来可能是最低的一个增长目标,这个增长目标如果说3%是这么一个增长的话,意味着很多地方政府,很多的部门可能会出现缺钱花的局面,一方面缺钱花,另一方面政府举债,如果这个举债达不到他的花钱的这种要求的话,那么我们的积极财政政策里边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今年的我们的降税计划可能完成不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我认为最最大的亮点,就是在整个减税的层面,我们提出通过营改增,让所有行业的总体税务,只减不增,这跟过去我们讲的结构性减税,应该说是完全不同的。 过去多年我们讲减税,讲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有些地方要加有些地方要减,结构性减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是中国的宏观税负不断在上升,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文章,讲到中国的宏观税负的时候,说我们的整体宏观税负还是比较低的,他算出来的比重是29.1%,我对这个数字我是完全不同意,我们怎么样算这个账,就是比如说政府的总体收入究竟是多少,毕竟中国政府的很多收入应该来讲相对于国际上,我们这个收入还是比较复杂的,这个账一定要算清楚,我们今天确定这个只减不增的原则,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针对我们的总体税负比较高,一个国家的税负太高的话,对企业造成负担,过去几年我们甚至听到,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怎么活着?靠逃税活着,也就说我们如果不逃税的话,我们根本赚不了钱。 在去年我们调研一些企业的时候,大家对整个企业负担排名,2009年的时候我们调研排名第一的是税负,过了两年最后又变成叫人力成本,融资成本等等,去年又税费负担又上升成第一,企业是有切身感受的,当税费太高的话,我们讲创新驱动战略,我认为根本不可能,一个国家的税负结构是否合理,对创新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创业性的企业为什么在60年代70年代那个时候异军突起,是因为它税制改革出现了变化,鼓励大家这么做,在这个方面大幅度的减税,所以我觉得一定不要把税负简单理解成一种我为你减负,他是为未来整个中国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成功奠定一个税制基础,我们控制税负继续上升,我们往下压宏观税负的主要目的,是让中国经济有一个完成这种转型的基础,而不是说把它当成一个恩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减不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是规定只减不增能不能做到?大家都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原因是什么?因为税在一块好办,比如说税你不增可以,但是我们企业负担里边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 对于我们很多企业来讲,在整个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家最不担心的是征着的那个税收,你该收多少收多少,没问题,但是莫名其妙的各种名目的这种收费的负担是企业最头疼的,2008年到现在,你会看到中国财政收入里边非税收入在一些年份上涨的非常厉害,我记得有一些年份,比如说1季度、2季度之后,非税收入同比可能能达到40%50%,为什么增长那么快?那个时候一定是财政收入,就说税收收入往下降的时候,所以如果说这一块如果压不住的话,我们讲这个说所有行业的税费负担只减不增可能会成为一句空话,因为你讲的可能是一个狭义的税收,你没有讲企业的整体负担问题,所以我觉得要把这个最大的利好要落到实处,第一个要增强这个认识层面,就说我们这个减税是为中国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服务的,那么另一方面,一定要遏制地方政府的增加非税收入的冲动,如果没有这样的配套举措的话,今年如果说在税费改革,税费减免层面,如果不痛下决心的话,我比较担心的是我们有一些企业,可能会抗不住,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亮点是税费改革,最难的也是税费改革,所以我们避免出现这个政策最后变成政策白条。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点击关注私享会,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新闻今日谈》节目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播出首播时间:周一至周日18:30-19:00重播时间:周一至周日22:30-23:00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责任编辑:刘晓慧 PV02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140
播放数:68099
播放数:21963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新的经济增长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