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武警安大钧钧的女儿

第十五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风采录
&&&&&&&&&&&&&&&&&&&&&&&&&交通一总队三支队工程师毛瑞兵
&&&&多情不悲华发早,歌行雪海开奇路。
&&&&和又黑又瘦、两鬓有白发斑斑的武警交通三支队工程师毛瑞兵在一起,被他乐观爽朗的言语吸引同时,更引人注目的是高原风霜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年仅35岁的他已经在雪域高原的公路建设一线度过了13个春秋。
&&&&1997年7月从长沙交通学院毕业后入伍,毛瑞兵3次写下进藏的申请书终被批准,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高原这片土地,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包括8项国边防重点工程在内西藏22条公路,处处都留下了他作为建设者的身影,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高原缺氧……他一次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豪言壮语说起来或许简单,但仅凭一股胆气豪壮想要在高原建功立业还远远不够。1998年初,海拔5200的唐古拉,初上高原的毛瑞兵负责青藏线改建工程测量工作。缺氧的大脑时常“短路”,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他就把重点抄到本子上,随时记忆。三年间,他积累了丰富的高原施工经验,他经手计算确定的数百万个技术数据,没有一个出现偏差,而他却先后五次因缺氧性昏迷被送进了医院。
&&&&在高原工作的第11个年头,毛瑞兵迎来了他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挑战。墨脱、嘎隆拉……已是“老西藏”的他知道这些名词意味着什么: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数十年来的多次修路却是屡屡无功而返、每年都有长达7个月的封山期。关键时刻的选择才能彰显人的真正品质,已经接到去内地机关工作通知的毛瑞兵,再一次把自己的人生“战场”选在了高原墨脱。
&&&&2009年11月,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掘进刚到160米,隧道内就出现至少7道断层,软弱的围岩用手一捏就成了碎末。工程被迫停止,毛瑞兵带领技术骨干,一连5天顶风冒雪,勘测了隧道周围方圆10公里的地方。接着又是3天3夜的制定方案、核对数据、改进工艺。最后确定将数榀钢支撑在安全地点加工好并连成一体,在上部设钢板,用装载机一次顶到塌方体下,有效解决了施工安全难题。短短两年间,毛瑞兵在嘎隆拉隧道施工中改进运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就达16项。
&&&&血肉之躯终非钢铁铸成。高强度的工作、艰苦的环境……2009年春节刚过,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般高速运转的毛瑞兵病倒了,感冒引发腮腺炎,进而导致急性肺炎,连续高烧3天不退,大雪封山,无法送外治疗,最后部队千方百计与四川华西医院取得联系,专家电话指导卫生员用药,连续挂了7瓶点滴,高烧才缓缓退去……再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他没过几天就踏着皑皑白雪走进了隧道施工一线……
&&&&身处高原13年,那些经历过的生死劫难,毛瑞兵从来不曾对父母妻儿提起。2009年8月,已经两年不曾回家的他叩响家门的时候,开门的儿子大喊:“妈妈,门外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看着门外瘦黑的丈夫,这个独力支撑家庭的刚强女人两行清泪滚滚而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对于这个家,毛瑞兵心中有着太多的愧疚:妻子生产,他正在川藏公路“102”滑坡群旁研究整治方案;父亲重病住院,他正在与世隔绝的嘎隆拉隧道中指挥解掘进作业;儿子在电话带着哭腔问他是不是自己的爸爸,他正挂着点滴在研究图纸和施工方案……而割舍不下高原公路建设事业的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父母妻儿:“等我上不了高原了,我一定回来好好陪你们。”
&&&&&&&&&&&&&&&
湖南总队岳阳支队船艇大队大队长王业虎
如果王业虎在12年前离开武警岳阳支队船艇大队,洞庭湖上的沙老板愿意开价年薪10万、年底分红20万请他当船长;8年前,薪水涨到50万;近两年,沙老板们死心了,晓得请他不动……除非运沙船遭遇搁浅或者遭劫。
沙子、鱼、芦苇是东洞庭湖上“三件宝”,武警王业虎27年奋战洞庭湖,也被列为一宝,人称“水上蛟龙”。
本子上记录洞庭湖的行船险情
王业虎现在是岳阳支队船艇大队大队长。27年前,他开着喷水艇来岳阳,与6名战友组建船艇大队,当时的任务是水上保卫、抗洪抢险,工作地点在洞庭湖。
刚到洞庭湖,湖里的行船凶险令他惊讶,他决心弄明白洞庭湖的脾性。
来洞庭湖的头5年里,他每一次随船艇巡逻,总是船头船尾跑,一会儿趴在甲板上朝水下看,一会儿又远眺与船艇平行的方向。
当时主管他的大队长、现岳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李克山回忆说,王业虎在找水下的暗礁、沙洲、浅滩,朝远处看是找参照物,比如一棵大树、一栋房子。他会把这些记录在本子上,绘图。
一年内有枯水期、中洪期和丰水期,他将不同时期同一地点的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往湘阴方向的水下水草集中区、往君山的渔网“迷魂阵”和芦苇堆分别在什么位置,也都作了记录。
他的几个记录本,最后加工编印成册。册子上,还标注了抵达洞庭湖60个堤垸的路线、堤垸的面积、人口以及哪种艇适合派往,为日后抗洪抢险提供依据。
也因为这本册子,他获得了“洞庭湖上活地图”的美誉。
&&&&&&&&&&&&
宁愿做年收入只有8万多的武警
海事部门要走了这份地图册子,洞庭湖上的航运企业也来找王业虎取经。王业虎没料到的是,居然有20多个地方单位和企业“得寸进尺”,要他本人。
第一个发出邀请的是当地身家过亿的一名挖沙船老板。
此人认识王业虎缘于他的挖沙船搁浅过,王业虎出警帮他把船救了出来。他了解到,王业虎驾驶吃水1.1米深的登陆艇从船艇大队出发,到华容水域比别人驾艇行程短30公里左右。
王业虎推辞了。他考虑到岳阳市区至君山段水域确实存在不少暗礁,干脆摸清水下暗礁情况,设置航标,为过往船只开辟便捷航道。
人们惊讶地发现,入伍只有高中文化的王业虎是个船艇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20多种船艇装备,编写了近10万字的教材,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技术革新项目13个。
这些年,岳阳市海事局、岳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等都想请他。也有水运行业的老板出价50万请他当船长,他都回绝了,尽管他的年收入只有8万多。
&&&&&&&&&&&&&
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6名
在王业虎的脑海里,除了洞庭湖行船险情图外,还有一张洞庭湖社会生态图:这张图包括品行不端的人,如渔霸、贩烟的、敲诈的、偷猎的、登船偷油的、争夺沙子的以及在逃嫌疑人。
最为有名的是“洞庭一霸”刘洪,此人盘踞在东洞庭湖上的扁山岛上,经常敲诈过往船只或者向渔民收保护费。
一个晚上,王业虎与战友驾巡逻艇围堵住刘洪的船只。一个浪打来,王业虎借助船被掀起的力量,快速跨到对方船上,擒获持有枪支的一名马仔。失去武器的刘洪被迫放弃抵抗。
王业虎在洞庭湖上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6名,配合公安、海事、渔政等部门开展水上联合执法行动132次。
王业虎所在的船艇大队更为繁重的任务是水上救灾和抗洪抢险。
三年前的9月份,两头江豚误闯进了捕鱼的网袋。这个网袋长200米、宽40米。王业虎赶到现场,渔民告诉他这个网袋重400公斤,江豚在网袋中乱窜,没办法窜到水面透气。
王业虎调来两条巡逻艇,巡逻艇分别牵住网袋的两端。他与同事分别驾驶巡逻艇,以同样地速度匀速朝湖边拖动网袋,防止网袋划伤江豚。江豚最终得救。
27年来,他抢救转移遇险民众数万名,拯救中华鲟、江豚等各类濒临灭绝动物240条。
&&&&&&&&&&&&&&&&&&&&&
黄金二总队六支队六中队606机台机长华伶俐
2011年9月,全国地质勘探行业钻探技能大赛全面展开。各项比赛中,钻具组装是最扣人心弦的项目,要求选手在10分钟内完成钻机内管总成的组装和检验。凭着扎实的技术基础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武警黄金六支队钻探机长华伶俐以6分21秒拔得头筹,为武警代表队夺得金牌,被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武警黄金部队党委向武警总部为这位“金牌钻手”报请一等功。
1994年,华伶俐参军入伍来到秦岭深处,成为武警黄金部队一名钻探兵。扛钻杆、建钻塔、搬机器,干钻探不仅又累又脏,还有腰椎变形等职业病风险。面对困难,华伶俐曾萌生退意。当过基建工程兵的老父亲对他讲,“我当基建工程兵时,承担的都是急难险重的国防建设任务,随时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但我们没一个人退缩,你现在吃这点儿苦算什么!”父亲的话,重重敲在华伶俐心头。从此,他摈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钻探任务中。
钻机是黄金部队工程作业的核心装备。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钻机手,华伶俐自学了《钻探工艺学》、《钻探常见事故预防和处理》等专业书籍,一有时间就对照书本反复练习操作,钻机上的500多个零部件,他反复拆装了不下100遍。短短两年时间,华伶俐熟练掌握了针对不同地质结构的10多项钻探技能,成为了支队的头号钻工。
2008年底,支队选派华伶俐到长春工程学院学习复杂地层钻进。回到支队后,华伶俐承担起复杂地层深部钻进任务,西上青藏高原,南下大别山,参加了阳山百吨金矿和南坪万吨钼矿会战,累计进尺3万多米,相当于钻透4座珠穆朗玛峰。
除了勤奋学习理论知识,华伶俐还从钻探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和方法。他摸索出的复杂地层“五级成孔、缓慢加压、注重异常、初磨慢转”和“两看一听一查”钻探法,被支队推广使用。2010年,他带领机台担负7507号钻孔任务,设计孔深1500米,是当时整个黄金部队设计最深、难度最大的孔。刚开孔时,钻进速度慢、单管岩心采取率低。华伶俐连续7天7夜吃住在机台,带领大家反复试验配套的钻具,将施工进度提高了3倍,岩心采取率也达到95%以上,实现了5级成孔到4级成孔的转变,节约了地勘成本。经过103个日夜奋战,最终孔深1560.52米,刷新了黄金部队深孔钻探新纪录。
在南坪万吨钼矿会战中,华伶俐针对南坪矿区地层破碎、掉块、漏失等问题,进行了100多次试验,研发出南坪Ⅰ-Ⅲ号冲洗液,解决了深孔钻进的堵漏问题。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井故发生率降低到1%以下,井故处理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17年来,华伶俐坚守在钻探施工一线,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被黄金部队表彰为“优秀班长”。
华伶俐在钻探行业声名远播,曾经有地方单位开出年薪30万元聘请他,被他婉言谢绝。亲戚朋友曾问他,“你一个士官,挣钱不多,拼命付出到底图个啥?”华伶俐回答说,“我图的就是对这身军装的承诺!是部队给了我‘会飞’的本领,就算翅膀再硬,我也绝不会离开培育自己的家。”
&&&&&&&&&&&&
&&&&&&&&&&&&&&&&&&&
8620部队某团特勤连班长孙政斌
人物档案:孙政斌,武警8623部队特勤连侦察班长,优秀狙击手。从军十余载,靠着坚守和执著,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精彩。先后荣获武警部队“勇士勋章”1枚、士官人才二等奖1次,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前不久,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殊死较量演绎使命与担当
  去年12月2日凌晨3点,公安机关接到线报,一伙不法分子正在走私一批柴油,需要武警协助抓捕。“我去!”孙政斌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带领4名骨干随公安人员消失在茫茫夜色中。3时40分左右,在某高速收费站,走私柴油的白色油罐车如期现身。
  见有警车挡住去路,狡猾多疑的司机弃车而逃。孙政斌一个箭步冲上将其摁倒在地。押解途中,孙政斌和一名战士负责控制司机驾驶油罐车,两辆警车负责尾随警戒。就在刚出收费站不远,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4辆小车先后出现在警车两侧,不断变换方式迫使警车减速,与油车拉开距离。原来是走私分子的援兵到了。
  见此情景,油车内的司机开始故意变速,试图伺机跳车逃跑。高速两侧都是大山或深沟,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局面,就可能车毁人亡。后边的警车迟迟跟不上来,孙政斌心里也捏了把汗。更加凶险的场面出现了,司机像变戏法似的,右手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冷不丁直刺孙政斌面部。沉着冷静的孙政斌头部一个侧闪,右手牢牢卡住司机手腕,使劲一拧,匕首落地,左手顺势将司机脖子勒在胸前。司机见大势已去,只得按照孙政斌的指令行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殊死较量,油罐车被成功带到指定地点。
  孙政斌的高素质,来源他不放弃任何一次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2009年7月,擅长轻武器射击但从未经过专门培训的孙政斌被推荐参加武警部队狙击手集训比武。
  由于平常训练刻苦,在最后进行的十个科目比试中,孙政斌获得了季军,成了名副其实的特种狙击手,也创造了单位在总部级比武竞赛中狙击手项目的最好成绩。近年来,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挑战自我的决心,孙政斌先后代表单位五次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大型比武竞赛,成为部队的特战尖兵。
  四推婚期诠释爱警与忠诚
  “找个军人咋就那么多难事!”从2007年春节与孙政斌相识,到2009年底两人结婚,妻子高楠攒了一肚子的委屈。日、3月8日、5月1日、10月1日,原本是两人推了又推的结婚日,但由于孙政斌担任新训班长、参加武警部队集训比武、组织军事科目巡回演示等任务,美好的期盼都成为了泡影,婚期不得不四次被“延误”。
  新婚燕尔,已经是中士最后一年的孙政斌再一次面临着走与留的问题。妻子亮出观点:“我不图你个啥,就希望你能早点回来,咱们有个完整的家!”在黑河市公安局工作的三叔也劝侄子抓紧回来。按照当地退伍兵安置政策,有二等功在身的孙政斌进公安局工作基本上板上钉钉。
  可是作为连队的“台柱子”,部队的反恐尖子人才,连队真的需要他。一边是苦苦守候的妻子和年迈多病的父母,一边是把自己从一名懵懂少年培养成素质全能的部队和战友,孙政斌第一次感到人生的抉择是这么难。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孙政斌决定继续留下来。
  早在2006年面临晋级中士的时候,孙政斌就有机会脱下警服返乡工作。当时,连队即将复员的黑龙江籍战友找到孙政斌,希望一起回家,到其父开办的物流公司任要职。只要孙政斌点头,不仅工作离家近了,薪酬还可以翻番。但是,孙政斌割舍不下心中对连队的那份情结,他选择了留下。
  一直信守“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只想着自己”人生箴言的孙政斌,已经陪伴了4任连长、3任指导员和数百名退伍战士。他的心早已与部队血脉相连。10年间,他先后当过炊事班长、警卫班长、警犬班长、纠察班长、侦查班长。在同届兵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上班长,带出4个集体三等功班。
  真情付出彰显责任与境界
  连队现任6班长王亚北是孙政斌带的新兵。入伍时身体肥胖,各项训练成绩均排名老末。王亚北为他制定了“五个一百”计划,即每天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起立、100个引体向上、100个展腹跳。功到自然成。王亚北成了全营的器械王子,对训练也不再畏惧,成为连队响当当的骨干。
  孙政斌始终保持着一种朴实和爱心。战士孙喜龙曾是连队的刺儿头兵,调到孙政斌班里后,了解到他是孤儿后,孙政斌就主动给小孙过生日,最后使小孙从连队的“老大难”变成了戴上红花的优秀士兵。当班长9年,孙政斌先后帮助7人考上警校,用真情感化后进战士9人,培养各类训练尖子20多人。
  这几年,特勤连每年都进新排长,有的还是自己送出去的兵。但孙政斌主动配合工作,甘当干部的铺路石,帮助他们尽快补齐短板,适应岗位需要。排长朱铭刚到连队警卫排时,对紧急出动程序不是很熟悉,孙政斌就主动帮助组织演练。“作为连队的一名班长,干好工作,用心带好身边的每一个兵,让连队干部放心,是自己的职责!”孙政斌这样说。
&&&&&&&&&&&&&&&&&&&&&&&&&&&&&&
&青海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安大钧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袭击了玉树。玉树不倒,青海常青,危难时刻,一位武警上校勇上一线,率领部队千里驰援,昼夜奋战在灾区一线,他就是武警青海总队一支队支队长安大钧。
&&&&&&&&&&&&
面对灾难,他沉着冷静
地震发生时,安大钧正在总队医院体检,得知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他一边用电话通知担负值班任务的张远太副参谋长迅速启动抢险救灾预案、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准备工作,一边在驱车返回途中与政委研究兵力部署。
“军人生来为打仗,危难时刻就要敢打头阵”,没有过多的临战动员,安大钧一句简短的讲话表明了参战决心:迅速组织官兵登车以摩托化方式向玉树开进,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开进途中,他始终沉着冷静,要求驾驶员必须胆大心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快速向抗震一线开进,命令带车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联络畅通,每隔10分钟汇报一次行车情况。在他的指挥下,1000多名官兵仅用15个小时就到达800公里外的震中结古镇。
面对险情,奋不顾身
4月15日上午10点,正在扎西科村带领官兵执行搜救任务的安大钧得到一名孕妇被困的消息后,立即带领特勤中队48名官兵火速赶往事发现场。
眼前的情景惨不忍睹:一栋3层藏式小楼被拦腰震断,呈45
向南倾斜,横亘在官兵面前,孕妇所在的一楼被砖块瓦砾埋得严严实实。安大钧仔细观察地形后,发现2楼房梁处有一道缝隙仅能容一人进出,就果断将官兵们分成4个战斗小组,自己带一组官兵进入危房搜救孕妇,其他3组官兵在指导员周大伟的带领下迅速在1楼震裂的墙面上挖开一条救援通道。此时的楼房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安大钧冒着生命危险携带两根打过结的背包绳,第一个爬上5米高的2楼,将背包绳一端固定在隔壁楼房窗户上后,顺着另一端滑降进入一楼,看到这一幕,现场的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动情地说:“为了救人,武警官兵连命都能豁出去,我们还犹豫什么?”说完纷纷加入救援行列。为了保证孕妇的安全,官兵们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用血肉模糊的双手从废墟中刨出了当天第一个生还者。
&&&&&&&&&&
面对受灾群众,他竭尽全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待他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安大钧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月20日,他克服高海拔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带领200名官兵到偏远的甘达村展开拉网式搜救。当他看到受灾群众衣着单薄,就脱下大衣给了藏族老人多吉青措上,并掏出身上仅有的800元钱塞给老人。无言的行动为官兵们作出了表率,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短短20分钟,就为受灾群众捐款3000余元。
作为支队长,在玉树的两个多月里,安大钧感同身受,部队能为群众做点什么呢?很快,他在支队发出了“心系灾区、情系灾民”倡议,发动官兵积极为灾区群众献爱心,支队先后为灾区群众捐赠衣物600余件、药品19箱,并在扎西科村、扎西大同村等4个救助点上组建了6支医疗服务队,及时为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心理干预;他个人先后出资10000元为甘达村小学捐赠办公用具6套,文具200余套,帮助两名失学儿童重新走进校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驻地群众的信赖。
&&&&&&&&&&&&&&&&&&
&&&&&&&&&&&&&&&&&&&&&&&&
警种学院训练部森林灭火教研室主任朴金波
当我把拟定的标题“朴金波:哥不是个传说”讲给朴金波听时,朴金波笑得满脸都是“梯田”:“我有的是寂寞,没有传说。”
&&&&的确,朴金波是有点“寂寞”。他当兵已经40年了,从事教学工作也已20年。准确地说,他在武警警种指挥学院森林灭火教研室主任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20年。都说“十年磨一剑”,那20年能把剑磨成啥样?漫长的磨剑过程确实让朴金波有点“寂寞”。
&&&&“你我都是这条路上匆匆的过客,其实留下的绝对不是,绝对不是寂寞……”《我只是个传说》这首歌又在耳边萦绕。
“寂寞”的朴金波到底是不是个传说?让我们一起走近传说中的朴金波。
&&&&学习是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信仰
&&&&1970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冬日的寒风卷着漫天飞雪,将黑龙江省勃利县一个偏远的朝鲜族小山村裹得严严实实。唯一让村里人感到些许温暖的是——老朴家的儿子要去当兵了。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在那个年代,对于一直在村里觉得“矮人一截”的老朴家来说,这回连说话的声音都大了。
&&&&在老朴家甚至全村人眼里,高兴不起来的恐怕只有朴金波一个人,因为走出这个山村之后,跟出国一样,他心里没底,就像敲错鼓点,分不清个数。
&&&&的确,对于以朝鲜语为母语的朴金波来说,第一次和接兵干部见面,他一问三不知,不是听不明白,是他压根就不会说汉语,接兵干部连说带比划好半天,他终于明白:自己已经成为吃皇粮的人了。
&&&&就这样,朴金波当兵到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成了一名森警战士。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这些当兵必须经历的“路线图”让朴金波付出了太多太多。为了帮助他早点“和群”,干部采取了“三包一”的政策,即找一名既会说朝鲜语又会说汉语的新战士为他当翻译,指定一名文化程度高的老兵帮他学文化,指定一名新兵班长教他练好队列动作。
&&&&日学一个生词、周背一首唐诗、月写一页生字、季读一篇文章,在新兵连,朴金波自我加压,过上了“省被子、费灯泡、掉头发、尿黄尿”的生活。
&&&&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肯定没有回报。在学习文化知识上,朴金波也曾迷惘过,徘徊过,但从来没有后悔过。特别是新兵下连之后,他开始跟着老兵巡山打火,逐渐懂得了一名森警战士的价值,认识到了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越发感到了学习的重要。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朴金波想了不少办法。当时,中队喂马这活没人乐意干,觉得“丢人现眼”。在成为老兵后的第3年,朴金波却主动要求当马倌,这为他学习争取了不少时间。
&&&&真正让朴金波灵魂深处受到震撼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专业知识教育课。直到现在,他张口就能说出一大串: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1架波音飞机按4个小时旅程算,每天往返1次,1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1.5万亩人工林吸收……
&&&&朴金波孜孜不倦的学习让他很快在支队小有名气,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得到了组织关怀。
&&&&朴金波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当时,部队都是用树枝打火,是最原始的扑火工具。他决心学有专攻。经过多次实验,他和战友们研制出“拖布式”二号工具。
&&&&其实,二号工具就是将橡胶条捆在一起,形状类似拖布。但这种“新式武器”经不住火炼,一遇大火就变形,甚至烧焦。后来,他们又积极开动脑筋,将汽车轮胎的金属丝内蕊切成条捆在一起,使战斗力成倍增加。直到现在,二号工具还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广为使用。
&&&&有些时候,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1978年的春天,朴金波穿上了“四个兜”,当上了干部。
&&&&干部干部,必须先干一步。朴金波开始广泛涉猎防火灭火和林业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需要翻译一本英文资料,朴金波跑遍了整个支队都没找到有人会英语,他开始有了非分之想。
&&&&在建设“四化”的号角声中,朴金波决定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之材:下决心学好英语。
&&&&他趁外出的机会,用一个月的工资在书店里买回了一大堆英语学习书籍和辅导资料,每天加班加点学习。对此,不少人背地里说他“不知天高地厚”,有些不错的老乡甚至当面提醒他“整点正事”。
&&&&朴金波置若罔闻。他觉得汉语都能学会,英语那26个字母算得了什么。在非议声中,朴金波每天坚持凌晨3点起床学习,即便是上火场打火,他也要随身带一本《英汉小词典》。
&&&&朴金波把这种敢为人先比喻成“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赛车场上制胜的黄金定律。弯道有险情,弯道更有机遇;弯道充满变数,弯道考验功力,弯道更蕴藏胜机。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5年的春天,上级要遴选6人到加拿大去学习国外先进的防火灭火知识,朴金波因为会点英语,首当其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国外学习的日子里,朴金波珍惜点滴时间学习,他每天坚持凌晨3点起床,背记英语单词和词组、学习语法、阅读范文、听英文磁带。
&&&&学然后知不足。在加拿大,朴金波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系统学习了林火行为、扑火装备、扑火技术、空中指挥、火场救护和索降等知识,翻阅了加拿大50年的灭火资料,翻译了10万余字的英文教材。
&&&&1年的深造,他把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就连令世人心驰神往的五大湖和尼亚加拉大瀑布都没顾得上看一眼。
&&&&为交流而学习,为成才而学习,为使命而学习。在学习上,朴金波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他成长的变化。
&&&&也就是从那时起,朴金波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习英语,这个习惯一直陪伴了他整整27年。直到2007年,他被查出患有严重的二型糖尿病才终止。
&&&&凭着在森林防火领域的深厚造诣,朴金波从一名高中肄业生受聘于清华大学博士后导师,成长为会讲3种语言的知名学者,国务院应急专家库首批专家。这期间,他先后多次随国家林业局考察团出国当翻译,并为到访中国的5个外国考察团客串解说。对于学习的认识,朴金波说了句大话:“学习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学习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信仰。”
&&&&战士们在前线玩命,我落后1米都对不起他们
&&&&如果不是198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那场震惊中外的“5·6”大火,朴金波的名声可能不会这么快“鹊起”。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海归派”,朴金波临危受命,当上了副总指挥。
&&&&上了直升机,朴金波知道了他说话的分量,火场态势、兵力配置,这些从他嘴里说出来的道道都是扑火指挥部不得不三思的决策因素。
&&&&查找位置、确定坐标,如何勾绘火区图、怎样机降布兵,他的脑袋里都被这些东西塞得满满的。每天8个半小时的飞行,弄得他头晕恶心,什么也吃不下,20多天下来瘦了20多斤。“比吃什么减肥药都有效。”朴金波说。
&&&&有人给他做过统计,在那场大火中,朴金波一共指挥机降1000余架次,无一差错。庆功会上,一枚金灿灿的军功章挂到了他的胸前。
&&&&从此以后,每一场大火的扑救,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更多的是付出和风险。1996年的那场大火,朴金波差点就“见了马克思”。
&&&&1996年春,黑龙江省沾河林业局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军警民上去了好几万人,火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林场和周边村屯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刚出差回来的朴金波一下飞机就被紧急调往火场。
&&&&经过空中观察,朴金波心里有了底,新的灭火方案在他头脑里渐渐清晰起来。
&&&&“老朴啊,你给我交个实底儿,这火究竟能不能整得了?其他部队都干进去上万人了,你可别忽悠我。”在一线指挥部帐篷外,两个“烟头”在夜色中一明一暗对着话。
&&&&“再大的火也有规律,只要摸着它的脾气,就能整得住它。”
&&&&“那你究竟有没有把握?”
&&&&“应该问题不大。”
&&&&“一会儿联指开会的时候,你可别把话说得太满,要能进能退。”
&&&&“联指”会议上,各种意见争议不断。但最终采纳了朴金波提出的“趁夜间气温低、火势小,先由小分队实施点烧,拦截火头后,再让大部队实施以火攻火”的战法。
&&&&方案敲定了,可实施点烧的人选又让领导们皱起了眉头。火场风速快,可燃物载量大,火势发展迅猛,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别说完成任务了,弄不好连命都得搭进去。
&&&&“这回火大,你别跟以前似的虎了吧唧的愣往上冲。”出征前,妻子的叮嘱又一次在他耳边响起。
&&&&但他顾不了那么多。朴金波主动请战。
&&&&“你是指挥员,不能当敢死队长。”
&&&&“不到火场一线心里没底。”朴金波给总指挥点上支烟套近乎:“我最了解火场的情况,其他人上去我不放心。”领导拗不过他,只好让他上。
&&&&艺高人胆大。朴金波亲自挑了10名学员朝着一片红彤彤的地方走去。还没到河边,浓烟就呛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大火的炙烤似乎要抽干他们的水分。
&&&&朴金波一反常态,让学员们两边同时点烧,预先留出了紧急避险的地方,点烧进行得很顺利,对讲机里捷报频传,肆虐多日的火魔眼看就要被征服了,联指领导也渐渐松开了紧锁的眉头。
&&&&“风无完形,火无定势。”就在大家要松口气的时候,火场风向突变,刚刚舞起的火龙犹如受到惊吓的巨蟒,顿时失去了控制。
&&&&风声、火声、喊叫声连成一片,霎时淹没了对讲机里“立即撤退”的命令声。
&&&&突然,大火蹿起3米多高的火头直扑过来,除了刚刚烧出来的隔离带和乌兰河外,其他地方瞬间连成了一片火海……
&&&&“老朴们够呛了!”大家慌了神。这么大的火,温度最少在1000度以上。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水缸里放只鸡,大火烧过的一刹那,就会骨肉分离。老朴再有经验,能跑得过火吗?
&&&&就在联指领导派人营救的时候,朴金波和学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奇迹般地回来了。总指挥紧紧抱住朴金波好半天:“总算都活着回来了……”
&&&&“妥了,让部队上吧。”朴金波一屁股坐到地上。这一战,他们挽救了幸福林场和周边村庄400多户2000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火场征战多年,朴金波早已养成了一个习惯,越是危险,他越是要和官兵们战斗在一起。大家都说:“再险的火场,只要朴教授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在之后的几天里,东北部林区又燃起森林大火,朴金波随参战官兵从北京紧急赶赴黑龙江,千里驰援嘎拉山火场。
&&&&刚到集结地域,从火场撤下来的地方灭火队员就告诉他:“不要再往前走了,里面是冲天大火,根本进不去!”
&&&&“打火的进不去火场,岂不成了笑话!”当了30多年兵,打了几百场火,什么样的阵势他没见过?朴金波没有一丝惧怕,照样到最前方勘察火场。
&&&&黑烟卷着火苗,红光笼罩四野。火场上,翻滚升腾的烟柱直插云霄,火龙借着风势上下翻腾,无情地撕咬着大地绿色的外衣,浓重的焦煳味让人顿觉窒息。朴金波被惊呆了,仿佛又看到了1987年“5·6”大火的景象。
&&&&“你身体不好,就不要上火场一线了,在指挥所里一样可以指挥作战。”定下灭火方案以后,一些领导劝他留在“前指”,50多岁的人了,“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痛一直折磨着他。
&&&&“战士们在前线玩命,我落后1米都对不起他们!”朴金波急了,拎起包就走。
&&&&“人命关天啦,灭火作战最容易出现群死群伤。”朴金波说。
&&&&灭火战役历经10个昼夜,朴金波始终靠前指挥,科学用兵,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没有发生一起伤亡,受到了国务院扑火前线总指挥部的高度赞扬。朴金波是幸运的,他先后参与和独立指挥了200多场次森林大火的成功扑救,更幸运的是,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都说是水火无情,无法否认,传说中的朴金波留下的绝对是个“传说”。
&&&&只要搞出一套系统的专业教材来,我们就是鼻祖
&&&&人到事业的巅峰之时,就会想到激流勇退,朴金波也不例外。
&&&&不惑之年的他对“激流勇退”有着深层次的思考: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为了拯救国人思想和灵魂,而朴金波想的是以一己之力无法担当起维护国家生态重任,必须培养锻造更多火场“拼命三郎”。他所能做的,就是将他的成败得失总结推广,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以另一种方式出点力”。
&&&&1990年初春,朴金波走上三尺讲台。理想毕竟不是现实。正当朴金波踌躇满志,准备一展身手的时候,他才发现,困难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当时学校专业课教学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只能靠临时七拼八凑的讲义来对付。
&&&&没有教材,教书育人无疑成了一句空话。于是,朴金波决心编写出一套系统规范的专业课教材来。
&&&&那段时间,他白天上课,晚上带领课题组人员编写教材,经常是通宵达旦,平均每天都要写上四五千字。饿了就嚼上几口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额头上抹点清凉油提神,实在不管用,干脆吃上几口红辣椒。
&&&&朴金波经常给大家说的一句话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支以武装力量担任防火灭火任务的部队,大家只要搞出一套系统的专业教材来,我们就是鼻祖。”
&&&&寒来暑往,日月如梭。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不够用,他就利用周末假日加班,经常连近在咫尺的家也顾不上回。最长的一次,他竟然3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
&&&&朴金波老不回家引起了他家属的“高度重视”,并偷偷盯梢好几次,结果每次都看见朴金波和他的战友们在一起加班加点。
&&&&后来,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朴金波家属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家老朴我放心!”
&&&&呕心沥血,终有所成。朴金波带领课题组成员前后历时19年,编写出了完整配套的教材,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森林灭火专业课程”体系。2007年,其中的《森林灭火组织指挥》课程被评为“全军百门优质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朴金波一生最怕误人子弟,因为森林部队是高危职业,纸上谈兵不行,猛攻猛打也不行,必须得讲究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特别是一线指挥员指挥灭火作战时,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群死群伤现象,用他的话讲就是“小命全都得玩完”。
&&&&朴金波说,天天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森林部队一线指挥员的“高素质”,具体表现就是要有敢于刺刀见红的精神,处变不惊的心态,科学高效的指挥,一句话,就是在火场上要压得住阵。
&&&&软纸绣不了花朵,沙滩盖不了高楼。为了让培养的学员更好地适应第一任职需要,朴金波根据学院担任国家林业局灭火机动力量的优势,经常带领学员们执行跨区灭火作战任务,到打仗的地方去练兵。
&&&&朴金波之所以是个“传说”,并不是因为他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丰富的灭火作战经验。针对不同地域森林火灾特点,他告诉学员们如何通过查风向、监视火情来分析判断火势,依据可燃物类型、气象因素,如何制定灭火战术,科学实施灭火作战。不断培养学员判断火情、定下决心、组织扑救的能力,使学员们很快了解了灭火作战的最佳时段、最佳地段和最佳手段。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朴金波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林业战线和地方科研院所讲学,先后为国内30多个省市培养了3万多名中、高级灭火指挥员。他还负责培训了外军军官70人,并应澳大利亚有关部门邀请,专门为其培训了两批教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朴金波在平时工作中非常注重加强中青年教员的培养锻炼。教研室教员孙辉来自一线部队,灭火经验丰富,但在转化成教学能力上“对接”不好。
&&&&于是,朴金波手把手教他编写教案,指导他备课试讲,帮助他组织实施教学,还把多年的教学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使孙辉很快就异军突起,在业界小有名气。
&&&&近几年来,朴金波所带的教员中有4人进入国家林业局灭火作战专家库,2人分别被武警部队评为“优秀教员”和“学习成才先进个人”,3名同志立功。
&&&&人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而他是伤疤没好就忘了痛
&&&&朴金波是个永不“安分”的人。作为当年“海归派”唯一一个继续留在部队的,朴金波一心想的就是好好干。
&&&&想干要会干。对于“治火”,朴金波说,打火关键要摸透火的“脾气”,专业术语叫“火行为”,然后运用先进的灭火理念,科学组织扑打,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现代化的扑火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朴金波着眼提高防火灭火作战需要,努力探寻战斗力增长新的“引擎”。
&&&&一次,朴金波在调研中发现,一线部队常用的灭火器种类繁多,功能却很单一,而且携带不便。于是,他就开始琢磨能不能搞个多功能灭火器,这样既能节省人员,又能提高灭火效能。带着这个构想,从2000年开始,他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长达3年的集中攻关。
&&&&那段时间,他先后到军地10多家相关单位进行咨询论证,同技术人员一起设计施工图纸,确定功能参数,亲自操作使用样机。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一次试验,由于点火油路出现故障,出油量难以控制,在高温的作用下,大量外露的混合油迅速燃烧,一团烈火将他的头发全部烧焦,暴露的皮肤也烧出了水泡,朴金波当场昏了过去。
&&&&人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而朴金波更是不长记性,伤疤没好就忘了痛。住院期间,他不停地与生产厂家联系,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方案。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没等完全康复就提前申请出院,拖着疲惫的身体,又跑到技术人员那查看图纸,逐条逐项细致核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百次的论证和实战检验,终于研制出DMQ-I型多功能森林灭火器。
&&&&这种灭火器将多种灭火装备优点集于一身,具备高压式、往复式、贮能式射水和高压式点火、滴油式点火等多种功能,广泛用于地表火、树冠火、地下火的扑救以及点烧防火线、点火自救和清理火线等,在实战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随后,朴金波又对某型装备车进行了技术改造,研制的“森林灭火索”“雷管储运器”等装备,操作简单,性能优异,前景十分广阔。
&&&&防火灭火作战风险高,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2004年初,朴金波主动承担了国家林业局赋予的灭火安全常识教育与紧急避险课题研究任务。
&&&&在短短49天的时间里,朴金波与课题组成员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俗话说人命关天。在编写过程中,朴金波对每一个问题和细节都要经过充分论证和反复推敲,重要问题还要实地进行推演。
&&&&30000多张灭火安全常识与紧急避险的光盘下发全国后,成为指导防火灭火作战的“保护神”,人员伤亡现象大大减少。
&&&&朴金波说,他一生学得最多和用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字:火。从1986年开始,他先后到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学习考察防火灭火,目的只有一个:保卫国家生态安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据朴金波介绍,有着“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正以每年1500万公顷的速度在地球上消失,全世界原有的76亿公顷森林急剧萎缩。我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16.55%,居世界第123位,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0.11公顷,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1%。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的土地沙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采访行将结束,朴金波主任动情地告诉笔者,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林业是有效的战略途径之一,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下大力控制森林火灾。
&&&&&&&&&&&&&&&&&&&&&&
&&&&&&&&&&&&&&&&&&&&&&&&&
重庆总队二支队十中队政治指导员孟宪辉
孟宪辉自2009年1月任指导以来,坚持把知兵爱兵作为开启思想教育的金钥匙,把睡班排作为深知兵真爱兵的具体实践,把无私真情倾注给士兵兄弟,被战士们亲切的誉为“知心大哥”。
&&&&孟宪辉任现职3年多的时间里,所带中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他本人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十佳优秀‘四会’教员”、“优秀基层干部”,被重庆市表彰为“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被武警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知兵爱兵先进典型”、“十大山城卫士”,荣立二等功1次。
&&&&&&&&&&
&&&&&&&&&&&&&&&&&&&&&
新疆总队喀什地区支队莎车县中队班长闫大鹏
龙凭大海虎凭山,人凭志气排万难。这是武警新疆总队喀什支队莎车县中队班长闫大鹏的人生信条。靠着这个信条,他在上体校时两次夺得省市散打比赛冠军;靠着这个信条,他扎根边疆奋力拼搏,成长为一名训练尖兵;靠着这个信条,他在处置执勤突发事件时镇定果敢,不辱使命,为赢得战斗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
 &&&&&&&&&&&
 淬火磨砺炼好钢
  身高1.82米的闫大鹏,从小喜爱体育运动。2003年中考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临泉体校散打班。2005年,他在省、市举办的散打比赛中,两次获得56公斤级冠军,挤身于国家二级运动员行列。
  2006年12月,闫大鹏入伍来到新疆。新兵连里,他单杠引体向上一口气做了47个,让同年兵对他刮目相看。于是,性格外向且有些暴躁的闫大鹏开始对谁都不服气。一次周末,在给家人打电话时,战友刘胜笔说有急事让他快点打,闫大鹏让他再等两分钟,可小刘伸手就把他的电话压掉了。闫大鹏为此大打出手,身材魁梧的小刘也不示弱,结果俩人都成了“熊猫眼”。
  指导员严肃批评了闫大鹏,并让他给小刘主动赔礼道歉。闫大鹏内心里虽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但总觉得向小刘主动认错有失面子。正当闫大鹏为此犹豫不决时,小刘却主动向闫大鹏道了歉。
  “部队是座大熔炉,是所大学校,只有把自己融入进去,才能全面发展进步。”此时,闫大鹏才真正懂得了指导员语重心长的话语。他翻开自己的军旅日记,郑重写下:龙凭大海虎凭山,人凭志气排万难,一定要当个全面发展的好兵。
  &&&&&&&&&&&&
强化技能为打赢
  “危险就在身边,战斗随时打响”,部队针对驻地敌社情严峻复杂的形势开展的教育,使闫大鹏不仅牢固树立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还让他感到了要练就过硬的军事本领的重要。
  在新兵下连后中队组织开展哨兵反袭击训练,闫大鹏与战友吕誉结为操配互换对子,正在认真训练时却被中队长高强叫停:“动作不到位,缺乏实战观念,看上去太假!”
  面对中队长的批评,闫大鹏和吕誉对哨兵反袭击动作又重新做了一次。结果,训练倒是实战化了,却把作为配手的战友吕誉给打晕了。闫大鹏感觉非常内疚。当闫大鹏主动向战友表示歉意时,没想到吕誉却说:“这不怪你,换作我是操手也会这样做,都怨我躲闪的动作太慢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友的理解,更激发了闫大鹏训练的动力。由于训练成绩突出,他第二年就被支队选入预提骨干集训队,当上了班长,并先后参加了支队举办的狙击手、擒敌能手、排爆手等培训班,成为了一名特战训练尖兵,连续3次被支队表彰为“训练能手”、“执勤能手”。在年初支队军事比武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名列榜首,成为响当当的“武状元”。闫大鹏先后担负了十余起武装押解、抓捕、警卫等临时性勤务,既强化了军事技能,又锻造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机遇往往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今年1月,闫大鹏接到哨兵报警:有6名重刑犯手持凶器并殴打干警,企图冲监脱逃。闫大鹏和应急小分队不到3分钟就赶到现场,展开政治攻势。这时,6名重刑犯突然打开监舍通道大门,手持凶器向官兵疯狂袭击,并将1名民警打倒在地,闫大鹏右手食指也被罪犯打伤。面对罪犯的疯狂袭击,他一边口头警告,一边鸣枪警告,但罪犯不但不听劝阻,反而气焰更加嚣张,手段更加暴力。
  在腹背受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闫大鹏沉着应对,根据命令果断开枪,当场击毙两名罪犯。此时,他看到另4名罪犯还在疯狂袭击追砍干警和官兵,于是采取灵活战术,一边躲避罪犯袭击,一边果断开枪还击,再次击毙两名、击伤1名罪犯,沉重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营救干警、平息事态立下了头功。
 &&&&&&&&&&&&&
 细心带兵得兵心
  班长素有兵头将尾、军中之母称谓。“没有闫班长,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下士副班长向庆由衷的感慨。向庆比闫大鹏少一年兵龄,他下连后不到半年就与闫大鹏一起选入支队预提骨干集训队。因集训队训练强度较大,特别是5公里武装越野,是他的头疼科目,于是他开始产生退缩念头,申请退出集训。担任班长的闫大鹏立即找到向庆促膝谈心,鼓励他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在后面的训练中,闫大鹏还与向庆结成了帮学对子,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带,使向庆的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结业回到中队后顺利选改了士官。
  闫班长真“严”。上等兵王松涛参加卫生员培训回到中队后,认为自己是技术学兵,训练上存在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但闫大鹏并没有放松对他的要求。
  “每次训练下来,闫班长都会利用练散打时学会的身体放松疗法为我按摩,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王松涛不但讲了自己的亲身体会,还谈起了亲眼所见。去年底在中队组织的五公里越野训练中,闫大鹏的胃病又犯了,可他仍然紧咬牙关硬挺着第一个冲到了终点。“闫班长是真正的男子汉,是我们军旅生涯的领路人,我们从内心里敬佩他!”王松涛感慨地说。
  闫大鹏带兵细心是出了名的,每次上哨前,作为领班员的他都要抽点本班哨兵执勤情况处置,下哨时要对每位哨兵执勤情况进行讲评,哪怕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也见错即纠。一班长王召深有感触地说:“细节决定成败,厚积才能薄发,他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班里作出了表率。”
  据了解,在参与处置执勤突发事件中,闫大鹏所带班里有3人立功。荣立三等功的上等兵杨竟宇对笔者说:“我第一次参加处置执勤突发事件,还是有些紧张,但看到班长在我身边,心里就有了底气和勇气。”
&&&&&&&&&&&&&&&&&&&&&&&&&&&&
内蒙古总队医院院长郭纯
为了一个人,他们走到了一起。2008年夏天,听说郭纯在北京肿瘤医院住院手术,数十名曾经的患者集体前来探望,他们是专程从内蒙古不远千里赶来的。淡黄的百合、火红的康乃馨、粉嫩的太阳花……成堆成堆的鲜花,一时间摆满了郭纯的病房。
为了一个人,他们又一次走到了一起。前不久,郭纯冒着严寒率队到四子王旗牧区巡诊。听说郭院长要来了,上百名群众自发地站在路边迎接。见到了郭纯,蒙古族大妈斯琴泪汪汪一把抓住了他的手:“听说你生病了,都是我们这些病号把你拖累的。”擦了擦眼泪,她又说:“好好保重身体,等明年草原绿了,我们还等着你喝奶茶。”
郭纯,一名从草原上走出来的军医,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念念不忘?一连几天的采访告诉记者:感动人们的,不仅是他高超的医术,更是他高尚的医德、人格的力量!
面对不同的患者,他一视同仁——
&&&&&&&&&&
只有爱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爱
这是一个幸福的进城务工人员之家,夫妻二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儿子已在呼和浩特市上了小学。“如果没有郭院长,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说起几年前的一段往事,女主人刘晓燕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那一年,身怀六甲的刘晓燕患上重度妊高症,全身浮肿,五官变形,血压高得吓人。囊中羞涩的丈夫带她跑了3家医院,有的直言手术难度太高,有的借口患者交不起医药费,没有一家敢收她入院。
情急之下,他们来到了武警内蒙古总队医院。“风险太大!”同事们忧心忡忡。郭纯却毫不犹豫地把病人留了下来:“病人走投无路才来找我们,谁推我们也不能推,谁不治我们也要治!”
果然,刘晓燕刚刚入院就出现双目暂时失明的高危症状。郭纯当机立断为她实施剖宫产手术,整整4个小时,手术台上展开了一场与死亡的“拉锯战”,随着婴儿“哇——”的一声清脆啼哭,郭纯把母子两条生命重新拉回了人间。
郭纯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医院不是慈善机构,但是要有慈悲情怀。行医35年,他救治病患10万多例,无论患者多贫穷,他都一视同仁;无论治疗风险有多大,他都慨然应对,将一切顾虑置之度外。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一名男孩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皮肤病,全身的皮肤呈白鳞状一层层地脱落,父母带着他多方寻医不治。最后,夫妻两个也劳燕分飞,把孩子遗弃给年迈的奶奶。
那年春天,奶奶带着孩子,背着干粮咸菜,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一路打听找到了郭纯。望着老人斑白的头发和孩子渴求新生的目光,郭纯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一连几天,他遍查医书,为孩子配置了内服、外用两种中药。半年时间内,他又多次联系当地政府,督促孩子定期到呼市复查、调药……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由于路途遥远,这次记者没能见到男孩,但是在郭纯家里见到了他的照片:一个身着背心短裤的精干少年,双手叉腰站立在青青草原上,裸露在外的黝黑皮肤,泛出健康的光泽。孩子在郭纯的精心治疗下终于痊愈,这张照片,是他专门拍摄后寄给恩人“郭伯伯”的。
面对突发的险情,他一马当先——
只有勇于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
一件染血的白衬衣,讲述着一个“马路天使”的故事。
那是2008年的8月,郭纯刚做过直肠癌手术不久,在一次外出办事的路上,前方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伤员被撞倒一旁,肇事车仓皇逃逸。
此时,天空正雷雨大作,郭纯二话没说,迅速脱下自己的白衬衣,为伤员紧急包扎,并把唯一的雨伞遮在伤员身上。等到医院急救车赶来时,手术后体重只有47公斤重的郭纯,也出现昏迷倒在了地上……
视救死扶伤为天职,视见死不救为耻辱。从医35年来,郭纯不仅坚守作为一名军医的道德底线,而且敢于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党分忧&,为百姓解难。
2003年非典肆虐,郭纯主动请缨到隔离病房工作。一连几十天,郭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沉甸甸的药箱往来穿梭的形象,成为激励医院官兵战胜非典的无言“动员令”。
去年甲流来袭,郭纯又一次站了出来,带领官兵独家承担了呼市转送甲流患者的任务。每一次接送患者,他都是第一个上车,最后一个下车,不仅圆满完成了全市60多名患者的转送,同时保证了无1例甲流传入部队。
郭纯的无畏勇气源自哪里?古人云:仁者必有勇。郭纯也常常说:医疗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而坚持自己的良知,就需要在一些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做出决断。
一次,一个10岁男孩左腿被货车辗压,腿骨大面积裸露在外,大腿肌肉出现坏死,主治医师提出为孩子实施截肢手术,孩子的家长也签下了手术同意书,马上要上手术台了,郭纯却发现孩子的下肢动脉并没有断。
“孩子这么小,今后没有了左腿怎么生活?”在经过细心检查之后,郭纯下决心冒险为孩子实施保肢治疗。术后治疗护理他一人“承包”,坚持每天用高锰酸钾为孩子冲洗伤口,并用自己研制的中药膏进行涂抹治疗。孩子奇迹般地迅速痊愈,3个月后,他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医院大门。
面对期盼的目光,他一诺千金——
&&&&&&&&&&&&
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在呼市郊区兴和镇有一位叫刘润娥的大妈,24年来她进城看病,次次都只找一位医生——郭纯。
“那年,我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每天难受得连觉都睡不了,郭军医来巡诊时,仅几针和几副中药,就治好了我的病。他嘱托我过段时间到医院复查,我给忘下了,没想他却把我记在了心头。来年他又来巡诊,特意找上门来询问我的病情。打那以后,我就认准了他,镇子里有谁得了疑难病症,我也告诉大伙:去找郭军医!”
“患者找你看病,是对你的信任;躺在手术台上,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你。”面对着患者,郭纯总是言出必行,从不失信。一诺千金的诚信,也换来了群众对他的信赖与敬重。
十几年前,郭纯从第四军医大学学习归来,决心推广一门新技术——腹膜外剖宫产横切术,没想却遇到来自传统观念的重重阻力。“剖宫产向来都是纵向切口,横切容易伤到孕妇腹肌。”领导不支持,同事不理解,医院的病人也在观望。
怎么办?郭纯动员自己正在待产的妹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内蒙古地区第一例腹膜外剖宫产横切术,使剖宫产手术从过去的3小时减少到15分钟,而且切口更小、更美观。这一下大家信服了,也带动了医院妇科的快速发展。如今,他们已成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妇科病诊疗中心,每天到这里来看病的草原姐妹络绎不绝。
任院长以后,郭纯更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医院的“诚信”品牌。上任之初,他做出的第一个处罚决定,就“开”给了一个开“大处方”的医生。全院大会上,郭纯的话掷地有声: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大刀阔斧的治理之下,医院捧回了金灿灿的“百姓放心医院”奖杯。但是郭纯还是不满意,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精打细算,压缩患者的就医成本。来自内蒙古武川县的苏大妈在总队医院做了宫颈癌手术,出院时一结算,还不到5000元。苏大妈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从亲友那里借来的钱一分也没用上,返乡后她逢人便讲:“武警医院的医疗技术是一流的,收费却是最低的,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
宁夏总队直属支队三大队副大队长韩允洲
入伍14年来,先后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安保,多次参加对外军事交流,参加对外军事演示百余场,两次代表宁夏武警参加全国武警部队特战分队干部骨干集训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
&&&&今年32岁的韩云洲,骨子里就好强,在平时训练中特别刻苦耐劳。为了提升自身的军事素质,韩允洲在做俯卧撑的训练时,别人做200个,他就做500个;武装越野中,他从5公里加到20公里,负重从10公斤加到30公斤;射击训练,他盯着2米外白纸上的黑点一站就是一天,每天扣动扳机上千次,并自发尝试同手同脚等超常规射击方法。
&&&&2001年9月,刚满20岁的韩允洲以军事考核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兰州指挥学校特招到北京特警学院。
“记得2005年参加一次楼房攀登的训练,在开始前的一分钟,我左手的手套掉了。训练的要求是双手抓着绳子往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手掌和绳子会产生快速的摩擦。当时我也没考虑得太多,没有报告就直接滑下来了,结果手被烧烂了,小拇指还能看见骨头。因为训练项目还没完,随后又连续坚持了30多分钟。当时,训练的结果非常成功,外宾的评价也很高。”他笑着说。
&&&&&2009年,韩允洲强忍着双膝半月板的损伤剧痛,圆满完成“雪豹突击队”向中央首长汇报训练任务,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军委首长的一致好评。2010年,韩允洲带领4名队员参加特警部队特战分队干部骨干集训竞赛中,发明了“意念推演法”,带领特战队员们用意念推演比武课程、熟悉流程,最终夺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个人也一举夺得特勤指挥专业综合成绩个人第1名的优异成绩,为宁夏总队争得了荣誉。
&&&&2011年12月,他代表中国武警赴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培训。临行前,妻子担心他的安危,带着不满两周岁的女儿赶到他途径的子洲火车站去看他,列车无情地呼啸而过,留下的是妻儿度日如年的等待!待他回国休假探亲时,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
(备注:2012年6月第十五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在北京揭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肖阳忠的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