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读诵视频》到底说些啥,凭什么号称诸佛经王

浑舰任峰_天涯社区
给浑舰任峰发短消息:
最近玩过的游戏加载中……  初读一遍《法华经》,以为这么厚重的一本经书,又号称诸佛经王,其中必定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关于宇宙认识深刻的揭示。于是忍耐着那些繁冗拖沓的佛菩萨名号、吓得人晕头转向的天文数值看下去,过半,尚且不明白佛到底要说些什么。单单介绍《法》经的可贵难遇就占了好长好长的篇幅,然后是佛给那些菩萨罗汉受记,大幅大副地重复这些菩萨罗汉过去是谁谁,以后会成为某某佛,辖管的世界如何如何好,时间如何如何长。接着就用几品的篇幅夸赞释迦牟尼佛的种种伟大、无所不通。再跟着用几品来称赞读诵受持此经的种种功德和福报。最后几品就是介绍几个大菩萨的神通广大,拼接得很突兀,不知道这跟前面的文章有什么必要的联系。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佛陀到底要讲什么要开示什么。还有法会刚开到了一半,佛陀都没说完话,就开始说“是经”难得、护持“是经”功德无量,奇怪了,法会都没讲完,“是经”指的是哪些内容?后面的内容都是画蛇添足了吗?  恳请大德开示愚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呵呵,楼主够实在。  实话实说,这本经我也没读完。但略有研究,说出来供你参考。  事实上法华经是分两大部分的。而且这前后两部分大部分都是流通品。这么说不一定准确,你去找法华经的科判表看下就心里有数了。那么其实此经的精华就两品,前面是譬喻品,后面的忘了。此经其实是总结所有佛家经典的基础上提出一佛乘的,意味着你要至少知道其他的五时三教都说什么,所以,很简单又很天花乱坠,但看出滋味来却不太容易。记得当初看此经是因为看到有此经的动画片,看完片子之后很奇怪难道法华经全是比喻么?找来一看,真的全是故事和比喻。  
  看你要求推佛经。按个人经验说给你听,适合不适合自己去碰。  不过你的分类让我有点抓瞎,经文分福报和禅定两种么?好吧,我不知道哪本是讲福报的,禅定的也不知道。按个人想法说吧。  如果觉的自己是上根的,去看维摩诘所说经。估计坛经金刚经你都看过了。  如果对自己的钻研精神有信心,去看楞伽经,各种晦涩名词会满足你的受虐愿望。  如果对自己的智慧有信心,去看楞严经。  如果对自己的耐性有信心,去看华严经。  个人认为最容易看的,是圆觉经。  那么其实经文很多时候不适合看。所以重点推荐你看论,而不是直接看经文。比如肇论,原人论,大乘起信论。这三个都是中国制造,而且说的都是真东西。  那么说具体禅定的东西,你可以看摩诃止观,菩提道次第略论。  说了一大堆,其实上面的东西我也没全看完。你只能挨个去碰,看哪本适合你。其实专心搞一本就够了。  
  关于法华经的精华竟然说错了。二精华为方便品和寿量品。?哦,慧能为人讲法华经的时候听到譬喻品。搞串了。  搜索 法华经的结构 自行去看吧。手机没法转帖。  
  法华经号称诸佛经王么  这个不知道  看了楼主的介绍感觉很厚重
  一次,我去寺庙,一位出家的朋友对我说:法华经好哇,他层次到了,尝到法味了。
  为啥按福报与禅定来分类佛经,我觉得无非就这两种啊。修福报可以改变生活状况,禅定可以提升心性增长智慧。还有,按道教说,精气不守,其神难存,我想弄明白佛教不炼精气神,单通过禅定、悟的方式就能了脱轮回永横存在么?不用依托的本体吗?  
  佛家的如来藏就是本体嘛。所以传灯录上常看到有人问:佛与道是一是二?  你理解中的道家炼精气神,如果是身体炼,那是假的。如果是心理炼,和佛家的是一回事。  超脱轮回靠什么,看到有人发帖问过,这个很简单啊。般若波罗蜜嘛,翻过来就是智慧到彼岸。心经说了,超脱依靠智慧就成了,我没骗你哦。所以常能看到禅诗中说智慧作阀,能度苦海之类的话。不过若把智慧二字理解错了,那可不怪我。  永恒存在这种东西,听听就行了。  长生不老是道家的广告,老庄可都没活到现在。  成佛是佛家的广告,佛家自己都说无佛可成归无所得。  经世济用是儒家的广告,孔孟活着的时候也没匡扶天下。  我是不把这当真的。
  所谓的一佛乘就是调和以前诸经的矛盾使其一致,例如把佛的涅盘说为一种示现?  
  一佛乘嘛,据我所知,要和那个你问的此经二字结合起来理解。  历代禅宗和尚都把此经解释成径,字面上是小路的意思。按现在的话理解,它是指一个过程。打个比方,好比有条很难走的小路直通山顶。这条常人很少走的小路就是此经。那么把此经向人宣说的意思就是,你亲自通过此路爬山,然后告诉其他人这小路和路边都什么样的,让别人也能找到此路,并且不出错的到山顶。  所以你看,傻傻的按原文理解把佛经到处传实在是很悲剧的事。  那么一佛乘的意思就很明了,指的就是这个爬山的小路全程。声闻乘就是羊车,到了山脚却还没找到路的入口。缘觉乘是鹿车,找到路了还没爬到半山腰,但声闻缘觉都能看到山腰的那个亭子,并以为那是山顶。所以法华经有个故事,好像化城品里说的吧?说大伙去一个地方,半路走不动不想去了,于是领路人找个半路上城市让大伙休息。  休息完不能歇着,后面还有路没走呢。所以菩萨乘是牛车,指山腰到山顶的那段路。  个人感觉这一佛乘不是解决各宗派的矛盾,而是把各个过程按顺序排好。声闻缘觉也不是指小乘,而是指亲身实践的人开头经历的过程。所以有不从小乘入大乘者,无有是处的说法。  那么一佛乘的意思很明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有三条的要么瞎猜的,要么没走到头。到了山顶就能全面看清走爬山之路的全程,所以叫白牛车。  上面所说的全是个人见解。你可能接受不了,那么也只能自己去亲自爬山看看到底咋回事了。  
  原来你啥都不信啊。你看过丹道(内丹)方面的书籍么?看过《钟吕传道集》及张三丰的书么?“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  
  晕菜了。内丹我读过,我信金丹,不信肉体永存。只修命来不修丹,家有财富无主柄。是为守尸鬼。没筑基的人想难我一般还真难不住。  
  法华经说的全是一乘佛法,不再讲罗汉菩萨境界,而直接说佛事,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直接开示,人人皆是佛,皆得成佛,在坐的根基小的罗汉都受不了这个开示,退席四五千人,所以说法华经是经中之王  
  鸣竹兄,丹是什么?丹不是可以炸开用来护住肉体使其长生么?你说的只修命不修丹是指《黄帝内经》等说保养身体么?仙也是没有肉体的么?仙与鬼的区别就是丹么?佛教修丹么?  
  很同情的说,你理解中的丹和我知道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没一条挨的上,让时间证明你我到底谁会杯具吧。前人不说的我也不敢妄说。每个人从丹经里看出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给你拉个内丹的书单自己看吧。虽然指望看书能看成是件几率很小的事,也许你能成也说不定。我个人经历是先爬山,然后书自然看的懂。  丹是神马,我只能说和佛家的摩尼珠一回事。其他的说法我不扩展了。  一、破迷正道歌 里面说了什么不是内丹,也许可以纠正你的猜想。  二、灵源大道歌 这是最直白的了。  三、五篇灵文 全真丹法真诠。  四、坐忘论 司马承祯不说假话。  五、文始经 宋人伪托关尹子作,内详木火土金水。  碎丹保肉身,我很吐血,只能说你受玄幻小说影响了。仙鬼之类的我没见着,不知道二者在你脑袋里是什么含义,所以不说了。  
  我确信鬼是存在的,因为我经历过;千百年来的祭鬼活动也不会是寄于假想。我前面提到仙、鬼的意思是,仙、鬼都是脱去肉身尚能存在的精神体,那么他们(可能还包括佛)之间的差别是不是仅是智慧上的觉悟水平而已,而智慧程度决定是否守轮回呢?  
  佛不是精神体,仙鬼问题的高度已经突破天际了,我不知道。苦笑退场。。。。。。  
  @无住菩提心
18:29:00  我确信鬼是存在的,因为我经历过;千百年来的祭鬼活动也不会是寄于假想。我前面提到仙、鬼的意思是,仙、鬼都是脱去肉身尚能存在的精神体,那么他们(可能还包括佛)之间的差别是不是仅是智慧上的觉悟水平而已,而智慧程度决定是否守轮回呢?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这个东西把握好就是绿色投胎法门 而且能够身外身甚至把肉体也带走 上中下都行 不过一般不这样 轮回得看你怎么定义了
  葛洪白日飞升仙及鸡犬又是怎么回事呢?  
  @无住菩提心 18楼
20:04:00   葛洪白日飞升仙及鸡犬又是怎么回事呢?  -----------------------------  智慧不是说你知道有“无我”、“不生不灭”这样的观点概念,而是自己亲自体证到。  葛洪白日飞升仙及鸡犬我随便猜一下,按照佛家的观点,他们属于仙道,还在轮回的范围内,只不过他们的生死轮回时间比我们凡夫要长得多,所以在我们凡夫的眼里他们就不死?  讨论一下,我也不是很清楚。
  按照佛家的观点,他们属于仙道  ------------  仙道换为天道。
  @无住菩提心
20:04:00  葛洪白日飞升仙及鸡犬又是怎么回事呢?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  -----------------------------  鸡犬升天不是说的淮南王么 黄帝走时不是说也带走不少么  到那几步都是实打实的 可不像现在这样的快餐式折腾 以为不感冒有修养就是修行了 这些人都是真刀真枪上阵把本来就有的功能发挥出来 道家的层次不知道 佛家说的三界天道只是欲界一类众生 我虽没见过 但宁可灭掉自己的狂妄也相信造化神奇 我就想瞧瞧佛门的灭尽定和无余涅磐是个什么情况 有事牵挂先尽人事
  《顿悟入道要门论》中说:  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玉皇心印妙经》中说: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这两者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呢?
  @无住菩提心
1:25:00  《顿悟入道要门论》中说:  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玉皇心印妙经》中说: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这两者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呢?  -----------------------------  道家的东西多数是隐语 需要传承的 但究竟到什么层次不清楚  可有一条 不能当下取用的东西 都是逗你玩的
  作者:鸣竹  8:56:00  佛不是精神体,仙鬼问题的高度已经突破天际了,我不知道。苦笑退场。。。。。。……佛不是精神体?你很可爱哦  
  呵呵,大家都未证道,问这些太难为人了。  
  楼上的各位,自己读不懂法华经,就不要胡乱说好吗?法华经是佛的境界,如果不看祖师讲解的法华经根本就不可能明白的。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和LZ一样,云里雾里。  后来有机缘看到了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对于很多原来不明白的疑惑一下子明白了。  建议LZ不妨去了解一下,真是妙不可言。
  看完我下巴掉下来了
  回复第22楼,@无住菩提心  《顿悟入道要门论》中说:  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玉皇心印妙经》中说: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这两者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呢?  --------------------------  正是,大道本一体,仙佛体皆同  
  同样看不懂法华经的飘过  怀疑法华经誉为大乘经中之王,是因为此经在打击小乘的作用
  法喜老师跟法华经似乎有专门的机缘,所以有三篇关于法华经的文章,我在这里逐渐转载出来供大家研讨精进吧,先转载《开演法华放光动地之大伏藏》,也可直接登录“融通智慧学”网站直接点击融通智慧学栏目进去。  关键疑参:  开讲法华经前,释迦牟尼佛为何会天雨光华,显六种震动?  何为六种震动?  释迦牟尼佛为何会于眉间白毫放出相光?  何为白毫,何又为相光?  光对于我们修为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探讨以上关键问题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释迦牟尼佛在开演法华经时示现了怎样的状态,前因后果怎样?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有:“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经文中点得非常明白,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大乘经是什么经,乃大乘佛学经典的总称,也叫修多罗经、菩萨契经、方等经、方广经等,不过相对于小乘经而言。此处用“说大乘经”意谓佛自成道以来无时无处不在示法,所教菩萨法无不是大乘经法,均是诸佛所护念。
  “名无量意”,一则指佛问世以来普了很多权宜法、方便法、机缘法,各有其名。名,称名、命名、概念意;二则指以上每门大乘法均具无量法意,是无法局限的,是不能格物致知的,均可入大道之门,均是真理的示现,真理是无法分别有二的。  “佛说此经已”则更关键,已,是结束了、完了的意思。大乘经法那么多,我们这些地球人知道的就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这里意谓《法华经》出世的机缘是在诸大乘经法讲完了的时候。而对于佛法来说,是无法结束的,但对于世道机缘则是必须圆满的。  所以,《法华经》出世之时即是圆满一切法藏之时,也是佛此生之报身要灭度涅槃之时。学佛及修证识得时节因缘是很关键的,它将向您显现一切事物及万法的内在理路,成就明道的智慧。  世道一切权宜法全部讲完了后,释迦牟尼本师如如不动,法、报、化三身合于一身,经中有“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三昧为正定,无量义处即是正定,源头起点即是终点,天下一切事物所谓的产生、发展均是循环的、回归的,本质是圆的、圆满的,空幻的。
  释迦牟尼本师此时示现出此种本来清静境界,其实是暂时放下一切小机缘,因为有大机缘到了,这就是《法华经》与我们这个世道众生的机缘。  这时天空降下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庄严了整个道场。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是色究竟天的四种光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是白色光团和大白色光团,摩诃在梵文翻译是大的意思。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是红色光团和大红色光团。  色究竟天也就是后面经文中说的阿迦尼吒天,色究竟天系色界最高天,再往上就是无色界的空处天了。无色界就无所谓光不光了,这里要注意了,后面佛就要放白毫相光了,寓意非常深。  很多大德高僧讲经时都把“华”直接当作“花”翻译,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我们这个世界都是有的。曼陀罗花白色、黄色、紫色、黑色等都有,黑色最为珍贵,据说每株黑色曼陀罗花都附着一个精魂,用心养育可以通灵,不过要用自己的鲜血浇灌。曼陀罗花有镇静神经的作用,剂量过了则会致人神经错乱、幻觉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在佛法中,曼陀罗有坛城、聚集、轮圆具足、道场的意思,因曼陀罗花有着精严的结构,还有宇宙结构、诸法之纲要总持之意。此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预示着:如在此《法华经》开演的大机缘中觉悟可直接明心见性而悟道,得佛法之金刚总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曼殊沙花则是多长在墓地之花,也被称为死人花、引魂花、彼岸花,鳞颈有剧毒。秋季叶子掉光了才开花,春季只有叶子没有花,生生相错,永无谋面。据说此花只开在黄泉路上,是在冥界三途河边、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乃幽冥界唯一的花。妖异浓艳红似血,灿烂如残阳,引导灵魂向幽冥之狱而去,以致幽冥轮回之路亦称为“火照之路”。  在世道常理来论曼殊沙花属不吉之花。但佛法悲智双运,视一切喜怒哀乐为契悟机缘,帮助生命渡过苦海到达智慧彼岸。因为觉悟了就有智慧,就知道怎么主宰自己的命运,可超越和圆满一切不祥。这里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预示着:如错过这次《法华经》开演的大觉悟之机缘,生命很容易往幽冥轮回之路上堕落。妖异浓艳的血色光华,也希望能引起众生的警示。
  光华显现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一般法师认为先降光华后再震动,地动山摇,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不只是指大地的地震,而是因如来之大慈悲大愿心大功德触发,引起无始劫以来,我们这个共业生成的娑婆世界之根的震动而引发的外在色、相的松动变化。  所以在色上才会有色究竟天撒下白色、红色光华的示象,因为光是色界存在的基础所在。有慧缘的读者不要错过,可以抓住此处参参:没有光是怎样的?大寂?大定?跟经文中释迦牟尼本师“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有分别吗?!  不过,白光乃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之合光,具七宝意,乃源头法性之光。在中国最深妙的国学智慧——五行中属金,金之性系五行的发源和归宿所在。具纯贞而圆满意,且越纯越珍贵,对一般金属均是如此,如铁纯就为钢了。这也是寺庙佛像多鎏金之深意所在,具金之性。不过,寺庙佛像鎏的是黄金,黄色乃正色,易经《系辞》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具报(身)、化(身)之光,古谓之“玄黄”。五行属土性,土生金,意谓佛法昌盛;土性杂,德在广、厚,意谓佛法乃结缘于世间杂染,却能因广、厚承载而转化。  血红色光华则五行属火,心之相,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心意识不停、心火不调乃生命轮回、堕落的根本。所以,幽冥之路应血红色“火照之路”实为业识所感之必然。因此,佛法的核心始终在心上着眼,觉悟之机最关键还在于心眼。心眼不明,佛眼、慧眼、法眼终究不可得。  而在相上则表现出震动。只是我们这个佛世界发生震动吗?经文中有“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佛应不同世道业识机缘有无量亿亿化身,所有化身佛教化的世界谓之“普佛世界”,均出现六种震动。
  这里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化身佛开讲《法华经》时俱是如此,释迦牟尼本师此时机缘其实就是其中一化身佛的机缘。  那为什么会有六种震动呢?这就必须再回到我们前面谈到的我们这个共业生成的娑婆世界之根上来。什么是我们共业生成世界之根呢?即人性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所缘外境生成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因佛之大愿心大功德大慈悲发生震动、松动。  然后,释迦牟尼本师又于三昧中再放光,经文“序品第一”: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这里又有很多疑问了,如:  释迦牟尼本师为何开演《法华经》时还要放白毫相光?  什么是白毫相光,为什么会从眉间放出?  这个光为什么只照东方万八千世界?  光照之处为什么一切境相均能显现?  白毫相为功德圆满者极为殊胜之面相,平时释迦牟尼佛之白毫绵软右旋盘于眉间印堂处。中国古代相术也有眉生白毫,耳内生毫均视为长寿福德之征。  眉间在中国传统文化相术中亦称之为命宫之印堂,密宗谓此处有眉间轮,乃色界与无色界分界处(从法界与功夫相应论,印堂以上偏无色界,印堂至檀中穴为色界,檀中以下为欲界),命宫乃十二宫之首,主人生命运之总枢机,可察人之先天禀赋及后天成就的福德、精神、智慧。印有印证、通达、明了及验证真实、回归真实意,所以古圣先贤深明生命机运智慧,名之印堂,实指最具显露真实、验证福德智慧命理之所。  诸佛每宣说《法华经》前均于此处先大放光明,“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东方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具生气,因接引业缘而生出无量无边的法门也是如此。阿迦尼吒天是色界最高处天——色究竟天。佛之放光乃色界中事,透色究竟天而出,而本来心光无所谓光与不光。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根深蒂固的业性认为宇宙是唯物的,唯物又是色、相的。我们最为锐利的眼根、耳根所谓耳聪目明决定了我们内在对眼识、耳识的依赖,外在对光流、音流的依赖。我们更多沉沦于欲界、色界而无法自拔,至于透意识之无色界连门径都不愿去摸,实在可惜。  六尘中色、声为色界之染,香、味、触为欲界之染,法为无色界之染。娑婆世界生命最早源自色界之光音天,那时生命如光如音,心灵而气玄、质轻而量稀、器宏而不拘、速迅而捷达。
  由于觉悟精进不足,执著于外光之视与外音之闻就难见内光、内音,以致内外失衡致使内光、内音逐渐暗昧、阴浊。心不灵动、气滞形沉、光音之觉失敏而质重,器质生焉、累焉,物相成焉。心性逐步固化,业识逐步累积,生命遂逐步堕落于欲界之香、味、触之感。  这其实与道家太极之理是一致的,阴消阳涨、阳消阴涨。阴阳不能平衡必陷于阴阳动态转换之中,所以,修为之道与养生平衡阴阳之道也一致。适当将执著于外视、外闻转向内观、内闻而内证。内外光平衡了,自然光光相接,通体透明,就无所谓光了。真实心光体露,色究竟天自破,色界自破。  另外,所谓“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其实就是遍照欲界、色界,也就是遍照我们常说的法相世界。法相世界当然具“相光”了。  谓“白毫相光”,并非偶然,亦并非只是为唤起众生注意,实则深具寓意:  一是纤毫毕现,毫光处亦能察见三千大千世界而得大智慧,所谓芥子纳须弥,暗示我们修行人要懂得用心之道,细微处往往见真功。这在佛教的很多佛像头发丝、璎珞等细微处雕佛头像均可为印证。佛者,觉也,细微处正是觉悟、觉机所在。  二是无始劫以前,如来先天本来之心光始终照遍三千大千世界,从未有丝毫停歇之时之处,因业识而致的一切世界万事万物自然呈现。只是众生不识,执著于外相,以致劫数中轮回。   喻论之,凡夫之心就好像一张写有笔画的纸,业识就如各纷乱的笔画。佛心清静,其本来心光就象没有笔画的白纸,修证成佛就像去掉业识之笔画,使之回归纸张之纯白,即是让佛之本来清静之心光体露。越清静心光越显,所谓普照,世道一切笔画之事理,自然会在白纸上显露出来、显露清晰,识得明了即是智慧。  另外,释迦牟尼本师今于涅槃前于命宫之印堂大放光明,开讲最为殊胜最为尊贵的经中之王——《法华经》,也意谓着诸佛如来无始劫以来象光明普照一样放出无量权宜方便法济渡应缘众生。今则有以此《法华经》圆满诸佛一切权宜方便法,万法融通、教门归宗(禅宗)、在家出家合一、回归源头之一乘圆教、了义之意。  不过,从外在法门上论,大融合、大融通、大回归的时节因缘必将在末法时期,世道最为心机险恶、最为危机之时印证。从自身修为上说,大融通而证悟的时节因缘所谓“法华会”必不离当下之机。此机真正显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之如来意,及无所从生,无所从死之无生法忍。  刘硕斌
  所谓提纲而孔皆顺,牵衣而缕缕俱来。《法华经》是直接讲站在塔顶所见之风光的,看似简单明了的比喻,却含无尽妙意及种种次第,吾辈途中,或门外之人所见浅薄,故难了深喻。《瑜伽师地论》中按文、义深浅将经分四种,谓:文浅义浅,文深义深、文深义浅、文浅义深,《法华经》应为文浅义深之经。《坛经》记法达僧诵此经已过三千却不解其实意,不为怪,而能自知未了经、意,亦可谓难得。
  我学佛浅,听法喜老师说《法华经》不是讲次第法,而是讲成佛的大圆满法,是针对菩萨成佛的,如经中“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不可分布、妄授与人是说成佛大法是不能分开来、分步骤象其它法一样作什么所谓的权宜方便法,否则,必是“妄授与人” 误人慧命。
  见法喜老师《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迦佛之大伏藏》/techforum/content/647/1/15800.shtml
  譬如经中长老富者认子之故事,正是通过简单的故事,明了地描述了成就或者说诸佛菩萨化度我们之次第,而不像《华严经》那样,整个全面铺开大篇幅的清楚细致地来讲。故,智者大师判《法华经》为圆教,而《华严经》则通别教、圆教。   末学言《法华经》看似简单明了的比喻,却含无尽妙意及种种次第,与法师言《法华经》不是讲次第的亦不相违了,同一意之不同表达方式而已,所谓意同文不同,莫被文字所困。
  拜阅!
  佛说宣说此《法华经》非常珍贵,稀有难得听闻到,以昙花做比喻。并说诸佛下世只为宣讲这部经而来,此经是最上乘,是一佛乘,再没有第二部经能使众生成佛。佛又进一步说自己过去所传三藏十二部经典皆为方便引导众生最终归入此《法华经》,乃至闻佛所说方便法成阿罗汉,辟支佛等果位者,若不受持此《法华经》者,佛说他们非佛弟子,何况成佛!!受持一句《法华经》佛与授记,即得作佛。宣说《法华经》者则为如来使。并告《法华经》是诸经之王。  相认,相信法华经所说的究竟法,认可法华经所说的真实义。信受的当下即是往生,如阿弥陀经所讲:当发愿当往生。当下证得法身,你见的当下就是证,见道位当下就是证到位。见到自己的本性与众生的本性无二无别,不能分割,都是你当人当下一个念变现,承认了这些都是你自己,众生也承认你了。因为本来就是一体的不能分家的佛性。所以法华经中穷子喻的故事穷子只要承认是大富长者(大富长者即是佛)失散的孩子,根本不用考虑穷子有没有什么生存的技能与文化知识,也不用考察穷子有多少的财产与地位,不管这个穷子以前怎么样是什么根基都可以当下往生回家。所以你看法华经中写的有无量的鬼神众来闻法明白后都可以往生无碍,相反有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认可这个理,退席根本不想听的,佛说他们是五千增上慢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也证实了佛不度无缘之人,其实是你自己在拒绝佛的接引。信的当下解行并重,这就是圆教一乘法,一步登天不历阶梯。正如印光祖师所讲:“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等觉下一个果位就是妙觉,妙觉就是佛)
  @无住菩提心   就说了一个“权实不二”,你真知道做到了就是佛了,所以说成佛的法华。
  看来了就忘掉,不要执着。  
  作者:禮樂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 03:39:00   看来了就忘掉,不要执着。  ---------------------------------------------------------------------------------------------------------  不要执着于“看来了就忘掉”。
  我怎么觉得“佛说此经已”是佛把真正的《法华经》说完了的意思呢。接着便是佛陀讲解《法华经》的种种妙用因缘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法华经》只是佛陀讲完真正的《法华经》之后的语录,可以看做是《法华经》的跋文集。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现在流行的《法华经》中常常可以看到《法华经》里出现“《法华经》”字样的现象。
  就是开示佛的出世本怀,大事因缘,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回小向大。为了让大家发成佛之心,行菩萨道,圆满佛果。  是经当然就是整部法华经,后面并非赘余,佛说法时经常会赞叹鼓励,金刚经不也是从头到尾赞叹四句偈。我们读的佛经多了就会慢慢习惯这种。  要真正理解法华经,还得读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另外蕅益大师的《法华纶贯》也很好,网上好像有,可以参考。  末学的回答只是一点点皮毛,还望诸大德多多批评赐教!
  建议深读印广法师讲解的妙法莲华经,石破天惊的大法  
  @无住菩提心 这位朋友,建议你先看楞严经,虽然不一定能彻底领悟。多看几遍,再看法华,华严。你就会大概知道为什么了。
  法华经读起来比较容易一点吧  
  无助菩提心你好!看了你的帖子觉得你很有悟性,是在修智慧去除无明。关于你说的鬼神是有的,而且有实证分析,请阅读美国哥大医学教授魏斯教授的书《生死与轮回》,一共有四本。魏斯教授用几千例病例报告告诉我们灵魂永存,灵魂是法身,肉身是化身,所有人和众生都是化身轮回,目的是将灵魂修炼到纯净智慧的状态,最终在宇宙空间里永恒,不需要再轮回了。也就是说佛,仙,鬼,人,动物,一切有情都是平等的,最终的法身清澈觉悟的灵魂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都来自于宇宙大爆炸之初的那个能量体,只是由于无明所以才有各类众生和三界的区别。如果想了解更深入,请阅读《量子物理学史话》,北大朱清时副院长发表的《量子物理学和佛学》,也可以参考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的电影《超体》,美国国家地理拍的纪录片《生死与轮回》。
  @无住菩提心  不是说法华经吗?怎么歪楼歪到鬼上了?
  《法华经》只说一佛乘,佛法无余道,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  
  竞天择,适者生存。佛教都是骗人的
  @u_16-04-17 14:49:00  竞天择,适者生存。佛教都是骗人的  -----------------------------  哈哈!竞天择--你满脑子的烦恼不满,你竟天择了吗?适者生存--你不死了吗?你连那一天要死都不知道,你能算适者吗?  小孩子不懂什么是佛学少说两句。
  最近在读《法华经》!
  修什么外丹与内丹此应属于有为法,离无为法差几亿光年。
  只有修无为法才能令你心中的宇宙本源也就是佛家讲的真如,才能在任何一个维度空间来往自由,不再轮回,永脱三界。切记天道神仙也在三界轮回,只是寿命长,在世上本存在几个维度空间,只是相互不看见不感觉彼此的存在。
  诸经之王是华严经。法华经是释迦摩尼佛一代时教的总结。而华严是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经。法华是佛的经。华严是法的经。十方三十一切佛无时无刻不在讲华严经。华严经是根本法轮。圆满法轮。无尽法轮。
  “心”是妙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力的称为妙中佛;失去自知力的称为妙中众生。譬如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自知力的称为不妙中的佛。失去自知力的称为不妙中的众生。不妙中的佛是精神分裂症的病根,妙中佛是妙神分裂症的病根。  少其思,寡其欲方是自新之路。  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存土。莫惹花花草草的东西。佛经中若有任何境界,那么这些境界都是屁
  信佛就是信自个是妙神分裂症患者。若不分裂,哪来精神和物质(粗神)身体?行起就是做佛的发烧友,把心中的这个佛给派发了,烧了。持名是最特殊的方便法。若人但念阿弥达,即是无上深妙禅。一念到头,念到把阿都给融化干净。。。。。。
  人生今世,各乘其势。普罗大众乘其草势,种属地大;资本家聚众乘其财势,种属水大;政治家聚众乘其威势,种属火大;宗教家聚众乘其声势,种属风大;四大辗转相因各行其权,皆是与人的感官种性相应的假合现象。人人都自佩正印,与其标签“印常”相应。但宜自信是佛,亦信他人是佛。同病相怜,互通声气。携手扶助,克证道果才是走社会现实的出路。都什么年代了?哪有受妖风蛊惑、浪费高贵时光去啃故纸堆的道理?那些在社会招摇的什么活佛、法师都是给自个安上个法号、在还前生啃故纸堆宿债的口水鬼而已。亲近这些口水鬼,喝其迷魂汤而成为其替身的就是那些所谓的佛教徒。这些佛教徒象木偶一样整天价把佛教传单发来发来,在温习着散花天女的美梦。。。。。。
  了解成佛的法华,顾名思义法华经是让你成为佛陀觉者,了达我们真心本性宇宙人生实相之究竟了义大法,法华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是蕴含无量法义,绝不是字面看起来,请看印广法师法华经讲记,有文字与视频版。
  关于道家与外道的灵魂不是法身佛,只能叫名色或叫中阴身只能随业力流转六道,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人死了前六识消失,第七识入第八识进行六道流转,不修行的第八识有染污种也有干净种子,是凡夫叫名色,不叫法身佛,要把染污种子熏修干净,第八识全是干净种子才能修成法身佛,然后资粮修足才有报身佛,化应佛。
  【神话】毗湿奴与他的十种化身(不枯燥、有详细图谱)  不可思议的印度   主页君最近在看印度教神话诸神的化身时候,经常被里面的联系和缘由给弄晕,比如很多印度人认为甘地是罗摩的化身,甘地在临死的时候喊了一句:啊,罗摩”(插一句,余秋雨大湿认为其实甘地只是在临死的时候简单地叫了一声,类似于“啊,次奥~”),似乎也印证着这一点,这句话被铭刻在甘地墓的墓尾。而罗摩又是毗湿奴的化身,所以甘地就是毗湿奴的化身。  另外,有说梵天是毗湿奴创造的,因为他是在毗湿奴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但又有说梵天是来自一颗梵卵。更不用说印度教一厢情愿地认为佛陀释迦摩尼也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  呃,不过也对,在很多藏民心里,我们的毛爷爷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宗教的事情,本身也许并不完全能用逻辑说清,更何况是印度的宗教。  关于印度教与印度神话的很多典故都非常有意思,其中很多还和佛教甚至基督教纠缠在一起。主页君会在以后加大这方面的介绍,嗯,等主页君先梳理清楚种种……不过,湿婆保佑我真能梳理清楚啊。    在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话中,他却在三大主神之一,占着有力的地位,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  毗湿奴手持法螺贝,光环、棍棒与莲花,座骑是一只称为加尔达的大鸟。千头的舍沙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他的肚脐上长了一株莲花,梵天(亦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创造新世界。毗湿奴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权化或称化身)的神话,化身的种类没有一定,但一般都称他以十种化身来救世。  注:加尔达的大鸟又称为迦楼罗即是所谓的金翅鸟,专门以龙为食,每天要吃一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千头的舍沙龙:有时只画成七头的眼镜蛇,在南传佛教寺院常见其造形,甚至有一种佛陀的的造形,坐在这尾蛇所盘成的身躯上,而蛇的七个头张开如伞盖,护住佛陀的头,这个形象进入密宗之后,成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造型。    1、灵鱼马特斯亚(麻磋,Matsya):当淹没世界的大洪水袭来之际,毗湿奴化身为鱼,以他的须系住人类的始祖马奴所乘的船,使其成为唯一的生存者。  注:马奴,印度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在印度古时有马奴法典,用来规范当时人的生活种种。另外,灵鱼在大洪水泛滥之前昭示人类的始祖摩奴脱离洪水的围困。听着有点像诺亚方舟的故事,是始前确有其事还是互相抄袭?    2、龟(卡契亚帕,Kurma):当神与恶魔施行乳海大搅拌之际,毗湿奴化身为龟潜入乳海之底,背负着曼陀罗山,并以此作为搅棒搅动乳海,使诸神得到甘露,保持长生不老。  注:龟即前面神话中的(Tortoise),恶魔指阿修罗。    3、野猪瓦拉哈(筏罗柯,Varaha)野猪:当一个名为毕拉尼克的邪的恶魔将大地拖入海中之际,毗湿奴化身为野猪潜入海中与恶魔决斗并打倒恶魔,再以他的牙将大地拉起。    4、狮面人(那罗辛哈,Narasimha):不死身的恶魔毕拉尼卡吉布因其子崇信毗湿奴,愤而欲杀其子,毗湿奴化身为狮面人打败恶魔。    5、侏儒瓦摩纳(威马那,Vamana):也叫三步神,为从恶魔帕利手中夺回天、空、地三界的主权,毗湿奴化身为侏儒,恶魔帕利以为小侏儒没什么了不起的就答应将他走三步的范围内的土地交出来,没想到毗湿奴恢复原来的模样,迈出两步就跨越天堂和人间,然后停步不前,将地狱留给了魔王(隐喻太阳早、午、晚跨越宇宙空间)。    6、帕拉罗摩(持斧罗摩,Parashurama):以圣仙吉马达克尼的儿子帕拉罗摩的身分出世,扫荡了傲慢的克吉特里亚王族,确立婆罗门的地位。    7、罗摩(Rama):以大叙事诗《《罗摩衍耶》》的主角罗摩的身份出世,他在神猴哈努曼的帮助下战胜了愣伽岛(Lanka)的拥有十个头的魔王罗波那(Ravana),将被劫持的妻子悉多(Sita)公主夺了回来。神猴哈奴曼在此故事中也十分活跃,有人说西游记的孙悟空即是由它演化而来。  注:十首王--克吉特里亚王为楞伽岛的国王,楞伽岛即今斯里兰卡。神猴哈奴曼为风神之子,其在故事中的活跃情形一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由于这个故事传说早于佛陀降世就有了,一般而言,学者认为明朝时吴承恩作西游记时参考哈奴曼的事迹创出孙悟空来另外在佛教经文中大智度论有提这一些传说。    8、牧神克利须那(黑天,克里希纳,Krishna):以威斯提娃与提娃吉之子克里布纳的身份出世,斩杀恶王西泽。  注:这个故事出于摩诃婆罗多,与上面的罗摩衍那合称印度二大史诗,印度神话大都出于此二本书。克里希纳又译为克利修纳(Krishna)。克利修纳在摩诃婆罗多中对阿周那的精神讲话,称为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在印度薄伽梵,意为世尊,本来是毗湿奴神的称号之一,后来被佛教采用做为佛十名号之一,后世在印度,有时也用来称呼各宗派中成就的人。    9、佛陀(Buddha):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毗湿奴化身为佛陀,否定了婆罗门的牺牲祭祀,倡导不杀生。也有一种说法是:佛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他们自我毁灭。  注:“第九化身”的说法,只可能在佛灭度之后,佛教在印度衰落之后,印度教自己的文献中才能找到记载。毫无证据性可言。有一种说法是:印度教创造出“第九化身”,其目的不是为了教化世人,而是故意令某些世人跟随这个化身而抛弃种姓等级观念、不承认主神(佛教认为众生平等)。让这些人因此见解而自我毁灭。这个用意就比较险恶,完全是为了毁灭他们眼中的“异教徒”(佛教徒)。    10、白马卡尔基(柯奇,Kalki):世界濒临破灭,末法现世结束之时,毗湿奴将手持利剑,身跨白马,化身为柯奇现身救世。  注:以上十种化身中且佛陀在印度教中被为毗湿奴神的化身之一,而在佛教中毗湿奴神却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而湿婆神更是改头换面成为密宗许多神话的来源,以上是从神话学的观点来看。所以有人认为在印度被回教势力入侵之后,婆罗门教变成印度教,而佛教则被印度教吸收而纳入其中,可能是由此而来的。  
  骗信徒入地狱的毗湿奴第九化身,不止释迦摩尼一个。  这就是《法华经》的真正宗旨。
  @拿来出新
03:52:00  骗信徒入地狱的毗湿奴第九化身,不止释迦摩尼一个。  这就是《法华经》的真正宗旨。  -----------------------------  撒泡尿照照自己,就凭你也配妄议佛祖。
  依我浅解此经是说,要让自己打开心量,不要擅自鄙薄,像那个穷子和富有的父亲似的,穷子总是觉得不敢想象那是自己的财富。要信心笃定的认定,我要做佛,要修佛道,要入佛之知见。如此就是接受此经的教化,成佛的法华大概是这个意义了,自己浅薄的理解??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华经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