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焊接生产线轧钢生产线

|||||||||||||||||
将论文写在钢铁生产线上
图①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团队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瓶颈。
  图② 东北大学为揭阳钢铁集团研发的850毫米不锈钢精轧机组。
  图③ 新一代TMCP技术在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
  王钰慧摄
  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是大而不强,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新形势下,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通过在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记者得出的答案是:秉承钢铁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的信念,把论文发表在热气蒸腾的钢铁生产线上,把成果转化在机器轰鸣的车间厂房里,用先进的钢铁工艺和产品强健“大国筋骨”。
  绿色钢铁工艺的领跑者
  国家实验室里,绿色钢铁制造的代表性工艺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在绿色、智能发展方面大显身手。
  日,由东北大学牵头承担、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昭东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我国高端海洋平台用钢品种自给能力达70%以上,最大寿命提升50%以上,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
  “海洋工程用钢铁材料是拓展海洋空间、提升海洋国防实力的物质前提。我国海洋平台用厚钢板的焊接效率及耐蚀性能较差,海工钢关键部位的特殊品种如高级别特厚钢板、大壁厚无缝钢管等仍需进口,制约了我国大型海工装备的整体设计和建造水平,因此这个项目的启动恰逢其时,将极大破解我国海洋工程用钢的瓶颈。”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
  国家战略急需的重大项目,是东北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着力点。
  海洋用钢项目,聚集了包括中科院金属所、河钢集团等我国海洋用钢领域最强大的研发力量。目前,特厚板高强均匀淬火、一体化组织性能调控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工作有序推进,高强韧特厚钢板、大线能量焊接厚钢板、大壁厚无缝管、高级别锚链钢等系列关键海洋工程用钢原型产品开发如火如荼,300毫米大断面辊式淬火装备、特厚钢板即时冷装备等在今年年底即将投入工业化应用。
  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是绿色钢铁制造的代表性工艺,这项节能减排工艺正是出自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这套领跑世界的工艺,东北大学自主研制出系列首台套热轧钢材先进快速冷却装备与控制系统,这套装备已成为我国热轧钢材生产线主力机型,覆盖了鞍钢、首钢等50%以上大型钢企,实现了高品质节约型热轧钢材400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我国钢铁生产流程长,产品种类多,物流呈复杂网状结构,难以采用已有调度技术,导致物耗能耗较高等问题。针对这一国际公认难题,东北大学唐立新教授带领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从钢铁典型生产工序中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关键生产与物流调度理论,从调度理论、优化方法、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四个视角进行了20余年系统深入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研制出一系列最优化及智能优化方法和系统。
  “钢铁生产与物流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一项目,在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套技术与系统形成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让中国在钢铁生产的智能化物流调度方面再一次领跑全球。
  企业科研攻关的发动机
  产业技术研究院聚集科技、资本和市场中最活跃的要素,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去年7月,由河钢集团和东北大学联合共建、国内首家校企合作实体化运作的钢铁技术研发平台――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了。研究院充分发挥河钢的产业资本优势和东大的技术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全球钢铁技术研发平台,加快推进钢铁产业升级。
  研究院成立后,东北大学100余名教师分别深入河钢邯钢、河钢承钢、河钢唐钢、河钢舞钢等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对河钢集团相关企业进行“起底式”诊断和“靶向式”攻关,就相关合作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对接,一期34个项目已全面启动。
  “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研发平台必将为河钢转型升级、成为世界级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必将真正聚集科技、资本和市场中最活跃的要素,担当起引领和促进行业技术创新的使命。”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表示,研究院是企业全球技术研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钢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国栋教授说,创新性的课题是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实践中产生的,是由问题转化而来的,这些问题应来源于企业的需要,机器365天运转的企业正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应用型科研的用武之地。
  接地气所以有底气。东北大学在对企业“靶向式”科研攻关方面频频落子,努力做钢铁企业寒冬中逆势发力的发动机,让企业在困境中看到崛起的希望。
  东北大学易红亮教授与本钢集团合作成功开发了1500MPa超高强钢。以该钢种试制的零部件,填补了本钢集团此类汽车板产品的空白,使本钢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够生产国内最高级别汽车超高强钢的厂家。“用强度1500Mpa钢可减薄厚度约30%,车身可减重30%,整车减重约10%。通过减重能够为每台汽车平均节约万元以上油费,提升10%的动力性能,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观。”易红亮说。
  南京钢厂计划国际招标引进一台全球最先进的5米中厚板轧机,这是国家支持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在轧机轧后冷却系统的招标中,东北大学同西门子―奥钢联、西马克等国际顶尖公司竞争,最终凭借超强的实力一举中标,这一项目大大推动了南钢的绿色转型。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黏合剂
  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激励企业充分利用大学的科技人才红利,共同开发关键共性技术。
  “较低的协同创新层次,既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又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桎梏。要将这种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知识差距转变为机遇,就必须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激励企业充分利用大学的科技人才红利,共同开发关键共性技术,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真正做到零距离。”谈到由东北大学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长赵继颇具战略思维。
  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复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风险高、投入大;高校科研独立分散;企业在共性技术上投入不足……在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的新形势下,急需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汇聚行业各类创新要素。
  2014年,由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等单位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冶金院所和大型钢铁企业共同组建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的认定。中心以“绿色制造、制造绿色”为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的发展战略,不断研发先进技术装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绿色制造。
  经过两年多的培育,中心汇聚了钢铁冶金与钢铁材料方面国内90%以上的重点学科,聚集了钢铁行业相关80%以上的国家级科研基地,汇聚了70%以上的钢铁行业高水平科研队伍。目前,中心已形成500人的研发团队;钢包底喷粉、高品质连铸、热轧组织性能控制、短流程等8项工艺和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平台、舰船用钢、汽车轻量化、高铁轮对用钢、第三代核电主设备用钢等10余种国家重大工程急需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平台的搭建,促成了创新成果的涌流。2016年7月,东北大学与河北敬业集团在薄带铸轧生产线建设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敬业集团提供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助推该企业生产高性能钢材。这项国际领先的绿色钢铁连铸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改造费用少、产品周期短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特别适于生产批量不大、常规流程生产不好或者生产不了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合金产品,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活力。
  由于核能的特殊性,核电用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以其各项质量、技术指标要求苛刻而著称。依托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力量,东北大学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高强度薄钢板热处理线改造项目,批量生产出系列S32101型核电站用超宽幅双相不锈钢,实现了中国三代核电关键设备用钢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只有坚持协同创新,使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引领中国钢铁行业走出产品严重同质化、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困境。”赵继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千帆批量_新闻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轧钢生产自动化综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轧钢生产自动化综述
&&轧钢生产自动化综述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钢铁厂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内容包括钢铁连铸过程的各种问题
大小:8.0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频直缝焊管连焊连拔生产线建成投产并通过鉴定--《轧钢》1987年04期
高频直缝焊管连焊连拔生产线建成投产并通过鉴定
【摘要】:正 电焊钢管焊接和拉拔工序的连续化是国外70年代研制的一项新技术。它把钢带成型焊接和冷拔两个单独的生产系统用电气控制和机械装置有机地联接起来,实现了精密薄壁电焊管生产的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目前我国生产精密薄壁焊管的传统工艺是将带钢成型焊接后,再进行拉拔或轧制。切头切尾损失大,材料利用率低。为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填补空白,由上海市冶金设计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声‘‘益户、二J困‘J钊‘. 电焊钢管焊接和拉拔工序的连续化是国外70年代研制的一项新技术。它把钢带成型焊接和冷拔两个单独的生产系统用电气控制和机械装置有机地联接起来,实现了精密薄壁电焊管生产的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目前我国生产精密薄壁焊管的传统工艺是将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大尧;;[J];重型机械;1987年05期
朱元清;王泽华;俞启训;;[J];机车车辆工艺;1991年03期
崔吉春;;[J];粘接;1993年04期
张志勤;何立波;高真凤;秦子然;;[J];冶金信息导刊;2009年03期
王燕;;[J];锻压技术;1980年01期
孙爱国;;[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88年06期
于永水;丘金源;田润生;;[J];热处理;1989年04期
何毓槐;;[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1989年03期
张伯俭;;[J];机车车辆工艺;1991年05期
罗晴岚;;[J];工程建设与设计;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晓龙;帅国斌;张鹏远;杨旭;关胜国;谷春阳;;[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吴光英;;[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魏光源;;[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冯玉光;秦亮;代进进;丛海鹏;;[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郭晓波;关勇;李德刚;黄玉平;黄浩东;关菊;杨旭;;[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段京东;曾毅;;[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马跃洲;马文斌;;[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05年
裴宏江;梅淑文;齐长发;;[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安琪;;[A];2007热轧钢材组织性能预报与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周玉;;[A];2008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熙隆 朱青东;[N];中国包装报;2007年
M.Righini M.B[N];中国冶金报;2007年
潘放;[N];中华建筑报;2008年
李晓锁;[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赵云;[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辉;[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敏;[D];浙江大学;2003年
宋宜国;[D];天津大学;2008年
刘旭飞;[D];湖南大学;2009年
李小敏;[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高勇;[D];贵州大学;2006年
程秀明;[D];吉林大学;2007年
罗友元;[D];重庆大学;2004年
王锴;[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陈云霞;[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秦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轧钢生产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