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冷兵器时代运动战优势,什么兵器在单挑中最适用

&主题:中国古代战争真的可能是主将单挑吗?
&浏览:10065&& 回帖:227 &&
泡网分: 12.819
帖子: 2237
注册: 2004年12月
明朝的文武分的很清楚地。
袁崇焕是进士出身,照今天说人家博士文凭,文化银。。。进兵部,也是国家机关。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督辽为帅,都是文官系统。
将是领兵的,纯粹的武人。
你要是跟袁崇焕说你入朝为将。他会认为你骂他没文化~~~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另外,说“袁崇焕入朝为将”,不是一个符合常识的说法。
“入朝为将”什么意思?——“以武职的身份为朝廷效劳”,是对“在野”人士说的。
袁崇焕先当县令,“为将”时已经是“朝廷的人”了,因此不能说“入朝为将”。 [boilingWater 编辑于
泡网分: 24.877
帖子: 2942
注册: 2006年05月
原文由 流氓会武术 发表
王朔吹得牛逼,说当年国民党为啥打不过********
国民党的军官都太英勇了,一打仗脱光了膀子就往前冲
结果军官一死下边士兵就乱了,偏偏解放军的统战能力超强
结果国民党士兵调转枪头就开打,所以解放军越大越多 冲锋S的军官都是些低级军官,S几个对一场战役根本无足轻重。
泡网分: 24.877
帖子: 2942
注册: 2006年05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这种东西还要掉书袋?自己想想人的体力有多大?摆在那给你杀能杀几个,何况激烈反抗? 思考任何问题都要选准参照系。
一是不能用今人比古人。古代工具落后,干什么都靠力气,从小练到大,力量非今人能比。
二是不能用读书人比干力气活的人。你我养尊处优,手无鸡缚之力,就比如杀猪,我估计你 ......&&[/QUOTE]
这个同意!
家里正在装修,明白了一件事!自己虽说有空也锻炼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跟专业做搬运的小工比,体力上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泡网分: 49.467
帖子: 12680
注册: 2002年03月
文打和武打的区别而已,文打就是大家约好了打的方式,可以群殴也可以单挑,可以发现这种形式多处于中国分裂时期的内战类战争,武打集中在古代对外族战争,比如对匈奴对倭对外蒙的时候,以击败对方整个力量为目的,不需要约好了怎么打。
泡网分: 33.048
帖子: 2551
注册: 2004年09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我说“大量存在”,是就整个“冷兵器时代”说的。
“小偷大量存在”不等于“多数人是小偷”,更不等于“人人都是小偷”。
不是每次作战都要从单挑开始——那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反复说过了。
如果用比例来描述的话,我认为是较小的比例。但要承认有,而且总的来说不少——问题是,很多人根本不承认有这种可能,所以才要讨论。
你就说说,你认为有,还是没有?
好几个人都是先把我的观点推向极端,之后再来反驳。自己树靶子自己打。很遗憾,我从没有表述过那样极端的观点,那是你们的靶子,但不是我的观点。古代有单挑,但是很少,并非大量存在——我的观点。
古语有云:半渡而击,说明战场上一旦出现机会,古人也会全军出击,不会遵循什么程序、礼节的。孙子兵法的出现,说明古人对于谋略的重视程度。希腊方阵、罗马方阵、中国古代的各种阵形,说明古人充分认识到战斗中士卒间互相配合、协助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古代战争,决胜的因素并非双方比体力,而是战略战术和士兵的训练程度。
但是,古代肯定有单挑。项羽、刘邦隔河相持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据。相持不下,或者需要试探对方虚实,就有了单挑、叫阵的机会。
有人说单挑可以鼓舞士气。可是,单挑的结果是随机的,不一定总是胜利,输了会打击士气的。所以,要鼓舞士气,用“分钱分地分女人”的方法更有把握得多。项羽叫阵,刘邦不应,一句“斗智”就顶了回去,也没见刘邦的汉军士气萎靡呀。
[思考的芦苇 编辑于
泡网分: 34.886
帖子: 2652
注册: 2002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关于刚才提到的那部小说,既想不起名字,也想不起作者了(好象是女的),老了老了~~~
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一位在屠宰场工作的屠夫,人粗体壮,每晚都要和老婆那个,而且力大无比,耐久无比。
老婆呢,偏不喜欢那个,每次都很痛苦,都要大声叫。
左邻右舍因此心生嫉妒,就你每天享受,就你会叫床……
老婆因此承受着 ......&&台湾李昂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谢谢turboy和老孟,李昂《杀夫》,也是轰动一时的作品。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quote]你之前拼命强调个人能力,貌似大力的维护单挑的合理性”——你说的很对,就是要说明“单挑”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它又怎么可能发生呢?这和我认为单挑“非主流”有什么逻辑冲突吗 实际上单不单挑跟个人战斗力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战斗方式真的是单挑的话,就算大家都水平一般那也是单挑.如果不流行单挑,再牛的人也是混在战士中群殴.
另外您说得[quote]冷兵器时代,如果个人战斗能力不强,你也许根本就没机会成名。[quote]
俺认为是不成立的, 冷兵器时代的名将包括项羽在内毫无例外的都是智谋过人,以运筹帷幄见长的. 成名的将军当中可以有武功不怎么样的,但是绝对没有一个有勇无谋的.当然如果个人作战能力比较强的话可以提高军队士气和个人魅力. 这里面比较容易考证的就是李世民,他年轻时期经常上阵并冲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为此先后有六匹战马受伤死在了战场上(召陵六骏),这给他赢得了巨大的个人声望,但是注意他并非是在第一排冲锋,也不是找人单挑.
&力拔山兮气盖世& 呵呵, 世人对项羽多有遐想,但是定陶,彭城,巨鹿这种大型会战的胜利,绝对不是个人勇武就可以做到的,最关键的能力还是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
所以,做为将领,智谋和用兵能力才是根本.个人勇武是佐料,可以增加个人威信和戏剧性.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lovehunters资深,
在这个问题上,你钻牛角尖了。
你的错误在于静止地看问题。静止地看,高级军官讲谋略,低级军官讲勇力,没错的。问题是,高级军官哪儿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少数特例之外,都是从低级一步一步干起来的,他的勇和力,已经经过考验了。
我给你讲讲现在空军的情况吧,
一个中队这样的单位,有十几二十几个飞行员,谁会被选出来当中队长?肯定是飞行技术最好的(当然会兼顾领导能力)。
一个团三个中队,谁来当团长副团长?在几个中队长中选飞行技术最好、领导能力比较强的。
一个师三个团,谁来当师长副师长?在几个团长中选。这时候更注重领导能力了。但你别忘了,这几个团长,本身就是这个师中飞行技术一流的(因为不这样,他就当不了团长)。
最后,当从师长选司令的时候,飞行技术已经不在考虑之中了,他们也不用升空作战,但他们的飞行技术肯定是一流的。
所以,当两支部队各派一名飞行员比武时(这种事常有),百分之百都是团长、师长这一层的,有时甚至是司令这一层的。因为无论飞行技术、飞行经验(时间),他们都是这个团队中前靠前的。
自己想想吧,想想就清楚了。
帖子: 2371
注册: 2008年06月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lovehunters资深,
在这个问题上,你钻牛角尖了。
你的错误在于静止地看问题。静止地看,高级军官讲谋略,低级军官讲勇力,没错的。问题是,高级军官哪儿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除少数特例之外,都是从低级一步一步干起来的,他的勇和力,已经经过考验了。
我给你讲讲现在空军的情况吧,
一个中队这样的单位, ......&&哈哈, 古代的高级将军们基本没有从基层干起的.主要俩渠道,一个是世袭军事贵族,项羽,杨家将,唐代军官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另一种是被安排空降到部队的,比如卫青这种的.霍去病貌似你说的从基层干起,刚上战场才18岁,那也是直接就领导800人骑兵,如果不是他的领导才能,后期也提拔不起来.
现代(二战后)的将领更是没有基层士兵干起的,你说的飞行员还是对单兵技术要求最高的兵种,中队长,大队长可能是从技术最好的飞行员中选,但是再高级的军官未必是从大队长中选的了.军官得提拔不见得是个封闭得链条.
其它军种对军事技术要求没有飞行员那么刚性,普通战士晋升到高级的机会更是非常少,将领大多数是军校生,之后的提升之路更是要依赖指挥才能,资历,背景,人脉......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lovehunters,你这些知识都是从那儿来的?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多数是似是而非。
贵族子弟,也要先经基层实战锻炼,提升快点而已。个个都不经实战直接去做指挥官,外行领导内行,仗还怎么打?
现存的“秦法”明文规定:没有战功的不能得到提拔,不论是不是贵族。战功,就是所斩首级数目,所以秦国又被称为“首功之国”。首,就是所杀人头。
空军(在发明超视距武器之前)对单兵技术要求很高,要空中“拚刺刀”,所以特别神似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我国空军直接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从团长到空军司令),百分之百是飞行员出身,其中绝大多数当过中队长。(刘亚楼那个时代空军刚组建)
现代军队,直接从士兵做到将军确实非常难。但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基层排长连长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各国法律都有明文规定。我国确有个别例外,那是执行法规制度不严格的结果,没有其他任何理由。
你对军队的情况确实了解太少,多是道听途说。军队的将领千千万,你能举出几个不是从基层做起来的?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QUOTE]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lovehunters,你这些知识都是从那儿来的?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多数是似是而非。
贵族子弟,也要先经基层实战锻炼,提升快点而已。个个都不经实战直接去做指挥官,外行领导内行,仗还怎么打?
现存的“秦法”明文规定:没有战功的不能得到提拔,不论是不是贵族。战功,就是所斩首级数目,所以秦国又被称为“首功之国”。 ......&&[/QUOTE]
呵呵, 从古代武将单挑跑题跑到了空军将领,无忌就是无忌,我也陪你跑跑.
&但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基层排长连长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各国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你说得法律是什么法律? 军队将领的提拔还有法律条文的规定?怀疑ing.'
[ 21:49 补充如下]
以你提到的秦国为例, 白起,王翦,王卉,蒙恬,蒙毅这些将领哪个是从基层士兵干起的? 又有哪个是斩杀首级的高手?
现代军队里的普通士兵起点比较低 很到升到中高级指挥官的.而军校生出来就直接能做个参谋, 班长 排长之类的, 是因为他们比士兵跑的快,射击准么? 当然不是, 是因为他们接收过军事指挥的正规训练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但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基层排长连长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各国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你说得法律是什么法律? 军队将领的提拔还有法律条文的规定?怀疑ing.' 我说你不熟悉,真没白说呵。各国都有类似《军官任免条例》的东东,对提升必备的资历有详细规定。比如美军,海外驻军、基层任职、院校任教等经历,是提升到某一级的必备条件。
你呢,主要是缺乏总的历史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
比如你说“古代的高级将军们基本没有从基层干起的.主要俩渠道,一个是世袭军事贵族……另一种是被安排空降到部队的”,这话错的太离谱了。
春秋早期,奴隶(野人)根本没有打仗的权利,打仗是贵族(国人)的事。那时候,贵族吃饱了就两样,一是打仗或练习打仗,一是参加礼仪活动。将领就是从这些人中产生的。
过了若干年,有个聪明的(晋国),想到让奴隶参加打仗,胜了。奴隶打仗才普及开来。
再过若干年,秦朝前后,奴隶制度土崩瓦解了,封建社会了,“世袭贵族”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封建社会啥意思?如果还处处等级森严,平民不能通过打仗获得提升机会,那还能叫封建社会吗?科举、打仗,是平民晋升上流社会的两个主要机会。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但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基层排长连长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各国法律都有明文规定。&你说得法律是什么法律? 军队将领的提拔还有法律条文的规定?怀疑ing.' 我说你不熟悉,真没白说呵。各国都有类似《军官任免条例》的东东,对提升必备的资历有详细规定。比如美军,海外驻军、基层任职、院校 ......&&[/QUOTE]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其次它没有规定军官必须从某某级别的基层干起,更没有量化军事技能考核结果和提升之间的关系.
另外,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么?&&可是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阿?隋朝吧?而且是文官的.
老兄倒是您的东东似是而非阿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以你提到的秦国为例, 白起,王翦,王卉,蒙恬,蒙毅这些将领哪个是从基层士兵干起的? 又有哪个是斩杀首级的高手? 我只举个白起的例子:
“秦昭王时,任用白起为将。……昭王十三年,做左庶长……次年,由左庶长升左更,……同年,晋升为国尉。……十五年,再升大良造。”——是不是一步一步提升的?
其他的你自己查查。要注意,史书都是惜墨如金的,你不能因为“某年起用某某为将”,就以为这人被起用前在家吃干饭呢。如果起用的人之前不是军人,史书一般都要大书特书,因为这样的事少,值得记录。
比如孙武,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从书生直接为将的。史书为此费了不少笔墨,又是伍子胥一晨七荐,又是吴王亲自考验(为此还失去了两个爱妃)。这不正说明这种事少之又少吗?
兵者,国之大事也。如果你是皇帝,你敢轻易起用没有实战经验的人为将吗?古代没有军事学院,军事人才,是从战争实践中成长的。
现代军队里的普通士兵起点比较低 很到升到中高级指挥官的.而军校生出来就直接能做个参谋, 班长 排长之类的, 是因为他们比士兵跑的快,射击准么? 当然不是, 是因为他们接收过军事指挥的正规训练 军事学院分三等,初级,中级,高级。后两者才偏重指挥,只有到了一定级别才能去。
培养排长连长的初级军事学院,军事科目比重很大,在操场上的时间不比在教室里的少。跑步射击之类,考试不合格根本不能毕业。士兵是谁训练的?是排长连长训练的,差师傅能带出好徒弟吗?古代也是同一个道理。
我劝你别再扯这事了。你要真感兴趣,可以去看几本书。
[ 00:31 补充如下]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其次它没有规定军官必须从某某级别的基层干起,更没有量化军事技能考核结果和提升之间的关系.
另外,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么? 可是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阿?隋朝吧?而且是文官的. 法律就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不是只有带个“法”字的才是法律。明白了吗?
谁说过“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开始乱扯了?没风度就不好了。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你贴这段《史记 王剪白起列传〉〉我也看过,先去查查左庶长是什么? 不小了哎。不是靠拼刀子 攒首级提升。 王翦更是从小熟读兵法,伺候秦始皇的。
孙武可不是书生,他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书生这个概念,连孔子的学徒六艺中都有御和射两项,战国时的将军除了白起 蒙敖这种行伍出身,另外一种就是孙武 吴起 乐毅他们这种先系统学习了兵法,再出去寻求功名的,
现代的军事指挥官的提拔,你也承认军校生的作用能当连排长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训练别人是不是? 另外还有一类很重要的职位就是参谋。这些都不是靠什么军事技术高获得的。现代战争,单兵技术的重要性已经非常小了。即使你说的空军也不依赖个人技术了。你说的“我国空军直接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从团长到空军司令),百分之百是飞行员出身& 可能是对的,不过也是废话,这相当于说“古代将军百分之百会骑马“一样。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其次它没有规定军官必须从某某级别的基层干起,更没有量化军事技能考核结果和提升之间的关系.
另外,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么? 可是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阿?隋朝吧?而且是文官的. 我这人没别的,就是脾气好,有问必答。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法律,是指“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不是带个“法”字的才叫法律。明白了吗?
“其次它没有规定军官必须从某某级别的基层干起,更没有量化军事技能考核结果和提升之间的关系.”——你都没见过,怎么知道没有的?想当然?
“另外,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么?”——“科举、打仗,是(封建社会)平民晋升上流社会的两个主要机会”≠“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现代汉语的语法约定不是这样的。在学习历史之前,建议你先学好中国的语言文字。
实践出真知。说了这么多,你还是相信只要“熟读兵法”就能直接去带兵打仗。一方面,说明你受文艺作品的影响太深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你认识世界的方法存在大问题。
多说无益了,我还是劝你去认真读几本书。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其次它没有规定军官必须从某某级别的基层干起,更没有量化军事技能考核结果和提升之间的关系.
另外,进入封建制就有科举制度了么? 可是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阿?隋朝吧?而且是文官的. 我这人没别的,就是脾气好,有问必答。
“首先《军官任免条例》 ......&&[/QUOTE]
老兄你自己认识几个字呢? 动不动叫别人去读书?
能把一个任免条列硬是给弄能法律?说错了还嘴硬。别看我我没当过兵就拿军队里的东西来吓唬俺,我搞通讯的,曾经4年间和为军队在青海 甘肃 西藏 建设通讯网,总参 青藏兵站部的军官认识不少, 他们怎么提升起来的还是略知一二滴。
你这个“科举、打仗,是(封建社会)平民晋升上流社会的两个主要机会“,本身就有漏洞,没有科举之前平民有其他多种晋升途径,比如三国时期的“举孝廉“ 就是其中一种。
古代没有军事学校,很多军事贵族的子弟靠家族学习军事指挥学,比如李陵,一出道就是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爷爷李广也是名将,再往前祖辈是秦朝大将李信。这种就是我说的世代军事贵族,子承父业 ,代代相传,到晚唐以前这都是将领产生的主要方式。
民间也有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通过各种方式 能取得统治者信任的是可以得到带兵权利,例子实在太多了,卫青 霍去病 诸葛亮 乐毅 等等都是如此, 当缺少实战经验,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马谡 赵括是比较失败的例子,他们说明了这种制度的弊端,但是也说明了这种制度是存在的。
靠在最前线厮杀,斩获人头数量多的名将你倒是举个例子出来? 樊哙这种的,最多算个勇士 成不了将领。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lovehunters,
“《军官任免条例》根本不是法律”————看来咱们的知识体系不一样。
“你这个‘科举、打仗,是(封建社会)平民晋升上流社会的两个主要机会’,本身就有漏洞”————看来咱们的逻辑体系也不一样。
“靠在最前线厮杀,斩获人头数量多的名将你倒是举个例子出来?”————历史对记载这样的寻常小事从来不感兴趣。我说过,史书惜墨如金,只愿记录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事。
必须有战功才能提升、贵族也不例外——这是秦法规定的,秦法向以严厉著称。你如果连这个史学界公认的史实都不信,你争论的对象应该是整个史学界,和我讨论有意义吗?
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再高明的谋略,也要通过一刀一枪去实现;再高明的将领,也必须亲临战场才能应变指挥。古代将领,不经过“前线厮杀”这一关的考验,绝大多数根本没有机会出头;即便少数直接当主将的,也要对面“前线厮杀”的考验——汉高祖还多次负伤呢,更何况将领?
历史上的战争千千万,带兵打仗的将领更是不计其数。主将之下,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非主将;“明星”主将之外,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非明星“主将”,他们才是战争史的真正主人。他们中间,绝大多数识字不多,有的甚至大字不识,更谈不上精通兵书。他们靠什么打仗?一靠口口相传,二靠一刀一枪的实战经验。——兵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对实战经验的总结;兵书出现以前,人类照样打仗;不读兵书,完全可以殊途同归。千万不要把兵书的作用神化了。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秦国的军功赏赐我没说不信, 但是我听你的建议读了读书,读出来的结果是斩获首级必有封赏,但没没有斩首级或斩的少的就不能当官。古人没那么机械吧? 况且你也不能拿秦国代表整个战国 乃至整个冷兵器时代。
我不是夸大兵法的作用,我也没有说唯兵法论一定对,我举赵括和马谡的例子就是想说明他的不科学性,但是也说明了它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兵法确是将领的必要条件,虽然他不是充分条件,套用一句流行语,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确实万万不能得。 而你一再提昌的超人一等的个人勇武,则是可有可无滴。
还有你的贴子最大的毛病就是主观推断,你说的东西一个例子都找不出来,连一个人名也举不出来。
泡网分: 30.016
帖子: 1304
注册: 2005年05月
没有武将单挑制度的。
很简单,如果一个武将带领一万士兵和一个武将带领一千士兵在平原上对决,正常情况下,就算那个带了一千士兵的武将跪下来求那个带了一万士兵的武将单挑,那个带了一万士兵的武将也不会同意的,在自己有很大胜算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去拼命?古人能发明那么多东西,这个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懂吧?所以为什么兵书上将战争说成是国之大事,就是因为战争是国力或者集团整体实力之争,而并非是某两个人之间的决斗。
有武将单挑的情况吗?有!小说里的不算,十次有九次是夸张的结果,但是偶尔几次出现还是有可能的。
比如关羽杀文丑,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袁绍当时实力远比曹操大的多,曹操在战争初期天时地利都不好,所以袁绍的前锋部队开始打了不少胜仗,士气很足。古代打仗战车相当于现代的坦克,是高级兵种才能乘坐的,文丑当时刚打完胜仗,也坐着这个战车耀武扬威,前呼后拥的,关羽当时骑着马站在高处看下面的局势,一看文丑很得意地样子,关羽平时最看不得这种样子的人,加上对自己的马超有信心(因为是吕布的马,吕布当时是三国第一名将),一时火起,从上往下冲了过去,文丑一是刚刚打了胜仗,根本没想到这时候会有个满脸胡子的不认识的人冲过来和他打架,二是没想到这个人的马这么快,三是觉得自己人多,自己又是名将,别人不敢来找他麻烦,就在这么一愣神的功夫被关羽砍了,关羽砍完了又赶快跑回山上去了,不然估计就是有10个关羽也回不来了。说白了,就是战术运用得当,当然他的马和砍人头的技术也是不容置疑的,一般不太有名的人想出名都是想办法找已经很有名的人拼命的,不管最后的成不成,面子肯定赚,关羽当时是个无名的人,所以才会这样考虑问题。
真正战斗中单挑的场面不是没有的,还是前面那个例子。1000人的首领碰到10000人的首领,第一时间就是想两个事情,一是计算打得过打不过,二是计算跑得了跑不了。打得过打不过也是一个很综合的考虑,一看对方首领是什么特点的人,底下10000人其实说白了都是打工的,除非事关自己家人的死活,否则给谁打工都是一样。所以了解这个首领是什么特点的人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个打架很厉害的人,比如项羽那样的力士,那就要智取,弄个火攻水淹什么的,这样才能以少胜多,如果对方是个很聪明的谋士型,就要想办法暗杀,一般来说谋士可以指挥人打群架,单打肯定不太行,所以要瓦解这种人的军队就是先把这个人弄死,比如三国里面的庞统。人无完人,所以人少有人少的打法。比如关羽杀文丑就两点都算得很清楚,一是自信武功不错,又不信邪,觉得可以打得过文丑,二是对方都是战车和步兵比较多,自己的马好,打完了又是往山上跑,又是出奇不意,成功跑掉的概率也很高,就算有那么几个骑兵反应过来了,追上来了,等上了山就是曹操这边的人多了,来了的也是送死。整个过程不叫单挑,主要的还是智取。
有一种情况下也会出现单挑的局面。
自己带的兵少,算过去对方首领武功一般,文化程度也一般,就发话邀他单挑,答应了最好,最少代价下解决问题,明明群殴打不过的说不定单挑赢了。即使他不答应,自己这边的人士气也高了,大家都觉得对方怕自己,就算平常只打得过一个人的这时候力气也会大点,感觉自己最少可以打过两个,这样一来就算最后非要硬碰硬的群殴,自己这边胜算也立刻加大了不少。其实这都是属于上兵伐谋的范畴,和单挑没什么必然联系。
纵观下来,正史中似乎没有单挑的记载,估计都是写小说的杜撰的,这些人是天才。
我们再看看一些以武力横行天下的朝代就知道单挑这回事根本是不现实的。
秦,之所以灭六国,商鞅功不可没。商鞅制定了几个政策,其中关系到军队的就是二十等爵制度,说的简单点就是按杀人数量决定功劳地位。所以很多大的战役都出现过巨大的人员伤亡,比如白起,四大名将之首,善谋略,也是从低级军官开始做起的。经过的几次大战役共杀人数超过165万,要是他单挑,每天50个人站在他面前不动让他杀,他基本上要花90年才能杀完这些人。所以他的功绩是,比一般人更懂得正确的杀人方法,然后领导一个集体去杀人,而当时秦的普通士兵实际上是没有工资的,战后轮杀人数量来确定日后的薪水等级,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当爵位到达五大夫可衣食300户的租税,如果军功杰出可衣食600户的。可以养士(自己的家臣与武士)。这就决定了这个杀手集团是个有极端杀人动力的集团,要升官就必须多杀人。汉也是继承了秦这种政策,汉武后期提高了王侯的门槛,一般人没有机会升到王侯,这其实是文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没有大的外敌的情况下,对巩固王权有非常好处。元朝也是这种政策,所以一伙人可以打到欧洲去。
人光有动力是不够的,制度先进是第一步。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兵器先进。秦的兵器精良居六国之首,弓箭比别人的射得远估计百分之30以上,剑也是经过精确设计的可以以最短的时间放血的利器,一说战国时代的工艺先进必然会提秦剑,材料也与别人的不同。试想如果一伙人拿普通兵器和一伙拿倚天屠龙的职业杀手去打架,1万人也未必打得过1千人。这场景和德国打波兰的时候有点类似,波兰机动部队主力是骑兵,就是骑真马的兵!德国叫是叫骑兵师,骑的都是坦克和摩托,波兰又太小,一个来回就穿了,这仗没法打。
从实际战争的角度出发,单挑的意义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的。
现在战争更好解释了,看美国大片,说的都是兰博007型,实际上呢?美军最著名的条例是什么?就是看情况不对的可以就地投降,回来一样待遇不错,又叫人道主义。另外就是打仗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比如打伊拉克,都是导弹、飞机开路,导弹浪费点没什么关系,就是不能死人,死人多了国内就要反战****游行了,总统就麻烦了。何况也许可以用导弹飞机搞搞破坏,吓得敌人投降,达到不战屈人的目的,共和国卫队的米格29不是很多都没有起飞就玩完了吗,100万的共和国卫队也几乎没怎么抵抗,不是必须的情况下人都不会轻易去拼命的。
一般来说,喜欢单挑的人死得快,比如布什和萨达姆,萨达姆更喜欢舞枪弄棒,如果单挑,估计萨达姆比较厉害点,但是布什肯定不会给他机会。。
古代人发明了那么多重要的发明和思想,会笨到在自己有利的情况下随便找人单挑吗?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靠在最前线厮杀,斩获人头数量多的名将你倒是举个例子出来?”————历史对记载这样的寻常小事从来不感兴趣。我说过,史书惜墨如金,只愿记录那些具有开创意义的事。
历史对记载这样的寻常小事从来不感兴趣么? 还是承认自己读书少吧。 我帮你找一个英布,平民, 犯秦法遭黥刑,然后当了强盗,武艺高强,杀人如麻, 据一些资料推测单挑能力当时仅次于项羽。 当强盗出名了后投靠了番君吴芮,并做了他的女婿。后归项羽,成为项羽的五大上将之一,后叛楚归汉,被封为淮南王。
可以看到的确是有一些人如你所说,从第一线成长为将军,但是他们不是主流,比例也少。
[ 15:49 补充如下]
还有就是家喻户晓的关二哥啊,万马军中刺死彦良。但是三国时期的将领还是以夏侯系列这种军人世家子弟为主。
你最大的错误就是把获得实践经验等同于去到一线,甚至等同于挥刀厮杀。看看陆逊,十几岁就出道,先做幕僚,后拜大将,宜陵之战。。。。。。
泡网分: 30.016
帖子: 1304
注册: 2005年05月
原文由 mig21f 发表
冲锋S的军官都是些低级军官,S几个对一场战役根本无足轻重。 张灵甫算是一个了,国民党王牌师的中将师长。
他开始设计以自己的整编王牌师(3.8万人,接近军的编制)为诱饵,与外围45万国民党军队欲布下口袋将粟裕的主力引出围歼,结果被粟裕识破。粟裕当时主力大概只有9万多人,和国民党45万人打了个时间差。先让张灵甫进入孟良崮地区,然后派一支突击纵队切断其退路,剩下的主力围攻张灵甫的王牌师,张灵甫当时所处位置和当年马谡失街亭时选择让主力部队上山蹲守的位置差不多,根本无藏身之处。结果里面的张灵甫等外面的人来合围,外面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加上将领和张灵甫素来不合,结果张灵甫在里面被活活打死外面的还在观望(一种说法是自杀,实际上应该是被打死的)。粟裕的华野也全身而退,极大的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这个勉强算是自己冲锋撕掉的。
其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战争中被打死的不多,一般都是被俘或者主动投降。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lovehunters ,
我早说过了,你很善于把别人的观点推到极端,之后再来把它当靶子打,还打的很认真。但是,那是你的靶子,却不是我的观点。
“而你一再提昌的超人一等的个人勇武,……”
————我说过在冷兵器时代,将领“个人战斗能力”很重要;没有“勇和力”,可能绝大多数都没有出头机会,从来没说过“超一等”的个人勇武。这是你的私货,还是自己收好吧。
“但没没有斩首级或斩的少的就不能当官。古人没那么机械吧?”
————秦法规定没有战功不能提升,没有说“斩的少”不能当官。这也是你的私货,请收回。
“你说的东西一个例子都找不出来,连一个人名也举不出来。”
————这就是在睁眼说瞎话了,对此不做讨论。
“可以看到的确是有一些人如你所说,从第一线成长为将军,但是他们不是主流,比例也少。”
————这话你说的如此肯定,看来咱们根本不是一个知识体系的。
“第一线”是个什么概念?“将军”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将领不从第一线成长,难道是从书房里成长起来的?
泡网分: 30.016
帖子: 1304
注册: 2005年05月
原文由 boilingWater 发表
日本人是去单挑的,元朝士兵可不管这套。
所以第一次蒙古来袭,有日本武士吃了大亏。
所以我说中国的战术比较进步。
24楼,我的第一贴。
&单挑应该是存在的。
&中国严肃的史书中也是有记载的,比如李广两百骑对匈奴,对方出大将试探,李广射杀
&而且这种行为在别国也有记载。元一次攻日 ......&&蒙古人打仗很厉害,主要是因为有骑兵的优势,但是也有两个地方是没有打下来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东南亚,为什么打不下来?打日本方面主要原因是需要长距离渡海作战,日本是个岛国,海战本身就有优势,当然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蒙古人深处内陆,不习海战,有一次兵力上绝对占优,很有可能灭掉日本的情况下却因为海上突然刮起巨风,损失惨重,最终放弃了。所以日本人发明了神风这个词,最早是为了纪念这次海风。
打东南亚打不下来主要是因为东南亚主要是大部分地区都是亚热带丛林,骑兵行动力大大受限,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东南亚人比较灵活,长期生活在丛林地带,很适合丛林作战,说白了这两处都是利用了地利优势。
泡网分: 55.801
帖子: 14954
注册: 2000年12月
原文由 天行健 发表
lovehunters ,
我早说过了,你很善于把别人的观点推到极端,之后再来把它当靶子打,还打的很认真。但是,那是你的靶子,却不是我的观点。
“而你一再提昌的超人一等的个人勇武,……”
————我说过在冷兵器时代,将领“个人战斗能力”很重要;没有“勇和力”,可能绝大多数都没有出头机会,从来没说过 ......&&呵呵,避实就虚,拿不出一点有说服力的干货来。 这里没有我什么私货,基本都是你论证的,“超人一等”的勇武不就是你一直想证实的么?你在85楼的发言,为了论证有超级勇士存在,连******都做了,呵呵。
你老兄的风格就是什么话都说的很满,错了就死抗,死也不认。 什么军官任免条例能给你弄成法律?! 完了还抄中学课本来瞎解释蒙人. 只有立法机关才有权利制定法律仁兄知道不?
既然你“不做讨论“ 了,仁兄的贴子我也就没兴趣回了。 瞎耽误功夫。
泡网分: 36.878
帖子: 3557
注册: 2002年07月
“基本都是你论证的,‘超人一等’的勇武不就是你一直想证实的么?”
————“超人一等”=“超一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完了还抄中学课本来瞎解释蒙人.”
————中学课本的就是蒙人的?怪不得你有那么多宏论。
“什么军官任免条例能给你弄成法律?! ……只有立法机关才有权利制定法律仁兄知道不?”
————美国《国防军官人事管理法》、《军官晋衔条令》等都是由国会通过的。国会是不是立法机关?
对有些人的话,连到一起没法看,只能一句一句驳。
注册: 2008年07月
天行健,下面你举例子的时候说到******,可惜你的例子仅仅只能说明你锻炼得太少。
做100个******可能比做10个强10倍,做1000个******比做100个强不了太多,到了一定程度你就会知道,增加次数并不困难,因此锻炼作用不大,要加大负荷才行。
另外,史书里的例子还是算了吧,写史书的基本都是些文人,自己不锻炼不说还喜欢修饰文藻以至于以文害意。所谓,“肌肉男”项羽格杀若干人,那简直是搞笑,有格斗常识的人仅仅会当作笑话来听。
项羽那么久远的传说就不说了,近期的一个银幕英雄李小龙,他和李连杰、成龙不一样,这两个人被认为是武打片明星,李小龙被认为是格斗能力超群的宗师。这里举李小龙拥趸的一个说法,当年我曾经深信不疑,就是李小龙把一个对手踢出去20米。呵呵,这就好像他把一个正常体格的足球运动员从禁区外一脚踢进球门里。
传说靠得住吗?你这么喜欢掉书袋的人,知道“手枪和机枪”吗?搞口述史的人,在红军老区收集素材,有人说用手枪打的,有人说用机枪打的,起码有一个靠不住,很可能两个都靠不住。口述的东西如此,书本上写的东西,也不例外,要懂得甄别,不需要太多考据功力,用常识即可筛去一堆糟粕。
这里贡献一个常识给你:“双拳难敌四手”!虽然是大俗话,不过,我当年的教练的嘴里又说出一遍给我们听,他深切体会过了。
注册: 2008年07月
掌上压,下面的******的另外一个说法,真没办法!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兵器时代阵法内涵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