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三级用水项目管理计划编制流程的流程

&位置:& &&
/Announce.asp?ChannelID=1&ID=115
?孙国章出诗集
/Announce.asp?ChannelID=1&ID=114
?王艳诗歌专栏
/Announce.asp?ChannelID=1&ID=113
?机油一万公里才需换
/Announce.asp?ChannelID=1&ID=112
?欢迎罗胜加盟文友之家
/Announce.asp?ChannelID=1&ID=111
编制县城总体规划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编制县城总体规划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作者:&来源:
&浏览:&【字体:
日景东解放,1950年成立景东县人民政府,属普洱专区。 1957年改为景东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改为景东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又恢复为景东县人民政府,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景东县人民政府设立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景东)设在锦屏镇境内。
县城的基本情况&&
景东城位于川河坝北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有凤凰山。西有御笔、玉屏、瑞屏、翠屏、锦屏五山为屏障,曾有“五龙朝一凤”的民间传说。县人民政府、锦屏镇人民政府均驻县城内。县城离省会昆明市487公里,距下关市237公里,距楚雄市307公里,距思茅市267公里。县城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海拔1162米。城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7.7℃(日);极端最低气温一1.4cIC(日):年平均降雨量108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4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13 1.6小时;相对湿度77%;霜期为33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O.8粑秒,最大风速6.7料秒,全年静风率数为42%o县城是国家划定的七度抗震设防区。
&景东县城历史悠久,解放后至1983年城区新建了邮电、财政、银行、百货商店、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多幢楼房,这些公共建筑改变了县城的面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未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县城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县城建设步伐慢,旧城面貌改变不大,城中脏、乱、差现象严重,缺乏市政建筑设施,公路设施不配套。二是城镇功能分区不合理,布局零碎、散乱,农房用地与单位用地混淆;生活与生产业务交叉,直接影响县城的建设和管理。三是土地管理混乱,由于农业人口用地比例大(占16.6%),建设用地一直沿公路分布使县城越拉越长,呈带状发展,不利于建筑设施的配套布置和工程管线的敷设。四是过境公路贯穿城区,沿路两旁布满了建筑物,形成商业大街(景川路)。由于车流、人流集中在一起,经常造成交通拥阻,使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停车场,汽车乱摆乱停占用了有限的路面,影响了市容和交通。五是县城内部交通联系紊乱,县城道路未形成系统,路道较窄,弯弯曲曲,有的成了死胡同,缺乏标准的道路。市政设施差,唯一的自来水厂设施不配套,饮水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区没有系统的下水道,仅有几条明沟断面大小不等,而且均无盖板,既不安全,也不卫生。六是城区建筑标高未经统筹布置,造成市政工程建设的困难很大,如妇幼保健站等单位,由于室内标高低于道路,既不利于排水,又影响市容。七是易燃易爆的石油仓库、加油站、军火仓库、大型中转储备的百货仓库、粮食仓库等都布置在城中,给县城带来不安全隐患,导致很多的车辆进入县城中心区,造成交通拥挤,管理困难。八是专业运输的汽车队,设在城中,造成县城交通组织的紊乱和复杂性。九是县城绿化差,尚无公共绿地。十是居民与农民混居,功能不一,农房无规划地盲目建盖,甚至乱占土地和在承包地(自留地)上建房,土地编制县城总体规划&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浪费严重。有的擅自安装管道,凿坏路面。十一是电力、电信线路没有统一规划安装,县城内各种管线乱如网,有些电力线使用多年,线路陈旧,经常短路,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市容。十二是烈士陵园和墓地离县城中心很近,一进景东县城首先看到的就是这片墓地,既不雅观又不妥当。十三是文体娱乐设施差,缺乏体育运动场地。十四是松香厂与茶厂布置在一起,互相影响,布局不合理。十五是县城四周青山乱砍乱伐严重,在箐沟里采砂炸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十六是县城公共设施不配套,不方便群众和旅客。
编制县城总体规划,为县城建设提供依据
县人民政府于日开始了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由地、县建设局共同组成规划编制组进行编制。日修订,并编制规划图纸和说明书,日提交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后,日上报思茅地区行署批准施行。日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正景东县城总体规划中规划范围的决定》,界定了县城规划区范围,补充完善了县城总体规划的内容(年):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景东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中央“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发挥县城的桥梁纽带作用,变景东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以远期着眼,近期着手,注重县城的自然条件,依托旧城,逐步开辟新城区,集中紧凑地建设小城镇,逐步把景东县城建设成为清洁、文明、环境优美,方便生活,有利于生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县城测图控制区范围:东至川河大沟上100米;南至孔雀山;西沿锦屏、翠屏、瑞屏、玉屏、御笔五山延伸至回子营;北至大咀孜为界,共计18.32平方公里。城区规划区范东至川河,西至锦屏、翠屏、瑞屏、玉屏、御笔山脚,南至马关桥,北至菊河,共计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年;远期年。
二、县城性质
景东县城性质的确定,主要考虑到地方资源优势的发挥及县城主体经济的确立,同时考虑景东县城历史沿革和地方特点,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区域的角度研究县城,对景东优势的发挥立足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其分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景东境内1983年种植甘蔗25344亩,总产1896万斤。文井白糖厂原日处理甘蔗250吨,准备扩建为1000吨;者孟白糖厂原日处理甘蔗500吨,改建为750吨。两个白糖厂是景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布局均在文井区,对县城影响不直接,今后主要影响文井区的发展和规模。(二)景东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为273.6万亩,年采伐运销省内外木材约1.054万立方米,潜力很大,可以相应地在县城发展林化和木材加工业,促进景东经济的繁荣。现有松香厂已改建为年产3000吨规模。沿澜沧江边四个区的紫胶年产量均在百吨左右,城区计划新建虫胶厂,进行胶片加工。(三)境内大街煤矿褐煤储量达一亿吨,完全可以满足景东县城生活及工业燃料的需要。(四)景东气候适宜,水利资源丰富,对发展农业有许多有利条件。粮食、大牲畜、生猪也在全区占有重要位置。由于立体气候等特点,还盛产各种水果。1984年全县食品加工业年产值为157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81%o县城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县城工业总产值的70%,比重较大,因而县城可以发展成为副食品加工业的中心。(五)景东境内人口众多,传统的集市贸易活跃繁荣,毗邻的镇沅、南涧、大理、南华等县也经常来景东交易,街天县城商品成交额高达34000形天。(六)境内石灰岩分布较广,对发展景东的石灰、水泥等建筑材料工业潜力很大。县城近郊的红砖厂,日产量已达3万块,除满足本县的基建需要外,远销邻县。(七)茶叶生产也占有一定位置。1983年全县种植面积为4.8万亩,产量12583担。县城茶厂总产值为100万元,是思茅地区第一个生产茉莉花茶的厂,茶厂还生产着著名的“普洱茶”。茶叶生产只要认真组织,稳定发展,对县城的经济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八)县城的酒厂,1983年改建后,产量逐年增加,还引进一些先进技术,生产的甜酒曲、景川酒、梅子酒等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的欢迎,如果再进一步提高质量前景广阔。综上所述县城的性质定为:景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木材、林化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小城镇。
三、县城规模
县城规模是指县城中非农业人口和县城用地规模。景东县城的规模以城区为主,包括城区近郊独立连片单位的非农业人口及建设用地和城区农业人口及用地,但不包括城郊周围的自然村。规划前景东县城居住混杂,致使农房用地与县城建设用地犬牙交错。所以县城人口与县城用地规模主要考虑了这一重要因素。人口规模根据历年县城人口自然、机械增长率状况及小城镇今后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采用了综合分析方法推算。县城用地规模按国家标准,近期取130O/人,逐步使县城用地率下降。远期取上限1 20O/人控制,统筹安排使用。(一)人口规模。城区人口现状规模为11413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659人,农业人口3754人。按现有人口推算并分析了县城历年的自然增长和今后工商业的发展等状况以及其它不可预见的因素,确定近期县城总人口控制在14000人;远期县城总人口控制在2万人o(二)用地规模。规划前县城建设用地为162.18公顷l142.11O/人,指标偏大。规划:要求县城用地要挖掘潜力、填平补齐,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向外围发展。仓库用地以及与县城无紧密联系的单位一律摆到近郊的公路过境地带。近期建设用地130.72O/人,控制在183公顷。远期用地规模按120O/人控制,总用地规模达240公顷。
四、总体布局&&&
& 景东县城处于川河坝上段狭长的河谷地带,坝子面积约18 kO。东对哀牢山,西靠无量山。前临川河,背有御笔、玉屏、瑞屏、翠屏、锦屏五座山峰为屏障。可谓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县城大部分建筑在靠山的缓坡地带,已逐步向坝子廷伸。东南方向已发展到景东林业局一带,西北则以菊河为界,形成了一条带状的布署格局。规划如不加以严格控制,继续向过境公路延伸,县城就越拉越长、越拉越散,县城中心就难以组织,县城面貌就很难改观,不利于县城功能的组织和工程管线的敷设。根据景东县城现状,县城总体规划采用集中紧凑的布置形式,控制带状的发展局面。依托老城,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向东面发展。相对集中地安排工业、仓库用地,使县城的各组成部分适得其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尽快地形成县城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和新县城的布署格局。(一)工业布局。规划前县城有16个工厂企业,规模很小。工业用地15.2公顷,只占城市用地的9.3%。工业产值841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3%。县城工业基础薄弱,环境增容有限。基于这些因素分析,县城总体规划把工业用地放在东南方向靠川河布置,交通方便。果脯厂、食品厂等均放在该位置之上,对污染较大的工厂可视情况逐一调整。城区内已建的松香厂和茶厂相互影响,不宜放在一起,茶厂应选择适当地点搬迁,与松香厂拉开一定的距离。其它原城区工业基本保留,并留有一定的发展用地。这种布局和县城中的仓库与对外交通基本联系起来,有利于工业产品原料的进出,对县城也无大的干扰。城区的工业用地要进行挖潜调整,新建工业用地应严格按国家用地指标控制,近期新增工业用地2公顷,远期工业用地36公顷,扩大用地18公顷,占县城用地的15%,18O/人。(二)仓库用地布局。县城仓库应相对集中布置,便于经营管理,也便于交通的组织。规划前县城仓库现状分散、彼此混杂,石油仓库、总站的加油仓库等已布置在县城中把大量车辆引人城内造成交通阻塞和安全隐患。根据县城实际,县城总体规划把仓库设施主要布置在东南方向,便于组织交通。已建在县城中的百货仓库限制发展,逐渐改变为供应仓库,中转储备的百货仓库则应逐步移到东南物资仓库一带,现有烟酒仓库与化肥仓库混杂,很不合理,化肥仓库应搬迁到马关桥一带。加油仓库布置到马关桥小箐里面。而规模较大的石油仓库,则规划到川河对面的一片台地上,既便于扩大,也可以减少对县城的安全威胁。粮食仓库位置基本接近“过境线”,就在本地调整。仓库用地近期内为16公顷,占8.74%,11.43 O/人,远期为25公顷,占10%,12.5 O/人。(三)对外交通规划。对外交通是县城与外部进行联系的主要渠道。县城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运输,南普线车流量大,县城每日发往各地的班车共8―10次。客运站位于县城中心区,房屋简陋,适应不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近期旅客实际需要。对外交通的过境干线穿越整个城区,在过境线两公里长的地段两侧已摆满了建筑和设施,使其成为双重功能的道路。车流、人流交织在‘一起,交通越来越复杂,交通事故经常发生。随着滇南林区的开发利用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流量必然增大。过境另求出路,改变原过境线的功能已成为对外交通最急决的问题。县城总体规划将原过境道路改为县城道路,道路红线按20米控制。近期内新辟一号路暂作为过境交通之用,远期把过境线拉到川河对岸布置。彻底解决对外交通与县城的矛盾。近期开的一号路,一是容易实现。新开辟的一号路按国家标准三级线铺设,道路红线按24米控制。在实施前先挖通10米路基,7米的路面即可满足。一号路长约1.7公里,占地25亩。二是新修道路靠近县城有利于县城发展,远期或近期过境公路往川河对岸摆布,城区的道路依然要修。一旦过境公路形成,对外交通的设施可在县城南北两端靠过境线附近布置,在县城两端各布置一个停车场,今后限制货车人城。县车队迁到北端布置,与原有粮食局、供销社车队相连靠过境线。今后发展的专业车队不再安排在城区内,原则上安排到过境线地段。近期对外交通用地为3.5公顷,2.5O/人,远期对外交通用地5.5公顷,占2.29%,2.75 O/人。(四)县城道路、广场规划。县城道路是县城的骨架,县城中各个组成部份要通过道路系统来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县城道路必须功能清楚,系统分明,形成合理的交通网络。规划前县城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新街沿过境线建设矛盾日益突出。老城区内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大部分弯弯曲曲、宽窄不一,进得来出不去,道路堵头卡口多,末端路多、丁字路多,纵横紊乱。规划前道路用地l0.2公顷,8.9O/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县城交通需要,在特殊情况下更难应付。规划采用自由式布置,远期形成平行的三条主要道路(过境路、一号路、景川路)为县城骨架,用次一级的道路把三条平行路沟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县城道路网络,使县城道路畅通无阻,井然有序。?县城道路分为三级:一级道路为县城的主要道路,商业大街(景川路),新辟的一号路及连结三条平行路的建设路,道路红线为20―24米。二级道路主要是联系县城中各部份的道路,起到沟通的作用,是生活区内的主要道路,道路红线为12一16米。三级路为街坊道路,即每个生活区内部的道路,在消防等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车,平时只作步行使用,红线为6―8米。由这三级路联系结成一个道路网络,路型均为一板块的形式。规划近期内县城道路用地为14.23公顷,10.16O/人,规划远期县城道路用地23.21公顷,11.6m2/人。
五、生活居住用地
生活居住用地是县城的主要部分。规划前县城有生活用地82.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 1.1%,72.6m2/人,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由于农房占地过大,混杂城中,加之地形复杂,高低起伏和布局零乱,建筑层次过低,县城面貌很差使人感到拥挤。公共绿地等于零,公建用地指标低。没有一个农贸市场,不方便居民,影响县城的环境容貌和管理。一是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前县城居住用地面积为61.82公顷,54.7O/人,住房安排不合理,多数住房质量较差,普遍拥挤。规划采取居住用地以县城为主.在城区改建扩建中逐步提高层次新建的住宅以三层为主体,平面设计中增加不同比例的户室,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做到住得下,分得开。房屋间距应考虑到通风、日照、防震等因素,不低于1:l o宅旁空地应充分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规划居住用地近期为68.7公顷,49m2/人,远期限为71.8公顷,30.9mz/人。二是公建用地及县城中心的组织。公建用地在县城中比重较大,占生活居住用地的20%左右。规划前县城中心区不明显,建筑物之间无呼应。公建指标偏低,公建用地为10.86公顷,9.5m2/人。规划在城区中部开辟一块广场绿地,在周围逐步安排较大公建,形成县城商业、文化娱乐中心区。中心区临街建筑不得低于四层,底层必须作为铺面,建筑的乎立面必须经过审查,注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体量到色彩,都应以广场为中心,一可为人流集散,二可进行绿化,作为居民游憩用地。县城中的主要商业大街景川路的建筑必须控制层次,避免仪仗队式的排列布置。建筑物之间必须互相呼应,高低错落,色彩协调,形成县城中心区特有的风貌,突出县城的景观。景川路南北人口必须控制建筑,建筑物层次的要求与县城中心区相同。城区体育运动场安排在开花寺山脚下的平地上,与县城中心呼应。位置适中,并且可用沿山坡地布置看台,其它体育设施如游泳池、少体校也应集中安排,便于组织和管理。在唐窑村红旗小学附近新建一所中学,满足南部居民的需要。县图书馆安排在尚武门仓房位置。在县城中心区安排规模较大的综合商场。在县城北部靠川河大桥一带安排一个电影院,满足北边居民的需要,服务半径也较适宜。原城区的跃进会堂可以改建为双重功能的影剧院。近期公建用地为13公顷,9.29m2/人;远期公建用地为24公顷,12m2/人。三是公共绿化与县城绿化。迅改变县城面貌,搞好县城园林绿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县城气候条件良好,有利于植物生长,适生树种较多。绿化县城不仅起到美化县城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低噪声等作用。规划前县城绿化差,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县城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乡土优良树种,绿化美化县城。绿化手法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一是县城四周的山峰,必须实行封山育林,充分绿化,使县城景色更加秀丽。二是恢复龙泉公园。远期再扩大绿化面积达4公顷,近期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以方便县城居民观赏使用,形成县城绿化点。三是利用乡土树种,采取大苗上街的办法尽快形成几条主要道路的绿化系统。选择树冠较大、遮阴效果好的骨干树种,一条道路布置一种树种,使其形成不同的景观。景川路北段种植凤凰树,南段种波萝蜜;玉屏路以种台湾相思树为主,间种缅桂;新辟的县城道路种植芒果。在城区发动职工栽花种草,进行宅旁绿化。开花寺禁止墓葬,绿化把原有坟茔荫蔽起来。把现在的纪念碑迁往开花寺。文化馆前建成绿树广场,逐步使县城终年绿树成荫,四季繁花似锦。公用绿地面积近期2公顷,1.4O/人,远期为5公顷,2.5 O/人。四是旧城改造与农贸市场布置。规划前县城多为一楼一底的中式土木结构房屋,住宅辅助面积少,建筑密度较大,建筑物陈旧,街道狭窄,不利于防震、防火,建筑物功能结构较差。规划采取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原则。今后改建的房屋应退出道路控制红线,逐步提高建筑层次,调整房屋间距。建筑物必须按七度设防设计施工,平面设计注意不同户室比例,平面系数达54%左右为宜。旧房一时不能改造更新的,作抗震加固处理。街坊巷道要发动群众采用民办公助的方法,逐步达到小街小巷平坦化。农贸市场采取集中布置形式,近期在城区利用原来的东、南、西、北四条老街和南景街为农贸市场,分段安排。严禁在主要道路上摆摊设点。近期在景川路、玉屏路、北川路以及供销社新征建房用地的后面集中安排贸易点,在摆衣井开辟一个农贸市场。远期在保健站附近再开辟一个农贸市场,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的需要。五是农房用地。县城内,农房用地面积大,7 1.8O/人,县城居民只有45 O/人。农房用地与民用地混杂,住房犬牙交错,矛盾日益突出,给县城的建设和管理带来问题。锦屏镇所辖自然村除文旧、大水沟、回子营农房居住点外,其余十二个合作社的农房居住点都在城区内,别是尚武门、蔬菜队住于县城中心区。随着县城的建设和农业人口的增加,建设用地和农房用地的矛盾日益紧张。规划要求:县城内严格控制农房用地的发展,限制农房用地规模。农房发展用地与建设用地应统筹安排,农房用地不能在县城中心区发展,远期必须退出县城中心区,安排在学坡村下靠过境线处。其他连片农房用地必须加以控制。逐步开展新农村规划,统一安排。整个县城农房用地,必须严格按国家农房用地标准控制,并按规定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不得乱建。农房建设要节约用地,逐步提高层次,提高建筑及居住质量,逐步开展城区新农村规划工作,使城区连片的农房用地与城市生活用地互相协调。
六、县城环境保护
(一)环境质量状况。规划前县城环境污染并不严重。城区污染源主要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染,较突出的有:县医院含毒带菌医疗废水的污染;粮油加工厂的粉尘、噪声污染;松香厂的废气废水污染;粉丝厂的废水污染;五金厂的锻工、白铁皮车间的噪声与制镜车间有毒废气废水的污染;冷冻厂的废水污染;县城居民生活废水、拉圾的污染;农民放养的牲畜粪便的污染;城区私厕过多,公厕缺少,造成人群随意便溺而臭气污染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危害,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同时给县城市容造成脏乱。(二)生态环境状况。县城由于人口逐年增多,耕地减少。在燃料困难的情况下,滥砍乱伐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遭到破坏,水土严重流失。县城后山几条冲沟干季无水,雨季山洪瀑发,连同沙石一起冲入城中,对县城造成威胁,增加了排水的困难。由于森林锐减,野生动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已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长期发展下去必然自毁家园,贻误子孙后代。(三)环境规划及对策。规划要求:环境保护采取“以保护为主,治理为辅,防治并举”的方针。一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崭新事业。县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环境保护的职能机构。二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I司步发展,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解决在经济建设中。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要严格执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环境建设,注意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源。对位于居民生活区、水源上游、上风向的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和单位,应有计划的逐步调整。县城区域内的污染源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应采用低能耗、污染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使厶三废”(废气、废渣、废水)排放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提倡文明生产,把工厂办成优美的花园工厂。四是规划远期在工业区下段靠川河部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对县城污水作.初级处理后再行排放。五是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合理安排公厕。对粪便进行无害处理,用作农业肥料。在西山脚村附近选择建一个垃圾堆放场地,把县城清除的垃圾集中堆放,减少对县城的污染。六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促进能源、交通、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景东属于农业型县,抓好农业在本世纪末实现产值翻两番,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用以调节气候、防风固土,使农业生态环境逐步趋向良性循黟。要坚决制止毁林开荒,杜绝森林火灾,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动员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提倡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太阳能、沼气能,以煤代柴,以电代柴,以解决人民生活中燃料紧缺的问题。七是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在近期内着手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站,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和提高环境质萤,为政府制定环境污染对策提供依据。八是加强法制观念,广泛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环境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征收排污费,有效治理污染源,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七、县城工程管线规划
(一)给排水规划:①给水规划。县城于1971年建成自来水厂,位于县城西北角。水源是菊河电厂三级站发电的尾水。规划前水厂仅有一个清水池,容积80O,无净化处理设施,设计供水能力为640方/日,城区供水干管长2.6公里,供水范围O.5 kin2。1983年全年供水量为34346m3,平均日供水量94.1m3,工业用水2700吨,生活用水3 1646吨。城区除部份使用自来水外,多数居民汲用井水和菊河大沟水。用水量平均27公斤/人/日。规划要求:县自来水厂系统承担城区工业生产、生活和消防的供水任务。规划近期生活用水标准逐步提高到80升/人/日。近期在回子营新建1200吨/日规模的水厂,取水源仍为菊河水,经省上核定菊河水质好,雨季天有时出现大肠杆菌超标,其余时间指标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建60m3沉淀池;80m3的过滤池;300m3的清水池。分二级供水,铺四条主干管,直径为PG250毫米;三条支干管直径为PGl50/100毫米,按环状布置,新水厂建成后在远期也能满足县城生产、生活需要。②排水规划。县城位于川河坝上游,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东西差约40.75米,县城的所有沟渠与污水均排人川河之中。规划:根据县城地形,采用由西向东的分段排水方式,原用的合流制形式排水沟沿道路两侧布置形成一个县城的排放系统。原来的排水明沟断面太小,均满足不了排水量的要求,影响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因此,新建或改建的排水沟必须建成暗沟。对县城区附近的虹桥箐、石婆婆箐、老龙箐、大水沟等几条箐沟要逐步进行治理。近期内严禁在箐沟里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严禁取沙炸石。特别对城区威胁较大的虹桥箐、石婆婆箐要适当修筑几道坝堤,减少水流流速,防止滞留沙石泥土,减轻城区排水沟渠的压力。对带有病菌的污水排放单位,要求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排放。近期规划项目:一是修建景川路两侧的下水道;二是改造治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几条不合理的明渠(干石桥);三是治理石婆婆箐及其流经城区的明渠;四是修建南景街两侧下水道。远期规划目标:一是修建玉屏路两侧的下水道;二是修建建设路两侧的下水道;三是根治其余几条箐沟;四是修建1号路的下水道。配合远期规划 路的新建,设置相应的排水设备,全部实现暗沟排水,使县城具有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二)供电规划。县城由菊河电厂和川河大沟管理所电站供电。菊河电厂的主要电源是菊河的三级电站,装机容量1000千瓦(2×500),承担着县城的工业和民用照明用电及者孟糖厂榨季用电。从电厂到县城的输电线路长3.6公里;嗨另有菊河四级电站,装机容量为200千瓦。川河大沟电站位于县城郊东北角,装机容量750千瓦,主要承担着川河以东及城区部份单位供电。县城虽有三个电站,但因尚未联网,县城用电紧张,保证率低。县城照明负荷为1740692度(1741.千瓦),供电最高负荷为850千瓦。1984年全年供电为277.12万度,其中工业用电为党万度,农业用电为5.12万度,生活照明用电174万度(其中生活用电66.7万度)。规划通过县城供电情况分析:现有的发电能力无法满足今后工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文井糖厂扩建后和花山水泥厂工程动工后电力供应更加紧张。为满足县城和工业发展的用电要求,必须增加电源。近期内实现菊河电站与川河大沟电站、开南电站联网运行。新建菊河二级电站装机容量为1 600千瓦。在县城后山新建变电所,统一对县城供电和电力管理。在远期实现景东的地方供电网,在县城中心区以及景川路实施地下电缆供电。(三)电信规划。规划前县城有通信长话线路2对,载波电路6路,县电信局安装长话交换机50门。1977年县城开始安装使用自动交换机400门,市话架空线路长27.8对公里,电缆线长2.426 皮长公里。县电信局到各区交换机中断线14对,农话交换100门。邮电局营业用地1 10.92kin2,有职工87人。景东林业局有局内通信设施与市话联接。全县已安装电话机138台,电话普及率达1.2%,市话门数保持不变,只需进行局部改造更新。规划要求:在近期建设的土建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电力线、广播线、通信线的位置,按有关规定留有必要位置间距,避免受到干扰和造成进线安装的困难。近期电话普及率提高到2%,在县城景川路、(1)号路及运动场中心区实现地下电缆通信,其余道路按有关规程敷设。
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后,县人民政府于日颁布了《关于县城规划区管理规定的布告》,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县城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县城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了县城建设的步伐。县城总体规划于1985年2月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后至1997年底止,按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了烈士塔、检察院等搬迁和体育馆、人民广场、民族中学、县城给排水等规划建设项目,实现了县城周围四山的封山育林,基本解决了县城脏、乱、差等问题。对县城总体规划中难以实施的龙泉公园、木厂田电影院、县委党校、图书馆、招待所、监所、开花寺墓地搬迁等规划建设项目,县人民政府已按有关程序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或变更,保证了县城总体规划的正确有效贯彻实施。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县城建设提供了依据,它对加快县城建设的步伐,促进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县城总体规划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编制的,加之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左的思想所束缚,思想不够解放,超前意识差,在县城定性、县城规模、县城布局和总体功能布局等方面均存在规划和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个别规划项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革开放的实际不相适应,导致县城规划滞后,严重地影响了景东县城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县城新区的拓展、开发,为使县城总体规划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需要,制定统一完善的县城规划蓝图,保证县城新区的顺利开发,进一步完善县城功能,形成良好的县城形态及投资环境,达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县人民政府决定于1997年9月对1 985年编制的《景东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日提请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后颁布实施。
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绘制县城建设宏伟蓝图
一、县城规划基本对策
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以国家“积极发展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方针为指导思想,建立具有合理的职能分工、等级规模和空间布局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一是规划面向未来,考虑县城建设和发展跨世纪的需要,遵循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确定合理的县城结构形态。二是建立县城道路系统,确定县城功能分区和县城中心区位置,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系统,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行土地的有偿使用,使土地升值,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三是合理布局各类县城用地,逐步调整原县城用地中不合理的地段。积极开发新城区,逐步改造老城区,以求新老城区协调发展。四是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集中布局,协调发展,提高县城的整体经济效益。五是加强对县城环境和外轮廓的塑造,形成良好的县城风貌,搞好县城周围大环境绿化,保持县城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县城综合效益,突出县城生态、绿色的地方特色。
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一是着眼县城的长远发展与其它功能区及县城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从而促进景东县城新区合理有序地进行建设和确保其综合环境质量特色。二是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老城区,开发新城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完善设施。重点建设新城区,对老城采取控制,逐步改造,重、急先改的原则。三是集中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留有弹性。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土地转让及有偿使用提供依据。六是控制用地指标的确定,结合县城实际,强调其可操作性,为规划管理和建设提供依据。
二、县域城镇发展【略】
三、县城性质、规划期限、县城规划区范围、县城发晨方针与战略、县城人口现状与发展规模
(一)县城性质:景东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加工业、林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及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小城市。(二)县城规划期限:近期为年;远期为年;远景为年。(三)县城规划区范围:根据县城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并有利于县城合理的总体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划定县城规划区范围包括锦屏镇人民政府驻地及斗阁、山冲、北屯、景范、新民及水源保护区范围。合计面积为59.65平方公里,1996年底总人口16258人,非农业人口12869人。(四)县城发展方针与战略。县城建设考虑跨世纪的需要,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县城内部运行效率,使土地升值;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积极开发新城区,逐步改造旧城区;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五)县城人口模:1996年县城规划范围内总人口27783人,其中城镇人口12869人;近期(2000年)县城规划范围内总人口32000人,其中城镇人口20153人;远期(201 5年)县城规划区范围总人口为58000人,其中城镇人口42000人;远景(2030年)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总人口90000人,其中城镇人口76650人。
四、县城土地利用及空间布
(一)县城在规划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县城功能分区不合理,布局零碎、散乱,农房与居住用地混杂,居住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影响县城的建设和管理。二是土地管理混乱,由于农业人口用地比例较大,建设用地一直沿公路布置,使县城越拉越长,呈带状发展,不利于县城建设的配套布置和工程管线的敷设。三是过境公路贯穿城区,与县城交通混杂,沿公路两旁已建许多公共建筑物,形成商业大街(县城景川路)车流、人流混杂在一起,经常造成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停车场,过境汽车乱停占用了有限路面,影响市容和交通。四是县城道路系统不完善,未形成系统,道路较窄,弯弯曲曲,有的成了死胡同,缺乏标准道路。五是没有公共绿地,市政设施不配套,没有系统下水道,仅有几条明沟,断面大小不一,且无盖板,既不安全,也不卫生。六是易燃易爆的石油仓库、加油站、大型中转储备的百货、粮食仓库等都布置在城中,给县城带来不安全,导致更多车辆进入县城中心区,造成交通拥挤,管理困难。七是电力、电信线路没有统一规划安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市容。八是墓地离县城中心很近,既不雅观又不妥当。九是县城的公设施不配套,不方便群众的生活和学习。十是老城区的建筑密度高,建筑质量差,新城区沿街建筑多为四层,无高层点缀,影响县城面貌及景观。(二)县城结构形态及功能组织。规划根据现在县城的布局形态及发展要求考虑,县城应采用成片开发的县城结构形态。功能组织:商贸用地布置在老城区过街楼及景川路的北段,商品交易市场结合将来过境公路布置在景川大桥处川河旁,金融贸易、行政办公布置在一号路与建设路两旁,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布置在景川路中段西边,即现在县城中心。在建设路与一号路交接处修建城市广场,使县城中心延伸到新城区;工业区布置在老工业区外及林业局后面;仓储区布置在景川路南、北两端,方便运输;在老城区、新城区东片集中布置居民生活区;结合改河工程修建滨河公园和滨河绿地。客运站布置两个,一个布置在建设路与滨河路相交处,一个在县城北端。(三)县城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根据县城用地分析,县城新区的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发展为主,向东南为辅。(四)用地布局。一是居住用地规划:县城居住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区,在新城区布置了成片的居住用地。新开发的居住用地应统建配套齐全的居住小区,老城区的居住用地应按规划要求,逐步改造,对农房用地,要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道路系统,根据国家指标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增设各种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并合理布点.规划前居住用地为53.78HA,规划居住用地为124.2HA。二是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不作大的调整,基本在原址扩建、改建,新的行政办公及规模较大的办公用地可布置在一号路及建设路两侧;商业金融用地保留老城区的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主要布置在一号路上,引进一些标准高、配套齐全的商业金融设施,新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文化娱乐用地保留现有的各项文化设施并加以完善,在县城中心地段新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设施用地保留现有体育设施,并在现状体育中心内增设体育馆、训练馆等,新城区不再设体育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配套并完善现有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在原有用地附近发展,对现有的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进行调整,使其布局合理。三是工业用地规划:现有的工业用地规模小,且布点散,规划对城区内的污染工业限期治理或搬迁、转产,新建工业用地布置在县林业局后面发展。四是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应布置在景川路南、北两端,方便运输。城区仓库以储备、转运、收购等一类仓库和堆场为主,& ,危险物品仓库不得安排在城区内。五是对外交通用地规划:县域的公路网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把至南涧、楚雄、镇沅公路提高为三级,在去南涧、镇沅方向的人口处各新建一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六是道路广场用地规划:城区对原有道路局部地段去弯改直,打通堵头,予以拓宽,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向外延伸,形成方格网络的道路系统,县城道路分为主、次道路两级,主要道路红线为20一40米,次要道路红线为12一18米。在大型公建、人口流量大的地段设汽车和自行车专用停车场或公共停车场,在文化宫前一号路与建设路交叉处安排集散广场,县城主要出入口安排过境汽车停车场。七是市政用地:保留现有市政设施用地,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川河下游新增污水处理厂,在城中增设消防站,在对外交通出入口设加油站,在郊区孔雀山设垃圾处理场,在县城西郊樱桃洼设公墓、火葬场等用地。八是绿地规划:县城绿地系统由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组成。公共绿地包括烈士陵园、滨河公园、滨河绿带、珍稀动物观赏园,在24米、28米、36米和40米道路两侧布置绿化带。生产防护绿地包括过境路两侧绿化带及苗圃用地。在工业区与生活区。
县城建设用地平衡表
之间布置生产防护绿带。行道绿化树采用扶桑、缅桂、侧柏、云南樟、杨柳、叶子花等。九是保留武装部、拘留所等特殊用地。(五)县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确定及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由于县城四面为山,东面有一条川河绕城而过,向西、向北已无发展用地,向东发展至川河边是必然趋势。因此,县城建设用地应本着节约土地,尽可能少占耕地的原则;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118.23O/人,除居住用地超标外,其余用地均不足,没有公共绿地。在规划中增加公共设施、工业、仓储用地等比例,以适应其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完善道路广场系统,市政设施、对外交通等用地根据人口增加适当增加;特殊用地不变;到规划期末建设用地为465.36公顷,110.8O/人。县城有城镇人口为12869人,规划城镇人口为42000人。(六)县城中心区规划。县城中心位于县工人文化宫人民会堂一带及24米与36米大街相交处,主要布置文化娱乐、商业贸易、金融等用地。(七)县城风貌规划。县城四周青山环抱,蜿蜒的川河自北向南从县城东边缓缓而过,规划布局将山、水、绿化和县城建设用地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城中有山有水,成为山水环抱的山水城镇。沿街建筑采用造型简捷、色彩明快的中高层现代建筑,老城建筑采用低层、坡顶民居式建筑,在对外交通人城处、城市广场、制高点及道路尽端布置小品雕塑,成为景观控制点,使整个县城体现时代感,具有地方、民族、生态特色。(八)建筑高度控制。住宅以3---5层为主,间距控制在1:1,公建可到6―10层。(九)旧城改造。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对旧城中用地性质不符合规划的逐步进行调整,对用地性质符合规划但建设环境差的,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化指标,打通或拓宽旧城区道路,逐步改善其.环境质量,并注意保护古城路网格局。(十)郊区规划。一是加强菊河、川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搞好其上游两岸的绿化,对城郊水源地划定保护区,严禁水体污染。二是保护县城郊区的生态环境,禁止伐树毁林、开山炸石,搞好郊区四山的绿化。三是在距县城八公里处的孔雀山东坡修建垃圾、粪便生态处理场。四是在城西边樱桃洼处布置火葬场,其山坡为县城公共墓地。五是利用现有的养猪场和景范布置肉食基地,在孔雀山、北洋田布置水果基地,在北屯布置禽蛋、疏菜基地。六是逐步完善郊区的基础设施。七是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搞好郊区建设,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庄的规划与建设,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合理布置乡镇企业用地,村庄建设原则上在原址发展扩建,尽可能利用坡地、旱地建房,不占、少占良田好地,村庄建设用地严格按云南省颁发的“村镇建设用地标准"予以控制,村庄建设与城市建设用地发生矛盾时,先控制村庄扩建,再予以调整或搬迁。对水源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
&&五、专业规划&&
& (一)给水工程规划。①规划用水量预测:规划县城用水量主要按生活(含公建用水)、工业用水计算。另外再考虑道路、绿化、市政及其它未预见用水量规划最高日用水量:近期6000m3/日,远期18000m3/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近期283升/人/日,远期429升/A./日。②水源规划:以菊河水为县城供水水源二③给水设施规划:远期扩建自来水厂至21000m3/日,城区管网以环网为主,局部边远区可为技状管网。(二)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一是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二是规划排水量预测。平均日污水量:近期3926m3/日,远期12208m3/日。三是雨水量:按景东气象站提供的日最大降雨各历时降雨量(多年),确定重现期1年的暴雨强度,从而计算降雨量。(三)供电工程规划。一是电力发展方针及原则:依托大电,完善现有小水电及开发新的电源点。二是电源规划:近期新建徐家坝电站(2×500kw)、南洋河电站(2×1000kw)、挖萨水库电站(2×200kw),远期有条件时寻找新的电源点新建电站。兰是远期形成大部分乡镇至少有一个35kV变电站,新建大街、花山、文华、龙街、太忠、林街、永秀35 kv变电站。变电站容量根据建设年限及用电情况确定,并对现状的35 kV变电站进行扩容。四是配合35 kv变电站的建设,新建相应的35 kV线路,对现状陈旧的lOkv,线路进行改造。五是根据现有用电及发展速度。经计算得远期县城规划区用电为3万kw。六是规划对现状漫湾到景东变电站的35kV线路升压为110kv,同时对景东变电站进行升压扩容。近期为1×3 1 500kVA,远期为2×3 1 500kvA。七是县城电网改造,改变现在主要由菊河电站和景东变电站各一回10kv线路供电和部分低压环网供电的格局。八是主要道路上10kv城网及部分低压线路进行埋地敷设9(四)电信规划。一是市话远期普及率为40%,得远期市话装机容量为25万门,农话普及率不低于lO%。二是县电信局到全县15个乡镇邮电所均实现光缆通信。三是在森林公园处建900兆移动电话直放站。四是电信线路在主要街道上埋地敷设,进一步规范县城内市话网络的走线避免以后不必要的折迁。(五)有线电视工程规划。一是规划近期县城有线电视传送30套电视节目。二是规划新建广播电视大楼,广播电视大楼新建后确定微波保护通道。三是规划县城有线电视一级传输网络光缆传输,二级传输网络电缆传输。四是有线电视线路在县城主要道路上埋地敷设,次要道路上据实情架空或埋地,埋地敷设时应与电信电缆综合考虑。(六)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应本着美化环境,方便使用的原则在人流活动频繁的场所布置公共厕所,并设立化粪池;在居民集中的地段设置垃圾收集点二小型垃圾转运站,在县城东南面距县城八公里的孔雀山处设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垃圾;在沿主次干道的人行道上设置废物箱;城区配备洒水车,定期为街道洒水。(七)环境保护规划。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县城的下风向,即县城的北部;对河流水体有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河流的下流;有污染的三类工业应布置在环境容量大的郊区如纸厂、水泥厂。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坚持“三同时";对有污染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治理,对污染大的企业应当实行关、停、并、转;保护县城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地下水,使地下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川河下游县城远景发展区边缘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对郊区的乡镇企业实行集中布置、集中治理,提高城区绿地面积,加强县城自净能力。(八)防洪规划。一是设防标准:根据县城的性质、规模、地位和作用,规划确定县城防洪标准近期为20年一遇,远期为50年一遇;在川河沿岸按20年一遇标准修筑堤坝;搞好上游水土保护工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减少川河洪峰流量。二是防洪措施规划:近期按《景东县川河防洪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实施,远期按50年一遇标准修筑堤坝。
实施县城总体规划-古老银生换新颜
《县城总体规划》经过修编并报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后,县人民政府编制了《景东县城新区控制性详规》,进行拓城建镇,增强了县城发展后劲,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形成良好的县城形态和投资环境,满足了县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达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县人民政府按《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的要求,在新县城开发建设中把县城向东(川河西侧)扩展O.79平方公里,作为新县城开发拓展建设用地,以1 997年12月实施的川河防洪整治工程作为突破口,把县城莲花塘至麻栗庄段全长7公里的河道进行弯改直后,净增土地1054亩。用改河整治后的土地与老城下沿的土地进行置换,使城区开发、拓展新县城的规划成为现实,使县城面积由1.9 km2变成5.3 km2,其中老城IX 2kin2,城市化达24%,提升了城市品位,树立了城市形象,提高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一、新城区建设
新城区一期工程建设于 2日开工至日止,共完成了以下项目:(一)道路建设共16503米,其中凌云路宽40米,长2140米;凤御路宽36米,长730米;银生路宽28米,长885米;建设路宽24米,长1 095米。12米街5条共1 、890米,8米街776米,7米街8225米,6米街850米,共铺设柏油路面lO.5万平方米,使新城区与老城区有机的连接起来,构成三横(景川路、银生路、凌云路)、四纵(建设路、凤玉路、魁格楼段、北川路延长线)、一中心(民贸商场)为主的交通网络系统,景川路长2700米,宽20米,是县城主干道,也是较为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二)完成了月牙湾广场、南岳广场、驭江广场、银生广场、瑞霞广场、陶府广场的建设及小品雕塑,投资160万元改造了沙沟埂臭水沟,扩建了凌云路,新建了1、2号路,恢复重建了御笔山、孔雀山森林公园和文庙泗水牌坊、魁星阁。(三)4米街巷以上的道路埋设了1 5000米的自来水供水管网,投资1412万元实施了县城引水工程和自来水厂改扩建的二期工程。(四)完成了6706米的高低压线供电网络改造,完成161.5公里通信光缆安装工程和9246米有线电视传输光缆,做到水、电、通信、有线电视人地埋敷,杜绝了输电、通信线路“蜘蛛网"现象。(五)按照“县城新城区详规",对l 2米以上街道和七大广场及三个环岛进行绿化、美化。县城绿化面积达1.6km2,其中新城区绿化面积达36685O(12米以上街道绿化面积为1334O,七大广场及三个环岛绿化面积为23340m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0.5%。(六)安装各种灯具1164盏,其中单臂灯389盏、双臂灯186盏、礼花灯8盏、庭院灯139盏、草坪灯235盏、高杆景灯4盏、水银灯37盏、圆球柱灯46套、投光灯1 8套,落成雕塑10座。(七)县城公厕19个,其中水冲式公厕13个。县城清洁面积共O,新城区清洁面积为m2,是老城区清洁面积.3倍,日清运垃圾为30余吨。(八)有689户居民投资完成了 m2房屋建筑,一幢幢日式、欧式、中式楼房拨地而起,使县城景色更加美丽。
二、老城区改造
(一)1 999年根据《九七规划修编》的要求,投资549.24万元对老城区进行了部分改造,解决了景川路、玉屏路、北川路、南景街等路段的排水问题。(二)改造建设人民广场,建成绿地面积为8400平方米,新装果皮箱72只,修建了凉亭、月牙池、音乐喷泉等公益设施,使园中有水、有树,相得益彰。(三)营造了景川路两侧的绿化带,铺设了人行道彩砖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三、坚持“水为城之源、文为城之魂、绿为城之美、人为城之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全面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
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共投入资金1亿元,使市容、市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一)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商贸区、办公区、住宅区、休闲区的构建框架错落有致,八大广场,III]:一是月牙湾广场,位于景东县城北大门,总面积95亩,整个广场分为表演区、绿化区、休闲娱乐区、观景台、水景区、居住区7个部分,既能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又能展现现代文化。二是驭江广场,座落在县城北部川河大桥旁,总面积5260.84O,由健身休闲区、绿化区、观江亭三部分组成,是健身休闲的地方。三是南岳广场,地处银生路中段国土资源局旁,总面积5083.56O.主要由绿地、健身区、娱乐区、仿古长廊、景东历史名人铜雕五部分组成,体现毒东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四是银生广场,位于建设路旁,总面积5425.13 O,作为一个小型休憩广场,你会被她浓浓的茶文化氛围所吸引。广场主要由绿地、硬地、古茶树、彝族茶文化铜雕、银生茶壶等构成。五是陶府广场,位于县城南大门,总面积46亩,主要由绿地、傣式风格建筑、铜雕象、大印,景东五百年历史大事和名人事迹浮雕、古城墙、喷泉8个部分组成,无声地诉说着五百年来景东发展的一段历史。六是人民广场,位于老城区中心,占地14亩,广场内清新秀丽,风景绚丽柔和,灯饰齐全,进人街心花园,白昼令人清爽,一尘不染,夜间邀朋静坐,悄悄耳语,亦令人怡然自得。七是体育广场,位于瑞屏山脚下,面积56亩。八是瑞霞广场,位于景东民族中学门前,面积。形成了八个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锻炼、聚会、休憩、娱乐场所。(二)景东文庙和御笔山、孔雀山森林公园,使县城锦上添花。一是景东文庙,座落于县城西边的玉屏山麓,始建于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距今600年的历史,占地5292O,以座西向东的纵向建筑为主,由照壁、泮池、泗水牌坊、魁星阁、六角亭、钟鼓楼、棂星门、大成门、天子台、大成殿及两侧厢房组成,为中轴对称的台阶式庭院。前观川河,后枕玉屏,依山旁水,古木参天,阁楼角亭,铃声四扬,古朴雄伟,十分壮观。二是御笔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御笔山麓,公园有老君殿、观音殿、财神殿及部分卫城遗址,拾级而上,观御笔台,赏依山亭;聆听鸟语花香,俯瞰古城新貌;极目哀牢英姿,远眺无量雄峰,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三是孔雀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南端,因山中曾有孔雀成群结对出入而得名,山上有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而今修复的凌云塔,周围有凌云大道、长廊、凉亭等设施。(三)南岳长廊、河滨长廊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纳凉的地方。南岳亭长55米、宽4米,建筑面积为286.65m2;河滨长廊全长3.9公里。河宾公园、驭江亭和南岳亭绿树成荫,河风徐徐,花儿盛开,夜间灯光璀璨使新城区风景更加秀丽。美丽的礼花灯,“新航"城雕展示着景东人民的时代风貌和创新精神,一幢幢欧式、日式、中式的居民住宅楼的建成,使新县城形成一个体现“以人为本、环境优美、营造和谐、清新淡雅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小城镇,景东县城逐步朝着绿色、生态、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发展,银生古城锦上添花,风景更加秀丽。
四、县城管理
为使县城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象,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放在重要位置,围绕“美化、亮化、净化”建设,对县城新建房屋的立面、层高及其设计方案进行严格限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对临街面的建筑实行立面设计方案审批制度。组织专业队伍对12米以上街道,八大广场及三大环岛的绿化、美化进行维护管理。按照“五无五净”的卫生管理标准,实行全天候卫生保洁,拆除街道两旁碍眼的垃圾房(池),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清运,县城卫生状况日益改善。
加大了城市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强化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组织县城所有单位干部职工上街执勤,文明规劝,对乱丢垃圾、果皮和沿街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及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和监督管理,为创建省级甲级卫生城市和市级文明县城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声明:如是本站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站部分资源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2008 景东银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度审计计划编制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