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月7日中越边境84年中越老山战役视频战果

老山战役中最惨烈的
篇一:老山战役
血战老山 第一章――老山战役概况
本帖最后由 阿谁 于
09:44 编辑
关于在本论坛发表本文的若干说明
一、本文于日至5月5日在腾讯的个人空间上发表,此外并未
在其它地方发表,若有似曾相识者,当为他人转载。
二、对当年发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中越边境的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的持续10年的边境战争,本文当时名之以“老山战役”,现在看来并不准确,但在未有更
为确切的说法之前,暂不作修改。敬请读者留意!
三、本文在此发表时,删去了前言。
谨以此文献给在老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
一、老山战场概貌。
老山战役实际上有老山(包括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扣林山三个主战场,这
三个战场均位于麻栗坡县与越南西北部几个县的交界处。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东南部,东经104°32′至105°18′、北纬22°48′至23°33′之间。东与富宁县接壤,北与西畴、广南县相连,西与马关县毗邻,南与越南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五县接界,国境线长227公里。著名的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就耸立在中越边境线上。从地图上看,该县象一个巨大的哑铃搁置在中越边境上。县城距昆明38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380公里,距越南北部省会城市河江市63公里。经过麻栗坡县城通往河内的公路是云南省通往河内取道最直、里程最短、境外公路最平坦的一条重要通道。麻栗坡县地形复杂、山河相间。县境东西最大横距10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0公里,全县面积2395平方公里,山区占99.9%,坝区占0.1%。境内居住着汉、苗、壮、瑶、彝、傣、仡佬、蒙古等8种民族。1996年全县人口为259569人,其中男性人口135303人,占总人口52%。少数民族人口为103233人,占总人口的3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人。全县辖9个乡3个镇62个村公所32个办事处365个自然村,其中边沿乡镇7个。现有国界碑27块,国境线长277公里。由于河流的强烈切割,县境内地貌以中低山峡谷地貌为主,大小瀑布、急流常见;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有峰林、峰丛、石牙、溶斗、洼地、溶洞等。地势由西向东南倾斜,山脉也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相间分布,从县西南部到东北部,依次分布着老君山、大黑山、大坪山。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是老君山主峰2579米,海拔最低点是盘龙河出入境国家级天保口岸107米。麻栗坡县境内河流属红河支流,经越南汇入泸江注入南太平洋北部湾海域。主要河流有盘龙
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河流下切剧烈,形成多瀑布叠水而少湖泊的特点,雨季河流湍急。麻栗坡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但由于山川交错、河谷纵横,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7.6℃,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0.1℃,七月(最热月)平
均气温23℃。
老山、者阴山山岳连绵,山势陡峭,海拔一般都在 500m左右,坡度都在30-60之间。各高地山脊狭窄,两山之间多为深沟峡谷,谷深达数十米至数百米,道路稀少。这里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密,多数高地被森林和杂草覆盖;自然洞穴很多,每洞能容纳几人或几十人。该地区河流密布,雨多雾大,高温高湿。整
个战区地势险要,环境恶劣,易守不易攻。
老山位于麻栗坡县西南部中越边境第二段12与13号国界碑之间中方一侧。,与越南河江省渭川县清水乡相接。老山脚下是中越水路陆路交通命脉和中国通往东盟各国的主要关口。这里有原称船头的国家一级天保口岸,越南抗法(国)抗美(国)时期,中国的援越物资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出境;此处距离越南的河江省只有23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300来公里。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此处往北,没有更高或高程相近的山峰,往西直距约30公里处有海拔2579米的老君山。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老山山系和八里河东山山系由一条由中国境内自北向南缓缓流淌的盘龙江隔江相分,连结中国和越南的2号公里沿盘龙江逶迤而行。盘龙江到达越南之后,改名泸江(Songlo)。以种植橡胶为主的云南国营(有)天保农场场部在船头,
离边境不到5公里。
者阴山,位于老山东面的杨万乡。者阴山地形呈东北西南走向。42、1250高地比较突出。各高地比高300至700米,坡度30至65度,北陡南缓。石灰岩溶洞较多,便于屯兵和存放各种作战物资;植被为灌木丛林和茅草(草高1。5米以上),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上午多为浓雾
笼罩,视度较差,雨天能见度10--50米。
扣林山,位于老山西面的猛硐乡。
二、云南前线当面越军的兵力部署情况。
1984年9月份云南前线当面越军是第二军区,司令员是武立中将,越军部署的兵力有第二军区和第6军所属的7个步兵师、1个训练师、1个预备师、5个省军事指挥部、1个防空师、1个航空师、3个工兵师、2个特工团、2个边防团。
越军师的番号:313师、314师、316师、326师、334师、344师、345师、
355师、356师、357师、371师、377师、391师、411师。
越军团的番号:14团、22团、26团、27团、28团、122团、149团、153团、
175团、191团、193团、200团、219团、246团、247团、266团、297团、419团、466团、541团、543团、604团、652团、708团(?)、741团、819团、823团、876团、877团、装甲团、168炮兵旅、368炮兵旅、150炮兵团(?)、457
越军部署在前沿一线莱州省、黄连山省、河江省军事指挥部的193、819、247、
877步兵团及823特工团、780特工团(?)。
浅近纵深部署有第二军区的326、356、313、314师及第6军的345、316、355
纵深地区部署有357预备师、411训练师、334、344、391工兵师、377防空师、371航空师以及山罗省、永富省军事指挥部所属的地方部队,共计15个师、
32个团、20余万人。
(一)麻栗坡当面越军兵力。
越军在麻栗坡前沿部署的兵力:313师、356师,14、26、122、149、153、174、266、876团。168炮兵旅、368炮兵旅,150炮兵团(?)、457炮兵团,198特工团(?)18营、1018坦克营。计有2个师、8个步兵团、4个炮群、1个特工营、
1个坦克营,共14个单位近30000人。
(二)麻栗坡当面敌前沿。
扫国屏、达莫扣、绥都方、1058高地、968高地、南嘎、411高地、251高地、
166高地、爬颔、汉扬、912高地、马莫坪、龙竹坪。
(三)麻栗坡当面之敌一线配置。
麻栗坡前沿我军当面越军一线配置的兵力有:
1、313师14团的7营8营9营。 7营配置在绥都方、达莫扣、南老区域,8
营配置在清水河岔路口区域,9营配置在432高地那顿区域。
2、266团配置在马黄坪、瓜领、959高地区域。
3、122团配置在郎平、哥耐区域。
4、457炮团的10营、11营、12营、13营。10营配置在郎屏以东公路一线,105榴弹炮12门。11营配置在坂兴区域,105榴弹炮12门。12营配置在郎首区
域,85加农炮12门。 13营配置在郎首区域,72.6反坦克火炮12门。
5、356师149团隶属313师管辖,配置在老山当面。
6、168炮旅的1营152加农炮12门,3营130加农炮12门,4营122加榴炮
12门,配置在郎首至丰光机场区域。
7、368炮旅的1营130加农炮12门配置在郎哈区域,3营130加农炮12门 、
13连BM21―40管火箭炮4门配置在坝松区域。
(四)麻栗坡当面之敌二线配置。
麻栗坡前沿我军当面越军二线配置的兵力有:
1、356师.缺149团配置在郎首、河江、越林区域。
2、316师的114团(?)配置在河江以南10公里道德区域。
3、10师(?)的66团配置在河江区域。
(五)越军特工部队的主要活动特点。
越军特工部队在作战中,向来重视以“少而精”的兵力进行偷袭和奇袭,一贯强
调部队进行近战.夜战和隐蔽突击,其主要活动特点如下:
1、小股轻装分散敌后偷袭活动。
2、善于伪装。
3、夜间偷袭。
4、战术狡诈。
(六)越军步兵团的编制与装备。
1、人员情况:
全团人数约2280人。
团长1人,付团长兼参谋长1人,政治付团长1人,后勤付团长1人,技术付
团部90人,直属队620人,参谋处29人,政治处14人,后勤处33人,技术
步兵营3-4个,每个步兵营520人,高机连92人,迫击炮连72人,无后坐力炮连64人,工兵连66人,侦察连75人,通信连113人,军医连36人,运输连72人,警卫排28人,修理排23人,加工班10人,B72反坦克导弹排。
2、武器装备情况:
手枪129支,冲锋枪926支,轻机枪84挺,重机枪18挺,B40-41火箭筒81具,M79掷弹筒84具,手榴弹5584枚,12.7mm高机枪12挺,B72反坦克导弹发射架4具,60迫击炮18门,82迫击炮18门,120迫击炮4门,72无后坐力炮4门,82无后坐力炮6门,2--15瓦的电台68部,收信机2部,总机2部,电话机43部,电话线49对公里,自行车4辆,摩托车3辆,吉普车1辆,运输车5
(七)越军师属炮兵的编制与装备。
1、人员情况:
全团人数约1060人。
团长1人,付团长兼参谋长1人,政治付团长1人,后勤付团长1人,技术付
参谋处22人,政治处10人,后勤处52人,技术处10人。
指挥连约80人,工兵连66人,军医连11人,运输连60人,修理站14人,
警卫排9人(?),加工组5人。
炮兵营3个,每个营:营部22人,侦察排22人,通信排21人,炮连3个,
每个连59人。
炮兵连有:连部,侦察班,通信班,运输班,炮排2个。
2、武器装备情况:
火炮36门,其中,105或122榴弹炮营火炮12门,76.2或85加反坦克炮兵
营火炮12门,160迫击炮营火炮12门。
手枪82支,冲锋枪363支,班用机枪10挺,M79掷弹筒1具,望远镜48具,炮队镜20具,指北针74个,经纬仪4部,方向盘26部,2瓦电台50部,15瓦电台2部,10瓦总机2部,收信机1部,电话线107对公里,电话机90部,发电机8部,吉普车1辆,运输车26辆,油料车1辆,救护车1辆,牵引车36辆,
铁镐237把,铁锹552把。
注:以上标有(?)处可能有误。
(未完待续)
本主题由 zdic 于
15:14 合并
22:12 | 只看该作者
血战老山 第一章――老山战役概况
本帖最后由 阿谁 于
10:03 编辑
三、老山轮战概况
1979年以后的广西、云南边境防御作战,
主要发生在“骑线点”上,法卡山、扣林山、
老山、者阴山都是这样。所谓“骑线点”就是
指边境上的界山,通常国境线沿山脊延伸,
按国际惯例?骑线点?一般互不派兵。1979年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我军各参战部队纷纷
返回营区,越军趁机占领了中越边境线上的
部分重要“骑线点”,从而引发了另一场长达
十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在老山战役的三个主战场中,老山主峰及
附近的高地(包括八里河东山)是最主要的
战场,者阴山、扣林山是这一战场的左右两国子监博士
篇二:对越自卫还击战之老山战役
日,越军偷袭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守卫该阵地的二连几乎全部阵亡,随后上去查看情况的我数名士兵也被越军打死,天亮后我一个排45人上去,又几乎全数尽殁。后来一个火箭炮齐射,我步兵才重新夺回阵地。其后越军出动500~600人冲击,结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锁住,死伤惨重。
老山的阵地实在太重要了,于是,失利后的越军决定再次发动攻击。
由于有了4.28及6.12之战,我军各方面均加强了警惕,在情报的搜集上更是不遗余力。情报指出,越军有可能对我松毛岭阵地发动进攻。但越军也不是等闲之辈,所以,虽然我已得悉越军即将有所行动,但准确的日子还是无法确定。
有鉴于此,我各方均作好准备,尤其是炮兵。12个炮连,加上4个坦克连。火力分配,分兵把口,在敌人可能接近的地方计划了拦阻火力,分地段,一个连负责一段。两个连顺公路乱打,逐段拦阻。三个火箭炮连,在149高地一个,在李海欣高地(142高地)一个,在结合部一个。诸元全数准备好,榴弹炮装上弹丸。火力计划代号“野猪”,一说进“野猪状态”,就装上了。
根据各方的情报,我判断越军应该于日凌晨将会有所行动。越军兵力为313师两个团,316师一个团,312师一个团,345师一个团,一个特工团,共计六个团的兵力。 情报证实,于是我军加紧准备,囤积弹药。我14军40师119炮群【配属119团的40师炮团(欠第4营、85加农炮营7连)】赵扣斌团长在凌晨时就准备好了2.5个基数的弹药。前沿阵地为14军40师119团的士兵。
03:00时,指挥部给出三个点,命令119炮群进行扰乱性射击,打一个齐射。而赵团长认为,一次齐射太少。通过电台联络前沿阵地,但前沿的答复是没有情况。于是赵团长对着沙盘问119团张又侠团长:假设越军凌晨5点出击,按步兵常规,部队现时应该在哪里?张团长指出,只能在清水河以北300米那片地方,只能在阵地前500米以内,不会以外。但指挥部给的点是1000米以外。于是赵团长报告了炮兵指挥部并说明理由,得到指挥部的同意后,赵团长决定了三个点, 6个炮连一齐开火。隔了十分钟后,又打了第二次。前沿再次报告:“没有反应!” 于是发射照明弹,但前沿答复依旧。于是,大家都认为是情报有误,虚惊一场,除了一线警卫部队外,所有部队都放松了警惕并沉沉睡去。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很恐怖的。实际的情况是:越军已经潜伏到我军阵地前的500米以内地段内。赵团长组织的两轮射击,准确地打在敌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击毙,兵员死伤惨重。但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顷刻,照明弹起,严密伪装的越军蛰伏如前, 重伤员至死不动,无线电也静默,纪律与素质令人瞠目。
凌晨5点(情报很准确!),越军偷偷地摸了上来,一瞬间,全线开火。我军立即还击,在黎明的黑暗之中,弹道发出的光亮密如雨丝。由于越军是偷袭,我守卫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紧急呼叫炮火支援。但越军已经摸了上来,敌我交错,赵团长不敢开炮,怕打了自己人,参谋提醒:封锁阵地前沿,打后续梯队。赵团长恍然大悟!
一瞬间,119炮群发出怒吼,炮口制退器发出的气浪扑地而来,连指挥部都感到震动。 130火箭炮一口气打了十三个齐射,85加农炮,100迫击炮,152加榴炮,130加农炮,甚至师属坦克营的坦克也一字排开,弹着点就在阵地前200米处分六个点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打,形成一道火墙,用炮弹封锁得死死的,炮管真的打红了。空爆弹、榴弹、燃烧弹,弹群所到之处,一炸就是一大片,大批的越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炸起的硝烟都是红色的。整整一个上午,越军都没能靠近我阵地,那一天119炮群干进去了一万多发,到中
午12点,2.5个基数的弹药全部打完,在指挥所里的119团团长张又侠一听炮弹没了,当场就背过气儿去,他的一个步兵团,没有炮火的支援,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越军6个团(实际上,当时进攻119团阵地的敌人是两个加强团,不是6个团,6个团是指此次战役中越军总共投入的兵力)的攻击。幸好赵团长在早晨一开炮,就马上命令从红河州调出的470台卡车去拉炮弹。
由于没有了炮火的支援,尽管士兵们拼死守卫,但越军一个营还是占领了142高地。
13:00,炮弹运到,119炮群重新发出怒吼,集中全部火力猛轰142高地,顿时,142高地上硝烟弥漫,一片火海,步兵一个排45人随着炮兵火力的延伸往上冲,一下子就收复了142高地,越军一个营600多人,只剩下6人活着,142阵地上尸横遍野,到处是残肢断臂,惨不忍睹。
142阵地的失利并没有使越军退缩,相反更凶猛地冲上来。越军士兵的表现也真的是无话可说,硬碰硬,6个团一批一批往上冲,少有地发动了营团级的集团式冲锋,我方士兵的机枪、炮弹像割草一样把越军一批一批地击倒,鲜血把山坡都染红了。
7.12一战,越军在松毛岭上留下了3700多条生命,尸体把山坡都盖满了。叶剑英元帅看过战场录像后不禁惊叹:“自淮海战役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多敌人尸体。” 我军在此次战斗中也有一定的损失,但由于保密的原因,没有公布伤亡数字,但可以肯定是,作为守方,还有重火力的支援,伤亡损失肯定是相对较少的。由于尸体太多,加上南亚丛林气候炎热潮湿,因此尸体很快就开始腐烂,而且出于人道,我方决定通知越军收尸。
7月14号,我们打宣传弹,让越军来收尸,规定他们要打红十字旗,50人以下不准带武器,但越军来了六、七十人,不但不打旗,还架着高射机枪。好哇,你败了还违反规定,还来逞能,我也没客气,于是炮兵一个急促射,打得一个也没回去,于是越军再也不来收尸了,正好赶上雨季大热天,尸体腐烂得很快,防化团上去消毒,大瓶香水到处洒,用火焰喷射器烧,前沿阵地臭气熏天,士兵们被熏得连连作呕,连饭也吃不下,此乃后事。
7.12松毛岭大战,打出了我军的军威、国威。
一营步兵一连有个战士小程,是重庆市人。小伙子吹、拉、弹、唱、跳样样精通,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是个多才多艺的战士。小程本来在连队当文书,连队的各项工作协调得井井有条。但自从接到作战任务以后,他坐不住了,三番五次找连队领导要求去尖刀班。胡连长考虑到连里也需要他,同时也考虑到小程的家庭是两代军人,在家又是独子,所以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此事急得小程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他咬破右手的中指,蘸着自己的热血给连队党支部写了请战书,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连队干部几经商议,最后决定调他到七班任班长,担任全营的尖刀班。
尖刀班既要给全营带路,还要开路,更要随时准备和敌人接火,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日战斗打响以后,小程对全班说:“我们7班是全营第一班,第一班就要冲上第一道战壕,拿下第一个高地,就是死,也要死在第一批。”
在向76号高地的攻击中,他在击毙一名越军后被敌人高射机枪击中,牺牲在阵地上。战友们在现场清理烈士遗物时,从他的上衣兜里找到了一封未发出的浸透鲜血的家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在这决战的前夕,我们的训练任务十分繁重,一封家信写了几次还没写完,我想你们肯定等急了。没有办法,愿远方的二老保重身体,工作顺利!
据我们连队的干部讲,这场大战就要开始了,我自己也经常想象战斗中那惨烈的画面。每当如此,我心中总是莫名其妙的产生一种愧疚思恋之情。有人说:战争是残酷的集中表现,军人是冷酷的典型代表。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军人也是人,也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热血男儿,并不是冷酷无情的的冷血。越是这样,我心中越是想念你们二老双亲。
我还清楚地知道,你们二老只有我这么一个独子。当初参军时,爸爸那无可奈何的表情和妈妈那辛酸的泪水已经使我刻骨铭心,临上火车离开重庆时,爸爸那少有的慈祥微笑和妈妈那近似唠叨的重复嘱咐,使人们常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得到深刻的延伸。为儿我就是做牛做马、尽孝至终也难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是多么想在体弱多病的母亲面前撒一下儿时的娇欢,哪怕是看到母亲一丝痛楚地苦笑,为儿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是4月25日,我们明天晚上就要向战区开进了,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魔鬼就要向我们走来,我们和越军同时走在了死亡的边缘。虽然我们每个军人对生都有着深深的眷恋,但是,当我们看到边疆人民惨遭杀害,看到那遗弃的大片田园,看到老人孩子无家可归栖身山林,看到越军那狂妄狰狞的嘴脸。我作为一名军人,总有一种负债的内疚感。这里的现实激励了我,这军人的职责告诉了我,这祖国的尊严驱使着我,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用我们军人的一腔热血去换取祖国完整的领土,用我们的青春去托付起边疆人民的一方平安。 爸爸,您当过兵,您完全可以预料现代战争的后果,万一孩儿有什么不幸,您一定要挺住,要多多开导多病的母亲。孩儿是党员,党员在战场上就是带头打头阵,别人不能吃的苦你必须能吃,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你必须要去。为儿我万一在战斗中牺牲了,我求爸爸帮儿办理好一件后事,代我缴纳51年的党费,每月三毛,共计183元6毛钱。
再见了,我敬爱的爸爸,
再见了,我亲爱的妈妈。
不孝儿 程 敬上
当某些人还沉浸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时,看过此信后你会有如何感受呢?
是啊!时代不同了。但我还是想哭!!!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省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国防,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还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1979年4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先后参加了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等战斗。至日撤离文山归建。
1984年1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32师共计8932人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14军40师,41师122、123团共计18297人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在砚山驻训。同年4月,该前述部队配属边防15团(守备2团)先后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共毙、伤、俘越军6633人(其中11军毙、伤、俘越军2128人,14军毙、伤、俘越军4505人),该前述部队牺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牺牲651人,者阴山方向牺牲115人,在老山战区最为惨烈的“7.12”战斗中,仅14军40师119
团、41师122团等部队便牺牲61人。同年8月5日――12月9日,该前述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
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14、16团,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共计 26624人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18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第115团。 另据总参谋部电示,调武汉军区第20、54军,成都军区第13、50军,广州军区第43军分别组成以军为单位的第1、2、3、4、5侦察大队(五个侦察大队计有3532人)。该五个侦察大队于日到达云南麻栗坡县茨竹坝、杨万、八布、猛硐、都龙地区驻训参战,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
日,根据总参电示,沈阳军区通信干扰营于日前开赴麻栗坡县,配属昆明军区前指,接替总参通信第7团干扰营的任务。调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接替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
日,根据总参4月9日指示,第1军所属部队和第1、2、3、4、5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12团全部撤离出战区,凯旋归建。同年5月30日,第1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第1军所属部队共歼灭越军5007人,在―21日越军团级规模进攻中,第1军所属部队牺牲17人,负伤48人,在日战斗中,牺牲46人,负伤75人。五个侦察大队与越军作战68次,毙敌520人、伤敌140人、俘敌17人。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199师、第46军138师、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共计31146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该前述部队于日进入战区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防务。同时进入老山战区(含八里河东山)的还有第26、46军组成的第6侦察大队,空降第15军组成的第7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同年7月,第67军200师598团亦进入老山战区。自接替第1军所属部队在中越边境执行防御作战任务以来,该上述部队毙敌4000余人、伤敌4390人、俘敌10人、毁敌车27台、炮225门、工事1150个、缴炮3门、枪141支。第6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1721人、牺牲413人,其中199师就牺牲300余人(其中在日―6月11日的战斗中,仅595团就牺牲120余人,被俘1人;同年12月22日,597团在进攻405阵地的战斗中牺牲20余人)。第67军所属部队是各轮战部队中战果最为显赫的、但同时也是付出伤亡代价最大的。
1986年6月,第67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凯旋归建。同时撤离战区的还有第6、7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17团。
1985年9月,新疆军区组成的第8侦察大队,陆军第19军组成的第9侦察大队和陆军第21军组成的第10侦察大队相继进入战区,至1986年六七月间,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日北京军区工兵第16团率14个连(欠舟桥连)共1400人于该日由河北官厅启程入滇作战。
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47军139师,141师421团、炮兵旅、高炮旅;第21军61师,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共计37351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4月30日,第47军所属部队进入老山战区接替第67军防务。第47军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2440人、伤敌4151人、俘敌6人、毁敌车22台、炮302门、工事2000余个。第4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892人、牺牲149人。
月间,第47军所属部队先后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奉军委日命令,北京军区第27军接替第4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
1986年9月,北京军区陆军第27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11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文山马关县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由陆军第38军组成的第12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麻栗坡八布地区执行侦察任务。至1987年2月,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6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27军79师,80师,81师241团,军区炮兵第14师10、37团共计33700人集结文山、砚山两县驻训。日,第27军所属部队接替第4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第27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1580人、伤敌1800余人、俘敌1人、毁敌车35台、炮103门、工事808个。第27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172人、牺牲63人。
日―6月3日,第27军所属部队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7年12月,由沈阳军区第16军组成的第13侦察大队;第40军组成的第14侦察大队;第64集团军组成的第15侦察大队进入战区执行侦察任务。―16日,第13、14、15侦察大队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日,成都军区陆军第13军37师(就是我所在的111团所属师),38师1、2团,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共计17000人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
日,成都军区第13军所属部队进入战区(这批参战部队以37师为主),接替第27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的防务。第13军所属部队在老山战区作战期间,毙敌725人、伤敌1062人、毁敌车8台、炮49门、工事228个、弹药所24个、枪2支、缴炮1门、枪40支。第13军所属部队在战斗中负伤215人、牺牲26人。
第13军所属部队于1989年5月和10月分两批(第一批为第109团,第111团于12月撤回重庆)撤离老山战区,凯旋归建。
自1979年1月至1991年1月,空军航空兵第5、11、17、21、22、27、28、30、33、37、44、45、46师;侦察3团、运输机团以及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军区的地空导弹营先后在老山战区轮战。航空飞行师(团)驻砚山县平远机场,地空导弹营驻麻栗坡县大坪和马关县马鞍山,轮战时间为6至9个月。
日,奉总参命令,成都军区守备第1师部分部队配属第40师部分兵力接替第13军所属部队老山战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
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在正式将老山战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权移交云南省军区前指后撤销。日,中央军委批复:解除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撤销云南前指,边防部队转入正常守卫,停止空军航空兵和地空导弹部队在中越边境轮战。 各支援保障分队撤离;边防15团(守备2团)于日零时转为正常守备。云南省军区各部队在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执行防御作战和支援配合轮战部队作战任务,参战16000余人、炮400门、车500台,截止日轮战结束。期间歼敌1242人、伤敌1693人、俘敌27人、毁敌车15台、炮17门、营房212栋、工事128个、弹药所6个、缴152火炮1门、枪40支。云南省军区部队负伤884人、牺牲59人。篇三: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日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日老山前线67军惨败记 老山前线那拉口子战区211高地是1军在号拔点夺下的阵地,67军日与1军换防后,接守了这个阵地。13天后,日凌晨5点10分,越军第二军区对立足未稳的67军突然发动“M-1”进攻战斗,对老山战场全线猛烈炮击。密集的炮火准备持续了45分钟。5点55分,越军炮火延伸,越军982团4营兵分两路对211、156、166三个高地实施攻击,同时越军982团5营在140、 142高地实施佯攻。越军在猛烈准确的炮火掩护下以优势的兵员迅速领了211高地的1、2号哨位,在上面坚守的一个班的士兵大部分阵亡;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班长鲍虎民放弃阵地跳崖后在草丛中潜伏7天后溜回了友邻阵地。越军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多次对140、156、166高地再次发起冲击,直到夜晚9:30分,越军停止进攻。211高地并不大,与越军驻守的227高地接连,整个211上面就仅仅布置三个哨位,换言之,越军成功占领了211高地。 当天67军在对昆明军区与总参汇报中说211高地仍在控制中。但时任总参作战部长的隗福临中将表示要亲自去老山检查工作,要67军从211高地叫个战士下来谈话。 67军没办法了,于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的1、2号哨位。 当时的199师师长郑广臣少将(后在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位置上退休)反对冒险出击,认为部队刚接手阵地,对战场情况、地形、敌情都不太熟悉,应该让部队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郑广臣说,首战非常重要,不打则已,打则应该必胜,应该在有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首战。郑广臣的意见非但没有采纳,反而还被67军参谋长粟戎生指责为“畏战”、“动摇”。粟戎生到军长面前告了师长的状。军长一气之下,解除了郑广臣的指挥权,让粟戎生越过199师师机关,直接带军部机关组织199师595团进行反击。 还有个题外话,粟戎生本来是新提拔才一年的200师师长,战前靠疏通高层就火线提拔当上了67军的参谋长,他的镀金之旅也成了199师官兵的悲情之旅。67军惨败后粟戎生在军参谋长位置上了窝了五年,1990年被平调总参军务部副部长赋闲。 “杨家将”倒台后楚青托粟裕大将的老下级军委张副主席,把粟戎生提拔到他父亲的老部队24军任军长。1997年11月又被提拔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机关、内务、外事活动)。1999年当了十一年少将后晋升中将军衔。据说“粟戎生同志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粟戎生同志还是国防大学兼职教授、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 日,67军由粟戎生组织595团1营在255高地集结伺机向211高地进行反冲击,副营长王朝栋负责一线指挥。凌晨,在倾盆大雨的掩护下第一突击队在的带领下向211出击,与此同时,在一连二排长王忠远带领下的第二突击队从908高地上向 211高地出击。为避免过大的伤亡,采用“添油战术”按照先共产党员、班长、共青团员的顺序先后组成战斗小组分别出击,二个突击队通过一片凹地直扑向 211高地的1、2号哨位。与此同时,211高地上的越军发现我军的突击队,于是战斗在一瞬间就打响了。居高临下的越军立即向我投弹扫射,密集的子弹象倾盆大雨瞬间而至,同时呼唤炮火对我冲击路段进行火力封锁,我方的炮火也向211高地作压制性炮击。 在255、 211高地上面,双方的炮火打成一团,弹雨横飞。在这段泥泞的冲击路上,有两个副班长先后被击中当场牺牲,在211山脚下的一块5米高的大石下,10余名突击队员牺牲在那里,鲜血与雨水混杂在一片泥泞中,逐渐僵硬的尸体任凭雨水的冲刷。这块大石与我军固守的211高地3号哨位仅15米,剩余的突击队重整后从3号哨位向1、2号哨位出击。在211高地和越军227阵地的接合部,双方又打成一团。在一轮惨烈的战斗后,1、2号哨位相继被收复,在227上面的越军立即进行了增援。随即,刚占领211高地1、2号哨的我突击队就被越军包围。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突击分队被压了下来。幸存的8名突击队员退到3号哨位,8个
人中还有5名伤员。越军的炮火极为猛烈,从255通往211的道路被完全封锁,增援部队上不去,上面的8名突击队员也下不来,在211高地3号阵地硬挺的几天后,5名突击队伤员先后死去。在其后的战斗中,越军在1号哨位前的一块大石头上吊起我方阵亡军人的尸体示威。事后查明,被吊起的阵亡者为595团1连的副连长贾柯。越军的行动激起了我方指挥员的怒火!于是,前一批突击队倒下了,后一批突击队接着上,反反复复67军前指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地向211高地冲击。 在861 电台里,不断听到我方突击队呼喊占领了1号、2号哨位,但其后这些冲上去的突击队大部分不是牺牲就是身负重伤。这时候,双方的炮火都覆盖到255、211 高地上,伴随着炮弹的撕裂声是我冲出去的突击队一批接着一批地倒下,炮火实在太猛烈了,而211高地上的越军也占有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许多发起冲击的突击队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就在满天弹雨中倒下,3连组织3个突击队向上冲,到次日下来,只剩下2个人。为保证在总参作战部隗福临部长到来前夺下211高地,直到最后时刻,前来增援的部队中595团三位副营长在67军参谋长“不惜一切代价收复211高地,三位副总理在中南海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的命令下带着最后的通讯员冲上山顶?? 从6.2到6.11,十天的战斗中双方的炮火太猛烈了,我方的突击队员根本没有办法接近211高地,而前指的指挥员还要持续地派突击队上。在根本就不可能夺回211高地的情况下,67军还是投入了大量的兵员和弹药对211进行不惜任何代价的反复争夺。战斗中,由于越军猛烈炮火的封锁,我方阵亡人员尸体无法抢回,尸横遍野的情景极为凄惨。67军前指下达死命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烈士的遗体抢回来,为此199师还进行了几次掩护性的攻击。在11天的战斗中,67军199师595团损失惨重:2个营被越军打垮,团连建制完全被打乱,为了增援595团,作为师预备队的597团3连也在毫无胜利希望的冲击中损失惨重。120多名突击队员将生命永远留在了211高地上,轻重伤员不计其数,在211高地附近的大小数百个山洞石隙中到处都有我方突击队的伤员,只是当时我方并不知道他们还在坚持还在等着我们的医生去抢救。这次战斗后能自己撤回出发阵地的突击队员不到十分之一??整个595团已经丧失了战斗能力,无法再执行作战任务,被调离前线休整。为接替595团,济南军区在山东紧急组建了598团(三个营分别来自598团、599团、600团、团属炮兵连来自76师)接替595团。 从地形上看,211高地没有任何军事价值,但因为211高地是67军从1军手中接过来的,67军首长就认为不能丢失,将大量的有生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送入越军的炮火中,6.11之所以惨败人为的因素是主要的。67军199师595团在211高地失利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全军一片哗然!然而对那次战斗中阵亡的 595团人员来说,遗憾不仅如此,在这些在身前已经为国尽忠的官兵中,大部分人身后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荣誉。在济南军区轮战部队近百位被授予一二级英模和荣立一等功的烈士名单中,除了贾柯外,鲜见在6.11战斗中阵亡的595团官兵名字。 199 师全师上下对67军军首长极其愤怒,一大批干部战士联名告状,告到军委总部,指责军参谋长不听部队的意见,纸上谈兵,造成部队首战的严重失利。总部先后派总参军训部长石侠等人前往调查。调查后肯定了并非199师领导惧战,而是当时军首长不能正确的判断敌情我情,越级指挥,失利后又把责任推给师里是不对的,对67军提出了严厉批评。粟也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带着军机关的人撤回了军部。199师师长郑广臣恢复了指挥权,以后的战斗就由199师师部组织指挥了。 郑广臣组织199师开始熟悉战场、熟悉当面越军战斗特点,整理部队,开展针对性训练。一直到三个月后的9月8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17个人组成的突击队发起白昼奇袭,于上午十点沿3号哨位左上方一段悬崖下爬上越军占领的2号哨位,以两人轻伤的代价全歼211高地7名越军。其后越军报复性炮击,造成副连长原明左眼受伤失明,突击队两名班长受伤后在送往救护所的途中牺牲。 67军因为5.31惨败还搞出一个十年对越战争绝无仅有的事来。一个在211高地幸存下来的枣庄籍战士,早饭时进入军指挥所的饭堂向粟戎生开枪。粟躲得快藏在了餐桌下面,没有受伤。粟的警卫员却被打死了,67军军长张志坚肩胛骨贯通伤,当场还打伤10 多名官兵。整个场面大乱,都以为是越南方面
的特工队摸上来了钻进前指偷袭,几天后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而这名战士从现场全身而退,几天后才在军指挥所后面的水窖里发现了他自杀了,还抱着冲锋枪,由于时间长人已经炮得发了,很臭很臭。67军又一次被全军通报。 事发后中央军委、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以及济南军区纷纷派要员来67军前指调查事故原因,张志坚在医院接受调查时哭着说:我没有想到自己的战士会拿枪打自己的军长 。 补: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是(来自: 海达范文网:老山战役中最惨烈的)一起当兵的战友1985年在14军秘书处,被派到67军协助工作,他和我讲过这事,本文所说基本是事实,由于是件丑闻,加了密,除了67军,军内包括当时驻云南的部队都不知道这事的真像. 需要更正一点,&1号哨位的战士李林海被越军俘虏,这是两山轮战中国军队唯一被俘的军人&不正确,在1984年4月底收复老山战斗中,就有人被俘,其中一个是14军40师118团(即:老山主攻团)4连副指导员王兵被俘叛变,经常在越南电台向惜日的战友喊话,后送到苏联训练.他在山东的老家,被牺牲烈士家属贴上&叛徒之家&,后来的事都不知道了. 还要说一点:11军32师从40师手中接到阵地时,除了个别调整外,一切照旧,人员的装束都刻意和40师一样,留长胡须,打赤膊等,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和越军打了4个多月,越军一直已为还和40师在斗.到32师离开时广播站还向我前线喊话呼我为&118团的官兵们&. 而后上来的部队就有点脱离实际了,1军接32师时,大骂32师是烂部队,没有军容军威,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马上搞了新的一套,新车场,新标语,大搞卫生大扫除,帐篷用被包带拉成一条直线,人员军容严谨,总之,大家在电影里看到的解放军打仗是什么样,1军上来就是什么样的.人员的装束就更不一般了,不管老山一年平均35度的气温,都是帽徽领章带齐,扎武装带,斜挎一边水壶一边挎包,脚下打绑腿.越军看到新对手来了,了解一下是平原表达,就手痒了,一个月下来,1军连丢4个阵地,亡100多,伤400多人,这可是32师4个多月的总伤亡数啊! 不求实际的形式主义害人啊!教训深刻.篇四:收复老山战役“牺牲”旗手31年后被发现仍健在
收复老山战役“牺牲”旗手31年后被发现仍健在
资料图:老山战役照片
在31年前收复老山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的班长罗仕忠智勇歼敌,冲锋陷阵,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把军旗插在高地上。由于主峰土层薄,碎石弹片满地,加之他受伤和体力几乎耗尽,旗杆无法插深插稳。为了不让军旗因为自己的奄奄一息而倒下,他奋力用身体把旗杆撑起……
在31年前收复老山的战斗中,一位负伤的战士冲上制高点――老山主峰后,用身体把旗杆撑起,使军旗在他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依然高高飘扬……跟随主攻部队的一位新闻干事远距离抓拍了这一场景
(上图)。之后,多位画家以这幅照片为题材,创作了《八一军旗永
向前》的画作,生动展示了勇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注上“插旗的战士,在那一刻其实已经牺牲”的话语。笔者也深信,当年一起参战的那位战友已牺牲。
然而,今年1月1日,笔者在贵州省瓮安县参加纪念猴场会议召开80周年系列活动,当天上午参观猴场会议会址时,与前来参观的毕节军分区原政委沈绍翔邂逅,沈绍翔拉着一位随同的参观者向笔者介绍:“这位战友就是当年作战时,最先冲上老山主峰、被人们传说已牺牲的旗手罗仕忠。”沈绍翔说,31年前他是老山主攻团七连指导员,罗仕忠是他所在连五班班长。
接受笔者采访的罗仕忠谈道,那年4月27日晚,他和战友们在冲击出发阵地待命。次日凌晨,冲锋命令一下达,官兵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朝老山主峰攻打,不少战友壮烈牺牲,包括他的班长。他轻伤不下火线,猛冲猛打。半个多小时后,被炸断的一棵碗口粗的大树重重地砸在他身上,一块弹片击中他的大腿。他强忍剧痛,用手拔掉腿上的弹片,把大树推开。接着,他巧妙地绕过雷场,在火箭筒手牺牲之后,用火箭筒摧毁敌一个火力点,伤敌2人(后被抓获),为右侧攻击分队打开了通路。
就在冲锋途中,罗仕忠接到自己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由副班长提升为班长的消息。他热血沸腾,在全班伤亡很大的情况下孤胆作战,边打边冲,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把军旗插在高地上。由于主峰土层薄,碎石弹片满地,加之他受伤和体力几乎耗尽,旗杆无法插深插稳。
为了不让军旗因为自己的奄奄一息而倒下,他奋力用身体把旗杆撑起……七班战士何天华随后从西面冲了上来。
战斗结束,身负重伤的罗仕忠被送到后方医院治疗。出院那天,他在笔记本上写道:硝烟将散去,但当先锋、打头阵的风骨不能缺,必须事事走在前头!
1986年2月,伤处不时有些酸痛的罗仕忠就要退伍了,有些战友见他身上落下多处伤疤,就劝导他:“你应该申请评残,不然落下的残疾今后发作时哪有钱治?”憨厚的罗仕忠回答:“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咋好意思向组织提要求?为祖国而负伤,不评残我也无怨无悔!”
荣立二等战功的罗仕忠愉快退伍,回到家乡没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给别人说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自己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他被安置到瓮安县磷化公司上班后,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连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2002年,公司实行改制,动员大家内退。看到员工们在动员大会上无人愿意内退,罗仕忠第一个站起来自告奋勇退出,并协助领导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使公司顺利完成改制任务,公司从而获得了新的生机。
罗仕忠家上有老、下有小,每月仅有几百元的内退工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后来,他自己动手建起了养猪场,收入刚有所增加,当地却流行猪瘟,一下亏损了5万余元。祸不单行,妻子病故,创业失
败,这位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硬汉难过得泪水直流。但他面对困难不低头,借钱把考入兴义师范学院的儿子送去上学后外出打工。罗仕忠战时落下的伤,经常疼得他直不起腰来。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老家猴场。去年国庆节长假,在贵阳打工的儿子回老家时,看到父亲体质每况愈下,一头白发,走路腰弯,购买廉租房后还欠下4万多元的债,难过得低头哭泣。
“儿子,哭有啥用,要是哭能解决问题,我陪你哭。”罗仕忠笑着开导儿子,“只要你好好打工,我做好小本生意,两年后就能还清欠的账,到时给你娶媳妇哈!”看到老爸那么乐观,儿子破涕为笑。
有人曾劝罗仕忠凭着战功,找政府解决一下困难,但他坚决回绝:“我每月都有几百元的参战补助金,治病有医保,应该感谢党和政府,怎能拿打几天仗作资本,给政府再添麻烦呢?”
多年来,罗仕忠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困难户。去年12月8日,在贵州省“双拥”工作座谈会上,罗仕忠被安排作报告。他身残志坚、助人为乐的事迹,赢得与会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无数人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兼瓮安县委书记蒋映生感慨道:“英模罗仕忠始终保持着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风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篇五:攻取老山战斗穿插行动失败亲历记
攻取老山战斗穿插行动失败亲历记
日攻打老山时,负责穿插的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1营行动失败,遭炮火覆盖,建制被打散,伤亡惨重,只得人自为战,组自为战的事。以下是当事人访谈的文章。我们营失利的因由 ――顿景田(副营长)说到一营就寒心,想哭一场!1984年那一仗我们营失利了,但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营!我有悲观情绪――没有人写我们,更不会照实写,因为当时掌权的人还在,该对那次失利战斗负责任的人还在。1979年反击战我们一营是英雄营,全营立一等功。1984年接受作战任务后,部队情绪非常高。自从知道上级把攻老山的任务交给我们团以后,我们营都认为主攻的任务非我们莫属。一下子,营房里到处都在垒工事,练技术,寒冬腊月脱光了练长跑,负重越野比赛,都认为能担任主攻老山的任务,这是光荣之上加光荣,终生难逢。
新战士一到部队,立刻感到重任在肩,光荣在身。2月中旬向待机地域开进。路况不好,庞大的车队在雾夜闭灯行驶,战士们穿上白衬衣在路边、在车前引路,几百人毫无声息,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到达待机地,就投入紧张的临战训练,排以上干部多次前出侦察地形,研究战术。战士白天综合训练,晚上负重训练,专找爬不上的陡坡爬,钻不过的密林钻,最大负重140斤,最轻的也是70多斤。记不清越过了多少山,有多少人在路上昏过去。回到营地,在路口等着的老乡们看了就哭。每次回来一个连队就是一串泥球。干部更累,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血丝,白天也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掉了沟,碰到树才醒。 现在看,战前把部队搞得过度疲劳是不科学的。但那时我们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怕上级突然来个命令――不打了!真那样,战士们会找你拼命! 终于决定要真打了。给一营的任务是穿插到老山背后,攻占1072高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大家没二话,知道这任务艰巨不亚于主攻,都最后清理了包袱,把多余的东西捆扎成方方正正的小邮包,写上家庭地址。每个包里都有一份遗书。那时我是副营长,一向以“单纯军事观点”出名,可是在部队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还是懂得先要摸清每个人的思想,再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育的重要。我很了解,同志们强烈求战情绪的后面,压着许多“包袱”,有结婚三天被电报催回来的,有身上揣着父亲病危的封封电报的,更多的家庭困难,未婚妻“吹灯”……誓师会上,面对一片举起的拳头,我真想叫一声:“同志们万岁!”4月27日晚7时开始向敌境秘密穿插。事前我和军长争论过。他限令三小时到达目标,我要求五至六小时,他不同意,我说我不能保证全营,反正我走前头,前头的按时到达。
从地图上看,这段距离一小时足够了。实际上的距离,多十倍也不止。那种地形内地很难见。一面面坡,都在六十度以上,当晚下雨,土质泡软,一蹬一滑;上去后又是密密的竹子,藤条、刺芭丛;然后下崖,崖下是万丈深渊,只能抓住藤条一步步往下蹭,泥山上,边走边挖坑,脚上都带铁码子,码齿抠住坑再往前……林子里,尖兵先用刀子割竹,再挤过去,等一行六七百人都过去时,这条挤出来的路就成了两米宽的泥浆沟,沟里是尖角石、竹根签。前面的人两手全是血,后面的人不知有多少胶鞋底被扎穿,有的连鞋子被泥浆拔掉,只好光脚走。我们后期准备工作是充分的,但过了头。战士们都决心吃大苦,流大汗,但对自己体力承受的限度估计过高。尽量多背东西,一是怕不够用,二是怕落人后,结果是人人
超负荷。为了行军时无声响,天光亮,大家又把刺刀、铁镐、铁锹、水壶等等用布包扎起来,这些东西沾上泥水,又加重了份量。为了黑夜行军不掉队,我们想出了在每个人钢盔后点上一点或几点磷光粉,再在每一个人被包上拉一根细绳,由后面的人牵着……但这些办法后来证明不多管用。进入森林后,林中朽木到处发光,还有莹火虫一飘一飘的,这些与钢盔上磷光粉相混杂,加上战前训练太紧张,许多人眼睛不行了,不仅没跟上前面的人,相反被朽木与萤火虫引错了方向。途中有的人昏倒,有的抓不住藤条滚落下去,种种原因,使部队出现掉队现象,一个人脱节,后面的一大节的就不知前面队伍去向,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不能喊叫更不能鸣枪,于是,问题就来了! 行军的序列是,我带一连在前,接着是三连、营部、二连。一连的穿插开始是成功的。路上,我听到老山几个高地上鸡鸣狗叫声,那里没有老百姓,是越军阵地,敌人一直没发现我们。到天要亮时,我看清了路,心里正高兴:走对了!后面报上来,二排六班没跟上!我一听,象被捅了一刀子。就是说,我只带上两个排多一点的部队,全营大部分都掉在后面了。我一看表,快到我们炮火准备的时间了。我不可能再返回去找他们,只能拼命往前插。我对几个干部说,我们要么拿下1072高地完成任务,要么是死在那里……。
由于全营大部没上来,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慌乱了,最后一段还是偏离了方向,走到与1072隔一条深沟的山梁上去了,再返回来不及,我决定往沟里去,再往上走。崖上尽是细竹,钻不过,我们便骑竹而下。正这时,我方所有炮群向敌开火了。1072敌警戒阵地的敌人被惊醒,首先发现攀竹而下的我们,集中火力射击。我们只好迎着敌人的枪声猛上!天更亮了些,我看到,我们每个人的衣衫都在这一夜间被荆棘刺条撕得粉碎,有的人赤身露体。1072一侧还有个76号高地也在向我们射击。我命令一连长带两个班同时进攻76号高地。1072有敌一个营部和营预备队,兵力不多,但因它先发现我们,且有坚固工事和险峻山崖作依托,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使我们的攻击相当困难。我带去的一连一、三排战士在这次进攻战斗中的表现,我个人认为可以与我军历史上许多次著名战斗相媲美!我的通讯员陈江,不满十八岁,当年入伍的新兵,冲击路上三次负伤,最后牺牲在1072最高处;重机枪手沈绍康,架枪时就负伤,副射手牺牲,敌人三挺机枪、一挺高机一直对着他打,他就在密密的火网下射击,枪声一直没停过,到他携带的弹盒打完,他身上已经是数不清的弹眼;八班长被敌人的炮火抛起几米高,落下来还准备继续向敌人射击,子弹全打在他面前两三公尺处――他死了,但手指仍然抠住扳机不放!我们的党员干部全都冲锋在前,三排长牺牲,一排长重伤,无论干部战士,无论伤多重,没有一个畏缩不前,只要有一口气就往上冲!最后我们把敌人压挤在几个工事时里。实事求是说,1072我们没有完全拿下来。但这声殊死的搏斗、激烈的枪声毕竟是在老山主峰背后发生的,它对我军的进攻无疑是有力的策应,对那里的守敌是致命的震撼,他们再不敢从这个方向夺路而逃窜,后面的敌人也不敢通过这里向主峰增援,所以说,我们一营的穿插任务由这两个到位的排完成了。战后,昆明军区司令员张秀亲自来查看过地形,他说:“一营不愧是伟大的军队!” 后来我才了解,我们师、团许多领导都不同意对我们营穿插时间卡得过死,师里一位领导在查看地形时说:“谁说三个小时能穿插到,那就谁他现在空手跑一趟试试,他跑到了,我给他请特等功!”假若,我们的穿
插时间提前两三小时,我们也许能全营到达目标,也许还能在敌人阵前歇息一会儿,喘过气来。那样,当我们向老山主峰开始炮击时,敌人在1072是那点兵力火力,用不到三分钟就能捶平!
可惜呀可惜!更令人遗憾的是:该负主要责任的领导不自责,还想把责任往下推。说穿了,他想文过饰非,找替罪羊。我也不是说,今天还有抓出一个什么“祸首”来。领导限定穿插时间,也是为了不过早暴露全盘意图,有他的道理。他对情况判断错了,也是允许的,世界上到底没有常胜将军。我只是说,在事隔四年之后,请领导再调查一下一营的战斗表现,如实恢复它的英雄本色,洗刷去给一些干部强加的罪名…… 作家,我即将转业离队了,很高兴看到您记下我的话,我不知道您会不会写出来,我不抱希望。我也看到过我们的一些战争文学,都是写成功战斗,写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当真你们作家永远都要这么写,都要以成败论英雄,都是胜者光荣败者耻?这样写离战场真实有多远,请您找我们一营几个连队的人谈谈吧……
对我们领导我惋惜,又同情 ――周培武(干部干事,穿插作战时三连排长)我们一营那次穿插大部份不到位,伤亡过半,不能不说,这是老山作战以来一次大的失利,但同时也展示了我军溃而不散,前仆后继的精神,是我军光荣战史上很壮烈的一章。我们某些领导战前决策有错,但更大的错在战后。他们怒火万丈――这是可以理解的,火头上他们顾不得去调查一下,这支被敌炮火覆盖的部队后来怎么样,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他们过于惊恐,过于匆忙想表现自己从严治军、赏罚分明的气派,宣布了包括带领一营执行这次穿插任务的向副团长及一大批营连干部撤职、降级处分,还说对向副团长要逮捕、要严惩!(确有其事。作者在采访回来的飞机上,遇到前昆明军区保卫部罗处长,当年他曾被派出执行逮捕向昆山的任务,因一些师团干部有异议,他又去了现地调查,得出了向昆山等对这次拭失利有“经验不足”的责任,但不构成犯罪这样一个结论,才把已经填好的逮捕证揣了回来。)没有跟上队的二、三连及一连一个排后来都干什么了?是的,他们开始被炮火打散了。在那个天翻地覆的狭谷里,你不跑那就只有等死。但我们营没有一个人后退,没有一个人跑出狭谷找个地方躲起来――而这是很容易的。因为你只要远离行军路线,在原始森林找个地方藏身,无论敌我,都很难把你找到。我们更没有一个人叛变投敌――为什么总要拉上一个汪斌呢?(关于这个汪斌,下面再讲)但从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被俘,被俘后在敌人淫威下说几句违心话的恐怕加起来也不算一个很小的数字吧!难道在讲到我们的党史时,非要把他们的名字列上一笔?我们,绝大多数从敌人炮火下钻出来的人,哪怕是重伤员,只要他还爬得动,他们就只朝一个方向――枪声最激烈的地方爬。从东北两侧分头夹击老山主峰诸高地的我团
二、三营每个连队的同志都可以证明:每个冲击队形里都突然加进了我们一营的同志,每个高地最后都躺下了我们一营的伤员,一营的烈士!由于第一次遭敌炮火急袭时,干部伤亡较大,通讯器材几乎都不管用了,我们的同志大多是人自为战,组自为战,班自为战!往哪里战?因为我们是从老山主峰东南角向它背后迂回穿插,当我方炮击开始时,我们正处于预定目标与老山主峰这间,在受到敌人炮火拦截,向预定目标前进已经不可能时,大家又听到老
山主峰传来的激烈枪声,很自然地就往那里去了。事前上级也规定,在夺下预定目标后,如敌情不严重,可相机以部份兵力向老山背后发起攻击。
还说过,谁先夺下最高的三个高地之一,谁就是英雄。于是大家不仅朝向枪声最激烈处,也朝着耸立在云雾之上的最高处冲击。我团英雄的八连在攻占老山一高地后,意外地发现,那里躺着我们三连的三个烈士,其中有排长钱留云。在他们前面的堑壕里,坑道里摆着敌人15具尸体。八连同志会公道地证明,他们鲜红的英雄连奖旗上,有我们三边同志的鲜血! 钱留云,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战前他母亲送他未婚妻来部队结婚。他的未婚妻是天仙般的一个美人。全连都欢天喜地:“排长,我们热热闹闹给你们操办喜事!”他说:“没听一首诗里说,古来征战几人还?你们热闹一场,别人呢?说不定痛苦一辈子!”他死时,手里紧紧攥着未婚妻的照片。还有个曾荣德,原是一连的排长,昆明人,因误假受处分,下到三连当班长。他是个大学生,总是揣个小本,有空就写,我问过他:“写啥?”“诗!”“你咋有闲心弄这?”他说:“当兵这行不好,得看上级脸色,学会写诗,一支笔走遍天下,自由自在。”他名为班长,其实是来接受“考验”的,连支枪也没有,他从烈士手里抓过一支,冲在最前头,一连打倒了好几个敌人,一直把残敌堵在一个屯兵洞里,大喊:“哝空松也”,想抓活的。敌人果真把枪扔出来几支,等他走近时,射孔里又打出一梭子来。等后续的同志消灭了敌人,救起他,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怪我自己……书生气……十足。”光我们三连,我们一营的英雄也够写一本厚书。陈洪远,你听说了吧?他是一连四班的,跟在六班后面,掉队了。遇到炮击时和同志们失散了。他想跑到高山去磐床慷油姆饺チ耍峁降腥艘桓稣蟮睾竺妗K旯客杲锌拥溃簧硐虻写诱蟮赝蝗幌鳎群蟊械惺坊俚幸桓隽富铀⒁徊康缣ǎ詈笏约和凡扛荷耍恢谎矍虮淮虻簟H旌螅呕氐阶约旱牟慷印8腥さ氖牵⒚挥辛⒓聪蛏霞侗üΓ谝皆汉蜕嗽薄⒒な肯辛牟潘党稣饷匆欢尉绽獭S腥怂邓按蹬!保环蘖恕R桓龌な肯嘈帕耍戳烁霰ǜ妫獠乓鹆松霞吨厥印O扰扇说揭皆捍蛩福峙闪艘桓龅鞑樽樗乘嬷频穆废呷ゲ炜矗峁灰槐恢な怠K谀歉隹拥滥诨鞅械牡惺坊俚牡缣ǎ依玫哪鞠洌蛩赖拇蠡乒罚约氨凰说牡辛に奚岫荚獠欢谠谀嵌灰蛭抢镆恢北怀赏诺牟杂等×耍菔被姑挥腥烁医ァ 陈洪远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 (陈洪远现在在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作者在春城期间,听说他正忙于考试,故未便打搅。)
二连还有两个新兵,轮流背着负伤的连长在森林里迷了方向,进了一个越南人的村庄。老山两面的瑶族都一个装束,他们还以为到了家,叫一个老头去找干部,老头半懂不懂地点头走了,他们才看到内屋墙上有张胡志明像,连忙撤离。六天后,他们才回到真正的国内。连长已在他们背上牺牲,遗体已腐烂,但他们始终没有丢下连长。有记者后来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答:“连长好!”“好在哪?”一个新兵说:“我母亲想我,日夜哭。连长知道了给我母亲去了一封信,说,?妈妈,请放心,我会象对待弟弟一样对待你儿子?……”另一个新兵说:“我有些怕打仗,连长说?别怕,你跟着我,要死我死前头。……?”
二连连长叫王仕田,这两个新兵对他的记忆值得我们每个干部深思。 那次我是三连三排长,遭炮击后我排有25人参加了对老山主峰之一――56号高地的进攻,在那里倒下了八个同志,我自己四次负伤。 一营的主要伤亡不是遭敌炮击,而是在向主峰猛烈冲击的路段上! 当年给一营作出不公正结论的领导今天都退下去了。事过四年,我想他们对我说的这些早已很清楚了。我听说,有的领导很内疚,很伤心。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他们更应当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为,这个部队毕竟是他们长期培养教育出来的! 话说回来,假若他们当年冷静一些,明智一些,求实的精神多一些,请一位笔杆子把一营失利和它后来的表现、英雄事迹都写出来,如实上报,对失利的原因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向下推卸,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想,很有可能上级再一次授予我们一营“英雄营”的荣誉。最恰当的称号是:“打不散的硬骨头英雄营!”这不上弄虚作假,不是强词夺理,而是对一营很公正很如实的评价。她当之无愧! 真这样,我们一营那次战斗中出现的众多英雄今天何至于默默无闻?我们今天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几百个幸存者何至于不敢说自己是穿插一营下来的兵?我们这支历史上战功累累、曾是刘邓大军主力之一的英雄部队,何至不如其他参战过的部队显赫辉煌?我们的领导何至于一个个被冷落? 我不是埋怨领导,更多的是对他们的处境深感惋惜,深表同情。公正地说,在近十年的自卫反击战中,他们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呵!
我活了下来,真是侥幸――高少林(现团部协理员,原担任穿插的二连指导员,残废军人)我们二连1982年评为军区精神文明先进连,各方面突出,三十多年无事故。 我本来是连长,战前改任指导员。穿插失利,原因很多。战前训练掌握不当,把部队搞得太苦是一个问题,伙食标准低,营养跟不上问题更大。好比熬一锅水,火太大又加不上水,只有把锅子烧炸。当地集中很多部队,附近老百姓不多,只能到远处去买菜,买回来一半坏了,本来不高的伙食标准只能有一半吃到战士肚子里。 每个人两套衣服,很快磨烂了,要求补发,哪怕是收旧物资哩!鞋子更费,一星期就穿底。上级说,是需要解决,往上反映吧。上面的回答是:“一套军装 ,一双胶鞋穿多长时间是经过专家们研究实验过的,不可能坏得这么快,你们等着吧,我们将派人来调查。” 不知是哪个单位果然派了个人来,五十多岁,爬不上我们的山头阵地,几个战士把他“架”上来了,结论是:“情况属实,你们等文件吧!” 有人提:罐头、压缩干粮在极度疲劳又找不到水喝时吞不下去,最好有1979年那种干粮袋,有水果糖、牛肉松、咸菜…….还有净水药片……回答是:“那是给坐飞机的人准备的……使人听了更恼火。 战士每月津贴8元钱,战前抽烟都厉害,司务长不愿借钱,怕人死了没法还,好多战士卖手/表。 衣服没时间洗,长期汗水不干,的确良布成了个硬壳壳,又臭又易碎裂,抓痒能抓住虱子,补衣服只能补“关/键”部位,没有布,只好扯帽子里的衬布。 老鼠很多,晚上在睡死了的人身上游/行,白天钻被子,咬干粮袋,咬得一塌糊涂。 有战士说:“指导员,其它都好克服,没烟抽受不了。”还有人说:“让我在死前把烟抽够吧!”我叫事务长把我们连结余的几千元拿出来,给抽烟的发几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作到的是尽力“丰富”一下战士们的文化生活,组织歌咏比赛,学跳集体舞,开晚会,组织朗诵。们把书籍画报录音机都带到了临战训练地。许多牺牲的同志在录音带上留下了诗,没有听了不感动,家属更是如此。 但我们不能说战前的工作多好,有许多教训值得我们吸取! “左”
相关作文推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老山战役中最惨烈的》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老山战役中最惨烈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成就未来,请记住本站域名是【】的谐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越老山前线罕见彩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