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举报08年伊朗里亚尔对人保蜜吗?

中纪委:举报人身份保密
□据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目前,中央第二轮巡视正在10个被巡视地区、单位全面展开。中央巡视组如何开展工作?巡视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5日,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详解中央巡视工作,回应巡视工作热点问题。多种方式找“老虎苍蝇”谈到今年进行的首轮巡视,张军表示,中央巡视组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形成了震慑,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张军指出,按照中央要求,总结首轮经验,通过巡视发现问题,找出“老虎”和“苍蝇”,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灵活机动地运用巡视工作方法。比如,做实做细巡视准备工作,进驻前就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摸清问题底数,做到有的放矢;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注意与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等沟通,了解哪些人的反映比较多,对哪些人、哪些事感觉不踏实;搞好个别谈话,在保证谈话基本面的前提下,抓住谈话的重点人、重点事,包括刚离开岗位的领导、关键领域和部门相关人员、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办案人员等,从他们那里更深入了解重要情况、信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注意从信访举报中发现问题线索;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努力把‘老虎’、‘苍蝇’找出来。”张军说。巡视线索要事事有回音张军指出,中央要求,对巡视成果要善加运用,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都要严肃查处,有多少处理多少,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针对网友关心的保护举报人问题,张军指出,依靠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巡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我们一贯重视保护反映真实情况特别是反映了重要、敏感问题的同志”。具体工作中,巡视组进驻后,会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公布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干部群众与巡视组取得联系。根据知情人的要求,巡视组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听取反映,谈话地点也可安排在巡视组驻地之外知情人和巡视组都认为方便的地方。为保障举报人的权益,巡视报告、向被巡视党组织反馈等材料中,都会为举报人保守秘密,确保其身份不被泄漏。如果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属实,纪检监察机关将依纪依法调查处理。关于监督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
接受领导小组监督中央巡视组权力这么大,谁来监督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呢?许多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此,张军指出,中央对巡视队伍自身建设非常重视,巡视组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就是渎职,必须根据情况追究责任。中央巡视组建立组长库,实行“三个不固定”,即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组长不是“铁帽子”,一次一授权。张军表示,从首轮巡视情况看,中央巡视组勤勉尽责,严守纪律,改进作风,表现是好的,是值得信任的。 “当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中央巡视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要接受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督,也要接受被巡视地区和单位、新闻媒体、广大干部群众等监督。对巡视组成员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属于巡视工作职责范围内的重要问题,疏于职守,有失职、渎职和违反规定行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张军说。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纪检监察机关能为举报人保密吗?
纪检监察机关能为举报人保密吗?
发布者: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答复:保密,是维护检举、控告人权利的重要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群众信访过程中,有严格的保密规定。首先,接待来访都是单独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其次,检举、控告信函的收发、拆阅、登记,当面或电话检举、控告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都有防止泄密的制度;第三,对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检举、控告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人的有关情况以及检举、控告的内容透露给被检举、控告单位和被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人员;第四,检举、控告材料列入案件管理,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第五,检举、控告材料,除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外,不得向有关人员出示;第六,核实情况必须在不暴露检举、控告人的情况下进行;第七,未经检举、控告人同意,不得公开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依据以上规定,举报人可以大胆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问题,无需为保密问题担忧。落实举报保密措施是保护举报人的关键--广东频道-中国警察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落实举报保密措施是保护举报人的关键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王刚桥
  因举报单位领导而被转岗、扣发奖金该怎么办?相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对举报人保护不力该如何追责?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让举报人能够更加放心、积极举报职务犯罪。   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反腐败中最重要的线索来源,群众举报的意义不言而喻。但举报人遭遇报复的个案也时有发生,一些举报人甚至因为被打击报复而生活困顿,当初举报时的热情和期盼逐渐变成失落、愤懑。充分调动群众的举报积极性,对举报人的有效保护已成为最关键、也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从检察系统来看,虽然最高检先后出台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若干规定(试行)》、《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1996年又制定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到现在已经两次修订,但在举报人保护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偏重事后救济、保护工作的分工不够明确、举报人遭受威胁时往往求助无门、隐性报复难以查处等等。   一个科学、健全的举报人保护机制,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保护举报人免遭打击报复,而不是等到打击报复已经发生之后,国家再来将这些打击报复者绳之以法。举报人保护,首在立足于&事前保护&和&事中保护&,如果等到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已经发生,危害后果已经造成,就等于宣告了公权力部门在&保护举报人&上的失败。惩处打击报复,更大程度上是在捍卫法律尊严,对已经受到伤害甚至已经遇害的举报人来说,事后惩处的意义着实有限。   在一些法治发达国家或地区,对举报人的保护已细化到&全天侯24小时贴身保护&、&改换身份易地安置&等具体举措。这对我们来说,在可操作性上似乎还有点遥远。一个较为现实的保护举措,就是严守举报秘密。  让举报人&隐身&,是对举报人最好的事前保护措施。据称,此次规定在受理、录入、存放、报送举报线索和调查核实、答复举报人等环节集中规定了八条保密措施,强调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这样的制度安排当然是正确的方向。至于能不能打消一些举报人心中的顾虑和担心,那就得看对泄露举报信息的&严禁&会不会在实践中流于&言禁&了。
责任编辑:翟宇星
中国警察网官方微信:扫一扫,免费订阅!
最权威、最及时、最全面的公安新闻发布平台。
精彩的警察故事,靓丽的警花警草,靠谱的预警知识……实乃广大“警粉”微信必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五旬无业村妇每天竟有近百万资金进出,这是怎么回事,昨日,广东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
广东省公安厅定点帮扶罗定市合江村,村民轻装上阵迈上脱贫致富路
中国警察网络电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8年伊朗里亚尔对人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