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网友评论鸣梁海战战

鸣梁海战-在线观看-360影视
简介:1597年3月,向以野蛮凶狠着称的日本海贼王(柳承龙 饰)率领海盗部队,大举侵朝,史称“壬辰倭乱”。彼时军纪涣散的朝军连吃败仗。当年扬威海上的威武水师,现在只剩下残破的十二艘军舰,各船众将基于对阵形势出现悲观态度,纷纷流露出“此战必败”的情绪。朝鲜王迫于形势,顺应民心重新启用一代名将李舜臣(崔岷植 饰)为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力排众议,破釜沉舟,命人焚毁军队辎重给养仓库,以...
站点排序:
相关影片推荐
550人喜欢此影评
话说本人非常之懒,看了《鸣梁》之后却第一时间想写评论,还怕别人抢在了前头。第一是本人成功被洗脑,认为李舜臣是一位不世出的大英雄,军事天才,用兵如神,指哪打哪,拯救民族于危难之间。二是我怕别人抢了我的标题,“今臣战船,尚存十二”,写文章最令本人头痛之处莫过于起标题了。这八个字是李舜臣在朝鲜水军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时临危受命,面对日军敌我力量悬...
544人喜欢此影评
韩国举行庆典宣传著名“鸣梁大捷”
据韩国“国际新闻”网站10月12日报道,韩国2014年“鸣梁大捷”庆典于10月9日至12日在全罗南道海南郡举行,庆典再现了世界海战史上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役“鸣梁大捷”,共有44万人次的游客前往海南郡观看了这次庆典。按照一般的宣传,“鸣梁大捷”是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朝鲜王朝抗倭名将李舜臣在 朝鲜半岛鸣梁海峡重创日本丰臣政权的一场海战...
219人喜欢此影评
看电影之前,我对历史上真实的鸣梁海战基本没什么了解。唯一的印象只是记得中学历史课本里曾提到,十六世纪末有过一场战争,中朝联军打败了丰臣秀吉。因此,对于电影剧情介绍的李舜臣12艘残舰打败日本330艘船的舰队,我是相信的,以为那就是真实的历史结果。我期望在银幕上看到的,是一代名将怎样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众将士如何众志成城,视死如归。那一场大海战,想...
137人喜欢此影评
我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当遇见历史题材的电影,我总是先看电影后查史料,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不会对电影过分的苛求,当然,这也是我对艺术的态度。
韩国对于李舜臣题材的电影基本跟我们“横店”题材(你们看我都不说抗日了哈哈哈)是一个概念,多而不精,不同的是,我们喜欢拍是出于社会需求,而他们拍则是除此之外,真的没啥好拍的了,大韩民...
134人喜欢此影评
我记得导演和主创曾经说过,这部戏的布景和服饰有其本源可寻,于是乎我找到了这些,这是18世纪一位朝鲜画师的作品,表现得是鸣梁海战的场景,其中我们的确找到了影片中的服饰的复原。
/mg//79222.jpg /mg//00310
剧情类排行榜
动作类排行榜
请选择问题类型:
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来这里反馈吧~
联系方式可选
继续留言请点《鸣梁海战》观后感:置之死地而后生_影评_丢豆网
《鸣梁海战》观后感:置之死地而后生
时间:编辑:影评小组分享到:
我想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第一次听说《鸣梁海战》不是因为对朝鲜的历史有多了解,也不是因为对李舜臣有多么崇拜,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在韩国引发的新
   我想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第一次听说《鸣梁海战》不是因为对朝鲜的历史有多了解,也不是因为对李舜臣有多么崇拜,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在韩国引发的新一轮观影热潮。先看一组数字:该片在韩国上映后一举打破《阿凡达》保持的1362万人次的观影记录,而破天荒的达到1760万观影人次,以韩国5100万人口来说,超过三分之一的韩国人观看过该片。假如将三分之一的人口转换到中国......数字之大不敢想象。    当然了,以上的这种换算是毫无意义的,就如同当年《中国好声音》的总导演憧憬自己大电影票房一样充满了意淫的味道。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鸣梁海战》就是韩国的主旋律电影,可是在经过精心的商业包装之后,竟然能够将主旋律和票房大片合二为一,你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才智。最近几年韩国电影的崛起速度简直惊人,在中国还依赖好莱坞电影冲刺年度票房数字的时候,韩国的本土电影早已经承受了独当一面的重担,包括《奇怪的她》、《辩护人》等等都是今年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如今《鸣梁海战》将于12月12日要在大陆上映,那么这片的看点什么?    第一看点自然是长达61分钟的海上战争,全程紧张刺激,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李舜臣利用鸣梁的特殊地理位置,亲率十二艘战船迎战日军三百三十艘庞大的舰队,并在最后赢得了胜利。说是十二艘,其实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有李舜臣的一艘船在对战日军整个舰队。是什么给了李舜臣如此大的勇气,说来有人不信,是无可抗拒的恐惧支撑着他坚守到底。    第二大看点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即电影海报上写的“必死即生”的宣传语。李舜臣深知恐惧对于一直军队以为着什么,可是得知敌人的强大之后,他们除了恐惧似乎再无其他可利用的东西,于是在紧要关头,一个杰出将领所具备的素质显现出来,李舜臣之所谓到今天仍被韩国民众所铭记,那他一定拥有别人所不能及的才能。在崔岷植的诠释下,李舜臣刚毅果决睿智坚定,一人独撑等待着漩涡的到来,他用血肉之躯一次次击退日军来犯,坚持将恐惧转化为无敌的勇气,让手下将士看到胜利的希望。换句话说,说是李舜臣凭一己之力击退了日军整支舰队丝毫不为过。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虽然还没看到万历年间,但却由李舜臣想到了朱棣。这两个人显然性质不一样,可是面对重大变故时的心态却异曲同工,朱棣号称靖难,其实就是造反,举事之前肯定难保成功;李舜臣面对强大的敌军,似乎失败才是唯一合理的结果......但是,成功似乎从来属于少数人,朱棣或者李舜臣,在自己都不一定相信能成功的情况下却做到了让别人相信自己能成功,于是他们成为了最后 的胜利者。    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你还不能透彻的理解这句话,建议观看《鸣梁海战》。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曾经我天朝的"大番薯"朝鲜同样如此。和中国的"赤壁之战"相似,朝鲜也有着大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最着名的便属"鸣梁海战"了。而今,导演金韩民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并邀请到崔岷植、柳承龙主演。影片在韩国上映后仅月余,票房便超过了2012年韩国影史冠军《夺宝联盟》和美国电影《阿凡达》,这样的高票房俨然已是中国《泰囧》的逆袭节奏。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战争事件改编,讲述了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12艘军舰,击败了数十倍于自己的日军水师的传奇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经典逆袭战役,如秦汉时的"巨鹿之战"、三国时的"官渡之战"、隋唐时的"虎牢之战"……而说到海战的战例,想来不少人会低下头。见惯了陆地上的厮杀,来场海上激战,这对于影迷来讲,确实有着十足的吸引力。同时,朝鲜人击杀日本人,颇符合中国人的观影乐趣,让人想起了电影《叶问》中"一个打十个"的甄子丹。此次《鸣梁海战》是我大番薯国决战倭寇,一个打三百个,以弱胜强,打赢了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可谓酣畅淋漓,这样的畅快很可能让这部影片在中国市场上再度上演佳绩了。      之所以这样说,另外一点在于,你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日本舰队将军化身孔明,祭出火烧战船的策略;熟读兵书的李舜臣学起了项羽,偷师项羽玩了一招破釜沉舟;更不要说那些常人都烂熟于胸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擒贼擒王、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等兵法,让这个发生在朝鲜的故事极为拉近了中国观众的距离。只是不知是韩国审核问题还是导演编导刻意规避,在影片中并没有见到明军的影子,是个小小的遗憾。      战争题材影片,谋固然重要,但勇才是观众最爱观赏的,导演金韩民俨然很注重这一点。影片有长达61分钟的激战场面,毛色枪、火炮、刀剑轮番上阵,连和尚、老人、女人也加入了这场战役,集全民之力战强大之师,成为整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在场面方面,波澜壮阔的大海,波浪滔天的声音成为电影最美妙的配乐;木质的战船,表面上看起来若不经风,但它凝聚了战士的灵魂后,变得坚不可摧。在这场激烈而血腥的鏖战中,导演又加入了李舜臣在儿子面前的战技术讲解,一快一慢,一松一驰,令整部影片更加饱满,张力十足。      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崔岷植、柳承龙两大影帝间的精彩飙戏。在影片中,两个人作为双方阵营中的统帅,角色属性上有着相同的冷峻、智慧、勇武。崔岷植饰演的李舜臣,有着"舜"一样的贤明,有着"臣"一样的忠勇。影片的前20分钟,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际,他表现出的韬光养晦,是收着演;战争爆发后的锋芒毕露,是放着演;在设定战术上,他又是沉着演;收放自如,浮沉有余,做到这两点,对于一个演员来讲,那才称得上"国民"级别了。另一位主角柳承龙,角色并没有李舜臣丰盈,是一个亦正亦邪的武术形象,影片中被揶揄为"海贼王"。前者是硬汉大叔,后者是冷面海贼王,两人上演了哪些精彩的智勇博弈,还要等到12月12日影片上映后揭晓了。
相关信息相关看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鸣梁海战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