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警通连军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区、要塞区、守备区简介
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区、要塞区、守备区简介
我人民解放军在重要城市、战略要地、海防要地、军事要地曾经设有警备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警备区属军区建制。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城市警备区,同时是中共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军区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双重领导,辖警备部队,领导区、县人民武装部,负责所在城市的警卫、守备和民兵、兵役、动员工作。要地警备区,辖守备部队,主要负责战略要地的警卫、守备。)、要塞区(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一般辖有守备部队、分队。防区筑有永备工事,配备较强火力,储备充足物资,形成独立的防御体系。要塞区隶属于军区,设有领导机关,担负本区域的设防和坚守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起各海防要地设立要塞区。)、守备区(在某些军事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隶属于军区或要塞区,辖守备队,担负所在军事要地的坚守和设防任务。),后来随着历次大裁军,很多警备区、要塞区、守备区先后都撤销了。&
省军区、要塞区、警备区下辖海防部队:
辽宁省军区:外长山要塞区:四个海防团、一个船运大队、另有一个海防团。
山东省军区:内长山要塞区,三个海防团、一个船运大队。
&&&&&&&&&&&&&&&&&&&&&烟台警备区:两个海防团、一个船运大队。
&&&&&&&&&&&&&&&&&&&&&威海军分区:一个海防团。
&&&&&&&&&&&&&&&&&&&&&青岛警备区,两个海防团、一个船运大队、一个炮兵团。
注:长山要塞区有两个,即外长山要塞区和内长山要塞区,前者属于辽宁省军区,后者属于山东省军区。两者现在都是师级编制,作用也一样,就是拱卫首都和渤海湾。外长山要塞区:海洋岛1团;獐子岛2团;石城岛3团;广鹿岛4团&;另有一个侦察船运大队。内长山要塞区:城隍岛1团&;长山岛2团;蓬莱市3团;也有一个侦察船运大队,内长山要塞区从编制上看,比外长山少一个海防团。
江苏省军区:连云港警备区,一个海防团、一个炮兵团。
&&&&&&&&&&&&&&&&&&&&&南通军分区,一个海防团、两个海防旅。
浙江省军区:舟山警备区,四个海防团、一个炮兵团、一个船运大队、一个水线大队。1999年增加了个预备役高炮团(有从金华移防的野战军高跑团精编的)。
&&&&&&&&&&&&&&&&&&&&&舟嵊守备区一九九二年底整编,降级为师级的要塞区,一直到一九九七年才和舟山军分区分并成为舟山警备区,当级降级的时候,是由原守备区副司令员江茂保高职低配做司令员的。当时辖海防五旅、六旅、十三团、十八团,船运大队、水线大队。直属:两栖侦察队、高炮营、工化营、通信营,九七年整编五旅六旅撤销了,现一军一师政委朱生岭是原五旅政治部主任,后六旅政委。五旅 六旅撤销后原六旅分为十五团岱山,十七团驻普陀,十八团定海,十三团嵊泗,集中全警备区炮兵营为炮兵团,驻定海虹桥。
广东省军区:下辖三个海防团,南澳岛1团、珠海2团、湛江4团,
&&&&&&&&&&&&&&&&&&&&&汕头警备区:一个海防团。
&&&&&&&&&&&&&&&&&&&&&珠海警备区,一个海防团、一个侦察船运大队。
&&&&&&&&&&&&&&&&&&&&&湛江军分区,一个海防团。
广西省军区:北海军分区,一个海防团。
海南省军区:下辖辖两个海防团,文昌10团,儋州11团,海口有一个车船运输大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警备区:
(一)旅大警备区
&&&&旅大警备区1959年10月由第三兵团改编,兵团级。1985年6月改为正军级,下辖外长山守备师(81562部队)、守备1师(81540部队)、守备2师(81551部队)。1992年4月撤销。&&&&&&
&&&&&司令员:曾绍山(59.11)&刘转连(62.06)&
&&&&&&&&&&&&&&&&&&&江拥辉(68.05)&杨俊生(68.05)
&&&&&&&&&&&&&&&&&&&邓 岳(69.08)&刘德才(76.10)
&&&&&&&&&&&&&&&&&&&张怀瑞(85.06)&
&&&&&政&委:&杜义德(59.11)&郭述申(66.05)
&&&&&&&&&&&&&&&&&&&吴 岱(65.01)&杨俊生(66.05)
&&&&&&&&&&&&&&&&&&&杨俊生(76.10)&谢福林(75.08)&
&&&&&&&&&&&&&&&&&&&袁佩爵(72.&)&&程登志(1972.&—1976.10)&
&&&&&&&&&&&&&&&&&&&王海廷(77.04)&甘渭汉(77.09)&
&&&&&&&&&&&&&&&&&&&王从周(83.05)&刘振华(82.10)
&&&&&&&&&&&&&&&&&&&彭仲韬(85.08)&
&&&&&旅大警备区1985年6月由兵团级降为正军级,1992年4月撤销。
&&&&&司令员:向孝书(90.04)&张德庆(92.04)&
&&&&&政&委:赵兴元(90.04)&&张振瀛(92.04)&
(二)武汉警备区
&&&&武汉警备区1967年8月成立武汉警备区,由空降兵第15军军部兼该警备区机构。&
&&&&军长兼武汉警备区司令员:方&铭(74.01)
&&&&军政委兼武汉警备区政委:张纯青(78.01)&&&&&
(三)青岛警备区
&&&&青岛警备区1969年11月青岛市人民武装部与某守备部队合并组建青岛警备区,1970年2月正式组建青岛警备区(军级),隶属济南军区。1978年与守备第三师合编,升格为正军级单位。1985年10月,青岛军分区与青岛警备区合并(并入青岛警备区)组建新的青岛警备区(师级),归山东省军区领导,执行师级权限。1959年1月,原菏泽军分区机关大部人员调往青岛,与青岛市兵役局合编为青岛市军分区。1962年3月,青岛市军分区改编为青岛市人民武装部。1970年2月,青岛市人民武装部并入青岛警备区。1979年5月,重新成立青岛市人民武装部。日,青岛市人民武装部改编为青岛军分区。&&&&&&&&&
&&&&司令员:裴维增、马连辉、陈新华、刘东起&
&&&&政治委员:史世屏、张瑞厚、李福亭、李治亭&&&&&&&&&&&&&&&&&&&&&&&&
(四)威海警备区&&&&&&&&&&&&
威海警备区1978年4月守备5师与4师成立烟威警备区,正军级单位,管辖一个守备第四师,三个直属团。1985年10月烟威警备区与烟台军分区(1958年10月,莱阳军分区移驻烟台,改称烟台军分区)合并,改编为烟台警备区,归山东省军区领导。&&&&&&&&&&&&
&&&&司令员:刘&佐、范天恩、张栋修&
&&&&政治委员:陈英华、吴&剑、王兰亭。&&&&&&&&&&&&&&&&&&
(四)广州警备区&&&&&&&&&&&&&&&&&&&&&&&&&&&&&
&&&&广州警备区1967年4月广州军分区扩编,执行副军级权限,隶属于广东省军区建制。1976年3月降为师级。
&&&&司令员:阳 震(68.07) &刘云亭(69.11)
&&&&&&&&&&&&&&&&&&宋文郁(76.01)&
&&&&政治委员:罗兴洲(68.01)&张荣亭(70.08)
&&&&&&&&&&&&&&&&&&&&&&宋文郁(69.11)&吴 润(76.02)
&&&&&&&&&&&&&&&&&&&&&&孟哲民(76.01)&
(五)舟嵊守备区&&&&&&&&&&&&&&&&&&&&&&&&&&&&&
&&&&舟嵊守备区1958年4月,二十二军与守备十四旅合并为舟嵊要塞区(正军级),下辖定海、普陀、岱山、衢山、嵊泗等5个守备区,1981年改编为嵊泗守备四师,岱山守备五师,桃花守备六师。1985年9月舟嵊要塞区改称舟嵊守备区(83351部队),下辖岱山守备五旅、桃花守备六旅。1992年12月改为浙江省军区舟嵊要塞区(副军级),1997年4月与舟山军分区合并为浙江省军区舟山警备区(正师级)。&&&&&&&
&&&&陆军22军(58.04)&
&&&&军&长:孙继先(50.10)&张秀龙(58.04)&
&&&&政&委:丁秋生(50.01)&王一平(50.10)
&&&&&&&&&&&&&&&&王六生(56.02)&方中铎(58.04)&
&&&&舟嵊守备区(97.04)83351部队
&&&&司令员:王保臣(88.01)&&&&&&&&&&曾照喜(90.06)少将&
&&&&&&&&&&&&&&&&&&江茂葆(93.12)少将&&&陈长明(97.05)大校&
&&&&政&委:王庆杨(90.06)少将&&&&&傅翠和(92.09)少将
&&&&&&&&&&&&&&&&卢匡衡(95.04)少将&&&&&孙荣正(97.05)大校&
(六)舟嵊要塞区
&&&&舟嵊要塞区(85.09)
&&&&司令员:周志坚(60.06)&张秀龙(62.05)&
&&&&&&&&&&&&&&&&&&廖政国(65.05)&黄朝天(69.08)
&&&&&&&&&&&&&&&&&&王景昆(79.11)&夏天泰(83.05)&
&&&&&&&&&&&&&&&&&&王保臣(85.08)
&&&&政&委:张秀龙(60.06)&&&&&谢胜坤(62.06)&
&&&&&&&&&&&&&&&&阙中一(63.09)&&&&&陈士法(64.11)
&&&&&&&&&&&&&&&&曹思明(69.10)&&&&铁&瑛(73.10)
&&&&&&&&&&&&&&&&铁&瑛(78.09)&&&&&&&牟翰清(77.12)
&&&&&&&&&&&&&&&&杨映雪(83.05)&&&&&庆杨(85.08)&
&&&(七)赤峰守备区
&&&&&&&&&&&&&
&&&&赤峰守备区(81513部队)1981年10月组建,正军级。下辖守备4师(81595部队)、守备11师(81573部队)、守备12师(81580部队)。1985年9月与68军合编,1992年撤消&
&&&&&&&&&&
&&&&司令员:王秀法(83.05)&&&王有翰(85.09)
&&&&&&&&&&&&&&&&&&黄在渔(90.04)&&&齐连运(92.12)
&&&&政&委:&张春榆(83.05)&&&&&侯德刚(85.09)&
&&&&&&&&&&&&&&&&&&李玉忱(90.04)&&&&高殿成(92.12)&
&&&&&&&&&&&&&
&&&&(八)白城守备区
&&&&白城守备区(81524部队)1981年10月组建,军级,隶属于沈阳军区建制。下辖守备3师(81628部队)、守备5师(81672部队)、守备6师(81639部队)。守备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直属部队。l985年10月,该守备区机关奉命撤销。守备三、六师转隶赤峰守备区,守备五师转隶黑龙江省军区。
&&&&&&&&&&&
&&&&&司令员:郭海波(83.09)&&&&&&&&&&&&
&&&&&&&&&&&
&&&&(九)外长山要塞区
&&&&外长山要塞区1954年组建,1955.2改编为旅大警备区守备一师,1961(一说1960年)年2月以旅大警备区守备1师为基础扩编为外长山要塞区,隶属旅大警备区领导,执行军级权限,下设广鹿、小长山、大长山、石岛、海洋、獐子等6个守备区。1983.1缩编为外长山守备师(81562部队),1992.10改称外长山要塞区,仍执行师级权限,由于旅大警备区撤消,改由64军代管。1998年10月转隶辽宁省军区领导。
&&&&司令员:王海廷、刘德才&
&&&&政委:胡立声、任茂如、杨国喜&
&&&&&&&&&&&&&
&&&&(十)内长山要塞区
&&&&&&&&&&&&&&&
&&&&内长山要塞区1954年10月由陆军第26军78师和海军长山水警区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1960年6月(一说5月)隶属济南军区,正军级单位。1961年3月改称内长山要塞区。辖蓬莱、北长山、大钦三个守备区,80年代初期,守备区改称守备师,下辖守备第6师、守备第7师和3个直属守备团、1个坦克团。1985年10月内长山要塞区(正军)缩编为内长山守备师,1993年2月恢复内长山要塞区番号(师级)。
&&&&司令员:白&斌
&&&&政委:李布德(64)任茂如&
&&&&(十一)万山要塞区
&&&&万山要塞区1952年6月,万山独立水警区与海军虎门要塞区合并组成万虎独立水警区。1955年1月,改称海军万虎要塞区。1960年2月改归广州军区建制领导。6月改称万山要塞区。1980年12月,改称广州军区守备第11师。1983年1月,改归广东省军区建制领导。1985年10月,守备第11师与珠海市人民武装部合并组成珠海警备区。&
&&&&司令员:陈正新、杨敏、刘玲、刘存智、王景彩。
&&&&政治委员:黎新民、肖泽泉、刘华村、韩敏。
&&&&&&&&&&&&&
&&&&(十二)榆林要塞区
&&&&&&&&&&&&&
&&&&榆林要塞区1952.11组建榆林区指挥部,1955.6改称榆林守备区,1956.8改为榆林要塞区(53612部队),隶属海南军区领导,下设第一、二、三守备区。1985.10与通什军分区合并为榆林军分区,驻三亚市,1988年榆林军分区改为三亚军分区,1992年改编为三亚警备区。&
&&&&&榆林区指挥部司令员:余启龙,政委李大清;
&&&&&榆林守备区司令员:王建国,政委李大清、李鹏;&
&&&&&榆林要塞区历任司令员:段志清、刘远生、纪刚、王必之(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朱文清、刘喜斌、刘承宝;
&&&&&榆林要塞区历任政委:李鹏(海南军区副政委兼)、潘炳福、顾相林(海南军区副政委兼)、辛连元、段良久。
&&&&&&&&&&&&&&&&&&&&&&&&&&&&&&&&
&&&&(十三)连云港要塞区
&&&&&&&&&&&&&&&
&&&&连云港要塞区1955.4组建,隶属济南军区,1956.1改编为连云港守备区,1956.12改编为济南军区守备11师,1978.9改称为南京军区守备3师,转隶南京军区领导,1985.10和连云港军分区合并。&
&&&&&&&&&&&&&&&&&&&&&&&&
&&&&(十四)厦门守备区&&&
&&&&厦门守备区1970年2月,厦门军分区与福州军区守备师合编为厦门守备区,归陆军第31军领导指挥。1985年10月,厦门市人民武装部(师级)与原福州军区守备第4师及炮兵第3师一部合并,成立福建省厦门警备区,归福建省军区建制领导。
&&&&&&&&&&&&&&&&&&&&&&&&&&&&&&&&
&&&&(十五)吴淞要塞区
&&&&&&&&&&&&&&&&&&&&&&&&&&&&&&&&&&&
&&&&&1949年5月成立吴淞要塞区,归属淞沪警备区领导。1950年9月,吴淞要塞归属华东军区海军,改称吴淞独立水警区,12月改称华东军区海军吴淞要塞区。1952年6月改称华东军区海军淞沪基地。1954年11月改编为海军淞沪水警区。&&&&&
&&&&&&&&&&&&&&&&&&
&&&&(十六)广州军分区(广州警备区)& (广州警备区的历史沿革很详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1)广州军分区(1960年10月~1967年3月)
&&&&&&&&&&&&&
&&&&&日,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日批示,广州市人民武装部与广东省军区步兵第三团团部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省广州军分区(以下简称广州军分区),隶属广东省军区建制,受广东省军区和中共广州市委的双重领导。广州军分区的任务是主管广州市民兵、兵役和警备工作。广州军分区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处。广州军分区初辖广州市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芳村区、江村区、黄埔区、花县、从化县9个人民武装部。 &
&&&&&&&&&&&&&
&&&&1961年4月,从化县分为从化、佛冈两县,新建佛冈县人民武装部。11月,组建广州市交通系统、高校、工业系统人民武装部。此时,广州军分区共辖13个县、区、系统人民武装部。&&&&&&&&&&&
&&&&&&&&&&&&&
&&&&1962年10月,芳村、黄埔、江村区人民武装部合并为郊区人民武装部,交通系统、工业系统人民武装部合并为工交系统人民武装处,高校人民武装部改称为文教系统人民武装部。此时,广州军分区共辖10个县、区、系统人民武装部。1963年6月,佛冈县人民武装部移交韶关军分区领导。1964年3月,组建广州市财贸系统人民武装部,工交系统人民武装处改称为工交系统人民武装部。12月,组建珠江区人民武装部;同时,广东省军区独立第十三营归广州军分区建制领导。此时,广州军分区共辖11个县、区、系统人民武装部和1个独立营。&
&&&&1965年5月,撤销珠江区人民武装部。11月10日,广东省军区根据广州军区10月19日指示,重新颁布广州军分区编制。&
&&&&&&&&&&&&&
&&&&&自日,广州军分区代行广州警备区职权,机关各科改为处。司令部增设办公室、通信处、民兵训练处,撤销训练科;政治部增设秘书、文化、青年、群工处;后勤部增设战勤、财务、军需、营房处,撤销供给科。同月,公安部队改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广东省公安总队第三、五团和警卫队以及花县、从化县公安中队移交广州军分区领导。第三、五团分别改编为广州军分区独立第七团(暂编1491人)和独立第八团(暂编1440人)。8月8日,广东省军区独立第十三营移交给广东省军区独立第一师。自8月10日到9月3日,广州军分区一度由广州军区直接领导、指挥。该年9月,花县、从化县公安中队分别改编为花县中队(编40人)和从化县中队(编25人)。10月10日,以独立第八团第四营及摩托连、装甲连为基础,组建广州军分区独立第九团,编839人。此时广州军分区共辖10个县、区、系统人民武装部和3个独立团、2个县中队。&
&&&&&广州军分区领导人(67.3)
&&&&&司令员:刘远生(64.12)&
&&&&&&&&&&&&&&&&&&&秦永桥(67.4)&
&&&&&政治委员:薛焰(61.11)&
&&&&&&&&&&&&& &&&&&&曾生(66.5)
&&&&&&&&&&&&&&&&&&&&&&&&&&&&&&&&&&&&&&&
&&&&(2)广州警备区(1967年4月~1983年1月)
&&&&&&&&&&&&&
&&&&日,广州军分区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警备区(以下简称广州警备区),执行军级权限,隶属于广东省军区建制,受广东省军区和广州市军管会、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
&&&&&&&&&&&&&
&&&&警备区机关驻广州市沙河新编2号(现先烈中路97号),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下设作训、通信、军务、民兵组织、民兵训练、管理处。政治部下设秘书、组织、干部、宣传、文化、保卫处。后勤部下设战勤、财务、军需、军械、营房、卫生处。警备区初辖广州警备区独立第七、八、九团,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郊区、工交系统、财贸系统、文教系统、花县、从化县共10个人民武装部,另有花县、从化县2个县公安中队。1968年,县公安中队归所在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6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六团调进广州参加“三支两军”;5月,归广州警备区领导,担负广州警备勤务,1969年12月归建。1969年3月,广州警备区独立第七、九团分别调往湛江、梅县地区,韶关、佛山军分区独立团调广州,分别改称广州军区独立第一、二团。12月,第八团调防韶关地区,新由湖南省军区调往韶关的独立团调广州,改称广州军区独立第三团。广州军区独立第一、二、三团均由广州警备区管辖。&
&&&&&&&&&&&&&&&
&&&&1970年2月,警备区机关执行新编制,司令部增设办公室,撤销军务、民兵组织和民兵训练3个处,改设军务动员处;政治部撤销文化处;后勤部撤销财务、军需、军械3个处,改设供应处、装备处;警通排扩编为警通连。编制员额300人(机关148人,直属分队152人)。广州警备区所辖之广州军区独立第一、二、三团依次改称为广东省军区独立第一、二、三团。&
&&&&&&&&&&&&&&
&&&&1971年4月,政治部增设三支两军办公室,至1972年8月撤销。1973年5月,增设黄埔区人民武装部。1975年2月,广东省番禺、增城、龙门、新丰4个县划归广州市管辖,4县人民武装部也随之划归广州警备区领导。同年8月,撤销市区工交、文教、财贸3个系统人民武装部。12月,花县、从化、番禺、增城、龙门、新丰6个县中队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移交广州市公安局领导。此外,1968年10月,遵照中共中央日的命令和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对全省体育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以部队领导为主”的指示,由广州警备区1名副司令员兼广州市体委主任,至1973年8月仍改归地方领导。根据中共中央日关于消防队由“省军区、军分区或警备区代管”的指示精神,广州警备区于当年6月19日对广州市消防大队实行代管,至1973年12月,移交广州市公安局领导。1969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广东省军区指示,广州市电信局划归广州警备区领导,警备区派出14名干部到市电信局和花县、从化县电信局担任正副政治委员和政治教导员,至1973年7月,仍改归地方建制。1969年全国紧急战备期间,根据上级指示,还接管了广州市人民防空指挥部,先后由耿光万、盖玉杰任办公室主任。1972年12月,人民防空指挥部改称人民防空办公室,并于1974年1月改归市政府建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三支两军”任务繁重,机关和部队严重超编。1971年12月,全区实有在职干部2625名,为编制数的285.3%。 &
&&&&日,广州警备区改为师级单位,增设顾问,机关业务处改为科。司令部作训处分编为作战、训练科,军务动员处分编为军务、动员科,撤销办公室;政治部撤销秘书处;后勤部撤销装备处,改编军械科,撤销战勤处,增编运输科。1978年2月,广州市成立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由广州警备区领导,地方协助,先后由韩韬、陶焕文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广州警备区司令部,先后由李明山、商家祜、叶朝焕任办公室主任。1985年6月,改归市政府领导,办公室迁往市政府。1979年3月,司令部增设人民防空科;5月,恢复工交系统武装部。1982年,广东省组建武装警察部队。10月21日至26日,广东省独立第一、三团和第二团的1个营部、5个连队、1个排以及广州警备区司令部的克山招待所移交广东省武装警察总队建制领导,撤销独立第二团团部及其分队。至此,广州警备区下辖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黄埔区、工交系统、郊区、花县、从化县、番禺县、增城县、龙门县、新丰县13个人民武装部。&
&&&&&&&&&&&&&
&&&&&日,广州警备区改编为广州军分区。广州警备区建立的16年间,在民兵、兵役、城市警备、人民防空和“三支两军”等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执行过上级一些错误决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
&&&&广州警备区领导人(76.2)(副军级单位)
&&&&司令员:阳震(68.7)&&&&&刘云亭(69.11)&
&&&&&&&&&&&&&&&&&&宋文郁(79.1)&&韩韬(83.1)
&&&&政治委员:罗兴洲(68.1)&
&&&&&&&&&&&&&&&&&&&&&张荣亭(70.8)&
&&&&&&&广州警备区领导人&(83.1)(正师级单位)
&&&&&&&司令员:宋文郁(79.1)
&&&&&&&&&&&&& &&&&韩 韬(83.1)    
&&&&&&&第一政治委员:梁灵光(82.12)
&&&&&&&&&&&&&&&&&&&&&&&&&&&&&&&&&&
&&&&(3)广州军分区(1983年1月~1990年底)&
&&&&&&&&&&&&&
&&&&广州军分区隶属广东省军区建制,同时是中共广州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广东省军区和中共广州市委双重领导。1983年5月,军分区机关进行整编,司令部撤销通信科,训练科和作战科合并为作训科;政治部组织科和保卫科合并为组织保卫科;后勤部撤销运输、营房科。7月,佛冈县、清远县划归广州市,该两县人民武装部同时划归广州军分区领导。至此,下辖广州市属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黄埔区、工交系统、郊区、花县、从化县、番禺县、增城县、龙门县、新丰县、佛冈县和清远县共15个人民武装部。 &&&&&&&&&&
&&&&&&&&&&&&&
&&&&日,军分区机关再次整编,司令部人防科合并到作训科,后勤部卫生科改为卫生所,撤销教导队。4月,增设天河区、芳村区人民武装部,郊区人民武装部改称白云区人民武装部。6月,全市17个区、县、系统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广州军分区仍对其实行业务领导。 &&&&&&&&&
&&&&&&&&&&&&&
&&&&广州军分区的主要任务是主管广州市的民兵、兵役和城市警备工作。在地方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州军分区领导干部和机关锐意改革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使民兵、兵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1989年,广州军分区被国防部评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广州军分区领导人(90.12)&
&&&&司令员:韩韬(83.9)&
&&&&&&&&&&&&&&&&&王建元(1983.5~)
&&&&第一政治委员(兼):梁灵光(83.3)&
&&&&&&&&&&&&&    &&&&&&&&&&&&许士杰(86.11)
&&&&&&&&&&&&&&&&&&&&&&&&&&&&&
(十七)当今的警备区分布情况介绍
目前除了各个直辖市、省会城市(首府城市)、青岛、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设立警备区外,其余设立的的警备区还有:&烟台警备区、连云港警备区、舟山警备区、衡阳警备区、株洲警备区、汕头警备区、珠海警备区、桂林警备区、三亚警备区。不久前,又有乌鲁木齐警备区成立。
乌鲁木齐警备区是根据中央军委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和兰州军区编制命令,在原乌鲁木齐军分区的基础上组建的。&警备区的级别由原乌鲁木齐军分区副师级升格为正师级。乌鲁木齐警备区司令员孟繁明大校和政委李孟荣大校说,成立警备区是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决策,乌市作为新疆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既是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的重要基地,也是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军事斗争的焦点。警备区的组建,将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城市防空作战和反恐需求,深化城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调整改革,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的能力。
&除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的警备区是正军级单位外,其它省会城市市及军事要地的警备区是与军分区平级(正师级单位),警备区除了与军分区有共同的任务外,还担负大城市及军事要地的警备任务。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军史解密 朝鲜人民军的基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的三个师
我的图书馆
军史解密 朝鲜人民军的基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的三个师
&&日本宣布投降后,金日成在苏军保护下返回朝鲜北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1947年,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抽调吉东警备1旅2团的两个营,共计1200人,“送回朝鲜”,支援金日成建国、建军。
& 1949年初,组建朝鲜人民军是刚刚成立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要的任务。金日成派遣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大陆,请求支援。金一向中共方面提出,能否把解放军编成中的朝鲜族师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 当时,林彪“四野”编制内共有3个朝鲜族师,这些朝鲜人是在抗日和内战期间加入东北抗联和后来的“四野”的,是一支经历了长期战火考验的精锐之师。当时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春(164、166师),而另一个156师正跟随四野的主力部队南下作战。毛泽东表示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考虑到朝鲜族、朝鲜籍战士的胜利后的安置。同意了金日成的要求。表示中国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武器装备移交给金日成政府。另一个师,待战斗结束后再移交。
& 金日成又提出:这三个师所需的武器弹药能否给予支援?
& 中国方面表示:我们能够制造弹药,可以全员、全装移交。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四野立即对准备移交的三个师进行整编,调整了非朝鲜族、朝鲜籍干部战士,缺编部分在吉林省延边地区征召朝鲜族新战士,达到齐装满员。
& 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祟民联名电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副主席周持衡:“兹决定由你省扩充1500名朝鲜族新战士之紧急任务,限于7月20日前完成。挑选条件为:17岁至30岁之青壮年,历史清白,不要特务、宪兵、警察及其他成份不好者。身体强健,没有慢性病及梅毒等恶性症。”电报最后要求新兵直接交第1师接收。
& 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延边地区扩军1200人.其他各县300人。21日,吉林省委通知延边地委和各县县委,“希即动员组织力量,具体布置,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完成任务”,具体分配备县扩军名额为:“延吉县600名,和龙县300名,春县150名,汪清县150人,敦化县150名,蛟河县150名。”延边地委随后下发通知,层层动员,按计划完成了此次扩军任务。
&&7月20日,原“四野”的164师和166师携带全部装备,齐装满员,进入朝鲜,编为朝鲜人民军第5师和第6师。
& 第164师入朝前.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调出,由李德山师长兼政委。该师编制有师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师直属警卫营、山炮营、教导队、宣传队;下辖三个团,每团辖三个营,每营辖四个连(内一个机炮连);团直属警卫连、侦(察)通(信)工(兵)连,迫击炮连、步兵炮连、战防炮连。全师入朝时实有人员10821名,装备有长枪5279支、短枪588支、轻机枪320挺、重机枪104挺、冲锋枪206支、战防枪入支、自动步枪一支、讯号枪N支、枪榴弹简32个、掷弹筒67个、六O炮87门、火箭炮二门、迫击炮26门、战防炮12门、步兵炮一门、平射炮一门、机关炮2门、刺刀3456把、军马734匹。
& 第166师入朝前,师长刘子仪调出,由方虎山任师长兼政委。该师编制与第164师相同,全师入朝时实有人员为10320名,装备有长枪6044支、短枪722支、轻机枪281挺、重机枪9l挺、冲锋枪878支、卡宾枪2支、讯号枪13支、枪榴弹简69个、掷弹简31个、六O炮91门、边击炮33门、战防炮10门、山炮3门、刺刀1833把、军马945匹。
& 1950年1月,中国南方战事基本结束,而金日成统一朝鲜的战争准备已经箭在弦上,他催促中方按毛泽东答应的,把四野156师和其他部队中的朝鲜族士兵改编组成一个步兵师,辖两个步兵团、一个机械化旅和一个摩托车团,尽快移交给北朝鲜,并派遣人民军作战部长金光侠到中国接收部队。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内的156师加上139、140、141师中的朝鲜族士兵,携带全部武器装备,抵达北朝鲜元山。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向朝鲜人民军移交了成建制的三个师的兵力,共37000余人。两个月后,日,金日成事先未向我国通报就发起了向南方的进攻。
& 北朝鲜的进攻部队有2个军团,第1军团军团长金雄,第2军团军团长金武亭都是老资格的中共党员。金武亭参加过广州起义。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3师师长李英镝,参谋长张平山,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等人都是老八路。除5、6、7三个师外,其他参战的人民军部队中也有来自中国解放军部队人员组成的团级编制。
& “四野”的部队确实名不虚传。几仗打下来,到了7月底,方虎山指挥的166师(人民军第6师),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朝鲜半岛最南端,占领了全州。
& 但是,9月17日美军在仁川登陆。9月25日朝鲜人民军全线崩溃。发动“九月攻势”的时候朝鲜人民军有10万兵员,而最后逃回“三八线”以北的不到3万人。
& 至此,朝鲜人民军主力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了。金武亭被追究战败责任,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军籍,悒郁而亡(一说被金日成清除)。金雄带几个参谋躲进太白山坚持游击。在“志愿军”打响之后,辗转回归。朝鲜战争结束之后,金日成开始了政治清洗,金雄被打成反革命宗派分子,受到清算。方虎山、李权武等著名战将先被追究战败责任,令人心寒。
馆藏&618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备区和军分区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