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在家居士士看到出家法师不如法的行为到底该怎么办

就说一句!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在家的时候不能做到自度度他,出家就可以了吗? 我是之前回答的人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就说一句!佛法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在家的时候不能做到自度度他,出家就可以了吗? 我是之前回答的人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佛法确实重视实质,不重视形式,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明白在家的实质是什么,出家的实质是什么。其实在佛法中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只有明白与不明白的分别,明白了就不会再争论,不明白的才会有争论。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重实质,不重形式,是自度自修。重实质又重形式,是菩萨道。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内心很烦恼,闷闷不乐,当你看见出家人的时候,出家人的形象当下就是一种象征性的,好象在告诉你说:人生无常啊!人生苦啊!人生多缺陷啊!人生美中不足啊!要好好修行,解脱生死啊!当下就能开拓别人的善根,使别人的善根流露而出。
形式也是需要,那要次第和方便上需要,不要急于说怎么怎么
谢谢师兄的关心,看起来貌似师兄不仅仅在点拨末学自己, 难道gaominghaogmh师兄也是有出家念头,而被师兄“救助”的?灵助师兄,末学的意见和 gaominghaogmh师兄的意见一致。师兄对我们似乎有点误解。不是重形式,而是这个实质需要形式,不是么? 谢谢师兄的关心。另附妙莲大和尚的开示出家现僧相就是良福田
录自妙莲老和尚开示: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还不是一样!你出家能受得起人家礼拜吗?能受得起人家的供养吗?”这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理,其实,这是假善知识,冒牌佛教徒胡言;真善知识是恭敬僧宝,哪有阻人出家的?这里所感善恶因果,请恭阅“出家功德经”就知道了。切勿造恶口业,受苦堪可怜!往住有一些想出家的人,被他这么一说,都不敢出家了。现在外面就有这些人,这真是末法时代;说好话的人没有,打气的人没有,泄气的人却是那么多。
他们一味的说:“在家出家修行不都一样,何必要出家?若都出家,世间人都要绝种了”有些发心想出家的,听了这话也糊里糊涂的认同:“是啊!那还是在家修行吧!”
诸位注意啊!想出家的人就千万不要听那些话,障碍了你的前程。其实,如果大家都出家修梵行,这个世界就清净了;众生不再是胎生情有,而是清净的莲花化生,哪里会绝种呢!此世界既然清净了,那么也不需要生西方了,因这个娑婆世界已转成了净土。但我们现在居此三界牢狱,这是一个多么苦恼的世界,又有更苦的三途,难道你还怕地狱众生空了吗?还怕牢狱的人都走光了吗?这真是邪知邪见!若能持守佛净戒,世上没有犯罪造恶的人,就没有牢狱也没有了地狱,那不是很好吗?大家果真都能出家,将来这世界就是佛国,个个都是莲花化生的,岂不更好!只可惜的是:万不可能人人都出家,这个世界也就万不可能成为佛国的。所以,请不必杞人忧天,阻人出家。因发心出家难!阻人出家易!若无多人出家,三宝如何住世?况今无佛住世,弘扬佛法就全赖僧宝担荷,哪能不称赞出家之功德?否则岂非魔子魔孙!
一般说来,人的根性有三种:上等根性的,出家修行或在家修行都可以,这种根性的人,如维摩诘居士,在家修行也能修得很好,若能出家修当然是更好的。中等根性的,那就出家修行好,在家修行就不行了。因为这种根性的人,需要有清净的环境,他才能清净,若在染污的环境,就无法把持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老黑。”像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根性,大都是中等的根性,所以最好都能发心出家,仗三宝功德较易修。至于下等的人,就用不着出家了,出家也不会修得好;那倒不如在家做个居士,好好勉力修还可以,免得出家反而败坏佛门。我们印光祖师叫人不要出家,就是针对这种下等的根性说的。若有真儒之士,大丈夫之辈,来发心出家,那我们是最为欢迎的啊!
再说,如果在家修行与出家修行一样,诸位你们就在家打七就好了,也不用到灵岩山寺来了,在家也是一样嘛!何必要来山呢?所以不要人家讲什么就信以为真;自己在脑中要转转,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再行,善的当然是依从,不善的要摒之。
虽说有上中下三根,但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自认是下根,想在家修行就好了,怕出家修不好反而招罪过。如果你是这么想,那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是自己在慢性自杀了。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呀!要做个上根的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想别人能做到我为何做不到呢?人家吃饭我不也一样吃饭?要立志啊!人不立志太没出息了。
刚才说男儿当自强,那么女人就不用自强了吗?要知男女那只是一个差别相,本性都是平等平等的;千万不可以为女人就是软弱无能的,女中不也有丈夫吗!要鼓起丈夫气来。且看阿弥陀佛第三十五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若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你看阿弥陀佛大慈悲,特别为女人发了一条愿,他怕很多女性也是犯了这种慢性自杀的病;自认女性好可怜,业障深重。不可以这样想的!自尊自贵固然不可以,自轻自贱也是要不得,不要贬薄自己。不要在家里和丈夫吵架声音是大得很,一到了大事临头,就自认我是个女人没有用。可不要这样颠倒了。
关于出家有没有资格受人礼拜、供养?这要知道,出家决定要受戒并守戒的,受戒就内有戒德庄严,外有袈裟著身;只要你袈裟披身一现僧相,这就不但能受人来礼拜,连天人来礼拜你都受得起。因为你有一个僧相就堪受人天礼拜,至于你有没有修行那是自有你的因果。你想想看!佛堂内的那尊佛像是木雕的,外面镀上金,好像披上袈裟,虽是木头雕的,但有此形相都能受人礼拜;你堂堂的一位僧宝,受了戒法,还不能受人礼拜吗?让人家礼拜是给人家种福,这是功德。袈裟又叫福田衣,有人对你布施,你受人家的供养,他布施于你,他今生或转世就能安乐自在,这是因缘果报法。至于你出家后,修行不修行,那全是你自己的事,是你自己的果报。若现了僧相而不受人礼拜,不受人供养,这是犯不乞食戒的。当然,出家人生活之需全赖信众供养,若不精进修行,生死不了,那今世天神不拥护,转生还要堕落,那就太苦、太可怜了。当然,若是修行有功、道业成就,那就真是为无量众生的良福田。但愿人人修行,个个成佛,不可再阻人出家。
出了家自以为没有修行,不受人供养,要自耕自食,这是不如法的。是谁叫你自耕自食呢?不可以的。依佛制是要托钵,但我们中国僧不托钵,而是在斋堂吃饭,这一样是受人家的供养。这些道理要明白,不要把道理弄反了,还自以为是。即使你是一个有钱的大居士,有百千万财产的大富翁,你要出家时,家中的财产也都要施舍的;你不能留一部分,说要留著自己修行用,建个茅蓬,不要受人供养。错了!比丘身分那能蓄积钱财呀?穿了福田衣就是福田僧,现了僧相就是良福田;你不给人家供养,怎么能令人家得福?人家得不到你的福,就如你有良田不给人下种子一样,如此那会有丰硕的收获呢?那里会有福报呢?出家人因地在人间受人的供养,将来证罗汉果,果报就是应供——应受天人的供养。比丘受人的供养,将来证果就有了天福;若不受人供养,没有天福,就算你证了罗汉果,托钵都托不到,饥饿是好苦的啊!
出家沙门又称比丘,比丘是梵语,具有乞士、怖魔、破恶三种意义:
(1)乞士,就是要托钵。在我们中国因国情、风俗、环境的差异而不出去托钵,人家是送到常住来,这也是受人家的供养。要知因中乞食,果上才能感得受天人之供养。
(2)怖魔,在受戒的时候,三番羯摩:“人间有某某出家了。”天上的魔宫就震动,魔王就会害怕,因出家就是要出离三界,有人出家,他的魔子魔孙就会少了,所以魔王就会感到恐怖。
(3)破恶,因比丘持戒能破心中的种种烦恼恶业。身为出家人,要知道比丘的意义。那么做居士的供养时,要不要分别这个师父有没有修行,才来供养呢?“有修行就供养他;没修行,就不要供养他了。”若有这种分别心,就算你供养到菩萨、供养到佛,那样功德还是很小的,因为你有分别心。若能无分别心的供养,“修行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养。”能平等供养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无相而布施,功德和供养佛是一样的,所以你们要会平等供养。供养主要是在求福,所以不用去分别。但假如你是要请开示求智慧,那当然就不同,他要是不会讲,不明道理的,你就不必请问他;要问,当然就要请问过来人,有修行的人,有正知正见的。不好的就敬而远之,因为他既无慧,行为又不好,若跟着他,会学坏的。犹世间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好的,以我们自己家里的父亲、老祖父等长辈们来说,好的,我们就要学;不好的当然就不能学。但不管他们如何的不对,他们总是你的长辈,对他们还是要尊敬的。不过他讲的话你不能听就是了,他们的坏行为你也千万不能够学的。世俗的儒者都知对“长上”的礼,不可违逆犯上,即使父母有过失,也应婉言劝谏,不能当面数落。若父母不接受,那么只能将其不明理的地方放在自己心中愁忧。同样的,我们在家佛弟子对“僧宝”也不能失了恭敬,虽然有些出家师父,其言行确实是不值得亲近,你或可抱持恭敬的心私下劝谏,但绝不可随便批评。学佛是要修慧培福的,切莫在三宝门中造口业。慎之!慎之!
说到顶礼,不仅比丘能受得起人顶礼,就是小沙弥也一样堪受顶礼。佛陀说:“三子不可轻:沙弥虽小不可轻,王子虽小不可轻,龙子虽小不可轻。”沙弥虽然小但未来是大比丘,能住持佛法,宏范三界;王子虽小,坠地贵压群臣,大臣一样的要三拜九叩首;不要看龙子小,他大时就能呼风唤雨。所以对沙弥也一样要恭敬,不可看轻。刚才说居士要恭敬三宝,其实出家人对居士也是不可轻视的,居士们头发一落,那不也是出家人了吗?未来也是会成佛道的呢!
僧宝是住持佛法,居士要护持佛法;有住持佛法的僧宝却没有护持的居士也不行,所以佛陀临涅盘的时候,特别交代国王大臣要护持三宝。在家的居士要护持三宝,怎样的护持三宝呢?现在三宝之中出家人——僧宝,太少太少了!僧宝从那里来呢?是从虔诚佛教徒家中来,你们家中要是有两个令郎,就拣一个好的,送他来出家做小和尚,那你们就是真正的护法了。记住!要拣个好的呀!你不要拣那个蠢蠢的,脑筋错乱的,若送他来做小和尚,那佛教就倒霉了,也害了世人无求福求慧的机缘。拣个好的,那他将来做大法师,才能够度众生。诸位啊!这也是大布施、大供养呢!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查看: 1491|回复: 5
在家皈依了的居士看到出家僧众有不如法的现象可以指出来吗?可以告诉别人吗?
在线时间2986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 && &比如近日看到一寺院在行苦修时似呼有点,就是觉得有点不太对,但苦于刚刚学佛,看的经书实在太少,没法引经据典的说是那里不对。
& &&&又比如看到有一些寺院僧人打人,感觉他们不象真修行的,那可不可以指出呢。
& &&&尤其是跟一些不信佛的人说这种现象时,指出他们不如法可以吗,是对事不对僧。
在线时间640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寺院僧人居然打人?可知是何原因?
在线时间12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如果是僧人是打你,你就打回他啊。
如果打的是别人,那就报警,不能让他们内部包庇。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法律?
在线时间3789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这些事说出来,只会伤害别人对佛法的信心,所以知道就好,不好向别人说,如果见到不如法的,远离就好…
其次,出家师父大多数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烦恼,他们的身口意也不可能像佛一样的圆满,所以,不能用佛的尺度来要求一般出家人,有缺点是正常的,毕竟大家都修行嘛…
正如佛陀自己制定的戒律,都有重罪和轻罪之分,只要不犯重罪,都是有忏悔的余地的…
如果一个人要求别人是完美的,或是要求一个道场是完美的,那肯定走到哪里都会失望的…
学佛修行,看别人的好,学习别人的好…
在线时间244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要实事求是,不要道听途说
有国法、有佛法,依法而说,切勿徒增口业
在线时间25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如果是僧人是打你,你就跑阿,跑不过,你就倒在地上,让他打
Powered by大家遇到道场不如法的怎么办?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522集 日讲于马来西亚“大导师”与“导师”普遍利益九法界众生,这叫“大导师”。“大导师”教我们正路,是净土的正路,这“大导师”。引导其他的正路,不能称为“大导师”,称为“导师”可以。引导我们走正路,正路多半生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生欲界天最多。孔子在欲界第二天——在忉利天,福报不可思议。别的不谈,单单讲一桩事情,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夫子在世的时候,距离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年,那么夫子生忉利天多久了?二十五天。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你就晓得这福报大了。欲界天越往上越殊胜,所以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虚云老和尚是真的到兜率天,真的,不是假的。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寿命四千岁,是他那个地方的四千岁,你就知道寿命多长、福报多大。所以人都喜欢生天,天是很能诱惑人的,非常令人羡慕。夜摩上去还有化落天、还有他化自在天。欲界里头他化自在天是最高的一层,他化自在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地球上,灭度到今天两千五百年,在他化自在天还不到两天,它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还不到两天。假学佛,波旬不干扰;真学佛,他找你麻烦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就是波旬,我们佛门称他为“魔王”。他不能算是个坏人,我们称他“波旬菩萨”,我们不跟他对立,我们要跟他一体,希望他能够护法,不要障碍佛法。他不喜欢人学佛。假学佛,没关系;真学佛,他找你麻烦。为什么?他不希望他所统辖的这些众生出离六道轮回,这是他很不愿意见到的。所以佛法是教人出离轮回,真正修行到有这个功夫,他障碍。这个障碍也等于设立许许多多考试,看你能不能通过。你能够通过,他也很佩服你,做你的护法神;不能通过,那你继续搞六道轮回,他的目的达到了。所以黄念老用普贤菩萨做一个例子,用意很深,普贤是华严三圣之一,华严会上的大菩萨,华严会上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行门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太深了!《华严经》究竟圆满,怎么修成的?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圆满了,所以说“最极圆满,顿超之法”九法界众生包括地狱道,无间地狱,在无间地狱,有缘遇到这些大菩萨,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真心真愿,真肯念这句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我们在四十八愿里头看到,这第十八愿最后一句“唯除五逆十恶、毁谤正法”,这一句经文,古大德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前面我们学过,以善导大师的解释最为圆满,显示极乐世界真实殊胜超越诸佛,没有人能跟它相比。善导大师说“五逆、十恶、毁谤正法的人,这个最太重了,这个话放在这个地方,是希望大家不要造作罪业,用意在此地。真造了怎么办?还是有救。真正造了,听到净土法门,能够认错、能够悔改,后不再造,一念、十念还能往生,弥陀度众生的方法才真正圆满。造这么样的重罪,临命终时时间很短促,回头都能往生,凭什么?它有道理,没有道理,我们很难接受。道理是什么?从理上讲,你本来是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回老家,极乐世界就是你的老家,你明白了,你随时都可以回去,哪有回不去的道理?!…… 你细心去体会,心住在哪里?住在阿弥陀佛“《金刚经》曰:‘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应云何住”,“住”就是心安住在哪里。真心没有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心理现象,就是没有念头,它也不是自然现象。那心要住在哪里?“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降服这个心?这都是讲的妄心。古大德那一句话把这个问题解答了,“便是”。什么?“应云何住”是疑心,“云何降伏其心”也是一个愿心,这个心全是假的,你只要放下了,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就没有了,你的心安住在真心上。真心没有相,真心的体是大定。能大师告诉我们“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平等,“清净、平等、觉”,连“清净、平等、觉”的念头都没有,还有个“清净、平等、觉”,是妄想,你还没放下,真正放下这个“清净、平等、觉”,有没有?有。你不能执着、你不能分别,分别、执着是凡夫,你沦落到六道轮回来了。我们现在沦落到六道轮回出不去,断,断不了;放,放不下,怎么办?那用净土的方法“应云何住”,阿弥陀佛!“云何降伏其心”?阿弥陀佛!你细心去体会,心住在哪里?住在阿弥陀佛。怎样降服一切妄念、杂念?阿弥陀佛全降服了。妙极了!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自己修学一门深入,深入之后,“复具善巧方便”,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在现前,最适当的方法是自己往生确实有把握,这一点很重要!智者大师为我们做的示现,就是表的这个法。智者是天台宗的祖师,对于天台宗的建历、弘传,智者的贡献最大,他最后念佛往生净土。学生们问他:老师往生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他告诉大家,因为领众(领众就是主持教学,好像一个学校,他迪昂校长,他要管理很多人事很教员),所以只得五品位。五品位地位不高,是凡圣同居土,中下品的地位。这是慈悲心重,舍己为人。他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上品上生他做得到,但是为了帮助许许多多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提升自己,要把这个时间来帮助提升大家,这是菩萨的慈悲心、菩萨的真实,完全从事相上说。如果从本际上来说,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在中国示现的,那《法华经》上说释迦佛久远劫就成佛了,哪有退转的道理?!在是佛在舞台上的表演,别当真。但是有一桩事情,我们抓住就行了,刚才我说的,自己往生要有把握,我可以牺牲品位,我广学多闻来教化众生。如果自己没有把握,不能干这个事情,你广学多闻教化众生,你自己不能往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错了!智者的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真正平安住在一乘法,“信愿持名”,真正有把握往生,这是可以善巧方便,喜欢《华严》的,教他《华严》;喜欢《法华》的教他《法华》;喜欢禅宗的,教他禅宗,多学法门,行!如果自己还没有安住一乘法,这个事情做不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真正得受用,门路决定不能差错,祖师大德无论是示现、无论是着书,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会看、要会听,要“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意思错会了。大家遇到道场不怎么办?回到家老实真干、听经念佛现在这个世界,将佛祖的意思错会的人很多很多,这些人很可怜,看到他好像是勇猛精进,他的心行细心观察,统统在造轮回业,换一句话,他们很难往生,习气很重,我们同学不能不知道。净土跟八万四千法门做个比较,确实它是容易成就,叫易行道,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来说。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容易,“信、愿、持名”这三桩事情,哪一桩事情容易?你真信了吗?我们要有的眼睛细心去观察,他是真的是假的?如果他还好名好利,假的,不是真的。他还有贡高我慢,假的,不是真的。你要细心去观察,他放下多少?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有没有放下?五欲六尘有没有放下?贪嗔痴慢有没有放下?如果还有、还在,我们怎么办?回到家里去老实念佛。现在听经,我们讲《无量寿经》光碟很多,你有一套光碟,你在家里好好的听,认真的念。东北刘素云居士是最好的榜样。她得红斑狼疮,比癌症还要严重,癌症还能拖几个月,她得的那个病,医生告诉她,随时有死亡可能。她没有把病放在心上,只把听经念佛放在心上,每一天听经十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念佛,十年如一日。病好了,没有医疗、没有医治,自然好的。所以大家要遇到道场不怎么办?不要批评,自己回家,自修就可以。只有一种人可以能够随喜,真正不动心。前面讲,真正安住其心,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外面境界不影响我,可以;如果外面境界影响我,我最好回家老实念佛,十年以后你再出来,你是大善知识。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不是外面求来的,刘素云十年没有跟外人往来,她智慧从哪来?证明经上所说,“自性本具”。心恢复到清净、平等,智慧就开发出来了。自然就涌出来了,所以安住要紧。“广为人说,悉无厌倦。”学问教不倦,夫子有这个德行,应当学。“菩萨戒德清净,故说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学佛,“三皈”、“五戒”,大家受过,有没有真干?《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真干!那是佛弟子、是弥陀弟子。这是一面镜子,看看这个人《弟子规》都没做到,《感应篇》没做到,《十善业》没做到,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他不干真的,我干真的;他这个道场不干真的,我回家干真的。干真的,个个成就。释迦摩尼佛干真的,十九岁离开家庭,外出参学,三十岁,在菩提树下入定,开悟了。惠能大师,樵夫,苦力,砍柴,卖柴火为生活,很苦!这个人不是凡人,再来人,不是再来人,做不到。年岁这么轻,他心清净、平等,怎么知道?只有清净平等心生智慧。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生烦恼,他不生烦恼;他生智慧。他有个老母亲,只知道孝顺老母亲、陪伴老母亲、照顾老母亲,其他的没放在心上,所以听别人读经,他就能明白经里面的意义,这是真智慧。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坛经》里头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古圣先贤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懂得怎样去学习。“故说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这真修,才有这个效果。自己没有真修,你说出来,跟你做的是两样,不相符合,别人看到了不相信。到真正“解行相应”的时候,自己往生有把握,可以牺牲品位,大慈大悲,教化大众。“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大鸣法鼓,高建法幢”,这就是现在所说弘法利生,鼓的声音响,很远的地方能听到。这是说说法的音声。现在不用鼓了,现在用网络、用卫星电视,在一个地方分享、大家在一起学习,全世界能看到、全世界能听到,这就是“鸣法鼓,建法幢”。偏远不便的地区,现在可以用光碟,还有更方便的,录的机器,有不少人做的这个机器,我看过,一个小机器很小,跟手机差不多大,装在身上,里面是什么?是一套完整的《无量寿经》,一千二百个小时,随身听,多方便。现在人有福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中下根性人利用科技工具发心学讲经没有不成就的古时候老师教学,学讲经的学生,德行那是根本,那个不问,单单问学讲经要具备什么条件?第一个,记忆力要好,你听老师讲一遍,至少一个星期不会忘记,这头一个条件;还必须要具备理解力,你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没有这两个条件,不能学讲经。现在怎么样?现在没有这两个条件,也能学讲经,为什么?随身听天天听,听十遍,听二十遍,听一百遍,听一千遍,自然就会讲了。在从前老师讲经只讲一遍,不会跟你讲第二遍,第一遍记不住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所以要好记性、理解力。现在不需要!现在可以不断重复。中下根性的人都可以发心学讲经,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不成就的。现在这个工具太好了!这个时代没老师,上天慈悲保佑,科学家发明这个东西出来,让没有好老师、没有好机缘的地方,统统可以学佛教、学讲经,这是科学对我们学习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我们要会利用,不会利用就可惜了,这是“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念老在这段经文后头,勉励我们,希望我们个个都成为续佛慧命,如来的传人。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分——建学校,在斯里兰卡建一座佛教大学,在马来西亚建汉学院,都希望在最近的未来,“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我们来做这桩事业,目的“破除众生无明痴暗”,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达到最后的目标——转凡成圣。稀有的缘分,我们遇到了,许多同学告诉我,想来想去想不通,祖宗之德,三宝加持,众神保佑,这个因缘才成熟,不是容易得来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主持道场的那就是大导师,大导师是佛菩萨,大导师有智慧,大公中正,没有私心,没有偏爱,没有偏见,主持正法,希望所有在道场学习的都是菩萨。“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也。”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学习时间我们想象是十年,不能用我的意思来确定,学校有学校的章程,有他们的方法。“一门深入”,古人这几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必须做出试验为大家证明,走“戒定慧”这条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把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开发出来,这是佛法、这是圣贤教育。不但佛说智慧,儒跟道都讲悟性,重视觉悟。学校老师怎样帮助学生觉悟?破迷开悟,这个教育成功了。“内心纯净”,内心不纯不净,就不能开悟。“纯”是纯一、不杂、不乱。“净”是清净,没有染污,他才会开悟。悟了之后,他处事待人,决定是“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内有智慧德行,外面表现,决定是跟孔子那样的,“温、良、恭、俭、让”。中国古人说“诚于中则形于外”,这里说“得乎中而形于外”,这个“中”是“中道”,中正之道,表里一如。从仪态知道,你有德行、有学问、有修养、有智慧;里面没有,装作这个样子,装不出来的,装的时间不会长久,破绽会露出来。一定要从真实心中作。大乘教里佛常说,“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没有私心,没有自我。印光法师文钞选读复潘对凫居士书前者大梦未醒,致有冲突,不胜惭愧。今梦醒矣,本欲无言,然恐阁下或有未喻,且略陈之。孟子云,有不虞①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此语,极确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说一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各有前因,致获现果。了此,则只宜自忏宿业,何暇怨人乎哉。所以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②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受宠若惊,受辱不怨,逆来顺受,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此传作于民国十三年,彼在青岛悦来公司,函告于光,实未寄文来。光极力呵斥,令毁其稿。至今年四月,彼持其自作之年谱令光看,于十三年谱内,有此文。光即将传文撕作粉碎,极力呵斥,谓彼是甚么人,何得自作年谱。而又何得妄造谣言,陷光于以凡滥圣,藐视天下宗教知识,及贤士大夫之极大罪中乎,令永勿再录。至八月,因催印观音颂到申,于友人处,见彼油印之文,光持回撕之。时彼亦寄居太平寺,谓之曰,汝以此恭维光,甚于持刀杀光百千万倍,令勿流布。岂知彼早已寄于海潮音令登报矣。及阁下寄来,光意谓才印未久,尚可收拾,所以祈蔚如劝阁下尽行焚毁,务成爱我之实。又令上海居士林,净业社,各于林刊月刊声明,免致不知者谓彼承光意而作耳。及阁下来书,方知不可收拾,遂悟孟子,子思,及佛所说之各事理,而心中已于此了不介意。是盖宿业所使,只可自怨宿生少栽培,何暇怨彼之妄造谣言乎。马契西此举,光于一切前境,皆悉无烦计虑,或可完我天真③,卒④能无愧于自心耳,则是因祸而得福,实为大幸。阁下所印之传,随阁下意,烧之也好,散之也好。如其爱我情殷,略将光诫彼之意,撮略叙百数十字,印于皮子里边之白垫纸中,以免无知者之效尤更好,并非为洗雪此诬,免人唾骂也。何以故,唾骂者愈多,光得利益愈深,以非光自为,而光受唾骂,则其消业障而增福慧,有如金刚经十六分所说者。光色力衰弱,冗事繁多,以致净业工夫,徒惭疏略,得此因缘,用作不修而获益之据,幸何如之。(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书一)注解:①虞(yú):预料。②素(sù):向来;从来就。③天真(tiān zhēn):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④卒(zú):末尾;结局。净土释疑网微信平台已开通微信弘法,敬请大家关注净土释疑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amtbedu。添加方法:打开微信--朋友圈--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输入“amtbedu”点击“查找”,出现的界面再点击“关注”。我们每天会把净空老法师最新讲经菁华、学佛答问,每天选取一篇印光大师文钞(生僻字加注音、注解),以及网友们的学佛体会等文章,分享给大家,敬请关注!净土释疑网:( 编辑)
查看: 336|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士跟出家有什么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