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穆斯林和部分穆斯林国家让国民禁欲,究竟是为了什么

穆斯林移民会对欧洲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吗?
550 个回答
更新:收到一些知乎朋友私信的提议,由于目前的安全问题,我还是匿名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好敏感的话题,这话题在英国基本上是无法讨论的。中文不太好,见谅首先我们来看看英国的数据:这20年来移民英国的人一直在增长特别是在2005年的时候接近300,000人。在这些人群当中有多少人为穆斯林?这个数据我并没有找到,但是从2001年到2011年英国从1.5百万的穆斯林人口变成了3百万,意思就是说穆斯林数量从占英国总人口的2%到5%。 [1]这20年来移民英国的人一直在增长特别是在2005年的时候接近300,000人。在这些人群当中有多少人为穆斯林?这个数据我并没有找到,但是从2001年到2011年英国从1.5百万的穆斯林人口变成了3百万,意思就是说穆斯林数量从占英国总人口的2%到5%。 [1]再来看看瑞典经过统计穆斯林人口在瑞典是占总人数的5%。[2]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2年瑞典人口总数为9百万增加到9.5百万,16%的新生儿的母亲不是来自西方(大部分是穆斯林)[5]数据显示从2014年1月份到2014年11月份,瑞典政府一共通过了28680难民请求[3],这还不包括瑞典2014年接受80000阿拉伯难民[4],而且每当瑞典接受一个难民,这个难民在瑞典的平均每天消费为12.5USD[6],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对瑞典财政造成多大影响(大概算算)。设平均每天瑞典收到Pt难民数量不变,我们已经知道总难民人数为 = 108680人,那么Pt =
= 298人。那么第一天政府要花 Pt x 12.5= 3725USD,二天一共要花了 Pt x 12.5 x 2 + Pt x 12.5, 三天为Pt x 12.5 x 3 + Pt x 12.5 x 2 + Pt x 12.5 ..... 365天过后等于 Pt x 12.5 x (365 + 364 + 363 + ... + 1) = 2. x 10^8 USD。瑞典的国民收入为4.294 x 10^11 USD, 也就是说给难民支出的钱占国民收入的0.05%左右。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是瑞典人,他告诉我因为瑞典政府福利特别好,这是一个很多人难民前往瑞典的一个原因,而且大多数人到最后都能拿到公民,然后开始不工作只享受福利因此可以拿更多的钱,那么谁为他们买单?当然是纳税人。具体多少钱支出了我没有计算过,我今晚要出去有时间再算算。。。主要是数据难找现在这个阶段欧盟国家一共记录了264000难民,和2013年相比有24%的增长,大多申请的国家为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和英国。[8]欧盟对处理这些难民的预算增加到了480.5百万USD,从2009年来增加了2.5倍。难民越来越多,欧洲越来越穷。。。当然两者没有关联,但是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给难民那么多帮助?再看欧洲:英国英国反穆斯林组织比较多,先来介绍下EDL(English Defence League),他的来历是由于穆斯林的大规模抗议侮辱英国驻中东军队引起的。[9]目前member人数为35000左右。第二个就是英国的极端右派党(BNP)大不列颠国家党,他们的政策非常的anti穆斯林[10]================================================================英国穆斯林我11岁来到英国,幸好我邻居都是白人,穆斯林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名声真的不好,很多人都会害怕他们。你会问为什么害怕?1. 牛津前段时间出现对未成年的强奸和性侮辱事件,我们来看看嫌疑犯的名字和长相:Mohammed Karrar Mohammed Karrar Assad Hussain Akhtar Dogar Bassam Karrar...etc==========================================再来看看最近在约克的未成年强奸事件,长达16年的犯罪,1400未成年受害[11]我不多说了,从名字和长相能分别出他们是不是穆斯林。你会想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呢?错了,当地政府和警察知道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想被labelled as so called "Racist"。因此没有发言,从某总意义上来说,英国人民失去了Freedom of Speech。我不多说了,从名字和长相能分别出他们是不是穆斯林。你会想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人知道呢?错了,当地政府和警察知道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不想被labelled as so called "Racist"。因此没有发言,从某总意义上来说,英国人民失去了Freedom of Speech。==================================================在英国,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只要你对穆斯林群体说一点点不好听的话,很多人就把你当成racist,哪怕你只是指出这些嫌疑犯的共同点,而且穆斯林对这些言语更铭感。他们经常会组织游行,宣传宗教,抗议,还有就是猛生小孩,家庭非常的大,因为欧洲大多数国家用福利来鼓励生育。而英国本地人不太敢宣传自己的文化,宣传了还反而被别人或者政客批评。在我看来,还有我的朋友眼里(英国人),英国以及欧洲的文化在慢慢的消失。不要说我在generalise,look at the facts,欧洲在改变,穆斯林数量在升高,但是数量变多了那质量有变好吗?难道忘了去年的伦敦砍头事件?===========================2014年英国本地选举的时候,在英国的tower hamlets当地居民为了重选当地工人党代表Luthur Rahmann因此对投票数量动了手脚。[12] 而Luthur Rahmann这个人也不干净,前段时间由于非法筹款被告[13]这个人是穆斯林,当地大多数居民也是穆斯林,呵呵。这个地区的population diversity[14][14]===================================再来看看其他国家德国我以前也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游行,当他们大声喊着Allahu Akbar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害怕。我以前也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游行,当他们大声喊着Allahu Akbar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害怕。=========================================================我目前在曼城读书,曼城最乱的一个地方叫做moss side,它的population大多数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在欧洲一般都喜欢扎堆,更本不和当地白人居民socialise,反而还形成敌对状态。最主原因要还是文化差异太大,他们的信仰,他们的value太不一样。欧洲的multiculturalism运动失败。总的来说就是欧洲人民对人权的过度重视导致了穆斯林群体在欧洲的猖狂。这就是打击,欧洲文化慢慢在被流失,穆斯林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越来越浓重,因此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我认为有一天白人估计会在欧洲成为少数名族。有答案说穆斯林无法改变英国政策的人我不太理解你们的道理,英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英国各个大党派不可能忽略英国穆斯林的选票数量。因此我认为穆斯林越多,英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会更松弛,对这些所谓的“弱小群体”保护伞开得更大。这个道理也可以apply to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如果你还说我在generalise,我只能说bitch please!不要小看欧洲的穆斯林。===================================================补充:上面的数据来源于官方,难民每天的开支是只够吃穿住,实际开支估计还要多。Reference:[1][2][3]?renden+2014+-+Asylum+desicions+2014.pdf[4][5][6] page 16[7][8][9][10][11][12][13][14]
转载原文链接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接触过在欧洲的穆斯林,一谈到他们,溫和善良的国人通常会把国内的穆斯林自行代入,中原、东北部、南部地区的穆斯林大多为回族,如果你恰好有个中国穆斯林的同学或同事,你会发现他们通常和我们一样,除了在饮食文化上显得略有区别,我们基本看不到他们和欧洲穆斯林的共同点。  我六年前初到法国的时候,对欧洲内部的民族矛盾是毫无了解的,但是入学的第一天就被学长学姐认真告诫,离阿拉伯人远一点,当然是越远越好,夏天女生不要独自穿过阿拉伯区,谈论阿拉伯人是最好换个代号,法语阿拉伯来自Arabc音译,他们可以轻易的听出你们在讨论他们,这是很危险的。  刚到法国时是学习语言,班上大多是外国人, 而读书时是念研究生,班上也几乎没有阿拉伯穆斯林,所以上学时代基本上是听学弟学妹们说说他们(穆斯林)在课堂如何不尊重老师或者如何调戏女同学的,而他们(穆斯林)中的绝大多教,在大一升大二的时候 就会被考试淘汰掉;上学期间,也会经常遇到被阿拉伯人抢了包的中国同学,比如我法国婚礼上的伴娘,还遭到过阿人入室抢劫。  真正了解阿拉伯穆斯林,是我在12年毕业后搬进了一个市中心的小区,我搬进去时小区里大概有两三家真正的穆斯林人家,都是爸爸妈妈以及三四个小孩,妇女黑袍从头到脚,男人也穿长掛戴小帽,我从没见过他们的小孩和白人小孩一起玩,他们从不和邻居交谈,我曾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但都没有被理睬,所以当时也说不上了解,最多算是脸熟。  两年后,小区里的阿拉伯穆斯林逐渐多了起来,搬过来的基本上是二三十岁的壮年,小区各种问題随之而来,负责小区环境的阿姨,他家的车胎在几个月之内被扎了14次,我的车还算好, 只被扎了两次,小区里生活垃圾开始随地扔,花园里经常能看到三五阿拉伯青年在一起吸毒,你多看他们两眼他们就会发怒,夏天时女性穿着正常夏装出门会听到有人喊“婊子”,很多年纪大的法国人忍无可忍开始卖房子搬家,至去年我们离开时,小区很多空房子在低价出售。  再说近年来法国学校的一系列变化,原水的圣诞节假、复活节假更名为冬季假期和春季假期, 学校里不得有任何与天主教相关的宗教信息,统一的午餐必须为清真食品等等等等,法国主流天主教的小孩甚至不可以在学校谈论圣诞节收到了什么礼物!  有篇谈论欧洲政治正确的文章里谈到,生活在 欧美的中国人、印度人、甚至南非黑人,也许刚―开始会并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但他们的二 代却不难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阿拉伯穆斯林,无论是二代三代四代,永远是在社会底层。  下面三段为引自原文有关谈论欧美对于穆斯林 的政治正确的谈论:  所谓政治正确,其隐含的意思就包括事实未必正确,但为了政治大局,你必须要认定它正确。 其很多表现成为了社会里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社会进化文明的标志。在欧洲政治正确至少包 括,不许歧视女性,不许歧视残疾人,不许歧视 黑人、穆斯林等少數族群.要尊重不同民族的习惯和文化,为此,自由、文明、民主这些詞在某 些时候也都不可以说,不然会被认为是“欧洲中 心论”的政治不正确。这些政治正确原則的提出 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正是由于欧洲历史上有男 女不平等,有黑奴贸易,有和穆斯林的宗教战争 产生的敌视情绪等等,使得不可能每个人都从心 底里完全接受男女平等种族平等这些观念,所以,才需要提出政治正确的原則来強迫人们接受,并矫正自已的行为。  不可否认,这种原則初衷是极好的,也确实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虽然政治正确不可避免的压抑了部分的言论自由,但它对和谐社会的 建立帮助极大——不管每个人心里有多么的歧视 和不爽,表面上还都是一脸热忱,风度翩翩。  至少在英国,政治正确几乎是以一种洗脑的形式嵌入到教育里的。每个人从小接受这些原则的灌输,导致英国人在谈到一些话题时几乎是有一种奈件反射式的回避。比如每次穆斯林发动恐怖袭击后,英国的公知在报紙上讨论其原因,总是翻来覆去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政府,是不是还是哪里做的不够,对穆斯林不够好。比如穆斯林是不是收入太低了,是不是没有好作,是不是没有接受好的教育,是不是还是被边缘化,没有真正的融入社会?如果这些鄱不是,那么是不是他们没有接受真正的伊斯兰教育?总之翻来翻去就这几个问题,因为这样说可以保证安全的拿到稿费。至于伊斯兰教的教义到底如何,穆斯林为什么没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穆斯林为什么收入低这些问題,他们或一笔带过,或千脆避而不谈。而关于穆斯林和伊斯兰教的讨论和批评更是在公共言论中是缺席的。因为政治正确。  不仅是在英国,09年我国某疆某族穆斯林对汉人的大屠杀后,也没有一个主流媒体敢站出来说是宗教信仰本身有问題,当然,这世界上任何一 家主流媒体也不可能做这样的报道,今年初法国 的查理周刊以讽刺手法的漫画激怒了穆斯林,遭到了血洗报社的代价,殊不知其他各国:美帝、 俄罗斯包括我大中华的人民及领导不知多少次被 该周刊嘲讽,我们难道也端着枪去突突吗?我们没有。  国内有些人就不理解了,他们这么坏,不给他们工作,不给他们移民不就得了!可问題是,生活在法国的阿拉伯穆斯林,绝大多數都是法国国籍,他们本身也不热爱工作,每个月领着几百欧元的生活补助,卖卖毒品,抢抢包生活的就很好。穆斯林的家庭,通常是5-7个孩子,这样下来,每个月的抚养补助都能达到几千欧元!这些钱来自哪里?来自在辛苦工作的人交的税。 所以又谈到了人口问題,不是危言耸听,几十年前,95%的法国纳税人供着5%白吃白喝的法国穆斯林,而今天呢?  然而,拥有法国藉的穆斯林却根本不认为自己是法国人,他们的自负来自于内心的自卑,他 们天然的保持着与其他民族和宗教的隔绝,甚至穆斯林女人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没有地位和主权 的,在她们眼里,那些穿着风情浓妆艳抹的法国女人是多么下贱,男人不去强奸她们,还能强奸谁?在巴黎今年两次遭袭后,法国多地阿拉伯穆斯林都有庆祝活动。他们并不是所谓的恐怖组织人员,他们就是所谓的温和穆斯林。  如果出门,你恰好遇到了穆斯林人婚礼车队, 那是非常糟糕的,他们会专挑立交桥上,交通环岛处,或者隧道内把交通堵死瘫痪,不满的司机 按喇叭的声音越大,对他们来说祝福越多,当然 不仅仅是这样,他们还一定身彼原产国国旗,对 法国人竖中指骂賍话,对旁人鄙夷的神情毫不在乎。我相信,任何一个拥有中等普通教育的家庭都不会尤许自己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事愦,吏何况 他们的车队中还有很多长辈。只需经历一次,你就不会再来说什么穆斯林是教人善良的宗教。  我讲述的就是我所看到的法国阿拉伯穆斯林, 他们并不是百分百都是这样,但大多教都和“温和友好善良”没有半点关系。越来越多的文章出来捅 破,极端恐怖主义不是歪曲了教义,而是彻底贯彻了教义。他们的古兰经,先知教导他们用武力 去征服不信仰他们的人,以神的名又杀戮无辜。只能被认为是这个文明世界上的毒瘤。  最后,我想说我同意这样一段话:没有所谓的溫和忮斯林,唯一能让级端穆斯林变的溫和的,都是政府强硬及权力集中的国家,比如中国、俄罗斯以及其它真正的帝国主义和军权主义国家,能让他们温和的不是宗教本身,而是自信且强硬的政治环境。
我个人感觉吧,其实各国搞绥靖的领导都不傻,之所以公开场合都要宠着穆斯林,是因为现在穆斯林实际上是个挑战全球的状态,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攻击目标,所以美国惹一惹,欧洲惹一惹,中国也惹一惹,王八拳罢了,疼但是不伤。如果谁先跳出来,摆出一副和穆斯林势不两立的右翼范儿拉仇恨,反而容易立刻成为穆斯林的集火对象,此时,其他国家并不会和你同仇敌忾,反而会想尽一切办法祸水东引,好让自己隔岸观火。相对来说,穆斯林是抱团的,而穆斯林之外的世界却无比的分裂。传统上可以搞圣战来团结,可问题是十字军都会去屠了君士坦丁堡啊,难道你指望欧洲俄国美国中国这些明面上和气生财暗地里水火不相容的团结起来。。。小布什曾经拉过一波仇恨,然后不小心就让天朝做大了,欧洲离心力增强,自身也吃了不少亏。有这个前车之鉴,后来的任何决策者在想拉仇恨的时候都会慎重。床破明面上也在歧视穆斯林,但实际上考虑到美国的地缘状态,他的做法其实是在尽量避免直接和穆斯林交锋而想把欧洲顶在前面。我朝在新疆闷声发大财,西方媒体竭尽全力攻击我朝搞宗教民族迫害,本质上也是试图把我朝树立成全世界穆斯林的靶子,帮我朝拉下仇恨,所以感觉我朝明面上也不是很敢再搞些大新闻,尽可能的在内地就维稳绥靖了。所以现在这么个让人有心无力的局面,本质上还是各国把穆斯林的威胁放在了中国威胁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更高级别的仇恨之后,搞以邻为壑试图祸水东引的把戏。这一套不管西方还是东方都见得多也玩得多了,二战不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吗。有一天我朝真的如诸公所愿向伊斯兰世界开战,现在祸祸欧洲的几千万穆斯林没准第一时间就会被欧洲国家武装起来送到新疆,说不定还是通过俄国铁路运的。。。。不过整体来说我还是并不是很担心穆斯林能翻盘的,毕竟他们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确实还不够强大,有一天真的刺激到帝国主义的心理平衡线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估计就要被钦定了。不要说什么玩脱了之类的话,张伯伦也玩脱了啊,丘吉尔能顶上就行。至于说人民的个体利益和生命之类的,虽然说来残酷,但在政治舞台上真的就是个数字罢了,不到一定量级连被决策者考虑的价值都没有。而且这些牺牲本身也是在为未来清算穆斯林做舆论准备的,有朝一日要对穆斯林下手的时候,至少在当时不会受到太多政治正确的阻力了。以上只是我个人感觉,随便扯扯,请勿喷。
好多年以前去过新疆,见了人就聊天,自己也观察,发现那些聚居的一部分人真是又懒又极端又忘恩负义。当局对他们各种优待,甚至溺爱,可换来的是75。不只当地的汉族,其他族的同胞也对那些聚居的极端的一小撮非常反感。而我本人,在了解了一圈之后,还是被那一小撮以次充好给骗了!从这以后,我对他们没有好感了,除非是接触过了解了,否则不太会相信他们。两三年前,去青海,在东关大清真寺,我遇到一位河南来的白帽子族男青年。由于我就有这个族的同学一起长大,所以还傻傻跟着聊天。而男青年告诉我,他支持75,因为(三个字)是兄弟姐妹,而根本不管事情的对错。这种想法我实在是佩服。他还告诉我,他家做生意的,日子还不错,经常捐钱给(三个字)助学。我本来挺高兴听到这个的,结果他补了一句,说要壮大(三个字)队伍才能对抗。现在看来,他着不就是脑残的极端思想吗?尤其是这种兄弟观念,跟黑谁会讲义气做傻事有什么区别?更让我不解的是政策,人家都不领情,你还热脸贴冷屁股,孩子不能惯知道不?你让占大多数的孩子伤心啊相关答案
我骂tg政府都敢不匿名!
我觉得这跟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的民风到底有没有关系?说到底穆斯林就是欺软怕硬不觉得吗 我是海陆丰这边的人 听我爸说十多年前就有一批新疆人来我们这里装逼?而且是强行装逼?最后我们这里形成了一种风气看新疆人穆斯林往死里打就是打 打完派出所的人来了也不作为就看着被打然后在旁边劝一劝拉开 最后我发现我们这里没啥穆斯林新疆人 然后得知那些打人的人就是当地的小混混和地头蛇还有平民 你们说的穆斯林问题严重很严重 我觉得解决办法打到他服吧——————————————————分割线评论区里可能有些人是住在大城市一线二线的所以不理解海陆丰的情况 就是本地比较多宗族势力一个村一个村的 14年还是13年上新闻头条出动武装部队直升飞机围剿的陆丰博社村主要是制作冰毒的 他们的情况是整个村在做冰毒几乎每家家里都有一把AK 村里有武装力量村口有人把守外人想进村没村里人带是不可能进去的 而那一次围剿没有搏火是很意外的因为做这个是被抓了也是判死刑何况还持有枪械 那次围剿完全是突击凌晨直接部队一车一车的进村 所以也不用怀疑什么绿绿人多怎么办 多就把他们送去见安拉吧
说说1000年前泉州的穆斯林先占坑以后慢慢修改老家福建泉州,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最早建立的清真寺——清净寺,泉州作为联合国唯一认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就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来定居,答主在查资料的时候还看到了阿拉伯商人贿赂知府以谋求建立清真寺的许可。古代的泉州人民是很宽容开放的,在泉州地区有将近30种宗教以及教派和平共处,其中包括摩尼教(明教),结果后来穆斯林不断发展壮大,可以百度“蒲寿庚”
这个家族掌握了泉州的政治大权,后来的情节就不说了大家自行脑补。。。。。从此泉州人民算是吃了教训,不能对穆斯林太好了很多老乡来评论说,平时感觉不出泉州的回族人有什么区别,都挺和谐的。换个思路说吧,我们南安老家的村子,原来有20多个姓氏,最后只剩下李姓,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大家同一个姓氏住在一起比较亲近。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应该是几百年的血雨腥风才有今天的样子
看看这个答友贴的视频,一个英国妹纸回到自己的故乡,却看到故乡里走上街头的穆斯林游行叫嚣着英国警察下地狱。一个黑袍妇女指责妹纸穿的少是裸体,诽谤她要勾引男人。其他穆斯林男人指着妹纸骂,带头的说教法高于法律,卡梅伦要下火域,妹纸不信教也要下火域。最后妹纸看着这一切,委屈的满眼是泪说不出话来。像丧家犬一样站在夕阳下。这是这个妹纸的故乡,从小长大的地方,高兴的回来却被外乡人指责,诅咒,他们当时都是难民…还有移民…只有五分钟。可以看看。P's:他们游行是因为一个穆斯林妇女被逮捕,因为她丈夫涉嫌制造了恐怖爆炸袭击。这种事情请永远不要发生在我的祖国!!!!
首先,自我检讨,写的是不好的部分,好的部分没写,其实我本人很喜欢吃拉面,对那个汤味道情有独钟,家附近也有几家拉面,有一家常去,夫妻两人很开朗的个性,碰到与我工作上的问题还会问我下,有些打工的还会买了肉包子和酒进来,他两都是笑着说,我们是回族,不能带这个来,大部分人都识趣的会带着离开,或者到外面等着打包带走。因为他们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所以就近选了幼儿园,基于自己的信仰,他两轮流会去送饭,隔壁是个修车卖车铺,经常车子都停到他家门口,他家门面也不大。经常被人挡着,他们夫妻算是好说话,我都和他们说,你们怎么不让旁边的注意点,别让他们把你们门口的位置占了,他两就憨憨的笑了。他们就是普通的回民,同样热爱生活,跟你我一样。下面所说的朋友和我是好丽友,兄弟关系,聊得也很深入,经常互相帮助,他家有几套房,在哪里,他都和我说过,当然。我的有些事情他也知道。不是道听途说。朋友们说的方法都谢谢了,不过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利益相关,朋友有一园区房子最近要卖,园区房价一飞冲天,想来也能卖个好价钱,不想是小区沿街这排,前两年楼下开了个清真拉面店。排烟措施做的不好,导致楼上几户都受不了,租户都不想租,想出手都出不了,向物业投诉,物业说管不了,找房东。房东说我房子房租都收不了,等于白给他开店,找城管,工商,都没用,他说他听不懂,看不懂,念给他听,他也听不懂,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自来水自己接到了公用管道,电接到了总线上,等于说水电房租全免。要他搬走,得给他几十万安家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伟光正的朝鲜梦工厂】
2005年11月,两个德国人飞赴朝鲜,他们此行既非讨论核裁军,亦不涉及外交关系,而是督察一项雕塑外包工程的进展:德国人正在重建法兰克福的神话喷泉(Fairy
Fountain),这组新艺术派雕像群原建于1910年,后在金属材料稀缺的二战时期被熔作他用。喷泉原版设计蓝图已无迹可寻,法兰克福市需要找到一些能工巧匠,凭借老照片来重塑一组天真孩童以及巨型喷水青蛙和大鱼的雕像,以再现神话喷泉的童趣天成之美。为了完成这项复杂工程,德国人找到了朝鲜平壤的万寿台创造社。
共有约4000名雇员的朝鲜万寿台创造社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艺术工厂。在这里供职的约1000名艺术家都是从全国顶尖学府中精挑细选的人才,唯有这些御用艺术家有资格为领袖金氏家族作画塑像,同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批量生产宣传画、壁画、海报、公告牌以及苏联式的高大纪念碑,用来将朝鲜伟大敬爱的最高领袖,即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祖孙三人供上神坛。不过,万寿台创造社所做的工作并不止于为朝鲜的自我陶醉搭台布景,它还有一项进账千万美元的兴隆副业:为全球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兴建雕塑、纪念碑、博物馆、体育场以及至少一座总统府。
法兰克福应用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Applied Art)副馆长克劳斯·克莱姆普(Klaus
Klemp)在2004年发现了万寿台创造社后颇为认可其技艺水准,他说服法兰克福市官员雇佣这家单位来重建神话喷泉雕塑群。克莱姆普解释道:“这纯粹是个技术层面的决定,德国一流艺术家已经不再搞写实主义创作了;而朝鲜人从未经历现代艺术的漫长演化,他们的技艺基本还停留在20世纪初的水平,与神话喷泉雕塑群的首创时间正好重叠。”而且朝鲜方面为重塑这组装饰性青铜喷泉所开出的价码也相当有竞争力:连运输组装全都算上才20万欧元。
来到平壤后,克莱姆普和他的同事菲利普·斯特姆(Philipp
Sturm)在朝鲜文化部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万寿台创造社的厂房,这里开阔通透,写着“坚决执行党的命令!”(When the Party
Gives Orders,We Execute!)以及“自给自足是唯一生存之道”(Self-Sustenance Is the
Only Path to
Survival!)的标语高高悬挂。地上矗立着一座实物尺寸的石膏喷泉雕像模型,其他在制品还包括一尊七八米高的白色大理石金日成像和一组较小的革命英雄群像。
虽然工艺质量无可挑剔,但是德国人还是有点不满:他们的新艺术派喷泉雕像展现出了些许彪悍强硬、见棱见角的共产党员风采。斯特姆回忆道:“雕像中的女性顶着水泥砖块一样的发型,不过这不是什么无法补救的问题。我们向头部雕刻师解释说社会主义写实风格在那个年代的法兰克福并不流行。他悟性极好,按我们的要求柔化了雕像外观。”
万寿台创造社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一家名为万寿台海外开发会社的国际分支机构,运用自己的看家本领为海外市场提供服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韩研究所研究员科蒂斯·梅尔文(Curtis
Melvin)表示,来自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博茨瓦纳、贝宁、柬埔寨、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及、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塞内加尔、叙利亚、多哥和津巴布韦的订单令万寿台海外开发会社赚取了数千万美元。本刊通过电子邮件联络了朝鲜官员和万寿台创造社,也向朝鲜驻几个国家的大使馆发送了传真,但他们均未回复置评要求。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朝鲜问题专家马库斯·诺兰德(Marcus
Noland)表示:“朝鲜似乎已经发展出了一个小型作坊产业。朝鲜迫切需要资金,我猜他们是在某个时刻意识到,出口为领袖竖立丰碑的能力既可以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又能创收。”
成立于1959年的万寿台创造社一直都是朝鲜美学标准的定义者,或者说至少是炮制者。朝鲜是贫困国家,联合国表示该国5岁以下儿童中28%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在这种局面下,朝鲜还将大部分预算用来神化金氏家族。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不久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在专项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标准的国家预算支出中,有44.8%的资金用于为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兴建的大型献礼工程。万寿台创造社可能从这些资金中抽走了大头,因为小到朝鲜人戴在领口的领袖别针,大到一些超级神殿,例如由三只分别握着锤子镰刀毛笔的、卡车般巨拳组成的50米高朝鲜劳动党成立纪念碑等等,一切设计施工都由该社包办完成。
德国是唯一聘请万寿台创造社为自己工作的西方民主国家,而且那时的朝鲜还未因为2006年首次核试验和导弹试爆而进一步陷入被孤立境地。当时德国人曾希望通过友好的政策来帮助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走上更具人道精神的良性发展道路。
但就算没有德国人眷顾,万寿台创造社也不乏海外客户。2010年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郊外揭幕的非洲复兴纪念碑是该社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这座雕像高达50米,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和里约热内卢的救世主耶稣雕像还要高。该纪念碑基座的一块铜牌上刻着工程造价为2500万美元,但《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外国政府官员表示这项工程共动用了约150名朝鲜艺术家和工人,成本接近7000万美元。这尊铜像塑造了非洲家庭的一家三口,父亲挺着壮阔胸膛迈步向前,肩头扛着的娃娃手指大西洋。塞内加尔时任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Abdoulaye
Wade)在揭幕当天对《华尔街日报》表示:“这座纪念碑传递的信息是非洲走出了黑暗,告别了500年的奴隶制度和200年的殖民统治。”他补充说道:“只有朝鲜能为我建造这座纪念碑,我没有钱。”
塞内加尔工会对瓦德在国内失业率将近50%之际进口外国劳工服务的决定表示了抗议,而雕塑中的母亲形象令许多塞内加尔人感到大不敬:这个国家以穆斯林为主,而朝鲜塑造的女性形象代表仅裹着几块儿勉强遮羞的布头。而令瓦德总统骇然的是,他的非洲复兴一家人居然都长着朝鲜面孔,而这种问题在万寿台创造社的海外项目中一再出现。瓦德坚持必须返工,他当时说道:“必须是非洲人,不能是亚洲人!”
万寿台创造社的工作在博茨瓦纳也遭到了批评。据《亚太艺术》(Art Asia
Pacific)报道,2004年该社赢得了为三位传奇部落酋长设计及塑造雕像的合同,金额为110万美元。博茨瓦纳当地艺术界人士抗议说自己竞争不过朝方开出的低价,而且抱怨朝鲜的社会主义写实风格不符合非洲本土文化。2010年,津巴布韦签署合同委托万寿台创造社为前总统乔舒亚·马卡布库·叶戈罗·恩科莫(Joshua
Mqabuko Nyongolo
Nkomo)塑造两尊雕像,惹怒了民众。许多津巴布韦人认为上世纪80年代政府军杀害了数千同胞,而这些凶徒正是在朝鲜接受的训练;在他们看来,如今由朝鲜来为有国父之称的恩科莫塑像是一种冒犯。在其中一尊雕像完工后,恩科莫的家人评价说“看不出这座雕像与人们所熟知的津巴布韦之父有什么相似之处”,此后这座雕像被弃用(不过最后还是被重新竖立了起来)。其他非洲国家的人民则指责领导人挥霍国库资金来树碑立像、往自己脸上贴金。
纳米比亚是万寿台创造社最忠实的客户之一,自2000年以来已聘请该社设计并建成了四个大型项目,分别是:一家军事博物馆、一家独立博物馆、位于首都温得和克的英雄陵园(Heroes
Acre)以及新总统府。英雄陵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白色大理石方尖碑外加一尊左手拎着AK-47冲锋枪、右手欲投手榴弹的无名战士像;而装饰有本地动物等比例雕像的新总统府盖得好像一座方方正正的公司大楼。朝鲜还为柬埔寨在暹粒省比邻吴哥古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大全景博物馆(Grand
Museum),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将开放。据共同通讯社报道,此次万寿台创造社不仅建造了博物馆,而且还将还原柬埔寨在十二三世纪时的战争场景,并借助3D技术用电脑模拟出古代柬埔寨风貌。
万寿台创造社海外业务的意大利籍联络官皮耶尔·路易吉·切乔尼(Pier Luigi
Cecione)曾是一家交响乐团的团长,他在2005年赴朝时接触到了万寿台创造社的官员,现在他负责该社绘画、印刷品以及小工艺品的外销工作。切乔尼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万寿台创造社具备完成庞大的工程项目的能力和经验,而且能派艺术家和工人长期赴海外工作,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艺术团体少之又少。工程金额通常是几百万美元,可能是政府之间有协议……万寿台创造社在朝鲜是部级单位,不隶属文化部。”
万寿台创造社在朝鲜的厂区面积达到了12公顷,相当于22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厂区入口有两扇厚重的大门,神情坚毅的金日成和金正日画像供奉其上。厂区里建有一栋栋苏联式的粗陋水泥大楼,里面有数百个工作室在运转,地上散放一些雕像。斯特姆曾经在考察神话喷泉项目时实地探访过万寿台创造社,他说:“我在东德长大,万寿台创造社让我回想起小时候那些破旧的工业厂房。”斯特姆将自己的照片拿来与本刊分享,说道:“当时有很多工人就闲坐在树墩子上,他们似乎没有太多工作可做。”
据德国商业杂志《Brand
Eins》报道,这个庞大的工作基地被分成了13个创意部门,7家工厂和50多个负责混制颜料和测试材料的供应部门。万寿台创造社还开设了自己的造纸厂、足球场、幼儿园、桑拿房、医务室以及礼品店。国际业务的接洽是在一间装修奢华的办公室里完成的,那里有镶金框的图画、平板电视机和黑色人造革沙发。斯特姆将此形容为“像暴发户一样,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有点怪异”。
万寿台创造社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统一的风格描绘着一个永远柔光笼罩的世界:领袖们慈祥如父、孩子的小脸红扑扑、母亲们爱意荡漾、自然界生机盎然、英雄爱国至死不渝。不过,这些接受了古典主义训练的艺术家们有能力创造出所有类型的写实主义作品。当时令克莱姆普颇为惊讶的是,万寿台创造社的艺术家正在仿制荷兰风光画和巴黎市景图等几种外国类型作品。克莱姆普说:“如果你来到塞纳河畔,从路边摊上买了一幅画,那么它很可能是由朝鲜人绘制的。我很难想象这类艺术品会在朝鲜国内销售。”
万寿台创造社海外雕塑和纪念碑建设的初期工作也是在工厂里完成的,从事这些工作的通常是一些几乎从未走出过国门的雕塑家。《Brand
Eins》曾报道说,在塞内加尔的非洲复兴纪念碑开建之前,该社艺术家们曾铸造了一个10米高的模型,以测试设计能否挺过地震、风暴、雷电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一位雕塑家对这家德国杂志表示:“显然,全天下根本没人能和我们竞争。”
就像与朝鲜有关的其他事情一样,我们无法得知万寿台创造社到底怎样运作以及何人能够从它的海外销售中获益。迈克尔·梅登(Michael
Madden)是专门追踪朝鲜高层人事的网站North Korea Leadership Watch
Blog的编辑,他认为万寿台创造社至少部分归属于已故领导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所有,她名下的企业还包括平壤的多家快餐店和饭馆,以及位于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国的朝鲜餐厅。梅登说:“我的肯定程度达到了95%。”梅登的判断来自于他在朝鲜的线报、有关金敬姬多次莅临该社盛典活动的文献,以及她在政府刊物上为一家“应受表扬的雕塑生产企业”所撰写的散文。
据非洲及柬埔寨媒体的报道,万寿台创造社派驻海外施工的工人受到监视并集中生活在一起。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诺兰德认为他们的待遇可能与朝鲜外派的伐木场和制衣厂劳工无异。诺兰德说:“他们都住宿舍,那里有党委书记有安保措施,还有确保他们都老老实实的打手。”
尽管被人监视,但海外工作岗位仍被朝鲜人看作肥缺,许多人要靠打点行贿才能赢得出国挣更多钱的机会。梅登说:“外派工人能吃饱饭,食品供应不成问题,虽然我们可能会对他们的收入嗤之以鼻,但在朝鲜人看来已经很好了。”为了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工人们必须政治过硬,而且往往有近亲受到政府的控制,这样会降低他们叛逃的风险。
法兰克福的神话喷泉雕塑全部在朝鲜完工,而且顺利交活。在项目启动之初,德国人就很有先见之明地向雕刻师们提供了欧洲儿童的照片,按克莱姆普的话说就是“以免最后这些雕像长得太像朝鲜人;我们知道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朝鲜方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完工后,这些雕塑由货轮从中国运至德国汉堡,然后再用卡车送至法兰克福安装。克莱姆普说:“我们真的都对这些作品非常满意,每一样工作都按时完成,我们共事的每一个朝鲜人都经验丰富而且修养良好,对我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这一切原来竟然是这么正常。”
撰文/Caroline Winter 编辑/陈升龙 翻译/小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 国民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