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如何理解建筑沟通的三大要素是指基本要素(阐述具体内容并举例)

当前位置: >>
建筑?语言――浅析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的研究与应用
天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建筑?语言――浅析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的研究与应用 姓名:郭俊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指导教师:王蔚;王其亨
中文摘要摘要:二十世纪被称为“语言学世纪”,同各门类艺术一样,建筑语言这一 理论话语也广为流传。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观念的推陈出新,建筑语言的概念 与应用也在相应的变化。本文以建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为线索,对于曾经和现在最有影响的相关理论――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做了归纳和分析。符号学是一门二十世纪新兴的学科,与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六十 年代以后形成的建筑符号学有效地解决了现代主义所面临的“意义危机”,并成 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同时,它也为解构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论文简明、 系统地归纳了符号学研究与应用中的一些概念和建筑符号理论体系,结合当代西 方建筑发展趋势和符号美学的观点,对现代符号理论体系进行扩充,在符构、符 义、符用三个层面对建筑符号学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建筑符号创作的基础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和原型理论),以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符号理论体系。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建筑空间的研究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伦敦大学巴利 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 等人发明的。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 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 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 的应用。本文以空间句法的基本概念构形(Configuration)为线索,逐步深入 地介绍了空间句法的一些相关概念和方法,最后介绍了空间句法在各个尺度空间 分析上的应用。关键词:语言学符号学信码空间句法构形 ABSTRACTThe 20th century is intituled as“linguistics’S century”.As other genres of art, the theories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arealso widelyspread.Withthe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conceptions,the conception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and its applicationarealwayschanging.Thispaper sums up and analyse thearetheories of Architectural Semiology and Space Syntax whichmost influentialas anow and ever,while u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and linguisticsclue. Semiology isanewsubject arisedfrom the 20th century which hasconsanguineous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and structuralism.The Architectural Semiology arised after the 1 960s effectively resolved the problemof“Meaning Crisis”that modernism was faced witll,and becamethe theoreticalfoundation stone of Post Modernism.At the same time,it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sustentation for Deconstruction.The paper concisely and bythe numbers sums 1】psome conceptions of Semiology and system info of Architectural Semiology. Combining witll the trend of contemporaryWestern Architectureand the viewpointof Semiotic Aesthetics,the paper extends the system info of modern Semiology,discussesArchitecturalScmiologyonthe level of Semiotic structure,semioticsignification and semiotic application,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sycology and Prototypetheories(Gestaltintegrated systemTheory),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lativelyinfo of Architectural Semiology. Asa rearchin architectural space,Space Syntax Was invented by Bill Hillicr,Julienne Hanson and some others from Bartlett,School CoHege ofLondon.During the 20 year’S hasofArchitecture,Universitytheory of Space Syntaxessence anddevelopment,thebeen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specialfunction,and becomingmore and more perfect.A series of software was exploited,which could be used in the special widely used inanalysisin any Built Environment,and WasArchitecture and city design.This Paper uses the Configuration ofaSpace Syntax asclue to introduce some conceptionsand methodsof SpaceSyntax.In the end,it introduce the appliancation of Spacespace.Syntaxin analyzing various scaleKEYWORDS:linguistics,Semiotic,code,space syntax,configuration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鑫鲞盘鲎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像彳趁疋签字日期:J叩年莎月了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基壅盘茔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墨壅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务/f援盘签字日期:)口口7年多月岁日导师签名:签字吼叩年/月/;日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第一章绪言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20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的现代建筑进入困难时期,现代主义暴露出越来 越多的弱点。随着柯布西耶的去世,进而失去了在理论和精神方面的依托,因而 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建筑思潮的严厉挑战,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反思的呼声越来 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冠以各种名目和标签的流派。总之,现代运动的盛期已经过 去,而新兴的思潮脱颖而出,人们不禁惊呼“建筑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亡以后,西方建筑文 化再次经历了一次主体文化终结的体验,仿佛一切既有的东西都无法满足人们的 审美需求,一切都得接受新的检验,进行重新确认。一种寻找深层意义、建构深 度模式的冲动,驱策着各种除旧布新的艺术实践,建筑界由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局 面,各种学说和流派争相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建筑学者们并不满足现有建筑学的 知识框架,纷纷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实着建筑学理论,或直接套用,或深受启 发,使得建筑学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其中有一支便是将语言学引入了建筑学。 二十世纪,语言学对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建筑与语言的相似性使“建 筑语言"称呼公开亮相:布鲁诺?塞维(Bruno Zevi)1978年著成《现代建筑 语言》,而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同期著成《后现代建筑语言》,初 步形成了从建筑语言体系中把握设计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他们分别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及后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相当于语言的规则――语法与语义的组织。但这只是“建筑?语言”庞大冰山的一角,实际上,建筑学者们营造着一 个更加庞大的帝国。实际上近代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的语言学――存在与语言之源初同一性的 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以及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语言观――对建筑学产生了影响。其中前两支导致了建筑符号学的产生和发展,后者影响了空间句法的产 生。 符号学很早就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的讨论中,那是在五十年代后期, 正值现代主义建筑发生“意义危机"的时候。.当时的建筑师们正在寻找地域性或 是历史性的变通方法,以代替“国际式”这种软弱的“世界语”。到了六十年代 后期,在法国、德国和英国,人们也在探讨符号学与建筑学的连带关系。同时, 又一次将符号学当作论战的工具,作为正规的手段来攻击功能主义不完备的理论。 于是它所继承下来的特征,一部分正像它的父亲语言学,成为一门中性的学科;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另外的一部分,像它的母亲修辞学,成为一门起源于某特定历史环境的政治性学 科。到了七十年代,建筑学的符号学在美国成为一种时尚,经历着一场思想上和 内涵准确性方面的解放,与此同时也获得广度和实施方面的机会。七十年代中期 建筑上的后现代思潮更是在符号的修辞学方面强调着建筑的符号特性。八十年代 兴起的建筑领域内的解构主义思潮又是从符号的语言学方面的特征演绎着新的 设计思想。 比起符号学,空间句法没有直接套用众多的语言学名词,而是受到逻辑分析 语言观的影响,只是其基本思想与逻辑分析语言观相似。空间句法对于在建筑学 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理论和评论关注的物质形式方面并不关心,它希望可以通过 空间的组织发现建筑内在的法则。空间句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伦敦大学巴利特 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 等人发明的。到1977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 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 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并且,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 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 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 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国内建筑界对于建筑语言本身的理论研究比较弱。这可能与我们传统注重普 遍联系而不特别限定概念的思维方法有关,也可能同当代中国的纯理论研究环境 有关。 国内关于建筑语言学的引进介绍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不求甚解的名词应用,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符号”或“某某大师的建筑语言”,对其理论的深层含意 未能理解;二是过于“高深”,特别是众多译文和编译介绍,对许多概念和理论 框架缺乏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通俗”的解释,所以显得同实际应用和设计脱 节。 本文试图作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阅读与分析,通过个人的认识把 建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做一比较清晰的梳理,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对于 国内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现状将会在各章中介绍。1.2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本文努力去汇集、整理和归纳语言学对建筑学理论的影响。不同的语言观产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生了两大分支――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在当代文化研究中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所有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属于符号 系统,建筑也不例外。建筑师和理论学家在对符号学进行详细研究之后,发现建 筑有着深深的符号特性和与语言结构的相似性。在建筑中引入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可以使我们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建筑意义的创造过程和意义的表达过程,而这正是 现代主义运动在遭受“意义危机”之后巫待解决的问题。建筑符号学是-/]有着 极强逻辑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建筑符号学的发展经过了很多人的不断探索,‘本文分析了其中对于建筑设计 最有指导意义和最能清楚的表达设计中的逻辑关系的部分,形成了对建筑符号观 的基本理解。它以符构、符义和符用学为基本框架,从建筑的构成、意义的表达、 建筑与人的关系来研究建筑创作。通过它,我们可以对建筑创作中的造型手法、 表意手法进行系统的归类;同时,本文也在探讨建筑设计中的语境和文脉方面进 行了尝试。当然,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建 筑也是这样。建筑的环境、功能、以及建筑师自身的修养和施工技术决定了任何 一个建筑设计都不可能单纯地运用一种符号手法,我们只能抓住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手法加以分析。 作为建筑学发展同语言学相联系的另一个方面,空间句法并不关心建筑的物 质形式方面,它把空间作为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剖析这 种元素与建筑的、社会的和认知等领域之间的关系。空间句法为当代空间话语提 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空间句法倡导了一种建立在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本体的建筑学理论, 它的理论以构形(Configuration)这个概念为中心展开,形成了一个可以描述 和分析各个尺度空间组合的理论框架。在实际操作中,空间句法不能给出可直接 付诸实施的设计成果,但是它却能提供论据充分的空间关系评价,以在不同设计 方案中作出优选,或理性地引导设计方向。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按照从理论到实际运用来分析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的, 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序言,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主要介绍建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影响建筑 学的三个语言学研究方向。 第三章以符号学理论为起点,归纳建筑符号学的基础理论,然后从符构、符 义、符用三个层面上探讨建筑符号学的三大分支,最后对建筑符号创造的基础理 论做出简要分析,并介绍了当今建筑符号学的几大缺陷。 第四章以构形这个概念为主线展开,解析了空间句法的几个重要概念,然后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言介绍空间句法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新近开发出的方法,最后按照尺度由小到大的 顺序介绍空间句法应用的几个实例。 结语对于建筑符号学及空间句法在建筑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简要的对比,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2.1建筑与语言20世纪被称为“语言学世纪”,如同各门类艺术中的绘画语言、雕塑语言、 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电影语言一样,建筑语言这一理论话语也广为流传。然而, 时代不同,建筑发展的阶段和时期不同,建筑语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然也就有 所不同。但不论怎样,人们把“建筑”和“语言"扯到了一起,这就绝非偶然, 因为这种“比拟”和“联系”的确具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魅力。 用语言的规则性来比拟建筑各部件之间关系的精确性、规范性,或比拟建筑 形式的经典性,乃是理论文献中最初出现建筑语言概念的缘由所在。1745年杰 曼?博弗兰德在《论建筑篇》中写到:“线脚以及其他组成一座房屋的部件对于 建筑,就如单词同对于语言一样。”1这里,“线脚一与“单词”、“建筑”与“语 言”便双双成了对应的比拟关系。 到了1860年,把这种比拟关系直白化,进而提出“建筑是一种语言’’这一 命题的是塞札?戴利。他把这种语言所经历的变化同历史上所形成的建筑风格联 系在一起:他在宣称“建筑是一种语言”后紧接着说:“它经历的革命与根本改 造,与历史所呈现的不同的风格一样多,因而,一位只研究过这一种风格的建筑 师,就像一个不懂拉丁文的法国人。这就是说,就他所从事的单一风格而言,他 的理解,也只能是非常不完全的。”2在戴利看来,只有把建筑看成是可以用语言 来表现的,并且又掌握了用各种语言来表现建筑的本领,那么,建筑师才不至被 一种建筑风格所束缚。 在现代建筑先驱者们出现之前的漫长历史岁月里,与建筑构成、建筑法式、 建筑式样乃至建筑风格有着上述这种特殊联系的建筑语言概念,毕竟还是处于泛 泛而论的朦胧时期。即便是在后来轰轰烈烈的现代建筑运功中,全新的建筑观念 带来了现代建筑语言的深刻变化,我们也难以听到对建筑语言问题的高谈阔论。 大家知道,20世纪50年代初,赖特为了解释和答辩为什么说有机的建筑是理想 民主的自由建筑,列出了一个由九个词语编成的词条。这九个词语是:自然 (Nature)、有机(Organic)、形式跟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浪漫1.柯林斯P,英若聪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03 2.柯林斯P,英若聪译,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07―5- 天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Romance)、传统(Tradition)、装饰(Ornament)、精神(Spirit),第三向 度(Third Dimension)、空间(Space)。事实上,这些词语所指,正是赖特在有 机建筑中通过他特有的建筑语言所要描绘的东西。然而,赖特并没有直截了当地 提出“有机建筑语言”的概念。在现代建筑语言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格罗 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埃等,也都未能从建筑语言的角度来总结 自己的创作实践。事实上,一直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由意大利建 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出版的专著《现代建筑语言》才迟迟问世。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建筑语言概念获得了不断深化与扩展的转机。首先, 这与现代建筑运功的巨大冲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危机无不相干,正如陈伯冲在《建筑形式论――迈向图像思维》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建筑学在现代运动中,7使自己走向一种‘生活的艺术’,而这是借技术、功能、社会理想等等核心思想 作为批判武器的。但是,建筑因此而成为单一的象征,生活世界那斑驳的意义被 简化了。于是人们企图挖掘建筑形式本身所具有的传达含义的潜能。这方面的理 论话语总是与语言、言语以及非言语搅在一起。"3这也就是说,作为与现代建筑运动相对立的一种思潮或观念一把建筑看成是含义传达的形式,必然会带来对建筑语言概念完全不同的诠释。这其中,文丘里在1966年发表的《建筑中的复 杂性与矛盾性》,最早为后现代建筑思潮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撑点:建筑应成为面 向大众的诸多信息交汇与交流的场所。因而后现代建筑语言的运用,不论是在词 汇选配还是在语法规则上,确确实实是体现了文丘里所要求的以“兼容的、困难 的统一一去取代“排他的、容易的统一"的原则。.对后现代建筑语言比较系统的论述是由詹克斯在1977年完成的。詹克斯是 建筑符号的热情宣传者,并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了建筑符号具有的独特性。他在 把后现代建筑语言同建筑形式的表义传达联系在一起的同时,还对他心目中视为 非现代主义(功能主义)的各种创作倾向一一作了分析和诠释,以求从另一个侧面 来证实他对现代建筑所持批判立场的现实性与可信度。 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建筑语言概念运用非常活跃的时期,这 不仅是因为在世界建筑领域内引发了众所周知的《现代建筑语言》与《后现代建筑语言》之间的激烈争论,而且还因为有关建筑哲学方面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对建筑原型意义与对建筑类型意义的研究,也都不约而同地与建筑语言探索紧密 地联系到了一起。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已不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而阿尔多-罗 西的《图像语言》以及矶崎新的《手法语言》也已不再是表面的风格问题了。建 筑语言概念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它的内涵与外延已从过去常常谈论的建筑艺术领域――形式或风格,开始进入到了建筑的哲学领域――建筑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3.陈伯冲,建筑形式论一迈向图像思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7’.6. 天津大学硕士学惶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系。2.2建筑学与语言学的相似性对于如此众多的“建筑语言”我们不禁要问建筑学是如何同语言学联系在一 起的呢?当然我们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这两者既然可以被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必 然有一定的相似性。 最早维特鲁威便以数学模数确立柱头与建筑平面、立面的统一关联.从而确立比例语言。而如上文所述杰曼博弗兰德也认为语言与建筑有着相似性。P町.科林斯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一书中更是有专门一节《比拟与语言》,说 明建筑与语言一样,都具有比拟的能力。 建筑与语言一样同届符号系统。建筑的形式构成与语言的规则有着某种难以 言说的相似性。例如,在逻辑形式上,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语言本质有两大要素: 意义要素和关系要素。而建筑同样具有意义要素和关系要素: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以及建筑各部分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同时,建筑往往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语构理论将语言分为两个层次: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及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深层结构变为表层结构,则是经由演化法则 (Generative Rule)而演变成的。深层结构是全句的语义所在,而以深层结构为 基础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句子,披称之为“表层结构”,同一深层结构在 不同前提下可以变换不同的表层结构。这里的表层结构对应于建筑的形式,而深 层结构对应于建筑可以蕴含的各种意义。 与此同时,语言学也经常借助建筑 说明自身。索绪尔指出语言的两种组构 关系,即邻接关系和联想关系。前者可 比为柱式的梁、柱和基础的关系,后者 可比为由多立克(Doric)柱式而想起爱 奥尼(Ionic)柱式或柯林斯 (Corinthian)柱式。中国古代建筑的色 彩、柱子、大屋顶、彩画作为一种符号, 也像语言一样具有联想关系,它们很容 易使人联想到中国(图2-1)。图2.1:伦敦唐人街^口牌坊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2.3影响建筑学的语言学研究方向近代影响建筑学的语言学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首先,沿德国的浪漫派到尼 采,到法国象征主义,再到卡西尔(Enst Cassirer)和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后期所发展出的存在与语言之源初同一性的语言观。卡西尔认为,人们对空间的 认识并非从对空间的直接体验而获得,而是通过“思”的方式去把握。但“思” 并不是实在本身,而是一种功能,其目的就是将特殊事物归结到一个一般法则和 序列。这就是说,人的精神中有一种符号化能力,即赋予事物形式的能力;这种 赋形能力不是理性的,而是本元的、前理性的;这种能力也不是固定的、可以用 来套用的东西,它只是一种功能性的、意向性的存在,它只在把握事物的过程中 呈现出来。海德格尔在后期的理论中更把语言作为存在之家,说明了他已经把语 言等同于存在。 其次是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所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开创者是结构语言学家索绪尔,以及后来的爱德华?萨佩尔(Edward Sapir)、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和让?皮亚杰(Jean Piaget)等。结构 主义思潮体现在把现代结构语言学在语言中所揭示的语言结构模式和分析方法 扩展到其他领域,尤其是艺术、人文和社会领域等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几点基本 思想:首先,语言学是整个符号学的基础。语言学所揭示的语言模式可以普遍地 沿用于非语言的其他领域。语言学为其他符号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其次,整个社会――文化现象并非是简单的物质性的客体或事件,而是符号性的,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这些符号系统类似于语言系统,它们的本质由一个内部关系与外 部关系所构成的结构系统来界定。第三。人类的行为或产物要具有意义则必须被 置于一套使这一意义成为可能的系统。人的行为和产物的意义是由一套基本的规 则系统来决定的,这些规则与其说是调整行为,不如说它创造行为的具体形式的 各种可能性。第四,结构主义意味着将结构置于首要和优先地位,它取代传统的 本体和现代性自我/主体而成为产生意义的本源。总而言之,任何事物或文本都 有一个与其响应的结构系统,根据这个系统,人们可以用有限的逻辑前提对其中 的过程意义产生的模式进行分析和描述。 第三,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语言观。这种哲学的目的是力求在语言层面上建立一种能够进行科学的、类似于数学一样的事实陈述逻辑。此哲学后来在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的引导下,发展出了对语词的使用进行分析 的哲学,即语言分析学。这次转向由弗雷格(Gofflob Frege)开始,是由卡尔纳 普(Rudolf Carnap)和维特根斯坦发展的。他们认为,哲学不过是科学的逻辑, 哲学应力图在语言表达的层面上建立这样的逻辑。因此,任何在经验中不能被验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证的命题都应该被排斥掉。可以看出,分析哲学所提出的理论都是对柏拉图超验 形式理论为基础的二元论的冲击。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是思想的表达,而思 想又是经验事实的逻辑图像。因此,语言与经验事实之间有一种先天的逻辑对应 关系。他提出的“范式论据”和“概念的多态性”以及后来的“语言游戏”、“家 族相似”等概念都试图进行对本质释义、对概念和范畴的消解。可以认为,这种 深刻的思想对后来人们对二元论的反思起了很大影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 (Korl Popper)虽然在哲学见解上没有维特根斯坦这么极端,但也在二元论基础 上提出了第3个世界的理论。波普尔对二元论的疑惑是:二元论把绝对理性的抽 象置于非物质的思想中,并把世界降级到纯粹物质性的领域,那我们的思想如何 可以从这物质世界获得和理性世界相吻合的知识呢,因此,他认为在物质和思想 世界外还存在第3个世界,他称之为真实的抽象世界。他把诸如语言、数学、艺 术等作为一个客观逻辑的内容归入到这第3个世界中,并认为这个世界的作用是 让主观世界和物质世界进行交流。 这三种研究方向对建筑语言研究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但再 细分下去我们便可发现,前两者对于建筑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建筑符号学。可以 说存在与语言之源初同一性的语言观给了我们将非语言事物转化为符号的可能, 而结构主义语言观则给了我们转化的方法。乔洽?贝尔特(George Baird)和查尔斯儋克斯(Charles Jencks)合著的《建筑中的意义)(Meaningin Architecture)一书中,论述了符号学的理论,并将它应用到建筑学领域。他们认为,建筑不是 单纯的建筑物或者结构体,而是具有意义的人工产品和事件。因此建筑从整体上 而言是一种语言,而个别的作品则是说话的行为,也就是言语。建筑是可以被阅 读的文本,建筑语言是可以被理解并且可被感知的一种表达系统,而作为言语的 作品则包含了在这个表达系统内有意识选择的可能性。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 代建筑语言》一书中更为直接地把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概念引入了建筑学。他把诸 如象征、隐喻、信码、词汇、句法等概念作为建筑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来探讨后 现代建筑的模糊性和矛盾性。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也在20世纪70 年代就提出建筑物是纯粹的语言,建筑学则是语法和句法对建筑符号进行组织和 操作的总称。 至于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分析语言观则直接对空间句法的产生发展产生了 影响。空间句法理论与波普尔的第3个世界的理论有相似之处。空间句法认为空 间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相互依赖的关系,因此空间可以被理解为具有客观的逻辑 的内容的组构。这种看法让人们认识到建筑不仅仅是作为物体存在在物质世界中 的,同时存在着能被理解的客观逻辑的内容(空间关系)。换句话说,空间关系作 为如同语言的作用,调和着抽象的理性空间和感知的物质世界空间的关系。依照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建筑学与语言学这种看法,空间句法理论认为在除却物质和意识的特征之外,空间还具有另一种 非常重要的特质,即真实的抽象性。那么空间和语言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空 间句法理论认为语言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是具有空间性的。首先,语言被空间性的 术语所渗透,因为通常描述空间关系的词形成了语言的意指基础,英语中的介词 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其次,空间句法理论认为可以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理解语 言是具有空间性的,因为它是从空间的角度出发被创造出来的,即希利尔所说的 客观的主体.即一个假设的位于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一般意义上的个体。例 如当我们说“树”的时候是说一只具体的树,但树这个词本身却是一个抽象的分 类概念。这说明语言是一个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被空间性地组织进一个有规律的分类系统的。从另一个方面说,空间也是语言性的。希列尔从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得到了启发。他认为,首先,空间构形(Configuration)如 同语言一般,是以一个整体共时性的存在于人的思维中的。其次,人们对空间的 经验也如同语言一般,是个体的历时性的,但却同时可以再抽象的思维层面获得 对空间的整体的、共时性图像。可以说这两大方面构成了建筑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符号学和空间句法,下面就对这两大方面一一做论述。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第三章建筑符号学3.1符号学概况尽管众多西方学者都将符号学作为新的建筑学研究方法,且出发点各不相同。 但主流建筑符号学的发展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在这里我们仅对一些主流的建筑符 号学理论做论述,其他的学派由于主要思想与这些基本相同,只是研究的范围更 为细致,可以看作是建筑符号学发展的分支,本文不做详细探讨。 符号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分析科学的一个分支。所谓符号学‘,按一般 理解,就是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 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它与哲学上的认识论 有内在联系。符号学的原理应用到各具体领域,就产生了部门符号学。建筑符号 学就是在这种应用中诞生的。 西方哲学进程告诉我们,单纯从哲学角度谈论符号的言论,早在古希腊时期 就出现了。斯多葛派说:“某些感官对象以及某些理性的对象是真实的。"5这种 真实的感性对象和理性对象,就与我们现在理解的符号有关,即对象其实并不是 事物本身,而是其指示物。其后,在康德一黑格尔、赫尔姆霍兹的著作中,有关 符号的思想,讨论符号的篇章就相当多了。黑格尔的《美学》,在讨论艺术符号 问题时,就涉及了艺术的各个方面。他曾把不同的艺术种类看成不同性质的符号: 建筑是“用建筑材料造成的~种象征性符号”。8可以说,在黑格尔那里,已经产 生了现代符号学思想的胚胎。 但是比较系统、完整的符号学学说的确立,那还是20世纪的事。早期的符号 学研究主要以字母、电码、语言、交通标志为对象。二次世界大战后符号学研究 从范围到深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与深化。到本世纪60年代,符号学已成为人 文理论界的尖端课题。现代符号学融合逻辑学、语言学、哲学、人类学、心理学、 社会学、生物学、传播学和信息科学等方面的方法和成果,研究领域涉及文学、 艺术及人的心理反应与活动领域。美国学者怀特把符号学比作检验我们对宇宙的 理解方式的一种构架。马克斯?西斯克(M.Sisch)认为:“符号学……将为我4.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 标记和记号。通常来说,符号,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5.‘古希腊罗马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62.371 6.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16一11.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们提供一幅非常复杂而又非常详尽的概图,使我们能够从中确定任何一个涉及其 他领域的、高度专门化的领域的位置,迅速地告诉我们如何从这一领域转向另一 领域,并且区别开那些尚待开垦的领域和耕耘己久的领域...…”。7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接触和引进符号学理论。国内许多学者如章迎尔、 刘先觉等对建筑符号学做了大量的翻译整理工作,出版发表了众多相关理论著作。 然而,目前中国建筑界很少把符号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和评价标准来研究,许多人 仍然仅仅将“符号”的理解局限在纯语言学的范围之内,将国外一些优秀的建筑 作品不加分析地仅仅当作固定的符号来使用,并不顾及符号赖以存在的语言环境。 而建筑的原创意一旦被肢解,它也就仅存在于操作和游戏的层面上了。3.1.1现代符号学理论的起源与体系西方现代符号学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脉络。一条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他的学生从听课笔记中将他生前的讲稿整理发表为《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in GeneralLinguistics,1916),成为对20世纪西方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符号学的理论基础。另一条是由美国实 用主义哲学体系的创始人之一的皮尔斯(C.S.Pierce,1839-1914)所做的从逻 辑角度对符号进行的研究,到20世纪30年代,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对其思想加以发展,并体系化。这一支符号学研究,对现代科学中的控制论与信息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对符号学的发展脉络做一 下简要的回顾。 在1916年的第一次出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索绪尔假定存在这符号 或符号这样一门一般性的科学,而语言学仅仅是这门科学中的一部分。其中的言 论对于深层次研究语言学乃至符号系统都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其实早在1894年 他就正式提出过符号学(Semiology)的概念。索绪尔的理论诱发了语言学上的 结构主义思潮,确立了语言学对于符号学的基础地位。索绪尔设想的符号学着重 在于符号的社会意义。英国学者奥根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认为索绪尔 的二元实体尚不完善,创造性地在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实物 要素,即意指对象,这就是著名的语义三角,这点将在后面论述。乔姆斯基(N.N. Chomsky)是索绪尔以后最重要的语言学家。他对语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展,揭示了语言的深层结构,使人们对于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入。 美国的符号学家皮尔斯(Peirce)几乎与索绪尔同时提出了这样一门符号学 理论,他称之为“Semiotic”。尽管他的著作还不够完整和系统,但他的思想至 今仍为许多人重视、使用。他对符号学给予了确切定义,对符号学种类进行了划7.章迎尔,符号理论与建筑的符号性,建筑与文化论集4,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133.12. 天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半分和描述。因此,人们一般认 为皮尔斯是与索绪尔同样重 要的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尽 管他们对符号理论的称谓并 不一致,理论细节也有出入, 但两者提出的主要精神、实质 是一致的。 其后,德国现代著名哲学 家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也一直 努力于建立与传统形而上学不L霞i“ ”。““??。”。”。;㈡徽嚣f―寸t l ::衬0坤沦机架构墟不意1剖、盂+而F]It;tⅢ%Il&椰1――÷f一-J图3-1:符号理论框架构成示意圈同的符号学体系,他将符号的外延进行了拓宽,并致力于在哲学上的运用。美国 哲学家苏珊?朗格作为卡西尔的得意门生,继承和发展了卡西尔的有关理论,为 文艺符号学奠定了基础。因此,人们常把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的理论和称为“卡 西尔?朗格理论”。 另一个研究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莫里斯(Morris),他为符号理论的 系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符号学由三部分组成:符用学、符构学和符义学, 己为学术界所普遍承认。关于符号学理论的形成可以从下面的示意图中获得较为 直观的认识(图3―1)。 20世纪60年代阻来,符号学理论蓬勃发展,对建筑的影响几乎可以和相对 论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影响相比。研究建筑 符号学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也有助于我 们更进一步了解建筑符号的特性。符号学 很早就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的讨论 中,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正值现 代主义建筑发生“意义危机”的时候。当 时的建筑师们正在寻找地域性或是历史性 的变通方法,以代替“国际式”这种软弱 的“世界语”。到了60年代后期,在法国、 德国和英国,人们也在探讨符号学与建筑 学的连带关系。同时,叉一次将符号学当 作论战的工具,作为正规的手段来攻击功 能主义不完备的理论。于是它所继承下来的 特征,一部分正像它的父亲语言学.成为一图3-2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门中性的学科;另外的一部分,像它的母亲修辞学,成为一门起源于某特定历史 环境的政治性学科。到了七十年代,建筑学的符号学在美国成为一种时尚,经历 着一场思想上和内涵准确性方面的解放,与此同时也获得广度和实施方面的机会。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丹尼斯?史考特?布朗(DeniseScottBrown)和他们的小组在“史密斯科学普及博物馆”组织的展览会――“生活的符号:美 国城市的象征”――是对过去一百年间所忽视的建筑代码的回顾。七十年代中期建筑上的后现代思潮更是在符号的修辞学方面强调着建筑的符号特性。例如图 3―2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就将很多古典建筑的元素作为拼贴建筑的构件,来唤起 人们对家乡的回忆。八十年代兴起的建筑领域内的解构主义思潮又是从符号的语 言学方面的特征演绎着新的设计思想,解构主义大师彼得?埃森曼在建筑符号的 符构学研究上也颇有建树。3.1.2符号学的主要流派符号学自20世纪诞生开始,发展很快。至今,符号学出现了很多流派,但最 为著名和现在被广泛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的理论,它们构筑起了符号学的 理论框架。当然,还有其它一些符号学理论,如卡西尔的文艺符号学理论、罗兰?巴 特的结构主义文化符号学理论等,但由于它们并非符号学的框架理论而是符号学 在其它领域的分支,因此在这里不加以详细介绍。3…1 2 1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ACourse Of GeneralLinguistics)一书中对符号理论有很精辟的解说,说明符号是如何组成的,以及其组成的规则如何。 他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1)符号系统:对于社会和个人,存在着不同的符号系统,即社会的语言符号系 统(Language)和个人的言语符号系统(Parole)。前者较为普遍和恒定,后者较 为特殊而多变,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语言系统是通过约定俗成的社会契约所公 认的;而言语活动则是个人或少数人根据特殊习惯所使用的,他人则无法理解或 使用。例如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通常为了速度将老师所说的话简写,便可以将“索 绪尔的符号学”简写为“索符",在这里,“索绪尔的符号学’’即是语言,“索符" 即是言语。 2)对符号的研究可分为: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前者探讨同一时空中符号 的特征和规律,偏重横向研究;后者探讨符号的历时发展规律,偏重纵向研究。 3)符号与符号间的关系可分为:邻接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对此进行了解释, “比如以希腊神庙的柱子而言,与它所支持的楣梁,与支持它的基座三者之间的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关系,称之为邻接关系。另一方面,若柱子本身是多立克(Doric)样式,它可以 使我们联想到其他的柱子,如爱奥尼克(Ionic),柯林斯(Corinthian),这些柱 子之间的关系,则称为联想关系。” 4)符号本身的组成: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能指为符号 的外在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它们之间具有约定关系。这是索绪尔符号理论 的中心。例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书(book)”这个词,语言中所展示的实际形式 如发音和书写图形就是“能指”,“所指”只是那共同的“书"这一概念。 索绪尔的这些主要思想不但 为符号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对相 关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 是他的言语和语言系统理论对结 构主义的作用和影响。 英国学者奥根登(Ogden)和 理查兹(Richards)在其著作《意 义的意义》(TheMeaning of嗯想或意指的内韵一的涉及 的凶裂关系)所指符号……一意指对象图2-3:奥根登和理查兹的语义三角Meaning)一书中提出了符号情境图解,即著名的语义三角(图3-3)。他们在索 绪尔能指和所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实物要素,即意指对象。他们认为,意义就 是使用符号的人之间的关系,人们用符号来相互传达他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 奥根登和里查兹否认了那种认为符号情境仅为符号和思想之间关系规定的说法, 而认为符号意指某对象,并且使人想起那个被意指对象相应的思想和内容。符号 的形式(即能指)和实物(即被意指对象)间存在间接关系,只在特别情况(ep--者 具有某种相似性时),二者才会有直接的关系。‘3…1 2 2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皮尔斯从洛克8那里得到灵感,从逻辑意义上定义符号概念,对符号的种类 作了系统的划分和描述。按符号的性质、存在形式和通用规约不同,把符号分为 三种组合关系,它们分别包含三种元素、分属三个组合层面。这九个元素根据性 质不同分属三个不同阶层。性质符号、图象符号和词类符号仅表明某种性质,具 有不受限制的特性,属于第一阶层。事实符号、指示符号和命题符号表现一种因 果关系的物体或事实,属于第二阶层。通用符号、象征符号和论辩符号表示在某 些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出通则性习惯和规律,具有通用性、恒长性和知识性等特点, 属于第三阶层(见表1)。 每种组合关系详解如下:8.洛克,关文运译,人类理解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172.15.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淤阶层关系\第一阶层 第二阶层 第三阶层单一关系 (第一层面)双重关系 (第二层面)三重关系 (第三层面)性质符号 实事符号 通用符号 符号的元素图像符号 指示符号 象征符号 符号的本体词类符号 命题符号 论辩符号 符号的注释低由 两内在关系\\表l:皮尔斯的符号体系1)按符号本身的组织形式,把符号分为: a.性质符号(Qualisigns):此符号由单一元素构成,如单一的清水砖墙; b.事实符号(Sinsigns):此符号系统由多种元素组成,如开有门、窗洞口的 墙; c.通用符号(Legisigns):此符号系统由多种元素按一定法则组合而成,如 中国传统建筑的五花山墙、欧洲古典建筑柱式等。 2)按符号能指、所指的相互关系,把符号分为: a.图像符号(Icons):符号(能指)与所代表事实(所指)具有形象相似的 特征,如照片和人,地图和城市; b.指示符号(Indox):符号(能指)与所代表事实(所指)具有因果关系, 如箭头与方向,风标与风向; c.象征符号(Symbols):符号(能指)与所代表事实(所指)存在约定俗成 的关系,如十字架代表基督教。 3)按符号的诠释深度将符号分为: a.直觉式(词类)符号(Rhemes):此类符号,由于缺乏任何资料的说明,人 们对它的诠释,只能做直接的主观判断,因而无法有客观定论。比如说象对一些 人类文明所不知的飞行物; b.实证式(命题)符号(Dicisigns):此类符号,有实证资料辅助,人们因 而能够对它做客观的诊释。比如说毕加索的抽象画“牛’’,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那 是一头牛; c.解析式(辩论)符号(Arguments):它涉及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复 杂作用,人们因而能够对它做出完整的诠释,比如说春节时门上的对联、灯笼都 在提醒着人们节日的到来。 综合前一节,我们可以发现索绪尔的概念基本上都是源于语言学的或者是语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言学概念的扩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前一节所述的社会的语言符号系统和个人的 言语符号系统,尽管这对概念可以用于其他非语言领域,但不言而喻它们是源自 语言学的。比较索绪尔,皮尔斯的概念则没有一点纯语言学的影子。这主要是因 为皮尔斯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皮尔斯眼中符号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中介过程,他 的一般表述是:“一个符号或图像是人们表示某个方面的或某种势能的东西。某 人说到它,它就是这个人头脑中产生的一个等价的符号,或许是一种更展开的符 号,这种符号我称之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符号表征某物,表征它所指的对象9。’’ 很明显在皮尔斯的表述中未把符号限制为语言符号,未引入“意义”(对应索绪 尔符号学的核心理论:能指为符号的外在形式,所指是符号的意义)一词。也就 是说从一开始皮尔斯就将他的符号学指向了非语言领域,为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应 用创造了条件。 索绪尔与皮尔斯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索绪尔给了他的符号学一系列的二元 关系理论,如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而通过皮尔斯一系列的符号划分体系可 以清晰的发现他的三元符号关系理论。这也是索绪尔和皮尔斯理论最大的区别。 3.1.2.3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 美国行为学者莫里斯发展了皮尔斯的理论。他将符号学分为三部分,即符构 学(又称为语构学)、符义学(又称为语义学)、符用学(又称为语用学)。 符构学主要研究符号的组构关系,符义学主要研究符号所表达的意义,符用 学则研究符号的来源、用途及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因而莫里斯的符构学相当于 皮尔斯对符号元素的研究,符义学则相当于对符号本体的研究,而符用学则偏重 于对符号的诠释,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由此形成了符号学的基本框架。 由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是本文的重点,在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详见下 文。3.1.3符号学的意义和影响符号学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需要,如仿生、动物符号学、控制 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逻辑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人文科学也越来越涉及符 号问题,如心理学、思维科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的深化都需要符号学的参 与。 法国社会学家L?斯特劳斯在其《结构人类学》一书中,依照索绪尔的看法, 将其符号理论运用在对人类学中的礼仪、社会习俗的研究中,获得了相当的成果。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运用符号学的方法提出了语言结构的转换生成语法,9.查尔斯?莫里斯,孙思译,美国哲学中的实用主义运动,世界哲学。2003.5-17一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并区分了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详见本章后注释)。由于他的影响,符号 学在美国甚至成为哲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乔姆斯基执教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系 因此改为了语言学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归纳,提出了语言 结构的三种特性:即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原则,这同时也是结构主义的三原 则。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J?卡西尔则运用符号学理论探讨哲学,建立了一个独 特的符号形式哲学和人类文化哲学体系。他从人类制作、使用符号这一本性得出 符号形式即人类存在和人类精神的表现形式。在此意义上,语言、艺术、科学等 构成了符号形式的具体形态。他曾经说:“人生活在一个属于符号的宇宙内,语 言、神话、艺术、历史、科学和宗教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它们是由不同丝线 所编成的一幅充满符号的网,是人类经验所纠结之网。川。同样,现代艺术也有了 艺术符号理论,它试图揭示艺术符号的符构、符义和符用规则。 法国语言学家罗兰?J?巴尔特揭示了现实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区别与联系, 以符号观点论述了美的成因,使符号学与美学相联系。他所写的《符号学美学》 成为文艺理论界一部重要的著作。而苏珊?郎格则将艺术形式看成是情感的符号, 并探讨了艺术符号的语境、幻象作用。它的名著《情感与形式》成为研究符号意 义的理论基础。 作为对意义哲学的新探讨,20世纪7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uida)建立了解构主义(或称后结构主义)的学说。他首先批判了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强调了事物的整体性、规律性和逻辑性,在方法上偏重对事物进行静态 和共时性的研究,并特别强调事物的“二元对立"的观点。索绪尔把符号分为能 指和所指,并设想它们是独立的,而德里达认为,意义不是固定的,它因语境的 不同而变化,并因时间的不同而分衍(扩散,消失,而后又重新出现)。因此, 能指、所指表现的不是一个不变的存在物,而永远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旧的意 义消失,新的意义不断产生。解构主义强调语境及个人对作品的阐释,重视事物 内部结构与外部因素的密切关系及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 建筑符号学便是在这种语言符号学与自然、人文科学结合的趋势中诞生并发展的,它也是一门特殊的符号学,即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它不仅运用符号学理论 来研究建筑的形式和内容,也研究建筑的意义、建筑与环境及文脉的关系。lO.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3一18.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3.2建筑符号学的基础理论3.2.1建筑的符号性及建筑信码的含义依索绪尔的观点,所有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是符号系统,或者说,文化可以理 解为交流。在这个前提下符号学除了被公认是符号系统的科学之外,它还的确是 把所有文化现象当作符号系统来研究的-1"q科学。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多种因素,建筑的本质是多元的,无论从 哪个角度阐述都只是一个部分,一个侧面。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反映 了时代特征,它的构成形式与作用可以通过所用材料、造型特征和使用功能反映 出来。按照逻辑推断,既然建筑实体具有客观的物质形象性、实用功能和表意条 件,故而可以把建筑视为一种符号或由符号组成的系统。 既然建筑具有符号特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能指”和“所指”双重性格。 能指由物质表象构成,如形式、空间、表面、体量等:所指则是一种思想或概念, 这种思想或概念必须经过信码化才能转译成能指。 J?M?布洛克曼给信码下的定义是:信码是保证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发挥作用 的规则的总和,是信息交往得以实现的客观因素11。信码同个人经验相关,不同 的经验可使“能指”指向不同含义的“所指’’。不如说同是一把枪,在有的人眼 中是艺术品,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就是防身的工具。 那么,什么是建筑信码?艾柯(Umberto Eco)认为,建筑是一种表达含义的 信号媒介(Sign Vehicle),建筑信号通常是在约定俗成基础上作为一种被加工物 围成的传递功能的空间系统。这种系统在对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的阐述中,既包含 了形式与功能间的信码联系,又体现了形式反映功能的约定概念,而且作为社会 客观实在的建筑,只有在信码的基础上形式才能表达功能。 建筑信码可以分为:技术信码、语言信码和语义信码。技术信码只与建筑工程 科学有关,在交往传递中只充当表意的形式条件。必如说玻璃幕墙的各种节点; 语言信码可按空间形式不同分类,如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规则平面和不规则平 面、高层和低层等;也可按功能关系分节,如卧室和浴室毗连、厨房和餐厅相依 等。语义信码涉及建筑的表意单元,单独的或是组合的建筑符号,以及它们的内 涵和外延的含义关系。它们可以是门、窗、楼梯等单个元素,也可以是由这些单 个元素组成的建筑实体,如医院、学校、教堂、’宫殿等的含义12。11.J.M布洛克曼,结构主义,李幼蒸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15 12.江坦,现代西方建筑理论动向I续二),建筑师,23:3、7、18.20一19.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3.2.2建筑符号的传达功能和表意功能建筑符号的传达功能包含“信息转化为符号”和“符号转换为信息”两个转 换过程,用“信息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两个转换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建筑设计 乃是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建筑师是信息的传送者,设计过程表现为思想、观 念逐渐转化为图象符号的过程。建筑实体建成后,公众对建筑的认识过程是符号 还原为信息的过程。在这两个转换过程中,建筑师和使用者、欣赏者之间,存在 着一种“双向交流性’’。前者把“意图”经过“符号”传达给后者,后者对符号 的理解(社会的约定俗成)限制并影响着前者对符号的应用。 在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语义干扰有:(1)建筑师未能将其思 想、观念完全转化为公众能够译读的建筑符号;(2)建筑符号无法或未能完全表 达设计者的意图。 在符号还原为信息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干扰是:(1)使用者、欣赏者本 身生理上的缺陷和认识上的偏颇以及感觉上的差异:(2)习惯、经验和参照系(知 识背景)的不同引起认识上的差异。 在完成以上两上转换的过程中,作为信息传播中介的建筑符号还将受到认识 主体以外的客观条件的限定和制约,诸如建筑位置和所处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1)建筑符号的信码功能是客观存在的;(2)协调建筑符 号传达功能的关键是寻求信号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交流范围。一方面设计 师不能成为时尚的追随者,设计的产品应该不落俗套、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设计 师的思维也不能脱离时尚的极限,超越公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意义(meaning)本质上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物体和思想之间的联系,是人对符号的感觉引起的一种情感和知识的反应。建筑的形式是建筑师的内在意识构想 与外在物化条件相结合的产物。这就必然使建筑的形象(符号)能够具有表达意义 的能力。 建筑符号的产生和意义的表达主要取决于物理因素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物理因素包括营造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等内容,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构成建筑实体的物化元素;文化因素包括建筑的历史文脉、意识形态和象征意义等内容, 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建筑的立意、构思、表达和传递等问题。 物理因素是构成建筑形式的基本因素,文化因素是沟通建筑与文化艺术诸方 面相互联系的桥梁。建筑的意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综合才能得以表达。意义的层 次有外延和内涵之分。外延为概念的适用范围,内涵为概念的涵义。在建筑上外 延表达功能;内涵表达概念和象征,传递精神和意志。换言之,外延反应建筑的 物理性事实(being)内涵反应建筑的文化性事实(meaning)。外延和内涵的区别 天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在于:外延是对事实的记录(功能),内涵注重对事实的注解(意义);外延注重对 事实的预测,内涵注重对事实的理解;外延反应主体与客体间的实在关系,内涵 表述为客体的客观性取决于主体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外延和内涵的关系是相 对的,可变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变化,诸如:外延功能失去,内 涵意义尚存。如北京的故宫,现在不再是皇上起居、理政的宫殿,而是民众参观、 游览的场所;外延功能保留,内涵意义失去。如南京原总统府现改为省群众团体 的办公用地,其外延不变,但作为内涵的办公团体的性质变了;外延功能和内涵 意义均被新的外延和内涵取代。如上海原火车站候车厅现改为集贸市场,显然其 外延和内涵都改变了;外延逐渐转向内涵。如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由唐宋到明 清其实用意义逐渐转向装饰意义;原外延功能中一部分失去,另一部分取代了它 的位置,由此使其内涵意义发生变化。如拜占庭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 堂原为东正教教堂,后来土耳其人把它改为清真寺,建筑的内涵意义有所改变; 外延功能和内拯意义都显得含糊不清等。3.2.3建筑符号的特殊性任何符号都有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由抽象物质表象构成;所指是该表 象表示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任意的、社会的约定联系起来的。对建筑符 号而言,建筑的形式(Form)表现为能指;内容(Content)表现为所指,两者之间 的联系也是以社会约定为媒介。 建筑符号的形式层面分为:表现形式、表现特质和感觉媒介三部分。表现形 式反映建筑的外在表现、空间安排、体量组合和表面处理;表现特质指建筑的表 现手法和由此产生的视觉效果;感觉媒介指认识主体对建筑的感知和直觉等。表 现形式受表现特质的影响,表现特质的感受又受感觉媒介的影响。例如建筑师的创作手法会影响建筑的形式,而建筑师对于建筑的理解又会影响其创作手法。建筑符号的内容层面除了体现自身成分外,还受社会文化中各种潜在因素的 影响和制约.。其内容包括符号的精神功能(如美学意义、空间观念、社会意识和宗教信仰等)、机能表达(如活动情形、生活方式、商业目的等)和技术设施(如材料特性、结构技术和施工条件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人类文化中隐性 的象征、潜在的机能、人类学的资料和领域空间理论等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建 筑符号的内容层面才显得尤为复杂难辨。 建筑符号形式层面的多样性和内容层面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建筑符号的多意 性和认识上的不定性。因为,同样的建筑形式往往可以同时代表多样的建筑内容, 而同样的建筑内容又可以用不同的建筑形式来表达。 任何简单的建筑符号,一旦和社会文化相结合,其所表达的意义就会丰富得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多。象征关系的存在,更使建筑符号同时可以表达多种含义。诺伯格?舒尔茨(C.NorbergSchulz)把这些含义概括为四个方面13:(1)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价值;(2)代表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宇宙观与宗教信仰的意义;(3)意识形态的意义;(4) 经济的价值。事实上建筑符号的象征意义不是偶然出现的,它是由符号和其所表 达的内容的结构相似性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的,当这种象征意义一经约定俗 成,以后人们只要一看到与这种符号形象相似的实体,便会自然联想到其约定俗 成的象征意义。此时该符号的涵义已从实用层面拓展到象征层面,符号本身的价 值也由一般的符号转变成象征符号,如同凯旋门象征胜利,“十字架”象征基督 教那样。 建筑符号内容层面的复杂性和内涵层次的多意性以及形式和意义的恣意关 系(分离性),从客观上给认识主体带来符号认识上的不定性;而认识主体本身的 遗传习性,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又从主观上给认识主体带来认识上的不 定性。3.3建筑符号学的三大理论分支符号学的第一套术语并非来自皮尔士或索绪尔(确切的说是用于非语言领域 的术语),而是来自皮尔士追随者中的一位,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 象其前辈一样,他是位赫赫有名的晦涩术语杜撰者。 莫里斯把符号学设想为关于象征性的科学,其中包括美学、认知社会学和心 理学。这些科学属于符号的使用部分,符号学为这些学科承担着“组织学科"的 角色。按照皮尔斯和莫里斯的观点,符号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实体,即符号载体(a sign vehicle),符号所指(a represent of thesign),解释者(interpretant)。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符号学的三种意义――形式意义(符号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存在意义(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和实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的 关系)。它们是符号意义的总和,应用于语言研究时也就相应地将语言意义划分 为三种:言内意义(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指称意义(符号与 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意义),语用意义(符号与解释者之间的关系所体 现的意义)。研究这三方面意义的学科分别为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它们是 符号学的三个分支: ■符构学(语构学):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散置的词语被组织在一起 构成句子的方式)而不考虑它们的特定表意(含意)或它们与作用过程的关系。 一符义学(语义学):涉及符号以及各种意指方式所进行的表意,即它们实际13.孙全文、陈其彭,‘建筑与记号》【台】,台北:明文书局,1985.22.23、64.22.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携带”含意的方式。 ■符用学(语用学):涉及符号在(一整套)作用过程中的起源,(由实际创造 它们的那些人的)使用和(对解释它们的那些人的)影响。 莫里斯设想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套锁”在一起的。这样对符号的基本研究将 是一个语用学的问题。对含意的研究(语义学)将是语用学的一部分,而对句法 的研究(符号系统的实际“结构”)又依次是语义学的一部分。 由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基本概括和包含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内容,其理论 的三大部分即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与建筑符号系统有较接近的对应关系,所 以我们在研究建筑符号学时沿引这三大部分进行对应分析。3.3.4符构学(语构学):建筑符号的结构层面由于符号学最初是运用于语言学的,因此,符构理论又称为语构理论。建筑 符构学无疑是建筑符号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的关系。符构学 研究建筑形式要素(点、线、面、体)的组织规则,在方法上主要借用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它借用乔姆斯基提出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 念:表层结构即句子的最终表现形式,深层结构是“一些基本成份生成的结构” H。语言的生成机制是由深层结构转换为表层结构。同样,建筑符号的生成也遵 循着这个法则,那么什么是建筑的深层结构呢? 3.3.4.1建筑符号与建筑形式 建筑符号的表层结构是其外在形式,人们通过对建筑形式所发出的信息的感 知和头脑中固有的文化体验,来获得建筑所表达的意义。因此,丰富的语汇加上 巧妙的安排,能增大建筑符号的信息量。 建筑符号的深层结构是什么?事实上,我们在分析建筑形式结构的同时,能够 察觉到环境中固有的一种形式关系,这种关系对建筑形式起着参考与限定的作用。 这种潜在的、抽象的形式结构便是深层结构。它不仅是某种形式秩序的规定,它 与文脉、环境相连关联,还包含语义性质:即环境中固有的意义与更细微严格的 信息,它同样支配了建筑的形式。伯罗德彭特在分析人类本能对建筑需求的基础 上,挖掘了建筑的深层结构,并归纳为: 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它表示建筑必须具各内部空间,其形状、尺度必 须满足该建筑的各项活动。 2.建筑是气候的调节器。他指出建筑的外面(主要是指外墙和屋面)应在封闭 空间和外部环境中起屏障或过滤作用,特别是对声、光、热的控制。14.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2.23-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3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无可置疑的象征作用即使在“功能主义”建筑中 依然存在。 4建筑是各种资源的消耗者。这种资源包括材料资源,人工资源、技术资源、 土地资源等等。建筑的过程就是这些种资源的使用和积累,且每种资源的利用度 会增加建筑的价值,新建筑也使所处地段增值。 这四种深层结构实际上是建筑形式生成的四种决定因素.也是我们进行建筑 创作和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原则,它们由上至下级别越来越高,比方说最初的洞穴 只是一个容身之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可以建造抵抗自然气候、庇护自身 的建筑:再后各种功能、式样的建筑出现了,特定的建筑形式和空间标识着特定 的建筑功能,建筑拥有了文化象征性;同时建筑消耗着大量的资源,这也就影响 着它的建造和价值。同时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譬如古代的 皇城无疑是一个“人类活动的容器”,但它同时也是“气候的调节者”,也是皇权 的象征,它的存在也不是上天的恩赐,也是各种资源的堆积。 3-3.4.2建筑符号厦其组构 在谈到建筑的符构理论时.我们必须 谈一谈美国建筑师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他在建筑的符构学方面做了 许多探索,并用符构理论指导其设计, 他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工作。例如,彼1得?埃森曼直接吸收了乔姆斯基的方式来描述他独自发展起来的,用以生成(和 转换)建筑形成的一套复杂规则。在一 个典型的实例一住宅2号(图3-4)中, 埃森曼从一个空间立方体着手.然后, ;他用3X3的网格来划分每一层楼,共产图34:壤森曼2号住宅轴测图生了九个“分隔空间”。这种概念上的网 格可具体地由几排柱子,一系列平行的墙体,或者共同作用体现。接着 墙体体系从对角划分的一侧延伸埃森曼对他的立方体再进一步进行对角划分。 而柱子体系则从另一侧延伸,最后,他审视了墙体之间空留的“负空间■逐渐地发展出一套极为复杂的连锁空问体系,每一 空间可被用作某种居住活动。换句话说,埃森曼主要关心的是其体系本身的抽象 完美,而忘却了建筑的功能。一旦形式得以确定下来,功能或许(有希望)随之 而来。他在设计中如此变本加厉地追求这种抽象功能达到的程度,以致在住宅6 无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号中,“体系”本身竟要求在主 人卧室的中央有一条窄缝。自然 (单人)床位就只好分别安置在懿∥:{1图3-5:罗西设计的位于”。rb8“1 8的研究机构缝的两侧.这就令人想到那些床 位的使用者大概整日过着严格 的生活.决不会冒着生命的危险 试图冲动地越过这条窄缝。不言 而喻,他的作品很少被别人接受 透过对建筑深层结构的了解更可以了解埃森曼的错误是避开了对建筑深层结构的探讨,而强调建筑是一群不 带意义的建筑符号经过排列组合的结果。这种无视建筑使用性、避开建筑深层结 构的错谬观念,自然使建筑变成非人性的建筑。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看法,可以 从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的建筑中再次得到证实。罗西的建筑(如他设计 的位于Yerbania的研究机构.图3-5)也是充满若符构(语构)的观念,因为他 将建筑肢解为成一些圆柱、墙扳、三角形或圆形山墙、回席、圆顶等基本的构成 部件,而这些部件完全是采取最纯粹的形式而不加任何装饰,自然就不舍有任何 意义。因为他认为这种建筑形态才能表现最精纯的思想.也是撮接近建筑本质的 形式。他无意表现艺术的向度而是表现其理性主义的逻辑,但这种思想所得到的 回应如何?舒尔茨认为:罗西和其跟随者的作品井未令人满意,因为他们从未对 其形态的根源加以说明。由舒尔茨的话中,可以知道罗西的作品与思想并不成功,而其原因也是在于末对建筑的深层结构加以探讨(在这里主要是对应于建筑深层结构的第三条).由此更可以证明埃森曼的错误观念(他甚至连第一条都没有很 好的做到)。 对于任何符号的讨论必须包涵符构、符义、符用三个层面,自然在建筑的创 作上也必须涉及这三种层面,而乔姆斯基的理论只讨论了符号的符构层面,因此 他的理论可咀当作分析的工具而非创作的源泉。建筑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 深层结构演变到表层结构的过程中,就必须满足上述的三种层面。而乔姆斯基所 提供的演化和变换法则虽能满足符号语构层面的探讨,但对于其它层面则有力所 未及之感。埃森曼只使用探讨符构层面的方法论,其结果自然是失败的。虽然有 人给予极高的评价,将他的这一套理论视为类似纯数学的研究,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然而,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事物。不管怎样,在分析建筑符号组成元素的关系上,乔姆斯基的语构理论依旧是很好的分析工具。通过符构 理论,我们知道,人们对建筑立面的理解(建筑的深层结构的范畴),通常是透 过各种细部(建筑的表层结构的范畴)的认识得来的。因此,设计中如果能使建 无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筑的表层结构更丰富,并且使人们对不同的表层结构都能认识和理解,则建筑就 容易让人们喜爱和接受。3.3.5符义学(语义学):建筑符号的类型符义学研究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对建筑则探讨建筑形式和意义的关 系问题。在建筑中,能指可视为建筑的形式、空间;所指可视为与建筑内容相关的概念。换言之.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来体验建筑所反映的特征,继而通过对表现特征的认识来理解建筑的形式。所指应是由能指所涉及的概念形成的。同理,建 筑的内容也应由建筑形式所涉及的概念构成。晟初.能指与所指间的关系是相当 任意的,但一经确认,这种关系就成为了一种直接的关系,这也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当然,每一种约定俗成的建立.其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并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具有任意的约定性,但现代建筑的先驱者提出 “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的同时,又 明确指出两者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后者提出的形式与内容间的这种概念 似乎较易为人接受。确实,在许多情况下,建筑的形式和内容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必然的关联,如建筑的开 窗表明了采光、通风、视野问的联系。 而索绪尔却认为形式和内容关系本是 不相干的,只是由于多次的使用,逐图3-6:使用盲窗的西藏建筑步建立起一种台乎情理的关系,被人 们承认、接受,以至于成为一种美学图3.7:小沙里宁设计的TW^航站横图3-8:颐和园石船坊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沦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的需要。例如西藏地区常年气温较低 窗,但出于一种美学需要和心理需要 3.3.5.1建筑符号的类型冬季十分寒冷,不适于在建筑上开太多的他们在建筑上使南盲窗(图3-6)。皮尔斯则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类。 对应于建筑来说.它们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特征。 1)图像符号 指建筑形式与意义的内容之间具有“形象相似”的关系,它以自身形式与模 仿对象的相似性为特征。如美国Tw^航站楼,设计者小沙里宁的设计初衷就是想 模仿一只展翅欲飞的大乌来表现飞翔的概念(图3―7)。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些具象 的彩画、纹饰,具象的门式、窗饰,具象的术雕、砖雕、石雕和琉璃饰件,以至 于像颐和园中的石船舫(图3―8)那样的整幢具象的建筑,都属于图像性符号或 它的复合体。 2)指示符号 指建筑形式与意义 的内容有实质的因果关 系,如具有使用功能的 门、窗等部件及完全由 机能出发的建筑,如工 业、科技建筑等等。建圆3-9:伦敦斯坦斯特德航站楼筑中的指示性符号有个 重大的特点能指与指涉物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本体形态”的符号 涉物分离的“标志形态”的符号。不同于通常那种能指与指指示性符号是建筑中最主要的符号,是传统建筑符号的主干。传统建筑的构 件形象和空间形象,大多数都是图像性符号或它的复合体。现代建筑中,诺曼?福 斯特(LordNormanFostez)设计的伦敦斯坦斯特德航站楼(伦敦第三机场,图3―9)中在玻璃幕墙外采用的钢架主要是从机能的角度出发,因此应该看作是指示 性符号。 3)象征符号 指建筑形式和意义之间具有约定性又本存在形象相似性,如银行立面使用古典 柱式,以表现庄严、有力,而现代办公建筑则以玻璃幕墙体现现代感。当然,将 办公楼与玻璃幕墙联系起来还要归功于利华大厦(图3―10)的设计。它是在曼 哈顿中心区公园大道上的一座二十四层细高的公司办公楼.由soM事务所的合伙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筇三章建筑符号学人戈登?邦沙夫特(60rdon Bunshaft,1909一 1990)设计,利华大厦确立了SOM在50年代 美国设计公司中现代建筑的主要阐释者的项 尖地位。勒?柯布西耶的以高层建筑重组城 市空间的想法,如此有说服力地由邦沙夫特 转化成美国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实践,利华大 厦变成了美国战后一代现代派摩天楼的样板 利华大厦代表着战后使现代建筑具有如此吸 引力的迷人新颖形象.它代表着想象力和精 密性。SOM依靠它使现代主义在美国房地产 市场上达到可见的期望值,井以被大众接受圈3-10纽约利华大厦的建筑实践使之具有竞争力。它代表着50年代现代主义的社会目标转变为一种象征性形式主义的语言。玻璃幕培与办公大楼原本没有任何关联,之所咀如此使用,完 全是约定俗成的原园。3.35.2建筑符号关系及其意义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建筑符号 如果属于图像符号或指示符号,其 建筑的形式与内容问的关系是相台的,因为其具有形象相似或实质因果的关系。而在象征符号方面.图3-11萨特拉斯车站其建筑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具有 任意性,二者是可以分离的。通常. 图像性符号会演变成指示性符号, 而由指示性符号再演化成象征性 符号。由此可见: 1)在建筑符号的形式与内容方 面,指示性符号与图像性符号具有 结构相似性的相台关系;而象征符 号则具有约定俗成的象征性的相 离关系(此处涉及联想关系)。图3-1l:悉尼歌剧院2)在关系的演进程序上,它们具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有渐进的趋向。即图像性符号一指示性符 号一象征性符号;结构相似性一约定俗成的象}【f!性。在建筑符号中,使用图像符号与指示 符号时,由于其具有结构相似性,故可以 表达恒常不变的自然美。翻开现代建筑史, 现代建筑运动的大师们所遵奉的便是这 种美感。现代建筑运动.通过线条、比例 与天生固有的关系使新建筑迎合了^们 的心意与观点,这种美感使其作品拥有与 身惧来的和永恒的特质。西班牙建筑师圣 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萨特拉斯车站便是超 越了单一的功能技术而体现了比例、线条、 运动等形式美感和韵律(图3-lo)。而伍 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便是以自身形式与 模仿对象(帆船)的相似性为构思的出发 点(图3-11).最终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 性建筑。而在建筑中使用象征性符号时,图3.13:郎香教堂由于其符号形式与内容有约定俗成的象征性关系,故表达了多变的世俗美感,后现代运动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充满歧义而 多变的美。矶崎新设计的富士乡村俱乐部的入口门席便(图3 12)利用了象征 符号的特性。它既像是改头换面的帕拉第奥波依那别墅的门廊,使人联想起古典 建筑,给人一种理性美;同时,它的简洁流畅又映射出现代建筑的时尚感。 而建筑大师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3-13)便从另一角度表达了一种歧义的 美,它那颇具争议的形式给人以新奇感.使人很难忘却。柯布西耶本人曾说,其 形式来源于蟹壳的样子,而不少人认为像帽子,又有人认为像浮水的鸭子,像耳 朵等等。至今,仍有很多人津津有味地争论着其形式的来源。3.3.6符用学(语用学):建筑符号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就符号学意义而言,人类活动的完整过程就是符号化过程,人类智力只有体 现为符号时才固定下来,才为他人接受。因此+符号形式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一种 关于表示人类精神活动的全新观察方法,以改变以往只研究理性认识的传统认识 论。符用学探讨符号与人的互动关系,因而它包含了符义学、符构学的内容。建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筑符用学显然是将建筑从各个方面看成一个符号系统,进而探讨人与建筑的关系, 并主要研究人如何对建筑进行诠释。3…3 6 1建筑诠释的层次既然入主要是通过他的符号活动而表现其特点,那么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 创造人文景观的建筑事业,引入符号学观点来从全新的角度观察建筑、阅读与评 论建筑、乃至创造建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的信息全方位地作用于人,而 人对建筑信息的识读和理解也具有复杂性,知识渊博、情感深厚的人能够对建筑 及其意义进行完整、深刻的体察和揭示。 朱安?邦塔(Juan Bonta)根据皮尔斯的观点提出了建筑诠释的三个层次: 1)直觉式:由对建筑的直觉感受进行诠释。 2)实证式:凭借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如口头访问,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等。 3)解析式:利用丰富的资料和调查对象,从各个方面,如历史、文化、环境等 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诠释。 根据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直觉式的诠释是最低层次的诠释,皆因为其诠释 所依据的资料来源完全是靠直觉的感受,故只能算是个人的主观看法,本质上缺 乏客观性,不能算是严谨的诠释。对于后两种诠释方式,实证式的诠释所能涵盖 的幅面过于封闭,只能说明事实的局部现象,主要反映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解析 式的诠释在讨论的取向上较为广阔,在分析的层面也更为深入。虽然由于缺乏客 观的量化数据说明,在诠释意义的传达上未必能让大家都能接受,但是由于综合 的因素要远远广于实证式,解析式还是优于实证式的,因而是一种更为完整严密 的诠释,它反映建筑的意识形态价值。综合而言,此三种诠释方式遂产生了以下 关系: 1).递进关系:直觉式一实证式一解析式。无论是在取证的方式,综合考虑的 因素以及得出的结论来看,这三者都是一种递进关系。 2).包含关系:解析式包含实证式,实证式包含直觉式。 从这三者的递进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面诠释的产生过程:首先是主观上 对于建筑有个基本的印象和评价,这可以说是个体的诠释;广泛的调查,获得大 众的一般看法,主观的或客观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甚至可以同时为好的或不好 的,这个过程就是将每个个体诠释收集整理的过程;再进一步,综合更广泛的非 人因素考虑的出更广泛、合理的诠释。这时最终的解析式诠释也是一个将前两者 方式综合起来的结果,三者便形成了包含关系。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3 3 62建筑诠释与意义建筑符用学研究重点探讨建筑作为符号体系对使用者、观看者的关系。例如, 在一次办公楼设计竞赛评选中,评委对些方案的反应很能说明问题。某一方案 的设计人从办公楼是由无数基本办公单元组成考虑,在设计处理上将办公室的窗 子规则地反映在立面上以表现办公楼的特征。但评委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没有表现 出建筑的性格,评论是“象个旅馆”。另外一个方案的设计人在构思上想突出建 筑的时代性,表现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办公楼的外墙上用了多种高新材 料,所得评论却是:“象个商场”。这个例子说明建筑对观看者、接触它的人来说 是有意义的。符用学正是要研究建筑的意义与人的关系。 从符号实用角度看,在符号诸体系中.建筑属于最复杂、最容易引起兴趣的 一种符号体系。语言给予人的感官的作用是单一的:或听,则作用于听觉:或阅读, 则作用于视觉。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建筑同时也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多方 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材料的硬软冷热),还有如平衡感、运动和方位感等等诸方面。国外对这方面曾作过大量研究工作,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物理学家等专家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实验。符号学家掌握了这些实验成果来探索符 号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筑既然能够多方面向人的感官发出信息、起作用,就有研究这些信息是如何被人“接受”和“信码”的必要。这也是符用学的研究对象。符号实用学涉及到人的反殃,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对象,不同国度的人对同 一建筑会产生不同的反趺,评价会有差异。例如,在西方对现代建筑的反映因人 而异。对于拥护cIAlI(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原则的建筑师,30年代的现代建筑意味着一 个崭新的社会,代表了平等、进步和希望等 理想:而赖特(FLWrJght)和蒙姆福特(Lewis Mumford)的评价则完全不同,方盒子 在他们的眼里意味着粗野、机械、呆板、没 有人情味。对当时流行的复古主义建筑,一 般人虽很喜欢,却为CIAM建筑师所谴责。从 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反映是 两种思想体系的结果。这两种思想体系同样 具有条理性。也就是说,一种信息,对不熟 悉它的人或对不属于同一体系的人来说.是 不可理解的。对一幢建筑外行和内行往往评价 固3.14.西格拉姆大厦 不同,也就是这个道理。研究这种现象时,语 言为我们提供了启示,语言借助于社会公约的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建筑符号学信码达到交流的目的。 当我们谈到“建筑”这个词时,大家所以能相互理解完全是约定俗成的,如 果我们用architecture那只有懂英语的人(属于另一符号体系的人)才能理解。研究符号的人常爱举一个笑话――“恭桶的教训”为例:政府为了改善意大利南部农民的生活条件,给他们安装了抽水马桶,但那些农民从未见过这东西,结果 把马桶拿来洗葡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要表达“意义”,只有通过惯用的信码。 任何实体,无论它再实用(如自动电梯或转动门),使用者若不借助于约定俗成 的信码是不可能理解的。这是否意味着只能用旧的、已知的形象传达信息呢?符 号实用学的研究认为:艺术信息借助重复,通过与熟悉特征相关连,可以具有高 度信息内容,达到传达意义的目的,但不一定要使用陈旧古老的信号。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很能说明问题。20世纪60年代,密斯?凡?德罗的 建筑作品得到极高的评价,影响深远,西格拉姆大厦(图3―14)和密斯在芝加哥 设计的钢框架和玻璃外墙摩大楼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密斯深入研究玻璃幕墙的 构造,加工和安装技术,在他的设计中重点表现整齐的结构柱网,精密高技的玻 璃幕墙,作品呈现精致的,亮晶晶的、现代化的建筑外形,影响了全世界的摩大 楼设计,特别是高层办公楼的设计,出现了所谓“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