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讲课能吸引学生生在建德本地就业

  3月13日上午,建德团市委、市人力社保局、更楼街道团工委和更楼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在更楼国大阳光家居市场举办了一场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就业转移”为主题的综合性招聘会。到场的包括新安化工、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23家以及更楼街道本地个体工商户50家,共提供岗位600余个,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前来咨询、报名。
  据悉,为了本次招聘会能够顺利举办,从而使招聘会效果落到实处,团委和人社的工作人员早在春节前就开始积极筹备。一方面积极联系企业,摸清企业岗位缺岗情况及具体的用工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联合更楼辖区内的16个村(社区)的团干部和劳动保障员,在所在辖区内通过提前张贴招聘启示、分发传单、拉横幅、电子屏滚动岗位信息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和了解本次招聘会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在各村(社区)设立招聘会报名处,填写应聘情况表。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300余名求职者参加,60余人达成初步意向。此次招聘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招贤纳士的有效平台,也满足了众多本地求职者在家门口工作的愿望。团市委方面表示,服务青年就业与再就业是团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与人社局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希望今后能多多合作,为更多的青年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提高大家的求职能力和水平。
&&&&&&&&&&&&&&&&&&&&&&&&&&&&&&&&&&&&&&&&&&&&&&&&&&&&&&&&&&&&&&&&&&&&&&&&&&&&&&&&&&&& &团杭州建德市委&& 蒋淑
(团杭州市委)  
 相关新闻
 热点专题
中国共青团网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        E-mail:
地址:中国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    邮编:100005建德市就业培训家电维修中心
地址:新安路
邮编:310000
营业时间:
周边水电维修/安装 周边酒店 周边景点
杭州便民服务推荐
建德市就业培训家电维修中心最新评论
我要对【建德市就业培训家电维修中心】进行点评:
您的综合评分为:
划过星星并点击选中即可
*消费感受: 小于3000字
您可以填写消费过程中的真实发现,例如环境、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感受。
你还需要输入20个字。
我的昵称: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建德市就业培训家电维修中心地图查看
杭州市最新生活信息
当前位置: &
&&建德市就业培训家电维修中心当前位置: >
> 正文内容
江干区积极推进区市就业协作
深化城乡统筹工作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今年以来,江干区作为杭州市区市协作第三协作组成员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互利、协作、共赢的要求,积极履行责任,行动迅速、工作到位、举措扎实、氛围融洽,在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建立江干、下沙、建德就业协作机制,制定区市就业协作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城区和郊县(市)的有效互动,体现优势互补;促进城区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劳动力就业形成一体化新格局,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以来,成功组织举办了城乡统筹---江干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德市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组织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30余家大型企业到建德市现场招工,提供就业岗位1300个,初步达到就业意向200余人;联合举办了建德失业人员网上创业培训班;组织开展两地劳动保障系统交流合作10余次。其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有效对接,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平台。一是跨区域举办招聘会。联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组织各类企业到建德组织开展招聘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交流活动,做好本地企业用工与建德失业人员信息库的对接工作,切实缓解辖区企业“用工难”和建德市农民工转移就业难问题。根据合作协议,每年组织交流活动不少于1次,每次招聘会组织5家以上较大规模企业参加招聘,提供不少于200个的岗位信息,且岗位工资待遇高于建德市同类岗位30%以上。二是实时传递用工信息。依托辖区就业援助员,积极收集本辖区内企业招工信息,定期了解企业用人数量、工种、技能、待遇等情况,每月向建德市提供不少于100条有效岗位信息。同时,加强建德市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努力培养一批能使建德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工资保障待遇好、企业文化底蕴厚、职业技能培训强”的示范企业,不断提高稳定就业水平,每年确保帮助建德籍劳动力来杭就业500人。三是推进人才交流活动。帮助建德加快研究制订人才引进方案,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鼓励和吸引更多地江干科研人才、技能人才到建德本地企业支持发展或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满足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立足技能提升,搭建培训实训平台。一是建立“建德市务工人员培训基地”。按照劳动力素质培训从“就业前培训”向“就业后培训”转变的理念,以提高职工技能、增强就业稳定性为目标,积极发挥好辖区内用人单位以及大中专职业院校作用,建立“江干区建德市务工人员培训基地”,为建德市务工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双证制”培训。同时组织师资力量为建德市有网上创业意向人员开展网上创业培训。每年确保帮助建德市培训劳动力1000人以上。二是建立“建德市大学生实践基地”。积极整合辖区企业资源,发挥辖区内高新企业多,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多的优势,为建德籍在杭就读大学生开展实习(见习)岗位推荐,暑期工作介绍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建德籍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到目前,已组织开展大学生实习(见习)200余人次。  (三)立足优质服务,搭建结对帮扶平台。一是建立一批村级公共职介服务室。每年帮助建德市建立10个高标准村级公共职介服务室,为公共职介室提供电子显示屏,并开展职介工作人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计算机操作等业务培训,以点带面,更好促进建德村级职介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开展劳动保障站(室)结对帮扶。在区级层面开展结对的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积极鼓励辖区内的街道(镇)、社区(村)劳动保障站(室)和建德市的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站(室)进行结对帮扶,对结对帮扶的劳动保障站开展“一对一”的业务指导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两地就业保障工作共同发展。三是建立“建德市驻江干劳动保障联络点”。为在杭的建德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推介、养老参保、医保报销等各类代办服务,确保建德务工人员在杭就业、子女入学、就医、户口转移等方面得到帮扶。同时,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通过建立监察、仲裁、信访“三位一体”维权机制,有效维护建德籍在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建德务工人员在杭就业生活的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共为建德籍在杭农民工办理社保参保、异地转移、医疗保险报销等代表业务200余人次,妥善处置涉及建德籍在杭农民工劳资纠纷投诉举报案件10余件次,有效地维护了建德籍在杭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  (四)立足高效运行,搭建机制保障平台。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以分管区领导为组长的区市就业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区市劳动保障协作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二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区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江干建德城乡统筹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效保障区市协作中培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务工人员培训专项资金以及各项重要活动等相关经费的落实,为推进两地就业协作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三是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区市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交流经验,共同解决协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建立区市协作联络员制度,加强日常互相沟通与交流,共同做好区市协作十项工作。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    |    |   |
主管单位: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合作单位: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D座18-20层 邮编:310026 电话:12333
建议使用: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版权所有: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号-4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
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9年,是建德市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隶属于建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学校在2008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技工学校。是一所集全日制技工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以培养初、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技工学校。
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学校现状
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
办学三十年来,学校始终 “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以提升专业技能为重点,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强化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杭州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十佳”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同时,学校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校是建德市农民培训中心、建德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建德市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站、建德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建德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德市水库移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
学校主要有三大特色:
一、技工教育创品牌
学校现有在校生2012人,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化工工艺、电工电子、汽车钣金、电子商务、计算机动画制作无人机操控与维修,,8个专业。其中化工工艺、数控加工、机电技术应用三个专业被评为浙江省品牌专业。学校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办学层次,2009年,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加工2个专业的大专学历五年制高级工班,2010年增设化工工艺专业的高级工班,受到了当地企业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2009年,数控加工和化工工艺2个专业被评为浙江省技工院校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杭州市示范专业。2012年,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浙江省技工院校品牌专业。
二、技能培训建平台
学校在办好技工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培训功能,年社会培训量达6000余人次以上。建德市委市政府以学校为基地,将建德市各类培训进行整合。建德市农民培训中心、建德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建德市安全生产培训站、建德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建德市水库移民劳动素质培训基地、建德市保安培训学校等均设在我校,为建德市社会培训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十佳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示范基地、杭州市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建德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奖、建德市残疾人事业先进单位和建德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2008年,学校开展返乡农民工培训,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浙江省电视台对此还进行专题报道。2009年,学校开办的舞龙艺术培训,舞龙队应邀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和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2010年,学校自主研发的农民模拟创业实训软件和首创的“1+1”农民创业模拟培训模式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浙江省电视台《经济时空》栏目对此项目进行了专题报道。2011年1月,学校举办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定单定向培训模式,受到了陈加元副省长的高度肯定,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大力推广,《中国劳动保障报》分别在4月1日和8月2日连续两次进行了报道。
三、校企合作有成果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品牌兴校和高就业率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新安化工、农夫山泉、新化化工等建德市知名企业,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杭州油漆有限公司、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朝阳橡胶、杭氧集团、杭州娃哈哈等在杭大中型企业及部分省外企业成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充分体现了招生即就业的职教特色,学校三年来就业率均达98%,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积极探索校企融合办学,通过师资共享、设备共享、技术研发共享、校企文化共享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共建实训机制,形成“厂中有校、校中有厂”的模式,企业和学校无缝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召开集团化办学研讨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产学研为一体的合作,做大做强优质职教资源,能够促进校企资源的集聚和共享,推动校企科技研发,缩短校企人才供需距离。
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学校沿途改革
该校于1979年4月经建德县革委会批准建立(县革&79&116号文件),并经省革委会批准,定校名为“建德县工业技术学校”(浙革&1979&53号文件)。归口建德县工交办公室、计委领导。校址设在寿昌区马坪庙,占地58亩,离寿昌镇五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从工交系统抽调来的14名教职员工在县政府和工交办、县计委领导下,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的精神,建校舍、整场地、置教具,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九月,首次向社会招收居民户口高中毕业学生48名,设汽车驾驶专业。10月,建德县革命委员会建革(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共建德县工业技术学校支部委员会”,隶属县直属支部,并任命张金为第一任支部书记,俞樟根为第一任校长,戴永清为副校长。
1981年7月,首期学生毕业,分配在本县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归口县劳动局领导。
1983年6月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县委&83&072号文件),决定在该校校址创办“建德县农业技术学校”,开设农学专业,由教育局主管。8月,中共建德县委组织部县委组(号文件任命张金为“中共建德县工、农业技校学校支部委员会”书记,俞樟根为校长,王增富、傅恭友(兼)为副校长。设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该校进入综合办学阶段。在校教职工总数为22名(其中专任教师12名),在校有烹饪、农学两个专业3个班级124名学生。1986年7月,“建德县农业技术学校”更名为“建德县工业职业中学”(建政&86&137号文件)改农学专业为工学专业。1987年10月,“建德县工业职业中学”被撤销(建政&87&187号文件)。此后,学校对外是一块牌子,即“建德县工业技术学校”,对内既招收技工班学生,又招收职高班学生。1992年8月,随着建德县撤县设市,该校更名为“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瞿兆明同志任校长,学校结构不变。
1983年――1994年,该校技工班和职高班并存。技工班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级考核与鉴定、毕业生的分配均由劳动局负责;职高班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毕业生去向等均由教委负责。
1994年8月,针对技工学校职高班和技工班混在一起、学校行政管理隶属关系不明确的现状,为了有利于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争取上级劳动等有关部门的更多支持,建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关于理顺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行政管理隶属关系的协调会议,明确建德市工业技术学校由市劳动局管理(建政发&94&144号文件)。此时学校建筑面积达,在校教职工38名(其中专任教师27名)。开设钳工、电工、汽车修理、机电一体化四个专业7个班级,在校学生276人。
从1995年开始该校不再以职高班名义招生,招生统一纳入市政府下达的招生计划(户口不限),而且省劳动厅每年给该校下达“农转非”招生指标,招收农业户口应届初中毕业生,录取后转为非农户口。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均由劳动部门统一发给技工学校毕业证书。毕业生进入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学校择优推荐就业。
1997年,为了更加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市劳动局决定在寿昌镇320国道旁征地26亩,筹建新校园。1998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建(投资714万元,建设教学楼、实习楼、宿舍楼、食堂和会堂大楼计9488m2),并于1999年6月竣工。
1999年8月,学校实现了整体搬迁,当年秋季招收新生209名,学校设有电工、电工电子、化工工艺、机电一体化、机械维修5个专业11个班级,在校学生535人,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27名)。从此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兴旺时期。
2005年9月,在校24个班级1216名学生。有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电脑与电子技术、钳工与焊工四个专业。
。2008年9月,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重点技工学校;2011年12月,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2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建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校调研,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日,时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乐益民厅长来校调研,日,陈加元副省长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学校现占地109.3亩,建筑面积44057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质量优秀。2008年12月,在建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学校以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为目标进行扩建,项目总投资6995万元。2010年新(扩)建学生公寓、食堂,2011年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新建实验实训楼机电楼、信息楼和化工楼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2010年10月,建德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市工业技校扩建专题会议,会议要求学校按照技师学院的标准,高品位地推进学校的规划建设,将学校创建成一个占地面积达到408亩,在校生达3000人以上的技师学院。2012年,学校体育馆、田径场建设项目被列入杭州市、建德市重点项目,学校的扩建在顺利推进。2013年,田径场已基本完工,体育馆正土建工程已开始动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德本地最新招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