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实修修路捐款功德碑碑文与代他人实修的区别

实修从缘起入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实修从缘起入手
上传于||文档简介
&&我​初​学​修​行​,​学​过​气​功​、​也​拜​过​道​祖​,​但​都​很​快​过​去​。​因​为​没​感​觉​在​道​理​上​是​否​终​极​。​ ​
​
​
​
​后​来​有​幸​拜​了​六​祖​,​开​始​体​会​到​终​极​的​感​觉​,​于​是​乐​此​不​彼​。
你可能喜欢所在位置>>
皈依三宝后,实修靠自己
媒体:噶玛噶举中国论他&&作者:大祈愿法会网站发布:白右螺
大宝法王教授《龙树亲友书》第一堂课开示&——&皈依三宝后,实修靠自己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
藏译中:堪布丹杰
报导:黄靖雅
今天要为各位讲解的,是龙树菩萨著作的《龙树亲友书》(本次课程中文版使用唐朝义净法师古译本)。
今天为什么要讲《龙树亲友书》呢?因为这本书主要在讲在家如何修持,在印度以前佛法兴盛时有一种传统,就是如果一个在家人想开始学习在生活里行持戒律,他会学习《龙树亲友书》,为了不让传统坏失,也为了让各位将佛法与生活结合来修行,所以今天我要讲这部重要的论颂。
《龙树亲友书》的内容,主要重点是讲「六度波罗蜜」,也在宣说轮回过患,以及涅盘利益等等内容。
关于作者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是位具有甚深般若证量的大师,创建了甚深中观见。他显密都很精通,在显宗密续都有许多重要著作,其中显宗著作中,最著名的就是《中观根本论颂》、《般若十万颂》、《般若八千颂》注解,即是他的觉受、他对般若实相的净观。藏传说他到龙宫,取出龙宫所藏许多人世间未见之经典,再写成人间文字,《般若八千颂》即是在其时出现。
具德我演如如教,
为生福爱而兴颂,
真善宜应可审听,
此颂名为圣祇底。
这一颂中所说的「具德真善」之人,指的是龙树菩萨的亲友乐行国王,但也可以指我们每个人,只要我们能听闻佛陀教言,并且实际去修持,都是「具德真善」之人。「如如教」是善逝佛陀教言;「圣祇底」,是圣人之言。整偈的意思是:
为了您这位具有功德的真善之人,
让您能生起善功德,我造了这部论颂,
请您好好谛听呀,
这部论颂所说的,都是佛陀的「圣人之言」。
随何木等雕佛像,
诸有智者咸供养,
纵使我诗非巧妙,
依正法说勿当轻。
这一颂意思是说:
不管用什么木头来雕刻佛像,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会供养,(因为所雕的都是珍贵的佛像);
所以纵使我写的诗偈并不巧妙,
但这是依正法所说,您千万别轻忽呀。
王虽先解如如教,
更闻佛语增胜妙,
犹如粉壁月光辉,
岂非鲜明益姝妙。
这一颂意思是说:
善逝如来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经听闻过,再次听闻都是有帮助的,
国王您之前虽已了解佛法,
再次听闻,对您的修行更有帮助,这是非常殊胜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墙上,
岂不是更鲜明美丽吗?
到这一颂的前三偈,是「前行」。
佛法并僧众,
施戒及与天,
一一功德聚,
佛说应常念。
以下是进入「正行」。这一偈,是讲佛说「六随念」,意思如下:
随时忆念佛法僧三宝,
随念布施、戒律及天人(因善行所生的善果),
每一种随念都会聚集功德,
所以佛说我们应常常作这六种忆念。
我们常说“我皈依成为佛教徒”,但是否仔细想过:“什么是皈依?”“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在印度,对所谓「皈依」和「佛教徒」本来没有严格定义,直到阿底峡尊者对「皈依」作了清楚的定义,大家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徒」。
皈依必须具足三部分:
一、人(求皈依者):就是我们。
二、皈依对境:皈依的对象,指佛、法、僧三宝。
三、皈依方式:分动机和行为。
一、求皈依者
第一项「求皈依者」又可分为以下三种,这不是指阶级,而是指发心:
1、下士夫:拥有下等发心,恐惧三恶道的苦。有人向往成佛,也想要解脱痛苦,但却相信只此一生,不相信有轮回,这也算「下士夫」。
2、中士夫:拥有中等发心,想出离轮回,特别是想解脱「行苦」(心流变动之苦)。
3、上士夫:拥有上等发心,为解脱轮回众生苦而求皈依,这是菩萨的发心。
我们要扪心自问,诚实的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种「士夫」,这是「自己和自己的沟通」,面对自己真实的状态,不必勉强,否则反而会成为修行的障碍。
二、皈依对境
皈依的对象,就是「佛法僧」三宝:
佛:「佛宝」主要是指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个人,都是靠自己努力修持才成佛,他降生于人间,诞生在王宫中,受用繁荣富贵,而后看到生老病死的显相而生起出离心,继而出家修苦行,最后证得无上正觉,证觉后在鹿野苑开显「苦集灭道」的四谛教法,教导众生解脱轮回、涅盘寂静之道,所以我们应皈依他。
「佛」这个字,藏文叫「桑给」,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醒觉」:即从各种覆障中醒觉;
二是「开启、增长」:指智慧和力量开启并增长。
「佛」的梵文,读音是「Budha」;而梵文的愚痴者,读音是「Budu」。(法王开玩笑地说)两者相差一个音而已,“去掉u音,就成佛啦。”
法:是指佛所说教法,又分为教证二法:
一是「教法」:为佛所说之法;
二是「证法」:则是五比丘听闻佛教法之后,经由实修,在心流之中,无我智慧生起,此时「证法」即出现。
法宝包含两种,即四谛中的「灭谛」和「道谛」:
一是「灭谛」:就是业、烦恼、痛苦的寂静、涅盘、出离,就像《中观根本论颂》说:“当一切业烦恼到达边际,此即灭谛。” 灭谛是没有烦恼,但不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个「灭」字,本身具有「善妙」之意,就像病好了,得到健康,这种健康是很美好的;同样的,烦恼消除了,就得到心灵健康,更是非常善妙。
二是「道谛」:就是帮助我们从轮回中完全出离、到达寂静涅盘的修持方法。
僧:是指同时具有「教法」与「证法」,拥有「灭谛」和「道谛」的圣僧。
三、皈依方式
皈依的方式,分「发心」和「行为」:最重要的是皈依的发心,皈依之因有恐惧和信心两种:
1、皈依之因一:恐惧
这是对轮回苦,尤其对三恶道苦深怀恐惧,而想出离的发心。这里「恐惧」不是指「吓得发抖」,而是指「厌离」的心情,觉得轮回“够了,这样下去没意思,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这个恐惧的对象,是指对轮回,而不是指三宝和上师。我们对三宝、上师,就像身陷困境时,有人伸出援手,那样自然地生起敬信之心;而不是像看到国王,吓得要死。有人会对给予灌顶的上师,因为有三昧耶戒,觉得有破戒的压力而生起恐惧,其实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朋友,要有这样的了解,了解皈依对象的功德,生起欢喜心而皈依,这才是如法、纯净的皈依。
2、皈依之因二:信心
了解皈依对象的功德而自然生起信心,是最好的;有些人则是并不很清楚,只是环境熏习,从小家里、父母拜佛就跟着拜,自然就跟着相信了,这也是行的。
这种信心,不是迷信,也不是盲目的依赖,觉得皈依之后,就什么都不必做了,“反正佛是大悲、遍知者,他什么都会帮我做好好的”,衣服脏了,以为佛会一手拿刷子、一手拿肥皂来帮你洗衣服;蚊子满天嗡嗡叫,你就祈请“大悲遍知佛呀,请快来帮我赶蚊子”;考试前没读书,也只会祈请“大悲遍知佛呀,我考试就靠你了!”祈请完什么都没背就跑去睡觉,结果当然是──得到一个鸭蛋!
佛只是给一个讯息,那个讯息就是「法」,得到法之后,要自己去实修,才能真正解脱。也许有人会问:“如果要靠自己修,那还要三宝做什么?”因为我们还要学习,学习需要有一个学习的对象,需要有人教导。
所以皈依三宝之后,修行还是要靠自己,要有自己的努力。
南传的经典中提到,如果有人只有一点点戒定慧三学的修持,对此一点点知足,有一点点断的功德(断除烦恼),就可以说是圣僧,因为这些善功德,就像十善,会不断增长,终究带领我们前往证悟。
(法王带领大众念诵〈观音修持仪轨〉回向,结束第一堂课)
来源:大祈愿法会网站
【相关链接】
【声明】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也说两句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如果您不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发表评论。)*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发表须知:一、用户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等规定,审慎、合法地利用伊妃(E-file)平台发表言论、作品。二、用户的言论、行为若涉嫌违法或侵权,用户可能被强制承担因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全部法律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伊妃(E-file)运营方有义务提供用户资料,有义务和权利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各种必要措施。三、伊妃(E-file)中心授权网络法律专业研究服务机构“”为用户及客户提供包括免费咨询在内的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Copyright (C)2005 Myfo.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心地家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技术构建 【实修派】背诵经书是消业的过程功德不可思议-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微信扫一扫阅读
【实修派】背诵经书是消业的过程功德不可思议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3:55:00
佛弟子最好能背诵佛经,古来大德都是这么做,背诵如金刚经,弥陀经,楞严咒,当然还有更厉害的,背诵六万字的法华经。背经的功德不可思议,现在人喜欢偷懒,不喜欢念经,就喜欢听,当然更不喜欢背经。或者觉得背经,这也说明末法时代人的心越来越粗糙了,下等了。大乘经典,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不能小看他。最好能背诵下来,虽然不一定保佑你发财平安,但在生死轮回上,很有用。这个种子种下去后,生生世世都有用,你赚了多少钱,估计用不了几辈子。但是佛经的种子种下去,到了地狱还是饿鬼道,都有作用。不能小看背经的功德,要努力背经。现在很多居士,很努力听经,这个经啊,真的听不完,你去看优酷,多少法师讲经,更不用说古来大德的开示呢。你听不完,很多人听了也消化不了,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听不懂开示,你相信吗?有的人说,我每天听经,慢慢熏习,有一天会懂得。这个懂得,是要有基础,就是福报具足了,业障小了,那就懂了。否则还是不懂。那该怎么办?背经。以前师父带徒弟,先让徒弟为常住服务,洗厕所,挑水,煮饭,这些服务,然后在强迫弟子要诵经。佛陀有一辈子是小沙弥时,他师父就每天让他托钵,让他去背经。通过培养福报,背诵经典来消业,慢慢的才能懂得法师讲的意思。有的人看的我的话,好像觉得我排斥看开示,其实不是的。我是排斥每天只看开示,也不念佛,诵经义工,好像看开示就是修行一样。这样子,只是个知识库。但是背经最重要。现在人的根器很差,你看以前鸠摩罗什,一天背诵二万偈颂,还有唐玄奘大师,这些人的智慧根器,都很了不得。这个背经,也是一种功夫,不能小看。现在人学佛,很多抱着一种强烈的世俗欲望来。当然要入佛门,先要以利来勾牵,但是牵引进来后,应该明白佛法的真实意了。只要这个人有背经,都是了不得。地藏经说,有人念的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乃至经中一句,地藏菩萨都要救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有佛的善根。一佛名,都是如此,更不能小看背经的功德。虽然说,你背经了,也许无法导致你发财,导致你怎么样?但在轮回中,这个作用,不是凡夫那点发小财,就可以比拟的。大家回去好好背经,修地藏法门的,至少要把地藏经给背下来,这样才有资格说真的修地藏法门。而且要明白,因为佛真实语的加持力,你慢慢的背诵,慢慢你的业障也在消,你相信吗?业障太重了,永远无法背诵下来,甚至念经都头痛。地藏经说的,旋读旋忘旋废思,为什么呢?斯人有业障惑故啊。业障的人,看了就忘。转自福安观音寺博客 大般若讲堂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一键关注↓↓↓↓↓↓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大般若讲堂”微店
微信号:daborejiangtang[经典]“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实修经验分享【1】
&&&&【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 《[经典]“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实修经验分享【1】》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文章来自《豆瓣小组》
作者:光彻五轮(常居:
编撰:宁馨般若馆&&&&实修经验分享《我已修完四禅八定和灭尽定,大约用了一年多修完了》&&&&我是在家人,只是自修自学,从什么都不会开始。
完全零基础。我所说修四禅八定灭尽定这些,都是在没有现实皈依之前自修自学的。一本佛学词典+百度+几本佛经+网上瞎请教,就是当初的师傅。因为现在国人都不相信能入禅定,我来此处,就是让人知道禅定不难,并就佛法实修问题作答。若有助益,即是我之福。&&&&初学者推荐阅读:&&&&1
看南怀瑾的书。
南怀瑾的修行方法基本上都是非常对,是非常有经验的修行方法。并且南师讲法比较能激发人的发心。&&&&2
禅定的修法可以读《定慧之路》这本书。&&&&3
初学先从闻思,发心开始。读佛经原典,下载个佛学词典慢慢读。发心诵经,可以定一个功课表,自己规定次数和时间,一来可以做戒(有戒修善,功德增上),二来有规矩可循,方便修持。&&&&4
请问对初学者有什么建议?闻/思/修上的。&&&&答:思维三皈依。
思维四圣谛。发心持戒。
背诵心经。
多读金刚经。多打坐。多尝试经文中的道理(依文入观)。常明了自心,不要放逸。&&&&实修的话,从打坐入定开始。初期建议最好是密集禅修,每日专修多次禅定(3次以上),一次1小时。直至能一口气之内入四禅,并稳定住定达到1小时。
达到这个状态后,可以转修观法(或者参禅)。如此即能很快上路。信心不具足的,多看祖师传记(如米拉日吧传),或其他禅修日记(如金满慈的禅修日记)以增加自己信心,并坚固修行的决心!&&&&(七支坐法:坐好之后,要把身体向前伏下去,推开尾闾。
再直起身,用手撑腿根部,尽量向上拉直脊柱,再放好手,轻轻放松打坐。垫子应平整软硬适中。
不要太硬。
软以坐得稳为宜。)&&&&问:禅坐观呼吸时出现妄念。&&&&答:定力不足就要多坐。培养定力。
定力说到底,是一种习惯。
定的习惯。
坐中有妄念,可以观妄念,前提是只能看这妄念起灭,要看清楚,而不要陷入(就是随着妄念去想就不对了)。这样久久看妄念而不参与其中,妄念的力量很快就会消耗干净(所谓力量也就是习惯,妄想的习惯而已),这样正念的力量就会建立起来。
不要多久,妄念就起不来了(当妄念自然没有时,差不多就入定了)。&&&&如果这方法掌握不好,建议从数息开始修起。
一呼一吸数1次,从1数到600以上。
数错或忘记数,必须从头数。&&&&问:论书里都是建议从1数到6-10,你说数到600以上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答: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然后入定。
如果做得到,按这个当然可以。
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身心习惯了妄念纷飞的状态。
仅仅只是短暂的数1-10,因为时间太短的缘故很难让心真正静下来。
所以从1-600,大约在45分钟左右,是时间比较长的数息。
一有利于培养一坐的时间习惯。二,数错重来,是一个相对有点难度的戒。有戒必利于入定。针对妄想停不下来的初学者,1-600的数息,我认为更合适。&&&&问:请问您对持咒和施食是怎么看的?&&&&答:持一些佛菩萨的咒,当然很好。
种种利益如经中所说。
我体会也不深。
但是个人觉得持一些咒,比如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对净化身心,确实是有明显效果的。
施食,应该如同修慈心观一样来修。
以慈悲心来修施食。
有缘众生自会获得利益。
个人修施食时,不应做有福德想。如此就比较好。&&&&问:楼主法脉正统不?可以说一下你法脉传承吗?&&&&答:像我这种自大狂,怎么敢自报师门呢。。
那会给师门抹黑的。呵呵。
再说,&&&&问:想请教一个问题。
您这一年来的修行生活,具体到每天的日程表&&&&答:我是失业在家,每天除了打坐修行,就是上网查资料(围绕修行的问题找答案)。&&&&功课时间基本上是,每天3坐,早上一座,中午一座,晚上睡觉前一座。
每座1-2小时。
要保持修行不退,最重要的是持心戒和淫戒。如果心放逸,则修行退步很快。&&&&在家人,如果要操持各种事情,必定对修行有障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阶段性闭关性质的专修。
如果实在不行,操持的事物最好是简单体力劳动,少动脑力(脑力劳动多了,易失正念,失正念则修行速退)。
在做体力劳动之时,可以清醒的保持了知觉照,如此则也能修行不退。&&&&入定和时间长短没有关系。
入定一秒钟也是入定。
打坐坐得久,不能代表定力就深。
四禅八定都是入定,外相上都是打坐,但是入初禅1天,就不如入四禅1秒。
四禅八定外道会,学佛的人也要会。
戒定慧三学,定是持戒和修慧的基础。
不修禅定,单谈学佛,十有八九走上狂禅、嘴巴禅之路。为学佛之大歧途。&&&&问:我的烦恼比较特别,我涉猎各种哲学理念和宗教学习,但无结果
,无改善。&&&&答:佛教的理论只是用来引导人的(应众生病而说),所以想在理论里寻找一个逻辑脉络,企图融会贯通,那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佛教的道理很多是超意识的,即是说,是靠思维达不到的境界。所以常说不可思议。&&&&佛法唯有证才能知。
所以仁者若对佛法有信心,建议从基础而修,从禅定修起。
而后观佛法(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
特别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德与福德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